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大至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07:4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大至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大至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篇:福大至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中国思想史上,从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中国先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如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的提出符合人民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和英雄才俊,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今天,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毛泽东同志非常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他指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也有人民的东西,反封建的东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毛泽东同志把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特性”,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经常借用中国传统

典籍中的典故、成语或警句,如“实事求是”、“愚公移山”、“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等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民为邦本、讲信修睦、先义后利等思想精华。因此,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同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结合起来。弘扬传统文化,应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广东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建设文化大省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增强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广东省努力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文化发展战略和国民教育的全过

程,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在高校教师中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主题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教育活动。坚持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课程中充实传统文化如重要典籍、唐诗宋词、中国书法、戏曲等方面的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同时强化礼仪文化的训练和熏陶,增强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借鉴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成功做法。深入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并结合时代发展,注入时代精神。组织专家学者编辑解释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编写《中华道德名言精粹》、《广东人精神丛书》,出版面向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青少年的国学教育通俗读本等。重视家庭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举办诵诗读经、戏曲欣赏、书画展览、礼仪学习等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三)坚实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而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和谐社会”的概念正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国历史文化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和谐社会概念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和谐社会构

建有历史的和文化的根基,才能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其次,要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方面去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内涵。作为传统哲学范畴的中庸,其完整意义包括中、和两个方面。“中”表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反映达到理想的目的。《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执中致和”,就是通过正确方法,实现美好理想,达到事物发展的最佳境界。故此,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的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运行有序,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发展环境的社会。“和”的本义是风调雨顺。《说文解字》中“和”也写作“咊”,从口禾声,从口表示入口的食物或发自口中的声音。禾声,则反映它来源于农作物之禾。只有风调雨顺,禾苗才能茁壮成长并喜获丰收,所以殷周时期有大量向天帝卜禾的记录。从此来看,“和”也就是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各得其所,地各得其用,物各得其流的社会。《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又说,因为“和”字流行,从而使得“盉”、“龢”二字皆废,这说明在上古时期,“和”也写作“盉”、“龢”。五味调和曰“盉”,五音调和曰“龢”。“和”用调味器“盉”与乐器“龢”作为象征,说明“和”的状态不仅要让人感受口味好(生理上的快乐),还要悦耳(精神上的愉悦)。因此,和谐社会不仅仅在于它的物质意义,更在于它的精神意义,不仅要物质丰富,更要让每个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认同和接纳,身心愉快。孔子的学生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从有若的话来看,以“和”为原则的人际关系在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的前提下,融入了亲亲意识,在身份和等级不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不同身份、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用亲情、友情、温情连接着。所以从伦理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又应该是一种充满仁爱,到处洋溢着温情、善良和互相帮助的社会。虽然古代的“和”没有反对等级和差别,也没有指望消灭不平等,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等级和差别的合理性。但孔子又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否定了单一排他所造成的发展机能萎缩。所以“和”又有反对绝对同一,反对简单服从,主张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的意义。因此,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思想活跃,包容万芳,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

其三,要重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许多精辟的论述和设想。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社会和谐的设想,如儒家的“天下为公”理论、“大同之世”理论,道家的“小国寡民”和“至德之世”理论等等。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社会和谐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依靠礼乐制度来保障的,重视道德教化、纲常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强调道德自觉与追求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而孔子的仁礼学说,孟子的性善主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些修身立德的金玉良言显然具有其普遍长久的价值和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道家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老子把“小国寡民”作为他的和谐社会理想,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等等。在老、庄这些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的文化本性同样被充分地解构,剩下的只有人的自然本性。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这样,在道家看来,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是人对自然的顺从,并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不和谐的根源,是自我意识造就了自身与自然的对立。这种取消自我意识与物融为一体的和谐,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但道家的和谐观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借鉴。

其四,我们还应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虽不乏其例,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也屡见不鲜。社会不和谐及社会动荡的原因何在?我们既要从正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还要认真地从反面探讨中国历史上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原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思想家的许多“盛世危言”及他们对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原因的指陈和披露,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照和历史教训。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对此进行总结和研究也很有必要。总之,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历史上社会不和谐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

