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身损害赔偿案件2014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印发四川省2013年度有关
统计数据的通知
(川高法民一【2014】X号)
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相关民事审判庭、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民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4年5月1日起实施,该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为了正确理解与适用该司法解释,我院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和四川省统计局取得了四川省2013年度有关统计数据,现将这些数据印发你们,并请你们收到后及时转发至基层法院,供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参考:
1、2013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2、2013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895元3、2013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343元4、2013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 6,127元5、2012年全省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5,873元(2012年全省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暂未公布)
6、2013年度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见附表
由于上一年的统计数据须在4月以后才能取得,因此为了便于审判工作,省法院将每年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视为一个统计年度,即每年自5月1日起适用前一年度的统计数据。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要求,本数据只限法院内部用于有关案件使用,不得外传。各级法院在执行该司法解释中遇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等,请及时报省法院民一庭。
特此通知。
附:四川省2013年度各行业平均工资表
第二篇: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举证指南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举证指南
一、举证提示:
1、本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应提交身份证、户口簿、或当地派出所出具的身 份证明材料。原告为数人的,每人都须提供上述材料;以死者近亲属名义起诉的,还须提交其与死者的亲属关系证据,如结婚证等。
2、有关伤害经过的证明材料,须提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打架等伤害过程的证人证言、或公安部门制作的询问调查笔录等。
3、要求赔偿医药费,须提交:①病历、出院记录、诊断证明;②医疗费发票、住院期间用药明细清单。
4、要求赔偿交通费、住宿费、停车费、拖车费、修理费、鉴定费、须提交相应的发票或票证。
5、要求赔偿误工费或误工损失,须提交:①治疗医院出具的关于误工期限的医嘱证明;②事发前3个月和被扣发工资(奖金)月份的工资、奖金发放表(卡)、或银行交易账目明细;③用换休假抵扣病假的,还须提交换休条、年休假请假单、相应月份考勤表和单位出具的日平均工资证明,④从事或受雇于个体工商经营户,且无法提交相应工资、奖金发放表的,则提交个体营业执照、纳税或缴纳管理费凭证、雇主证言及其他记账凭证,⑤自由职业者,则提交从事某行业工作的证明或持有的职业技能资质证书。
6、要求赔偿护理费,须提交:①治疗医院出具的关于是否需要护理期限、护理人数的医嘱证明,②陪护人员出具的收条及其身份证明,③陪护人员有固定工作的,对其误工损失的证明要求同“误工费”。
7、要求赔偿营养费,须提交治疗医院出具的关于是否需要补充营养费及营养期限的医嘱证明。
8、要求赔偿残疾赔偿金,须提交:①伤残等级鉴定书,②尚未做伤残鉴定的,应提交申请鉴定书,并在开庭时提交CT或X光影像片及与损伤有关的检查报告、检查单等病案材料。
9、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须提交:①死者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或当地派出所出具的死亡注销户口证明),②医学死亡证明或尸检物证
鉴定书,③火化证明。
10、要求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须提交:①被扶养人的身份证、户口薄,②被扶养人与死者或伤残者的关系证明(由当地派出所盖章确认),③被扶养人若系死者或伤残者的长辈,其有几个子女或扶养义务人的证明(由当地派出所盖章确认)。
11、要求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须提交:①治疗医院或伤残人康复中心出具的关于伤残者能否配置残疾辅助器具的证明,②器具制作配置单位出具的关于残疾辅助器具器的型号、价格、更换期限、维修费及期限的证明。
12、要求赔偿衣物、车辆等财产损失,须提交物损价值评估报告或购物发票。
二、举证要求:
☆ 以上证据,涉及发票、收据等书证的,须提交原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复印件。因书证原件由某单位保管而不能提供原件的,须提交由该保管单位盖章确认的复印件。
☆ 因客观原因无法收集诸如由银行、公安等机构保存的证据,可在诉讼时申请法院向该机构调取相应证据。
三、举证期限:
在起诉时,应将证据持有的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复印件或复制件提交给法院;对自己起诉时不能提交而需要法院调查手集的证据,应在起诉时提交调查申请书。
第三篇:关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思考建议(模版)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执行干警,几年执行工作的实践,使我感受颇多。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越来越多,且该类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较低,多须法院强制执行。该类执行案件具有执结率低、社会反响强烈、工作难度大、极易转变为上访案件等特点,如不能及时执结,必将导致当事人对执法公正性与严肃性产生怀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妥善处理该类执行案件。前几日执行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从执行这起案件中我认为引起此类案件发生存在诸多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不断普及,交通事故致人伤亡案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件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从交警的现场勘查到责任划分,再到法院的诉讼,其目的就是将事件的责任进行划分和确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中的内容能否得以实现。往往这样的问题只有在进入执行程序才能得以解决,但这样的案件在执行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受害人的赔偿得不到及时的落实。例如:某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中,肇事者陈某酒后驾驶自己的私车,造成受害人一死一伤,该案的赔偿金及医疗费用高达十几万,而肇事者刚买的车才价值3万元左右,该车还是通过贷款购买的,陈某家中的积蓄因买车已全部用完,该车也没有参加保险,陈某只有每月的1300元工资。这样的条件,被执行人陈某如何一下拿出高达十几万的赔偿金及医疗费用。实际生活中,酿成交通事故及赔偿无法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解决这方面问题,主要应从以下社会问题入手:
一是提高国民保险意识,加大保险宣传。
在许多发达国家,保险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国,85%以上的家庭都参加寿险。据不久前的数据显示,他们在完善的社会保障基础上已经超过了150%的保单密度。在我国消费者熟悉的车辆保险投保率也仅达到30%,而在发达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都在80%以上,尽管目前正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个人面对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但是人们对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导致人们的风险和保险意识比较落后。
目前来看,在执行中保险是受害人的救命稻草,是维护受害人合法利益的最好途径和保障。我们应该努力支持全国的保险事业,让保险事业在车辆的保险上做的更规范、更合理、更人性化。这样对将来的交通事故的赔偿更有保障,使受害人的利益能及时得到一定的补偿,使公众把保险当作生产、生活保障的靠山。
二是交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驾驶证的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可以买的起私家车,也很容易拿到执照,有些人没有通过正规的驾校学习和专业的训练,即使去学也是走个过程,而有些人甚至是通过关系买的执照,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造就了一个个的马路杀手。
例如在新西兰考取驾驶证,一般人从学车开始,要1年半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机动车驾驶执照,从学习开始,考完笔试,给你发一个学习驾驶证,有效期两年,你可以在路上开车,学车,但一定要有至少一个有两年驾驶经验的人坐在副驾驶座位,要出示有两年完整驾驶执照;有这个学习证半年后,你才可以考第二个证——实习证,简单通过路试就可以考取,实习证只可以搭载自己亲人、女朋友,再过半年,才可以考最后一个最终的驾驶执照,这个最难考。对比中国,一个月就可以有个驾驶证,笔试大家都知道如何的复杂,国外重视实际驾驶,并不要求纸上谈兵。在美国交通可比中国复杂多了,交通规则也非常严格。他们考的主要是安全意识,车技反倒其次了。因为车技提高很容易,一旦没有安全意识就后患无穷了。这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国内是练技术,漠视规则,漠视行人——送礼就行。中国以全球3%的机动车数量创造出25%的事故率就说明了一切。而一个合格的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希望交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驾驶证的管理,减少我们的交通事故率,切实保障公众安全。
三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使交通事故中的弱势群体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得到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的司法便民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解决司法为民中的具体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响应用不同的方式出台救助方案和地方法规,确保救助资金的到位,来解决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希望上级领导、地方政府能让这些措施和法规、资金及时到位,解决受害人的燃眉之急。
四是加强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造成目前交通事故发生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法制观念淡薄。交通部门和法院可经常通过案例报道等形式做好道路安全法律宣传,努力提高人们的交通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法制环境,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一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是仅用法律手段就能够解决的,化解这样的矛盾,法院只能做到一调再调(就是诉讼中调解完执行中再调解),起到的作用只能是暂时缓解问题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矛盾始终存
在。此类案件的不良循环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矛盾,足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它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格把关,需要老百姓意识觉悟的提高,需要保险事业的大力支持,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特征及适用
1、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一般都涉及哪些法律关系?
一般说来,当前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主要涉及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医疗服务合同、非法行医损害赔偿、(其他)医疗损害赔偿、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工伤事故损害赔偿、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铁路、水上、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消费人身损害赔偿、产品责任赔偿、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人身伤害赔偿、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职务侵权赔偿、动物致人损害赔偿、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关系。
2、这些法律关系在诉讼中一般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法律关系的不同往往决定着(1)诉讼主体(即诉谁和谁诉)、(2)审判案件准据法(即依据哪部或者哪几部法律判决)、(3)举证责任(即由谁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力由谁承担败诉后果)、(4)首先受理的机构(即先到法院还是仲裁机构立案)四大方面的取舍。同时决定着合法的赔偿权利被法律保护的程度(即能够得到多少赔偿)。
诉讼中的法律关系就是解决诉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诉什么的问题,诉谁和诉多少的基本问题就有了根据和标准。
3、法律关系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这方面的规定都有哪些?
