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8: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最终版)》。

第一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最终版)

“永远跟党走,作为在教·学”

——团委会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团委会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2月28日——6月28日)

1、传达县会议精神,并成立领导小组,进行摸底调查。

2、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分工部署。

3、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二、学习教育阶段(2011年3月7日——12月16日)

1、组织理论学习:以团支部为单位,各委员挂钩到各支部指导并参与理论学习。广泛开

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学习活动。

2、每个团员写一篇心得体会。

3、开展“新时期新风采”团员标准大讨论活动。

4、团干部培训,发展新团员。

三、总结提高阶段:(2005年12月19日——2006年2月)

1、抓好“落实四个关键,开展五项竞赛”主题实践活动。

2、建立“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长效机制。

3、总结经验,对先进支部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形成专题报告。

什么是团员意识?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

新时期团员意识的内涵有哪些?

新时期的团员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意识。

(二)组织意识。

(三)模范意识。

为什么要在全团广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对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团的建设,全面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其次,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重要举措。

第三,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开创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

(二)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三)坚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

(四)坚持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

(五)坚持充分尊重基层创造性。

(六)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第二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简报

第七期

共青团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增强共青团员

意识主题教育推进小组办公室2005年10月20日

集团各事业部党委领导

高度重视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在集团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第一阶段活动中,集团各事业部青年工作联络组及时向事业部党委分管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与支持,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正确把握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政治方向,制定、落实事业部实施方案。

在百货事业部团员意识教育动员会上,事业部党委书记王逢祥指出,事业部各级团组织要抓住这次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重要契机,有力地推动青年工作发展。在本次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四个结合”,即活动要与肩负的责任相结合;与青年人的特点相结合;与年初计划相结合;与先教活动相结合。切实抓住“五个要点”,即抓主题活动、提高团员形象;抓典型引导、提高整体水平;抓窗口特色、树立企业形象;抓促进工作、发挥突击作用;抓成果推广、注重机制形式。

生产资料事业部党委书记蒋乾浩同志、副书记陈伟宝同志听取了联络组《关于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汇报后指出“这次教育活动重要、必要,开展得也很及时。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团建工作、切实起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作用,要在本次教育活动中突出绩效优先,宣传典型、抓好落实,解决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通过本次活动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的群众基础,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数量明显提高。

集团各事业部联络组在事业部党委领导的指导下,把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落到实处,扎实有力地推进活动的开展。

报:团市委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各事业部、教培中心党委

第三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活动问答

1.什么是团员意识?新时期团员意识的内涵有哪些?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新时期的团员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共青团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团员政治觉悟的集中体现。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帮助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团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二)组织意识。组织意识是共青团员独特的政治身份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团的先进性的一种体现。要坚持和完善团内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强化团员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培养团员的民主参与意识,教育团员履行团员义务,按时缴纳团费,执行团的决议,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增强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模范意识。共青团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每一名共青团员必须时刻注意用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带头作用,努力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的模范,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和开拓创新的模范。

2.为什么要在全团广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对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团的建设,全面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团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根本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它体现到团的建设和团的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最终需要广大团员团干部去推动、去实践、去落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员队伍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团围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了大量工作,多次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通过教育活动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体团员,用科学理论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导广大团员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

其次,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重要举措。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全党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为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全团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实际步骤和具体举措。

第三,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一支数量宏大、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是保持团的生机与活力的基础,也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经常性任务。2004年底,团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在全团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团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面对新形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共青团肩负的任务还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基层团组织松散瘫痪,部分团员存在自我要求不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和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加强,为不断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开创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当前,共青团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共青团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团结带领好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团员青年,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共青团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去,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青年思想状况的变化?

在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是广大团员青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青年思想更为活跃,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得更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增强。自立自强,崇尚竞争,积极进取,成为当代团员青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次,广大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行为更加务实。团员青年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为社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同时,还要求社会予以承认和重视,满足其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达到个人、集体、社会的兼顾,奉献与获取的统一。事业成功、个人生活幸福、自我价值实现为当代团员青年所看重,也是他们追求与努力的目标。

第三,广大团员青年的社会交往更加积极主动,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格局,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区域流动性进一步增强。这就使得团员青年的社会交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团员青年打破身份、地域界限和传统观念束缚,在涌动的社会大潮中不断地寻求更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

第四,广大团员青年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健全法制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团员青年作为一支最积极、最具生命力、最少保守思想的社会力量,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反映着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逐步树立起牢固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总之,团员青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深入了解和研究团员青年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团支部直接面向团员青年开展工作,更应该注意经常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所盼所求,在思想和行为上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4.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为什么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

团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用科学理论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党的奋斗目标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在新形势下,共青团要肩负起光荣使命,就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团的工作和建设之中。具体地说,就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团的整个工作,认识团的整个工作,评价团的整个工作;就是把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就是把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团的各项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其次,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激励亿万青年紧跟党奋勇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鞭策青年一代展现人生价值的行动指南。共青团要担负起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关键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青年的头脑,帮助青年一代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各级团组织要帮助广大团员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成为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第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团员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健康成长之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健康成长,既体现了党对青年成长的一贯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青年成长的方向与青年成长的基本途径有机统一起来。团员青年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认识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从而增强对党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跟着党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岗位,锐意创新,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为促进先进文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热心奉献社会,真诚服务他人,努力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总之,当代团员青年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个人成长与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人民群众创造性历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锻炼成长。

5.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为什么确定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

共青团是党缔造的,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与党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的先进性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青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首先,这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性质决定的。共青团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党的政治纲领决定了团的奋斗目标,铸就了团员青年追求的理想信念;党的指导思想是团的行动指南,构筑着团员青年的强大精神支柱;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激励团员青年为之贡献力量。共青团近八十年的奋斗历程表明,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紧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为我们党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就是共青团这种光荣传统的生动写照。

其次,这是由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进性是其本质的集中体现。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同样也离不开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共青团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既体现在组织的行为中,也体现在组织成员的行为中。对于团的组织而言,首先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新世纪团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青年运动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始终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对于共青团员而言,必须以“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牢固树立模范带头意识,在青年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作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第三,这是共青团肩负的光荣使命决定的。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是,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肩负起这样的光荣使命,就必须牢牢把握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用共同理想凝聚青年,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就必须始终坚持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政治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就必须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6.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五大和团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切实增强广大共青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解决基层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7.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学习、借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与重视,把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纳入到本地区、本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开展好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二)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环节,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团员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团史团情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团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坚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优势,以团员喜闻乐见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和深化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四)坚持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努力把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团员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切实提高广大团员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力争使教育活动覆盖所有基层团组织,使每个团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

(五)坚持充分尊重基层创造性。广泛调动和发挥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和广大团员的能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单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及时总结基层的好作法好经验,努力探索新时期团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六)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之间团组织和团员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加强活动指导,切实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重要方面,是新形势下加强团的建设、促进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地团组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青年的新特点,紧密结合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基层团的建设,团的基层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团员队伍不断壮大,“推优”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重要渠道,团的各项建设和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和明显活跃。

