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专题

时间:2019-05-13 08: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专题》。

第一篇: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专题

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

在寒假中我跟随老师去到了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学习,我了解到了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和经历,深刻的感受到了商务印书馆成立的不容易。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了解到的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5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在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为了长远发展,商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开拓经营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已经形成业内较强的竞争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现有正式员工275人,其中,9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97人拥有副编审以上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促进了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商务在出版行业内较早利用新兴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在国内出版界领先的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正一步步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商务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不仅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务印书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交流,而且还合资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此外,商务还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鲁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学馆、斗山东亚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这就是我的参观有感。

第二篇:商务印书馆简介

历史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至今已走过了近115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

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老一辈出版家,平地为山、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极盛时期,商务有员工5000多人,在海内外设有分馆36个,各类办事机构1000多个,所出书刊占全国60%以上,创造了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诸多第一,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出版机构,在海内外铸造了商务印书馆的这个民族出版业最著名的品牌,成为堪与北大媲美的文化重镇。从这座文化重镇里,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陈云、张元济、茅盾、陈叔通、周建人、胡愈之、王云

五、郑振铎、叶圣陶、蒋梦麟、竺可祯、黄宾虹、袁翰青、陈翰伯、陈原„„这些光辉的名字都写在了商务的史册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国难不息,商务也饱受兵燹,两度惨遭破坏,艰于维持。但是,在百般艰苦的环境下,商务坚持“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之精神,依然举起文化抗战和国家复兴之大旗,与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出书不辍,奋斗不歇。

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商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改造,并1954年迁至北京,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1958年,全国出版社业务分工,商务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等出版任务,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和辞书两大支柱之外,商务人锐意进取,积极、稳妥地开拓新的出版领域,比如大力扶持出版国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出版传播国内学者的一流研究成果;针对青少年和大众读者,开发素质教育读物和文化普及读物;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合作,翻译出版哈佛商学院的畅销经管图书;成立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旨在以学术研究带动对外汉语教材研发,把中心建成世界汉语教学精品图书的研发基地和出版基地。以开启民智、昌明教育为宗旨,秉承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的出版理念,商务不追风,不逐利,踏踏实实为海内外读者服务、为广大学人服务,出版规模不断扩大。近些年陆续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故训汇纂》及“新华”系列汉语辞书,“新时代”“精选”“牛津”“朗文”等几大系列外语辞书,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文库50种等大型原创学术著作,以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10辑400种、《蓝海战略》等哈佛经管图书150种,等等,都深受海内外亿万读者的欢迎,成为图书市场上商务代表性品牌。有100多种精品书刊相继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期刊奖等省部级以上重要奖项。一

直以来,商务在出版行业处于领军地位,始终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辞书学会、中国版权保护协会等行业团体的副会长单位。

为了长远发展,商务在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开拓经营领域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已经形成业内较强的竞争力,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现有正式员工275人,其中,90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97人拥有副编审以上高级职称,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一批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业务骨干,促进了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商务在出版行业内较早利用新兴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全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在国内出版界领先的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门户网站、管理信息系统,正一步步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此外还积极开拓与出版业务相关的经营领域,目前成立并控股北京群益物业公司、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公司、北京涵芬楼书店有限公司等经营性机构,在上海、太原、长春、武汉、南京等地开设专卖店等,在多种经营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商务有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不仅与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海外4家商务印书馆进行经常性的业务交流,而且还合资成立并控股了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此外,商务还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朗文出版公司、拉鲁斯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以及小学馆、斗山东亚出版公司等世界著名出版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版权贸易活跃,每年引进和输出图书200多种。

现在,商务年出图书800种左右,其中新书350种左右,重印书450种左右;此外还出版《英语世界》《汉语世界》杂志及《中国语文》《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20种,以及部分音像制品。据近几年开卷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商务出版的中外语文辞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05年全年出版码洋5.4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各项指标在全国综合性出版社中均位居前列。

