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7: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穿越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穿越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

第一篇:穿越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诱惑。犹记幼时念书的我除了知道老师家长每每念起的“清华”“北大”,还能够牙牙学语叨念起“哈佛”,这大概是个为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的创建作出杰出贡献者的名字吧。那时的我没有接触过英语教学,却对这个充满西方气息的全英文环境怀揣着无比的憧憬。在读书报告的选择上,也是因了这个能够勾起我过去太对牵念的名校。

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个迷人的错。未能与未来世界的顶尖级人才济济于世界最高学府自然是一种遗憾,但哈佛的价值不正在于他的精益求精吗? 年纪稍长些的时候,我对知识的渴求已不能够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得到满足了,感谢那些不辞辛苦的译者们将国外的优秀的典籍和文字化作我能够理解的符号。哈佛人的著作,为哈佛人写的书刊……我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有关于哈佛的一切一切。甚有稼轩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痴迷,千百回的梦我只需一游哈佛那古朴的美国风情民房,舒展开四肢仰望碧蓝湛清的天空,嗅闻着绿草的芳香便觉知足。然而,绝非美丽怡人的校园环境真正吸引着我。

把玩村上先生“凌晨四点半,海棠花未眠”的文字时,便情不自禁地将哈佛学子与其对号入座。热爱学术的哈佛人正像这低调的海棠花,待君盛绽,惊却众目。我脑海中长久以来形成的哈佛,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定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是一种象征,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走进哈佛后立刻被那里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无论是图书馆还是餐厅,哪怕是医院或者是公园的一个长椅上都能看到埋头读书的人。有去美国留学回来的学子,他们都共同感慨过哈佛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的研究热情,为了一项学术研究,一个课题讨论,哪怕仅仅是准备一个下一堂课问导师的题目,他们都需要与阅读大量的书籍来补充相应的知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在北大一年的读书量远不及在哈佛一月的读书量。哈佛产生33位诺贝尔得主,7位美国总统,正是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铁证。制片人谢娟给出“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以苦为乐呢?”的答案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哈佛随处可见的睡觉的人也是他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因为哈佛的学生学得实在太苦了!那么哈佛老师在这样的校园中又有什么样的切身体会呢?理查德·莱特从另外的一个视角,带领着已然走进大学殿堂的我领略世界级名校之所以为世人仰慕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成绩优秀的女生进入哈佛后不久险些面临退学,导师找到她很快了解到她因无法适应大学里的多元化和快节奏在人际交往方面面临困难,孤僻的她倘若无法融入这个大环境,离开了学校的她也将很难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当代生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导师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法,在给予一条条合理建议被女孩自卑的心态占据上风而拒绝后,导师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去乐队担任扶鼓。乐队的鼓很大,在演奏的时候需要另外一个人用手固定。这项不需要任何天赋的工作却使得女孩获得了小组的支持,更加积极地加入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的选择有很多,例如可以赚钱的工作、公共服务活动、体育活动、艺术、音乐,学生自办杂志或刊物、兴趣小组或宗教组织。调查显示,参加较多活动的学生取得的成绩并不比几乎不参加活动只会埋头学习的学生来的差,相反可能更好。

相形之下,虽不可一概而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我的身边存在着因为过多投入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或者兼职而在学业上产生下坡的人。本书利用整整一节的内容告诉我们哈佛人是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诚然,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我们可以吃吃喝喝笑笑,对着电脑游戏对着手机屏幕度过,也可以在研究室和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就着某一个论题展开激烈辩论度过。哈佛人往往选择的是后者,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包括现在我对自己的专业课程都没有办法高涨的热情。我们时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投入学习的这门课程如果真心热爱,那必然愿意投入相当的精力,第二章便有介绍。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怎么办啊?这是很多大学生心生的疑惑。从“芭蕾、火鸡骨头、外科手术”一文中我们发现,女学生开始并不明确自己医学的研究方向,直到一次诊断结果显示她无法进行芭蕾表演时,她开始历时数年的思考。在经过导师的指引下,当初目标还不够清晰的她陡生拨云见日之感。她的目标是让热爱芭蕾的人能重新在舞台上绽放小天鹅的美丽!将自己的生活与学术联系起来一直是学以致用的核心,从不忽视我们可以为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也将受益匪浅。

