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隙随笔》读后感[最终版]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篇幅很长,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没有繁琐的考证、推理或判断,也没有精彩优美的语词、段落或引文,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记录下的文字和思考,是平易的又是精辟的,是朴实无华的,又是鲜活无比的。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把生活比作戏剧,诠释的那么准确,“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然而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可能千般一律。正如他在《我与地坛》说的“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活存在差别的,必须接受上帝安排的命运,不要过于埋怨上帝对自己的不公。
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对生活的坦然豁达。“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面对命运的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与不公。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都十分顺利的成功人士。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而史铁生却把人生的许多哲理问题阐析得那样简单明了。每个活着的人都害怕死亡,甚至不敢提及死亡,而史铁生却把死亡想得那么简单。文章的第二部分谈到了作者想用徐志摩的诗“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这是何其正确啊。人初来这个世界时,有几个人会在意你的到来,然而当你走了又有几个人为你流下悲伤的眼泪呢?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平静地出场然后默然地离场。史铁生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说到“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经过了这么多的挫折,史铁生不再像《我与地坛》里描述的那样,为自己残缺的躯体而发愁,没办法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而是以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病魔,并为自己的生病冠上了另一种名称“生活体验”,曾经那些忐忑不安的想法早已灰飞烟灭,满腔的爱,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学会了以乐观的态度诠释自己的命运。然而试想如果换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恐怕早已痛不欲生了,不可能还以笑脸来迎接这个世界。也许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情愫吧,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遇上挫折或灾难感到无可奈何时,情不自禁地把希望寄托于在我们观念上主宰人类的佛主,求神明保佑,然而史铁生在面临接踵而来的灾难,也从不曾像平常人一样,把希望寄托于佛,他觉得怀着满腔的功利之心去拜佛是对佛的不敬,“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
在《病隙碎笔2》中作者把自己看作别人,用别人的角度来剖析自己。他提出了质疑“除了史铁生我还可以是什么呢”然而终于想明白了“史铁生别人眼中的我,而我并非全是史铁生”。的确,你的名字只是代表着别人眼中的你,而不能使你的全部。很多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很多习惯只有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才会出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所以别人眼中的你只是你自己的一部分,至于美化还是丑化只能看你在众人面前的表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的一面,而非我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得那样,也许此时在你面前是那样开朗快乐,然而在某市某刻他自己一个人在某个角落里低声哭泣。就像史铁生说的“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浑沌的我”“他远非坐在轮椅上、边缘清晰齐整的那一个中年男人”,人是那样的复杂难懂。
作者在文章里一直强调命运,也显出了其似乎相信命运。在《我与地坛》中写到“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而在本文又谈到“好在“铁”之后父母为我选择了“生”字,当初一定也未经意,现在看看倒像是我屡病不死的保佑”“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的)路上来了”。写作对于史铁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并非如同他说的由于他的记忆力低下,而是他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洞察力,遭遇的挫折如此多而致使他对人生的思考,这一切都有利于个人的创作,丰富的想象力让他对身边的事联系在一起,而洞察力则为他添加了很多写作素材,对人生的思考则让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病隙碎笔2》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残疾对一个人主要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就业问题,就业使残疾人感受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工作的权利,使他的内心感到平衡,二是爱情问题,因为身体的残疾,所以残疾人的爱情遭受到世俗的嘲笑,不被世人接受。然而在作者看来残疾人的爱情同健全人一样是那样的高尚纯洁,爱情的存在并不是以性为前提的。“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的先迎来了残疾--无论怎么说,这一招是够损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的不满,同时也可以看到爱情对年轻的史铁生是那么的重要。作者从很多角度论述了残疾人的爱情权利不应该被歧视,更不应该被剥夺。
然而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此史铁生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第二篇:《病隙随笔》读后感
我没有见过他,史铁生。只是从那些鲜活的文字里觉得他是一个刚毅的男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弱者,在我心中却是个巨人。先前曾拜读过他的几篇文章,都感触很深。因为虽然上苍对他很不公正,可他却依然带着胜利者的笑容向世界宣称:我是强者。
史铁生的生活很坎坷,他在人生最精彩的时刻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日日以轮椅为伴,而此后的生活也是此病
未去彼病又来。就如他在《病隙随笔》中说的一样,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可就是这样一个受到命运捉弄的人,居然可以依旧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使病痛缠身,却仍对生活抱着十分的希望。我很佩服他。