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努力,商务印书馆现在已经成为风格比较突出、特色比较明显、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发展势头比较稳健、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拥有独特地位、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一家著名出版单位。

商务印书馆现隶属于新组建的中国出版集团,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The Commercial Press: An Introduction

The Commercial Press in the past

The Commercial Press(CP)was founded in Shanghai on February 11, 1897.Its founding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China.Through the hardships and vicissitudes of the past 115 years, CP has grown from a small printing workshop into one of the largest publishing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Among its ranks came forth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ed editors and scholars.So far, it has brought out nearly 50,000 titles for generations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readers,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broadening China's academic,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vision.No wonder it is highly commended as “an importan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Our founders started from scratch and worked industriously to lay dow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P.Shortly after it was founded, CP turned into a joint-stock company, employing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to develop a diversified economy centering o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thus expanding its power rapidly.It wrote textbooks for all kinds of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it compiled big-sized reference books such as Ci Yuan(A Dictionary of Chinese Etymology);it translated Western famous academic works such as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it published literary works by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famous writers such as Lu Xun, Ba Jin, Bing Xin and Lao She;it sorted out important ancient books such as Si Bu Cong Kan(Four Classics Series);it edited book series such as “Universal Library” and “College Book Series”;it published periodicals such as Oriental Magazine, Short Story Monthly and The Nature;it set up Oriental Library and Shanggong Primary School;it manufactured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apparatus;and it even made films.At its heyday, CP boasted a staff of over 5,000, with 36 branches and 1,000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and out of China, and its publications accounting for at least 60% of the nation's total.It created numerous “No.1” in China's modern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became the biggest publishing institution in Asia.As the best-known name in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the Commercial Press earned the same important place as Peking University so far as culture is concerned.From this important center of culture came forwar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leaders..Their glorious names have been written into the history of CP.In the 1930s and 40s, Japan invaded China, and CP suffered great losses, too.It was twice heavily damaged and difficult to keep on with its business.However, despite the hardships and difficulties, CP managed to work incessantly and produce books constantly by adhering to the spirit of “making sacrifices for the national catastrophe and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holding up the banner of the cultural resistance and the national revival, and by making concerted efforts with Chinese people of all circles.The Commercial Press today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49, the Commercial Press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ly-owned enterprises and was removed to Beijing in 1954, thus starting a new era of its history under a strong suppor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In 1958, a nationwide splitting of publishing industry began.CP shifted its focus to publish the translated books of foreign philosoph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as dictionarie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Representative translated books includ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World Famous Academic Works” and “Biographies of World Famous People”.Representative dictionarie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include Ci Yuan, Xinhua Chinese Lexicon,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and 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Since the inaugural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especially in the past decade, CP has forged ahead with a strong determination and opened up new areas at a steady pace, in addition to its two traditional pillar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world's top academic works, and publishing of dictionaries.For example, it provides great support to publish original works of academic research by Chinese authors and spread their research results;it develops readings for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targeting at