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大全

时间:2019-05-13 08:3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大全》。

第一篇: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大全

简阳市龙云九义校关于

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后,我校及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并结合工作实际,全力抓好当前及今后工作,现将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

5月19日,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闭幕。按照简党委„2012‟25号文件要求,我校领导迅速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会议决定立即成立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领导小组,从而为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重要精神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毛智军

副组长:汪勇华

办公室主任:高燕

成员:李超、张茂华、汪广德、贾家兵

二、积极行动、形式多样

6月11日,在我校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关于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展开。

会议指出,学习领会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要做到四个

1深刻领会:即要深刻领会大会确定的主题与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的要求;深刻领会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四川省“两个加快”取得的“六个载入四川史册”的巨大成就和六条化危为机、崛起危难的宝贵经验;深刻领会未来5年四川省“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奋斗目标和必须始终坚持的“五条发展道路”;深刻领会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重大战略。会议要求,各名教职工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切实将省第十次党代会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强调全校要以服务教学中心工作为抓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会后我校为深入学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重要精神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是组织人员在学校显眼位置设立宣传栏,宣传讲解关于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相关内容,让教职工在耳濡目染之下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到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熏陶,情不自觉得将其精神实质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二是参加培训后,每名教职工都要写一份关于学习了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心得体会,从而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的目的。三是学校党支部成立研讨学习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小组,其目的是让这一次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变成一次党员提高觉悟、保持党性、争先创优的活动。

三、热情高昂、成效显著

通过这一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职工对工作的热情,尤其是我校党支部成员在工作中焕发出了新的面貌,不愧是我校的干骨力量。

党支部书记大会上表示,我校全体教职工将全借着一股春风将我校教育推向新的层面。

第二篇: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汇报[模版]

南**[2012]15号

中共***公路路政管理大队支部委员会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

局党委:

2012年5月14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回顾了过去五年四川走过的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总结了实践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做好新时期四川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必须坚持的路径,部署了加快四川发展造福全川人民的基本方略。现将南江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党支部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情况向局党委汇报如下:

一、召开了专题会议

大队党支部高度重视,于2011年5月29日组织全

体干部职工对《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支部书记***主持会议,认真传达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同时学习了市、县各级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会议精神。

会议要求,要在思维和工作着力点上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议的安排部署上来,要以务实的行动,立足于本职,践行“三个翻番”、“五个提升”。会议对单位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做了具体安排:①迅速掀起学习高潮,深入研读领导讲话,领会精神精髓,做好专题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②联系工作实际,全面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以“依法行政示范县”的创建和“省交通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建设工作为契机,提升团队综合管理能力。③学习党代会精神,推动行业投资软环境优化进程,以“人人都是参与人”的理念。全面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彰显部门服务职能,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会后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根据会议安排:

1、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学习园地;

2、股室、执法评议,严格执法规范管理;

3、健全体制、优化工作制度、提高工作质量效率。

指出了在六个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即要为宣传“六个载入史册”、传承治蜀方略“六条经验总结”、完成“三个翻番”、实现“五个提升”、推进“五条发展道路”、实现“五个坚持”提供智慧和力量。“这六点是我们当前以及今后学习的重点”。

2、进行专题学习

会上领导指出要运用辩证法、实证法和发展的方法。进一步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迅速掀起学习高潮,联系工作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3、撰写学习心得

会后,大队的全体干部职工根据“学习最快、研究最深、宣传最好、执行最实”的要求建立了专门的学习笔记本,撰写了学习心得,纷纷将自己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思想状况作出阐述,向组织汇报。

二0一二年六月九日

第三篇: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2012年5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大会高度评价并批准了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两个加快”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地概括总结了“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发展战略的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全面展示、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省委化危为机的胆略卓识和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过去五年,四川走过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为改变“三个最大”的基本省情,省委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作出了“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两个加快”重大决策的超常推进,有力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四川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破坏力最强、波及面最广、受灾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大灾,省委团结带领全川各族

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打赢了抗震救灾的一场场硬仗。面对灾后重建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规划引领、科学重建;坚持重建不仅仅是原地的恢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振兴发展。克服种种困难,仅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使灾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奠基四川长远发展的坚实平台,开启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新征程。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四川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全省经济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呈现出转折性、跃升性明显变化;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在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跨越,综合枢纽地位明显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惠民富民成效显著,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汇聚成推进“两个加快”的强大合力。

