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总理的廉洁故事
周总理的廉洁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的是“周总理的廉洁故事”
时间在过是真够快,敬爱的周恩来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4个春秋喽。34年前,百万首都人民站在十里长街透雪在送总理。这个感动千万人的画面都印在人民心中。
啊周总理是为什么深得人心?一方面,他在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做了许多出色的成绩;另一方面,他对自己很严,清正廉洁。
周总理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先讲他在穿衣方面,很多人的印象中,周总理都是服装,风度翩翩。其实,他只有几套料的服装,大部分都穿几十年,有的破了,补补下继续穿。有一次,他穿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的工作人员看着说:‘总理啊,你这套礼服很早就要换了。’他笑笑说:穿有补过的衣服照常可接待外宾,补过的那些痕不要紧,让别人看到也不要紧,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是真的难看。听完这些话,我感觉挺感动,现在的人很多都会攀比,衣服没破一过时类,就不穿喽,比起以前的人,我们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现在讲他住房方面,建国初期,周总理搬进去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一直到他老去。西花厅是清朝时修建的老平房,潮湿阴冷。身边的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很多次都提出要帮他装修,但是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趁他和他牵手的去外地时间比较长,对西花厅保护性的维修。总理到来厝里一入门就惊讶地问:“啊是什么回事?谁啊叫林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是一大片人:带一个坏头,影响也是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新添的那些地毯、沙发、窗帘、吊灯都退退掉。他还未刷,对这次修房的事情,他主动在国务院会顶作三次检讨,向那些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说:”林千万不要重复我这个错误。‘听到这些,我还是觉得感动。实话实说,我以前迟到写一张检讨都要拖好几天。周恩来身为总理不是他做的事,他都勇于承担。
第二篇: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跟别人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语气要温和 态度要坚定
无法驾驭的欲望必然让你一无所获有耐心的人才能让愿望实现
不要轻率相信毁谤任何人的流言该谈话时 不要沉思
以和蔼亲切的态度说话并不会伤到舌头 但是 以愤怒和不悦的态度说话 则可能招致不幸
拥有资金的人拥有现在 拥有资讯的人拥有未来
不要在赢了别人时 却失去了自己人的需要不多 但是想要的很多
心中不怕有乌云 就怕久阴不能晴行动将引导你迈向你所渴望的成功
你可以帮助朋友 但是不能把朋友的负担加在自己身上我们想要控制的东西却控制了我们的生命幸福往往是身受时不知 失掉后方觉可贵
聪明的人用不满存钱 愚笨的人用不满存怨恨快乐不能强求 但烦恼依然是可以避免的生命中最大的学问之一 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答应别人的要求 什么时候应该拒绝
没有到手的一定比到手的稀奇 但不一定比到手的更好
乐观的人笑着忘了恨 悲观的人却忘了笑悲观者只看机会后面的问题 乐观者却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不能控制的决定就不要怨 能控制的决定就不要做错 错了的决定也不要后悔少一些拥有欲 多一些行动 拥有欲越大 付出的行动越少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的聪明 而是因为他的努力
如果光想着一件事情的难度而迟迟不肯行动 那么将永远不会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而且机会很大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 就是有本钱成功的人
只要肯去尝试 即使失败了 也会从失败中学到一些教训 让损失大为减低 如果根本不去尝试 必然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掉进河流里不见得会淹死 不爬出来 才会淹死
如果对必须付出的努力自我设限 也就限制了未来的成就用什么眼光去看人生 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别人或许可以暂时阻挡你 但是只有你自己能阻断你一生的前途
谨慎一点 强过后悔莫及诚实不只是上策 更是唯一的策略
不能服务他人者 无法指挥他人不要去烦恼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任何觉得自己重要到不屑去做小事的人 八成是卑微到不足以去做大事的人被把握住的机会 会衍生更多机会 被疏忽的机会则一去不返不问为何机会不来 只问机会来时你准备好了没
很多人从来不失败 因为他从未尝试做最好的希望 做最坏的打算 然后面对来临的事实大场面也许可以看出性格 然而是小事件在培养性格
不敢做的人就做不到没有梦想的人是最穷的 但是 有梦想而不敢去追逐 更是悲哀的世界上无所谓最好的时机 最好的时机都是人去创造出来的总有一些时候 你就是得去试一试成功就在于面临挫折打击时 勇敢的再跨一步
具有成功意识的人一定会成功 随意容许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必定失败
每一回失败都附带著等量的成功种子除非你甘心接受失败 否则绝对不会被击败
意志的力量是无限的 除非我们有意去限定它人生是有阶段性的 要先苦或先乐由你自己决定“成功”在你相信它以后 会变得容易许多 但是首先你必须相信
如果不踏出第一步 就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现实是真 未来是梦 只要努力 梦会成真不要为明天忧愁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学习了却不会付诸行动 等于没有学习
一个人的思想没有条理的时候 那么 他拥有的知识愈多 思想也愈混乱
人生就像一本书 愚蠢的人很快就翻完了 聪明的人会慢慢的仔细阅读 因为他们知道这本书只能看一次败将无资格来谈论如何用兵不要期待别人的同情 应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世界上有具有才能的愚者 但绝不会有具有判断力的愚者
如果你娶到一个很好的妻子 那么你将会很幸福 如果你娶一个不好的妻子 那么你将会成为一个哲学家聪明的人把老婆当情人 愚昧的人把情人当老婆
