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少年周恩来精神
学习少年周恩来精神
淮安市老坝口小学四(2)班马紫萱
周恩来,这个熟悉的名字。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和生命全部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须在我们新一代少年的身上发扬光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把少年周恩来精神简单归纳为这几点:志向远大,勤奋学习,坚持不懈。而这三点也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志向远大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远大的志向,这个人就算一个废人。有的人想当宇航员、飞行员······而却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其实这些看似妄想的目标却有可能实现。拿破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行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事实也是如此,只有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够上进,反之,要是你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请进的动力,你只会永远站在一个点上,成绩,思想都不会提高。
勤奋刻苦学习是为我们小学生必须要的。只有勤奋刻苦的学习,我们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了好成绩,考上好的中学、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坚持不懈是很重要的,即使你做到了有远大理想,勤奋刻苦学习,没有做到坚持不懈都没有丝毫作用。这三点缺一不可,想一想,看一个人成绩不好,经过努力后,成绩终于提了上来,今天这次考好了,就以为自己可以了,就不再努力了,久而久之,成绩将再次下滑。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能做这样的人。
我们要学习少年周恩来奋发读书,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第二篇:学习周恩来精神
学习周恩来精神
周总理年轻时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了“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自此踏上了救国救民的伟大道路。
周恩来,一个已经成为不朽象征的名字,他的故事和精神在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越发感动我们的心灵,成为照耀我们不断前行征程的指路明灯。恩来精神来自于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精神引领。
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是周恩来的诺言。甘当人民公仆,始终热爱人民,恪守勤政为民,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他一生的写照。出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少年时代深感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危机和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堪和人民的疾苦让“亲民”情怀深植在他内心深处。在此后的人生岁月里,他总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兢兢业业,始终履行“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他主张“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应该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那什么是周恩来精神?
第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文革’中,他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他终于因为劳累过度和由此引发的疾病而逝世。如果不是常年超负荷的工作,他是不会那么早就逝世的。周恩来的名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动象征。
第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他定力了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第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岁月,他也努力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秩序。他在最高领导人的决策脱离实际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贯彻,想办法予以补救,这才使很多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主张和措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终于坚持了下来。
第四,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他宽厚真诚,平等待人,广泛团结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毛主席也多次称赞他这个长处,说:“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周恩来精神发轫于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精神支柱。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愿景,从一开始就被我们党确立为最高纲领和远大理想,同时也感召和哺育着周恩来为之奋斗终身。周恩来同志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周总理的一生都遵奉自己的誓言。不论革命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政治局势多么复杂,个人处境多么困难,他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传承周恩来精神,是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源动力。桃花年年盛开,芬芳久久飘散,为的是沁透和滋养每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心田。精神不朽,英名长存。周恩来,天地间这个大写而不朽的名字,还会伴我们到永远,并成为永远照耀我们不断开拓新征程的指路明灯。