实践表明,坚持“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必须把坚持“党建带团建”作为贯穿活动始终的一条重要原则。

坚持“党建带团建”才能牢牢把握教育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问题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根本问题。坚持“党建带团建”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把握和体现党的要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新时期,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开展好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就要始终按照党对青年的一贯要求,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帮助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团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坚持“党建带团建”是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共青团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实际步骤和具体举措。要使这一实际步骤和具体举措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各级团组织就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按照党的总体部署,主动把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纳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体工作格局之中,力争做到要求同步提,任务同步下,活动同步搞,考核同步做,努力争取党政支持与重视,不断优化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使教育活动切实取得实效。

9.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党对团员的一贯要求。革命导师和我们党历来要求并重视青年及共青团的学习,总是一再强调学习是青年和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列宁在《论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1953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中说:“青年团员要永远记住列宁的教导: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青年团员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指出:“青年应当努力学习。一定要十分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加强学习时,总是特别强调广大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他说:“要在全党养成勤奋学习的风气,并把这种风气大力推广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改革和建设的伟大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对当代青年提出希望中特别强调要勤于学习,他说:“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广大青年要注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说,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是共青团的一项长期任务。

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是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是思想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共青团组织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使命,要求每一位共青团员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广大团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是这次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只有引导和帮助好广大团员高度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确保教育活动各个阶段取得良好实效。加强理论学习要抓住重点,全面提高团员和团干部的理论素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理论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把握上加深理解;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的认识上加深理解;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对理论精髓的领悟上加深理解;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对科学内涵的体会上加深理解。

10.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根据青年特点,积极组织有影响、有实效的主题实践活动,是发挥团的战斗力,使广大团员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起作用、做贡献、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胡耀邦同志说过,团的工作不能坐而论道,要搞活动。一年不搞一两项有影响、有实效的活动,青年团的威力就不行,就没有生气。这一思想,是对几十年来团的工作的经验总结,辩证地阐明了团的活动与团的战斗力的关系,也说明了团的活动在团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是这次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具体说来,团的活动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能吸引、团结广大团员参与到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中来。青年人都愿意参加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并且希望在集体活动中显露自己的才华。团组织开展的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活动,往往能够吸引大批的团员青年来参加。例如,近年来,共青团开展的青年文明号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学生“挑战杯”活动、大中学生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各项主题活动,都吸引了亿万青年,起到了团结广大团员青年的作用。第二,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能把起作用和受教育结合起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又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作为“助手”当然要起作用,作为“学校”当然要使青年受教育,二者不可偏废。如何使青年把起作用与受教育结合起来呢?这就要通过活动。例如,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既起到了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作用,又促使广大农村青年学科技、用科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再如,大中学生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既方便了农村群众,也使广大大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所以,搞活动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有益于青年成长。

第三,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能使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增长才干。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是表现在行动上的,不是关起门来坐而论道。这就要求团干部事先要做好调查研究,选定活动内容,并反复研究实施方案,然后再精心指导、正确指挥、扩大成果。这一系列工作,对团干部来说,是实际锻炼,可以提高团干部组织群众活动的才干。对于团员青年来说,也同样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得到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提高的机会。

11.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

团员是团的各项活动的主体,要使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突出团员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团员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团员的独立人格。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团员既是受教育者,更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从团员的自身需求出发,对团员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既教育团员,又服务团员,既加强管理,又注重引导,真正把团组织的意图和团员的积极性统一起来。

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就要适应团员青年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努力使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适合青年的特点,不提大而空的口号,不提做不到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既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又适当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活动形式上除了单向灌输,更要注重双向互动,力求使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就要区别团员青年的差异和个性。充分考虑团员青年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从各地的实际和团员的实际入手,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真正使团员通过教育活动,把团员意识内化为行为习惯,使教育活动真正取得效果。

12.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坚持充分尊重基层的创造性?

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基层,在于团员青年。共青团组织许多新的工作项目、工作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来自基层组织的创造和青年的实践活动。新形势下,共青团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尊重和鼓励基层的创造性,只有基层活跃了,才有团工作的真正活跃,才能促进团工作的真正发展。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同样如此,尤其需要尊重基层的创造性,鼓励基层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制度机制上大胆创新。尊重基层的创造性,就要为基层提供创新的舞台、资源和机制,充分了解、理解,并积极支持基层的创造实践,给基层一个宽松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尊重基层的创造性,就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尊重基层的创造性,就要善于总结并及时肯定基层的首创经验,发现典型、培植典型、宣传典型,运用典型指导工作,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提炼理论,在运用理论中推动工作实践。

13.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决不能不加分析辨别,笼而统之地搞简单化重复,更不能搞同一化、一般齐、一刀切,惟有如此才能使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生动扎实有效,达到预期目的。

从活动主体看,团员分布领域广、跨度大,机关团员、企业团员、农村团员、学生团员、街道社区团员,以及流动团员,其特点各不相同,而且每一名团员自身条件不一,生活环境多样,发挥模范作用的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必然有较大差别。因此,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需要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对症下药,因人施教。

从基层团组织看,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单位团组织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在社区,团组织的设置不能适应社区迅速扩展的形势;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中,团的组织覆盖面、工作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农村,部分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这就要求在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类型的基层团组织工作条件的好坏、工作力量的强弱、工作难度的大小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和措施,“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14.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应达到什么效果?

(一)增强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广大团员的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团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

(二)健全组织。把教育活动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完善“三级联创”工作机制。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提高团员队伍素质,巩固和完善团的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基层团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整体推进基层团建工作的目的。力争使“五有”、“四好”团组织在基层达到相当比例。

(三)活跃工作。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团的工作水平。着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推动各项任务深化落实,努力构建有效服务青年、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工作体系。

15.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17.如何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能集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高度不断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18.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理想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纲领?

党的十六大党章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党之所以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作了这样的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著作中也曾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过论述。综合他们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

(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以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对此,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有着深刻的认识。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对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做了详尽的描述:在那种世界里,没有剥削者、压迫者,没有地主、资本家,没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蒂等,也没有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没有剥削制度造成的黑暗、愚昧、落后等。在那种社会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有高度的蓬蓬勃勃的发展,能够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各方面的需要。那时,人类都成为有高等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公无私的、聪明的共产主义劳动者,人类中彼此充满了互相帮助、互助亲爱,没有尔虞我诈、互相损害、互相残杀和战争等等不合理的事情。那种社会,当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这一全人类最崇高、最美好、最远大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浓墨重彩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实现共产主义成了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责任”。

1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优越性,为什么到现在还赶不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首先,应该把资本主义国家看全了。过去一讲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人们通常是将社会主义与“发达的”资本主义比,而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那种资本主义排除在外。全世界有180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其中发达国家只占很小比例,绝大多数处于落后、贫困状态。印度与中国国情相似,他们自己的经济学家承认,中国人均生活水平是印度的三倍。尼加拉瓜有位叫卡德纳尔的神父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新视角。1994年他在墨西哥《美洲纪事》杂志上撰文说:“新闻界得意洋洋地在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的失败,但是他们不提资本主义的更大的失败。资本主义只在世界10%或20%的人口中取得了成功。对于第三世界,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来说,资本主义是灾难性的,而资本主义的失败先于社会主义的失败。”其次,对客观事物要正确地使用对比,对比对象要有可比性。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正是缺乏可比的基础。一是经济发展起点不同。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国家,所承受的是封建的甚至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烂摊子,这同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掠夺积累起来的“资本巨富”差异十分悬殊。