teenager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readers;it cooperates with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to translate and publish HBS best-seller books of economic management;it establishes The Commercial Press World Center for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iming to br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xtbooks with academic research and build the Center into an R&D base and a publishing base of top-quality Chinese textbooks in the world.With the sublime ideals of broadening the people's outlook, promoting education,popularizing knowledge, spreading culture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CP does not go after fashions and seek profits only;instead, it provides realistic service for its read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us increasing its publishing scale constantly.In recent years, it has turned out many titles one after another, including the 5th Edi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Gu Xun Hui Zuan(Compilation of Ancient Instructions), “Xinhua Series” of dictionaries in Chinese, dictionaries in foreign languages such as “New Age Series”, “Select Series”, “Oxford Series” and “Longman Series”, Wen Jin Ge photo-offset copy of Si Ku Quan Shu(Complete Four Branches of Ancient Classics), 50 titles of The Commercial Press Library, 10 categories and 400 titles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World Famous Academic Works”, and 150 titles of HBS economic management represented by Blue Ocean Strategy.They are popular with millions of readers both in and outside China, and they make up CP's representative brands in the book market.Over 100 top-quality books and periodicals have won National Book Award, National Periodical Award and other important awards at the provincial or ministerial level.For a long time CP has been a leader and a big influenc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Currently it is a member unit of several industrial associations such as China Publishers Association, China Book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 China Redactional Society, China Lexicographical Society and China Copyright Society.Aiming at a long-range goal, CP dedicates itself to a lot of work i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pening-up of business area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It has become a strong competitor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laid down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urrently it has 275 full staff members, 90 of whom have the Master's degree or the PhD degree and 97 are senior editors----a proudly high academic leve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A large number of young and well-educated people become key leaders in the managerial team and the technical team.CP is among the earliest publishing houses in China which introduce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has developed a corpus and a compiling system for dictionaries, a website and a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 is moving, step by step, toward automation and networking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Also, it has been active to open up business areas related to publishing.It has established profit-making companies like Beijing Qunyi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Beijing Shang Yi Hu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and Beijing Han Fen Lou Bookstore Co.Ltd., and is the holding party in all of them.It has taken a realistic step in diversified business operation by setting up franchised stores in Shanghai, Taiyuan, Changchun, Wuhan and Nanjing.CP enjoys a good relationship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It not only has a regula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with 4 overseas associates of the Commercial Press respectively in Hong Kong, Taipei, Singapore and Kuala Lumpur, but also establishes and holds a joint-funded publishing institution----The Commercial Press International Co.Ltd.In addition, CP has a close partnership with world-famous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lik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gman, Larouss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 Shogakugan Publishing Co.Japan and Doosan Dong-A Publishing Co.Korea.With a brisk copyright trading business, CP imports and exports more than 200 titles every year.Now CP has an annual output of about 800 titles, with about 350 new titles and 450 reprinted titles.Meanwhile, it publishes 2 periodicals----The World of English and The World of Chinese, 20 academic journals includ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Dialect, as well as some audio-visual products.Recent surveys show that dictionarie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ed by CP have been occupying a dominantly leading place in the book market of China.In 2005, its total price of publications was 540 million RMB yuan and its profit was more than 50 million RMB yuan, ranking among the top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in China.The Commercial Press now has developed into a well-renowned publishing

