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

时间:2019-05-13 07: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

人的问题永远是最重要、最复杂、最棘手、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无论如何强调人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人错了,一切都白费,人对了,一切都顺了。

如果你想胸有成竹地应对最大管理挑战,你就必须了解2013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员工即是客户

企业应以新思维来看待员工,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在公司中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种营销类的工作,企业应该从员工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令人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和发展人才。从专业的人力资源角度来看,敏睿公司认为企业必须要先赢得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才能保持竞争力,最终才能赢得客户。人力资源的新功能是为员工提供量身定做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

趋势二:从本土化到逆本土化

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早在十年前就深入人心,经过各大跨国公司地不断实践,很多著名公司都达到了95%以上的本土员工比例,更有沃尔玛达到99%的高值。但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高层的失控感,过度本土化文化带来的弊病造成了我们在2012年看到的诸多换帅行动,例如:微软的梁念坚,沃尔玛原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究其原因,毕竟人才培养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高管的培养速度终究还是慢了经济发展半拍,欧债危机深化,一些“不胜任”的逐渐显现是必然趋势,那么“逆本土化”在人力资源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趋势三:外包服务持续升温

我们不难发现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发展势头迅猛。在过去的30年里,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5%。2011年,仅上海外服,中智,北京外企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收入就近100亿元人民币。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中,这些“外聘”的专家,他们不仅可以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达到,比起企业雇用整条人力资本链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来有相当的优势。同时,由于经济预期的下调,裁员的可能性也在提升,这不仅仅是一笔资金支出,更是一个对企业声誉和员工士气的考验。使用hr外包服务则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裁员,增加企业在人员配备上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预见,人力资源外包的热度在下一年将继续保持甚至更热。

趋势四:心理契约重要性增加

人才的重要性早已是妇孺皆知,作为人才和企业的关系,仅仅靠一纸契约作为纽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现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依据劳动法规、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企业各自享有的权力,双方的义务和利益关系。然后,企业应与员工共同建立起美好的可共同实现的未来,允许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实现;另一方面,企业要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期望之间的“默契”值。共同的目标、相似的价值观以及心理上的相互感激,则是比薪酬、合同都更加牢靠的纽带。

趋势五: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人力资源将会由一个次要的、服务支持型的岗位转向帮助公司保证积极竞争力的核心职能部门。公司将会不断认识到“人”是稀罕的、不可仿效的、灵活功能的主要来源。不幸的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员却常常忽略了如此重要的一点,从行政职能到服务支持职能的转变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未来,自我团队管理将被发展得更加成熟。由于员工自身对培训和发展的渴望必将导致以个人为单位的组织结构的发展,如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腾出更多的时间在“战略角色”的扮演上,更大效率和效益地发挥整个部门的运作能力和功效。

趋势六:动态目标管理盛行

现在对绩效评估的关注已经从评价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表现转变为与之结合的动态目标管理系统。以这种方式,员工的个人目标以及公司的管理目标将机密结合起来,并且定期进行及时的调整或利用目标管理培训进行再关联,有助于激励员工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时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

趋势七:有效掌控知识资本

尽管在2012年有关退休金的政策没有发生什么改变,那是否会一成不变吗?首先,作为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了解如何用公式推算的方法。协助员工跳出错误计算的误区。其次,如何给员工解释养老保险政策的变化的每一个hr需要考虑的重点。了解只是第一步,然而帮助他们计算出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关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承担起新的角色来满足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趋势八:应用社交媒体招聘工具

在过去的短短几年中,社交媒体已成为众多企业招聘策略中的重要的一角。LinkedIn Facebook和

Twitter作为前三名常用的社交网络,在公司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公司更新的信息和资

料,寻找潜在的新员工并建立连接,建立雇主品牌形象并招募新的候选人。使用社会化媒体同时也为雇主和人力资源创造了新的责任感。

趋势九:借力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而不是一个产品,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如电网),在网络上,特别是互联网,共享资源,软件和信息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的交付。在云计算的基础,是基础设施的融合和共享服务的更广泛的概念。这种类型的数据中心环境,使企业能够得到他们的应用程序运行速度更快,更容易管理,维护少,使it部门能够更迅速地调整,以满足业务需求的波动和不可预测的it资源(如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趋势十:雇主品牌社会化