二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同。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腥的肮脏发迹史。正像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对劳动者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即使在今天,他们仍然凭借技术和资本的垄断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交换,从中攫取巨额财富。而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是经济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至今,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不过四五十年历史,处于发展的初期,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尚未发育健全,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在艰苦探索中。而资本主义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即便如此,全世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也不过二十来个,特别是20世纪新独立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鲜有进入“富国俱乐部”的。

四是发展环境不同。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之日起,就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乃至武装侵略,发展环境十分险恶。而资本主义国家则不一样。当资本主义大发展之时,从世界范围看,封建制度已经彻底衰落,国际环境对资本主义发展十分有利。

两相比较,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就愈显珍贵和不易。如果我们把只有几十年发展历史、处于幼年时期的社会主义同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类比,这是不公正的;把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将来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相混同,以理想化的社会主义来苛求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这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前苏联从1928年到1940年,工业生产以年平均递增21%的速度持续发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创造出用短短十二年时间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用五十年至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奇迹。从1951年到1980年,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高出美国1至2倍。由于经济增长速度长期高于美国,使得苏美经济实力的差距日趋缩小。1950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美国工业产值的30%,而1980年则达到80%;1950年,苏联国民收入只有美国国民收入的31%,1980年则达到67%。此外,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军事力量等许多领域,苏联都具有优势或与美国旗鼓相当。例如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苏联制造并送上太空的。社会主义国家不靠剥削本国劳动人民,不靠殖民掠夺而创造出这种惊人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要看到,八十多年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国家的面貌,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经营了几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固有矛盾开辟了道路,在极大地解放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致使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有所缓解并获得新的发展生机,这就在总体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改变了世界的力量对比,遏制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对二战以后半个多世纪中没有发生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20.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六大党章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包括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我国的具体国情条件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我们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落后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列为过去十三年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并指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我们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这条基本路线来之不易,必须长期坚持,不能动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我党制定的第一条基本路线。这就是毛泽东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概括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合乎我国国情的基本路线。在它的指导下,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一百多年来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建国后,我们党于1952年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党的八大作出了关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一系列正确决策。1958年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条基本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196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把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之后重新确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1969年党的九大正式把八届十中全会的论断确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它导致“文化大革命”严重失误,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一心一意搞现代化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并且随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的基础。此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对新时期总任务的认识和表述不断深化。1987年,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完备的规范的表述。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报告和党章沿用这一规范表述。这就是说,这条基本路线经受了实践的考验,是我们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路线。

党的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第一次系统地和比较完备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个基本纲领展开为三个主要方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方面。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按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二十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二十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二十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二十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十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二十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十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2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十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十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二十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以上。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2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这里,对于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所以只能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4.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根本上来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党员和干部素质如何,最终决定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当前,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除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大能力”外,关键还要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靠的就是这种能力。

要使全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执政能力,首先就要让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并用其指导各项工作,制定出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宽广的眼光观察社会发展,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善于理性思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府和市场等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从而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根据国情和现实可能性,分阶段稳步推进,既要积极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转变。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必然是低效益。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继续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在稳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加快企业的改革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社会环境。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三是努力节约资源,积极保护环境。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以机制转换为动力,加快体制创新。一方面,要通过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使用价格,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第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当前,法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过去政府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继续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加快创新体制机制。过去长期实行过度集权的权力结构,即社会权力过度集中于政府,过度集中于党,过度集中于个人,这种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导致个人说了算的“人治”政治。各种制度建设也都倾向于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建设,而忽视体制机制的建设。这不仅不利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导致从中央到地方的信息渠道不畅,容易出现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人们对发展理论的认识,影响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这些都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当前,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机制。在经济调节中,要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市场监管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社会管理中,要通过立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秩序和稳定,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公共服务中,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民众参与社会公众生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四,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统一的,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于民。科学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正确的政绩观,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然而,现实中很多党员干部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经济速度的增长,把政绩理解为“形象工程”。为此,必须推进和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进工作作风,为人民谋利益。此外,还要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执政能力的提高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是通过许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来实现的。合理调整与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只有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根据党的执政使命提出来的,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它的主体是整个党,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素质和本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把它们统一起来加以思考,贯通起来加以落实。

第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我们党来说,执政是要兴国,执政是要强国,执政是要为民,执政是要富民。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要善于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运用市场机制的能力,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的本领,做到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要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善于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严格依法办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各级党委要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第三,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要适应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适应小康社会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适应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要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调控传媒。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还要看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执政党能否以高超的政治艺术调控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对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前苏东国家的共产党,长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逐步失去了对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结果舆论工具成了自己垮台的催化剂。这个沉痛的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思想理论领域出现的问题。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增强舆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第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尤其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善于调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党执政奠定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宣传动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和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切实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加快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五,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处理问题,必须有世界眼光,善于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们事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和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水平,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努力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未雨绸缪。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视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善于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打交道的本领。要密切关注来自国际的各种风险,切实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此外,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崭新课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肩负的神圣使命。这些问题都很重要,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涉及的重要问题。

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以上这些能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全党必须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

26.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执政后之所以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这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其次,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对于执政党来说,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巩固立党之本、夯实执政之基、开掘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这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一个政党,取得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能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历史教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些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与它们忽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直接相关。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这些政党执政意识淡薄,执政思想僵化,执政宗旨蜕变,执政方式落后,执政队伍涣散,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建设。

2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28.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的共同理想。

其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突出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从发展战略的目标看,面临着从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到了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由建立到完善的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后过渡期,面临着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的新的挑战。GDP人均1000美元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指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有两类例子:一类是新加坡、韩国,GDP人均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迅速上升,很快奔向人均4000美元、8000美元;另一类是拉丁美洲国家,长期徘徊于人均一两千美元的水平上,很难突破。之所以人均1000美元是个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达到这个水平后,工资、土地成本增高;其二,人民在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其三,贫富差别明显,就业压力增大;其四,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提高了。党中央对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特别是强调了“四个加深”,即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指导思想的认识;加深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的认识;加深了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关系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国情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

第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9.共青团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0.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共青团的主要社会职能包括三个方面:

(一)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党的事业教育、团结和带领好青年。引导青年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使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发挥好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年事务。参与社会协商对话、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承担政府委托的有关青年工作事务,指导和帮助青联、学联、少先队等青少年组织开展工作。

(三)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反映青年的意愿和呼声。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发挥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

31.共青团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团章规定,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团章规定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32.为什么说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共青团在政治上、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共青团的领导者,共青团是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担负着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共青团是党用来团结教育青年一代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团章规定,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团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并同时接受上级团组织的领导。团的各级组织都应在党的领导下,根据青年的特点和需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第二,明确了共青团是由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体,从而把共青团与一般群众组织区别开来。