如果给自己预留后路 将无法发挥全部的实力意料之外的事件 能让我们学得更多每个人通过人生的急转弯时 总得放弃某些部分先面对痛苦 把问题解决 事后享受到的快乐会更大如果不着手解决人生的难题 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
能积极面对痛苦 就能把握随问题而来的成长机会相信自己的直觉 即使错了也由自己承担 直觉比理智更能带你通往真相之门思想改变行动 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 性格改变命运必须时时乐见改变 但不要被改变支配必须从过去的错误学习教训 而非依赖过去的成功必须不断汲取专业知识 但不要以专家自居 以专家自居的想法会损害产生新思想、运用新思想的能力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 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 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 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 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 才值得钦佩
使你陷入麻烦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而是一些你知道但是你认为不可能的事
先行动 再等待机会 而不是等待机会再行动当下即释 当下即是人生的未来要有方向 但不要死板百分之九十的“可以” 前面都是从“不”开始
凡事追求 但不强求人生有如钓鱼 一竿在手 希望无穷
如果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就无法控制周围的情境把你心中的烦恼 向多少人分担 你的烦恼就会除以多少失败 是留给不坚持的人可以反省 不能后悔 因为那将没有任何帮助你并不快乐 因为 你所没有的 你不停的追求 你已经拥有的 你却遗忘了
快乐的秘诀 不是做你喜欢的事 而是喜欢你做的事一切的结果都从你开始的那一秒决定
第三篇:1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1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2廉洁教育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利用公共传媒广泛宣传廉洁的人物事迹和古今名人的廉洁品格,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廉洁,什么是腐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由于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腐败现象及一些消极现象和部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造成直接的侵害,致使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廉洁教育就是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由于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尚无经验可循,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搞好规划,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搞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支持。首先,抓好领导。提高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争取领导权和主动权,同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校起引领作用。其次,抓好教师。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争取发言权。青少年可塑性极强,他们往往把教师的道德标准加以内化,然后把教师的情感方式、行为方式所透露出来、投射出来的对社会道德规范标准的态度都外化在他们的行为情感中。因此,教职员工应作为廉洁教育的重点,教师要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第三,抓好学生。要把廉洁教育纳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之中,并与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有机结合,因材施教,精心设计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活动,使廉洁教育拥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4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对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校园中出现了小学生当班长搞“贿选”等事件,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识别能力差,容易麻木模仿成人的某些不当行为,如果就此放任自流,那么他们将来一旦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利益,就很可能会变成一支极具破坏性的力量。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实际上还是在和不良社会风气争取时间,争取战略主动权。
第四篇: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
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
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反腐倡廉“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名利前,品自显。情系生,慎用权,戒诱惑,操守严。魏书生,师模范,好公仆,堪垂范。知足者,心自宽,保廉洁,切莫贪。勤学习,勿自满,双师型,记心间。同志间,要互勉,常提醒,共争先。
第五篇:周总理故事
“学恩来”故事会
周总理的故事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讲故事:朱倩倩)
飞机遇险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讲故事:赵一凡)
周总理的“特殊要求 ”
“你们不要去那里买东西,那里面有名堂”总理皱起眉头说:“什么内部价格 呀,你们不要占这个便宜,要买什么到街上去买。”
“街上没有。”不知谁小声嘀咕一声。
“有就买,没有就不买,干吗非买不可?”总理指指小卖部,“搞了这种特殊,再讲清廉也是虚假的。人家5元钱买不到的东西,你l元就买走了,你的100元工资就变成500元了么。你再跟群众说你只有100元工资,那算清廉还是算骗人?”