新浪微博的粉丝数从2010年的6900万到2011年的1.95亿再到2012年的超过3亿,你已经不能再忽视这个社会化的网络时代。这种大背景下,品牌的建立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新的途径。雇主品牌也不再是单纯为招聘服务的附属品,它的建设可以为从招聘到企业文化传播再到企业整体产品和形象定位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很多公司现已设置了雇主品牌主管或者数字品牌主管,如果你还没有,2013年的规划一定要加上。这,就是趋势;这,就是未来。

第二篇: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

新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化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渐发展,企业对“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对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一认识逐渐提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衡量的关键性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和挑战。基于当代经济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与新特征,通过对当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进一步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分析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为企业抓住并利用好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环境;新趋势

一、当前经济环境的特征

当今时代的经济活动己经进入了新经济的时代,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它更多的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

首先,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其相互渗透、联系日益紧密,从而把世界变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逐渐融合成统一整体,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全球统一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明朗,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其次,当今时代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正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最后,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基本生产要素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在服务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基本要素,土地和机器的重要性都大大下降了,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服务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数量和教育水平。佩蒂-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劳动力会逐渐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企业工作环境、用工方式、员工待遇等等一系列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对员工的聘用走向任人唯才,不论国籍、肤色等,公司内员工与其它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同在一个办公室;其次,网络科技催生了新的组织架构,使得原本固定在办公场所的工作也可能被分散在全球各地,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跨文化沟通与协调也就变得相当重要了。同时,由于对外投资大幅度扩增,全球产业结构的变革,势必带来劳动力的跨国转移流动。面对当代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公司除了采取弹性的企业管理方式外,还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者。换言之,企业公司为了适应当代经济环境的改变,其所需的人力资源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外,还要具备能解决社会、文化及政治等复杂问题的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特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企业管理中,人的问题永远是最复杂、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着眼于人的未来和全面发展。现代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力资源的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出现如下六个方面的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之一,是最高层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事情。因而企业在设计自己发展战略的时候,都将公司和部门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统一结合起来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之间应达成有效的切合。

人力资源将会从一个次要的、服务支持型的部门转变为保证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从行政职能发展为服务支持职能,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会走向更加成熟的自我团队管理,人力资源部门将会越来越多地扮演战略管理的角色,更大效率和效益地推动整个部门的运作能力和功效。

(二)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信息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经济变化趋势己彻底改变了竞争的边界。国际竞争的深化必然推动企业在全球内资源配置,更包括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管理人力资源的难度、培训的难度、不同文化的冲突、跨文化管理,都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此外,知识经济也是一种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人力资源也将逐步融入信息时代,呈现出鲜明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负担,提高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的处理、加工、分析和应用能力,实现企业各类各级管理人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协调,并且,与企业ERP系统进一步整合,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职能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作用。

(三)注重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群体,他们自身掌握着部分生产工具一一知识,不像传统的劳动者那样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这一特征决定了企业管理者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己不再是纯粹的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而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知识型员工成了企业关注的重心。为了获取和控制更多的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的创新利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应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意识、共享意识和效益意识。

同时,企业应以新思维、新方式来看待员工,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在公司中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应该从员工的需求出发,提供令人满意的人力资源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发展人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必须先赢得员工,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户,创造效益。因此,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加强员工管理,特别是知识型员工,提供员工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

(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发展迅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每年人力资源外包的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十五。2011年,仅上海外服、中智公司和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收入就近100亿人民币。在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中,外包人员不仅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且能为企业节约大量雇佣整条人力资本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由于经济预期下调,裁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不仅仅是一笔资金的支出,更是对企业声誉和员工士气的考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裁员,增加企业在人员配备上的灵活性。因此,今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将会成为成为一种趋势。

(五)跨文化管理日益特出。随着我国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以及全球人力资源的快速、自由流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企业,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向外资企业,由于管理习惯的不适宜、认同差异、文化差异等,产生了跨文化障碍与冲突。跨文化管理就是运用跨文化优势消除文化差异的冲突。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要有效管理多元文化,就需要在文化尊重与认识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的策略需求,解决文化冲击与差异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早己深入人心,这也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举措,然而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全球高层失控,例如2012年微软的梁念坚、沃尔玛的陈耀昌等。究其原因,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培养和利用本土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成为跨过公司的一个新课题。

