第一篇:理想国导读 读书笔记
《理想国》导读读书笔记
《理想国》导读 读书笔记
姓名: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
题目:哲学与意见所涉及的东西有何差别?政治生涯涉及的与以上两者有何关系?为何最好的政治家应当是哲人?
广义地说,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目的是解释世界本质和规律并最终回归到人的本身,要求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本身的起源、存在、发展的问题,最后获得人类的普遍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一门科学,它是人类纯理性的思考,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并且能够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保存它的有用性。哲学要求我们不能夹杂个人的主观色彩,意见则恰恰相反,意见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现世性,因人因时而异,是针对某件具体事情而阐述的具体观点,并且最终不一定付诸实践。意见与哲学具有相当大的差别,前者具体主管,后者具有广泛性;但是由于哲学观从根本上决定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又贯穿在我们对世界的每一个看法上,所以从根本上说意见仍然受到哲学的指引,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的哲学观,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仍然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意见。
说到哲学、意见、政治三者的关系,这三者本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场合,若一定要拿来比较,我认为哲学、意见、政治的排序是,在适用的广度上从大到小,在性质上从主观到客观。
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是有强硬的逻辑内涵和稳定性的,它的目标是获得真理,要排除个人立场和喜好等问题。而政治严格来说却不能算作是一门科学。政治中没有固定的逻辑,也没有所谓的对于错,政治是各个阶级或者阶层为自己的利益争斗而最后妥协的产物。意见和哲学,一个很普通化,一个很学术化,看似与政治没有关系,但政治中却恰恰不能缺少这二者。
首先,我们知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那么不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它都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的每一个思想、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哲学是绝对理想化的,但却往往不能够在现实中实现,就如同,虽然我们拥有无数设想中完美的政治制度,但是现实中社会上的各种磨擦却始终不能消除甚至随着社会的进步愈演愈烈。在可以实现的假设条件下,若哲学的逻辑和目标指向能够通过政治活动在现实中实现,那么诸如哲学中设想的平衡的民主、法制等理想化的事情就能够为我们的人类社会带来无限的福音。政治完全吻合哲学固然是很难的,但是我们有一个正确引导的方向总是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的成功是不能够脱离哲学的指导的。
其次,政治生活的进行必然充盈着无数的不间断的意见。意见不如哲学站在一个人类社
《理想国》导读读书笔记
会整体的高度来看问题,然而所有阶层的意见综合的结果往往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最多人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民主。再结合上几段所说的,我认为绝对理想、绝对逻辑的哲学和普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意见最后的中和体就是政治,即政治在性质上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从造福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政治能更多的向哲学所指导的方向发展,希望人类社会最终长久并且达到真善美,但事实这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太多的假设条件与不断变化的现实不统一。我认为在现实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平衡多放利益的政治就算是成功的了,而成功的手段就是于广泛的意见中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制原则,得出大多数人满意的答案。然而现实生活中在政治的实施过程中,联系意见和最终的政治主张之间的纽带常出现一些问题,柏拉图提倡的法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然而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法制之前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人能够享受法律的恩惠,若是像在《理想国》中,除了公民身份的成年男子之外的人都不具备享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就造成了公平的前提是不公平了,那么这样的公平还是有意义的公平吗?因此我认为,当提到民主、公平、法制这些概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思考,它们真的如所说的那么完美吗,到底什么才叫真正的公平?
说到“最好的政治家应该是哲人”的问题,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哲学家和政治家不能同时兼任,理由是哲学家必须站在绝对的高度绝对理性公平地看问题,要求同时学习不同派别的哲学观点,而政治家必然带有其阶级色彩,这会妨碍其在哲学上的进步,同时,哲学家的绝对理想化在现实中往往行不通,反而会阻碍政治家的作为。总的说来,就是哲学的理想化和政治的现实化的矛盾。我自己比较理想主义的看法是赞成“最好的政治家应该是哲人”的观点,就像上一段所说的,哲学具有一般政治没有的高度和长远眼光,如果政治家带着哲学的眼光去治理国家,这个社会更倾向于能够长远地发展下去,这也是与现在中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然而我无法想明白的问题是,现实中的许多因素加强了哲学与政治统一的矛盾,纯哲学思考的是尽量最长远的发展规律,那么在具体的某个历史时期,这样的观点是否能够达到当下社会的和谐呢?甚至死守着哲学的思路,一个政治家是否能够在政治道路上走下去都值得我们思索,毕竟符合规律的同时必然会破坏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政治家、哲人二者兼顾的阻力就大了许多。
第二篇:理想国 读书笔记
理想国
——读书笔记
劳动关系专业 XXX
理想国一书中,在我看来,带有一种启蒙意义。对于国家的建立,国家教育体制的建立等等都有一种引人深思的启蒙意义。全文以一种对话的形式展开,于我而言,捕捉想法的时候,着实有一种流水账的意识流感觉,所以,我就只以自己感兴趣的几点,谈谈感想。
一 从克法洛斯到当下的青年
在苏格拉底开始讨论关于正义的问题之前,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寒暄,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克法洛斯说“到了年龄的确使人心平气和,宁静寡欲。到了清心寡欲,弦不再绷得那样紧的时候,这境界真像索福克勒斯所说的,像是摆脱了一帮子穷凶极恶的奴隶主的羁绊似的。”而所谓奴隶主的羁绊,以我的理解,大概就是那些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责任和欲望吧。大多数人到了晚年,离死亡更近了一些,也就少了那种对名利的渴望,少了像青年人一样的热血激情,多了对死亡,对未知的恐惧。但假使他平生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没有对不起他人,也没有对不起自己,那么那份对死亡,对未知的恐惧,也会相应减轻很多吧。
克法洛斯的晚年,却让我想到了国考,想到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考公务员?原因之一就是公务员是一份收入还算不错的稳定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味的求稳,根本就不是一个年轻的状态。再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学生活,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在大学里波澜不惊,不争名,不争利,不翘课,却也不听课。过着仿若世外高人,没有考试就没有压力,淡定非常的日子,似乎就像克法洛斯的晚年,宁静寡欲了。但我想说,我们是年轻人啊。我们还可以拼搏,还可以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去激情澎湃!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让自己在年老的时候回首过去才发现,竟然浪费了那么一段可以挥洒热血的时光。不要让混混噩噩的生活磨灭我们年轻的心!我们是年轻的,我们可以乘着青春的翅膀飞翔!在这样一段不怕流血也不怕燃烧的岁月里,我们就应该绽放光彩啊!
