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时间:2019-05-13 08: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2003年5月1日起施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

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

(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的通知

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和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三年四月十五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的监督,维护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专用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本守则。

第二条从事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的国家和机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商标工作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文明服务。

第三条商标工作人员不得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和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条在涉及商标事务的接待工作中实行首问责任制。商标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商标注册申请、评审、案件投诉等事宜的人员,应当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应当予以说明,并告知其办理有关事宜的正确途径。

第五条在办理有关注册、管理和评审事宜的过程中,依据工作程序,需要会见有关当事人的,由主管领导根据需要指定工作人员接待,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将接待情况如实记录备案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第六条商标工作人员应当妥善保管当事人提供的申请书件和证据材料,不得丢失、损毁、篡改,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当事人在办理商标异议、评审和案件投诉等事宜时提供的证据材料中涉及其尚未公开的经营情况、销售渠道等商业信息时,当事人要求保密的,办理有关事宜的人员应当对这些信息予以保密,不得向他人提供。

第八条商标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办理商标注册、评审、案件投诉等事宜,并按照规定及时将办理情况通知有关当事人,不得无故拖延。法律、法规、规章对办理有关事宜有时限规定的,有关人员应当有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毕。

第九条商标工作人员办理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事宜,应当认真负责,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有关处理决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 1

准确。

第十条商标工作人员不得私自从事商标查询业务,不得收受当事人的财物,牟取不正当利益,也不行接受当事人的宴请以及参加其他可能影响其公正执法的活动。

第十一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商标管理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商标执法内部监督程序,加强对负责商标管理工作的人员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遵守纪律情况的教育、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商标管理行为及其商标管理人员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检查、评议、督促和纠正。第十三条商标工作人员违反本守则规定,情节轻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责任。

第十四条本守则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守则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1996年5月1日起施行)

劳动部 公安部 外交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劳部发〔1996〕29号(1996年1月22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外事办公室、外经贸 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局及有关部门,各驻外使、领馆、处: 为了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单位的合法权益,经商有关部门同意,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现予颁布实施。

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劳动、公安、外事、外经贸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须在每年年终将执行情况报劳动部。

目前已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凡不属于本规定第九条所列人员,又未领取就业证的,应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二个月内,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就业证申领手续。劳动部门应为符合条件者办理就业证,对不符合条件者终止其就业。逾期不办的,按非法就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就业许可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六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人员。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 1 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

第二章 就业许可

第五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第六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但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除外。

第七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

(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

(三)无犯罪记录;

(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

(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证件)。

第八条 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学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就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任职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许可证书和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

第九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就业许可和就业证。

(一)由我政府直接出资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或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或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或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二)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从事海上石油作业、不需登陆、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劳务人员;

(三)经文化部批准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第十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许可证书,入境后凭职业签证及有关证明直接办理就业证:

(一)按照我国与外国政府间、国际组织间协议、协定,执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受聘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

(二)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中的首席代表、代表。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向其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有效文件:

(一)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

(二)聘用意向书;

(三)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

(四)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

(五)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用人单位应持申请表到本单位所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核准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具体负责签发许可证书工作。发证机关应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核准,并在核准后向用人单位签发许可证书。

第十三条 中央级用人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和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外国人,无须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凭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本规定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文件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申领许可证书。

第十四条 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由被授权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不得直接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 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凡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一项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九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应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发的通知函电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应凭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通知函电和文化部的批件(径发有关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凡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和合作交流项目书申请职业签证;凡符合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应凭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证明申请职业签证。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十五日内,持许可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就业证只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有效。

第十七条 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三十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 3 理居留证。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可根据就业证的有效期确定。

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行终止,但按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可以续订。

第十九条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其就业证即行失效。如需续订,该用人单位应在原合同期满前三十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延长聘用时间的申请,经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延期手续。

第二十条 外国人被批准延长在中国就业期限或变更就业区域、单位后,应在十日内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居留证件延期或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被聘用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被解除后,该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劳动、公安部门,交还该外国人的就业证和居留证件,并到公安机关办理出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支付所聘用外国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三条 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就业证所注明的单位相一致。

外国人在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但仍从事原职业的,须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并办理就业证变更手续。

外国人离开发证机关规定的区域就业或在原规定的区域内变更用人单位且从事不同职业的,须重新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第二十五条 因违反中国法律被中国公安机关取消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用人单位应解除劳动合同,劳动部门应吊销就业证。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被聘用的外国人发生劳动争议,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

