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

时间:2019-05-13 08: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

第一篇: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

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

——赴嘉兴学习考察报告

郭亮2011年9月24日

根据霍邱县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安排,9月18日至23日,县委党校组织霍邱县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赴浙江省嘉兴市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我们一行50多位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6天的参观学习考察。

一、基本情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其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71万。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嘉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更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2010年GDP总量2296亿元、人均14365元。

二、参观考察

本次考察共分两个部分:一是听讲座;二是实地考察。

(一)听讲座。青干班学员先后在嘉兴市委党校听取了《嘉兴新八大现象》、《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与嘉兴十二五发 1

展》、《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九十年的历史与党的政治智慧》等内容的知识讲座。翁为平校长的讲课尤其让我记忆深刻,以“凤凰涅槃”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以统筹城乡“连理枝”力促和谐,以“八面来风”胸怀营造开放的文化氛围,以平安建设打造“安全岛”,以“红船领航”提供根本保证,嘉兴越来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长三角的“中央花园”。

(二)实地考察。20日一早,学员们首先乘游船来到了南湖湖心岛,参观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建筑群。观摩了停靠在烟雨楼外湖面的南湖红船——中共一大的会址。南湖不仅是一座革命的丰碑,更是一座薪火相传的桥梁。九十年前,正是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篇章。

离开湖心岛,我们又参观了南湖新的革命纪念馆。进入新馆的参观通道,真实的历史文稿,大型的立体浮雕,一下还原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中国。通过大量史料的对比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这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确实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下午两点,我们又驱车前往乌镇——著名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的故居参观学习。在乌镇,我们走过了逢源双桥,看过了枕水人家,欣赏了酒坊和染坊的地方文化。

三、几点感受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有了新收获。嘉兴市委党校教授郑国

政结合当地实际,特别是结合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讲解了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等知识。刘江宏教授深入讲解了我党九十年的历史,使得我这样一名青年党员对党的历史和党的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次对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深入了解。嘉兴市委党校陈新友副校长为大家作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与嘉兴十二五发展》的讲座。

2004年年初,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城乡一体化工作,专门到嘉兴市进行为期4天的蹲点调研;特别是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政府主要领导两次应邀到国务院作专题汇报,受到国家领导高度关注。在“十一五”规划中,嘉兴市将重点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滨海开发、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努力把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经济强市、杭州湾滨海新市、江南水乡文化大市,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确保人均GDP从3.4万元提高到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6万元提高到2.3万元,农民收入从8000元增加到1.2万元。今年,针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土地流转难、拆迁难度大、土地制约矛盾突出等困难,嘉兴市又在全国率现实行“两分两换”,即农民以宅基地换住房,以承包地换养老保险,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城乡一体化建设。

再次就是在实地参观考察中开扩了新视野。为加深对嘉

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市委党校组织了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江南水乡乌镇,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同时,让大家再次体会到,旅游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四、三点体会

在嘉兴市委党校集中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收获较大。感觉最深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是领悟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使各项工作领先一步。很多人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观念。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我认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最大差距,在于对中央政策的不同解读,在于对自身优势的不同把握。长三角经济是一种学者型经济,一种理性经济,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每当中央出台政策时,东部地区总有一大批理论学者、经济社会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帮助各级政府正确领会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与众不同的发展思路,敢为人先,干在实处,使各方面工作走在前列。为了应对08年金融危机,省长请经济学教授和私企老板一起来出谋划策,这就是实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经济基础、资源状况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是经济社会快速

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政府越要讲服务。只有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大量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才会从根本上减少。为打造好投资软环境,嘉兴市建立审批办证中心,真正实行“一站式”和“保姆式”服务,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各种审批手续,全部交由政府部门出面办理;凡百万元以上的投资建设项目,都要进入市场,公开招标;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仍将是改革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是发挥自身拥有的比较优势,依靠国家产业政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开辟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嘉兴市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国家产业政策的特殊照顾,更没有国家直接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嘉兴市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海宁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城,平湖集中了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桐乡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无中生有”搞起了较大规模的汽车配件工业,其中海宁皮革城和桐乡毛衫生产基地是典型的零资源市场。

虽然霍邱不具备嘉兴市的地理环境优势,在招商引资方面不可能比嘉兴市做得更好,但也面临着比嘉兴更优越的矿产资源、水、电、土地和国家政策等优势。“十二五”时期,对于霍邱来说非常重要、极其关键,是我县四个强县建设的成长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加速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只要我们扬长避短,真正能够抓住这五年的机遇、切实利用好政策优势,继续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重点做好矿产资源的项目开发,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霍邱经济发展必将呈现出新的气象。

这次参观考察我收获很大,这是一次“取经之旅”、“感悟之旅”、“磨刀之旅”。通过参观考察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路,不仅取到了真经,也增进了友谊、加强了交流,又感受到了嘉兴市良好发展势头和干部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运用和探索,努力为霍邱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小学品德论文:巧引“评价”之水,浇红“品德”之花