institution with its own distinctive style, renewing its unique place in China's history of p publishing, and its commitment to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Now an affiliate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China Publishing Group, the Commercial Press stands ready to embrac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upcoming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 and the publishing system.

第三篇:参观有感

参观衡中有感

衡水中学在每一个教育与教学的环节中都非常注重锤炼学生的精神品质,学生们以他们卓越精神品质所演绎的一个个场景。

1、学生上操:上午10点钟,我们被一阵阵响亮的口号声吸引。原来是衡水中学的跑操开

始了。那天,雾气浓重,能见度低,他们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比赛,全体同学快速而有序地跑到指定地点集合,在集合队伍的几分钟时间里,每一位同学手里都拿着一本书或资料在大声地诵读;集合后,每班的队伍都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同学之间始终保持十五公分左右的距离,他们或高呼“×××班,非同一般,勤奋好学,追求卓越”,或呐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战胜自我”……五千多人的步伐,五千多人的口号,震撼着校园,更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

2、班级情况:走进衡水中学的教室,只见每一张课桌上都摆满了各种课本与参考资料,在每一张课桌的右上角,都贴着由同学自己书写的座右铭,诸如“高考夺魁,舍我其谁”,“努力才有机会”,“超越自我,追求完美”、“梅花香苦寒来”……每一张座右铭中都洋溢着衡水中学学生自信、自强、拼搏、超越的人生信念。在每个教室门口的墙壁上都张贴着班级风采牌,那班级誓词、治班方略、奋斗目标、组长寄语无不激励着全体师生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3、宿舍情况:惊叹于衡中的宿舍文化建设。“寒梅墨香”“星尘物语”“灵感门”“遐韵轩”“女子屋”“兄弟连”一个个诗意的宿舍名字映入眼帘。门窗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光亮,被褥折叠标准,屋内空气清新,物品摆放整齐,文化气息和谐。这哪是学生的宿舍,这简直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4、对学生奖励情况:评选“十大杰出学星”也是学校的一项激励机制。评选结果揭晓后,学校会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并且将他们的事迹用巨幅宣传画张贴在校园醒目处,放在校园显著位置,同时还将喜报寄给他们的父母,让父母也一起分享孩子成功的快乐。“十大杰出学星”,对于7000多人的学校来说,比例还是相当低的,许多班主任非常重视年级评出的杰出学星,有的班主任自己给本班的学星进行颁奖,动员全班同学给他们写颁奖词。得到这样一份奖励的同学会感到无比光荣,从而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衡水中学不仅评学星,他们还评选诚信之星、责任之星、劳动之星、节约之星、孝顺之星,这样多方面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会让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也让其他同学更好地向他们学习。走在校园里,优秀的学生会倍感自豪、暂时落后的学生被这些优秀学生给包围着,也会激起奋进的斗志。

5、老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衡水中学的作业不过夜,他们是这么倡导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高二教学区里,我悄悄听了一位女老师的语文课,课后进入她的教室询问了一部分学生,也翻看了他们的课堂笔记、试卷等。他们的成绩单上,不仅有成绩、名次、进退,还有每道题的得分率,每道题错误学生的姓名,更有任课老师的批语,如“考得不错,加油啊!”“这次男生不如女生,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啊”“作业要更细心一些”。衡水中学的课堂是朴实的,但也是有效的,老师的讲解不是盲目的,而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还有幸见到了他们的语文“自助餐”,每天都是满满的一页。上面有基础知识的归纳,几道典型性的题目及课外阅读资料。自助餐是学生可以自由处理的,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

第四篇:参观有感

参观上汽(荣威、名爵)工厂及可口可乐工厂有感

汪依婧 1411000928 2015年7月13日,我们班去参观了上汽及可口可乐工厂。此次之行,是同学们第一次集体走出课堂,上了一堂别具生面的实践课。上午十点我们准时到图书馆集合,然后坐上了学校的校车,开往了我们的目的地。

出发约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位于临港的工厂,主要负责荣威以及名爵的生产销售。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在4年时间里面发展迅速,其产品已经覆盖中级车与中高级车市场,“科技化”已经成为荣威汽车的品牌标签。荣威品牌口号为“品位,科技,实现”。2007年4月,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全面收购了南京汽车集团,因此也成为了MG品牌的新主人。

在参观的过程中,汽车的制造装配的过程都一目了然,大致是装发动机--安装底盘--安装线束--安装仪表板--安装内饰板--安装车门附件--安装发动机相关件--安装座椅--安装前后挡玻璃--安装其他附件。都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装配。但是我注意到,说他是机械化装配或许不太准确,因为流水线上人力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例如组装轮胎需要工人把轮胎放入机器,车门之类的也需要人工固定。机械在当中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出力。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尤其是温度不是很适宜,这样不利于工人长时间机械的劳作。车间内较为嘈杂,连参观的我们都觉得烦躁,何况一直劳作的工人们呢。

在我眼中,工厂里的工人是一个工厂的中流砥柱,没有他们工厂随时会崩塌。在上汽的车间里,工人几乎为年轻男性,或许是因为工作性质偏体力活的原因,女性工作者很少,我觉得这样不好。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在一家依靠体力劳动的工厂中,工人基本为男性,他们白天工作,晚上也就住在工厂,这使他们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妻子家人多团聚,但是为了赚钱也没办法,时间长了,工作的时候也没有激情,较为怠慢,这时候有人提出在工厂附近建一个纺织厂,这样可以把男工们的家眷也招进纺织厂工作,这样一来家人便可团聚,此后,工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工作激情。从此可以看出,这也是变相 中和男女比例的一个方法。所以我认为工厂可以在流水线的一些环节中招聘女工,这样既可以轻松工作气氛,也可以弥补男性在工作中的缺陷。