第二十七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就业证实行年检。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每满一年,应在期满前三十日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年检手续。逾期未办的,就业证自行失效。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期间遗失或损坏其就业证的,应立即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挂失、补办或换证手续。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未申领就业证擅自就业的外国人和未办理许可证书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四条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拒绝劳动行政部门检查就业证、擅自变更用人单位、擅自更换职业、擅 4 自延长就业期限的外国人,由劳动行政部门收回其就业证,并提请公安机关取消其居留资格。对需该机关遣送出境的,遣送费用由聘用单位或该外国人承担。

第三十条 对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就业证和许可证书的外国人和用人单位,由劳动行政部门收缴就业证和许可证书,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发证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非法收费、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居民在内地就业按《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外国人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澳门地区就业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个体经济组织和公民个人聘用外国人。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可会同公安等部门依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并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1996年5月1日起施行。原劳动人事部和公安部1987年10月5日颁发的《关于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津政令第113号,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

津政令第113号(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已于2006年12月2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戴相龙

二○○七年三月三十日

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5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补偿安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市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适应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有利于旧区改造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

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坚持依法拆迁、管拆分离、严格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拆迁人应当按照本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本规定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本规定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本规定所称房屋承租人,是指与被拆迁人具有房屋租赁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历史形成的、实际租用被拆迁人房屋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条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是本市房屋拆迁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市城市房屋拆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下设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城市房屋拆迁的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的领导。

建设、规划、土地、公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应当依照本规定,配合做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六条

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负责组织编制城 1 市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计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建设、发展改革等管理部门以及有关区、县政府应当按照各自下达项目投资计划的职能,配合做好城市房屋拆迁计划编制工作。

第七条

拆迁房屋的单位必须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第八条

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应当向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本市银行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存款证明。

第九条

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报经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核准后,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房屋拆迁许可证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统一印制。

拆迁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缴纳房屋拆迁管理费。

第十条

拆迁人应当在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内,实施房屋拆迁。

在实施房屋拆迁过程中,确需延长拆迁期限的,拆迁人应当在拆迁期限期满15日前,向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延长拆迁期限的申请,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

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取得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以下简称拆迁单位)实施拆迁。

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和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及区、县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不得作为拆迁人,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十二条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应当向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出具委托书,并订立拆迁委托合同。拆迁人应当自拆迁委托合同订立之日起15日内,将拆迁委托合同报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被委托的拆迁单位不得转让拆迁业务。

第十三条

拆迁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通过有关法律、业务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拆迁工作。

第十四条

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房屋拆迁许可证发放之日起5日内,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搬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搬迁期限不得少于15天。

拆迁人或者其委托的拆迁单位应当逐户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做好房屋拆迁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五条

拆迁范围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批准的用地范围确定。

拆迁范围确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拆迁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

(一)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二)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建立新的房屋租赁关系;

(四)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登记。

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拆迁范围、暂停事项和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拆迁人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必须经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延长暂停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十六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不得与房屋拆迁公告的内容相抵触。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

(二)补偿安置方式;

(三)货币补偿金额;

(四)产权调换房屋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的地点、面积、楼层、价格和需要结清的差价等内容;

(五)搬迁期限;

(六)临时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七)违约责任;

(八)争议解决的方式;

(九)当事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拆迁依法由政府代管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示范文本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制订。

第十七条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未在协议约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提供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或者周转用房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十八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在房屋拆迁公告公布的搬迁期限内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裁决。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裁决应当包括补偿安置方式、货币补偿金额或者产权调换房屋的基本情况、搬迁期限、临时过渡方式、过渡期限、复议和诉讼时效等内容。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依照本规定已对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提供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屋或者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户数较多或者比例较高的,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裁决申请前,应当举行听证。

第十九条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完成搬迁的,由区、县 3 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区、县人民政府,经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由区、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强制拆迁前,应当举行听证。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完成搬迁的,也可以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二十条

拆迁中涉及文物古迹、军事设施、教堂、寺庙及依法由政府代管的房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

拆迁范围内发现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尚未确定为文物、历史风貌建筑的,在规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报有关部门确认,予以保护。

第二十一条

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建设项目转让的,经建设计划、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到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变更手续。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变更后的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内容予以公告。

建设项目转让后,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有关权利和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存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银行应当协助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