(六)劳工关系管理上心理契约的重要性增加。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劳资双方构建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仅靠这一纽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调节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心理契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一方面企业依据劳动法规、市场法则充分保障员工的就业权利、薪酬福利水平和学习成长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关注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员工心理期望之间的默契值,共同建立美好的可共同实现的目标,允许员工在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共同的目标、相近的价值观及心理上的相互感激,建立了比薪酬、合同都更为牢固的关系纽带,使劳工关系从对立紧张的冲突状态转变为理解融合互补的战略伙伴关系。

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我国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滞后的劣势,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许多企业只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战略规划,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因此导致人才聘用的任意性。其主要问题有:第一,缺乏员工聘用规划。做出招聘决定时仅依据临时需要,没有系统规划,具体项目完成后,又出现人员过剩的情况。第二,招聘渠道单一。缺乏长期规划,不能整体协调对外招聘和内部招聘,增加了招聘成本。

(二)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

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培训不能为企业扩大利润,而浪费了时间、物力及财力。由于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一方面,员工入职培训流于形式化,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入职后培训次数极少,或仅仅局限于管理层的培训,不能适应技术更新对普通员工职业技能提高的要求,也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三)薪酬制度不合理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但是在薪酬管理上,不少企业却存在误区。比如关于涨薪的问题,有些企业宁可将产业转移到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来规避给员工涨薪。另一个误区是单纯根据企业是否整体盈利,来决定是否发放奖金。这种大锅饭式的奖励方式,也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新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各类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具体的规划,并构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配合实施。为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人力资源规划还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包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减少冗员,尤其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进一步压缩人力资本的成本规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人才招聘体系

招聘工作要做好整体规划,包括确定招聘地点、选择招聘时间及确定招聘渠道等。一般而言,招聘地点应遵从人才分布规律及低成本原则,可选择企业所在区域内人才较集中的地方。招聘时间除紧急招聘外,应当遵从人才供应曲线,选择在各大高校的毕业阶段以及毕业前期。

(三)建立人才培训机制

首先要重视入职前培训。企业应设立专业部门分管员工入职前培训。新员工一律在接受规范化培训后,才安排至具体岗位。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企业革新技术或购买先进设备时,要提前落实好相应岗位员工的培训计划。第三要提高培训效率。如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员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培训;对工作掌握较快的员工,提前给予较高层次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和内容。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注重对员工接受培训后业绩提升情况进行追踪考察。

(四)重视薪酬制度的设计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重要的员工激励机制。薪酬设计不仅要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同时还要兼顾对员工的激励效应。合理的薪酬设计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报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以及奖金。二是中长期的激励工资。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采取股权奖励的政策,激励员工更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稳定员工的良好方式。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继续把重心放在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上,并尽可能地考虑到所有的挑战,抓住并利用好前所未有的变化,变化就是机遇。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知识型员工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最缺乏的也是人才,谁掌握了人才战略的高度,谁就最先掌握企业发展制胜的主动权。面对激烈的人才的竞争,唯有高瞻远瞩、把握时代趋势、超前谋划、树立危机感,构筑起人才战略高地,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剑霞.全球化趋势下人力资源管理新特点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祖庆彦.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变化[J].中国外资,2013(11).[3]侯国立,成迪夫.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6).[4]齐亚宁.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0(5).[5]逢翼.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8(1).[6]陈慧媛.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2(1).[7]张晓伟.低碳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财经界,2013(15).[8]赵少平,李长征.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7(5).[9]蔡立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2).[10]司静波.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11]杨军.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3(14).[12]朱雅婷.知识型人才资源管理浅探[J].经营管理者,2011(14).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八大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八大趋势

林新奇 发布时间: 2009-02-13 09:36 来源:光明日报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的变化。所有国人都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出色实践者,人力资本投资者、开发者和受益者。由此,我们见证了人力资本的强大与深邃。那么,未来10年、30年,我国的人力资源(HR)理论实践又会发生哪些改变——

我国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与培养,不过短短30年的历史,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浮于事、平均主义、裙带关系、激励和约束机制空缺等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提升,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追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企业管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步入一个市场化、充满希望的进程;1998年开始的企业人力资源重组,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大变革、大发展、大提升;2008年开始的又一个10年,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全面实现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大发展。

从现场管理到非现场管理——

非现场管理越来越重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手段的升级,无线联络、电子邮件、网络会议等的使用正成为人们日常工作联系的主要方式。同时,城市的扩大和交通的发达,企业工作场所正由统一集中向点式分布扩大,员工居住地也越来越分散,居家办公进一步普及,在家工作正成为现代劳动就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的人数逐渐超过从事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数,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工作以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主要局限于员工在企业中、上班时间内的行为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开始将影响组织绩效、员工工作绩效的一切因素考虑在内,大大拓展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从动荡流动到稳定内敛——