总之,在此次的参观中,除了感受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外,更让我感受颇深的是要注重细节,关注工人。

午饭过后,我们就来到了可口可乐工厂。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生产车间,从二楼俯瞰整个生产过程。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各项工序在机器的操作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着详细的解说。我们了解到:可口可乐碳酸饮料主要成分有:处理水,甜酸剂,浓缩液或主剂和二氧化碳。生产过程主要有4个关键步骤:一不和甜酸剂的处理,二糖浆生产,三处理水和糖浆混合,四成品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可口可乐公司的人员都向我们进行了完善的介绍。在我们的视线里,一瓶瓶灌装可乐正在生产中。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条生产线上,我们仅看到几个员工在工作,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可口可乐先进的生产设备。

参观完了流水线,我们来到了放映厅,一边喝着处于4℃这个最佳饮用温度的可乐,一边观看着相关影片,了解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历史,它的艰辛历程,让我们感触颇多,真正明白了,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没有不懈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优良的团队等等条件,是很难成功的。

参观可口可乐生产线的过程中,我们还看了旁边的展览馆。陈列在展览馆的每一件纪念品,小到一个包装瓶,一个活动纪念物,一个奖杯,一张海报,大到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每一个辉煌的闪亮点都书写了可口可乐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经常在管理课上接触到企业文化一词,那个时候感觉它好抽象。此时,才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也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离开时,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可口可乐公司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不再是单纯的好奇,而是一种由衷的佩服。对于它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等,都很欣赏,只有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才能使得企业发展壮大。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在参观一次。

第五篇:参观有感

参观老白干酒厂有感

会计2班 李洁

暑假7月26日上午,我们几个人小组在公司业务经理的带领下,来到衡水老白干酒厂进行参观学习。工厂的各个部门的经理热情接待了我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开始了对衡水老白干的各个生产线、车间的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了47°白酒的生产线,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一瓶合格的酒如何从酒罐出来到装瓶,到封瓶再到贴标签,到装盒,到装箱的全过程。在这条生产线上,我看不到过多的员工,自动化的生产线不仅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将工作效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车间主任告诉我们说:这样规模的生产如果放在七八年前,需要的人数至少要是现在的三四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老白干酒厂在同类产品中有了竞争力,才能支持老白干酒厂在竞争的道路上走的踏实。

在对工人技术程度要求最高的白酒比对实验室里,工人们在试验台上熟练地操作着各种不同的仪器,动作干净利落,各种试剂、试纸都要经过严格的比对,不容有一丝一毫的疏忽,一旦出现些许偏差,这一批原液都不能顺利进入下一流程进行更深一步的加工。这看似简单的工作不仅仅要求工人有丰富的生产知识,而且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积累,反复实践,才能达到准确无误的操作技能。平凡的工作在这个实验室里不断的进行重复,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更需要的是对工作的专心投入和对本职岗位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一位员工说: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关系到白酒的色度、纯度和口感,也就是广大消费者对我们老白干酒的第一感觉,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把关,不能让任何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下一生产线。看似平淡的语言中深深的体现了每一名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自己岗位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发酵流程线,生产步骤流水化操作,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我们沿着流程线一路向前走,一个个酒罐整齐的摆在我们面前。各个酒罐中进行的正是发酵过程中的每个不同的阶段,每个进行每个阶段需要的时间、温度各不相同,因此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成了这个生产线首要的难题,发酵的技术员工介绍到。生产过后剩余的残料,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里的技术员工向我们介绍了剩余的残料的进一步加工成饲料的过程,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的工厂参观活动令我受益匪浅,我不但学习到了很多生产知识,直观了解了白酒的生产流程,而整个酒厂运作也使我悟出了许多道理。