义。当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成功与否,还有待于诸如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社会的建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的特征时所强调的,我们今天着力构建的和谐社会首先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显然极具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优秀思想和卓越智慧,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样,我们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振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因此,我们要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和谐思想资源,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进一步有力的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篇: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一、尊老爱幼

1、尊老敬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这五个阶段又可分为靠父母抚育、独立生活和靠子女敬养的三个过程。由此可见,尊老敬老是形成人生良性循环、让人类繁衍畅流无阻的需要和要素。

2、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孟夫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是提倡尊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没得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们也应该而且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为新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尊老敬老。孝敬老人从来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在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淳厚民风,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也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我们的社会也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4、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一次充满爱心的行动,每一次尊老爱幼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必将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无形中可以感动和潜移默化周围的人们。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养成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和谐,更融洽,更亲密,人间将到处充满爱。

5、尊老爱幼,人间美德!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行动,用心抚平老人爬满额头的皱纹,用爱抹去孩子写满童稚的眼睛,让世界亮成明灯一盏,让世界将变成最美好的人间!

6、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每一句话里都饱含真情,每一个字都是渴望。不能嫌弃老年人爱啰嗦,多陪老人说说话,是最好的报达。

7、尊老敬老的可做的事情很多,关键靠行动。我们要自觉把尊老敬老根于心中,不断增强尊老敬老意识,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家中做尊老敬老的先锋,在社会上做尊老敬老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将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光大,为老人们营造一个美满、安详、健康、幸福的晚年,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

8、爱护幼小,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明理和涵养随时随地传输到孩子的心灵。长者也要与子孙辈多点相处的时间,多一些相聚的时刻,可以知道孩子们的生活,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理所应当地为孩子的幸福快乐成长付出自己的一切。

9、尊敬爱幼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尊敬爱幼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尊老爱幼,我们责无旁贷,尊老爱幼我们必须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和良心。

10、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积极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这个传统美德,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

二、崇尚新风

1、倡议提高文明素质。要学习和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清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提高抵制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的能力。崇尚尊老敬贤传统美德,参与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对老人生前多孝敬、多赡养,身后丧事简办,文明祭祀。

2、倡议开展文明祭祀活动。要以献花、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祀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祀方式开展祭祀活动,纪念先祖,缅怀故人,主动摈弃祭祀活动中的陈规陋习。

3、倡议维护环境卫生秩序。不在街道和墓地焚烧纸钱,摆放祭品,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杜绝发生火灾。要妥善安排祭祀时间,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调度指挥,做到文明出行、文明交通,共同维护好公共秩序,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4、倡议党员干部作表率。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宣传文明祭祀,不从事、不参与不文明的祭祀活动,主动劝导亲朋好友的不文明祭祀行为,作“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崇尚健康”的带头人和传播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市民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三、美化环境:

通过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种植草坪等手段,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美观。

1、建立垃圾点,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期处理。

2、生产垃圾、建筑垃圾尽量就地处理,不能处理的自行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3、房前屋后、路边地头,统一规划,栽花种草,栽植风景树木。

4、精心管护,形成自觉。

四、公益服务

1、环保节能公益活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节能类的活动不仅美化环境、节约能源,还能变废为宝、宣传环保。我们要携手为环保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扶贫救灾公益活动:为灾区、为特困家庭募捐衣物。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好这里的孩子,教会他们懂得知恩图报,长大了好好地回报社会。

五、学富带富

1、按照“农科技术明白人→富民产业带头人→村组干部接班人”多向培养模式,把更多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更多的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后备力量。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创业服务团队,通过举办领办创办产业项目专题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开展“菜单式”培训、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重点抓好党员素质提升行动、“项目党员”行动、“党员带富”行动和党内帮扶行动,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组织农民党员参加农村劳动力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党员根据有关规定享受培训补贴政策。逐步扩大党员创业帮扶资金规模,每年优先向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农村党员提供重点扶持。扩大农村党员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并按相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5、鼓励农村党员创办领办或以参股形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及其他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6、继续加大农村党员创业示范户培养力度,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第三篇: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的历史长河,闪耀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的美誉着称于世。我们做为21世纪的少先队员,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应珍惜祖先们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祖先们的优良传统,让礼仪洋溢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让礼仪永久地保存在中华大地。