透过五年来的奋进历程,从战胜灾难与奋力拼搏的鲜活实践中凝结宝贵经验,必将成为推动四川未来发展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一是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二是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三是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四是应对复杂艰难局面取决于态度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五是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六是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用好用活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科学发展 跨越提升

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跨越发展是当前四川的时代使命。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任务总要求,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路径。报告提出的这一总体要求,凸显了省委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的宽广眼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具体实践,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 2

确立的总体取向一脉相承,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凝聚各方智慧,体现群众愿望,内涵十分丰富。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立足历史新起点、把握发展新特征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是四川跨越提升的根本要求,跨越提升是四川科学发展的突出体现。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国家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四川综合实力极大增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具有了实现跨越提升的基础条件、重大机遇和内在动力。朝着这一总体要求确定的方向阔步前行,就一定能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的步伐。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找准着力方位、确定更高目标的根本指南。找准着力方位,必须抓住我省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确定更高目标,就要突出主题贯彻主线,体现跨越提升特点。报告确定的今后5年发展目标,既包含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等量的目标,也包含产业实力、城镇化水平、开放水平、发展保障能力、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五个提升”等质的目标,体现追赶跨越的信心决心,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坚持了好与快的统一。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的基本路径。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添发展动力活力,优化结构布局,坚持发展为民目的。报告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西部科学发展前列;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奠定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这“五条发展之路”和“五个努力”,正确处理了速度与质量、内力与外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省的关系,是对基本路径的深刻阐述,是四川实现更大更好发展的关键举措。

坚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跨越提升,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顺应群众期待,符合发展实际,必将凝聚起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四川取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大成就,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四川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省委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业化是核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应立足资源禀赋,加强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科学开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优化园区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发挥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和区域品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城镇化是依托。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水平。用科学规划引领产城统筹,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要形态,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集约发展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镇、旅游镇和工业镇。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联动是关键。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三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深入推进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扩大省内改革试点范围,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是保障。要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进出川通道和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紧紧围绕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着力构建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主动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 在创新突破中巩固扩大优势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在创新突破中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提高我省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首先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几年,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快,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生问题显著改观。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深层次改革还没有到位。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在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关键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当前,我省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对外贸易呈现“高于全国、优于西部、逆势增长”的显著特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的开放程度仍然不高。因此,要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纵深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深化拓展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全面合作,不断巩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投资首选地的地位,推动产业转移在我省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用好新川创新科技园、西博会等载体,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尤其要注重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四川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加速发展期,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日益凸显。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未来发展重要任务。要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强化成都发展核心,加快建设沿长江、成绵乐、成资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深入推进川渝合作。要积极推进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创新是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四川。要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能力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努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环境

建设民生政府 服务民众福祉是报告一大亮点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报告提出我省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定位新要求,展示出了我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是报告的一大亮点。报告深刻阐述了建设民生政府的理念和路径,说明了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着力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一条民生政府的建设之路全面清晰。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报告明晰了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对教育的优化发展,是四川腾飞的基础。要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科技是四川创新发展的动力。要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四川科学技术水平。

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关系我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扶贫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创新和重点。加快我省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统筹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机制,强化落实责任,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是关系发展稳定的系统工程,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什么地方抓起,从什么地方突破,报告给予了明确回答。在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基层基础最为重要。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和举措,就是坚持以社区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要求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重点任务是文化强省的总纲领总支撑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四个重点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这四个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是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总支撑。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通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洗礼,我们不仅仅重建了一个山河壮美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以“感恩奋进”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家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顺应四川人民的共同心声,就是高举凝聚全川人民之力奋起赶超的一面精神大旗。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经常性的学雷锋活动中去,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类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包括物质成果,还包括文化生活上的成果。要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占全省GDP比重3.03%,年均增长35%以上,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更远远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速,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当前,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一个地区的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紧密相关,文化力是否强大的衡量标准是文化作品的质量,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越强,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力就越强。文化作品所传达的具体文化意象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展现给世界的形象。当前,我省对很多优质文化资源还缺乏大手笔和精耕细作的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大力推出根植于巴蜀文化、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塑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象,形成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做好五个“坚持” 为“高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防范 “四种危险”,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按照党代会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四川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三是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筑牢为民执政的基石,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力量薄弱地区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四是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自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决策和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构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推进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改善政务环境,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

五是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保持良好执政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办各类腐败案件,对腐败分子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击鼓奋进 攻坚克难 大踏步发展

今后五年,将是击鼓奋进的五年。高位增长态势已经确立,竞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必须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高位求进、奋力争先,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劲头。