包括扶鼓女孩和芭蕾女孩在内,理查德在哈佛校园内进行的工程浩大的调查统计还有许许多多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愿意和导师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绵延千年的儒家文化在哈佛人身上的外在表现便是谦虚好学,对知识的追求,对学术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老师亦是如此,即便他们著作等身,即便他们载誉载名,他们都会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能够将不同观点带入大学的学生才更受欢迎。可能基于哈佛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条件,一对一教学能够切实实施,这便成就了哈佛校友世界回馈的佳话。每一名毕业生,他们都有感恩的老师,感谢在大学的四年中曾经为他指点迷津,产生重大的影响的老师。

回到那个扶鼓女孩,老师的睿智为她开启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接下来的路依旧要靠她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老师将她放在一个小组中的目的何在?阖书思考,宿舍、小型学习小组、学生群体……书中反复强调的这些词不都是在告诉我们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么。历史上不乏闭门造车,一鸣惊人的例子,爱因斯坦是其中之一。然而,以偏概全不再适合当代社会。个人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方能产生思维碰撞,促成创新。退一步讲,学生每一堂课都需要完成老师相当大数目的课后作业和写作要求,凌晨四点半的坚持仍旧不够。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打劫时间”,一份个人需要4小时完成的课题交给一个4人的合作小组,不消1小时便能完成。1+1>2的高效运营模式才深入人心。扶鼓女孩从中获得的不仅是协助乐队完成一场精彩表演心生的满足感,还有小组成员彼此的情谊。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为扶鼓女孩的蜕变惊喜,为每一个人都能产生的改变欢呼。

“我在大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一个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刹那便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导师也没有办法给出解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望无垠的荒漠你走过的脚印早已被又迭起的金色风沙掩盖,前方才有绿洲。哈佛人在这条道上不顾险阻,勇敢无畏。金色光阴里,积极热情,思想丰富的哈佛人充分利用了大学的时光(make the most of college),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由此得到证明,人生的基础由此奠定。如果我们能够在大学期间培养起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保持快乐的心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这些固定的习惯和意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中“灿烂文明”篇千人演示各式形态的“和”字的擂鼓声犹在耳边,声声击鼓铿锵有力,和为何,和为合。马尔克斯在轰轰烈烈后选择徒劳,在和平破碎后远离喧嚣。我们,有优秀的哈佛人为榜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特色道路建设铺路,为何选择孤独百年!千万双手扶起振兴的乐鼓,奏响属于当代大学生们的时代华章。

第二篇:《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

《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

在经推荐读了《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后,心里顿时涌起了无数波澜。大学,究竟应该如何度过。

在这本书中有着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未在校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从而拥有一段充实、生动的大学经历指明了方向。

读完这本书后,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最容易思考的就是: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卓越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大学中有着大量宝贵的资源,但真正懂得如何充分利用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在领略“大学”含义的同时,我们更应抓住、利用身边的资源,从而不断超越自己,让大学时光不会白白流逝,用自己的行动对得起努力这么久而考上的大学。

感谢《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让我懂得了“大学”。

第三篇:读《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有感

读《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有感

在这次疫情期间,忽然多了好多闲暇的时间,在学校的推荐下,我利用在家的日子,拜读了《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这本书,从而对自己只有一点点经历的大学生活有了有了更多地期待与希望。

没上大学之前,总是有老师,有家长,有学长学姐告诉我说 “上大学就轻松了,你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以后的好日子奋斗的。”之类的话,曾经觉得过来人肯定有过来人的道理,但是当我提着沉重的行李箱到了陌生的大学之后才发现,想要融入这里,成为这个美丽的,熙熙攘攘的校园的一份子,实在是要付出许多努力,做出许多不像的自己改变的。

