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诚勿扰观后感
我观“非诚勿扰”
现在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人们思想的进步和社会的性别结构不平衡等原因使单身群体越来越大。同时,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机会使人们能够找到满意的伴侣,如同类型的社会服务电视节目“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还有很多的交友网站,如世纪佳缘网站,百合网站等婚恋网站,这些网站或者节目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寻找伴侣的机会,我们应该怎样客观的看待和评价它们呢?下面我以“非诚勿扰“电视节目为例,谈谈我的想法。
“你想结束单身的状态吗?你想找到心仪的人生伴侣吗?你想了解女嘉宾更多的信息吗?快快编辑短信来参与我们的节目或者你可以直接来到节目现场。。”这是非诚勿扰节目常用的开场白。从这些简短的开场白中我们就能很直观的看出,组办这样的节目的直接目的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单身男女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伴侣,不可否认,这是它的积极影响。来到非诚勿扰的每一位男嘉宾和女嘉宾都可以面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来自不同国籍的人,有着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信念的人,他们可以选择更加优秀或者更加适合他(她)的人作为他们的伴侣。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宽广的选择范围。如果他们很幸运,他们会牵手成功,并走向幸福的彼岸。
但我们看待问题不能片面的看待,而是应该坚持全面看问题的方法。“非诚勿扰”类的社会服务型节目必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它自身也有不完善的一面,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有种消极的影响。比如,24位女嘉宾在给某个男嘉宾的第一轮的亮灯的过程,或者男嘉宾在最初选心动女生的过程,他们的依据都是什么?大家会说是第一印象,是感觉。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外貌这个标准。男女嘉宾在不了解对方的前提下,对某人有好感,这和外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是“非诚勿扰”节目,暗含标准不科学之处。再说,播放玩了男嘉宾的两段VCR后,女嘉宾愿意留灯或者灭灯,这其中的理由也很复杂。是真正的欣赏男嘉宾喜欢男嘉宾,还是看上了男嘉宾的挣取金钱的能力,没有人能够说出具体的原因,这个交流的过程时间太短,对彼此的了解够不深入,所以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做出的决定肯定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考虑到。还有人这么评价“非诚勿扰”,认为它的商业性太突出,给单身男女提供一个平台交流是一个作用,还有人把这个平台作为展示自己,秀自己的平台,来到“非诚勿扰”可能并不是希望找到一个伴侣,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自己,从而增加他自己的人气,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可以看出人们择偶的标准在发生变化,也就折射出人们的思想在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兼容和开放。以前谈恋爱一般都不公开讨论,这是人们一直比较敏感的话题。而现在,大家可以在公开场合下谈情说爱,不得不说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性的体现。还有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成为情侣,要有缘分。大家能成为情侣或者成为人生伴侣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彼此之间要有相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如果思想不能走到一起,那这两个人也不会走的很长久。真正的爱情和国籍、年龄的关系都不大,只要两个人能够相识,相知,相恋,相互理解和支持,这样的爱情才能够长长久久。
2009级 工商管理专业 徐玲
第二篇:《非诚勿扰》观后感
《非诚勿扰》,看过很久了,虽然一直未动笔写些什么,但总有些许触动,于是,终于在这个寂静的早晨,有了这篇观后感。