第三篇:学习周恩来精神
学习周恩来精神
书桌上摆着一方周恩来总理水晶印台,身着中山装的周总理,神态自若的望着远方,俨然一副高瞻远瞩的模样。印台上有一行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大家都很熟悉但依然为之鼓舞的话。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的伟大不仅仅来自他对中国共产党,对整个中国的贡献,更来自于他个人的高尚人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古语用来形容周总理再生动不过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他废寝忘食,即使在身患疾病时依然奋不顾身的工作。他将他的生命与国家命运和群众疾苦紧密相连。在那个无后为大的年代里,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甚至未留下一儿半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总理将它做到了最后的实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这是陈毅将军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虽然是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却从不搞特殊化,对自己,对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
周总理也是一个谦逊谨慎的人,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
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如此虚怀若谷。这样的精神更该为我们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同样为世界所称赞。前苏联总理柯西金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的确,周恩来总理是个机智敏捷的人。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国际上总是受到打击与歧视。周恩来总理在面对国际上的刁难与讽刺时的机智应对,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周恩来的精神,是道德情操与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四篇:少年周恩来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
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公主,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茫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曼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人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第五篇:学习周恩来精神
学习周恩来精神
书桌上摆着一方周恩来总理水晶印台,身着中山装的周总理,神态自若的望着远方,俨然一副高瞻远瞩的模样。印台上有一行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大家都很熟悉但依然为之鼓舞的话。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的伟大不仅仅来自他对中国共产党,对整个中国的贡献,更来自于他个人的高尚人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古语用来形容周总理再生动不过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他废寝忘食,即使在身患疾病时依然奋不顾身的工作。他将他的生命与国家命运和群众疾苦紧密相连。在那个无后为大的年代里,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甚至未留下一儿半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总理将它做到了最后的实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这是陈毅将军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虽然是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却从不搞特殊化,对自己,对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
周总理也是一个谦逊谨慎的人,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
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如此虚怀若谷。这样的精神更该为我们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同样为世界所称赞。前苏联总理柯西金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的确,周恩来总理是个机智敏捷的人。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国际上总是受到打击与歧视。周恩来总理在面对国际上的刁难与讽刺时的机智应对,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周恩来的精神,是道德情操与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周总理征文 发布时间:2011-3-14 22:45: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陶静 阅读次数:
339
【字体:大 中 小】
1976年新年伊始,一个寒冷的早晨,天空灰蒙蒙的。这时,广播里传出了哀乐,总理去世的消息在冰冷的空气中弥散开来。可是,这个将一生奉献给了名族复兴的伟人,又岂是岁月可以让我们磨淡对他的怀念与崇敬的呢?
人们十里长街送总理,可是,总理却连骨灰都没有留下。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毛主席就带头提出火葬以节约耕地。而总理,却与邓颖超在离他去世十几年前就约定好死后将骨灰散入大地。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中国人向来那么注重墓葬,让生者来寄托哀思。可是,总理却连灰都没有留下,没有灰,何来墓,何来碑。我知道,上帝给他的才智与情怀他都不为所累,尘世的美誉他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只是,这一个让联合国为之降半旗致哀,为民族复兴起了如此重要的人物,连死后都不留下一点骨灰,这强烈的反差下,我们只能在心中为总理竖起一座不倒的丰碑了吧