企业HR趋向稳定和内敛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不断加剧,尤其是最近10年,人才终身服务于一家“单位”的现象几乎已不复存在。

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或人才的快速流动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人才流动不仅可能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可能导致客户的外流和商业机密的泄漏,使企业遭受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所以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相伴随,人员流动也更加频繁,劳动力市场呈季节性动荡、人才市场处于一种非严格规范的状态之中。

2008年元旦开始实行的劳动合同法是一个转折点。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将加速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逐步实现从动荡、无序流动到稳定、内敛的转变。法制化将大大改变管理的主观随意性,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速我国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使其逐步达到与国际通行的普遍规则相一致的程度。

从相对低成本到相对高成本——

企业的HR成本快速提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仍将主要面临就业问题。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将进入一个工资上涨的时间通道。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者的薪酬水平,让全体国民能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取向,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对的艰巨课题。

同时,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引入人才的公司会提供更好的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要想方设法留住优秀员工,其留人的主要条件便是薪酬福利。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会促使企业投入更高的成本来进行薪酬福利项目的设计与执行。除了法定福利项目外,企业在公司自主福利项目的建立上也会越来越投入。这样,相互攀比将使企业薪酬福利的投入越来越多,用工成本越来越高。

从自给自足到分工合作——

人力资源外包逐渐成为潮流

过去,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总是追求大而全,或许是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都希望万事不求人,用“可靠的”自己人做好自己的事。但现在情况变了,观念也变了,人力资

源外包应运而生。其实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使企业人力资源和机构运行更精干、灵活、高效,实现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和战略目标。

外包就是将组织的人力资源活动委托给组织外部的专业机构承担,基础性管理工作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比如档案管理、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庞杂的事务性工作、知识含量不太高的工作等,逐渐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转移出去,而工作分析、组织设计、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具有专业性的职能则交给外部管理咨询公司。

在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已经成为潮流。我国企业也必将顺应趋势,从自给自足过渡到更加注重分工合作。

从手工过渡到自动化——

HR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

信息化是实现有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系统可以解决显性知识的收集和共享问题。21世纪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渐意识到为了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事务性的角色转变到战略合作伙伴角色。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了企业的这些需求。

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通过导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功能丰富的人力资源平台,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管理的现代化。目前,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企业的焦点,诸如人事信息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岗位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全面绩效管理等已经纳入企业的完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中。

从分割到统一——

区域合作导致HR循环经济圈形成当今是强调国际化和战略管理的时代。在全球化进程中,区域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比如在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人力资源市场、雇佣模式、人才系统、文化理念等正面临共同的挑战,并实现相近的变革,逐步走向融合。同时,东亚文化中的人本、和谐理念与美国式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因此,无论是美国、日本、韩国还是中国,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趋势是在加速融合。

近期新组建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整合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从而真正形成全国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全区域整合。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将打破现有的各种壁垒和障碍,包括区域和行业壁垒。区域合作将导致循环经济圈的形成,包括HR循环经济圈将加速形成。其实,国内许多区域已经出现了这种合作,并且有逐渐加大、增强之势。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部经济带,以及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人力资源或人才人事合作循环机制。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

劳动力大国正在过渡到人力资源强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在减少,另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在加剧。未来10年我国企业将面临HR的短缺局面,将从强调劳动力规模和廉价优势过渡到注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球化使全球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国公司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宰性力量,战略联盟、虚拟组织成为新的重要组织形式。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也从清晰到模糊,从封闭走向开放,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柔性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领域。突破传统意识中的国家边界和企业边界,培养全球观念和竞争协作精神,实施有效的跨文化管理,将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一不断整合提升与动态的进化过程中,如何将各种理论、模式与中国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我国由劳动力大国过渡到人力资源强国。

从泛化普用过渡到职业和专业——

HR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一步加强

人力资源价值的显现和地位的提升,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热门行当,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封闭体系,正在不断创新。不仅人们的观念需要转变,而且需要具备许多素质特征和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最具实践性的学问,但是现实在走极端:搞管理的很多不懂理论,懂理论的基本不搞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十分巨大。

