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别简述高温、粉尘、噪声作业的控制原则
分别简述高温、粉尘、噪声作业的控制原则
一、高温作业控制原则
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
3323w/m.h或84kj/m.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应符合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计应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防暑的要求。
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安全、职业卫生和工会等部门应制定计划,采取保障人身健康的措施,并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防暑降温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时检修维护,每年在暑季前检维修一次,并进行效果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应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减少高温和热辐射对员工的影响。
应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定时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对封闭、半封闭的工作场所,热源尽可能设在室外常风向的下风侧,对室内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当热源(炉子、蒸汽设备等)影响员工操作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高温作业场所的防暑降温,应首先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根据工艺特点,对产生有害气体的高温工作场所,应采用隔热、强制送风或排风装置。
对于高温环境中的狭小房室,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700W/m2、气温不超过28℃。
对高温作业员工应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内分泌、肝、肾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发现有中暑症状患者,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除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诊疗。
对高温作业者,应按有关规定供给含盐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
对热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员工,应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鞋、护腿、围裙、眼镜、隔热服装、面罩等。
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加班加点。
高温作业的分级应符合GB 4200《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对高温超标严重的岗位,应采取轮换作业等办法,尽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
高温作业场所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室内有良好的通风,休息室内气温应低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
二、粉尘作业控制原则
作业现场可产生粉尘的工序或场所为原料库、混料工序、干燥工序、冷加工工序及雷蒙废品破碎工序。
原料库宜为封闭结构形式,原料袋不应出现破损,避免粉尘外逸。卸料时不可野蛮操作,避免扬尘。
混料作业时,皮带提升机输送原料时,不可野蛮操作,并且保证物料正常流动,避免粉尘外逸。
干燥室的粉尘应设有洒水清扫设施,并及时清扫干燥坯造成的尘土。
冷加工加工成品时,应采用有效地除尘设施,作业时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贯彻“满刀吃”原则,避免粉尘外逸。
雷蒙磨废品破碎现场宜封闭结构形成,以避免粉尘外逸,应有清扫设施,并及时清扫废品破碎造成的粉尘。
成型、干燥、烧成、冷加工及雷蒙磨废品破碎等作业场所的厂房顶部,宜设避风天窗。
应采用机械化、密闭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尽量减少物料中转环节,降低物料落差,缩短物料运输距离。
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防尘设备的维护、检修应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生产设备进行大修时,防尘设备亦必修同时检修。防尘设施,不准任意拆除或挪作他用。应根据生产流程配置相应的除尘系统,以便于粉尘的回收。
生产设备的布置,应为除尘系统的合理布置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为除尘设备留出足够的检修场地。
除尘设备的转动件,应进行定期的清洗、加油,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风机叶轮,应保持完好、运行平稳。
除尘管道,应每定期进行一次检查、维护。管道外部应涂油漆或作防腐蚀处理。
除尘器应连续清灰,灰斗与管道内的积灰,应定期清除。
袋式除尘器的破损滤袋,应经过彻底清灰和修补后,方准重新使用。
除尘设备,应按其性能和技术要求正确使用,以使除尘效率达到设计要求。
三、噪声作业控制原则
土石方阶段噪声控制:土石方施工前,施工场界围墙应全部建设完毕。所选施工机械应符合环保标准,操作人员需经过环境教育。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推土机一次推土量,装载机装载量,严禁超负荷运转。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缩短维修保养周期。打桩阶段噪声控制措施禁止夜间使用打桩机。护坡桩为砼灌注桩时,其控制措施同结构阶段砼浇筑噪声控制措施。
机械噪声排放控制:在正常使用下,易产生噪声超限的加工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等,采取封闭的原则控制噪声的扩散。封闭材料应选择隔声效果好的材料,其几何尺寸视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同时选择低噪声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在有噪声的封闭作业环境下,要为操作工人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对讲机、耳脉等。
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修理,人员塔吊指挥哨音、剔凿等,这些噪声的产生多数为人为因素。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通过对全体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养环境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减少环境噪声污染,使作业人员在工作中予以控制。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
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钢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使用电锯锯模板,切割钢管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模板、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运输车辆噪声排放控制:车辆噪声采取减低速度的方法进行控制。
振捣棒噪声排放控制:在噪声敏感区域均需选用低频振捣棒。振捣棒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干净,保养好;振捣砼时,禁止振钢筋或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振捣砼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及电源开关,防止振捣棒空转。
砼泵、砼罐车噪声排放控制:因施工场地狭小、砼泵必须设在场界外的,应做封闭处理,将固定泵围起来;向商品混凝土分包施加影响,要求其加强对砼泵的维修保养;加强对砼泵、砼罐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教育,保证砼泵砼罐车平稳运行。
装修阶段噪场控制:先封闭周围,然后装修内部;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做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在工厂、车间完成,且有防尘降噪设施,减低噪声;使用电锤时,及时在各零部件间注油。在敏感区域施工时,应在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降噪安全围帘包裹。
对于电锯、电刨等噪声较大的车间进行封闭式作业活动时,劳动者应穿戴防噪声的护耳设备。
噪声监测:现场应加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噪声监测,仪器应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监测频度公司总部每月观测一次,现场每半月观测一次。测量方法、条件、频度,测点的确定等需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声管理规定,对噪声超标有关因素及时进行处理。
金属材料工程2011-2
2011440802
董长泠
第二篇:职业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的防护及措施
职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面很广。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工业噪音的分类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固体的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碎石机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空气动力性噪声:这是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如通风机、空气压缩机、喷射器、汽笛、锅炉排气放空等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声音。
粉尘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坏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危害表现在肺部。
尘肺病我国已列为法定职业病范畴,这种病是由于较长时间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所致。
预防尘肺对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利的,我国在防尘方面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如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人防护、设备维护检修、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等一整套综合性防尘措施。生产环境内的浓度,常与清扫制度有关,故注意环境的清洁工作,推行实施清扫能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
1、对就业人员应作严格的健康检查。
2、逐步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湿式作业方式,减少粉尘的飞扬。
3、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密封机械防止粉尘外逸,采用通风排气装置和空气净化除尘设备,使车间粉尘降低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以下。
4、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
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护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每月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
根据工作地点气象条件的特点,医学上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等。
高温高湿作业:见于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等。温热环境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易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农业劳动、建筑、搬运、露天交通管理等作业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2、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2.1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2.2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2.3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高温防护措施(一)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二)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三)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2)夏季供给含盐饮料、绿豆汤等其他降暑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