克法洛斯还说“上面所说的许多痛苦,包含亲人朋友的许多不满,其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假设他们是大大方方,心平气和的人,年老对他们称不上是太大的痛苦。要不然的话,年轻轻的照样也少不了烦恼。”性格帮我们选择如何处世为人。就像乐观开朗的人,永远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永远热情并微笑着,而消极羞涩的人,永远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担心这,担心那,总是严肃甚至哀伤抱怨着。而性格塑造,分为先天和后天。我们可能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某种性格,但这种性格,会在后天的环境中继续塑造。环境影响我们的性格,或者说,这种决定着我们处世态度的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实现,而在后天的教育中,则要求我们只教导那些对性格形成“善”的东西。
二 理想国的教育到现实中的教育
在一个理想的城邦里,要有合格的守卫者,而合格的守卫者,源自完美的教育体系。首先,一个国家的守卫者的教育要从小开始。而在他所接触的东西中,由于要把他教导成一个正义的好人,一个既勇敢又智慧的人,对于教育所用的类似荷马史诗的故事们,要做一个大清扫。荷马史诗中有些故事,说神明是恶的,有嫉妒心,有哀伤,有忧愁,有欲望。神明是普通百姓的信仰,是百姓心目中的典范,是用来崇拜尊敬的,如果神明都有这些不正义的品格,又教普通百姓如何自处呢。所以,关于神明那些不正义的故事都要清除掉,都要限制在这个城邦之外。在小孩子的教育里,就不能出现那些关于不正义的行为和故事,不然小孩子就可能以此为榜样,去学习那些不正义的品质。
教育从娃娃抓起,而好的教育,从教材开始整顿。针对现在小孩子的教育,其实课本已经不是他们唯一学习的途径。网络、电视中的人物,都会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但现在荧屏上,却有很多脑残、暴力、价值观不正确的作品存在。就像现在小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喜洋洋和灰太狼,里面有很多暴力画面,这不是在教小孩子,用暴力决解问题吗?再说熊出没,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才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动画片里,两头熊和人类却总是针锋相对,甚至有的时候,熊还会主动去找人的麻烦,只因为觉得日子过得太无趣了。这样的动画片,首先是中国动画市场的缺失,再一个,就是国家对于儿童教育问题的疏忽。小孩子的兴趣点就在动画片,而我们国家,怎么能让这样有损于幼儿教育的动画片出现在屏幕上呢。诚然,我们不可能做到像理想国中那样,觉得什么是不对的,就把他剔除,但我们可以尽量去剔除那些对小孩子教育不利的东西,尽量完善我们的教育。在教育资料这方面,再下下苦功夫,整顿整顿。
一个守卫者,必须是勇者。对于勇者来说,如果他懦弱了,其根源一定是对死亡的恐惧。文中提供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去渲染地狱的恐惧,也不渲染英雄的哀伤。当一个人对死亡都无所畏惧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他不能战胜的呢。这突然就让我想到了老子。我们语文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关于老子的故事:老子的妻子死的时候,他没有哭泣,却手舞足蹈,因为他觉得人活着一口气,而死了,不过是变成了一团气。没有死亡的恐惧,没有悲伤,这样的勇士,这样的国家守卫者,是一个理想国需要的。但就以老子的举止为例,如果真实出现在你的眼前,恐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无法叫人理解吧。因为那是对既有观点的一种挑战。在现在这样一个有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那样的教育,也只能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了。
三从音乐到文化侵略
关于守卫者的教育,分成两个部分,身体的教育和音乐的教育。身体的教育,教会他们勇敢,音乐的教育,则教会他们在亲人朋友面前柔情。由此就引来了关于音乐的净化问题。文中认为曲调不能过于悲哀,也不能过于萎靡,所以好的曲调不外乎就是多利亚调或者佛里其亚调——两者一刚一柔,相得益彰。乐器也应该只留下七弦琴和短笛。
而音乐在这里,却又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可以欣赏的美,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风貌。文中有句话“国家若非根本大法有所变动,音乐风貌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音乐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改变人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种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折射社会的文化。谈及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则不免联想到文化渗透,一种从内部瓦解一个民族的侵略方式。文化的交流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可避免,但我们却不可以在各方文化交流中,丢失我们中华流传了上千年的美好文化。应该在文化交流中,切实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日本的动画为例,中国喜欢日本动漫的人不在少数。蜡笔小新,大概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部日本动画作品吧。但它的内容,有些却不免低俗了些。动画片也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方式,而类似蜡笔小新的低俗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会不会潜移默化的,就让我们的思想,蒙上了一层阴影?