史铁生说:“生病是生活的体验之一,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难以想象他的心中拥有多么大的勇气。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给我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那一定是一张很自信、很灿烂的笑脸,他的眼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冷静,一种生机,一股极强的生命力。
有一些话他说得极有道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一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的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是多么安祥。其实我觉得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后会垂头丧气,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当清醒时,仔细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会我们的往往比成功时获取的更多。坎坷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坎坷让我们更执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实,我们每一刻都是幸运的,因为在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加上一个‘更’字。”史铁生这样说。
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强者。一个两条腿、两个肾脏均出现故障,要靠透析器来维持生命的人,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几乎已经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旧很平静。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细细寻找身边每一处的快乐和美丽。
在史铁生这样的巨人面前,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时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唳声叹气,甚至停滞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这叹息声中错过了更多。回头想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可以自由惬意地做着想做的事,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赋予的特别经历,好好珍惜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祝福他,史铁生,祝他的身体和心灵上每天都存在着阳光的温暖,祝福他可以继续与命运抗争,继续顽强地走下去。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白来一遭,因为他品出了生活的真谛。史铁生说,如果让他来选择墓志铭,他会选择这样一句话:“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扫尽尘嚣。
第三篇:《病隙随笔》读后感
《病隙随笔》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病隙随笔》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没有见过他,史铁生。只是从那些鲜活的文字里觉得他是一个刚毅的男人。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弱者,在我心中却是个巨人。先前曾拜读过他的几篇文章,都感触很深。因为虽然上苍对他很不公正,可他却依然带着胜利者的笑容向世界宣称:我是强者。
史铁生的生活很坎坷,他在人生最精彩的时刻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日日以轮椅为伴,而此后的生活也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就如他在《病隙随笔》中说的一样,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可就是这样一个受到命运捉弄的人,居然可以依旧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使病痛缠身,却仍对生活抱着十分的希望。
我很佩服他。
史铁生说:“生病是生活的体验之一,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难以想象他的心中拥有多么大的'勇气。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给我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那一定是一张很自信、很灿烂的笑脸,他的眼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冷静,一种生机,一股极强的生命力。
有一些话他说得极有道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一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的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是多么安祥。其实我觉得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后会垂头丧气,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当清醒时,仔细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会我们的往往比成功时获取的更多。坎坷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坎坷让我们更执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实,我们每一刻都是幸运的,因为在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加上一个‘更’字。”史铁生这样说。
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强者。一个两条腿、两个肾脏均出现故障,要靠透析器来维持生命的人,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几乎已经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旧很平静。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细细寻找身边每一处的快乐和美丽。
在史铁生这样的巨人面前,有时觉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时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唳声叹气,甚至停滞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这叹息声中错过了更多。回头想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可以惬意地做着想做的事,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赋予的特别经历,好好珍惜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祝福他,史铁生,祝他的身体和心灵上每天都存在着阳光的温暖,祝福他可以继续与命运抗争,继续顽强地走下去。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白来一遭,因为他品出了生活的真谛。史铁生说,如果让他来选择墓志铭,他会选择这样一句话:“我轻轻的走,正如我轻轻的来。”扫尽尘嚣。