有关研究表明,优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可用四种角色来表示:一是人事管理专家,要求熟悉机构或企业的人事管理程序,了解政府有关法规政策;二是业务伙伴角色,要求熟悉组织业务,参与制定业务计划,处理问题,保证业务计划得到有效执行;三是领导者角色,要求发挥影响力,协调平衡组织、部门要求与员工需求之间的关系;四是变革推动者角色,要求协助组织及其管理者,在人力资源及理念方案上为组织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人力资源的状况

截止 06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人数225人,其中半导体照明公司22人,为保证可分析性,本报告只对光器件部分进行统计分析。

人员结构

*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及以上人员

*技术人员:直接从事生产、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

*销售人员:直接从事销售工作的*职能人员:为生产、销售、产品质量提供服务工作的,指财务、人事、质量、信息部门人员等 *综合事务:后勤服务人员,司机、清洁人员。

管理队伍中5人是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员,技术人员实际占比为15.3%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人员净增长率 =(入职151-离职87)/年初数161 = 39.75%

人员流动率 =当期离职人员数/(期初人员数+期末人员数)/2*100%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领导虽有先进理念,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认识

公司领导层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观,尚未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战略发展紧密集合起来规划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完善和发展。公司领导也没有对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战略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行政事务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公司长期忽视或轻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现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所设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以胜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

在人力资源投入方面,公司领导尚未完全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表现为常常在投资观与费用、成本观之间游移。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得投资犹豫,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各类人员的培训投入。

2、公司未形成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部门主管们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中间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公司高层除总裁因兼管人事工作,其他高层少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难能主动将主管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考虑问题。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非份内之事,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错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督导、制度、政策制定工作误作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工作。由于缺乏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他们在行动上更难协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工作。典型的,各部门经理就不能准确即使提供有关员工的培训需求、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信息;缺乏与员工的沟通意识,极少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于日常工作中去。

3、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的问题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相关的专业培训也比较少。人员、岗位配置少,大部分精力仍放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从事的大多是发工资、处理档案和人事关系、办理社会保险等事务性工作,而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却了解不多,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务评价、绩效评估和薪酬设计、员工激励、文化建设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更谈不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高层决策服务。以上这些,也制约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组织结构

公司采取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少,组织架构相对平坦。战略决策层的职能重心是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上进行决策并制定宏观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层的职能重心是对宏观战略计划进行分解,组织下级机构实施各项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整体控制;管理执行层的职能重心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指令,是基础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部门的设置因职能的发展需要而定,部门虽不设副职,但未充分授权或因能力不足而未充分授权。公司集中管理,有些部门相互之间的制约性未能体现,譬如采购和调度,职责集于一体,有利有弊。公司进入发展期可适当时期分开以相互牵制、监督,并可缓解内部因工作而产生的矛盾和压力,也避免了公司高层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化解矛盾。

随着经营需要,组织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部门功能定位及职责划分、管理权限都一一明确,但是在实际工中作仍旧存在或多或少的多头领导、多头管理或推委扯皮现象。

5、人力资源规划

缺乏中、长期规划,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聘,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公司在人事政策规划、薪酬政策规划方面已经奉行倾斜性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能根据公司的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的要求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对人才类型、数量需求的情况,制定激励人、留住人、开发人的系统目标。

缺少对各层次、各部门人才梯队的规划和人才储备计划,没有制定人员的补充和接续计划,导致无法适合公司发展的人才梯队,关键岗位缺乏对接班人的培养或缺乏适配人员,例如:公司三年前就缺乏高级电路设计工程师,直到现在此岗位空缺。同时,由于人才梯队规划作得不好,员工不了解公司中各个层次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自身发展也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工作积极性不高。

6、工作分析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工作分析。企业战略目标一旦确立,围绕战略目标必然依赖一些列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链去实现目标。各个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指标和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及岗位任职者资格成为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工作分析是招聘、培训员工的标准基础,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也是工作评价和薪酬设计的依据。

我公司目前现状是。未开展规范的、科学的工作分析。

部门职责是工作分析的基础,先对部门职责进行科学界定,然后将部门职责分解到部门中各位任职者,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岗位职责。

公司有7个大部门(市场技术部、市场销售部、生产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事业发展部、LED封装事业部),只对其下设的二级部门制定了部门职责,没有对大部门进行部门职责的科学拟订,有的二级部门已经作了调整,但是部门职责没有作相应调整和更新。