今后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困难挑战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特别”的要求,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始终保持爬坡上坎、向上攀登的精神状态。

今后五年,将是大踏步发展的五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多重机遇相互叠加,我们必须坚定跨越提升的信心决心,只争朝夕、阔步前行,担负起加快四川发展、造福全川人民的历史重任。

第四篇: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2012年5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

大会高度评价并批准了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认为,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我省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和奋斗目标(“三个翻番”、“五个提升”:“三个翻番”,即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五个提升”,即产业实力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部署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是指导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两个加快”有力保证了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地概括总结了“两个加快”谱写崛起危难的恢宏篇章。这是对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发展战略的充分肯定、发展成就的全面展示、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

“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省委化危为机的胆略卓识和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过去五年,四川走过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等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为改变“三个最大”的基本省情,省委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部署,针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特殊形势,省委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又作出了“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一手抓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两个加快”重大决策的超常推进,有力保证了全省各项事业取得重大发展。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四川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创造了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遭遇的破坏力最强、波及面最广、受灾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大灾,省委团结带领全川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打赢了抗震救灾的一场场硬仗。面对灾后重建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规划引领、科学重建;坚持重建不仅仅是原地的恢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振兴发展。克服种种困难,仅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重建任务,使灾区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奠基四川长远发展的坚实平台,开启由西部 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新征程。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四川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全省经济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呈现出转折性、跃升性明显变化;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长期的“吃饭财政”正在实现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跨越,综合枢纽地位明显提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惠民富民成效显著,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一大批民生难题得到解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汇聚成推进“两个加快”的强大合力。

透过五年来的奋进历程,从战胜灾难与奋力拼搏的鲜活实践中凝结宝贵经验,必将成为推动四川未来发展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一是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二是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臵;三是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四是应对复杂艰难局面取决于态度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五是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六是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用好用活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

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科学发展 跨越提升

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跨越发展是当前四川的时代使命。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我省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任务总要求,指明了 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路径。报告提出的这一总体要求,凸显了省委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发展大势的宽广眼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具体实践,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的总体取向一脉相承,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凝聚各方智慧,体现群众愿望,内涵十分丰富。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立足历史新起点、把握发展新特征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是四川跨越提升的根本要求,跨越提升是四川科学发展的突出体现。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国家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四川综合实力极大增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具有了实现跨越提升的基础条件、重大机遇和内在动力。朝着这一总体要求确定的方向阔步前行,就一定能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四川的步伐。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找准着力方位、确定更高目标的根本指南。找准着力方位,必须抓住我省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确定更高目标,就要突出主题贯彻主线,体现跨越提升特点。报告确定的今后5年发展目标,既包含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等量的目标,也包含产业实力、城镇化水平、开放水平、发展保障能力、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五个提升”等质的目标,体现追赶跨越的信心决心,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坚持了好与快的统一。

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是四川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的基本路径。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优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添发 展动力活力,优化结构布局,坚持发展为民目的。报告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西部科学发展前列;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优势;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奠定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这“五条发展之路”和“五个努力”,正确处理了速度与质量、内力与外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富民与强省的关系,是对基本路径的深刻阐述,是四川实现更大更好发展的关键举措。

坚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跨越提升,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顺应群众期待,符合发展实际,必将凝聚起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四川取得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更大成就,加快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四川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省委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工业化是核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应立足资源禀赋,加强水电、钒钛、天然气、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科学开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优化园区布局,努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发挥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和区域品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城镇化是依托。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提升城镇化水平。用科学规划引领产城统筹,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要形态,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集约发展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镇、旅游镇和工业镇。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新区、产业新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大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联动是关键。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两化”互动和“三化”联动的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三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深入推进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扩大省内改革试点范围,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是保障。要以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加快铁路进出川通道和全省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完善次级交通枢纽,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紧紧围绕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核心目标,着力构建节水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和稳妥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能源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主动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 在创新突破中巩固扩大优势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在创新突破中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提高我省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首先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近几年,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快,公共服务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生问题显著改观。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深层次改革还没有到位。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改革,加快社会领域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在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关键要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当前,我省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对外贸易呈现“高于全国、优于西部、逆势增长”的显著特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的开放程度仍然不高。因此,要牢牢把握国际产业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 大机遇,纵深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深化拓展与对口援建省市的全面合作,不断巩固四川作为西部地区投资首选地的地位,推动产业转移在我省有序承接和成功落地。打造开放合作平台,用好新川创新科技园、西博会等载体,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尤其要注重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四川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期,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日益凸显。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成为我省未来发展重要任务。要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强化成都发展核心,加快建设沿长江、成绵乐、成资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深入推进川渝合作。要积极推进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增强我省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创新是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四川。要着力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能力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努力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环境