大刘一直认为,最近很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几年吧,很少有特别优秀的国产电影。搞笑的,要用手去捅别人的咯吱窝,才能让人笑得出来;动作的,得用拳头和血刺激人的感官,让人在秩序的世界,通过电影找到发泄的出口;巨制的,其实是最垃圾的,通过堆砌无数的金钱,换取一种视觉上的虚幻;情感的,呵呵,可能是最差的了,用像陆毅呀黄晓明呀一类的,长的油头粉面,却生的十分弱智的一大堆的靓男俊女,充斥银屏,或者,用那些邪得出奇的、矫情的发腻的情节,吸引观众。虽然偶尔也看,但很少能,或想从中得到些什么,不过是解闷罢了。
说句实话,《非诚勿扰》也不能算是优秀,其实,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这部电影也是一份垃圾的快餐食品。无论是从强加的情节、庸俗的笑话,还是从特意煽情的场景来说,怎么看,这电影都是一个小品、相声,加广告的组装品。前半段,电影是为了包袱设置情节;中后大半篇,多是为了表现诡异的广告;最后的场景,也是为了突出感情而勉强而为。总体来说,剧本是好剧本,导演是好导演,可惜出发点就错了,这个电影生来,就是为赚钱而拍的。当然了,冯导一向以银子为重,其他的都是次要,出发点也许本就没错。
不过,关于这个电影,还是有些可以说的。
虽然情节过于跳跃,为了表达感情,冯导不得不安排梁笑笑去跳海、邬桑突然离开,但是,影片还是通过葛优悠然的诉说,沉稳的表演,舒淇茫然的眼神,以及邬桑煽情的歌唱,表达出了剧本的本质。那种至真至纯的爱情和感情,如潺潺溪水,流入心中。
关于感情,无论是友人、亲人、爱人,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那些真挚的经历。不过是混沌的社会,遮蔽了太多的灵魂,让那些脚步匆匆的人们,忽略了身边的感受。久而久之,这些情感,被遗忘在心灵的角落,蒙上了灰。即使偶尔想起来,也不再唯美,或者,早已忘在当下。我想,这电影,至少给了了人们一个体会、体味真感情的机会。
《非诚勿扰》已努力表现了这部分浪漫的情怀,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虽然,为了银子,电影里添加了那么多的不和谐因素。但是,你不能要求冯导拍一部赔钱的纯情感片吧。
也许我真的年纪大了,为什么人家怎么看都是一部喜剧片,却让我看出来这么些杂七杂八,唉。
最后,从这部电影,大刘开始承认,葛优是一位好演员,舒淇也是一位好演员。
第三篇:非诚勿扰观后感
连看了两期非诚勿扰,感受还蛮深的。
4月7号那期,那个为李悦嘉来的那个男嘉宾。真的给人触动很大,其实真的很难想象,他会陷入这样深,其实是真的很感动很感动,他的感情,还有因为一个人他改变的,那种把这个人作为自己的信仰一样刻骨的东西。我想说其实我能理解,其实人真的不应该用男女来分类,很多男生一样特别感性。真的是现在才特别清楚地看到这个事情。
可能他更多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本来都有这个特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思想却可以,这个真的很能影响一些东西,让你在自己建构的世界里,很满足,其实真的很大一部分上,是思想影响了身体,让你误以为是真实。结果当有一天被拉回到现实的时候,感觉被抽离了自己的一部分,你的想象让它完整了的那部分,你很不能接受,不能自己。
本来感情就是像元气一样的东西。谈恋爱真的是一个很消耗元气的一件事情,真的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给了别人,或是与对方做交换,当这份情感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要恢复一段时间,把那份做交换的元气,修养回来,或者是看书,或者是旅游,或者静养,或者顺其自然,交给时间,总之,是要把那份缺失的补回来,让自己完整,然后继续走下去。
其实刚开始看非诚勿扰,真的是因为在这个舞台上看到了百态人生,好像要通过这个窗口认识这个世界似的,真得是充满了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看到各式各样的人,不同的经历带给他们的成长,带给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早上读到的余秋雨老师写的,每个文学者用藏书来建构自我。不同的经历就像这里的一本本书,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选择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态度。在这个舞台上,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努力的生活,不管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很多的励志故事,只是真的,每个人都有,令人惊讶的经历太多太多,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不会觉得自己的经历有多么特别,会有一个怎样特别的将来。