现有的岗位职责描述笼统、程式化,未能明确界定任职者的权力、责任、义务,很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楚或不太清楚。有的部门岗位已经增设,但是根本就没有对应的岗位职责,比如:产品开发处的机械工程师,生产调度中心的调度员、销售处的经理助理。

任职资格不是建立在对职位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而是撰写人凭经验或根据在岗人员的情况制订的。结果对有的职位任职资格要求过高,既无必要,而实际任职者又不可能达到,例如:事业发展部经理要有“CET-6,能阅读英文专业资料”、销售处经理要有“具有2年以上光电器件技术工作经历”。

7、招聘与选拔

公司目前虽有招聘管理制度,其中提及了招聘的原则、程序等,而且虽然制度中要求“用人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向人力资源部门书面申请并附上需招聘岗位人员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要求等”,但从未按此执行,加上公司领导考虑社会关系,根据这些因素进人现象难以避免,公司内部近亲繁殖现象普遍。

招聘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招聘和内部选拔方面,对于高端人才,网络招聘虽然覆盖面广,但收效甚微,时间期长。

8、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公司每年拟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但尚未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每年投入到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也微乎其微,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投入时间上较大,但效果不佳。

年初对全年的培训作了总体的规划和安排,只是根据公司的计划安排培训项目,且年初的计划也不完整,没有建立整套的培训内容体系,在过程中临时安排组织培训;缺乏培训评估;培训形式和方式单一,以内部员工授课为主,今年,增加了“一对一的培训方式”,将部门管理层的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到工作中来,在总裁和副总裁的帮助下,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一对一培训,虽有流程规定在先,但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履行原先拟订的培训流程,时间期拉得太长,培训结果也没有到人力资源部门备档。

缺乏对培训的需求以及分析,公司所做的培训,大多数着眼于短期任务的完成上,整体长远规划不够,缺乏战略指导。

培训的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员工思想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适应等方面没有放到重点上来;员工缺乏娴熟的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和技能;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上交;缺乏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致使有些方面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应付工作压力。

缺少评估和反馈环节,致使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培训的真正作用,对今后的培训工作也缺乏借鉴意义。缺乏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虽为有的岗位员工设计晋升路线,但没有明确的标准,主观因素较大,对公司和个人发展不利。

9、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体系已逐步科学化。06在原有的季度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原有的部门考核指标重新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了新的各部门的KPI经济指标,并在4季度中开始实施,目前处于运转初期。

绩效考核办法虽实施3年,但每次都流于形式,其中的考核指标需重新调整,得到进一步量化,并易于考评者评核。考评者本身的对考核流程都不是很清楚,往往自己对员工进行评价后就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置公司层面的调控不顾。

10、薪酬

薪酬激励体系一直是公司的薄弱环节。

公司目前的薪酬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年薪制、绩效考核制、固定工资制。

年薪制适用对象为公司副总监及以上人员。

绩效考核制度适用于蝶型封装线生产员工之外的所有员工。

有的员工对薪酬分配制度不满,对自己的顾初核收入感到不满,也对实际分配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员工不仅仅关心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报酬的相对数量。总把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

本内工人流动率大与之有一定的关系,加班给予一些补贴,这对于本身收入不高的员工没有足够的激励作用。还有一些个别岗位的劳动强度较大也造成员工短时间内离职的因素之一。公司对此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对基层生产员工,针对加班多、负荷大的岗位的薪资进行了调整;以及在公司服务时间较长(达3年),工作表现各方面较好的员工收入也稍做调增(+50元/月)。

生产线的线长开始缴纳住房公积金,享受到可以看得见的福利政策。

薪酬设计有多种形式结合,销售人员是底薪+提成,技术人员另外有产品开发奖励,并配之相应激励办法,但其因时间期较长,有若似无,根本未达到激励效果。其他人员除了工资之外,鲜少有激励方式来承认员工的工作成就和贡献大小。今年四季度起,对员工实施KPI考核,已有少部分人因此获益。

公司的薪酬水平逐步借鉴同地区同行业的薪酬水平而制定。

11、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基本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从而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形成企业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至今企业文化并没有系统形成,首先公司上下未形成企业文化立业的共识,公司高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具有一定认识,中间管理层起并没有多大的认识,或是口头叫得响,行动看不见,基层员工认为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认为就是高层领导的事情。

公司事实上并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工作。

三、建议

1、降低员工流动率。

1)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不难理解,留住人才的方法很多,减少员工流失率的办法也涉及方方面面。“九分使用”说的就是发展,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十分待遇”就是指公平的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对公司的整体薪酬重新梳理,前提是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开展,使公司的薪酬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提前储备才能失之不慌

