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佛见闻录 读后感
《哈佛见闻录》读后感
世界级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在报纸上或者其他媒体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到有神童三岁就会背诵《唐诗三百首》,有人天生就会五种语言等等的报道。所以,就一直有怀疑,到底爱因斯坦的话是否正确。当我再一次读到《哈佛见闻录》的时候,我就对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深信无疑了。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凌晨四点正是普通人们熟睡的时候,而在哈佛大学的学生眼中正是学习的时候。“哈佛是一种象征。人们到底有怎样的潜力发挥?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提高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然是图书馆的延伸。”这段文字描述了哈佛学生的学习精神,他们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在学习。以前提起哈佛就觉得那是一个遥远而又高不可攀的存在,觉得是自己几辈子都无法达到的存在。自从读了《哈佛见闻录》 以后,想法就改变了,原来哈佛也是像我一样的人努力奋斗以后所能
达到的一个高峰。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哈佛告诉你。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指挥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告诉你。”哈佛告诉你,这个答案只有你去哈佛才能找到,才能真正理解哈佛精神。
郭连斌
于2012年3月1日晚
第二篇:《学校见闻录》读后感
《学校见闻录》读后感
昌乐外国语学校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人们是在读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身为人师,与书作伴,和书交友,以书为师是我不懈的追求。
暑假,我读的第二本书是《学校见闻录》,这本书由佐藤学所著。本书中,佐藤学向读者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近80个课堂场景,告诉读者: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这些理论对我今后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书育人,重点是育人,只有先育好了人,教书才有了载体与意义。
学校是“教育的现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教育现实,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这些“现场”学到智慧与策略。这本书用学校现场的具体事实,来报告处于复杂转折期的日本的教育变化与改革动态,乃是教育学家的一项责任。学校是“教育的现场”。况且,任何教育改革的政策、理论、评论,都只能在作为“教育的现场”的学校之中,才能实现其功能,才能产生意义。
《学校见闻录》通过仔细描述学校这一“现场”的动态,从学校层面来验证今日教育改革的趋势,探索其可能性。学校的改革既不是单凭一纸处方能够完成的,也不是照搬某种模式能够成功的。它是一
种愿景、一种哲学,唯有借助日常的创造性实践的经年累月的积淀才能实现。学校改革的实现必须有传统的传承,必须有经过缜密思考的明晰的见识、不惧失败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对于明日教育的希望。在东亚各国,由于曾经推进急速的现代化与产业主义化,学校教育作为出人头地的功利主义竞争教育得以普及,产生了应试竞争与考试主义的弊端。这种恶劣的学校文化的传统,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
“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学校改革之所以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恐怕就在于为变革“应试学力”、“竞争主义教育”、“应斌教育的教学”的愿景,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不管怎样,亚洲各国的学校改革唯有通过同这些两难处境的格斗,才能开辟明日的教育。学校必须从内部变革。
变革了课堂,教师才会变;变革了教师,学校才会变。这条道路绝不是平坦的,而是需要庞大的能量、精力与睿智。除了这条道路,没有别的学校改革的方法。
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通过读《学校见闻录》这本书,我对以上的话语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读书,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
第三篇:哈弗见闻录读后感
哈弗见闻录 读后感
说起哈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哈佛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呢?美国有7位总统是毕业于哈佛,诺贝尔得奖者有33位是哈佛的,究竟是什么使哈佛成为精英的摇篮?很多人说哈佛是世界名牌大学,但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牌大学呢?
其实很简单!哈佛的校园并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才写下来他今天华丽的篇章,在哈佛才能证明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每个人远大的抱负。在哈佛不分时间、地点,每个角落都是学习的天堂,餐厅;图书馆;教室;医院都能看到学习的声影。难闹他们不累;还是他们不同于一般人?NO!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属于同一类,只是他们有着不同与我们的理想观念,他们能吧“苦”转为“乐”。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他们能在心中明白自己未来重要的使命感。
精英并不是天才,是属于那些努力付出的人。与此同时,中国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像哈佛一样的学习精神?在哈佛学习的一名北大学生说:“我在这里一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差距啊!就在这一点点小事上中国学生和哈佛学生竟有这么大的距离,那别的就更不用提了。中国所说的寒窗苦读和哈佛是大不相同的,我们把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了高中,而在大学无所事事,放松了下来。等大学生走入社会的时候两手空空。以前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没有看清自己将来的人生和前程。而当我们在大学里享受的时候哈佛才加快了脚步积聚能量,为自己的人生打定了基础。
美国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中国,他们先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样的知识就是智慧,而中国的教育方式是死记硬背,没有思考,没有领会,得到的知识只是死去的灵魂。
所以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要以哈佛为榜样,树立一种不断学习,在工作当中去感悟、去思考,不让我们的工作停止脚步,停止思想,只有不断前进,不断超越,才不会被掉队,否则,你就是垫底的废材。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好的成果。
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无论在哪里,请都不要停留你前进的脚步,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空虚。现在的我刚刚踏入社会,走上工作的岗位,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已画上句号,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吸取经验,为自己的将来付出应付的责任。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他是生活的一部分,那就让我们去征服学习;服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绚丽。
切记:精英并不是天才,是属于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杨启恩
2012-04-11
第四篇:清明见闻录
清明见闻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知不觉,又至清明,人们纷纷忙碌祭祖,以此来怀念故人,而我身在异乡只能在心里默默祈愿。记得以往的清明节,家里都要吃鸡蛋,小时候还会把鸡蛋带到学校里,同学们在一起碰鸡蛋,谁的鸡蛋能坚持到最后不破,谁就是最大的赢家,在那时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呢!然而为什么要在清明节吃鸡蛋、碰鸡蛋呢?这个问题以前还真没想过,正好趁着这个闲暇的清明节上网查了一下,有关清明节吃鸡蛋的由来大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清明节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第二种说法是说清明节吃鸡蛋源于寒食节,寒食、清明节里斗鸡子(卵)之戏,真正的源起,应该还是归于先秦时代某些地区的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无疑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因而清明节这一天吃鸡蛋的习俗便流传下来。还有一种说法说清明节吃蛋寄寓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 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类聚》),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 取吞之,因孕”(《史记》)而生,秦始 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受孕(《 史记》)。民间习俗,妇女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报喜讯,送的不也是鸡蛋吗?清明的祭祖扫墓,其中不也有慎终追远的生命意识吗?