之后,或许真的是年龄到了吧!开始关注男女之间微妙的东西,感觉真的是很难解释的东西,感情亦是,然人赞叹不已。首先是看到每个女嘉宾都有被选为心动女生的时候,差别只是,被选为心动女生次数的多与少,也就是,被多少人喜欢的差别,重要的是,只要你存在,就总会有喜欢你的人存在。这个真的是让我感触很,还蛮大的一件事。让我那么那么肯定,相信这个世界上与我互相倾心的人的存在。
还有触动特别大的时候,就是男嘉宾上来以后选择自己的心动女生,而心动女生又正好为这个男嘉宾爆了灯。真的很神奇,不是吗!但我真的相信这种我们没办法解释的东西的存在,并且影响到我们的选择。
老人所说的面相,真的是有道理的,只是我们现在可能没办法给出一个所谓科学的解释。“面由心生”,我特别相信,也绝对是有渊源的只是现在还没一个系统的解释。就说我自己,我现在越发清晰地发现,我将来的另一半,会是一个圆脸,具备这样具象特征的男生身上会有我喜欢的性格,品质,态度方面的抽象的特质,气场,磁场之类的东西。不是也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现象吗!就是这样的,存在的,又没办法总结的东西。
如今,真的看了很多期了,很多东西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我。再加上所读的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事。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有助于我能尽早认出那个他,在遇到他的时候,这算是很大的帮助,对我的影响。
现在还是继续在看,因为这个舞台真的是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东西,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总能收获我们想要的,为我们所用,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以后遇到他以后也还是会看,学着去维持,或者说经营一份感情。毕竟,我们都不是圣人,生活中也真的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的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我会一直关注这个节目。
第四篇:非诚勿扰观后感
对现实的思考
摘要:这部影片以小品式的语言和戏剧卷轴式人物出场形式讲述三无海归秦奋(葛优饰)网上征婚所发生的一系列搞笑事。引发对现代社会的一些思考。
关键字:非诚勿扰、海龟、朋友、爱情、和谐。
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去看冯小刚导演的08年贺岁片《非诚勿扰》,这学期恰巧老师给我们看了这部影片,看完后很是喜欢,喜欢冯导的冯氏幽默,喜欢葛优和舒淇的表演。不管是里面的台词还是剧情都叫人喜欢。冯小刚的影片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的幽默和潮流。冯小刚式的喜剧所散发出的幽默气息,是生活中的人们能呼吸到的亲切,是人们的眼睛从媒体中每天能捕捉得到的色彩,是人们在紧张忙碌的一年里放松之后释放出的惬意,是一个平民用小资的视角憧憬的理想图。
贺岁片,不仅仅是反映社会现象更应该有对未来的展望。《非诚勿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影片以小品式的语言和戏剧卷轴式人物出场形式,讲述三无海归秦奋(葛优饰)网上征婚故事。但是其中囊括现代社会人们对待婚姻、爱情、友情的观念及对社会现象的沉思。
冯小刚导演选择以海归这一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随着08的经融危机袭卷世界,许多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国人,都回国发展。这是社会现实,也是社会问题。以前人们一直以为海归不是学富五斗至少也是才高八斗之流(钱学森),但现在是海归数量不断上升,而海归的质量却是在不断下跌。空有好的名头却无充实的内表,败坏海归的形象,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无海归秦奋的网上征婚是影片故事得以向前发展的前提,其中的网上征婚词“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要是还带点婉约就更好了”。这正是现代青年对异性伴侣的标准。男人希望自己的伴侣既跟时代潮流又保留古典淑女的形象,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思想上的改变,但是现代许多人恋爱婚姻一般只重外表,而不注重内涵,只为一时之气,而不顾家庭、朋友,更有的搞婚外情而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些造成社会上的孤儿或者双亲二者只占其一得现象。影片中的现代比较流行的热门话题未婚先育,三角恋等,这些对家庭,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正是现实的写照吗?这难道不是我们时代的悲哀吗?这难道不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吗?有多少人去想过,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又怎么能构建起21世纪的和谐。