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守住自己文化中的精华,要牢记复兴中华文化这个时代任务。
四所谓国家
国家是一个复数形式的名词,因为它由不同的人组成,有不同的利益群体,存在着许多矛盾。而想要一个国家强大,就是解决这些矛盾,让所有的人一体化,只有一体化,真正团结的国家,才是最强大的国家。这是理论上的强国,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文中又说到,有两个原因能让技艺退化,即贫与富。贫穷会使一个工人没有好的生产工具,富有,却会催生这个工人的懒惰心理。由小及大,贫与富也是一个理想社会的阻碍。太穷了,这个国家无法维持,太富有了,这个国家会没有前进的动力,甚至死于安乐。而一个既有贫穷又有富裕的国家,则容易因为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出现更多的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于一个理想的国家,这种危险的情况是不允许存在的,但我们中国,却恰巧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两极分化很严重的阶段。之所以称之为阶段,是因为我相信,两极分化的弊端,谁都看得到,而作为领导者,也一定在想尽办法,扭转这种局面。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希望,未来的发展,可以尽快缩小两极分化,在全国人民一体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让中国更强大。
以上的一些感想,显得颇有些杂乱,但其实他们在系统内部还是有所联系的。所有的这些想法,都是为了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家而服务的,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可以建设得更好。
第三篇: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摘录
第一卷:
苏格拉底和格劳孔来到雷埃夫斯港,参加向女神的献祭,同时观看赛会。正要回城,被玻勒马霍斯等人挽留,至其家,见到色拉叙马霍斯等人。一系列的对话就此展开……
苏格拉底:许多痛苦,痛苦……其原因只有一个,不在于人的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苏: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多半不贪财……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疼自己的女儿一样,赚钱者爱自己的钱财。
克法洛斯:钱财的主要好处也许就在这里……有了钱财他就不用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
苏:他(西蒙尼)实在的意思是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
玻勒马霍斯: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苏:伤害任何人无论如何总是不正义的。色拉叙马霍斯: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色: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正义就是当时政府的利益。苏: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
色:正义的人跟不正义的人相比,总是处处吃亏。……最不正义的人就是最快乐的人;不愿意为非作歹的人就是最吃亏苦恼的人。……一般人之所以谴责不正义,并不是怕做不正义的事,而是怕吃不正义的亏。……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
苏:正义者是快乐的,不正义者是痛苦的。……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
第二卷:
格劳孔: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的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定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之下,才走到正义这条路上来的。……一个人只要能干坏事,他总会去干的。大家一目了然,从不正义那里离比从正义那里个人能得到更多的利益。……不正义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仁义道德,肚子里男盗女娼。
阿得曼托斯:不正义是心灵本身最大的丑恶,正义是最大的美德。苏: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么需要许多东西。
苏: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
第三卷: 苏:还有什么快乐比色欲更大更强烈的吗?
第四卷:
苏;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苏:他们像我刚才说过的那样不停地制定和修改法律,总希望找到一个办法来杜绝商业上的以及我刚才所说的那些其他方面的弊端,他们不明白,他们这样做其实等于在砍九头蛇的脑袋。
苏:真正的立法家不应当把力气花在法律和宪法方面做这一类的事情。
苏: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较好的部分和一个较坏的部分,而所谓“自己的主人”就是说较坏的部分受天性较好的部分的控制。
苏认为,使国家具有美德的四种性质是,勇敢、智慧、节制和正义。苏: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苏: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苏:国家有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苏: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苏: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苏:美德似乎是一种心灵的健康,……而邪恶则似乎是心灵的一种疾病。第五卷:
苏认为,国家制度有五种,王政或贵族政治是善的制度,其他四种是恶的制度,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苏:我怕的不是人家嘲笑,那是孩子气;我怕的是迷失真理,……失手杀人其罪尚小,混淆美丑、善恶、正义与不正义,欺世惑众,其罪大矣。
苏:每个人应该做天然适宜于自己的工作。
苏:他们以为是在辩论,实际上不过在吵架而已。因为他们不懂得在研究一句话的时候怎样去辨别其不同的涵义,只知道在字面上寻找矛盾之处。
苏:两性之间,唯一的区别不过是生理上的区别,……我们不能据此就得出结论说,男女之间应有我们所讲的那种职业的区别。苏:各种天赋才能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根据自然,各种职务,不论男的女的都可以参加,只是总的说来,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格:情欲的必然比几何学的必然有更大的强制力与说服力。苏:治理者为了被治理者的利益,有时不得不使用一些假话和欺骗。苏:给国家丢下一个私生子,这是不合法的,亵渎神明的。苏: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还有什么比闹分裂化一为多更恶的吗?还有什么比讲团结化多为一更善的吗?
苏:当一个国家最最像一个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苏;权力应该赋予年长者,让他们去管理和督教所有比较年轻的人。苏:结婚的机会对于优秀人物,应该多多益善,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多生孩子。
苏: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除了这个办法之外,其他的办法是不可能给个人给公众以幸福的。
苏:(真正的哲学家是)那些眼睛盯着真理的人。
第六卷:
苏:谁看来最能守卫城邦的法律和习惯,就确定让谁做城邦的护卫者。苏:一个人如果不是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他是不能很好地从事哲学学习的。
苏:最优秀哲学家的无用其责任不在哲学本身,而在别人不用哲学家。苏:当他们的体力转衰,过了政治军事服务年龄时,应当让他们自在逍遥,一般不再担当繁重的工作,只从事哲学研究。苏:完全绝对的真理会引起忌恨并且很难实现。苏:必须确定哲学家为最完善的护卫者。