第二十三条

拆迁期限结束,拆迁人应当将收回的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送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被拆迁人未交回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的,由拆迁人持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或者行政强制拆迁决定书、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到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市和区、县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房屋拆迁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房屋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拆迁人、拆迁单位应当建立房屋拆迁项目档案,按照规定报送有关资料,接受监督检查。第三章 拆迁补偿安置

第二十五条

拆迁补偿安置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除本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三十三条规定外,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补偿安置方式。

涉及国家和市重点工程建设的拆迁项目,在同一区位内有定向还迁安置房屋并且建筑面积不低于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以房屋产权调换为主。

第二十六条

拆迁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金额按照被拆迁房屋所处区位的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评估确定,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定。拆迁当事人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

第二十七条

拆迁非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其中拆迁划拨土地上的非住宅房屋,货币补偿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和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确定。

第二十八条

拆迁补偿安置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按照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与所调换房屋的市场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其中拆迁住宅房屋的,按照本规定第二十六条确定补偿金额;拆迁非住宅房屋的,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确定补偿金额。

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

第二十九条

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公有住宅房屋按照房屋租赁合同载明的计租面积换算成的建筑面积确定;

(二)公有非住宅房屋、私有房屋和其他房屋按照房屋所有权证书载明的建筑面积确定。

第三十条

拆迁公益事业用房的,拆迁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因城市规划的要求不能在原地重建的,由拆迁人按照规定易地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第三十一条

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

第三十二条

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其中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继续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实行货币补偿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拆迁住宅房屋的,拆迁人按照被拆迁房屋补偿金额的5%给予被拆迁人补偿,按照被拆迁房屋补偿金额的95%给予房屋承租人补偿;

(二)拆迁非住宅房屋的,拆迁人按照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的20%给予被拆迁人补偿,按照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的80%给予房屋承租人补偿。

第三十三条

拆迁非公有租赁房屋的,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继续承租,被拆迁人应当与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订立房屋租赁合同。

第三十四条

拆迁人未按照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补偿安置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可以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房屋质量安全标准。

第三十六条

拆迁产权不明确或者产权人下落不明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拆迁。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三十七条

拆迁设有抵押权的房屋,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就抵押权及其所担保债权的处理进行协商并重新签订抵押协议,或者由抵押人清偿债务后,拆迁人方可给予被拆迁人补偿安置;抵押权人和抵押人达不成协议的,由拆迁人参照本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程序实施拆迁。

第三十八条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但批准时明确不予补偿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未建成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当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明确过渡期限。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可以自行安排住处临时过渡;对自行安排住处确有困难的,拆迁人应当提供周转用房临时过渡,临时过渡的 5 周转用房应当具备基本居住条件。

过渡期限从房屋拆迁公告公布的拆迁期限结束之日起计算,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产权调换房屋为多层(1至6层)住宅楼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18个月;

(二)产权调换房屋为中高层(7至11层)住宅楼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24个月;

(三)产权调换房屋为高层(12至24层)住宅楼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30个月;

(四)产权调换房屋为25层以上住宅楼或非住宅房屋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36个月。

第四十条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临时过渡的,拆迁人应当按月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支付时间自搬迁之日起到提供产权调换房屋之日止。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用房临时过渡的,拆迁人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因拆迁住宅房屋搬迁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一次性搬迁补助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搬迁的,拆迁人可以给予搬迁奖励费。

第四十一条

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限,周转用房的使用人应当按时腾退周转用房。

因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增加1倍临时安置补助费;对周转用房的使用人,应当自逾期之月起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四十二条

因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拆迁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四章 拆迁评估

第四十三条

房屋拆迁评估应当坚持合法、独立、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拆迁评估活动和评估结果。

第四十四条

拆迁项目确定后,拆迁人或者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应当向社会发布信息,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可以提出拆迁评估作业申请。拆迁人或者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应当在公证机关监督下,采取抽签方式确定拆迁项目的评估机构。参加抽签的评估机构不得少于3家。

第四十五条

评估结果与被拆迁房屋所处区位的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场价格差距较大的,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要求拆迁或者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向天津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技术鉴定。

第四十六条

被拆迁人要求对其被拆迁房屋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补偿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评估。

第四十七条

本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作出的维持评估报告的鉴定意见为最终评估结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拆迁人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拆迁人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报经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核准后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以上 6 3%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拆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核准后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

(二)委托不具有房屋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三)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第五十一条

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转让拆迁业务的,由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拆迁委托合同约定的拆迁服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经法定程序确定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其在一定期限内从事房屋拆迁评估业务,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因此给拆迁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与拆迁当事人一方串通,损害另一方合法权益的;

