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员工在银行营业网点比在营业部门更有利于成长
青年员工在营业网点比在管理部门更有利于成长
一、词语界定:
1.青年员工:青年的年龄界限由于颁布组织的不同而有很大差距,比如: 中国国家统计局:15-34岁的人为青年;共青团:15-28岁的人为青年。
青年联合会:18-40岁的人为青年;港、澳、台地区:10-24岁的人为青年。
在这里,我们所讲的“青年员工”并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年龄区分,在实际情况下是指刚刚参加工作0-5(不确定)年之内的年轻员工,企业的新鲜血液。其特点是,工作经验薄弱,学习能力强,对于其自身来说处在事业发展的基础阶段,其主要事业发展目的是打好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2.营业网点:是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场所,是银行工作的最前线,是能够接触到最基础业务的地方。
3.管理部门:管理岗位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管理工作的部门,部门特点是:接触到的多为管理工作,而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即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统筹兼顾的工作性质。
4.更有利于:
对……更好,一个更字,表明这是一个比较型辩题,这种定性的比较就要有一个定性的判断标准。
5.成长:这里是指青年员工的成长,一名员工的成长,就是指员工稳步踏实的学习到真材实料,熟悉业务,获得技能,从而成为一名有发展前途的银行人。
二、判断标准:
何者更有利于青年员工扎实掌握工作技能、全面系统掌握工作方法,为未来长远的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主要立论点
1、从青年员工的特点上看,青年员工多数是刚刚迈出校园的大学生,工作热情旺盛、学习能力强,但工作经验欠缺,这时,恰是需要这样一个工作环境:这里能够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能够给他们充分接触客户的机会,能够教给他们最细致和基础的工作。只有这样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与青年员工特点相结合,发挥其优势,弥补教授其劣势,充分人尽其用。而这种工作环境,恰是营业网点可以给予而管理岗位不能的。
2、从青年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健康模式上看,青年员工不比技能成熟的员工,其健康发展模式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妄图一步登
天走捷径。营业网点可以在青年员工事业起步阶段给员工以充分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其健康发展。所谓厚积薄发,这种发展模式才更加有利于青年员工事业的发展。而一迈入工作岗位就踏上管理职位,在业务不熟悉的情况下处理管理事务,不仅难以上手而且难以服众,无论是在实际工作还是工作心理上都不利于青年员工的发展。
四、答疑解惑
1.为什么正方把“青年员工”定义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而不是泛指所有青年?
答:其实青年员工的范围很广,年龄跨度也较大,正方并没有说只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才叫青年员工!但是应该考虑到,任何辩题的设计都应该有其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辩论应该能够启发人们对某一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否则就是一场没有意义的辩论!由此认识可见,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由于对单位和工作岗位都比较陌生,业务技能较为生疏,对自己未来的成长道路和方向都不甚了解,所以才值得我们通过这场辩论来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因此才将他们列为今天讨论的主要对象。而那些已经经过一段工作时间的磨练,技能和思维都较成熟的,有明确发展方向的青年员工显然就没有必要纳入今天辩论的目标范畴!
2.如在营业网点工作了一段时间都没能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是不是意味着没有成长? 答:在本道辩题中,“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该把它看做一个静态的结果!而这个动态的过程涵盖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青年员工而言,并不是只有升职加薪才叫成长!一个从刚入行时对银行业务流程一无所知的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点工作锻炼,变成了操作熟练、服务一流的柜台业务高手,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成长。这就好像并不是只有成为国家领导人才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兢兢业业的把本职工作做出彩的李素丽、袁隆平、杨利伟也是社会的精英!
3.优秀员工从网点走到了公司部,难道不是因为管理部门更有利于成长所以他才去的吗?
答:首先,他的工作业绩得到单位的肯定,是因为他在网点工作期间的勤奋好学使其快速成长为一名业务技能精湛的优秀员工,这与网点给他提供的成长平台息息相关。其次,他调到公司部,是单位和岗位的工作需要给他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成长的平台,至于他在这个平台中是否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成长,一切都未可知,不能简单的看到他仅仅是换了一个工作岗位,就武断的下定义说是因为更有利于青年人的成长!