大学对于我们来说算什么?听别人曾经说:“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不可否认,这确实特殊又重要,这是我们离开了父母对我们的教诲,离开了他们的羽翼,第一次靠自己,独立的,融入一个新的小社会,适应新的环境。从这之后的我们,做出了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听从了大多数人接受的想法,新的氛围,用自己的双腿一步一步走进去。所以,大学确实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第一次来到南京工业大学,一切事物,环境,朋友,老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各种各样的社团,许许多多的组织等等,闻所未闻的,当你挑灯夜读时,不会再有人催你早睡,玩手机也不会有人让你离屏幕远一点,学习跟不上时,也不会有老师来督促你完成学习任务,生活的大大小小,繁杂琐事一下子变成沉重的包袱,被扛在肩头,从此不再卸下,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轻松,但是我认为这时应该伤心的,但也是新的开始,后面该走怎样的道路,全部牢牢印在自己心里,把握在自己手里。

总是有人理好了目标却没有实现,能够自己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把握好每一分该学习的时间不被浪费,很难很难。相比较于我们上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有高中,大学为何被称为高等教育,是有他的道理的。也许父母亲人会告诉你,考上大学就是出息了,他们以你考上了大学而骄傲,甚至大办酒席,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高考填报志愿时,望着前面那么多高分的大学,心里是有多么的酸涩,苦楚,甚至后悔为什么没有再努力一点。

少年不识愁滋味。过了高考这道坎才知道前面的人生是多麽遥远,甚至荆棘遍地。从小学开始,努力学习小升初赢在起跑线上;考上了离家稍微远一点的初中又要拼命努力考好的重点高中,考上了城市另外一头的重点高中还要更加用功考上另外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好大学,这就是我们十八岁之前的人生,学习,学习,学习,会有人心疼我们吃了这么多苦,但不会有人说不要再吃苦了。也许是物极必反,当我们终于熬出了深夜苦读的头,到了大学面对轻松了一倍甚至更多的学业,都不愿意在拿起笔学习一下。当然这也不是当代颓废大学生现状,这只是一部分大脑“瘫痪”的大学生。而欧美国家却与之相反,书中哈佛学生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没有竞争激烈的幼儿园学前教育,只有随心所欲,笑得前仰后合的童年回忆,十几岁开始逐渐加入学习,明白道理,到了大学才真正开始了学无止境一直延伸到了垂垂老矣。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十八岁,意味着独立,这个年龄可以自己思考,独立生活,决定人生,甚至娶妻生子。自己做的决定,哭着也要履行下去。

看了书中的哈佛学生,我好像看到了一个个规划师,他们成熟而有条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目前的阶段以及即将完成的目标,这样可以极有效率的完成我们effective大学。在此之上,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甚至熬夜解决一个虽然无用但自己很感兴趣的难题。这就是升华了,这是让自己开心的大学。当然玩游戏也可以开心,我曾经尝试过,什么都不干就是颓废,玩游戏,吃吃喝喝,一天还行,2天之后我就会觉得浑身难受甚至极度想要获得一点知识。

经历了大一一年的生活学习,听过身边许许多多的人说,感觉课太忙碌,自己的时间完全不够。课多是真的,但是自己的时间,没有不够的说法,只有不够努力。打游戏的时间永远够用,一到期末面对挂科率极高,整天熬夜奋斗补天的时候才觉得“时间都去哪了”。这种人缺的不是规划能力,规划能力每个人都有,他们是大脑“瘫痪”了,没有努力发奋的想法,甚至维持不了基本的跟上学习进度。有的人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的,感觉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社团,学生会,社联,团团转。旁观者清,如果没有你,这些组织照样正常运转,生机勃勃。这时候适当的推出忙碌的工作,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就该提上日程了。