一、尊重知识,加强科学化管理。在休息的时候,经理告诉我们,现在许多工厂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白酒生产线,但是我们的酒厂已经改进技术,用电脑控制,高技术员工把关,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经过电脑控制灌装,将浪费降到最少。企业增加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投资,扩大规模来完成,尤其是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今天,企业想在危机中生存,靠的应该是先进的知识及现代化的操作,充分的进行生产调研,运用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物耗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比较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重视团队合作。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每个操作工只需完成自己熟悉的一部分工作,这些步骤连接起来,就是制衣的全过程。工作一年来,我发现公司的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通力配合。日常工作需要的也是配合,工作不是张扬个性的舞台,要把个人积极地融入集体中才能推动公司事业的发展。一个员工即使再优秀也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所以,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补位,让自己成为团队中合格的一员,大家一定要同舟共济,谁也不能强调自己特殊,更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三、细节决定成败。流水线的作业由不得一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会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合格率。我们的学习过程也是一样,一定要认真仔细,注重每个细节,要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要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工作中,可能由于自己的一点疏忽而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误,所以从一进老白干酒厂,各个部门的领导一直在强调认真工作,减少差错,尽量不犯错误。这是在教我们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防患于未然,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团队的损失。

从头至尾的从流水线车间走过一遍,从原料到最终的成品,连我们这些参观的人都兴奋地充满成就感。工作看似一件很有乐趣的事,以生产出一份合格的产品为目标,又以圆满完成任务为结果,但是这其中要经历过程的艰辛,和无数技术人员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又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么?小树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经历无数次风吹雨打的洗礼,从一名大学生到业务上能独当一面的职业人,从一名理论学习中的共产党员新兵经过实践熔炼转变成信念坚定、信仰成熟的党员中坚,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和领悟,相信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会对我将来的工作、学习和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我现在还在大学中学习,大学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学校设计我们学习各项基本技能的用意。大学生生一毕业简简单单的就去工作、去创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还不是很成熟。许多事情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要应付各种各样的状况发生,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还要借助个方面的人和事情。在大学学习期间学会与人合作。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毕业之前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这个社会的发展,认知更多的社会需求,触及更多的事情发展状态,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打好基础,等到时机成熟,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大展宏图。

在大学生人数骤增而社会需求有限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放任自己在大学生活中随波逐流,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既然学校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优良的学习条件和各种硬件的保障,我们更应该全身心的投入,不让自己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份时光虚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作为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在经贸大学学习的时光已经过半,过去的时光已无法追回,我所能做的只有把握好有限的时光,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将自己锻炼成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学校对自己的培养。

下载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商务印书馆》有感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有感

    参观钱万隆有感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参观钱万隆调味品有限公司,参观结束后,才知道这是一处旅游景点,不是完全的生产基地。他们的接待人员很热情,很详尽地帮我们讲解了......

    参观有感

    参观桂林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黄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该国、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它也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校外“辅导课堂”。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参观有感

    以人为本,弘扬传统 台湾教育考察报告 海口滨海九小:王进 为促进海南与台湾海峡两岸文教交流,2012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

    参观有感

    参观有感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污水处理厂和苗圃。 我们先去了污水处理厂。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然后我们去了二楼的脱水车间。向导跟我们介绍了脱水机......

    参观校史馆有感

    抱璞守真奋斗超群 这是我自己第二次踏进校史馆了。这一次是学校工会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校史馆,感悟六中精神,培养青年教师“六中人”意识的一次重大活动。 还记得去年跟随......

    参观博物馆有感.doc

    参观博物馆有感2011年暑假期间,在线团委的号召下,本着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我参观了博物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到博物馆的经历。7月16号,我陪同我的几个好友一起去个地方玩,本来想......

    参观博物馆有感

    简朴的物质生活 丰富的精神成果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

    参观校史馆有感

    参观校史馆有感 从一开学的时候老师就强调了了解江南大学发展历史的重要性,我一直都不以为然,想着这就只是一份作业,一个任务.班上一起组织预约参观校史馆,但是因为某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