巧引“评价”之水,浇红“品德”之花

内容摘要

学生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品德课程当中的有效评价,应当是教师根据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借助多元化的评价,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和认识引向深入,使其思想道德情感得到熏陶,思想道德行为得到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学生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需遵循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其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为儿童、教师、课程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排队和筛选。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巧引“评价”之水,浇红“品德”之花,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评价促践行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对于低年级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大多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整理本来就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的能力,《我自己会整理》一课,一位教师通过细心捕捉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活动——整理书包,在课堂上首先通过再现生活,引导学生明白整理的重要性。接着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培养整理的能力和习惯。上完课后,教师并没有让教学停止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而是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如整理图书角,整理文具盒,叠衣服,收拾玩具等等,把课堂延伸到家庭、生活等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再通过填写“我会做”的评价表格,贯穿到整个学期,同时让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孩子在本学

期中“自己整理”的表现,最终形成行为上的自觉。又如《我很整洁》一课,可设计评价表格如下:

我每天做到

洗手

梳头

洗脚

刷牙漱口

穿戴整齐

自评

家长评

我经常做到

洗澡

洗头

理发

换衣服

自评

家长评

家长一周点评:

品德学科的魅力在于课堂没有句号。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与生活的有效联结,力求通过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与生活的表现中,达到知行合一。

二、与典型案例相结合,评价促反思

品德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差别在于,学习品德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学习主体的品德践行。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品德课堂上,我们经常通过观看录像视频,或者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中增强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如教学《好书大家看》一课时,我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在评价中采取情理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反思,梳理自己的思绪与内心世界。

1、情景剧:借书**(两位同学因为借书而起冲突)

师:现在,这两位小朋友闹得不愉快了,这种情况,你们愿意看到吗?

2、让学生猜测如果互不谦让,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通过描绘愿景来引领自己的情感。

师:如果他们谁也不让谁,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生1:可能会打起架来。

剪指甲

生2:你抢过来,我抢过去,最后会把好好的书本弄破的。生3:……

师:你们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吗? 生:不希望。

师:那谁来给这两个小朋友出出主意呢? 生1:借书时要有礼貌。

生2:书本那么多,不一定要争同一本,可以先看其他的书呀。生3:要爱护好书本。生4:……

师:你们都是一群善良的孩子,我替两个小朋友谢谢你们!

3、针对本班级的图书角,你平时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么,该如何改进?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讲太多道理,而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激起的情感为纽带,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内涵的情境因素,让学生与真实的生活产生共鸣,由此唤发出“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在学生的经验、能力、情感需要丰富与发展的时候,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生活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加深的时候,教师参与介入进来,通过将心比心,理性分析,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既丰富了生活经验,又强化了感受。与此同时,教师通过耐心的倾听,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引发着学生反思,推动了学习进程。

三、与相关活动相结合,评价促成长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以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是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于每学期期初纳入学校计划,开展有序而有效的活动,再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活动的开展及情感的升华。

《美化家园》一课,我结合我校开展的手工社团活动,让学生将废旧材料进行“超级变变变”,进而“变废为宝”。通过评选“最佳创意奖”和“巧手奖”,激发学生回家搜集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生为了获“奖”,会与家长一起交流,一起创作,锻练了学生的动脑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亲子

关系,环保意识跟着走进全家。其次,我结合学校举行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巧妙地将两者相融通。让学生将自己花心思,花精力完成的作品拿到班级里来,举办一次有意义的义卖,并把自己的所得捐款助弱。在活动中,学生学会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学会感恩,享受着助人的乐趣,收获着快乐的体验,美好的心灵与良好的品德逐步形成,这正是对这群孩子最有效的评价。

四、与课堂表现相结合,评价促实效

《品德与生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须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因此,教师在品德课堂上的即时评价,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赞许与批评,对具体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表达,对于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实际操作等各种学习活动所作的评述,以及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暗示,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进行的评价。教师要力求让每一次评价成为学生道德发展的“加油站”。而在传统评价中,有的教师经常使用空泛化,程式化,毫无个性的评价,诸如:“你真棒”,“你的想法很好”,这种评价成了作“表面功夫”的花架子,显得笼统,模糊,虚假无力。有的教师只看表面现象,不做具体的调查或深入的了解便作出判断式评价。这样的评价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

一位教师在教完《春天来了》时,想让学生画春天。师:小朋友,你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什么呀? 生1:我想用画小草。生2:我想用画小树。师:(赞许地)真好。

生3:我想画虫子。(学生作恶心状,发出一阵嘘嘘声。)师当场面无笑意,给予否定的评价。

在很多时候,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例子,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作这样评价:“虽然有些人觉得虫子不够漂亮,但它也是自然世界不可缺少的生灵呀,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可爱,更加丰富多彩呢!老师觉得这位同学的见解很独特!”不仅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帮助其他学生形成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是真实而富有生命力的。

评价过程不是“作秀”,教师不能仅仅把它作为教学过程中必有的程序或形式而已,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实实在在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与激励,才能帮助他们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总之,教学是艺术,评价也是艺术,评价更是品德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法宝。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方式与方法有很多,要因课而定。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巧引“评价”之水,灵活地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才能使其发挥正向作用,这样才能浇灌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的灿烂之花!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2、张阿满,《多元评价 促进<品德与社会>课实效》,《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下载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南湖经验之水浇古蓼发展之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