印象深刻的书中还有一句,“卓越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这让我对大学的认知更加立体,他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你会有自己的人际关系,会有自己的工作,生活每天都要记住数不清的事情和名字。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个社团,还有社联的指导部和院学生会。犹记得面试通过的时候十分激动的样子,当时也认为现在的自己可以同时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组织时间。后来才发现,生活就是学习工作掺杂在一起,一团乱麻,也许你的作业和工作正好要再同一时间完成,这时候说是取舍,又有点伟大,说白了就是自己搞定一团乱麻。后来,当我渐渐熟悉了社团工作甚至游刃有余时,我想到的就是退出来,好好学习,感觉上是学到了知识忘恩负义,但是我心里知道曾经的我有那么多认识的人那么大的校园走几步就打一个招呼,但是最后到我手里的还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识。

但是你说完全自闭的学习也是不切实际的。会有老师联系熟悉的同学做大创项目甚至你的朋友会提醒你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指点你有什么课程要选可以加学分,这都是自己一个人琢磨不来的。

最后,读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让我见识到了传说中呼朋引伴的学霸是什么样的,也给了我们大学规划自己生活的一些指南,自己的日子,虽然有家长帮衬着,但毕竟是自己的日子,好好学习,在大学里活出一个新的人生。

第四篇:《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大学阶段意味着什么?

大学阶段对学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的英文版书名是“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比中文版书名的意译更加简明,就是“充分利用好大学”。这需要从两个视角看,一个是从学校的教职员工,即“大学教育者将良好愿望落实为实际行动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另一个是从大学生,即“学生在校期间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和选择,才能保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 本书的作者Richard J.Light 是哈佛教授,统计学博士,他和同事们访谈了1600多名学生得到九大方面的调查结果,结果如下:

一、课堂外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宿舍以及课外活动(比如实习、打工、志愿活动、艺术活动)中发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参与活动越深入,收获越大,学生对整个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就越高。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让人快乐,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学习的压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而那些能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生,会从中获益匪浅。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交往并相互学习的理想的平台。它将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参加活动好比拥有了一个支持小组,得到一个情绪分享和解决困难的人际平台。艺术活动,比如管乐团、合唱团、舞蹈、戏剧、弦乐等作用巨大。

作者也发现参加活动并不和影响成绩有直接相关,学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不善于管理时间;

2、执着于高中的学习方式,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技巧和策略,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选课,上大课较多,缺乏小班课;

4、独自学习,没有和别人合作学习,寻求帮助的习惯。

二、大部分学生声称他们从那些组织严密、测验和短篇论文作业相对较多的课程中学到的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课程。这种课有一点至关重要——他们可以从教授那里迅速得到反馈,从而在期末考试前有机会进行调整,做出改进。

三、作业已经从过去的独立完成,变成学习小组课外合作完成。

四、班级容量对学生的学术发展影响重大。小型研讨课、教师给学生的一对一指导是许多学生学术历程中的顶峰。学生上小班课的数目与他自称对整个大学学术经历的满意程度之间,相关度较高。小班课通常人数小于15人,包括阅读课,小型研讨课,研究写作课,一对一指导研究课。

小班课程作用巨大的原因有2个方面:

1、教师对每个学生都相当了解;

2、教师可以运用大课上很难实施的教学技术。当教师用过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来组织课堂时,小班课的效果就特别好。提出两个对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布置阅读作业,让意见相反的两组学生互相辩论。

五、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的优越性必须在某些设定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

六、大学期间收获最多,学业成就最显著的学生,经常安排时间与大学教师或其他学生一起,共同进行实际学术研究。

被访谈的学生认为老师谈到重要思想最有帮助,比如为什么上大学?所学内容如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大学新生学会时间管理至关重要,新生要学会时间记录3步法:记录自己两天以上的时间使用情况;和老师讨论他的时间使用,寻求建议;向老师反馈执行建议情况。哈佛教授争相参加帮助本科生的一对一指导计划,很多本科生自己撰写计划申报研究助理,得到了很大帮助。

