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月28日宜昌市葛洲坝中学农耕时代的奇葩:中国古代商业文明
农耕时代的奇葩
----中国古代商业文明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徐建娥
一、理念先行说方向
以历史学为支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本节立足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学科知识体系,选择利用中学几种版本的教材资源,真正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本节从古代商业文明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寻文明成就,追寻文明精神,架起古代商业文明和现在市场经济相沟通的桥梁。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属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尽力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参与历史,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生成、构建知识体系。
以课标课改为依托,展现我校分步达标教学法的实验成果。分步达标教学法 “明任务、低起点、小步伐、多训练、快反馈”的教学策略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内容解读说文本
(一)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地位:本节古代商业属于必修二经济文明部分古代经济单元。要站在文明史和整体史的高度认识它。
内容特点:高中教材对商业概貌介绍比较充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而商业特点则没有设立专目论述,需要教师补充史料引导归纳;
内容整合:古代商业文明之花——了解商业概貌;古代商业文明之果——理解商业特点;古代商业文明之惑——见解商业文化。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了解商业发展表现;把握商业发展历程;分析商业发展特点;
过程与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历史学科功能
内容:依据史料情境讨论,探究商业面貌,思考商业特点;通过示意图指导归纳商业发展阶段,培养分析问题的思路;教师及时而恰当的点评和理答,形成持续而高效的学习状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古代商业文明的重要地位;感悟诚信、开拓、交融的商业精神;增强市场
经济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突破方案:分步达标、纵横结合第一步:“小组交流、活动展示”讨论归纳商业发展的表现;第二步:“示意图指引、阅读教材” 梳理商业发展的阶段; 第三步:教师小结收拢,整体把握商业概貌。
这样以点带面、纵横结合,既符合学生依托已知探讨未知的认知规律,又保证了
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破方案:依托史料,论从史出探究特点,化解难度突破难点。
三、方法选择说操作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有一些感性的商业知识和经验,需要梳理和深化;对新奇事物和未知知识有较高兴致,有基本历史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愿望,还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和点拨。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问题导学、图示教学 学法:情境体验、史料研读、合作讨论
四、流程展示说实施
根据以上各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立足高效课堂的目标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合作学习,师生探究(38分钟左右):
随堂检测、课外推荐(4分钟):
五、板书归纳说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梳理本课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农耕时代的奇葩
-----中国古代商业文明
一、商业文明之花:概貌
三个高潮:春秋战国、两宋、明清
几大表现:商人商帮、货币演变、市场城市、商路交通
二、商业文明之果:特点
起源早,发展曲折; 官营商业占优势;
受农业、手工业、政策影响大;
三、商业文明之惑:借鉴
中华商业文明光耀世界,历史商人精神感动你我、现代市场经济不容退却„„
第二篇: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呈现出与农耕文明不一样的商业文明特质。商业发展建立在农业、手工业水平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的基础上,反过来又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农耕文明带来更多的活力,我国古代经济因此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在农耕文明大背景下,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商业在这种政策环境中仍顽强发展,不断突破,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呈现出中国商业文明特有的魅力。但横向来看,对比明清时期的世界潮流,在古代商业促进农耕文明达到顶峰的时候,却没能使中国像西方商业那样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
本课第一目“商业的发展”概述了古代商业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主要表现;第二目“城市繁荣”介绍了作为古代商业发展的中心——城市在格局和职能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目“重农抑商”阐述了古代商业发展艰难的政策环境,这既是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重要部分,也是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的重要依据。三目在一起,较突出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更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将标题改为《农耕时代的商业》。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在时间上久远,且跨越时间段漫长;在内容上,知识点偏多;在空间上,涉及国内外,而学生仅有初中历史学习的一些片段记忆 2.不仅如此,长春的学生暂时没有接触过课改后的教材,这种跨越整个古代时期的专题结构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3.学生有一定的史料阅读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应根据这些基本学情力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各类资料搭建平台,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求知识,顺利地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① 知道古代商业发展在商人、城市、商路等方面的表现;
② 列举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在各阶段的突出表现和商业发展特点。
2.能力与方法
① 在重现古代商业发展概貌过程中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发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史学能力。
② 从文献、诗歌、多种类型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研读分析中,提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 从学习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中,理解古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悟商业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向善、诚信、创新、开拓、自由、交融等商业精神;
② 从提取和交流历史信息的过程中,增强历史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重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难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学形式】 讲授、合作探究、情境体验、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按照实际情况,以就近原则临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发放本课的学案,指导预习。
二、课题引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介绍长春现代商业发展,师生互动,引入新课。并用幻灯片显示标题《农耕时代的商业》和《课程标准》中“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的要求。
【设计意图】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导入新课,拉近师生距离,提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和期待。将课程标题与学习要求同时呈现给学生,起到引导学生关注学习重点的作用。
三、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呈现表格,提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案上关于古代商业发展的表格。
(一)商人: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1.教师引导:为什么我们把做买卖的人叫“商人”?
2.创设图片和文字材料情境,引导学生了解以范蠡为代表的春秋末期大商人的兴起。
呈现范蠡画像和《史记·货殖列传》里的记载:
材料1:范蠡认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材料2:“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商帮,体会古代中国优秀的商业精神。
呈现以下材料:
材料1.“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
——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2。“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实录》
材料3.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晋商创办票号的条件,感悟晋商诚信的商业精神。
4.教师引导:大家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学生交流后,呈现学者对明清十大商帮的总结: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5.教师总结商人群体发展的趋势特点以及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商业的发展和商业精神的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或图片情境,使学生知道商人产生、春秋战国大商人的兴起和明清商帮的发展概况,理解商人群体的扩大反映了商业资本的扩大和商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感悟日益丰富的优秀商业精神和源远流长的中国商业文明。
(二)城市: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
1.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中心。
2.引导学生认识“市”在唐以前的特点。
呈现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诗句。
设置问题:诗歌中反映了唐朝的“市”有什么特点呢?