33.怎样理解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既是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早在1949年4月,任弼时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青年团提出了“培养出千千万万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坚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的革命后备军”的任务。党的十三大把共青团组织的这一特殊的作用再一次载入党章。根据党的要求,共青团在几十年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党的事业贡献了力量,充分发挥了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坚决拥护党的纲领,积极宣传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开展各种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动员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十分关心青年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来自青年和其他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建议和批评,协助党组织改进各方面的工作,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共青团担负起了为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培养输送后备力量的职责,大批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在团组织内锻炼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2003年7月,吴官正同志在代表党中央给团的十五大的祝词中也再一次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我们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牢固桥梁和纽带。”

34.怎样理解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把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改为“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团的十五大通过的《团章》也按照这一规定做了相应的修改。这一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团的特殊关系,充分体现了党对共青团的一贯要求,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共青团的新的历史职责。必将激励广大青年把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机结合起来。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为党教育培养后备力量的青年组织。党在缔造共青团之初,赋予共青团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把有志向的先进青年吸引凝聚起来,为党的事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这就使共青团组织与一般的青年组织、教育机构有所不同,而在这个党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中,是用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激励指引青年,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引导青年。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我们这支队伍的名称,不只是给全体团员带来巨大的光荣,而且,也在中国青年的肩上放上了更为繁重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建团八十多年来,共青团始终认真履行着团结教育青年的职责,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青年,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拼搏奉献,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这层意义上看,共青团就是一所名副其实的、为党的宏伟事业教育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校。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和优势所在。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历程充分表明,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火热实践中为祖国和人民积极贡献力量,形成共青团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实践育人方式,成为共青团蓬勃发展的光荣传统和优势所在。

35.怎样理解共青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这一基本属性?

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是共青团的基本属性。团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共青团与党有着密切的联系,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第二,共青团拥护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是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第三,共青团由青年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是积极的、进步的政治力量,在我国各青年团体和青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第四,共青团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着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严明的组织纪律。团的群众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共青团是一个用先进思想教育引导青年的群众组织;第二,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进行青年群众工作的主要渠道,党通过共青团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第三,共青团与广大青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青团员的标准、数量,团的活动方式、教育方法都与共产党员有所不同;第四,共青团按照青年特点开展工作,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

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关系表现在先进性以群众性为条件,是群众性的导向;群众性以先进性为前提,是先进性的基础。坚持先进性,群众性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注意群众性,先进性才有广泛的作用。如果片面地强调先进性,团就会脱离青年群众,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片面地强调群众性,就会把共青团等同于一般的群众团体,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存在的意义。这是被团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

36.共青团走过了怎样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八十多年来,中国共青团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一、为建立新中国英勇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青年作为社会进步群体,在马列主义影响下,投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并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继上海青年团早期组织成立之后,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别在李大钊、董必武、谭平山、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也在当地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至此,中国的青年团组织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中国青年运动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心,开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斗争。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青年团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组织以新的姿态投入到革命战争中。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先行出征,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埋葬北洋军阀统治的大决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全面展开。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参加北伐军、支持北伐军,用无数光荣的战绩,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瑰丽的篇章。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和青年勇敢地加入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斗行列中,青春的战旗在各个革命根据地也高高地扬起。

共青团五大以后,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青年运动日趋活跃,共青团组织也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在革命根据地,随着地域的扩大,共青团组织也迅速壮大,到1930年10月,根据地团员数量达到10万人,共青团直接领导的青年半武装组织——少年先锋队也得到迅速发展,少先队员的数量最多时曾达到80万人。1933年8月成立的“少共国际师”用光荣的战绩,让共青团彪炳青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用拥军优属、发展生产的实在成绩,给共青团留下了光荣传统。

1935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更加广泛团结全国各界青年参加抗日,党中央决定把共青团改造成广泛的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虽然共青团组织被改造,但是党领导的青年工作和青年组织的工作并没有中断。党通过这一时期领导青年抗日救亡组织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青年团的工作理论和指导思想,为后来青年团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胜利后,新的历史使命再一次向中国青年发出了召唤,中国共产党也对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在1946年8月26日和9月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两次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关于建立青年团的问题,最后形成了一致的意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根据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1946年10月以后,在延安的冯庄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在延安丰足火柴厂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工厂团支部;在延安的行知中学诞生了全国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学校团支部,这也是人民解放军中的第一个团支部。青年团在延安地区试建的成功,推进了各解放区的青年团试建工作。1946年12月24日正式建立的山东省莒南县金沟官庄团支部是山东省重建青年团的第一个团支部,同时也是解放区试建青年团工作中产生较早的团支部。

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会议开幕时特地向大会发出贺电,指出:“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证明,青年团是党的有价值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又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中国青年运动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 新中国成立,青年团积极适应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把建设社会主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任务。

1950年,为了保卫祖国,支援朝鲜人民,反击帝国主义侵略,青年团响应党的号召,在广大青年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以提高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动员广大青年做抗美援朝的生力军。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的青年指战员英勇顽强地战斗在最前线,用骄人的战绩和高尚的情操谱写了辉煌壮丽的青春之歌。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是他们光荣的代表。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3年6月23日至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这时,全国团员数量已经达到900万人。

青年团二大闭幕以后,各级团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的“按照青年特点,开展独立活动”的工作方针,团结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采取青年喜爱的方式和方法,开展独立活动,使青年团工作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

1957年,在全国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中共八大胜利召开的新形势下,青年团为了召唤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于5月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决定和过去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历次代表大会相衔接,依照次序加以排列,把下一次团的代表大会定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共青团九大闭幕仅一年多的时间,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就拉开了序幕。1976年10月,“四人帮”终于垮台,全国人民一片欢腾。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青团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从1969年4月提出的全面恢复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基本完成。这次会议是一次动员全国各族青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新长征的誓师大会,是共青团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即将开始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大会。从此,共青团的工作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共青团十大开过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在北京举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广大青年为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热情迸发出来。青年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的社会力量。根据青年的这一特点,团中央发动青年参加“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五小”智能杯竞赛活动,组织青年开展“为重点建设献青春,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和文明经营示范活动,极大地焕发了工交、基本建设和财贸战线团员和青年的工作热情。在广大的农村,共青团组织积极适应农村经济改革的形势,紧紧把握农村青年最关注的“热点”开展工作。共青团首先在农村开展以勤劳致富报告团和发展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内容的“一团两户”活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倡导建立青年经济联合体,将这个活动发展为“两户一体”活动。这类活动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商品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党的领导和团中央各级组织的配合下,劳动致富于80年代中期在农村青年中掀起了一个高潮,有力地配合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革开放扩大了共青团的工作领域,促进了共青团事业的发展,也拓展了共青团工作视野。共青团自1989年开始,通过组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从中国国情出发,发起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实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活动,并且把这项活动命名为“希望工程”。这项活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赞许和支持。邓小平亲笔为“希望工程”题词,还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在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的支持下,“希望工程”获得了巨大成功。