建设民生政府 服务民众福祉是报告一大亮点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标,更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报告提出我省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定 位新要求,展示出了我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是报告的一大亮点。报告深刻阐述了建设民生政府的理念和路径,说明了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着力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一条民生政府的建设之路全面清晰。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报告明晰了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要求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对教育的优化发展,是四川腾飞的基础。要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科技是四川创新发展的动力。要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四川科学技术水平。

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关系我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扶贫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把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创新和重点。加快我省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统筹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机制,强化落实责任,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是关系发展稳定的系统工程,要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什么地方抓起,从什么地方突破,报告给予了明确回答。在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中,基层基础最为重要。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和举措,就是坚持以社区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要求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制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重点任务是文化强省的总纲领总支撑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四个重点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这四个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我省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是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总支撑。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教材,通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洗礼,我们不仅仅重建了一个山河壮美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以“感恩奋进”文化为核心的精神家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顺应四川人民的共同心声,就是高举凝聚全川人民之力奋起赶超的一面精神大旗。要把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经常性的学雷锋活动中去,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类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包括物质成果,还包括文化生活上的成果。要全面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占全省GDP比重3.03%,年均增长35%以上,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更远远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速,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当前,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面临调结构、转方式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必须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不断推出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一个地区的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紧密相关,文化力是否强大的衡量标准是文化作品的质量,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越强,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力就越强。文化作品所传达的具体文化意象往往成为一个地方展现给世界的形象。当前,我省对很多优质文化资源还缺乏大手笔和精耕细作的开发,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还不高,缺乏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因此,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大力推出根植于巴蜀文化、反映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塑造四川特色文化品牌形象,形成巨大的文化吸引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做好五个“坚持” 为“高地”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防范 “四种危险”,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按照党代会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发展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四川各项事业发展中来。

三是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筑牢为民执政的基石,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持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思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力量薄弱地区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四是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形成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自觉把人民放在最高位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决策和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构建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推进机关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改善政务环境,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

五是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着力保持良好执政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办各类腐败案件,对腐败分子从严惩处、绝不姑息,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击鼓奋进 攻坚克难 大踏步发展

今后五年,将是击鼓奋进的五年。高位增长态势已经确立,竞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必须朝着更加宏伟的目标,高位求进、奋力争先,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劲头。

今后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五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困难挑战不可低估,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特别”的要求,勇于担当、敢于破难,始终保持爬坡上坎、向上攀登的精神状态。

今后五年,将是大踏步发展的五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多重机遇相互叠加,我们必须坚定跨越提升的信心决心,只争朝夕、阔步前行,担负起加快四川发展、造福全川人民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全面梳理了自身具备的发展优势,并就推动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明确了主要任务。“六个载入四川史册”回顾了五年来四川走过的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六条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做好新时期四川工作的认识。“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明确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五个必须坚定不移”提出了建设富裕明主文明和谐新四川必须坚持的路径。“五大重点战略任务”部署了加快四川发展造福全川人民的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本人有一下几点体会:一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贪图安逸的思想,注重实践锻炼,勇于沉下身子,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使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要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做好一行,这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基本点。注意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奋发有为,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奉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三是加强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教法,努力掌握新本领,发扬勇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用新课程理念、新思路武装课堂教学,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的业绩。四是廉洁自律。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保持人民教师良好的道

德操守、高尚的人格形象,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要筑起拒腐防变的牢固思想防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权利、金钱的考验,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下载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宣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情况汇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体会

    坚定信心 统一思想 脚踏实地干工作 ——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已经闭幕,全省上下认真学习有关大会精神,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畜牧研究所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 精神心得体会 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畜牧研究所领导组织全所职工集中学习、传达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我镇领导组织集中学习、传达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一次全会及市委学习贯彻大会精神。 省......

    乡镇传达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大会讲话

    传达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大会讲话 同志们: 5月1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选举出新一届省委、省纪委和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通过关于第九......

    学习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心 得 体 会 在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

    学习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我路政大队领导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传达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三届二十四次常委扩......

    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15日,昆明市政协召开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主席会议,学习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市政协主席田云翔要求,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要围绕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在科学发展社......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委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