秦奋和笑笑应征婚而相遇应该说是一种缘分吧。秦奋一眼就看上了笑笑,但笑笑此时心中早已有了他人,本来两个人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在一起,但是笑笑后来却多次约见秦奋,也许是因为她内心孤独,痛苦无人述说吧。多次相处 笑笑发现秦奋是个好男人,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而明知无望的舒淇何曾不想早日从这场错爱中解脱出来呢?只是深陷感情泥潭的她根本无法自拔,葛优的出现让她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亮光。葛优或许会是她感情新的寄托,或许和葛优的相处能让自己忘却过去的种种。或许在葛优的感情下,自己会对他的存在逐渐变得淡然。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或许,是她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她也许在想,那个男人如此的伤害过我的感情,我对他已经没有了爱,只剩下恨的时候,葛优这个对我好的男人难道还不是我感情新的寄托么,难道我还不能从过去中解脱么?抱着美好的期望他们一起来到了错爱开始的地方,北海道,在这里结束过去,开始新生。有人曾经问过,爱的反义词是什么?恨么?当我们已经白发苍苍,突然遇到了年轻时曾经错爱过的一个人,我们还会对他会抱有满腔的愤怒么?我想有的只是漠然,爱的反义词是不爱,不爱了也就漠然了。
笑笑是第三者,她生活在无边的痛苦之中,在北海道往日的甜蜜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眼前,实在无法走出回忆的笑笑最终选择了自杀来解脱。影片在舒淇跳海的一刹那,几乎让观众都能听到她心碎的声音。为了救赎自己错爱的感情,她耗尽了自己的所有。如果没有葛优的出现,没有这个希望,也许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份感情可以逐渐淡忘。但这份迟来的感情彻底将她击垮了,面对她的只有经历生死,经历过生死不再天真,只有这样的洗礼才能让她彻底解脱出来。
影片中北海道三日游的故事情节对我来说是最感动人心的。秦奋在医院里看救上来的笑笑时说:“哥知道你苦,有哥在,不怕。”笑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这很感人。不管是去“三姐妹”酒家还是最后对友人说的“我缺的不是钱,使朋友。”道出了现代大学生的心声。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是现在的社会是黑暗的,学校里也是如此。同学之间不是相互算计就是性格不合。这样下去社会不会有冷暖,社会不在有春天,人将会成为自己的工具。人生苦短,匆匆寒暑,转眼一生就过去了。三姐妹已人老珠黄,物是人非。中国现状又如何呢?三十年,中国在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在以同样的速度遗留问题。这是社会隐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社会自然灾害预警不及时等等。我们国家怎样解决,如何解决,我们在笑过之后反思。
我们说电影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用生活点的给我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明白21世纪是我们的舞台,我们要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为祖国、世界的和谐作出自己的力量。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
对现实的思考
6011208213 农经12-2 2009-6-13
陈铭军
第五篇:非诚勿扰观后感
“五一”这几天,专门看了大家都在讨论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据推荐看此节目的人说,这节目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今年轻人(基本上是80后吧)的所思所想。对出版者来说,很有好处。或者说,对于想讨好“80后”读者的出版者来说,很有用处。我不怎么出版读者对象是“80后”的图书,但很想了解一下“80后”在想什么。于是,看了。
结果发现,这节目很娱乐,很好看,同时,也很发人深省。
台湾曾有一档胡瓜和高怡平主持的“非常男女”相亲节目,在台湾创下很高收视率。不过,那节目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相比,显然,没有更火更爆(穿衣打扮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很多台湾女孩子,没有今天大陆“80后”更现实(也因此,就显得更不现实,比如1987年出生的姓朱的女孩儿等),也没有今天“80后”对物质金钱追求时的更赤裸裸态度(比如已经下去的“马诺”们,)。