由于共青团能够主动地在改革全局中进行自身改革的探索,所以团的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事实充分说明,改革为团的建设和团的事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993年春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明确回答了多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规划了20世纪90年代继续前进的正确航程,进一步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理想的壮丽前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这是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传统。为了贯彻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共青团组织要在中华民族振兴,实现跨世纪宏图伟业的过程中,再创新局面,再谱新篇章。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3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纵览八十多年共青团的历史会发现,站在时代潮头,高举真理旗帜,为了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强盛团结青年跟党走,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始终是共青团的主旋律。展望未来,这个主旋律必将作为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在21世纪奏得更加激越,更加壮美。

37.共青团有哪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共青团不但具有光荣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一)始终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突击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在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艰难苦斗中,还是在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社会变革的前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冲锋在前,奋斗在前,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锋队。

(二)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适应青年特点开展工作。中国共青团从它成立之日起,就公开宣布它是维护青年利益的团体,要为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的利益而奋斗,吸引着千千万万的青年投入革命的怀抱。在民主革命时期,它为了青年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克服了团内一度存在的“不着重去注意青年的特殊的工作,而和党做同样工作”的脱离青年群众的“第二党”倾向,成为团结中华进步青年的核心。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青年团:“你们现在有900万团员,如果不注意青年特点,也许就只有100万拥护你们,800万不拥护你们。”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共青团进一步提出要为青年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根本利益服务,强调把服务作为团的各项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步,在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上更加主动,更加自觉。

(三)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引导青年前进。共青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团的组织和团员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拥护党的政治主张,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地走上党所指引的革命道路,保证中国青年运动的健康发展。因此,始终不渝地接受党的领导,既是共青团性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把握青年运动前进方向的首要条件。

38.如何理解共青团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3年7月,胡锦涛同志在与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这一论断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立足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所处的历史方位,指明了共青团工作的发展方向。从历史看,是对共青团成立八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取得的发展的全面总结。从现实看,是对于共青团事业面临的全部机遇和挑战的高度概括。从未来看,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前进方向的精确描述。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共青团事业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要从紧紧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给青年工作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理解新的历史起点。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时期。时代为广大青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共青团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时代发展变化对青年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发挥优势,明确定位,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切入点,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不断做出新贡献,不断实现新发展。

要从深刻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给青年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理解新的历史起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国际化,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这就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青年群体的社会动员机制和青年工作的资源整合机制,努力做到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上的创新。要从清醒认识团的工作和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任务理解新的历史起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群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团的工作和建设遇到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共青团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工作和建设实现新发展。

39.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的光荣使命?

团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是: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共青团始终以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党的奋斗目标总是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任务,反映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决定了共青团的光荣使命。共青团如何肩负起光荣使命?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用科学理论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青年,高度重视青年,充分肯定青年,严格要求青年;要始终坚持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政治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要牢牢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用共同理想凝聚青年,团结带领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40.党对当代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是什么? 2003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向当代青年提出了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三点希望,既体现了党对青年一代成长的一贯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揭示了青年成长的基本规律。

要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根基。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青年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广大青年要注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善于创造。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全国广大青年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

要甘于奉献。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广大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41.新形势下共青团做好青年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团的十五大报告在回顾和总结近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把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共青团组织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要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来认识青年、指导工作,始终跟着党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共青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完成好党交给的团结教育青年的任务,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坚持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充分发挥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共青团要始终把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在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第四,坚持抓好培育“四有”新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提高青年一代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责任。要把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发扬在实践中育人的传统,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青年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业和创新能力。

第五,坚持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把服务青年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好青年的具体利益,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把广大青年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第六,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团的建设,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组织依托发生了深刻变化。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解决团的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努力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2.共青团工作中要努力把握好哪些原则?

(一)要把教育青年和服务青年结合起来。要把教育融入服务之中,要在服务之中体现教育引导。教育工作做好了,就是服务了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工作做好了,可以增强教育工作效果。共青团要教育引导好青少年,就必须坚持不懈地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团、教育青年,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青年必须把服务他们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为他们健康成长服务,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文化娱乐等具体需求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时尚,发展健康时尚。

(二)要把贯彻党的要求和青年的根本愿望结合起来。共青团由其性质所决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要善于把党的号召变成广大青年的自觉行动,把广大青年的愿望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提出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充分反映了青年的根本愿望。在带领青年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共青团要坚持用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来凝聚青年,使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成为广大青年的共同追求,把广大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五大精神上来,把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凝聚到为实现跨世纪目标做贡献上来。

(三)要把围绕大局开展工作和发挥青年优势结合起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来设计和开展工作。而要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注重发挥青年的优势,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突击队和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四)要把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与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结合起来。要把青年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把青年中蕴藏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着眼于实现党的跨世纪宏伟目标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把青年中蕴含着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健全培养和造就大批青年人才的机制,激励广大青年学习成才,建功立业。

(五)要把服务社会和提高青年素质结合起来。组织青年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务,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实践是育人的重要手段,是青年成长的大课堂。共青团要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43.新时期加强团的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能力建设是共青团的一项根本建设。概括起来讲,共青团的能力,就是共青团按照党的要求,紧密结合青年和青年工作特点,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本领。共青团能力建设贯穿于团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之中。共青团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增强服务能力,增强凝聚能力,增强学习能力,增强合作能力。

增强服务能力。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大力推动服务青年工作网络化,不断健全共青团的服务体系,使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覆盖青年,更加具有实效性。

增强凝聚能力。共青团增强凝聚能力,就是要把当代中华青年最广泛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做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增强凝聚能力,努力实现中华青年的大团结、大凝聚。

增强学习能力。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共青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当今时代,是学习和创新的时代,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共青团更应该大力提高学习能力,既加强组织自身的学习,努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又积极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群体,从而始终保持共青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合作能力。合作是社会组织应对挑战、赢得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加强合作,社会组织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当前,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面临的共同课题日益增多,国家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加强合作的要求更加迫切,合作的空间更为广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前进的必然要求。共青团必须大力增强合作能力,面向青年、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实现团内团外、国际国内资源共享、工作联通,以合作求活力,以合作促发展。

44.共青团的组织系统是怎样的?

