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喝树叶糊糊吃代食窝头,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他和老乡一起下地插白薯秧,他让邓大姐给孕妇送开塞露,他让秘书找来马车运水,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场景,动情地描绘出周总理把农民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的爱民之情;连弟奶奶卖了寿棺,只为让总理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抻面,伯延村民在总理离开伯延村的清晨,男女老幼围着村口水泄不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真情。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那样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中央领导挂念着人民群州,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不给党添“麻烦”„„„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是何等珍贵。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已离我们而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看过之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踏实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为了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4月1日,学校党支部组织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平凡的事例却让人感动得流泪。周总理平易近人,与村民打成一片,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疾苦,他的光辉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很多地方都出现饥荒。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也经历了这一时期,尽管当时还小,不全明事理,但很小经历了饥荒,经历了那个年代辛酸的生活,从老一辈人那里听到了更多相关的事,也大致了解当时百姓的生活是多么艰苦。看了电影,就好像又进入了那样的年代。如果,没有像周总理这样的领导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没有他们倾听呼声,体察民情,或许,那样艰苦的日子还要不知多熬几年呢?
影片中,周总理一行风尘仆仆深入革命老区柏延,简单的随从,四昼夜与人民群众共同生活,尽管当时周总理身体不好,但他日理万机,不辞幸劳,亲自调查研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百姓的呼声,一切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领导,令老百姓敬佩,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对照我们现在的广大党员干部,有些确实还是“本本主义”“拿来主义”等当道,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没有吃苦的精神。
现在我们国家相对富裕了,不再有吃不饱肚子的艰难岁月了,可是我们这一代人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重担,成由勤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何况我们国家现在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壁垒。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虽然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更是与周总理灿烂的光辉形象相差甚远,但是我要不断学习周总理为国为民的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觉悟性,从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着手,纠正错误,减少失误,对得起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以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作出行动!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8月21日下午,分局组织我们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述了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用四天四夜时间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通篇见微知著,催人泪下。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
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的四个昼夜,走街串巷,深入群众的田间地头,屋里屋外,和老百姓吃在一起,打成一片,包含了多少对老百姓的深情厚爱,总理把招待自己的红烧肉分给壮劳力吃,自己和百姓一起喝菜汤,吃窝头。总理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发号施令,却赢得了百姓最真挚的爱。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权力和爱是天平的两边,权力越多,爱就越少,权力越小,爱就越多。总理即将回去时,连弟奶奶用自己的棺材换来一碗拽面,把当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爱和权利的平衡推向高潮。总理和夫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吃了这碗拽面,私下用自己不多的存款买好了新的棺材,并安排工作人员在他离开时再给连弟奶的棺材送回去。这碗面是老百姓对总理爱的最高回馈。联想到这些年我们有极个别官员下来调研,警车开道,不到田间地头,只住宾馆、酒楼,他们运用手中权力呼风唤雨,搞潜规则,谋取私利,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尊敬和爱意,已经没有了对百姓的爱,有的只是对权利的欲望,把权力看做是敛财的工具。当然权利的对面是群众对他的爱戴也越来越少,恨越来越多,哪些人心中没有群众,群众心中自然也没有他们。权利和爱的天平是非常准确的,不容丝毫马虎。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是一语中的。调查的真谛就是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其实很多问题是在调研过程中探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调查越细致越准确,决策就会越正确。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调查,其实就是在解决农民的饿肚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吃饭方式问题,是否还保留吃食堂饭的问题。如果调查不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方法,虚假的信息只会带来错误的决策,会误国误民。总理在邯郸伯延公社调查过程中,总理一步步揭开以村主任凤林为首的村干部“善意”的谎言,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
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善于捕捉细节、去伪存真的敏锐的洞察力对今天的我们调查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了解到伯延公社的真实情况,靠的是真心、真情和真诚。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不正常。总理善于从细节入手,给小王老师穿鞋、去二挺家串门,一步步剥开伯延公社的“庐山真面目”,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感动。毛主席提出的我党三大法宝的第一大法宝,就是统一战线,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直提倡的工作作风。