昨天晚上,英国小伙儿的败场,连同上一期的28岁美国小伙的败场,使人感到,当今的中西文化(如果中国年轻人的追求还可以称作是文化的话),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比以前更大了,甚至已经大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其实,台上24个“80后”小女生更火爆更现实更赤裸裸,是与当今中国社会价值(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观相符合相呼应的。或者说,就是这一价值观的百分百折射。只是她们没有错,归根到底,她们是生活在这种价值观横行的社会里,她们不过是些心智上并没成熟,也没有能力判断这一价值观真伪的小姑娘。她们没有更高的理想,她们不可能理解英国小伙为什么不依赖自己的银行家父亲,在英国好生呆着,偏偏要跑到中国,住那么简陋的房子,靠当dj每次赚取300元,学习什么中国古汉语里的故事。她们更不可能有能力,去理解英国小伙儿为什么要把“垃圾”捡拾回去,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将“垃圾”们废物利用。也因此,就更不要指望她们能理解英国小伙为什么要通过捡拾“垃圾”,来体现对这个全人类居住的地球的关爱。生活在大男子主义的中国的她们尤其不能理解的是,那小伙为什么偏偏与中国男生不一样,非要找一个不黏人,但却可以随时提出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女生为伴。她们最想不到的,是这英国小伙居然对“地球变暖”也很关心,这对于她们来说,真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她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个地球温度到底是变冷了还是暖了,更不会关注通过捡拾“垃圾”来“关爱地球”的议题。那些与她们的生活内容,看上去是那么地无关。她们关心的,是这英国小伙到底有没有钱,或者说,他的家里给不给他钱花。可是,西方文化中,最讲究的,并不是这种传承精神,而是独立打拼的生活态度。西方年轻人更以能“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与光荣。他们并不欣赏“富二代”的生活方式。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炫耀自己的家庭有没有钱,而更多讲究的是,在一个公平社会里的自由打拼创天下,并关注更大的议题,比如关爱地球,比如通过捡拾“垃圾”来关爱地球,比如,关注地球变暖等问题。
但中国目前的情形,显然与西方社会有甚至本质上的不同。今天的中国,更强调秉承,强调人脉,强调关系,强调老子,强调家庭,强调非公平竞争,强调少关注国家大事,多关注自己的荷包,强调少管“闲事”,多关注自己,强调少过问“没用”的事情,比如全球变暖,比如关爱地球,而多关注吃喝拉撒的问题。所以,折射到“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就是“80后”小女生们对英国小伙的24盏灯的全部灭掉。
当然,旁边的乐嘉明白个中道理,但他已经没有办法在悲壮音乐响起时,通过几句问话,来使整个情形发生逆转。乐嘉问的问题十分到位,也十分中国式。但压根儿,英国小伙与那24位女嘉宾,就不是同路人。乐嘉已经回天乏力。他面对的,是满脑子帅哥,宝马,豪宅,不须努力,不再奋斗,一切的一切最好都由男人提供的挑剔的女嘉宾们。
其实,退一万步说,即便那英国小伙从这24位女嘉宾中,领走了一位的话,他们的最终结局也不会与他上一次的分手,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因为,在当今的中国,在充满了铜臭的社会,在“80后”的女生群,要找到一个能随时提出不同观点(注意是观点,不是婆婆妈妈的鸡毛蒜皮),而且关注地球变暖,并关爱地球的女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只有放下西方那一套“虚伪”的东西,跟上台上女生们的思路,一上来,就告诉她们,他有一个银行家的父亲,暗示她们,他很有钱,并且他来中国,并不是为了学什么中国文化,更不会在意晚上当dj赚取300元的额外生活费用,最好再告诉(或者暗示)她们,他在英国最豪华的富人区里有别墅,那么,就一定会有灯为他而亮,而且还不只一盏呢。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出生在西方社会里,出生在一个与当今中国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里,出生在喜欢关注“没用”的事情上的社会里。他不可能会有本质上的改变。那么,假如他果真有一天找到了一个中国女生的话,就只有一种选择:或者改变对方,或者改变自己。否则,他关注地球变暖,关爱地球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