总理的行为是那么的无私。遵义会议上,他把毛泽东请了回来;为了统一红军,他主动将红军总政委一职让给了张国焘;为了稳定党内部的团结,大跃进时他揽下了所有的责任。就连在他生命弥留之际,在任何麻醉药物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他还坚持要批阅文件,他说“中央让我多活几天我就多活几天”。少时,他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他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一生。或许,如果一个人将一生奉献给了一种事业,那么生与死便不再有什么界限了吧 总理的胸怀总是那么的宽广。中美战争结束后,1954年周总理第一次与美国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见面就发出了友好的表示,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当时拒绝了,总理仍然面带微笑,表现了一个大国姿态,同时也诠释了他的宽容与大度。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终于吸引了尼克松的访华。
总理的智慧总是那么深远。是他将“十五年赶超英国”改为“十五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是他在中国经济困难时将方针改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些改动的背后是总理心中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原则啊,他总是能认清形式,总是能戒骄戒躁。
总理的品行总是那么有德。虽然邓颖超没有为他生一儿半女,但以总理的姿态他能赢取多少女性的青睐呀,可是,他以倾国职权坚守了平民之德,对爱情如此的专一,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总理走了,但岁月但不走他的大无大有,时光抹不去他的大爱大德。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挺立在人民心中的伟人。
读世纪伟人,学恩来精神
发布时间:2011-4-3 9:51:07 来源:美术学院 作者:章红 阅读次数:
117
【字体:大 中 小】
平常人们口中经常传颂一些脍炙人口的神话、英雄故事以及伟人事迹。其中,当然少不了妇孺皆知的一代伟人——周恩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作为淮师学子一员的我,特此推荐《周恩来传》一书,这本书是由(英)作家迪克·威尔逊著,萨夏、海林、李维国、竺际春等译的传记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序言、正文、讲述、尾声、总结后记。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年代分两个时期讲述了周恩来崇高伟大平凡的一生。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战争的阴影已经不是那么明显的烙印了。动荡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如今,我们生活的国家和平,并在迅速崛起。可对于那些带领着人民走出硝烟的英雄们,我却仍然熟悉。而让我最最敬佩的是我们“人民的总理”——周恩来。他在中学时说的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我每次念到它时都有一种热血的冲动。且恩来的这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挂在了我们淮师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熏陶感染着每一位淮师学子。这次,我终于定下心来,读这本《周恩来传》,细细品味周总理的戎马人生。
周恩来总理还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振臂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他的一生在这个既定的理想之下,一步一步走向圆满。19岁留学日本,看到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机制与中国的落后,看到了日本对中国越来越过分的欺压与侵略,他不能再袖手旁观。他组织与领导了“觉悟社”的示威游行。在留学法国之后,又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中,并在那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8月回到了广州,但任中国共产党两广区委委员长,兼军事部长,“在对敌人的战斗中里显露出才华,是一名风云人物。”1934年10月16日,开始了红军的战略撤退(长征)。当时周恩来带领着约1万人离开江西,长征路上十分艰苦,而他坚持与所有的人同甘共苦。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总理的作息制度是连续伏案工作,甚至在生病时仍旧照常工作。在文革时期,是周恩来力挽狂澜,使中国不至于沉沦到底。
总理一向的行事作风是:实事求是,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辩证法、遇事仔细想被分析研究等。他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仅总理处理事件的态度,我就佩服不已——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有了良好的态度,就不怕建设不好国家,“态度决定一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总理虽然身体累垮了,然而中国却以巨人的姿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敬佩为了人民,为了中国奉献一生的可敬可亲的周总理。我更要为为人耿直、讲究科学方法的可歌可颂的总理发出赞叹。
我不禁要问:是新中国成就了总理,还是总理创造了新中国。而且,周恩来的身上有很多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优点。例如:周恩来刚刚当兵的时候并不炫耀自己,出国留学去过那里。要是现在当兵的一定会马上炫耀自己出国留学,去过那里游玩。
