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首先非常感谢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给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这个机会,和这么多思想先进、品德兼优的同学和老师共同欣赏我党伟大的诞生过程——《建党伟业》。
这部影片刚上映时,只听大家议论豪华的演员阵容。大牌云集,想必他们也是抱着对党无比崇敬的心情拍完这部戏的。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学生,处在那时那景,我也一定会奋不顾身赤手上街游行反抗,或许我还会拿着大喇叭站在高处呼吁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方豪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皆有牺牲,我国变法,流血自我辈始!”然后她们轰轰烈烈的冲过路障,路障的另一边是荷枪实弹的北洋军,但是没有一个人开枪,他们就这样被冲过去了!然后我就忽然湿了眼眶,既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士兵。
随着镜头扫过喊冤女,我的心又被深深的振了一下。那姑娘跪在地上,举着一个巨大的“冤”字(血字),然后有一个北洋军的小头目过来劝她:“姑娘,你有冤要去监察厅申诉啊!”姑娘说:“我们的冤屈太大了,监察厅接不了!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为青岛喊冤!”后面的学生口号随即响起,小头目无奈了。一个小姑娘,心里得有多大的精神支柱,腔里充斥着多少爱国热情,才有勇气跪在那里喊冤!这是我第二次有了想哭的冲动。
眼泪真正流出来是学生们来到章宗祥家门这一幕。闹事的学生被挡在门外,院子里同样还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学生们一边往里冲,一边对士兵说,同胞们,我们都是中国人,你们应该去山东打小日本,而不是在这里给汉奸当看家狗……然后士兵们被说服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任由学生们进入。学生们冲进章宗祥家里之后,一个说,看,这就是签订卖国条约的桌子,然后一帮人就把桌子烧了。可能现在看来,那是愤青的举动,那是不理智的行为,但是,人无激情枉青春不是么?
学生都这么霸气,老师也一定不是一般人物。我敬仰辜鸿铭先生。他确实是在一段时间里,不太可能被超越的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还是因为他的见识。他对于陈独秀以及很多的不屑一顾,来自于他的清醒和明白。他的孤傲和才气,很让人敬佩。尤其是当学生去闹事,他发表文章说他们跟土匪强盗一样,被罗家伦等人堵住质问,不做任何准备就离开,没人敢拦住他的那种淡定。不解释的人永远是最强大的!
润之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我和当时的他年龄相仿,但他的思想高度早已达到顶峰而我的只在山脚。他学习知识外阅读的是“马克思共产主义”,而我学习知识外只看些读者、青年文摘。他强烈的的求知欲带着他走进了胡适先生的讲堂,只求听先生一课;我平时都是奴性的学习,名师讲课偶尔还开开小差。从小就喜欢就崇拜润之,既有才气,又有毅力,有有魄力。虽然相差甚远,不过我也会朝着标杆不懈努力!
走出影院,我情不自禁的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吸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标杆,并以此激励自己,寻找青春的动力。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这部影片,总让我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时,我又禁不住流泪了,而且很激动的跟着一起唱。
这部电影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惟妙惟肖,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一直在我的心中澎湃。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对心中的信仰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撒热血,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共同呼吸共同命运的大无畏精神!这部青春热血电影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真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第二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还记得很多年前端起小板凳,聚在村中的空地上等待夜幕降临后看电影的场景,即使时空错乱沧海桑田,那份等待的热切依然铭记于心么,久久不散。虽然记不起太多有关电影的画面,但爱国的启蒙早已根植于我的心中。
一个雨天,在车站等车,看着雨水蜿蜒汇聚成股股水流,聚合,成水洼,又离散,成细流。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像回忆流泻,像罗盘转向,像画面定格……长镜头般拉长,我想起了很久前看过的那部名叫《建党伟业》的电影。时间间隔太久,早已记不太清片中太多的人物形象,场景画面。但毫发毕现的是片中那一帧帧革命党人义愤填膺,为国立命的激烈场面。脑海里盘旋不散的是彩色的纸旗,横幅;满帧满帧青年学生的制服,年轻的面庞上报国的热情;高台上民主斗士的慷概陈词;面对军阀混战,国途茫茫,各界仁人志士,奔走四方,求索救国的良方……随着浮现的画面,心里那种满溢的激昂也再次被掀起。风雨飘摇的年代,动荡不安的国家,有一群人汇成一股洪流,在时代的浪头上,迎风起航,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骨,誓要将中华儿女的一腔热血,融进民族的血脉,与国家命运绑缚在一起,让华夏黄龙从近代腐朽的泥潭中腾起,展翅于世界的舞台。
眼眶微微发胀,胸腔震颤着久久不能平息,我被那把爱国之火燃起的烈焰震撼、感染。建党前的那一段历史,是黎明前黑暗中的摸索爬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烙印于心的民族历程。我发自内心地为那每一个为报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献上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缅怀。经年之后,也许我不再记得那些人的面庞,不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用生命教会我的,却永远都不会消磨。
突然想起艾青曾说过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每当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升起五星红旗时,我的视线总会被吸引,因而停伫脚步。每当这时,我总能感受到自内心升腾起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
我不禁想问问那些抱怨我们的民族精神薄弱,爱国情怀淡薄的人,是否有把自己也置身于谴责的范畴呢?作为十三亿分之一,个人微小的举动,足以汇成海洋的波澜壮阔。我总会记得当看到中国的军舰驶向外国的港口,迎接因战乱要从也门返回祖国的华胞时,船身上那条写有“祖**亲欢迎亲人们回家”的横幅带给我的感动。那一刻,祖国之于一个身处异域,孤立无援的华人来说是温暖的怀抱,至于每一个后来从网络上看到照片的华人来说亦是震撼的,祖国——中国,多么激荡人心的名字,她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不在担惊身归何处,不再害怕无所依仗,不再恐惧遭人欺压。谁敢妄言,这植根于心的爱国之情将会荡然无存。
电影落幕了,我耳边不禁响起汪峰那沙哑的嗓音“每当我感到疼痛就想让你抱紧我,就像你一直做的那样触摸我的灵魂;每当我迷惑的时候你都给我一种温暖,就像某个人的手臂紧紧搂着我的肩膀。有时我会孤独无助就像是山坡上滚落的石子,但是只要想起你的名字我总会重拾信心,有时我会失去方向就像天上离群的燕子可是只要想起你的存在就不会再感到恐惧。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
我爱你中国,像每一位建党先烈那样视你重过于生命,这颗在胸膛里跳动着的心脏,赤诚无比。
第三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观《建党伟业》有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看完《建党伟业》后最直观的感受。想当年,适逢国家**,民不聊生。各种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了他们爱的深沉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挽救国家于危难,唤醒民众于迷途。斗争,无休止的斗争;革命,大刀阔斧的革命,敢作敢当,敢为人先。
《建党伟业》这部剧主要围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讲述了辛亥革命后的风风雨雨。从举国欢庆的辛亥革命到袁世凯的复古潮流,再到轰轰烈烈的护国、护法运动,巴黎和会的屈辱丧权终于开启了解放思想。而五四风雷就是这把雄伟烈火,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也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更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患难之中,方显大爱。片中蔡锷为了将来讨伐袁世凯而必须要与爱妻离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是啊,人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不是说英雄就必须断绝儿女之情,而是面对民族存亡,对国家之大爱与儿女之小爱的取舍。其中不乏英雄之大爱情怀。年少有为,胸怀大志的中国青年,为民请愿,踏上了救亡图存的新征程,注定让这一刻载入史册,发人深省。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吹响了那个时代最具峥嵘的历史号角,这一刻极不平凡又高大伟岸!这是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顾维钧在将去巴黎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啊!”事实也是如此,巴黎和谈失败,他对着各国的代表说:“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国家强大,力量就是外交。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建党伟业》不仅仅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与艰难,更是让我们不忘历史,不忘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觉醒年代,必须将革命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不忘过去,放眼未来,以坚定自豪的口吻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第四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工商111杨恩进1102011132