苏: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格:善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
苏认为,有四种灵魂状态,理性,理智,信念,想象。
第七卷:
在凡是被定为统治者的人最不热心权力的城邦里必定有最善最稳定的管理。
苏:感觉中的东西有些是不需要求助于理性思考的,因为感官就能胜任判断了。但是还有一些是需要求助于理性的,因为感官对他们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力。
苏:有志于哲学者对待劳苦一定不能持瘸子走路时的态度。
第八卷;
苏:一个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女公有,儿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不论战时平时,各种事情男的女的一样干。他们的王则必须是那些被证明文武双全的最优秀人物。
苏:(寡头政治)是一种根据财产资格的制度。政治权力在富人手里,不在穷人手里。
苏:(民主制度)公民都有同等的公民权及做官的机会——官职通常抽签决定。
苏:(寡头政治)失败的原因在于过分贪求财富,为了赚钱发财,其它一切不管。
苏:不顾一切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极权政治的需要。
苏: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苏;人民领袖的所作所为,亦是如此。它控制着轻信的民众,不可抑制地要使人流血;他诬告别人,使人法庭受审,谋害人命,罪恶地添尝同胞的血液;或将人流放域外,或判人死刑;或取消债款,或分人土地。最后,这种人或自己被敌人杀掉,或由人变成了豺狼,成了一个僭主。
第九卷:
苏:关于最恶的人让我们一言以蔽之。他们是醒着时能够干出睡梦中的那种事的人。
苏:没有一个城邦比僭主统治的城邦更不幸的,也没有一个城邦比王者统治的城邦更幸福的。
苏:人的基本类型有三: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和爱利者。苏:(哲学家)是唯一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在一起的人。苏:推理最是哲学家的工具。
苏:僭主暴君离真正的固有的快乐最远,王者离它最近。苏:心灵比身体可贵得多。
苏:(理想中的城邦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
苏:我们一定不能把对个人的尊敬看得高于真理。苏:荷马确是最高明的诗人和第一个悲剧家。苏:一切能毁灭能破坏的是恶,一切能保存有助益的是善。苏:(正义者)的每个行动、他和别人的交往,以及他的一生,到最后他总是能从人们那里得到光荣取得奖品的。苏: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读《理想国》心得
在《理想国》中,与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的智者们对正义提出了多种解释。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讲真话,欠债还钱;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帮助朋友,损害敌人;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人们都是把守法当作正义,但法律是每一国家的统治者制定的,统治者都是强者,他们制定的都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法律,因此,所谓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另一智者格劳孔对正义作另一解释:人们在相互损害中对从这种损害中的获利与受害相比较,发现害大于利,于是相互协议、制定法律,放弃相互损害;由于人们把守法践约叫作正义的,所以,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正义就是源于人们的契约或协议。柏拉图借助于苏格拉底之口,对上述正义观念加以反驳。反驳并不太有力,但柏拉图在陈述自己的正义理想或主张时,却非常精彩。
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
柏拉图认为,城邦是由在分工的基础上、各具技艺的各种工匠、农民、商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城邦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同外界的战争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城邦保卫者。城邦保卫者包括统治者和辅助者。三种人的分工如下,城邦统治者,因具有知识,考虑整个国家大事,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城邦护卫者是统治者的辅助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的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人;各种工匠从事自己的手艺工作,农夫种地,商人贸易。
在柏拉图看来,要通过一些特定的制度安排,对城邦护卫者加以教育、培养。这些制度包括:进行各种诱惑性考察,选拔那些注重公益、经得住考验、无懈可击者担任护卫者;护卫者专职化,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和战斗,不得学习其它工艺;以良好的音乐来陶冶护卫者的精神;以严格的体育来锻炼护卫者的身体;护卫者的生活方式必须是公有制,不得有自己个人的房屋、土地、金钱,也不得有个体的家庭;妇女、子女一律公有。在这种特定的制度安排下,三种人被严格地区别开来,不至于品性混杂。由此,按照三种人各自的品性,各自从事适宜于其从事的职业。当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而互不干扰时,城邦就是正义的。
柏拉图在推导出城邦正义之后,进而论述个人正义。在他看来,个人与城邦相似,在个人的灵魂中也具有和城邦的构成成份相似的三个组成部分:用以思考和推理的理性;使人发怒的激情;使人感受到爱、饿、渴的欲望。柏拉图认为,理智体现出智慧,类似于城邦的统治者,是为整个城邦的利益而谋划的,所以它在个人灵魂中应该起领导作用。激情类似于城邦中的辅助者,辅助、协助理智的领导。欲望的满足会使人感到快乐,但欲望过大过强会使人变得邪恶,因此,必须由理性和激情结成盟友去领导欲望,使欲望受到节制。通过教养、教育,通过训练,人们的理智和激情就能够起到领导作用。个人正义就在于,他心灵的各个部分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具备个人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人,不会监守自盗,不会渎神、偷窃、不会出卖朋友,出卖祖国,不会违反誓言或协约,不会犯其它种种别人可能犯的罪恶。
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
围绕着国家正义的制度设计,柏拉图在人类史上首倡公有制。这种关于公有制的论述,不是对原始公有制的描述,而是在人类文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的基础上,对一定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公有制原型的理论概括,是经过理论加工的公有制。这种关于公有制的理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由于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启示和先导的作用。
第四篇:理想国读书笔记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姓 名: 杨 帆(1108121009)课程名称:教育思想流派与中外名著选读 任课教师: 罗平成 绩: 批改日期:
《理想国》读书笔记
杨 帆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建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主要作品:
柏拉图的著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苏格拉底”的对话;
2.成熟期的对话,包括《理想国》; 3.后期的对话,包括《法律篇》。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V、《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主要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创作背景:
《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是柏拉图集中阐释其政治思想的三篇著作,其中《理想国》最为著名。《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成为统治者,它要根据理想的模型来改造现实的城邦,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
在《理想国》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上半部分,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名批判了三种正义观。当被批判者要求苏格拉底阐述自己的正义观后,苏格拉底采用以大见小的方法,先论述城邦正义,再论述个人正义。要阐释城邦正义,必须构建完整的城邦。第二卷下半部分到第四卷上半部分,即是对完整城邦的构建。城邦完整构建后,就可以在其中找到了正义。第四卷下半部分柏拉图阐释了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
读书笔记:(全书共426页)
8月20日至9月16日(p1-p81页)P3:他说:“别提啦!洗手吧不干啦!谢天谢地,我就像从一个又疯有狠的奴隶主手里挣脱出来似的.”这句话里体现出在索福克勒斯看来,过去自己生活在谈情说爱的世界里并不幸福、快乐,就想当奴隶一样没有自由,也就是那并不是自己真正向往追求的生活。
P5:“苏:我看你不大像个守财奴,所有才这么问问。大凡不亲手挣钱的人,多半不贪财;亲手挣钱的才有了一文想两文。像诗人爱自己的诗篇,父母疼自己的女儿一样,赚钱者爱自己的钱财,不单是因为钱有用,而是因为钱是他们自己的产品。这种人真讨厌。他们除了赞美钱财而外,别的什么也不赞美。”这段话让人联想起什么是教育里面的话,大概这么说的:只有从自己身上产出的东西才会有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得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德育里一定得让学生有情感的产出,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
P6:“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任何人都会说不能还给他。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所以说不是拿了别人东西还就一定时正义的,还应看具体情况与最终的结果是好还是坏。
P21——p43: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辩论有关正义与不正义者之间快乐与痛苦及哪个强有力有一些启示:如医生、音乐家等苏都是通过其他事物逐渐引导色到讨论的话题上证明他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学生也应如此,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能理解的事物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更深奥的到来。
第一卷总结:(p1-p43)
第一卷主要是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在陈述一些自己有关爱情、生活的观点,然后从他与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引入到正义和不正义的话题。并且着重讨论了正义与不正义者之间快乐与痛苦还有哪个更加强有力这一话题。
P71:在教体操之前先教音乐。也就是说对儿童讲故事,看起来是假的但是需要向孩子们传达最真实的教育。体操前的音乐也是为了能教好体操。
P72:苏:一个人没有能用言语描绘出诸神与英雄的真正本性来,就等于一个画家没有画出他所要画的对象来一样。一本书一个故事没有正面的思想支撑就是没有价值的,比如明明是神却去丑化他诽谤他,该树立的美好形象完全没有,反倒给他坏的形象,好比老鼠是忠臣,猫、狗是奸臣因,这是一种是非颠倒,错误的价值宣传,是不好的故事或者书本。
第二卷总结:(p44-p81)
通过对教育和有关画家的陈述,苏格拉底清楚的陈述了,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做一个有辨别力的人,从而说明正义与不正义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9月18日(P81-p141)
P83:苏:如果一个人相信地狱是确实存在的而且非常可怕,他能不怕死,打仗的时候能宁死不屈不做奴隶吗?事实上不知道就无所畏惧,何况地狱到底恐怖与否只有去过的人知道,活着的人是无法得知的。言下之意就是能否对我们的儿童去掉这些对死亡的恐怖的教育,让儿童能更加勇敢做一个勇士。事实上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不是说那些对死亡描述的诗词歌赋不好不美,但是相比之下如果不能让我们儿童成为一个勇士、好人,那是否应该去掉呢?也就是说去掉消极教育,进行更多积极教育。但是,如果人真的这么勇敢,对死亡无所畏惧,那他不怕死也不怕周围的人死,是不是会成为冷血动物,人类生活就没有了情感。
P88:苏:我们还必须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如果我们刚才所说不错:虚假对于神明毫无用处,但对于凡人作为一种药物,还是有用的。那么显然,我们应该把这种药物留给医生,一般人一概不准碰它。也就是说真实固然重要,就像下文的例子,病人不对医生说真实情况,那他可能得不到好的治疗甚至死亡。但是虚假有时候也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支持。但是得学会克制,也就是节制。
P101:说到故事的音乐部分,大家喜欢混合载体。事实上,人的总是会趋向选择刺激视觉、听觉且新颖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这些东西不见得对人们好。
P106:苏:不过有一点你是可以立刻决定下来的,——美与丑是紧跟着好的节奏与坏的节奏的。生活中这一点非常容易发现,正是因为有丑才让人们对比出什么是丑。不仅仅是音乐,做人做事或者周围的事物都是如此。因此要学会判断生活中的好与坏,因为他们往往会在一起。
P107-108:苏:亲爱的格劳孔啊!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关紧要。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和谐浸入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再者,一个受过适当教育的儿童,对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物的缺点也是最敏感,因而对丑恶的东西会非常反感,对优美的东西会非常赞赏,感受其鼓舞,并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成长既美且善。对任何丑恶的东西,他能如嫌恶臭不自觉地加以谴责,虽然还年幼,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等到长大成人,理智来临,他会似曾相识,向前欢迎,因为他所受的教养,使他同气相求,这是很自然的嘛。读完这段话有种特别舒服的感觉,觉得人的判断力原来是来自于儿童从小受的教育,而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工具。非常喜欢这段话的描述,也明白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与美好的教育是一体的,他们不可分割。
P109:苏:那么,真正受过乐的教育的人,对于同道,气味相投,一见如故;但对于混身不和谐的人,他避之唯恐不远。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与自己同类的人。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也正是如此应当培养儿童能吸引也喜欢美好的人的能力。
P111:苏:接受音乐教育之后,年亲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音乐给人以精神方面的教育与锻炼,而体育会给人好的体魄,这样人基本的素质就具备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似乎有点像心理学上的层级理论,但又不全是,这里说明的是教育有先后从基础开始。而层级理论是从低级到高级。
P118:苏:„„如果心灵原来坏的,或者变坏了的,他们就不可能很好地医病了。心灵坏的,就不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去医病,而是有自己的利益目的。如今很多医生为了买药而医病,是药三分毒,多吃药对病人也是一种伤害,如果食物疗法可以更加健康或者病人的身体能自我修复不需要吃药了,心灵好的医生就会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最诚心的建议。而有些目的不纯的医生为了卖药而医病的人就会一直建议病人吃药达到盈利的目的。
