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能力分析概念
财务能力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财务效益状况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数*100%
2、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总资产平均数*100%
3、主营业务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反映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营业收入包括专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外部财务分析者不能轻易取得其他业务收入的信息,所以,在计算营业利润率时一般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营业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4、盈利现金保障倍数
盈利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表明当期每一元的净利人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现金数,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盈利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5、股本收益率
股本收益率=净利润/股本平均数*100%
(二)营运能力分析------资产质量状况
1、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又称总资产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总资产平均余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指标越大,反映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精英的效率越高,资产的有效使用程度越高,销售能力越强;反之,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精英的效率低,造成资金的浪费,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外收入与流动平均余额的比率,又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意味着企业用同样多的流动资产可以取得更多的营业收入,或取得同样多的营业收入所占用的流动资产会减少,表明流动资产的营业能力越强。流动资产周转率的高低与营业周期有关。
3、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年初存货+年末存货)/
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占用资金可周转的次数,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存活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反之,存货周转速度慢,存货存储过多,占用资金多,有积压现象。
4、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反映应收帐款的周转速度,也就是年度内应收帐空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平均余=(年初应收帐款+年末应收帐款)/2
(三)发展能力分析
1、主营业务增长率
主营业务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2、资本扩张率
资本扩张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资本扩张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扩张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
3、累计保留盈余率
累计保留盈余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4、三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
三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额)1/3-1]*100%
5、主营业务鲜明率
主营业务鲜明率=(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四)偿债能力分析-------偿债风险状况
1、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由于一个企业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盈利及其增长能力,所以企业的利润增长是反映企业增长能力的重要方面。由于利润可表现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因此,相应的利润增长率也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在实际当中,通常使用的是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100%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指标可以较好的考察企业的成长性。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率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是以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相比。即: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总额。
现金流动负债比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
4、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存货
5、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产权比率的延伸,是更为谨慎、保守的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收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
第二篇:财务分析 概念 简答复习
1.财务分析主体: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及企业供应商、企业客户、政
府部门、社会公众等其他分析主体。
2.全面分析:是指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综合的分析与评价。
3.专题分析:是指根据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的不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所进行的较深入的分析。
4.动态分析:是指根据几个时期的会计报表或相关信息,分析财务变动状况。
5.会计报告: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6.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如、季度或月度)内,所有者权益的各
个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7.垂直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
系的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8.水平分析法:是将反映企业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特别指会计报表信息资料)与反映企
业前期或历史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或
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
9.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
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
10.派现:指公司以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
11.股票分割:指在保持原有股本总额的前提下,将每股股份分割为若干股,使股票面值降
低而增加股票数量的行为。
12.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3.息税前利润:是利润总额与利息费用之和。
14.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
15.资本经营:是指企业以资本为基础,通过优化配置来提高资本经营效益的经营活动。其
活动领域包括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领域,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
16.资产经营:合理配置与使用资产,以一定的资产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17.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
18.存货周转率:是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
19.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本身所欠债务的能力。
20.速动比率:指企业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
现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21.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又叫增长能力。包
括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收益等方面的增长趋势和增长速度。
1.简述财务分析的总体范畴
从分析的总体范畴看,传统财务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或投资分析,筹资分析,经营分析,或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问题是财务分析应否包括以下内容:战略分析,会计分析,价值评估分析,预测分析。
2.财务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的关系
联系:①财务分析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二者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
区别:①二者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不同
②二者的分析依据不同
③二者分析主体不同
4企业财务分析的信息有哪些分类?
①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
②根据取得时间的确定性程度分为定期信息与不定期信息;
③根据实际发生与否可分为实际信息与标准信息;
④根据是否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可分为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 5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信息有哪些?
①会计信息 ②统计及业务信息 ③计划及预算信息
6简述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
①会计报表计量的局限性;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的,不能反映企业经营中的非货币性事项。②会计报表内容的局限性;不能提供详尽的因素分析数据 ;不能反映企业未来将要发生的事项 ;不能表明企业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③会计报表时间的局限性。
7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有哪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第二个层次是国务院制定或颁布的法规
第三个层次是由财政部或财政部与其他部委联合制定与颁布的法规
第四个层次是地方政府主管部委和非政府机构制定的法规
第五个层次是企业、非营利组织、行政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
8简述财务分析的程序
①确立分析目标 ②明确分析的范围 ③收集分析资料
④确定分析标准 ⑤选择分析方法⑥做出分析结论
9.什么是比率分析法?常计算的比率有哪几种?