第二篇: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成长
谢谢主席,大家好:
感谢正方一辩的慷慨陈词,但在此我想首先指出对方所犯的错误:1 2 3
接下来,将由我来为大家阐述我方观点,证明,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成长。首先,逆境是指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遭遇的困难高于一般预期的处境,是困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大和延伸。反之为顺境。其次,成长是指认知能力、性情陶冶及品格形成等多方面发展的过程,最主要的结果体现在社会适应力的提升。最后,我想提醒对方辩友注意的是:成长不等于成功,成长是心智的完善而成功是目标的达到。并且逆境不等于困难、不等于倒霉、不等于意外,不等于威胁到一个人最根本生存条件的绝境。
那么究竟为什么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成长呢?下面我将在谁更有利于我们适应越来越高压力高竞争的社会上,给出如下理由: 一,我们分别可获得什么?人具有趋易避难的自然属性。在顺境那种外部环境优越的平台上,人因为可以非常容易地发挥才能,获得教育和熏陶,从而会养成停滞不前、心浮气躁、骄傲自满和惰性等问题。而在不尽人意的逆境中,人们为了摆脱困境进行抗争从而获得意志力的锻炼,品格的形成,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等成长的重要因素。这是经历不够大磨砺、看来的、听来的、别人教来的,所无法切身体会的个人特质。
二、获得这些东西的地位是什么?相较于顺境得到的外部教育和优越条件,这种个人特质更是学不到不可替代的。就像牵牛花没有了外部依附的篱笆就不能生长,而松柏没有了依附仍然是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大树;没有鱼的人只要会钓鱼终究有一天会得到鱼,而不会钓鱼的人吃完了鱼他就只能饿死。所以个人特质是核心且不能替代的,是逆境磨砺出的内在品格和精神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
三、它们的社会意义是什么?是的,我们承认顺境给予一个人优良的教育和便利的条件能让人开阔眼界,有利于我们在学识上奠定良好成长基础。但是人生不是一帆风顺,人生是顺逆交织,处处充满挑战的。试想,在当今越发高压力、越发高竞争、日新月异的社会,没有逆境中学会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奋斗精神,如何能使一个人长久扎根于社会生存?如何让他不被残酷的时代淘汰?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起风霜的考验。所以是经历过逆境的人能更适应与社会的发展,更符合成长的标准,逆境比顺境更有利于成长。
最后,我再次申明我方立场:我们不讨论过分的逆境比如绝境和过分的顺境比如溺爱。我们也不是鼓励人们制造逆境而是进行客观价值判断。谢谢!
第三篇:青年员工发展 全才更有利于竞争
青年员工发展 全才更有利于竞争
2010年国家领导人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范
文网
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温家宝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温家宝指出,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一要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胆引进和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三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全不是所有,全是多方面的意思,所谓全才是指在一方面突出,在多方面也有所了解的人,这是最理想的人才形式,现实中不是没有,如爱因斯坦等
社会岗位是有限的,专才难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而全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变化,毕竟在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而机会只属于随时准备好的人 社会分工似乎是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但是我们已经走出简单的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了。不了解大局,不懂如何分工合作的职工你回聘由吗?当以专才自居的我在打这篇文章的时候,电脑突然出了故障,我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
我只是随意谈谈自己的看法,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嘛 会的多变,竞争的残酷使每个人都得有危机感,而多一门技术就多了一分资本,而且知识是相通的,各门技术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即使你现在只是使用一门技术,但广博的知识储备能使你更好地发挥、应用那门技术,让你具有更大的创造力。
社会需要创新。当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中。所以全才比专才更具创新优势。常言道:技多不压身。社会需要有知识平台广阔的人,我们需要适应社会,万事具备还是有利
社会需要创新,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创新能力强.