影片中当总理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给了百姓认识自己错误的机会,总理没有指责,却用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让他们在内省的同时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总理在处理伯延村委领导干部犯错误时也没有随意惩罚,而是用了另外一种非常高明的方式,结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村主任枫林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些占了公家便宜的人也痛心疾首主动交代自己的问题,从而很快解决了多吃多占的问题。如果从心理动力理论分析惩罚与自责关系,可以这样阐述:当一个人犯错误时他一定会自知理亏,理亏就会内疚,内疚就会自责,自责就会向内探究,去探究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怎么去纠正和弥补,最后会自行调节和纠正偏差。所以自责是一个人向内心世界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和动力,如果这时候进行不当的惩罚,人的本能会把所有力量来对付这种惩罚的外力,向内探索的力量就会骤然减少,进而运用自己的防御机制进行合理化,唯一不同之处是今后的错误会犯的更加隐蔽和巧妙,反而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最好时机和动力。
这部影片最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是:真实。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好几个镜头让我差点落下眼泪。主任郭凤林双手拉着总理的手,落下眼泪;郭凤林的父亲、全村第一位党员同志郭百岁拉着总理的双手流泪;小女孩银岁的奶奶卖掉棺材,笑着为总理做拽面;尤其是二廷听总理说想帮他抚养最小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再送回来时,激动的落泪,但却坚强的说:“孩子妈临走的时候我答应她,不管多苦我也要亲手把孩子带大,我是个男人,我要说到做到”。二廷的形象前期是个耿
直的硬汉形象,自己面无表情的为村民拉水,第一个带头站出来向总理说实话,这样一个形象流下眼泪,无疑将影片和观众情绪推向高潮,因为这既说明了总理对群众的关心无微不至,也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群众与国家共进退、不给国家填麻烦的那颗坚强的心。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一名优秀红盾卫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踏实、努力,为国家、为社会、为群众,贡献自身的全部力量。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1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记录电影,我深深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同时,也真正了解到,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到生产一线的群众中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药”。
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中央领导几乎全部下入到一线调研,敬爱周总理从贵阳的花溪来到河北武安革命老区伯延,亲自实地调研。可以看出,走群众路线,一直是我们的党坚持走的正确的路线。
在周总理调研的短短四个昼夜里,总理的人格魅力无处不在闪着光辉。周总理拒绝搞特殊照顾,和群众一同吃糊糊和窝窝头;下着雷雨,周总理亲自下地参与抢救地瓜秧苗;凌晨三点打电话给毛主席汇报工作„„而周总理也深受人们群众的爱戴,从群众见到总理时激动的泪水,到郭主任儿子“飞檐走壁”要见总理,再到连弟奶奶卖掉寿材只为给总理做一顿拽面„„周总理伟和人们群众之间感情,是最淳朴、最真诚的。
以郭凤林主任为首的小部分群众,为了“革命老区的几辈子创下的荣誉”“不给咱伯延丢脸”,隐瞒真实情况,只说好话,不说实话。经过周总理的鼓励,最后群众终于放下“顾忌”,敞开心扉,把瞒藏在心底的“对公共食堂有意见”的真话讲了出来,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周总理心里装着群众,包含着对群众最深的感情,赢得了群众无限的信任,也撕开了蒙着的“善意的谎言”。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从周总理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
足。走群众路线,不应只停留在‘口’上,甚至不应只停留在‘做’上,更应该像周总理一样,放在‘心’上。只有真心真意地融入到一线员工中去,先做一名合格的一线员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多为公司的扭亏脱困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第五篇:周恩来四个昼夜
《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2013年8月28日,在公司党委工会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是一部农村题材电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从1958年开始,由于工作上“左”的错误、持续的天灾和前苏联政府逼债,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为纠正错误、扭转局面,1961年春,在毛泽东的亲自率领下,中央领导分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革命老区——河北武安的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广大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在充分掌握时弊和民意以后,周恩来马上与毛泽东长时间通话,当即做出了取消大食堂及其他政策调整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两个多小时的放映中,不少同志流下了泪水。
周总理深入革命老区一线、了解最真实的农村生存状态,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认真听取意见,工作不走过场。周总理像拉家常一样,就坐在门坎儿外和张二廷对话,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总理这种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使得人们愿意讲真话,敢讲真话。征求干警意见、走访铁路企业也是一个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我们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加以推进,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固定下来。
二是与人真诚相待,遇事勇于担当。面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周总理一点也不寻找借口,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现如今,法院各项工作繁忙和艰巨,各庭室均有各自的工作职责,我们要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杜绝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了事。
三是事事廉洁自律,处处勤俭节约。周恩来在吃饭时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就将一条已迈进屋子的腿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时却毫不犹豫。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解决问题迅速,落实措施果断。周总理武安听民声,大食堂从此熄了火。群众主动反映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紧紧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研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才能使我们的纠正措施行得通、办得到,杜绝拍胸膛做决定的官僚作风。
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结合工作实际,在工作中遵循“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及时准确了解员工所思、所忧、所急,以身作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推动膳食部各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为市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添砖加瓦。膳食部:冉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