P128-129:苏:„“铜铁当道,国破家亡”„前文说了,老天铸造人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宝贵的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其实这不是要表明人生来的差别很大,二是说有些人从小就开始了某些美好品质的形成,而有些人却没有,正是这种常年累月的影响,然铜铁般的人无法当道统治国家,他们身上不具备统治者的品质,后来也很难形成。
第三卷总结(p82-p131):
从讨论故事的内容、形式或风格入手开始谈,是为了陈述教育的一个先后顺序,先进行什么教育再进行什么教育才能培养心灵美的人。后来达成一致意见为怎样给护卫者以住处及其它的一切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制定法律、P133:苏:„因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糕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整个城邦人或全人类的幸福总会以一些人的牺牲为代价。那些为正义为美好好牺牲的人必须有着牺牲小我幸福所有人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整个城邦的幸福,而不是少部分人的幸福。
P134:苏:似乎有两个原因能使技艺退化。阿:哪两个原因?苏:贫和富。下文举了一个例子说当陶工变富了时就不再勤苦地对待他的手艺了!其实事实上就是这样,贫和富这些物质生活的改变很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要做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不是那么容易,世俗中的人很容易受影响。
P137:国家大到还能保持统——我认为这就是最佳限度,不能超过它。国家大,团结就会有力量,但是太大了,统治者无法管理到,那就失去大的意义了。
9月22日(P142-170)
P144:苏: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这是柏拉图对理想城邦建立起来后四大美德的解释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时至今日,四大美德还是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追求的目标,一点都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褪色。
P153:苏: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一直以某种方式在讨论这个东西,但是我们自己却始终不知道我们是在谈论着它。也就是下文所说的,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有时候说话做事就是这样,事实上已经说到点子上了,只是没有挑明挑破而已。
P162:苏:不过我们还是应当认为,特定性质的东西关系着特定性质的相关者,仅本身的东西关系着仅本身的相关者。下文举例说,较大者关系着较小者,重关系轻,快关系慢,冷关系热等等。很多东西之间是相互关联着的。而那些特定性质的东西如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就是健康的科学和有病的科学,他们只关系着特定性质的相关者。
9月23日(p171-200)第四卷总结(p132-176):
从理想城邦的四大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开始逐一描述理想城邦的建立需要什么和理想城邦中的统治者与护卫者,如果他们都具有这些美德,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比较完满的城邦。
P181:苏:我们一向是用音乐和体操教育男子的。前面第二卷中已经说到了这个问题,先用音乐让其有美好的心灵成为高雅的人,然后体育锻炼使其有健康的身体。这些都是真的男子来教育的。可是对于女子呢,应该进行一样还是有区别的教育,这里为下文提出了疑问。
P183:苏;„既说男女应该有同样的职业,又说他们之间有很大的自然差别,这岂不是在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吗?„男女事实上有人具有一样的天赋,因此他们会有同样的职业,虽然他们确实有很大的自然差别,却都一样能做好同样的职业,如女孩喜欢护卫者的工作又擅长,那么我们就应当以相同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她们:先音乐后体育,使得他们适应这种职业,只是她们天然的体质弱可以相对分担轻一些的任务。
P195:苏:女人应该从二十到四十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五十五岁。这里对男人的要求如果放到现代社会似乎会有些不现实。当时的社会要求男人都以国家为重,应当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国家,事实上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男儿都应有这种奉献精神。
9月27(p201-241):
P207:苏:好极了。我们已经说过,结婚的机会对于优秀人物,应该多多益善,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多生孩子。从优生学的角度讲这样是有益的,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优秀人物可以多结婚,那谁来定位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优秀”,而且,如果说优秀就可以多结婚那么社会会容易乱伦,长远来看是个精神缺乏的社会,这样也无法达到真正的优生的目的。
P223:苏:因此,你是不是把意见看作比知识阴暗,比无知明朗。读这句话时可以结合前面的有和无之类的,但是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
P225:苏:还有许多东西我们说它们是大的或小的,轻的或重的,难道不可以同样把大的看作小的,小的看作大的轻的看作重的,重的看作轻的吗?事实上事物本身就无所谓大小、轻重,只是有了对比的对象才会有形容它的词,因此许多东西既是大的也是小的,既是重的也是轻的。
第五卷总结(p177-p227):这一卷讨论培养适合护卫者的男人女人,并且着重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讨论了适合养育儿女男女的年龄阶段以及妇女儿童共有的好处,还设计了优生的一些讨论。最后在着重讨论了看待事物和问题以怎样的角度和心态才是真正的哲学家。
P240:苏;因此我认为这也是很合理的:如果得到的是不适合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更坏。这个历史和现在都有很好的证明,江郎才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原本是很有才的人,可是因为社会生活给他带来了过多荣誉及一些外在的诱惑导致他不在专心知识本身了,因此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一个外在环境,最后成人以后成为一个资质平平的人。
9月29日(p242-290)
P251-252:苏:„我们所构想的体制是曾经实现过的,或正在实现着,或将会实现的,只要是哲学女神在控制国家。这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认为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也承认这是件困难的事情。„苏格拉底赞成哲学家来治理城邦,讨论中可以看出,他认为言行都善的人可以治理出一个善良的国家。
P253:苏:因此,和神圣的秩序有着密切交往的哲学家,在人力许可的范围内也会使自己变得有秩序和神圣的。但是诽谤中伤是无所不在的。与好人交往会更好,与坏人交往过多也容易更坏,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哲学家与神圣的东西交往密切他们也会更加神圣,变得更加美好。教育也要学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让学生少接触消极的东西,多接触积极美好的事物。
P266-267:苏:人的灵魂就好像眼睛一样。当他注视被真理与实在所照耀的对象时,它便能知道它们了解它们,显然是有了理智。但是当它转而去看那暗淡的生灭世界时,它便只有意见了,模糊起来了,只有变动不定的意见了,又显得好像没有理智了。人家说,眼睛是最不能相信的,耳朵也是会骗人的。事实上是告诉人们我们需要靠内心去判断事物。也就是说人的灵魂才是最透彻明亮的眼睛,有了它真正的眼睛才不会被蒙蔽。