周恩来的不骄傲,非常谦虚的品德。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比如:思想上就比人高出一筹。例如:在他12岁的时候就看到中国人被外国人欺凌的情景。回到学校上课时就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传》——只有一个词能概括:人生宝鉴。纵观周恩来的成长发展历程,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他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存在的那个人。书中几句周总理的话让我收益匪浅: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大凡天下的人,有真正本事的,必定是能涵养,能虚心,看定一种事情,应该去做的,就拼命去做,不计利害;不应该做的,便躲着不出头,或是极力反对。这样子人总是心里头有一定主见,轻易不肯改变的。成败固然是不足论事,然而当着他活着的时候,总要想他所办的事成功,不能因为有折磨便灰心,也不能因为有小小的成功便满足。
我就是一个老实人,希望以后也能向周总理所说的一样,我会努力的做下去,奋斗人生。周恩来的一生,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
通过读《周恩来传》这部书,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他的一生为中国人鞠躬尽瘁。
还记得小学时学习过一篇课文,名字是《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时我们还都太小,体会不到课文里描述的那种悲恸之情,也不理解十里长安街上,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民群众,对着离他们远去的周总理黯然垂泪。长大了,接触到的信息也多了,回头重视那段历史,突然发现,鞠躬尽瘁的周总理是那么值得人们崇敬和爱戴。
我们不会忘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伤。在此,证明了他的理想圆满实现,他为中国崛起而奋斗过的身影不会被历史冲淡。人民的爱戴偏是最好的证明。我们无法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读完《周恩来传》之后,我愈发深刻的感受到对于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优秀品格,歌之不尽,书之无穷。中国文化讲究的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周恩来都做到了。立德:他一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道贯先贤,有口皆碑;立功:他一生出生入死,机智勇敢,为党为人民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立言:两卷《周恩来选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读这本书的这些日子我渐渐觉得周恩来太完美了,他真的算是一个无懈可击十全十美的人吗?作为一个人他又怎么的个性和特点呢?看了这本书大家就会知道了,再此我把这本经典的书籍推荐给大家,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总理,让你看到折服的人间天使。
比太阳还明媚的伟人
发布时间:2011-3-14 22:40:26 来源:原创 作者:赵春燕 阅读次数:
143
【字体:大 中 小】
在我的心里,也许一直没有一个伟人的概念。虽然从小听过一些英雄的事迹,一些平凡的人做的不平凡的事,但是我的心里却没把他们当成伟人。今天看了讲周恩来的电影,在我的心里,一个伟人的形象开始树立。一个怎样的人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一个怎样的人会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把人民当成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会在坐到国家总理的位置上后依然那么和蔼可亲!也许我有太多的话想要说,却反而不知怎样说起。他和战友亲如兄弟的情谊让人感动,他和受灾人民同吃一锅饭让人震撼,他和四人帮互相周旋让人敬佩。。。我想我永远不会忘了他的音容笑貌,还有那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
从我认识的政治人物当中,世人对他们的评价几乎都是褒贬不一,可以说人无完人。就拿毛泽东来说,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带领我们从封建的旧社会走向解放的道路。可是他也犯过错,他也糊涂过,他的糊涂也造就了一段黑暗的岁月。然而周总理却让所有人都折服了,一个让全世界人折服的人有着多么伟大的人格魅力啊!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再难出现像他一样的比树还坚挺的伟人了。这样的伟人是无论跨越多少个时代,无论跨越多少个国家都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之心的伟人!
如果要我用一种类型的歌形容他,我觉得是那种既可以润到心里的又可以震撼人心的曲子。他似乎从来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活,他的心里装满了人民,装满了兴盛祖国的理想抱负。他无私,因为他永远考虑别人比自己多;他正直,因为他从不贪图金钱权利;他勇敢,因为他敢和四人帮的恶势力周旋;他智慧,因为他在外交史上做出了非常人可以做到的一些事;他义气,因为在混乱时期依然护着他的老战友; 他多情;因为他的好友惨死他痛苦地哭泣。
以前我觉得歌颂一个伟人是多么遥远的一件事啊,因为我从没体会到他们身上的人格魅力。如今我用太多的话语去赞扬这个比太阳还明媚的伟人时,我觉得这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啊,他的确比太阳还要明媚,却比太阳温和。他明媚得不夺人眼球,不会让人望而生畏。我觉得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政治人物其实是个失败的人,因为他没有真正征服他的人民。一个未曾征服他的人民的领导者可以说没有成功,留在史册上也永远没有周总理来得夺目!
如今我来到淮安-----他的故乡学习,心里有种莫名的骄傲,也许正是这种伟人情怀督促着我。离乡背井在这学习也有了一种精神的指领。犹记得当日参观周总理的故居和纪念馆,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走过,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欣喜。当我在故居的那口井里打上一桶水时,我立马把手伸进去,凉滋滋的感觉渗入心里。当我在纪念馆浏览周总理的一生轨迹,我从内心涌现出一种敬佩感。我忽然觉得伟人好像离我很近,那种亲切感好真实啊。他不像有些人需要你去膜拜,但是你会自然而然得想去尊敬他,甚至敬爱他。他就像自己的父亲般给着你精神上最大的指导,让你跟着他走过的路回味其中。现在我已经大二了,我想我也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候了,我的下半生也许就靠我这2年的奋斗来决定了。所以我做好奋斗的准备了,我要用自己一颗热忱的心对待自己的学业,在伟人的故乡感受着伟人的气息。我相信每个人一旦有了追求就会有无穷的力量,我一直相信!
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