全才更能适应社会竞争,只有全才才能应付社会中方方面面的事啊,才能如鱼得水般在社会的大潮中畅游有全才的话就能轻松的应付难题,也能让自己懂得更多的东西,比如你现在想
换一个工作,你一上任不就比较轻松了,不要从头学起``
全才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全面人才。全才在社会竞争中具有优势:更具有知识的整合能力,更懂得创新,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动。全才是多技能、多层次、多能力的人才,他们更能把握自己。一块木版能让自己过河,十块木板能搭起一座桥,千块万块木板能乘风破浪。”
全才相对于专才知识面宽且知识的融合度高,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拥有某一项突出的技能,并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在他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中,还有为核心竞争力进行支撑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
知识广博不意味着样样不精,相反,他却拥有达到样样精的条件;在某一方面要达到顶尖的专业水平,他却必须先保证自己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当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知识的力量越来越令人震撼!综合以上在反驳中蕴涵的正面观点,我方坚定认为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现代社会变动性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对个人各方面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请问对方辩友专才如何适应?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们多一个选择多一个机会,难道不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吗?社会分工绝对不是需要只能干这件事的人,而是要求可以干这件事,能干这件事的人,他有能力就行,难道还限制他有几种技能吗?那么求博不是比求专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吗?
从生活来说,更好理解。一个在生活中懂得一些医术的人,比对此根本一窍不通的人生活是不是更保险一些?我们不需要人人做医生,但是稍微懂一些基本的医术,有小病痛可以自己及时解决,不是很好嘛?说什么个人发展,健康是基础,懂得一些医术不是更有利于健康,以有利于个人发展吗?当然,我只是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其他如饮食、穿着打扮、礼节等各方面常识性的东西,自然是多知道一些更好——更有利于生活和工作,也就是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就学习而言,现代社会的教育制度越来越提倡全面发展,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各门学科同时教授,这就是在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大学体制本身的不足,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复合型人才,若你问文科生什么是“匀速运动”,或者让理工科学生谈谈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多半是得不到准确答案的。请你不要说他们不需要知道这些,很显然,这些“偏科专才”的人进入到社会大分工中,他们根本无法与其他行业的人去沟通,而知识不经交流,迟早是要枯竭的,那么又何谈个人的发展呢?你说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呢?没错,不少人批评过我们盲目而疯狂的学外语热,但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往往需要用到外语,难道我们只学好汉语就行了吗?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再多学一门或几门外语不是更有利于学习吗?将来不是更有利于工作吗?不是可以在生活结交一些异国的人士、文化,开阔眼界吗?更何况,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学习外语,也是一种时代的需要。那么,就不能只专于汉语了,还得博学,多学。
要知道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个人才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只拥有一项技术的人才已经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了。我也请对方认真去看一下招聘市场,如果拥有同样技术的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人还拥有其他技能,你觉得老板会更愿意招聘谁?如果同样的薪水换来的是全才,我相信这样的人才会更拥有竞争力!再看看我们大学生,双学位的人在找工作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途。闲暇时,大学生更愿意去学习本专业以外的东西,如英语电脑等等,她们会知道光拥有一项技能是不够的,真正的人才一定是学识渊博的,如果只有一项技能,在社会发展中就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会更快的被淘汰掉。
1、对全才的定义过于偏激,把全才理解为事事无所不通的
2、认为专才在某一专的领域内比全才更精所以更能适应社会竞争,忽视了社会竞争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
3、只看到社会的分工细化,没有看到细化带来的对整合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有一块木版,你可以漂着过河;如果你有十块、百块木版,你可以搭一座桥过河:如果你有千块万块木版,你就可以造一艘船乘风破浪。”那么,我们何不用多种知识武器来造一艘大船乘风破浪呢?!