尽管员工流失对企业来说不是利好消息,但员工流失不可避免。当然,完全不流动也未必是好事。既然,“总有人要走”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妨认清事实,对关键岗位给予人才梯队建设,生产线的人员配置给予一定幅度的机动名额设置,从招聘开始就发挥前瞻性,保证人才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当然这需要企业更多的财力投入以及对经营前景的一个预见性。

3)领导加强和员工之间的员工主动沟通。要引导员工主动沟通,主动把问题、想法告诉上级。

2、加强培训开发工作

继续加强对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建立起“技术/干部人才库”,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足够多有技能、有热情、有基础、可信任的人才。

对员工的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丝毫不放松,从意识上认识、改变自身的差距。

加大培训的预算投入,丰富培训的形式。相对而言,外聘或外训对员工的诱惑性更大些,培训效果更佳一些。能够外聘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从而更有说服力加深认知力。每年能够有一些接受外训的名额或指标,奖励那些在工作中绩效突出的员工。

基于人力资源战略的总体设想是人才为本、激励创新,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五篇:现代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我国大学高才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摘 要:浅谈国内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人力资源所存在的种种人力资源机构的不合理、应聘困难、以及相关政策等问题。改善当前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应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搞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尝试进行大学生人力资源能级划分,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使我国的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 人力资源 现状

大学高材生是一个知识密集的人才群体,大学高材生成为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方式。高材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创新成为目前高材生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问题。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大学对大学生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其内涵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吸引、开发和保持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群体,并通过高素质的大学生实现大学目标的过程。目前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对大学生质量也相应提高。企业中人才的合理配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综合水品的体现。如何合理的管理高材生人力资源的分配,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管理实际,针对我国高材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学高材生资源的概念

大学高材生人力资源是在高等院校或者大学里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相应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及相关方面能力的人员,也就是指具大学专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各院校的考核从而取得相关的学士或者研究生等资格文凭的人才。

二.我国大学高材生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

右。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2003—2007年,教育部直属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30.08万人增长到39万人,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52.46万人增长到352.1万人,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5.21万人增长到56.69万人。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但是大学高才生资源管理去不乐观。由于现状的大量高校高才生的涌入社会,已经造成的供过于求的局面。

(1)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苛刻要求,使我国大学高材生资源管理存在困难。例如:【资料8】广东高校本科招聘会375家企业拟招2万人,但一些企业对求职学生提出“211”“985”高校毕业要求。更有甚者拒绝对非“211”“985”工程范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面试机会。比如珠海某商贸公司拟招聘23人,就要求20人的岗位必须是“211”高校毕业生。广州某著名地产公司财务管理岗位明确只招“211工程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资料4】2014年应届研究生招聘会,虽然高校进驻招聘多,但应聘者少有问津,绍兴文理学院等一些大学只招博士生,而投档者多是硕士。从以上两则资料得出:现在企业对于人才的招聘的苛刻要求,(3)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流向区域严重不均衡。

【资料10】据权威报道:毕业生就业逃离珠三角,在珠三角就业人数比例连降,2011年81.1%、2012年80.3%、2013年79.8%;在珠三角外就业人数连增,2011年

6.3万人、2012年7.4万人、2013年7.9万人。分析其原因,一是到二三线城市生活创业压力小,二是有更干净的水与空气,生活质量高,三是返乡就业方便照顾家庭长辈等。

三.发展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为了解决大学高材生资源的管理问题,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决议上提出了相关的决策:

【资料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资料2】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资料7】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企业的就业歧视,教育厅和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资料9】广东省教育厅文件规定,2013年招聘工作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入职的字样招聘信息,和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已经表示,会对进场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歧视行为会现场处理。

肇庆学院张姓学生连续两次被媒体招聘单位拒绝面试资格。

【资料5】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资料6】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滞后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仍带有十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兼容性。一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的理论还缺乏了解,致使管理观念和方式落后。具体而言,一是仍然沿用传统人事管理办法来管理人才,只想把人管住,致使许多教师感到压抑,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片面认为高校的发展就是靠投人,资金的缺乏是高校发展的瓶颈,而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瓶颈是缺乏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高等学校的绩效考评模糊、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绩效考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充分有效地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目前高等学校的绩效考评存在着考核的标准难以确定、优良的绩效难以评