(二)以迎合高估或者低估要求、给予回扣、恶意压低收费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三)违反房地产估价规范和标准的;

(四)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估价报告的;

(五)多次被申请鉴定,经查证,确实存在问题的;

(六)允许他人借用自己名义从事拆迁评估活动或者转让、变相转让受委托的拆迁评估业务的。

第五十三条

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

(二)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对依法应当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六章 附

第五十四条

享受城镇最低社会保障待遇的家庭或民政部门定期抚恤和定量补助的社会优抚对象,符合本市住房保障规定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安置可以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中的听证程序规则、拆迁评估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条

本规定施行前本市发布的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拆迁项目,仍按原拆迁许可的内容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人民政府2002年11月5日发布、2003年1月1日施行的《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2002年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仁怀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仁怀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仁府发〔2005〕17号,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仁怀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仁怀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仁府发〔2005〕17号(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现将《仁怀市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仁怀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贵州省实施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在仁怀市行政区域内,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建制镇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含省、遵义市直管单位),须遵守本实施意见。

第三条 仁怀市市区规划范围:北起仓头坝小学;南至盐津河景区规划范围;西南至盐津河出口;西至茅台红旗村;西北抵三岔河;东至云祷山山脉;中部以中茅走廊为纽带。市区范围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其他各建制镇的规划范围,由市人民政府在其总体规划中确定。

第四条 仁怀市建设局(以下简称市建设局)是仁怀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城市规划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具体指导或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查及报批;

(三)协调、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

(四)参与或负责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

(五)参与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审定;

(六)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违法案件;

(七)负责城市规划的行业管理及上级交办的其它有关城市规划的工作。

建制镇村镇建设管理所受市建设局的业务指导,负责本辖区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 城市规划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阶段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分区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城市分区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原则规定城市土地利用和使用性质,人口分布与密度,建设用地的容量等控制指标,主要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位置和范围。

城市详细规划应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根据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可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对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以直接指导各项建设工程的设计。

第六条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仁怀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省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组织评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由各专业主管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由相应专业专家委员会组织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由市建设局负责组织编制,由省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组织评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由市建设局负责组织编制,市规划委员会组织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各建制镇的规划由各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遵义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同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凡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市建设局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对分区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市人民政府备案;凡涉及用地布局和分区功能等重大变更的,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章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八条 城市新区和旧区界线的划分。

(一)城市旧区:中枢城区南起羊子垭,北至酒中酒厂,东起环城东路,西止环城西路; 2 茅台城区东起环茅东路,西止赤水河东岸,南起茅台酒厂厂区,北至茅台化肥厂。

(二)城市新区或近郊区:除本条第一款规定范围以外,总体规划划定范围以内均属城市新区或近郊区。

各建制镇新区与旧区的划分,由市人民政府在其总体规划中具体确定。

第九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十条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居住新区开发范围不宜小于小区级,旧区改建范围不宜小于1公顷。

第十一条 城市旧区改建的重点是危房、低洼区及交通堵塞、基础设施简缺、环境污染严重地区。

城市旧区内严格控制新建或扩改建工厂,污染环境的工厂不得进行与治理无关的扩建;严重污染环境、无法治理或逾期未达到治理要求的,必须限期转产或迁移。

第十二条 城市旧区内居民不得擅自占用空地新建私人住房,原有私人住房的改建、扩建,不得擅自扩大原有宅基地面积,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或侵占公共绿地、邻里通道。

第十三条 城市重要道路两侧应严格控制建设锅炉房、厨房、烟囱、各种架空管道、垃圾道出口、化粪池等辅助建筑物、构筑物。沿城市主要道路的围墙应建透空围墙,高度控制在2.2米以下。

第十四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妥善保护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保护的具有历史意义或革命纪念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古树名木。

第十五条 城市综合开发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下,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后,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配套建设。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十六条 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涉及国家秘密的,按照国家保密法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不得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

第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包括简易建筑、亭棚以及改变建筑物外形和承重结构的维修装饰工程)、小品建筑(包括宣传画廊、广告牌、公交候车亭、电话亭等)、人防工程、消防工程、防洪工程、公用设施、公路、城市道路、桥梁、涵洞、码头、广场、停车场、公园、城市雕塑、绿化工程(包括环形岛、滨河绿地、住宅绿地等)、管线工程、水源井、人工渠和构筑物(包括烟囱、水塔、发射台、输电线塔)等,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九条 城市规划管理实行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简称“一书两证”)。“一书两证”的核发均由市建设局负责。