总理的不搞特殊自然使我们受感动,受教育。但对我触动大,感动不已的,还是他搞特殊化的时候。
周恩来夜间常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接见、处理国际事务或国内大事。按当时制度规定,夜里11点以后,可以吃夜餐。夜餐两菜一场,有夜餐补助,每级干部补助多少钱有明确标准,按这个补助标准,夜餐实际上可以不交钱。不到夜餐的钟点,在人大会堂就餐都应交钱,并且定有交钱的标准。高级领导人交8角,我们秘书工资低,交2角5分钱。
可是,总理在人大会堂吃夜餐,坚持照白天的标准,交8角钱。我们不好办,人大会堂也不好办,因为夜餐有补助,明文规定了的,交钱也不好下帐。
我去向总理汇报解释:“总理,夜餐补助是明文规定的,你不要补助坚持交钱我们不好办。你一向反对特殊化,你这么做也是搞特殊呀。”
“是有点特殊化。”总理点头承认,“这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我一般是白天休息夜里办公,人家是夜餐我是正餐么,怎么能享受夜餐补助?”
“总理,我不能接受你这个道理。”我坚持意见,说:“你睡眠那么少,一天只有三四小时。如果夜餐算正餐,那么白天就餐应该算夜餐了?那以后白天享受夜餐补助。”
“白天怎么冒出来了夜餐?讲不通么。你不要给我搞特殊。”总理挥挥手,“你去吧,就照我说的办。”
“就许你搞特殊,不许我搞特殊„„”我小声嘀咕着退出来。有啥办法呢?只好按总理的要求去付款。在我跟随总理的几十年中,这是总理唯一一次“强词夺理”地闹特殊。
随着年龄的增大,总理工作量不减,饭量不减,但是变化还是在悄悄发生„„
总理喜欢和群众一道吃饭。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一道吃饭;在工厂矿山,他与工人一道吃饭;在招待所、饭店,他喜欢和服务员一道用饭;在水库工地椭肮ひ豢榭形淹废滩恕?
这种故事太多了,公开出来的文章也不少。我这里讲的可能与以上的故事有些不同。
那是“文化大革命”中,总理陪外宾外出参观。那几天他吃饭很费力,吃得慢,吃得少。我认为这是睡眠太少,过于劳累造成的,心里很犯急。
记得是在参观大寨的前后,在一次行动前,我感觉他有什么事要说,但没最后拿定主意。想到他吃饭的费力,我忙问:“总理,你身体不舒服吧?”
“不,我身体很好„„”总理说得肯定。但我太熟悉他了,我能感觉出那种看不见听不出的异常。
“总理,你有什么事吧?”
“嗯,”总理略一沉吟,望住我,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活动,吃饭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设法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
“可以。饭都是盛好了才端上来么。”
“搞特殊了。”总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涩。他忽然轻轻叹出一口气:“唉,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
总理发出这声轻叹时,我看清了他变得灰白了的头发;曾经英气勃勃的脸孔已经血肉耗尽,脸孔和脖颈的皮肤松弛下坠,并且出现了老年斑;他那威武明锐的双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
我鼻子一酸,眼前模糊了,赶紧把脸转向一边。
“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这就是总理犹豫再三才说出的“特殊”要求啊!我没有忍住泪,慌忙退出屋。
我哭了,一个人悄悄地哭了„„
(讲故事: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