比率分析法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①相关比率 ②构成比率③趋势比率④标准比率
10.连环替代法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因素分解的相关性; 例:材料费用=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工人人数×每人消耗材料费用
②分析前提的假定性;
③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
实物量指标在前,价值量指标在后
④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11什么是财务分析报告?简述一般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对企业在一定时期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盈利状况、营运状况、偿债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所形成的书面文字报告。
格式与内容:①基本财务情况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情况、企业的营运状况、企业权益状况、企业偿债能力状况
②主要成绩和重大事项说明:成绩及原因③存在问题的分析④提出改进措施意见
1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应收票据变动状况分析:变相获得借款的好渠道
应注意,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表现有:
(1)为贴现而开具(2)为抵扣进项税而开具
(3)在接近会计期末时,通过将部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而少提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变动状况分析:应收账款应保持在一定限度内,过多则说明企业的管理不力,会使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增加。
1、企业销售规模变动对应收账款的影响。销售应收账款
2、企业信用政策变动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3、收账政策和收账工作的影响
4、应收账款质量的影响
5、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注意:
(1)应收账款的确认采用总价法还是净值法
(2)坏帐损失采用备抵法还是直接转销法
(3)计提坏帐准备的基础(4)计提坏帐准备的比例、标准
6、注意企业是否有利用应收账款调节利润的行为。
注意:(1)是否有不正常的应收账款增长
(2)应收账款中关联方应收账款金额与比例过高
7、注意企业是否有应收账款巨额冲销行为
13.资产负债表变动的类型有哪些?如何评价?
①负债变动型评价:不能做出良好评价的,只能说是企业理财的结果。
②追加投资变动型评价:不是企业主观努力、搞好经营活动引起的,很难对其做出良好的评价。
③经营变动型评价:这种变化,是企业主观努力的结果,理应给予良好的评价。④股利分配变动型评价:是企业实行某种股利政策的结果,是企业财务运作行为。
14.负债结构分析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负债规模②负债成本③财务风险
④债务偿还期限⑤经济环境⑥筹资政策
15.简述不同对称结构的主要标志和结果
①保守结构主要标志:企业全部资产的资金来源依靠长期资金来满足。
结果:首先,企业风险极低;其次,导致较高资金成本;再次,筹资结构弹性弱。②稳健结构主要标志: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资金需要使用流动负债来满足,另一部
分资金需要使用长期负债来满足。
结果:首先,企业风险较小;其次,负债成本相对要低,并具有可调性;
再次,无论是资产结构还是资本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③平衡结构主要标志: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全部依靠流动负债来满足。
结果:首先,企业风险均衡;其次,负债政策要依据资产结构变化进行调
整;再次,存在潜在的风险。
④风险结构主要标志:以短期资金来满足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需要。
结果:首先,财务风险较大;其次,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其负债成本最
低;再次,企业存在“黑字破产”的潜在危险。
16.简述派现与送股对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派现指公司以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的形式。
影响:派现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减少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规模,降低公司内部筹资的总量,既影响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也影响整体资本结构。
送股指公司以股票形式向投资者发放股利的方式。影响:送股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股利形式,它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不会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不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所影响的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关各项目及其结构的变化,即将未分配利润转为股本(面值)或资本公积(超面值溢价)。
17简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其它会计报表的关系
18.简述利润表分析的目的①利润表分析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业绩;
②利润表分析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③利润分析有利于为投资者、债权者的投资与信贷决策提供正确信息。
19.简述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原则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0.如何评价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正数,如果主要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引起的,反映出企业收现能力强,坏账风险小,营销能力一般也不错;如果主要是投资活动产生的,可能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衰退,但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走出不良境地而调整资产结构 ;如果主要是筹资活动引起的,意味着企业将支付更多的利息或股利,未来只有创造更大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才能满足偿付的需要,否则,企业就可能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数,一般是一个不良信息,因为至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正数,而且数额较大,而企业整体上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投资活动引起的,这一般是由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或扩大再生产能力或投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如果企业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由于偿付债务及利息引起的,这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变小,只要企业营销状况正常,企业不一定就会走向衰退。21反映商品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可分为几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一)收入利润率分析
1、产品销售利润率
2、营业收入利润率
3、营业收入毛利率
4、总收入利润率
5、销售净利润率
6、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二)成本利润率分析
1、营业成本利润率
2、营业费用利润率
3、全部成本费用利润率
22.什么是总资产报酬率?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总资产报酬率即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
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总资产的周转率二是销售息税前利润率
23简述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关系
区别:①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经营内容不同。资产经营强调资产的配置、重组及有效使
用;资本经营强调资本流动、收购、重组、参股和控股等。
②经营出发点不同。资产经营从整个企业出发,强调全部资源的运营,不考虑资源的产权问题;资本经营在产权清晰基础上从企业所有者出发,强调资本的运营,把资产经营看作是资本经营的环节或组成部分。
联系:资本经营要以资产经营为依托,资本经营不能离开资产经营而孤立存在;资本经营
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而资本经营是对资产经营的进步。
25.反映企业总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①总资产产值率 总资产产值率=总产值/平均总资产*100%