七、学生们非常重视写作,强烈渴望能够得到关于如何提高写作的具体建议。

1.课程要求的写作量与学生投入时间成正比。学生评价一门课程的智力难度与该课的写作任务呈正相关。写作任务会使得学生在该课程上的投入量增加。

2.Robin Worth曾对哈佛1977届的校友进行调查,90%的校友认为写作能力非常重要。3.写作培养最好的方法是面对面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和教师一起,定期组织小组聚会,互相评论彼此作品,写作的进步越大。在一对一指导中,学生要尽量问一些具体明确的问题,老师要尽量提出一些明确的建议,如何用词,如何修改。学生积极找老师讨论评语和修改建议,直到完全理解老师意图。

4.当教师围绕某个实际学科教授写作知识的时候,写作学习效果做好。在学科的实际背景中,将写作知识与某特定学科的书面作业相结合。学生最不喜欢教师把自己的方式强加到学生的文章中。写作的精确性也很重要。

5.学生自己组织的写作小组对写作提高也很大。

6.学生认为要写那些既要给老师看,又要给学生看的论文的课程作用很大。学生态度很积极,因为要给老师和学生面前展示。其次,学生可以学到更多,要充分考虑面向教师和学生在阐述表达的方式上。而且机会均等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同学们互相阅读,交换意见是学生鉴别和评判能力得到提高。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风格和观点,帮助学生多元化地理解观点。

7.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堂快结束前,留出几分钟,提两个问题。一是这次课所学内容的重要观点、思想和主要依据是什么?二是你对上课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对哪些内容感觉不理解?可以让教师得到高效的反馈。然后在下次课上课之前再将学生的内容概况情况和疑问进行反馈,就得到双向的交流。

八、重要而有效的指导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1.作者把一份粗略的草稿交给大学新生进行修改,并一起讨论,成为学生收获较大的项目之一。

2.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做的事情:教学生创造性思考;教学生准确选择词语,严密地考虑自己持有的观点和描述的词汇,有时会改变观点,有时能使分析更加透彻,甚至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3.让学生安排阅读材料和讨论环节对学生的促动很大。

4.鼓励每位同学把自己对真实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带进学习中,将亲身经历和阅读材料结合起来,利用多元化的学生背景,使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的理念,也使学习讨论丰富生动。5.大班课的老师要设计简明的练习或游戏使班级学生能够参与并对所讲内容方便理解。6.优秀的教师在授课时不局限于原理,还告诉学生老师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教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这样的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用于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老师的思考方式。

7.将全部责任让予学生是一种做法,鼓励学生承担一些责任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又是另一种做法。两者之间的界限很微妙。能够在这微妙的差异间游刃有余的教师能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让学生能够提出建设性的质疑是教会学生思考方式的另外一种好的方法。8.教师要使学生深入思考证据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样的证据会改变他们的看法。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意图都需要通过证据来得到实现。

9.设计跨学科的研究专题,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背景下寻求各种解决之道。例如,如何减少某地区的酸雨?国家如何控制酸雨?酸雨和劳动力的工作机会之间有什么联系?当一个国家要一会导致酸雨的工业产品为出口商品时,控制这些工业会有什么影响?