《建党大业》是献给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贺礼,影片以宏大的场面,超强的演员阵容,真实的再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志让我敬佩不已,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的精神。因此,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无比冲净之情,我浅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和一些革命家来完成的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中有许多都介绍过马克思主义。马君武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03年2月在《译书汇编》第11期发表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认为“马克思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斗争为历史之纲”。此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机器历史解释方法和著作,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论角度解释历史,他们把阶级斗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社会。
与此同时,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分别在,《民报》上登载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刊发,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虽然《民报》的出版时间不足5年,但它使革命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是相当一部分接受过新学教育,有进步意识的人士耳目一新,从而由思想上同情革命转到全身心参加革命,使革命力量日益强大。
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仅限于精英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因此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民众中去才能改变中国。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高潮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中国的道路,特别是一战带给他们的巨大震撼,促使他们去反思甚么样的理论思想适合中国社会,这为他们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欢呼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随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华民族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紧接着,爱国学生首先发起罢课反对列强的强权政治,谴责临时政府的软弱无能。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临时政府的镇压,一批学生被捕。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纷纷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夺回主权。一时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面对压力,临时政府只有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就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推波助澜,使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无
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
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它是科学的,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为新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的现状作了系统的解释,为中国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富强打下了基础;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铺好了道路;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9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必定还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当然,智慧的中国人一定会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双适合中国的翅膀,一双能让中华民族展翅高飞的翅膀!
第五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暑假中,我和同学去电影城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党的历史的一些书籍和影视片,我是很喜欢看的,它可以使我得以重温革命先辈在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在《建党伟业》放映之初,我有幸的观看到了这部渴望已久的历史巨献,当我看完后,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我相信,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内心澎湃,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电影《建党伟业》公映了,它让人瞩目的不单单是规模庞大的演员阵容,还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在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表象下涌动的众心归一的大道。
影片从武昌起义胜利,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誓师讨袁,再到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复辟,围绕这条主线,电影给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各种思想错综复杂、各种势力交织纠结的历史背景。
整部电影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立体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那一幕幕深深的震撼了心灵,仿佛自己也随之走进那历史的长河中,跟着那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走上街头,高呼“爱国无罪”,用行动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些以救国为己任的革命先烈,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们以顽强大无畏的精神、以求知若渴的心态、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念,抱着共同的理想,不断的在黑暗中探索,不断的在探索中思考,当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时,他们并没有退缩,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极其顽劣的环境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就注定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在结尾处,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12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起《国际歌》,铿锵有力的歌声慢慢的传了出来。
小船飘浮在湖面上,周围是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历史性的一刻,永远的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
沣水中学
李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