第二十条 选址意见书的办理程序:

(一)根据项目管理权限,市建设局应参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工作。

(二)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向市建设局提出选址申请。

(三)市建设局根据经审查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国家和省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须有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县(市)级重大建设项目以及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须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接到建设单位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须报市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申请用地的,须向市建设局提出申请,由市建设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用地。

第二十二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

(一)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设计方案图等相关资料向市建设局提出申请。

(二)市建设局根据核实的用地位置、面积、红线图和经批准的规划平面布置图或设计方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因建设工程施工,堆放材料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在批准的用地范围外临时用地的,建设单位须持有关部门批准的临时用地文件向市建设局申请,经批准后发给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建设单位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其它有关文件,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

第二十三条 确定规划设计条件,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或可行研究报告和选址意见书,建设地段五百分之一地形图和建设局核实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向市建设局申请确定规划设计条件。

(二)市建设局根据建设用地地段的规划要求核发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三)建设单位持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

第二十四条 审定设计方案,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按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要求持两套以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向市建设局申请方案审定。

(二)市建设局按规定程序审查批准方案后,向建设单位下发设计方案审定意见通知书。

(三)建设单位持方案审定意见通知书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接到送审方案后20日内办理(须报市规划评审委员会审查方案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

建设单位持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用地批准文件和所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文件交市建设局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划要求加盖验审专用章,同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有关手续后方能到有关部门办理合同签证和开工 4 手续。

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办理。

第二十六条 市政道路、桥涵、地下管线、地上管线、河湖水系及道路两侧绿化等市政工程建设,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市政工程项目批准文件和技术文件,向市建设局申请确定规划设计条件,重要或复杂的工程由市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后由市建设局核发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二)凡需报审的市政工程设计方案,由市建设局报市人民政府进行审查,经批准后,由市建设局下发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

(三)施工图审定后,由市建设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市政工程需征用土地或施工需临时用地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申请办理建设用地(或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

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分别在20日内办理。

第二十七条 城市规划区内个人建房的办理程序:

(一)城市规划区内的农业户申请建房,必须持建房申请及建房位置所在村(居)委员会证明以及镇(办事处)签署的意见、户籍证件、户主身份证等证件向市建设局申请。

按照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对已有建房史的农业户,不再受理新的建房申请。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农业户或居民申请扩建(加层)、改建房屋,须持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危房改造的还需提供危房鉴定报告)、户籍证件、户主身份证以及建房申请,向市建设局申请。

(三)市建设局根据申请和相关部门意见,到现场实地勘察,对符合用地功能规划,不占压规划道路,不影响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划定规划用地红线图并提出规划设计要求。

(四)建设者持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要求、建房设计方案以及本条

(一)、(二)款要求所需证件、资料到当地村(居、社区)委会(社区居委会)、村管所、国土资源所、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签署意见后向市建设局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五)市建设局对建设者提供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者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相关资料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许可手续。

(六)建设者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资源局的用地批准手续和房屋施工图向市建设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建设局审查符合要求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分三个时段办理。核发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要求在20日内办理;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20日内办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20日内办理。

第二十八条 市建设局应在规定期限内为建设单位或个人办理规划审批手续;不能办理的,应在规定期限内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活动均实行放线、验线管理制度。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建设场地平整完毕后,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用地红线图、施工图等相关资料向市建设局申请放线,市建设局到现场放线并发给建设工程放线通知书后,方能动工开挖基槽。基槽开挖完毕,经市建设局现场验线并签发验线通知书后,方能砌筑或浇筑基础。地 5 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应报市建设局查验管线位置及标高,经查验合格发给规划允许覆土通知书后方可覆土。

以上程序,市建设局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分别在10日内到现场进行放、验线。

第三十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市建设局同意,并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年内未办理完用地手续,或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动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进行用地调整,确需调整用地的,须向市建设局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审批手续。

第三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以及规划设计要求,由市建设局确定。

第三十三条 未经市建设局及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挖取砂石土方、围填水面、设置垃圾堆放场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对已进行上述活动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责令停止,限期整理或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第三十四条 建设用地范围内规划确定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建设单位应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拆除,未拆除的,市建设局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严格控制临时用地,严禁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到期确需延长用地期限的,应按原批准程序办理手续,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两年。期满应拆除临时用地上的一切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原地形地貌。国家建设需要时,无论使用期限到否,均应无条件拆除临时用地上的所有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退回临时用地。