第四篇:《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写于生病治疗间隙的片断随笔,篇幅很长,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没有繁琐的考证、推理或判断,也没有精彩优美的语词、段落或引文,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记录下的文字和思考,是平易的又是精辟的,是朴实无华的,又是鲜活无比的,《病隙碎笔》读后感。
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就谈到了命运,“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他把生活比作戏剧,诠释的那么准确,“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然而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运来组合的。每个人的命运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异,才显示出生活的五彩缤纷。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以随意调换,也不可能千般一律。正如他在《我与地坛》说的“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活存在差别的,必须接受上帝安排的命运,不要过于埋怨上帝对自己的不公。
之所以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对生活的坦然豁达。“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面对命运的玩笑,他是那样理智,直面命运的挑战与不公。他那调侃的言语,让人觉得这仿佛不是一个身患残疾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都十分顺利的成功人士。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都无法把人生的意义想得透彻,而史铁生却把人生的许多哲理问题阐析得那样简单明了。每个活着的人都害怕死亡,甚至不敢提及死亡,而史铁生却把死亡想得那么简单。文章的第二部分谈到了作者想用徐志摩的诗“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这是何其正确啊。人初来这个世界时,有几个人会在意你的到来,然而当你走了又有几个人为你流下悲伤的眼泪呢?人生本来就应该是平静地出场然后默然地离场。史铁生以一种调侃的口吻说到“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经过了这么多的挫折,史铁生不再像《我与地坛》里描述的那样,为自己残缺的躯体而发愁,没办法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而是以一种很平静的心态面对病魔,并为自己的生病冠上了另一种名称“生活体验”,曾经那些忐忑不安的想法早已灰飞烟灭,满腔的爱,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学会了以乐观的态度诠释自己的命运。然而试想如果换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恐怕早已痛不欲生了,不可能还以笑脸来迎接这个世界。也许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情愫吧,生活中很多人一旦遇上挫折或灾难感到无可奈何时,情不自禁地把希望寄托于在我们观念上主宰人类的佛主,求神明保佑,然而史铁生在面临接踵而来的灾难,也从不曾像平常人一样,把希望寄托于佛,他觉得怀着满腔的功利之心去拜佛是对佛的不敬,“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
史铁生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包含苦难的世界,谁也不能摆脱苦难,“生而为人,终难免苦弱无助,你便是多么英勇无敌,多么厚学博闻,多么风流倜傥,世界还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无知无能的地位”。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就应该遭受苦难,因为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倘若没有了苦难,信心很容易被福乐蜕变为谋略,终究会与众人同流合污;倘若没有了苦难,信心很可能被光荣腐蚀。后来上帝让撒旦夺走了约伯的儿女和财产,也使其身染恶病,但是信者约伯始终没有怨言,这就是苦难对信心的作用,但是在约伯的思想里涌出了另一种念头“你之所以遭受苦难,料必是你得罪过上帝”,约伯开始觉得委屈,开始埋怨上帝的不公,开始对生活丧失信心。这种埋怨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了,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好几次有人对我说过,也许是我什么时候不留神,说了对佛不够恭敬的话,所以才病而又病”。然而作者领悟到了生活从来就布设了凶险和苦难的,不会因为谁不因谁虔敬就给谁特别的优惠。只要生活的希望不灭就有机会化解苦难,找到生存的意义。
忏悔意识并非人人都有的,即使有他们也不会轻易说来。然而史铁生的忏悔意识随处可见,自己对母亲的任性和年少轻狂感到悔恨以及对奶奶满满的悔意我们在《我与地坛》和《老海棠树》都深深感受到了。文革期间出现的暴力事件出来证明的只是那些被打者,而那些打人者却没有出来忏悔,只是把这种事情的发生归咎于当时的历史。对于文革,作者认为那些主导者过于强调区分“我们”与“他们”而导致出的一场历史悲剧,文革在那些受害者的内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读后感《《病隙碎笔》读后感》。其实“‘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
对于死亡后是否存在灵魂之说,作者认为信其者有,不信其者无,这不是正确与错误之分,因为两者皆不能被证实。相信有神论的认为“会有地狱,会有天堂,会有末日审判,总之善恶终归要有个结论”,然而这只是人内心对自己的行为的一种约束,对自身的监督,也相当于当今所说的以德治国。相信无神论的当然是“没有什么因果报应,没有地狱,没有天堂,也没有末日审判”,然而这就促使人的恶念的产生,使人的所作所为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作恶者往往会相信无神论,因为“死即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他们便可以无所畏惧地为所欲为。作者认为无神论难以证实是一个好消息,对于那些作恶者有一种精神的监督和良心的审判。
作者认为当“人间戏剧”不能被改变时,众生应当求助于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不是具体的,只是人的一种心愿,唯有用行动表现。在我看来,爱情就是婚姻,因为彼此相爱所以想给对方一种安全感,让他(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知道自己是属于对方的。但是如果彼此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那不可以算是婚姻,简单而言仅仅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而已。我十分赞同作者所说的爱情与性欲没有多大的关联,性欲只是人的生理需求,而刚好也正是爱情的另一种表现而已,正如作者第一次感受到爱的时候只是内心的一种触动而已,并没有想到性欲方面。然而面对爱情有一些人会感到自卑,不能勇敢地把内心的心意说出来,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理想的情人。作者还写到了“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因为有了隔膜和距离所以你就会更加想念对方,作者谈到了他们堂兄弟之间经常打架,而分开了又会想念彼此了,然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想说的呢?对于从小长大的兄弟姐妹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想分开,而分开的时候想在一起,人就是这样地矛盾。