九、外语和外国文学很受学生欢迎。

对这九个调查结果,因个人喜好,我做了简繁不同的摘抄,作为供朋友们了解这本书的参考。虽说“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是把大学阶段作为需要互相影响至关重要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任其发展,这本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调查结果。尽管中外教育有诸多不同,但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充分利用好大学阶段,是教育的共识,就像阿普克拉夫特(Upcraft,1995)所说“学生投入的质量越高,学生在大学越有可能成功”,而高校教育者需要提供给学生投入的高质量的机会和平台。如果我们能够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做,我相信穿过光阴的毕业生们回想在母校的时光时,是充实而又感激的记忆。

第五篇:《穿越报》读后感

《穿越报》读后感(精选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穿越报》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穿越报》读后感1

大家一听《穿越报》这个名字是不是就会问:“《穿越报》是书还是报呀?”其实,它是一本以报纸形式写的历史书。

《穿越报》有很多栏目,如:《烽火快报》、《天下风云》、《八卦驿站》……其中我最喜欢《天下风云》栏目了,这个栏目主要是在讲述每个时代的“重大新闻”。在这些“重大新闻”中让我记忆最为犹新的是第一卷第四期的《枭雄寒浞的王图霸业》。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小干尽坏事的寒浞长大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夺得了王位,登基后的寒浞为了能赢得百姓的支持与信任,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削富济贫,减轻赋税,最后取代了夏王朝。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无论曾经的自己如何,都要抓住当下,让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穿越报》读后感2

《穿越报》是由彭凡著,游彪审定的一部轻松幽默的历史书,分为10本,记录了从夏朝到清朝这近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10本中的“秦汉卷”。

周朝末年,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始皇嬴政打下天下后开始治理国家。刚开始,他统一的长度、统一了钱币、统一了汉字、统一的车轨,为国家做了许多大好事。可是,到了晚年,他开始昏庸无度,甚至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惨案。去世时,他还想把天下和自己一起带进阴间。还要活人陪葬,好不容易才把活人改为了兵马俑。由于秦三世是个昏君,天下被刘邦、项羽分了。最后刘邦打败项羽,汉朝开始了。秦朝在历史上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连个过客都算不上。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孟姜女的故事。

秦始皇要修长城,到处抓壮汉,其中就有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冬天,孟姜女做一件棉衣,打算给范喜良穿上。到了工地一打听,范喜良没来多久,就被累死了!尸首填了长城。孟姜女悲痛万分,一个人趴在长城边上大声哭泣,突然长城顷刻间800余里,天哪!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表里如一,就像秦始皇,晚年,他的本性露了出来,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很快就会丧尽人心的。

《穿越报》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套非常新鲜有趣的历史课外读物,真的让我爱不释手。你一定好奇着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就让我娓娓道来吧。

注意,这不仅仅是一本让我亲身经历的历史书,还是一份来自古代的报纸——《穿越报》。它带着我穿越时空隧道,用“烽火快报”“八卦驿站”“名人有约”“百姓茶馆”“读者来信”“广告铺”等多种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场景,以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中国几千年厚重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身临其境。

在《穿越报》。宋朝卷中,我最敬佩的是宋仁宗。她的节俭和仁慈让百姓啧啧称赞。一年秋天,有个官员为了讨仁宗欢心,向仁宗进献了一千钱一枚的蛤蜊,仁宗听说这一顿饭要花两万八千钱,立刻变脸,教育官员要节省,并狠狠警告了那个进献蛤蜊的官员。一次,宋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可是他硬是忍着饥饿,为了节省,晚上连一碗牛肉汤都舍不得喝。因此,众多像包拯、苏辙、狄青这样的贤臣涌进朝廷。我们做人也应该向宋仁宗那样仁慈、节省。

要说在唐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就非震古烁今的李世民莫属了。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明君之一。他汲取隋唐灭亡的教训,知人善任。对大臣所提出的建议虚心纳谏,休养生息,创建了唐王朝的第一次鼎盛——国泰民安的“贞观之治”。他从不挑剔大臣的短处,只看他们的长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因为李世民不计前嫌,唯才是举,国家很快就涌现出一大批向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优秀人才!

就是这本生动、活泼的历史书为我打开了历史之门,引领我亲近历史,品味历史,让我在历史中享受幸福时光!