现在,有许多同学追求名牌。高档。华丽的衣着。在我的班级里,就有许多同学穿着名牌的衣服向同学们炫耀,或对一些衣着不时尚的同学进行比较,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我认为小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快乐学习,而不是与同学进行一些攀比。我们小学生只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就可以了,我们应用礼仪,知识来完善自己的形象,而不是用时尚,华丽的衣着来衡量自己的形象。

同学世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更是携手成长的友好同路人,我们对待同学,应该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不要把错误推向别人。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迹。互相理解,宽容待人,才能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我们要对每一个同学都给予尊重,与周围的同学和睦相处。

让我们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让我们为这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去追赶形象的春潮,沐浴礼仪的阳光吧!

第四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向亲爱的同学们推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论坛

曾几何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主能力,缺乏劳动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自以为是,没有责任心,缺乏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甚至顶撞父母、师长,叛逆。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能提供基本道德观和价值理论。学习传统文化能塑造人格高尚、心胸开阔、有思想、有担当、有道德的人,能让你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增强做人的幸福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

近年来,不少文化中心和教育机构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进了学校、企业、监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做主持人、《经济半小时》栏目做总主持的陈大惠老师带领一行五十余人,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了多少迷途的羔羊,使多少浪子回头,使多少濒于破碎的家庭和谐,使多少垂死的人获得重生。用一句“中国传统文化能化腐朽为神奇”的话来说,一点也不过分。

据陈老师介绍,他们在广东四天的论坛时,有下周一要离婚的,听了两天论坛后不离婚了;有要自杀的,听了论坛后不自杀了;有一对父子,听了两天论坛后,自动上台,儿子给父亲磕头,声泪俱下说他骗父母的钱,骗了四年,共骗了四十万;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上台老泪纵横地说,我活了六十多岁,从来没有听过这些道理,没有人教啊,要能早知道这些,我的人生就不会走么多弯路了。这些都是真的。这个论坛每个人都适合看,每个人都需要看,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中共中央党校八十四岁的任登弟老教授和他的夫人牛老师写了一本书,叫《大家都学弟子规》,并且场场论坛他们都参加啊。

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了人和人、人和自然的规律,这些规律在《弟子规》、《四书》、《五经》、《了凡四训》里。如果我们按照这些规律去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们就会一切顺利、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规律办事,就会受到惩罚,付出代价。“轮常乖舛,立见消亡”。就是如果我们违背了永远不变规律,就离消亡不远了。

有人说,传统文化是迷信,是封建思想。其实传统文化一点不迷信,不封建。有时是我们现代人把老祖宗的意思理解错了。

如:“人定胜天”一词,在字典里解释为:人一定能战胜自然界。错了,错了啊,如今的顶尖权威——字典都解释错了。“定”是安守本分,人心安定的意思,就是老师要象老师,学生要象学生。人定胜天的意思是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所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超过自然界。

再如:“人善人欺,天不欺”。“天”指自然规律,是科学发展观。意思是人可以欺骗你,但自然规律不会改变,不会欺骗你。

再举一例: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德”是要按自然规律去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物”是福报的意思。意思是你遵循自然规律做事,积累有深厚的德行,才能乘载你的福报。否则,如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今天我们天天在争啊,如果你的德行与享受不匹配的话,必有灾殃啊。古人云:无功受禄,大凶之相啊。