②总资产收入率 总资产收入率=总收入/平均总资产*100%=全部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③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总周转额/平均总资产=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27.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因素:①流动负债规模与结构 ②流动资产规模与结构 ③企业的融资能力
④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 ⑤企业财务管理水平⑥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外部因素:①宏观经济形势 ②证券市场的发育与完善程度 ③银行的信贷政策
28.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从静态方面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从动态方面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现金流量比率、近期支付能力系数、速动资产够用天数和现金到期债务比率。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比率=现金及等价物/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流动负债
近期支付能力系数=近期可用于支付的资金/近期需要支付的资金
速动资产够用天数=速动资产/预计每天营业所需的现金支出
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30.如何利用销售增长率分析企业的成长性
①要判断企业在销售方面是否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必须分析销售增长是否具有效益性。②要全面、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一个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趋势和增长水平,必须将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销售增长率加以比较和分析。
③可以利用某种产品销售增长率比率,来观察企业产品的结构情况,进而也可以分析企业的成长性。其计算公式可这样表示:
某种产品销售增长率=某种产品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额/基期销售收入净额*100%
31.对资产增长率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评价一个企业的资产规模增长是否适当,必须与销售增长、利润增长等情况结合起来分析。②需要正确分析企业资产增长的来源。③为全面认识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趋势和增长水平,应将企业不同时期的资产增长率加以比较。
第三篇:十大财务概念
会计科目表: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还应在对会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为每个会计项编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组成一个编码机构,称为会计科目表。该编码结构用于报告总账目表中的财务信息。该编码结构是工作分解结构要素的唯一编码。
PMP考试必须掌握的十大财务概念----本博客内链接:
1、现值:
2、净现值:
3、内部收益率:
4、收益成本比率:
5、投资回收期:
6、三种折旧法:
7、成本帐户:
8、收益递减律:
9、全生命周期成本:
10、会计科目表:
第四篇:教学能力概念
教师职业能力
一、概念题:
1、教师职业能力:就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学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智慧技能:智慧技能就是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作技能:就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
4、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教和学相结合的统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整体素质做出客观评判能力。
19、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20、第一印象:是指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称为“首因效应”。
21、心理定势:是指一个人在一教学口语一般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和总结语等。
38、教育口语: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谈话,它是教师的日常工作用语。它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有明显的教育指向性,要有可接受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育口语可分为劝导语、激励语、表扬语、批评语等。
39、形体语言:是口语表达的重要辅助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与学生的交往中,随机性、情境性、巧妙地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的能力。
53、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基于长期对学生情绪和行为变化的密切观察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心理能力。
54、教师角色:就是社会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行为所赋予的期望或规范要求,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责任的期待。
55、教师角色认知能力:是指教一活动。
5、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6、教学反思能力:就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能力。
7、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8、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
9、教学设计能力:就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0、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
11、课堂调控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程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12、课堂教学常规:是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13、自我指向型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里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4、任务指向型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等操作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
15、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的一种教学能力。
16、德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8、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进定的时间内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
22、晕轮效应:就是指人对某事或某人好与不好的知觉印象扩大到其他方面。
23、力戒近因效应:是指学生近期行为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24、现象本质法:这种方法就是直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25、效应本体法:就是从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开始,抓住事物变化后产生的效应,由事物变化后产生的效应来认识事物本体。
26、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27、品德评价法:是教师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进行评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28、班风:是一个班集体长期形成的整体精神面貌,是班级集体在本班级和学校领导以及其他班级师生心中的形象。
29、观察法:是通过感官感知对象搜集资料的方法。
30、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搜集资料的方法。
31、实验法:是通过特定的操作设计检验某种设想的实践效果的方法。
32、历史法:是指对教育的历史文献、历史遗存所做的发现、整理、考订、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所做的阐述方法。
33、行动研究: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所做出的研究工作。
34、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35、信息检索:是指从众多信息集合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全过程。
36、信息检索能力:就是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力。