在《病隙碎笔2》中作者把自己看作别人,用别人的角度来剖析自己。他提出了质疑“除了史铁生我还可以是什么呢”然而终于想明白了“史铁生别人眼中的我,而我并非全是史铁生”。的确,你的名字只是代表着别人眼中的你,而不能使你的全部。很多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很多习惯只有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才会出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所以别人眼中的你只是你自己的一部分,至于美化还是丑化只能看你在众人面前的表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为人知的的一面,而非我们在众人面前表现得那样,也许此时在你面前是那样开朗快乐,然而在某市某刻他自己一个人在某个角落里低声哭泣。就像史铁生说的“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浑沌的我”“ 他远非坐在轮椅上、边缘清晰齐整的那一个中年男人”,人是那样的复杂难懂。
作者在文章里一直强调命运,也显出了其似乎相信命运。在《我与地坛》中写到“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而在本文又谈到“好在铁之后父母为我选择了生字,当初一定也未经意,现在看看倒像是我屡病不死的保佑”“
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的)路上来了”。写作对于史铁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并非如同他说的由于他的记忆力低下,而是他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洞察力,遭遇的挫折如此多而致使他对人生的思考,这一切都有利于个人的创作,丰富的想象力让他对身边的事联系在一起,而洞察力则为他添加了很多写作素材,对人生的思考则让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病隙碎笔2》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残疾对一个人主要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就业问题,就业使残疾人感受到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工作的权利,使他的内心感到平衡,二是爱情问题,因为身体的残疾,所以残疾人的爱情遭受到世俗的嘲笑,不被世人接受。然而在作者看来残疾人的爱情同健全人一样是那样的高尚纯洁,爱情的存在并不是以性为前提的。“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的先迎来了残疾--无论怎么说,这一招是够损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的不满,同时也可以看到爱情对年轻的史铁生是那么的重要。作者从很多角度论述了残疾人的爱情权利不应该被歧视,更不应该被剥夺。
然而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此史铁生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第五篇: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是史铁生继《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命若琴弦》《钟声》等后又一哲思力作。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
《病隙碎笔》读后感
前段时间看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被作者那种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的语言所吸引,竟用了能用的全部时间把这本散文随笔集看完,深深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
他,一个双腿瘫痪,双肾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人生的苦难几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却在那轮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寻着生命的终极意义;用理性的文笔,甚至是幽默的语调,述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疾病的抗争;他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表达出来的却是存在的欢乐和充实。
他在生病中,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他后来患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使他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他醒悟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在谈到“精神”时写道:精神,当其仅限于个体生命之时,便更像是生理的一种机能,肉身的附属,甚至累赘。但当他联通了那无限之在,追随了那绝对价值,他就会因自身的局限而谦逊,因人性的丑陋而忏悔,视固有的困苦为锤炼,看琳琅的美物为道具,既知不断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知这样的超越乃是永远的过程。这样,他就再不是肉身的附属了,而成为命运的引领——那就是他已经升华为灵魂,进入了不拘于一己的关怀与祈祷。他不甘心命运强加于他的苦难,把心灵托付给笔,把痛苦与烦恼凝聚在笔端,不断地叩问生命的意义,用支离破碎的身体阐述着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呼唤光明的到来。他已经把写作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他已找到一种方式,以他残损的身体表达他美丽的心愿,可以为爱的祈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乃至独领风流的语言。或者说,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写作。
我认为《病隙碎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在书中,他用睿智的语言,犀利的文笔,把自己的灵魂一一解剖开来,照亮读者的内心,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要为残疾的肉身续上一个健全的心途,为隔离的灵魂开放一条爱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语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的。作家韩少功评论《病隙碎笔》说:“《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柳中朗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
当我把书的最末一页看完,轻轻地把书合上的时候,我觉得意犹未尽,此书的碎语拼凑起来不就是一部生命体验的百科全书吗?就好比一个漂亮而好吃的美食拼盘,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又有一定的实用性。当我把书的最末一页看完,轻轻地把书合上的时候,我已经被它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