据报道: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起讨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教育方向到哪里去找,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要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孔老夫子那里去找。今天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我国传统文化非常吻合。党章也写了,宏扬传统文化是每个党员的责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让每个人心身和谐。当每个人身心和谐了,家庭才能和谐,每个家庭和谐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现在的家长,送孩子学钢琴、学跳舞、学奥数等各种技能,忽略了做人的教育。一个人不会跳舞他还是个人,但是一个人没有了做人的标准他还是个人吗?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你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他会行孝道。行孝道会开启他的福运,开发他的智慧,让他的人生顺利,事业兴旺,家庭幸福。

人生的第一要事不是赚钱,是增长智慧。没有智慧,您的人生会下错很多抉择。司马光曾经说过:“留财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留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所以,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用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我们要修德,让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延绵不断。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到现在只剩下我们中国了。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绵延五千年不衰,这是偶然性的吗?不是,这是古圣先贤的浩然正气,对子孙后代实行伦理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这一份对民族的道义、孝心,才能让中华文化源源不断,才能让子孙后代得到这些智慧的庇荫。

我很惭愧,真的很惭愧呀,我虽年过不惑之年,有很多道理今天才从《弟子规》中学到,今天才明白呀。对于传统文化,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我从小就学习了传统文化,我想我会生活得更好、更幸福、更自在。我今天学传统文化受益了,我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特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同学中还是有不少搞教育的哈),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受益,让他们的人生少走弯路,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让他们坦然面对人生,可以说:我们的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

亲爱的同学,该论坛我们每一个人都适合看,它会教给我们绝妙的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让你心态更平和,让你更健康、更快乐地生活。

该论坛可在百度视屏里输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搜索,其中《中华传统文化郑州公益论坛光盘一》、《中华传统文化郑州公益论坛光盘二》,你一定要看。

家里有孩子的同学,《大易教育教育演讲01、02》可以参考。你还可以陪孩子学习《弟子规》,你家的孩子将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将是祖国优秀的人才。该视屏可在百度视屏里输入《弟子规》搜索,蔡礼旭老师讲得非常好。

祝愿我亲爱的同学们: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推荐人:宋惠琼2011、07

第五篇:弘扬中华孝道 构建和谐社会 2

弘扬中华孝道 构建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儿女孝亲敬老,代代相传。华夏大地特殊的土壤和气候孕育、诞生和发展了中华孝道文化。孝文化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渗透于中国人的心灵,并积淀和内化成最具民族特点和凝聚力的文化基因,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道德和恒久的人文精神。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孝被公认为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人人应当遵守的全球伦理。孝表现为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敬妻贤、兄友弟恭,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推进社会安定的一剂良方,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之义。

弘扬新孝道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目前,由于西方文化中“利益”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浸蚀泛滥,从经济现象中的诚信缺失到人情冷漠,从在金钱面前的人格异化到权钱交易,连“孝道”这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在极其卑劣的利益冲突中被许多人所抛弃。不但有的独生子女的老人寂寞凄怜地独守空巢,也有多子女的老人因子女互相推诿孝养责任而衣食无靠、患病无医惨淡捱渡晚年。有的即使衣食无忧也常常因为享受不到儿女的亲情呵护与慰籍而空虚落泪。农村的老人如子女不孝养,晚景就更为凄凉。

社会和谐,核心是人的和谐。我国有13亿人口,分布在4亿个家庭中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怎样才能和谐呢?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传统,有个法宝,这就是尊老爱幼。说起尊老,我们强调一个“孝”字。当前,我国孝道意识淡化了。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弘扬孝道文化,使孝道成为全社会每一个公民基本道德,使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系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建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从“感动、感激、感恩”做起,倡导公民懂得感动、常怀感激、学会感恩。各级部门建立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教育的计划或长效机制,并纳入公民道德教育范畴,在整个社会的平台上,一贯性的、经常性地推动“三感”文化。希望把各单位零散宣扬美德的活动,变成深入各个层面、各行各业的社会行为,让全社会对“三感”从知到信,从信变成自觉的行为,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弘扬。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确实认识到孝道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其次,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大意义。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积极行动起来,崇文崇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父母、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人,用我们的行动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全社会形成孝亲敬老、感恩图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和谐社会,为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下载福大至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大至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分子学院讲稿用)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