截至2004年底,中国共青团拥有团员7188万名,298.6万个基层组织。其中,基层团委21.2万个,团总支23.4万个,团支部254万个。全团根据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组织系统。

(一)共青团中央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是受党中央领导的,经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团的全国领导机关。团中央机关是团的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团中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团员青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带领全国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艰苦创业,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团中央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全国共青团工作;调查青年的思想动态和青年工作的情况,为党和国家制定有关青年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提供依据;研究青年工作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征集青运史资料,研究撰写青年运动史;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动员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团干部的选拔、管理、考核、培训和输送;做好青年统战工作,指导和帮助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工作;负责全国青少年和学生的对外联络工作;调查研究各国青年、学生运动的情况,建立和发展与各国青年、学生组织的友好关系,支持各国青年的正义事业,开展对港澳台青年、学生组织的工作,发展青年旅游事业,扩大同各国青年的交往;领导团中央系统的青少年报刊和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工作,指导各地青少年报刊的工作;受党中央委托,领导全国少先队的工作,指导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

(二)共青团地方各级委员会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由三级构成,它包括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和中央直属系统团委,团市、地、州、盟委,团县、市(县级市)、旗、市辖区委。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是受同级党委领导的、经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团的地方领导机关(团的派出机构如团地委,不由选举产生)。各级地方团委机关,是团的各级地方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接受地方同级党委的政治领导,执行上级团的组织和同级代表大会的决议,贯彻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各项任务,创造性地领导和开展本地区团的工作,定期向上级团委报告工作。

(三)共青团的基层组织

团的基层组织,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武装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团员人数,经上级团委批准建立。团的基层组织一般分为团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根据团章规定,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2年或3年。基层委员会由团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至5年。团小组不是团的一级组织,是为了便于开展团的工作而划分的活动单位,团小组长可以由团员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团支部指定。

45.团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根据团章规定,团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

(一)组织团员和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

(二)宣传、执行党和团组织的指示和决议,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团结带领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三)教育团员和青年学习革命前辈,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树立与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了解和反映团员与青年的思想、要求,维护他们的权益,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五)对要求入团的青年进行培养教育,做好经常性发展团员工作,收缴团费,办理超龄团员的离团手续。

(六)对团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团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团员的权利不受侵犯,表彰先进,执行团的纪律。

(七)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发现和培养青年中的优秀人才,推荐他们进入更重要的生产和工作岗位。

46.当前共青团员的构成是怎样的?

截至2004年底,团员总数7188万名(其中,女团员3060万名,占42.6%)。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青年数计算,团员占青年的比例为23.2%,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农村团员为2145万名,占团员总数的29.8%;从事第二产业的团员610万名,占8.5%;从事第三产业的团员642万名,占8.9%;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部队中的团员299万名,占4.2%;学生团员3492万名,占48.6%(其中,大专院校学生团员总数为873万名)。

国有企事业单位团员1164万名,占团员总数的16.2%;集体企事业单位团员266万名,占团员总数的3.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员454万名,占团员总数的6.3%。

2004年,全国共有904万名团员申请入党,145万名团员入党(其中114万名是经团组织“推优”入党的,占78.6%)。

47.团员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团章规定,团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起模范作用。

(三)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四)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履行保卫祖国的职责。

(五)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热心帮助青年进步,及时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

(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

48.团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团章规定,团员应该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团的有关会议和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三)在团的会议和团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团的工作和青年关心的问题的讨论,对团的工作提出建议,监督、批评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工作人员。

(四)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并且可以向团的上级组织提出。

(五)参加团的组织讨论对自己的处分的会议,并且可以申辩,其他团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

(六)向团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委员会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予负责的答复。

团的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剥夺团员的权利。

49.团旗是怎样诞生的?有何象征意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亲自审定,并经党中央批准,于1950年5月4日由团中央委员会公布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着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团旗为长方形,它的长与高之比为3∶2,通用的尺度有三种:(1)长288厘米,高192厘米;(2)长192厘米,高128厘米;(3)长96厘米,高64厘米。

团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团的重要会议以及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其具体使用方法是:

(一)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团员大会、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的会场,可以悬挂团旗,也可以同时悬挂党旗。团旗和党旗同时悬挂时,党旗应挂在面向的左方,团旗挂在面向的右方。

(二)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在重大节日期间,共青团各级机关门口,只悬挂国旗,不悬挂团旗。

50.团徽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有怎样的内容和象征意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经党中央审定批准,于1959年5月4日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标志。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团徽涂色为金红二色。团旗的旗面和绶带为红色,团旗上的五角星和环绕它的圆圈、旗边、旗杆、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中国共青团”五个字都为金色。

团徽的使用规定:

(一)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会场,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会场,可以悬挂团徽。共青团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机关的会议室,可以悬挂团徽。团委机关门口,不悬挂团徽。

(二)团的省级以上委员会以“共青团号”命名的火车、轮船、汽车、电车等,可以悬挂团徽。

(三)共青团各级组织在自己颁发的奖状、奖旗、奖章、证书、光荣簿和其他荣誉性文书、证件上,在团的报刊上,可以加印团徽。

(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可制成徽章,颁发给共青团员佩戴。

51.团歌是怎样确定的?内容是什么?

2003年7月22日至2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确定为团歌。

团歌适宜在以下场合及范围使用(演奏或演唱):

(一)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中央全会;共青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全委会。

(二)基层团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团员大会。

(三)基层团总支、团支部团员大会。

(四)各级团组织举办的各种大型集会和团的集体活动。

52.团员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主要功能有哪些?

团员证制度是共青团组织以团员证为媒介进行团员管理的一项组织工作制度,由团员证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构成。

(一)团员证。团员证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团籍证明。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烫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团员证内容包括:团员自然情况、团籍注册、团的组织关系转接、团员荣誉记载、超龄离团、备注,并附有团费收缴卡。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是团员使用团员证和团组织实施团员证管理的原则规定。团员证的主要功能是:(1)证明团员政治身份;(2)接转团员组织关系;(3)方便团员参加团内活动;(4)进行团员团籍注册;(5)作为团员超龄离团后的永久纪念。

53.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参加对象和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参加对象为全体共青团员和不是中共党员的各级专、兼职团干部。流动团员按照属地化的原则,以流入地为主参加教育活动。流出地团组织在流动团员中建立临时团组织的,要及时与所在地团组织取得联系,流入地团组织要将流动团员的教育活动纳入本地的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在2005年9月至12月开展,在此期间,各基层团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起止时间,原则上各单位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时间应不少于一个月。

54.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充分运用团属宣传阵地和各类媒介,大力宣传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团员队伍的基本状况,找准组织建设、团的工作和团员、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以“学理论知团情”主题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个人自学、专题辅导和上团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以团章为主要内容的团史团情教育。以“新时代新风采”团员标准讨论活动为载体,围绕新时期共青团员的时代特征、素质能力、作用发挥等专题开展讨论。争取使每一名团员上一次团课、学一遍团章、读一本学习辅导材料、写一篇学习心得、参加一次讨论活动、过一次民主生活。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以“我为团旗添光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岗位,通过团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团员奉献社会,发挥模范作用。争取使每一名团员参加一次主题团日活动、重温一次入团誓词、为团支部提一个建议,每一名专职团干部要帮扶一名团员青年,团支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55.为什么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一定要体现团的特色,符合团员实际?