第四篇:在青年员工成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青年时期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有稚嫩的一面,也有真实的一面,不能企图用成熟老到的思想去要求,也不能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价值观、是非观去评判。你们的发言,我很欣赏。
青年时期是人生中很宝贵的一段时期,但这一阶段思想认识还不深刻,容易出现对事物认知和判断的偏差。人是逐步成熟的,洞察人性、磨练修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年轻时可以保留一定的个性,不可否认当前的社会和体制会磨掉人的个性和棱角,但怎样恰当地在成长过程中保持个性、保持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能不能在职业生涯中走向成功。
现代商业社会的职业观,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得到一个工作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尽好自己的职责,获取相应的报酬。当前有些年轻人在职业观上,自我激励意识太强,“一定要干什么、一定要干成什么”,这样的职业观可以做些调整。商业机构也不要搞太多的道德高地,比如说一定要加班加点才是好员工,这种倡导和文明社会是相去甚远的。当然有些部门事情多,不加班就忙不过来。要做一个文明、得体的职业人。刚才发言中有人讲了一些银行发展的战略性想法,我的劝告是:把自己身边的事情想好做好,把自己的岗位职责尽好,这才是职业的出发点。只有在本职岗位上把自己打造成行家里手,才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才能胜任更高级的岗位。青年人切忌眼高手低,一个行业要做好吃透,没有10年的功夫是做不到的,有一些行业中的真相,没有一定的思想素质、职业历练,是一辈子也不可企及的。从本职岗位做起,把本职岗位做好,不是说年轻人不要有理想,是不要把期望值定的太高,要做到顺其自然,脚踏实地地完成职责,具备工作所要求的才干和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本人草根出身,走到现在也是靠学习、靠能力、靠不断的磨练和突破。年轻人要走一步是一步,在努力工作中顺其自然,不要企盼一朝成名、一步登天。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年轻人要冷静研判当前的环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随波逐流,在随波逐流的大潮中,要守住底线、守住基本的价值观、守住人生最基本的目标。是做一个好人、有良知的人、善良的人,还是不惜血本、没有底线、早点成功,希望大家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熟的不要太早、不要太世故。年轻时太世故,在沟通交往中容易被更世故的人发现,从而引起他们的警惕,这实际上不是优势,而是障碍。年轻人要保持天性、保持创造性,有一点个性没有关系。希望你们放开那些束缚住自己思想的东西,以开放的心态去修养锻炼自己,在xx银行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将自己的理想抱负成功地融入到xx银行的发展中。当前而言,xx银行怎么前进、发展?你能为xx银行做些什么?你能不能下决心和xx银行携手成长?该怎样在xx银行的平台上向前走?你们要在这些问题上想得具体一些、实际一些。
年轻人的成长,组织上有责任培养。总行党委对用人政策有共识:一个是要讲学历。当然学历也不是绝对的,但是目前还找不出一个比学历更科学的标准来抽象地提拔人才;也可以不唯学历,那你要拿出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另一个是要年轻化。今后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要逐步偏重于70后。要建立后备人才库,提倡专业化背景。专业化包括专业的能力和专注的态度。希望年轻人要多研究专业问题,研究银行未来的商业模式;对未来的理财产品风险敞口要知道怎么控制;对经营一个网点要明白怎么算账。这些就是我希望听到、看到的年轻人的专业能力和专注态度。不要讲大道理,要把讲大道理的能力转化为专业上的开拓能力,“先扫一屋而后扫天下”。
xx银行对公对私业务失衡,亲周期性太强,资本占耗太大,结构严重不合理,收入配比不合理,人员队伍里缺少专业化人才,这是我最着急的。当然人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所以我们提倡学习业务、研究市场、积累数据、研究产品、学会营销、学会沟通。团委工作主要是建立年轻人的沟通平台,创造沟通机会,使大家在沟通中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商业银行经营方针等;同时,改造我们的学习,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提升我们的档次。
总行党委新的发展战略是要打造一个新的xx银行,创造出具有独特市场价值的一流商业银行。独特市场价值本质上是独特的市场选择。我们一方面要扩展物理网点,另一方面要在网络银行上下功夫,网络产品要迅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当然还有其它路线,比如要把非主流业务做成主流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这个主要靠创新产品的推动。比如保管箱业务,过去这项业务很少,但是随着财富的积累,商业模式正在悄悄的发生变革,这些过去的边缘业务可能成为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
我们要有一个现代的、文明的、有创造力的、有活力的团队。我们的年轻员工中,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占比很高,不要工作一两年之后,思想上反而受到束缚,要保留一点个性、保留创造性。比如穿行服这个问题,行服一穿,千篇一律,时间久了,只知自己是xx人,不知自己还是自己,锁住人性的东西其实不是一个恰当的管理手段。
年轻人要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中间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分可以犯的错误、不能犯的错误。工作上一点小事犯了错误没关系,但见钱眼开的错误就不能犯。另外,不要把信息当知识,不要被无用的信息包围。我主张多读书、读原著,思考最基本的问题。思想要回归到原始基调,行动要敏捷迅速,达到管理最前沿的要求。没有扎实的思想根底,就不可能有鲜亮的外表。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犯点错误,举一反三,反过来可能成为创新的能力。
年轻人要有抗压能力。职场的复杂性是改变不了的,自己要有抗压能力,组织上也要关怀。我们提倡人文关怀,尤其是对新员工,他们可能思想不够成熟、工作不够熟悉,要从心理上、文化上、工作上多给他们引导和帮助。有些领导对新员工要求比较高,经常批评,这样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新员工需要鼓励和宽容。一个大的机构,要开设渠道,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机会,实现机会均等,实现人文关怀。
以上这些观点和大家做个交流,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们一起把xx银行的事情办好。
第五篇:浅谈青年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