37、教学口语: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用语。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和身姿等几个方面。
40、手工检索:简称手检,是以手工方式,利用印刷型检索工具来检索信息资料一种检索手段。
41、计算机检索:简称机检,是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里的大量数据中检索出所需要信息的一种检索手段。
42、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43、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态。
44、暗示: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达到,是接受暗示者对暗示内容的知觉和接纳。
45、书面语言:主要指教师书写出来的语言,即用书写形式表达的语言,如板书,作业评语等。在教学中使用书面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审美能力。
46、身体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手势、姿态和表情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语言形式。
47、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他人在思想、行动上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8、协调能力:指教师根据交往情境和交往对象的变化,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交往策略的能力。
49、反思能力:是教师通过分析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表现,找出自己行为方式中的缺点和不足,借以提高自我的能力。50、移情:是指教师以同情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以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来为学生考虑。
51、教育机智能力:是指教师面对特定的学生行为或特定的事件,通过敏锐地观察,准确地把握行为和事件的实质,果断、迅速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52、道德教育中的教育机智:是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潜质及社会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在师在意识水平上对其所应表现的行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表现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教师只有对自身的角色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出色地完成教育工作的任务。
56、教学环境:是指那些与教学有关的、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人的总体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57、心理调适能力:是指能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的心理适应能力。
58、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伴随特定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情绪是自然性的、原始动物也具有的一种心理过程。情感是社会性的,为人类所独有的高级心理过程。
59、强迫:是指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而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60、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61、抑郁:通常是一种情绪障碍,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抑郁涉及身体和心理,如疲劳感、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注意力不能集中、犹豫不决、有自杀想法或念头等。
62、人格: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
第五篇:职业能力概念
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职业品格、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职业知识是运用职业技能的基础,而职业品格是决定职业技能的内在因素。
第一,职业品格。
职业品格是相关人员对职业行为、职业工作内容以及职业道德的认知,是职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对其他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企业中,会计专业岗位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职业品格能够促使会计人员从社会发展角度和职业利益角度出发正确进行职业判断,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秩序完整、企业健全发展,会计人员必须要加强职业品格培养,形成正直、客观、遵纪守法的工作理念。
第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一般是由工作内容所决定的。会计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获取原始单据-汇总-整理-分析-加工-编辑-做报表以及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各类数据整理,以满足企业领导对企业运行状况的判断,促进其做重大决策等等,所以会计人员必要要具备下面的几种职业技能:第一,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沟通协作能力;第三,分析汇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第四,监督管理能力;第五,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第三,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知识和基础会计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会计方面的专业性知识,主要包含与企业运行相关的融资规划、结构组织、经营管理以及运行环境相关的知识,同时包含审计鉴证、成本管理、信息技术、税收、税务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基础性知识主要是指艺术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等,这些知识对促进会计人员的思想开阔、观念转变以及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核心职业能力的涵义和特征
核心职业能力是从业者从事某项职业必备的核心的专业能力。例如, 外语专业学生听、说、译显然是其必备的专业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各种汽车检测设备发现问题所在并能迅速解决(维修)是其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应具有如下特征:(1)专业精通性强。精通性是核心职业能力的最显著特征。它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熟知工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 能快速发现并合理解决问题, 工作效果好。
(2)专业的可塑性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业者面临的将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工作环境, 要求从业者有较强的适应专业变化的能力, 熟知专业发展现状, 并能合理预测专业发展的趋势等。
(3)能力的单一性, 是一个或相关的几个能力。核心职业能力宜少、宜专、宜强, 不可滥、散、弱, 否则就不能称为核心职业能力。这种能力可能体现在一方面或与此相关的几个方面, 但涉及面相对有限, 其贵在专。就某个具体专业而言, 其必然包含基础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 基础职业能力范围较宽, 专业职业能力要求较窄, 核心职业能力多指专业职业能力。
近年来, 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名为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的概念, 也称作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或普通能力(GeneralCompetencies)。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各国学者对关键
能力内涵的解释不尽相同, 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关键能力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它不是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 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能力等。[3]由此可见, 本文所提出的核心职业能力与上文所述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普通能力虽在文字表述上相近, 但其内涵却是截然相反的。核心职业能力强调专业的岗位性、专业性、精通性, 是从事专项工作所必需的技术能力, 往往直接与专业岗位有关。关键能力强调的重点是基础性、通融性,是一种通识能力。
核心职业能力强调专业的精通性, 而不求知识的广博性, 提倡“一招鲜、吃遍天”, 反对“样样通、样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