首先,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共青团既有先进性,又有群众性,两者相互统一。团员的标准、政治要求都与党员不同。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达到教育团员、提高团员素质的目的,既要充分借鉴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又不能完全照搬硬套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做法。要结合实际,规划设计,开展好教育活动,使其符合团的政治属性,符合团的工作实际,符合团员特点。其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主体是14到28周岁的青年,这一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期。团员青年思维敏锐,创新意识强,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一定要针对青年特点,采取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此次教育活动每个阶段都设有主题实践活动,就是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青年特点,发挥团组织优势,采取依托工作载体开展教育活动的探索和创新。

第三,共青团组织体系健全,规模庞大,有近三百万个基层团组织,七千多万名团员,涉及各行各业。每个基层团组织的团员团干部素质、物质基础都不相同,差别很大。因此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应实事求是,将形式与内容进行有效统一。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达到效果为目的,结合团组织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

56.如何运用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有效做法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多年来,各级团组织始终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武装全团、教育青年,不断加强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和新载体,形成了抓学习、抓骨干、抓契机、抓阵地的有效做法,这些有效做法对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抓好学习。学习是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环节,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实。既要把握重点,又要注意形式。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团章为主要内容,运用组织化、群众化的方式,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组织团员认真开展学习。在教育活动中要着重抓好团干部的学习。要发挥好团干部在教育活动中的组织、实施、推动的作用。利用团校、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等阵地,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学习班等方式,让团干部了解教育活动的安排,掌握工作步骤,领会工作意图,运用好工作方法,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推动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抓好契机。教育活动中,要利用重大事件和重要节庆活动之机,结合教育活动每个阶段的任务,预先研究策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制定教育主题和引导措施,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更加形成声势、影响广泛。

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抓好实践育人的环节。实践育人是团组织的优势。教育活动中,每个阶段都有主题活动,各级团组织要注意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灵活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团员参加活动、受到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应注意抓好阵地。建设一块阵地,就能吸引一批青年。要运用好宣传舆论阵地,通过报纸、黑板、网络等传统和现代阵地,介绍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和取得的效果,通过有形的阵地,影响无形的思想,使更多的团员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团员素质。

57.如何建立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领导责任制?

建立领导责任制是保证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各级团组织要结合教育活动的要求和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及时部署、加强指导、强化督查。要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县以上团的各级委员会要成立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团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把对下级团组织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成效作为评定本级团组织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取得成效的重要指标,促使各级组织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及时进行情况通报,省级团委要定期向团中央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地(市)级团委也

第四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 共青团无锡市第一中学委员会2011重点工作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新时期的团员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

(二)组织意识。

(三)模范意识。

我校团委为进一步增强一中团员的共青团员意识,2011年将大力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一中团组织要更好的增强共青团员的意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青年思想状况的变化

首先是广大团员青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造,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

其次,广大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行为更加务实。

第三,广大团员青年的社会交往更加积极主动,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加大。第四,广大团员青年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总之,团员青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变化,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深入了解和研究团员青年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各团支部直接面向团员青年开展工作,更应该主动经常了解团员的所思所想,关心团员的所盼所求,在思想和行为上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一中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确定“永远跟党走”为主题

共青团是党缔造的,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与党的特殊关系,以及自身的先进性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青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跟党走,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一中团委将进一步加强团员的共青团意识,继承和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共青团光荣传统。

二、一中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党对团员的一贯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当代青年提出的希望中特别强调要勤于学习,他说:“学习是进步的根基。广大青年要注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砺品格、磨练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我校团委将坚持以业余党校培训,青年团校培训,团员组织生活,团日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团员的理论学习,这将成为一中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

三、一中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以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根据青年特点,积极组织有影响,有实效的主题实践活动,是发挥团的战斗力,使广大团员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起作用、做贡献、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团的活动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主题实践能吸引,团结广大团员参与到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中来。一中团委将通过大力开展“知党,爱党,颂党”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社团巡礼周活动,“纪念五四运动”活动等各项主题活动,吸引全校团员青年,起到团结广大团员的作用。

第二: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能把起作用和受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能使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增长才干。

四、一中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要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

团员是团的各项活动的主题,要使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突出团员的主体作用,努力调动团员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中团委在组织主题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团员的独立人格,从团员的自身需求出发,对团员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即教育团员,又服务团员,即加强管理,又注重引导,真正把团组织的意图和团员的积极性统一起来。

最后,希望在一中党委的带领下,在校管中心团委的指导下,一中团委通过系列的主题教育真正达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的三维效果。

一中团委 何阅老师供稿

2011/2/27

第五篇: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学理论 知团情”党团知识竞赛试题

31、受中共中央委托,由青年团领导的 于 1949 年 10 月 13 日 成立,到 1952 年底队员发展到 52 万人,1953

年 6 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A、中国少年儿童队 B、中国儿童队 C、中国少年队

32、团中央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于 1951 年 出版了创刊号。

A、4 月 25 日 B、4 月 27 日 C、5 月 4 日33、1957 年 11 月 17 日,毛泽东同志在 向中国留学生讲话时说: “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A、贝尔格莱德 B、布达佩斯 C、莫斯科

3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是经党中央审定批准,于 年 5 月 4 日由共青团中央颁布的。

A、1949 B、1950 C、1959 35、1963 年,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经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关怀和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 的热潮。从此,这项活动成为共青团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A、学习雷锋活动 B、学习王杰活动 C、学习欧阳海活动36、1980 年以后,团中央确定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重点是,从增加经济效果和培养人才上提高活动水平。

A、鼓干劲,打基础 B、抓改革,奖先进 C、增实效,出人才

37、曾经专门题词:“ 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

A、胡耀邦 B、邓小平C、江泽民

38、江泽民同志为希望工程的题词是。

A、支持希望工程,关心孩子成长 B、希望工程,关爱明天 C、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

39、被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 名牌 ”

工程写进了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开创了和平时期孩子的活动写进党的决议的第一例。

A、“ 手拉手 ” 互助活动 B、“ 五自 ” 学习实践活动 C、达标争章活动

40、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

作用,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A、参政议政 B、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C、主体41、2003 年 7 月,胡锦涛同志在同新一届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向广大青年提出三点希望,即:。

A、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

B、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C、刻苦学习,踏实工作,自觉奉献42、1997 年 12 月,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把 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为青年服务 B、教育引导青年 C、团结凝聚青年

43、团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A、共产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4、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 年举行一次,由团中央委员会召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A、B、5

C、6

45、在团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团的全部工作。

A、团的中央常务委员会 B、团的中央委员会 C、团的中央书记处

46、团章规定,基层委员会由团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

A、1 年 B、2 ~ 3 年 C、3 ~ 5 年

47、团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团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A、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B、下级服从上级 C、下级组织和个人服从上级组织和领导

4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造就 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

A、有理想、有境界、有智慧、有文化 B、有道德、有情操、有智慧、有修养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4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

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

A、各级团组织 B、广大共青团员 C、国家和人民

50、团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增强团组织的。

A、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 B、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

C、服务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51、团员对团的决议如有不同意见,并且可以向团的上级组织提出。

A、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 B、先暂缓执行 C、可以拒绝执行

52、是团的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A、地方组织 B、基层组织 C、各级组织

5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

A、革命胜利 B、青春理想 C、蓬勃生命

5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

A、《五月的花海》 B、《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C、《共青团员之歌》

5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在团的 上确定的。

A、一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5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

A、绿色 B、墨绿色 C、红色

57、年龄在,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A、15 ~ 28 周岁 B、14 ~ 30 周岁 C、14 ~ 28 周岁

58、要求入团的青年要向支部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入团志愿书,经 讨论通过和上级委员会批准,才能成为团员。