估、德能勤绩的内容难以量化等问题。同时考核的指标体系中缺少关键业绩指标。如:缺少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指标。而且考核的内容及要求每年都有变化,这种变化都是在年末才提出来,教职员工很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特别是有些高等学校因人设条件,更使一些教职员工无所适从。

这使高校缺乏合理激励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人力资源缺乏合理配置在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市场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整体性开发不够,没有用科学的、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来规划、管理,造成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的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从高校人力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一方面热门专业人才紧缺,人员流动性大,教师缺编;另

员、行政人员一比方例面过,大非教学浮科于研人,人事,办事效率低下,形成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四)高校人才使用过程中的“条块分割”和“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目前大学城的兴起为高校之间人力资源的互助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大学城校际间的任课却几乎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人力资源尚未形成合力。此外,科学研究上重个人成果,轻团队协作。学科建设上多“师徒相承”、“近亲繁殖”。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带来学术视野的狭窄和学科群体创新能力的下降,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四.对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实行人本管理人本管理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对教职工的培训和潜能的开发,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是以师生为主体、强调人的潜能、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在高校管理中处处体现师生主体意识,关心教师与学生的不同心理需要及各种生活要求,保护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关心师生的成长,克服高校管理者“官本位”绝对权威与服从旧的观念。重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重视教师的人格独立和自由;重视教师的职业选择;为教师提供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从各个方面对员

工以人文关怀,用好人、留住人。(2)注重核心管理,建立有效机制,进行有效分配激励制度。从高校人才价值创造理念上讲,先要肯定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首席教授、课题负责人等在高校学科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这部分人占了整个高校教师的20%左右,他们在高校学科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可带动其他80%左右的人。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者应注重形成核心层、中间层、骨干层教师队伍,同时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分层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教师岗位聘任制,增强学校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建立一种“以岗定薪、优绩优薪的激励制度,制定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的薪酬制度,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3).把培养、引进、稳定等环节结合起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当前,高校之间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流动已成为大势所趋,高校要认清并适应这种形势,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稳定工作。要在人才和学术水平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培养现有的人才之外,还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立足市场,放眼全国,放眼世界,以大流通、大循环的开放式广招贤才,引进一批急需的教师。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4).加大改革力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用制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有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高校多年来的人事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既包统配”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改革力度不够,加之人才的出口、入口不畅,社会保障制度不配套,造成不用的人出不去、有用的人进不来,以及管理队伍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工作难以协调的局面,影响到学校的人才流动和队伍建设,尤其是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因此,精兵简政、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用制是调整高校人力资源结构和提高教职工素质的必由之路。全员聘用制是单位与全体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定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用人制度。“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是实行聘用制的根本原则,其本质是强调单位与职工在聘用中的平等主体地位。实行聘用制的基础是定员定编,前提是岗位设置,关键是订立一份平等合法的聘用合同,目的是以合同为依据,规范单位和个人双方的行为,维护单位和个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在高校实行全员聘用制是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要求、符合高等学校办学规律的用人制度,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在高校教育资源中是第一资源。通过树立“以人为本”和尊重个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积极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不断完善引才用人的激励机制等措施,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高度。精心设计如何求才,选才、育才、知才、爱才、用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切实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为教学服务、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程飞,曾建辉.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机制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5(5).[2]陈南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5(6).[3]周作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12).[4]王永祯。论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力研究

[5]谭德忠.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务实全书[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一、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化,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成为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培训和开发、资与福利、制度建设四大......

    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研讨会(★)

    2011年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研讨会报告 2011年8月18日下午两点,我在苏州市会议中心参加了2011年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研讨会。 会议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人力资......

    【人力资源】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趋势预测

    【人力资源】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趋势预测 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系统和专业化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六大模块之一,在过去的数十年......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趋势

    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趋势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优势的独特性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以Google和富士康为例 12级经管法 范宁宁 1211853 一、Googl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分析 如今,Google已成为所谓“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代名......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 许多成功公司的共同点是: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激发员工隐藏的能力,使其成为竞争考无法模仿的优势。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归纳 2007年7月 实例:天龙航空食品公司的员工考评 罗芸在天龙航空食品公司担任地区经理快一年了。他分管10家供应站,每站有1名主任,负责向一定范围内......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SAP:少了自负,多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院系:管理学院 课名:人力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黄攸立 班级:中国科大MBA1003班 学号:SM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