第三十六条 城市规划区内各种管线的位置、走向、埋深以及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净距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管线建设需开挖路面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持相关批准文件向市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掘路许可证后方可开工。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恢复原貌。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涉及交通、水利、环保、旅游、消防、卫生、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工程管线、测量标志、微波通道、发射台及其它方面的限制时,市建设局应汇同有关部门协商,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施工中,危及邻近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安全时,应立即停工,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汇同施工、设计等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建设工程在基础施工中,发现地下工程管线、文物古迹、测量标志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报有关主管部门和市建设局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三十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个人改建房屋,山墙不得开门、开窗或超越山墙界线建设。原有房屋山墙门窗影响他人建设的,应予堵塞。经市建设局确定是整幢房屋唯一通风、采光或进出的门窗,可予保留,相邻两户山墙之间不得留夹巷。

第四十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附属设施均应保持外形完好,不得擅自搭建挂台、雨棚、简易棚等。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委托建设工程设计时,必须持有市建设局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要求)通知书,否则设计单位不得承接设计任务。设计单位未按市建设局核发的规划设计要求或违反规定承接设计的,其设计文件无效。

第四十二条 施工单位不得承建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设计施工图和规定事项施工,不得擅自改动。

第四十三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相关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施工手续;开户银行不得支付工程款;供电、供水、供气部门不得供电、供水、供气。对已建成的建设工程,房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房屋产权所有权属证件。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报请市建设局参加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市建设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建设单位或个人持“两证”正本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未经市建设局验收的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产权登记、银行结算和有关投入使用手续。

第四十五条 市建设局有权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要求进行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不得隐瞒和阻挠。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实施城市规划、改善城市面貌环境成绩显著的;检举违反本办法的建设活动或举报规划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经调查情况属实的,由市人民政府或市建设局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四十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退回,并追究违法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的,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在改正前对其建设申请不予审批;利用失效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占用土地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占用或转让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四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违法建设行为:

(一)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二)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设计图纸和规定事项进行建设的;

(三)未取得建设工程放线、验收通知书擅自动工建设的;

(四)买卖、转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五)利用失效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

(六)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改建成永久性、半永久性工程的,临时建筑逾期不拆除的;

(七)擅自改变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的;

(八)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建设的。

第四十九条 对单位和个人的违法建设行为,市建设局视其建筑物、构筑物对城市规划 7 影响程度,根据《行政处罚法》和《贵州省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行政处罚暂行规定》分别作出如下处罚:

(一)未按规定办理有关建设手续,但不影响规划的,除责令其补办手续外,处以责任单位或个人违法建设总造价3—5%的罚款,同时对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100—200元罚款。

(二)对城市规划有一定影响,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责任单位或个人违法建设总造价5—10%的罚款,同时对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200—300元罚款。

(三)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除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外,视其情节轻重,处以建设单位或个人违法建设总造价10—30%的罚款,同时对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300—500元的罚款。尚可利用的,予以没收。

(四)临时建设到期不拆除,又不提前办理延期使用手续的,除申请人民法院强行拆除外,对使用单位或个人处以1000至2000元罚款。

第五十条 未经市建设局同意或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导致违法建设的,没收其设计费收入,并处以设计单位设计费收入10—30%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以300—500元罚款。

第五十一条 施工单位对违法建设强行施工的,没收其违法收入,并处以施工单位违法收入30%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对拒不执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从规定期满之日起,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按日加收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2‰罚款(处以罚款的,按日加收罚款额1%的滞纳金),直至执行为止。

第五十三条 单位或个人的违法占地建设未经处理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有权停止审批该单位或个人其他有关工程项目的建设申请。

第五十四条 无规划审批权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进行建设的,超越规划审批权限进行建设的,批准文件无效。非法批准进行建设的工程,按违法建设处理。对非法批准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建设局视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处以非法批准单位或个人所造成违法建设总造价1——10%的罚款,并追究非法批准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对市建设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行政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建设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六条 对谩骂、殴打规划管理人员,阻挠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取贿赂或有其他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实施意见由市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实施意见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原《仁怀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 8 则(暂行)》同时作废。

第六十条 非建制镇的其他乡所在地的集镇和工矿居民点,参照本实施意见法执行。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2003年5月1日起施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注册、管理和评审工作守则(工商标字〔2003〕第49 号,2003年5月1日起施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