3.创设图片情境,初步体会北宋汴京的繁华。
呈现《清明上河图》,描述清图片中的场景,用语言激发学生对图片的理解。
4.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探讨唐、宋城市格局的变化。呈现唐长安和宋汴京的城市格局图。
教师引导:哪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读图和由表及里获取信息的方法。
5.教师总结以唐长安和宋汴京为代表的大都市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反映出的商业发展的内涵。
【设计意图】城市发展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在这里选取典型的两个城市、两个阶段作为代表进行比较,意在勾勒出商业发展在城市变革这方面的体现。教学过程中,使用诗歌和图片资料,层层递进,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城市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商业的繁荣发展,理解商业发展突破限制,更加自由,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体会商业的自由内涵和对于民生的重要意义。
(三)向外商路:从大漠驼铃到南海云帆。
播放自制关于丝绸之路的视频,学生带着以下问题看视频,之后师生共同探讨。
1.古代通往海外的商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比起陆路,海上丝绸之路意味着海外贸易的减少还是扩大?
3.海外商贸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丝绸之路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内容,通过视频播放,再次刺激学生回顾已知的知识,理解新的学习内容。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知道古代海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变化。知道古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欧洲。体会古代海外贸易发达,不但繁荣了经济,还促进各地文明的交流,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感悟商业传达出来的互通有无的“交融”内涵。
(四)阶段小结
呈现学案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商业发展在各阶段的主要表现。
【设计意图】本课头绪较多,在前面使用小专题方式粗略呈现了商业发展概貌后,使用表格进行整理,可以使学生从阶段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商业发展的概貌和各阶段在商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再次体会商业繁荣发展的整体趋势。另一方面,这个表格可以强化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教会学生表格归类、比较学习的方法。
(五)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
1.重现历史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古代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
材料1:(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问题设置:陆二为什么烧掉灯草?
材料2: 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
问题设置: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两则材料可以说明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是什么?
材料3:“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钱咏:《履园丛话》
提问:这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思想?
2.指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教材关于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兴起的原因、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发展等文字资料。【设计意图】阅读补充材料和课本,获取信息,在和老师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知道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表现。在理解古代商业是在如此不利的政策环境下艰难发展的基础上,体会商业的顽强生命力和商人的创造力。
第二部分: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课件展示表格(学案中已完成的商业发展概况),老师进行小组分工就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产生时间、发展趋势、水平、所处地位等角度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教师小结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重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学生已基本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有一定的印象。通过这个探讨活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在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分析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四、播放视频,总结提升。
播放自己剪接的《大国崛起》视频,教师语言激疑。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初步以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辩证地理解明清时期中国虽然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但发展的活力下降,中国农耕文明已经不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逐渐被抛在世界潮流之外。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原因的愿望,在新的疑问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一、概貌(见表格)
二、特点
1.起步较早;
2.发展水平高;
3.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4.一直从属于自然经济;
„„【教学说明】
教师在知识结构处理上,通过表格的运用,尽力使教学内容明晰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力图通过较多样的情境设置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身经验、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以开放式的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思维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快乐的气氛中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拓宽视野,并意识到学习历史对于提高自身判断、理解、反思能力和丰富自己生活的意义所在,进行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附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第三篇: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商业的发展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1.隋唐时期:①表现:
②原因:
2.宋代:①表现:
②原因:
3.元代:①表现:
②原因:
4.明清:①表现:
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1.商业地位: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
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
(2)推行过程: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重难点解析】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D.社会性质的变化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
B.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c.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二者的主张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石渠宝笈三篇》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高中历史教材》图4
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总结与反思】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ccDBBcc11.(1)城市:长安;朝代:唐朝。(2)变化:①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②形成街市。③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特点: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官府控制的减弱。(3)新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时间: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试卷完成句子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试卷完成句子
1.M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us , but he himself was short of money then.(help)
迈克本应该帮助我们的,但是当时他自己的确手头很紧。
2.At last , he agreed to the publisher’s request that he ____________________for boys based on his childhood experience.(write)
出版商请求他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本适合男孩子看的书,他终于同意了。
3.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n Olympic history that five mascots_______________.(choose)那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选出了五个吉祥物。
4.Such is my experience in the woods, although you_____________________believe.(find)这就是我在森林里的经历,尽管你觉得难以置信。
5.A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ly when we take immediate action__________________a clean earth.(own)
关于环保,只有当我们立即采取行动,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洁净的地球。
6.The solution ___________________at the meeting yesterday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all the people present.(come)
昨天会上提出的解决办法吸引了你与会所有人员的关注。
7.With his car badly damaged in the accident, he had to ___________________.(get)
他的车子在车祸中损坏严重,他只好请人修理。
8.My English teacher advised us that every chance _________________to practice our spoken English.(make)
英语老师建议我们:每个机会都应该充分利用来练习口语。
9.____________________outside that I can not concentrate on my study.(noisy)
正是因为外面很吵,所以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10.He is very stubborn and never changes his mind easily, so it is no use___________________ on this problem.(communicate)
他很固执,从不轻易改变主意。所以跟他在这个问题上沟通交流没有用。
参考答案:
1.should have helped
2.(should)write a book
3.had been chosen
4.find it hard to
5.can we own
6.which/that came up/coming up
7.get it repaired
8.(should)be made full use of
9.It is because it is noisy
10.communicating with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