A、支部大会 B、支委会 C、总支大会 59、团员在团内有。

A、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知情权、选择权和选举权

C、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60、团章中规定,团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 的方式。

A、无记名投票 B、举手表决 C、鼓掌通过 61、申请入团的青年应有团员 介绍。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62、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A、严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担负团员责任,恪守团的纪律

B、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

C、恪守团的章程,履行团的决议,完成团员义务,遵守团的纪律

63、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不交纳团费、不过团的组织生活,均被认为是自行脱团。团员自行脱团,应由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上级委员会批准。

A、6 个月 B、9 个月 C、1 年

64、团内的 “ 三会一课 ” 指的是。

A、民主生活会、团员发展会、思想教育总结会和团课

B、支部委员会、支部团员大会、团小组会和团课

C、支部委员会、支部发展会、团小组会和党课

65、团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团员大会、举行新团员入团仪式的会场,可以同时悬挂团旗和党旗。悬挂时,团旗应挂在面向的。

A、上方 B、左方 C、右方

66、共青团中央对基层团委的最高综合性奖励称号是 :

A、全国先进基层团组织 B、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C、优秀团委

67、共青团开展的创建 “ 五四红旗团委 ” 活动的基本标准是: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和。

A、活动阵地好 B、活动效益好 C、措施落实好

68、团的干部是团的工作的骨干。要按照 的原则,大胆选拔年轻干部,保持团干部队伍年轻化的优势,努力实现团干部队伍的革命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在 “ 保留骨干、以资熟手 ” 的同时,不断为党和国家输送年轻干部。

A、唯才是举 B、品行至上 C、德才兼备

69、“ 推优工作 ” 是指。

A、推选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 B、推选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作为领导部门的后备干部 C、推选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到党委工作部门任职

70、《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A、大公无私 B、诚实守信 C、舍己救人

71、是高校团组织开展的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又称 “ 三自 ” 方针。

A、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立自律 B、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C、自我实践、自我锻炼、自我教育

72、我国第一部地方青少年专门法规是。

A、《上海青少年保护条例》 B、《北京市青少年保护条例》

C、《广东省青少年保护条例》

73、共青团于 1979 年 3 月在全国青年中发起了 “ ” 活动,以带领全国各族青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之中。

A、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B、五讲四美三热爱 C、青年文明号74、1988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

为基本内容,以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基本任务。

A、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B、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75、1989 年 10 月 30 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立第一个 “ 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 ”,并把这项活动命名为 “

”。

A、希望工程 B、春蕾计划 C、温暖工程

76、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称号是。

A、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B、优秀团干部 C、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77、“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原则上每颁授一次。首次颁授是。

A、1995 年 B、1996 年 C、1997 年

78、为响应党中央 “ 大兴勤奋学习之风 ” 的号召,团中央推出了 “ 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 ”。下列内容不属于 “

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 ” 的是。

A、“ 新世纪读书俱乐部 ” 和 “ 新世纪书屋 ” B、精品书架创建活动

C、开展 “ 金桥计划 ”

79、青工 “ 五小 ” 活动是以 “ 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 ” 为主要内容的创造发明活动。

A、小改造 B、小工艺 C、小创造

80、为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培养千百万不同层次的农村科技人才,团中央联合有关部委开展了 活动。

A、培养 “ 青年岗位能手 ” B、培养 “ 青年星火带头人 ” C、培养科技副村长

81、“ 保护母亲河行动 ” 中的 “ 母亲河 ” 是指。

A、长江 B、黄河 C、长江、黄河以及其他主要河流

82、开展 “ 保护母亲河行动周 ” 活动是在日常开展青少年植绿护绿活动的基础上,把 作为 “ 保护母亲河行动周 ”。

A、植树节 B、地球日 C、环保日

83、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 “ 三下乡 ” 活动是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城乡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以全国大中专学生为主体,将

送入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实践活动。

A、文化、科技、卫生 B、文化、信息、科技 C、文化、科技、政策

84、共青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在校中学生和毕业回农村三年以内的中学生中具有一定创意和市场潜力的科技小项目进行扶持和资助,这项工作称为。

A、中学生科技实践扶助计划 B、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C、中学生教育活动

85、为落实党中央 “ 西部大开发 ” 的战略部署,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服务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自 1999

年起,中组部和团中央共同开展了 活动。

A、金桥计划 B、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 C、博士服务团

86、开展 18 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突出的主题是。

A、承诺 · 责任 · 监督 B、孩子 · 明天 · 责任 C、公民 · 责任 · 希望87、18 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包括成人预备期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三个环节。

A、成人宣誓仪式 B、公民素质教育 C、公民意识教育

88、“ 雏鹰奖章行动 ” 的四项重点主题活动是 “ 启明星科技活动 ”、“ 五自学习实践活动 ”、和 “

百花园文化艺术活动 ”。

A、“ 手拉手 ” 互助活动 B、绿色生活活动 C、情系贫困小伙伴活动

89、“ 五自学习实践活动 ” 中的 “ 五自 ” 是指自学、自理、自护、和自律。

A、自尊 B、自信 C、自强

90、“ 雏鹰奖章活动 ” 中设立的奖章共有 枚。

A、20 B、25 C、30

91、“ 保护明天行动 ” 以宣传贯彻《 》为重点,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A、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92、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目标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1993 年,部门的青年首先亮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

A、金融 B、铁路 C、邮政

93、联合国把 年定为国际志愿者年,旨在通过国际志愿者活动,促进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从而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A、2000 B、2001 C、2002

94、志愿者精神是: “ 奉献、友爱、、进步 ”。

A、互助 B、团结 C、和谐

9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

A、5 月 4 日 B、3 月 5 日 C、5 月 1 日96、1990 年 6 月,青少年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义务工作团体。

A、北京市 B、广州市 C、深圳市

97、国际志愿者日是。

A、3 月 5 日 B、5 月 1 日 C、12 月 5 日

98、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主线。

A、学习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B、学习革命史,保持优良的革命作风

C、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团员素质

99、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主题是。

A、弘扬革命传统 B、永远跟党走 C、新时期新风采

100、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A、提高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团员意识

B、提高团员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

C、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

下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

    最近,报社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我在参加过程中认真倾听了领导的讲话,并且认真学习了教材,深感收益非浅。而接下来,我更应该将自己升华的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工作总结

    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和团市委的工作部署,决定于2006年9月至12月在市直机关各级团组织中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蚌埠......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泰和县万合二中“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根据团县委关于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的有关通知精神,充分结合我校团员情况的实际,万合二中团总支将于20......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培训材料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培训材料--永恒的青春当前,全团正在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在党中央带领全党......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心得体会从亲手把团徽别在胸前的那一刻,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一年了。那种骄傲的感觉使我明白我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而是广大共青团员中的一份子......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5篇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1.什么是团员意识?(填空) 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

    北京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北京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 先进单位名单 (共200个) 首钢总公司第一线材厂团委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化工一厂团委 北京京铁投资管理中心团委 京煤集团昊华能源......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报社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我在参加过程中认真倾听了领导的讲话,并且认真学习了教材,深感收益非浅。而接下来,我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