《穿越报》读后感4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就读了一本有趣的历史书——《穿越报。明朝卷》。

但这不是平常厚重、枯燥、乏味的历史书。它属于古代的报纸,通过现代生活中的新闻、访谈、明星、广告、粉丝……让读者阅读时会有久违的亲切感。这正是它的奇特之处与别的历史书的不同之处。

《穿越报》以轻松的形式,将中国几千年厚重的历史娓娓道来,让我津津有味的开启了我的“历史之旅”!

从“乞丐皇帝”朱元璋的建立大明朝,到朱棣在位期间的“永乐盛世”,再到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统治的“仁宣之治”,直到最后“木匠皇帝”朱由校和大明末路时的朱由检……我亲眼见证了大明从“繁荣盛世”到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衰落。

其中,使我受益匪浅的`是明朝末路时的朱由检测字。朱由检害怕在走访民间时暴露身份,所以找了个算卦先生依次算了与自己名字里“由”相似读音的“友”、“有”、“酉”字,但都不吉利,从此心智扰乱,最后清朝统治了中国。这让我知道了假扮算卦先生的宋献策军师的雄才大略和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读史使人明智。读完此书,我深深觉得大明朝的灭亡和那些勾结党羽的朝廷宦宫及不务正业的大明皇帝息息相关!

《穿越报》读后感5

读史可以明智,可以滋养品性,可以开阔胸襟,可以涤荡情怀……从小了解历史,就是在心灵里种下一颗好奇历史,想了解历史的种子。

最近我读完了《历史穿越报——秦始皇》,这本书讲的是秦始皇那风风雨雨的一生。

嬴政(秦始皇原名)本是秦国皇室,却在赵国出生,父亲在他1岁时跑了,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幸中的万幸是,在13岁时,因为有仲父吕不韦的帮助,他回到了秦国,并当上了皇帝,但他还年幼,好在有母亲和吕不韦的辅佐,但后来,母亲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又过了几年,嬴政22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掌控大权了,但他接下来就可以享乐了吗?不!他的野心可不止是坐上皇位,他要统一六国,于是秦始皇便求贤若渴,重用了一大批人才,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短短九年就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虽然他统一了六国,但百姓们却不怎么爱戴他,因为秦始皇称帝之后凶残成性,不把老百姓们当人看,当他们是奴隶,修长城、修皇陵、坑道士、焚诗书,搞得天下民不聊生,为秦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人说秦始皇功绩勋勋,也有人说秦始皇有很大的过错。功就是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文字,也统一了货币。他的过也不小——平时平白无故的屠杀百姓,让百姓们不分昼夜的为自己做事,结果许多人都被活活累死了。最后秦朝很快走向了灭亡。

人有勇谋,有策略是大本领,但走向成功后还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民主、善良、亲民才能走得更远。我想当今社会也一样,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历史,从中懂得更多的知识和它蕴藏的道理吧!

下载穿越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穿越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阴读后感(共五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阴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光阴......

    “光阴的故事”读后感

    光 阴 的 故 事 她年轻时很漂亮,两根油黑的麻花辫,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里,她这个富农的女儿,没有半句怨言地就嫁给了他这个穷小子。 订婚那天,她夹着个花布......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这本书我也认真的看过,确实不错,很有价值,一直想说说读后的感觉,却不知从何说起,有好多想法想说;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这篇读后感,看完后觉得很棒,我......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从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这么漫长的道路,怎样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材,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难解之题,偶然之中,我拜读了苏豫编著的《哈佛家训》,这是一本传递哈佛精神......

    哈佛男孩读后感

    “输在起跑线的哈佛男孩”读后感 假期承蒙校长的关怀,拿到了一本名为“输在起跑线的哈佛男孩”的一本书。本书讲述的主人公于智博,他今年29岁,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1 哈佛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学,一位哈佛博士写了这本《哈佛家训》,作为送给儿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这本书......

    哈佛家训读后感[精选合集]

    哈佛家训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读后感

    哈佛家训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课本,这本书曾经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它又继续影响着我们中国人。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