而至于清明节碰鸡蛋也并非是一时一地穷壤僻野里的节俗,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表示“碰鸡蛋”可溯及六朝时代。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荆楚之地(今湖湘)寒食日里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的习俗,并转载《玉烛宝典》句“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唐代诗人元稹在诗歌《寒食夜》中也载录了这一民俗“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可见“碰鸡蛋”是大有来历的。
总之,清明节不管是吃鸡蛋还是碰鸡蛋都是象征对故人的追忆,对生者的祝福,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第五篇:《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这本书我也认真的看过,确实不错,很有价值,一直想说说读后的感觉,却不知从何说起,有好多想法想说;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这篇读后感,看完后觉得很棒,我想这就是我要想说的话,虽然文字不长,却是很精辟。)
在书店刚看到《哈佛家训》时,还以为和其他一些打着哈佛耀眼的招牌吸引眼球的书一样,只不过是商业炒作的一种噱头而已,但当我仔细看了以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本书可以说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其内容比它的书名更有含金量。
这是一本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书,它教会我们一些怎样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一颗谦让而又感恩的心,这点很重要,因为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一条小面包》里的那位小姑娘,从不与别人争抢面包,每次都等别人抢完了才捡起篮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块面包,而且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示感激。在现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争,岂不是很吃亏?其实,真正吃亏的是那些喜欢争抢的人,他们争得了眼前的小利,却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大大不利。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那位面包师说地好:“我要告诉你一个道理,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你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
其次,诚实守信的品德会使你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两次得亭子》里的父亲,为了履行他对儿子的诺言,把一个亭子拆建了两次,尽管他并不富有。将一个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失信会增大交际成本,会使许多简单的事变得艰难甚至不肯能。所以,一个希望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诚心品德。
第三,一个人要有梦想,更要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乡村邮递员希瓦勒,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以后,就萌生出一个念头:“如果用这些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是多么美妙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以后二十年里,他没过上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输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得想像来构造自己的城堡。终于,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凭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建成了他的梦想城堡。现在,这个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叫“邮递员希瓦勒之理想宫。”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因此,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今天,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可以从一个故事来举例:从前有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老师对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对自己也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教这个班。有一天,一位女老师来任教,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让你们做个选择。”“有三个人,一个笃信巫师,嗜酒如命,一个少年时进过禁毒所,有很多情妇,一个生前没干坏事,只喝一店酒,你们愿意当哪一个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前两个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想法啊符合正常人的,可他们都错了,前两个人是美国2任总统林肯和美国二战总司令罗福斯,而第三个是滥杀几千条无辜的生命的希特勒。
20年后,那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有些还当了老板。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翻改变时,他们回答:“当我们认为自己没希望是,老师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只要后来改正就行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这本书所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里面的道理能让一个人从到处捣蛋变成一个生活富裕的人。正如开头所说的:《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让孩子们走出迷途,走出黑暗,拯救他们。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谁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训》。这是一本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义的书,书中介绍了许多名人成功的关键,也有许多看似平凡却含义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个人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震撼着人的心灵。
打开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中的几行大字,“品性——站立生命的基石,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再往下翻,你就会被深深地吸引。我就是如此,这些故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其中的《不能流泪就微笑》,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震撼。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辛蒂。她在医科大学读书时,不幸患上可怕的“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使辛蒂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患病前几年,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她只能生活在无毒房间中,与世隔绝。更可怕的是她同样不能流泪,因为她的泪水同样有毒。可她并没有被这些所吓倒,她依然开心地生活,一直到死。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读到这,我完全被震撼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病,这是多么痛苦的人生,没有花香,没有欢快的鸟声,感觉不了阳光、流水和风的快慰。灰白的世界,如同死寂般的的生活,怎么能让人承受的了呢?或许当灾难来临时,人可以努力回避;如果回避不了,可以抗争:如果抗争不了,就得承受;要是承受不了,就得哭泣流泪;如果连流泪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绝望还是放弃?文中的辛蒂则恰恰相反,她选择了微笑,她笑对人生,她的笑代替了她的痛苦,她笑着走完了余下的年华。辛蒂的勇气令我想到了现实中的我。我在家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吃不了一点苦,每遇到一点小困难,便连连摇头,不停叹气,甚至嚎啕大哭也不足为奇。现在想想,何必呢?自己所遇的困难真有这么大吗?即使有,为什么一定要以哭、放弃来解决呢?何不以换个角度,笑着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已由上帝安排定局,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努力,你可以让自己的勇气汇成力量,去推翻定局,亲手创造一个令你满意的世界。
人的一生是那么短暂,又是那么漫长。一年又一年,当你还在努力学习“a、e、……”时,一下子,就到了小学毕业。虽然人生就像苍茫的大海,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你可以自信、乐观地面对,努力去做,那你也将会成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就要成为天上永远飞翔的雏鹰;假如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就要成为最勇敢,冲在最前方的浪花。总之,我要坚强,我要勇敢!《哈佛家训》让我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