第六卷总结(p228-271):本卷从讨论城邦需要的优秀人才开始,例举了航海者来说哲学家的处境。这一卷重点是讨论城邦的统治者如果是哲学家有哪些优势。
P284:苏:好,你知道感觉中的东西有些是不需要求助于理性思考的,因为感官就能胜任判断了。但是还有一些是需要求助于理性的,因为感官对它们不能做出可靠的判断。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是驴子还是骡子根本不需要理性的参与,眼见就知道了,而有时候对人的判断还不能仅仅依靠我们的眼睛。有些人会掩饰,一次两次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分析。但是,教育中我们似乎强调的是一种理性教育,但是不仅仅有了理性就可以,感性思维往往也会给人以正确的判断。因此,这两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都需要的。
10月6日(P291-350)
P291:苏:因此,我的好朋友,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向上面,而不是转向下面,象我们如今错做的那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柏拉图非常重视几何学,他认为几何学认识的是永恒的事物,并且对学习其他科学是有帮助的。他还认为不懂几何的人不适合讨论哲学的问题。他们认为算术、几何、天文学是青年分别要进行学习的几门功课。但是究竟为何如此,详细原因还是不是很清楚。
P304:苏:因为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因为,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体无害,但,被迫进行的学习却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身体上的被迫劳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可是被迫学习不但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教育应该给学生以快乐而不是强迫,应给以快乐而不是痛苦。
P304-305:苏:因此,我的朋友,请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你可以在游戏中更好的了解到他们每个人的天性。早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教育的一些新理念:游戏教学法。事实上如今在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们身上用到了很多,寓教于乐的思想也是因为如此。孩子们的学习不应当建立在对他们心灵有伤害的基础上。
P305:苏:这也是有无辩证法天赋的最主要的试金石。因为能在联系中看实物的就是一个辩证法者,不然就不是一个辩证法者。原来早在柏拉图的文章中就提到了辩证法,而且表达的意思也几乎相同,只是这里的辩证法是针对选拔人才提出来的具体到了某一个实物。
第七卷总结(p272-311):这卷主要是从城邦需要的人才上讨论青年人应当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这些科目,以及学习这些的原因从而成为城邦的有用之才。并且还具体说到了一些教育的方法与思想。
P322:苏:长此下去,发了财的人,越是要发财,越是瞧得起钱财,就越瞧不起善德。好象在一个天平上,一边下沉,一边就往上翘,两边总是相反,不是吗?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如果上天想惩罚一个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天灾,一种是让他发财。天灾可以让人丧失性命,而发财可以让人丧失精神。发财了的人不在重视脚踏实地,越发财越以为什么都是偶然,从此不再务实不注重自己的德行,这是事实。看看周围发了横财的人,什么叫财大气粗都一一尽显。
P329:苏:那么,从寡头政治过渡到平民政治是不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贪得无厌地追求最大可能的财富?寡头政治(oligarchy),不仅是在政府之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平民政治是为人民,属于人民,由于人民的政治。
P345:苏:这个故事说,一个人如果尝了哪怕一小块混和在其他祭品中的人肉时,他便不可避免地要变成一只狼。你一定听说过这个故事吧?好比生活中,你做了一次小偷你就是小偷,并不会因为只有一次而有所不同,因为从那一次起你的德行就变了,心灵已经不再纯洁了。
10月7日(p351)
第八卷总结(p312-351):从个人品质讨论到国家领导人,从个人发展讨论到国家政治,从细处到宏观来讨论怎样做一个有善有德的人和建立一个拥有什么样的政治的城邦。所谓“僭(jian)主政治”,“英译用Despotism,亦即无限制的专制统治。”不仅仅是僭主政治,前文还解释了什么时候寡头政治,什么是平民政治,并解读了它们的本质。
10月9日(p352-426)
P355:苏:行,我来说。我认为,在一个人的心灵被一个主宰激情完全控制了之后,他的生活便是铺张浪费,纵情酒色,放荡不羁等等。一个人的心灵如果被激情控制,那便不懂什么叫节制了,没有节制的心灵那他的生活理所当然的不会被控制,理所当然他的生活会完全在轨道之外。
P356:苏:凡可以抢劫的他都必须去抢,否则他就会非常痛苦。生活中并不缺乏这样的人。有些小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东西自己喜欢立马就抢过来,不懂得别人的痛苦也不会理解别人,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因为这种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想要什么父母就会给,从来没有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过问题,别人难过不难过他们根本不在乎,这样从小就很自我的方式,以至于长大了也一样不抢过来他还会很痛苦,也正是因为如此僭主的天性是永远体会不到自由和真正友谊的滋味的,他们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家庭教育中还是应当注意到让孩子懂得分享与经历一些困难才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也
第九卷总结(p352-386):欲望的问题这一卷主要讲僭主式是从民主式人物发展来的他们的欲望不仅没有压抑住还无止境的发展下来以至于完全失去了节制这一美德。他的性格是这样的:铺张浪费,纵情酒色,放荡不羁并不快乐,并且得不到真正的朋友无法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政治其实也可以用人来比喻,真正的僭主是不会快乐的,僭主政治也无法带给人们幸福。
P392:苏:那么,如果一个人既能造被模仿的东西,又能造影像,你认为他真会热心献身于制造影像的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最高生活目标吗?如果这个人对事物模仿有真知必定容易爱上这个事物,如果还让他退而求其次只是模仿不去追求出色的真品实在是很难以相信。
P401:苏:因此,模仿术乃是低贱的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虽然这句话说得很刺耳,让人不怎么好接受,因为我们一直在做着这些事情写作文、练字基本上都是模仿。事实上咱们普通人也许真的很难发现作文与写字的真谛,因此也就一直在模仿中度过。但是事实模仿终究只能是平庸,如果有一天能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与字体那便是寥寥无几的大师,这也必定要付出和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
P402:苏:一个优秀的人物,当他不幸交上了恶运,诸如丧失了儿子或别的什么心爱的东西时,我们前面不是说过吗,他会比别人容易忍受得住。后面还说道这不是他不觉得痛苦,而是因为他对痛苦能有某种节制。事实上经历痛苦谁的心都会痛,而忍受住这种痛苦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更多一些的舒服感。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忍受会在人多的时候更加需要。因为过度释放自己的情感事实上也是于事无补的。
P410:苏:一切能毁灭能破坏的是恶,一切能保存有助益的是善。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还是不怎么理解,尤其是前一句,能毁灭能破坏的是恶,事实上我们周围有很多好人好事好的爱情最后没有结果被破坏了,难道都是恶的吗?