浅谈青年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
刘攀
摘要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生活中富有创造性的群体,进入企业,青年更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青年员工的成长伴随这企业的发展,青年的未来也就是企业的未来。青年员工认清自我,学会沟通,珍惜工作岗位才能在企业中更好更快的成长。
关键词 青年 企业 成长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生活中富有创造性的群体,进入企业,青年更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青年员工的成长伴随这企业的发展,青年的未来也就是企业的未来。在企业中,如何引导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企业中,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新生力量,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青年人敢作敢为,勇于担当,不断超越的精神能为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青年员工时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企业促进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这么说,青年的未来就是企业的未来。当今时代,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是“以人为本”。企业的竞争往往是人才的竞争,青年员工在企业是可以发挥自己的极大优势,施展自己的才华。另外,青年员工在企业中发展也面临着困境,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没有压力可能成不了才,压力太大也可能成不了才。他们更看重的是发展机会,一旦让青年感到没有发展机会,才会得不到施展,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进而失去工作的热情。青年人极富进取心,胸怀成就一番事业的热情、信心与力量,很容易满足;但是,由于青年人的多变性与不稳定性,很容易受挫,收到环境的影响较大。
目前,冶炼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呈弱化的趋势,进入冶炼行业的,多是大中专毕业生。他们从进入公司起,就进入生产一线,面临着工资低、工作现场环境差、积蓄少、结婚、购房、提升学历等各项实际困难,面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很容产生落差感和困惑感。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青年员工与老师傅、领导、与企业以及青年与青年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长久以来部分青年员工出现人及关系欠缺,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尊重,心境会感到压抑,从而导致了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对工作失去兴趣,更不用说对企业的忠诚、责任感和认同感。
作为冶炼企业的一名青年员工,我们要尽快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认识自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认识自己来认识别人的,是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最熟悉的就是自己,我们最不了解的也常常是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灵魂,有的时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1】。我在面对自己的职业的时候,我们也曾彷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都是随波逐流的,我们甚至看不清自己,就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样的人生是无意义的。当我们走进这个冶炼企业,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要在这份职业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我作为企业生力军的一份子,我们必须认清自我的价值所在,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发挥年轻一代的优势,伴随企业的发展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二是学会沟通,李谦说过:“沟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意识、思维习惯、观念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生发展的转换过程。把无意识的沟通转化为有意识的、科学的沟通,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性转换,因为这种转换会改变人的一生,使人朝着科学的、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年员工进入企业后要与企业,与同事,与领导之间要建立好良好的沟通,在工作中才能有保持健康的心态,多方面多渠道的去了解去熟悉你周围的环境、工作岗位,企业的管理制度等等,这样才能融入企业这个集体,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忠诚于企业。
二是珍惜眼前的工作岗位,懂得珍惜的人,才会有快乐;懂得珍惜自己当前工作的人,才会有收获。工作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指点,是你跑完事业和人生的起跑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舞台【2】。对于工作我们不仅要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更要把它当作一种事业,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工作,才不会成为工作的奴隶,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生命的内在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和成长的快乐。有位哲学家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人生的幸福所在。”所以,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就会变得美好。我们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去拥抱我们的工作,我们才可能在企业中成才的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谢耘.《从校园到职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陈春东.《为你自己工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