P424:„不幸是自己的过错„人有时候会埋怨自己倒霉别人幸运,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此生活里的我们应该多多检查自己的问题。
第十卷总结(p387-426):这一卷又从整体上把握善与恶,然后讨论善与恶的根源以及结果,一切能毁灭能破坏的是恶,一切能保存有助益的是善。
总结:《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而整个文章最能打动我的是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接受音乐教育之后,年亲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音乐给人以精神方面的教育与锻炼,而体育会给人好的体魄,这样人基本的素质就具备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理想国读书笔记
我从理想国中看到的教育理念
我在2017年4月份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虽说之前就背过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了解其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但是当自己去读原作时,发现由原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和具有哲理性的话语带来的思考和感悟,远远不是那些知识点可以概括得出来的。高中的时候就学过理想国,但是仅仅把它当作柏拉图的政治抱负,一直没有机会拜读原作,这次刚好有机会,便去仔细地看了理想国和相关文献。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深刻地反思和不懈的追问,来自于对国家、社会、道德和知识等一系列关乎教育根本问题的接连不断地研究、追寻答案,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将哲学作为教育和治国的根本目标,并将哲学作为教育的手段也就不难理解。
《理想国》是柏拉图在一种迫切想要挽救濒临颓败的城邦的情形下,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评判下结合自己的政治看法设想出来的一个救国、治国的方案,在他所幻想出来的国度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哲学家和王的结合成为国家的统治者,维护者国家的秩序。《理想国》中的哲学教育并非完美的教育,但他却力图通过“教育”这一手段引导人们向善,将国家的大写的正义与个人小写的争议一大一小相互呼应,将之落到使出并使之得以延续。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教育秩序和统治秩序。
一 教育思想总结
柏拉图主张国家控制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教育,强调早期教育和终生教育,认为“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对孩子而言,性格还没受过污染,尚未定型,所以对好的事情总是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儿童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为此,他特别强调以做游戏、听故事、音乐熏陶等为形式。
还主张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正如普卢姆伍德所说的,“柏拉图认为只有当女性的灵魂是男性的或者她们的身体属于男性模式时,女性才是完美的。” 可以说关于男女教育平等是柏拉图教育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在《理想国》中他提出了应该给予女子跟男子同样的教育的男女平等教育思想。
二柏拉图男女平等教育思想
柏拉图男女平等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第五卷,也就是苏格拉底在和格劳孔辩论所引出的。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三个逻辑论点和论证证明了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思想;
第一,柏拉图提出,男人和女人在本性上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女人在体质上是比较弱的,并用长头人和秃头人举例,说明男女之间的差别,仅仅只是生理上的差别,就像不能仅以头发为标准去判定长发人和秃头人谁更适合做鞋匠一样,也不能说男人比女人更适合做鞋匠。理想国中,每个人各司其职,也就是做适合自己天赋的事情,工作就是依赖于天赋的,也就是说,当天赋一样时,女人是可以和男人做一样的工作的,因此,柏拉图说:“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女人在干而专属于女性,或者因为男人在干而专属于男性。各种天赋同样分布于男女两性,不论男女皆可参加”这是从天赋平等的角度论证男女的平等。
第二,论述女性的教育方式。在理想国中,男人跟女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让女性接受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是不违反天性的,还要对女性进行军事教育。男人与女人之间存在差异,但是通过训练,女人是可以成为护卫者的。
第三,是关于男人和女人可以担任同样的职位。在第五卷开头,柏拉图用一个关于狗的例子说明,无论公狗和母狗都应该一起来参加护卫和狩猎,而不是只让母狗来生养小狗,让公狗去承担护卫和狩猎的工作。他认为只要对某种牲畜进行同样的训练和教育,就能让他们不加区别地去做同样的事情。基于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观点,男女就应该分担同样的职业。
但是,其实柏拉图的男女平等思想也有时代的缺陷。
我觉得柏拉图有很强烈的男权主义,在他看来,女人天生比男人弱一些,女人的天性是懦弱的。在理想国的第二卷中,讨论关于讲故事的风格时.他认为尽可能少模仿他人,尤其不能模仿女人等,“女人与丈夫争吵,不敬鬼神,得意忘形;一旦遭遇不幸便悲伤憔悴,中日哭泣。”女人不适合教育儿童,所以柏拉图其实是对女人有偏见和歧视的。
三 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
柏拉图教育的核心支柱是正义教育,正义的含义勇敢,公平和节制,这也是城邦生活的基础,是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某些观点。柏拉图认为,公民教育旨在养成公民美德或公民精神,“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获得金钱或强壮的体格,或者甚至某种不受理智和正义引导的知识才能的训练。倘若一个人接受过如此这般的完全训练,他会被认为没有受过教育,是粗鲁的和无教养的。”反之,柏拉图心中真正的公民教育“是从童年起所接受的一种美德教育,这种训练使人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成为一个完善的公民的渴望,这个完善的公民懂得怎样按照正义的要求去进行统治和被统治。”而且,培养同政体想适应的公民精神成为他的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他的这一观点,也被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采纳。
公民教育以理性主义为特征。古希腊文明独具的精神特质,是理性,这需要广博的知识为支撑。理性主义思想延伸到政治领域,就是精英统治------柏拉图的主张培养的哲学王。国家的治理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因为这些少数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里,因而才能具有美德,大众缺乏理智和政治理解力,只会盲从和冲动。所以,哲学家的知识只有诉诸于教育,才能成为多数公民所接受的美德,从这一方面来看,柏拉图的公民教育不可避免的有蒙昧和政治的阶级性。柏拉图的公民教育分三个阶段进行,内容也十分广泛,有文艺、体育、数学、几何、天文,还特别重视音乐教育。
但是他的公民教育虽然提倡公平,在其实施过程中,本身又缺乏公平: 1.残疾者和智力较低或不正常者被排除在外,不符合受培养的目标,很容易被淘汰。
2.奴隶的儿女不符合培养的资格,天生无法入选。
3.河马、赫西俄德等不利于国家通知的诗人以及音乐家的作品,不能成为教授内容。
4.学习文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节制的美德,节制在一定程度是顺从。
5.学习数学、几何学、天文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帮助人较为容易把握善的理念。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当下社会所要面对的,但对于柏拉图而言,教育只是政治的手段,公民教育不是为了民主和公平,而是为了帮助权力得以实现,因此,单靠这不公平的理性教育,并不会真正使公民得以启蒙。
柏拉图为了选拔最好的公民成为护卫者并使他们全心全意保卫城邦,提出了取消家庭、共产共妻和儿童共有的理念。这在现在看是是荒诞的,但是如果从柏拉图的时代来看,市场和分工并未如此的完善,“取消家庭”是为了将妇女从私人领域中解放出来,让她们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这种思想体现了公家照料儿童与家庭工作之间的平衡的制度保障,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还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