在诉讼中,法律关系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审理机构立案的案由。集中的法律规定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散在的规定在多个相关法律条文中。
4、什么是法律关系?
简单地说,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法律在部门立法上有了大的发展。很多立法不仅满足国情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且满足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出现了不同的法律对哪些人的权利保护、从哪些角度保护、保护的程度多大、保护哪些权利等方面的区别。实际上体现的是不同法律对不同价值观的取舍。通称价值取向。出现了同一个法律事实可以用不同的法律规定来解读的问题。理论上把这种情况叫做法律关系的竞合。这样就需要当事人在解决其法律纷争的一开始就要有所选择。如同参加体育运动会一样,我要和你比什么,比长跑还是比拳击,一开始就定下来。
5、医患纠纷案件中主要有哪些法律关系可供选择?
患者到医院就医,患者的身份是多重的:既可能是医疗法律中的患者,又可能是合同法律中的一方当事人,还会是人身侵权法律中的受害人。这就存在着医疗事故、医疗服务合同、其他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
6、是否所有的医疗法律关系都可以自主选择?在选择上有什么限制?
医疗事故法律关系要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而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经过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于目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采取专家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鉴定书上并没有鉴定人的签名。实际上患方在选择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关系时还受这些参加鉴定的医疗专家的意志的限制。并不是患方可以自主选择的。
一方面,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患者就不可以选择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如果患方选择此种法律关系去诉讼,则只能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判决。另一方面,如果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患方就只能按照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起诉,准据法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其中死亡赔偿的标准远远低于其他法律关系中的赔偿标准。
案例一,已经鉴定不属于事故,如果符开波的亲属再选择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案由诉讼,就只能败诉了。
7、选择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法律关系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原告在选择所诉的法律关系时,一般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1)具体法律条文的保护力度:法律保护是否全面、具体、可操作;(2)承担责任的主体及其赔偿能力:依据具体法律条文确定的被告是否有足够的赔偿能力;(3)举证责任的分配: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法律规定,不同的法律关系举证责任分配、对证据证明力的要求不一样。应尽量选择对自己举证有利的法律关系;(4)被告承担责任的原则(归责原则):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等。其中,无过错原则一般对受害方举证最有利。
案例二,原告对法律关系的选择,就考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雇佣合同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只要举证证明雇佣关系的存在,不需要举证证明被告的过错程度,即可以获得赔偿。同时考虑了被告的赔偿能力。
8、劳动伤害案件中一般有哪些法律关系可供选择?
一般而言,劳动中受伤的赔偿案件,可能涉及工伤事故损害赔偿、雇佣合同人身损害赔偿、非法用工损害赔偿、劳务合同人身损害赔偿、合伙经营中的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关系。其中,雇佣合同人身损害赔偿包括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两类法律关系。
9、劳动伤害案件法律关系的选择是否受限制?
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其中,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要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属于工伤为前提条件。只有经认定属于工伤的才有可能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同时,经认定属于工伤的,当事人不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必经的前置程序。只有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在15日内到法院起诉。
这里面还有时间的限制,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是一年,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限是60日。
10、如果工伤损害是由用人单位以外的机动车造成的,是否可以同时选择工伤事故损害赔偿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两种法律关系?
可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所以,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分别依据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从不同当事人那里得到双份赔偿。
11、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当前应怎样选择法律关系?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了保险公司对机动车致害的损失在强制第三者险保险限额内承担的是全额的无过错责任,当前受害方可以选择这种强制三者险的交通事故赔偿,把保险公司列为被告;也可以选择一般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关系,只列肇事机动车方为被告。这要考虑举证责任和赔偿能力的因素。
1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起诉是否有前置程序?
基本没有。只要能够证明事故发生的事实,即可以提起诉讼。并不以交管部门的调解为前置程序。一般而言,证明事故发生的常见证据,包括交管部门的事故认定书、交管部门的其他书面证明、事故责任方的书面确认证据等。
13、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选择法律关系前应当注意什么?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受害方在选择法律关系前应当注意取证证明损害发生的事实,包括致害人、时间、地点等。易于采取的方法是,发生严重人身损害案件及时报警,积极给公安机关提供证据线索。
14、造成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局面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律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者之间经常不能充分协调。当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侵权法。各有权立法的部门从不同角度对赔偿等权利加以考虑和规定,就产生了依据不同法律获赔的数额相差很大的现象。我们一直期待着国家法律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统一和完善。在这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之前各地的司法制度规定的差距更大。
15、最后的提示?
发生这类纠纷越早做全面策划可供选择的空间越大。很多时侯,选择法律关系的错误是无法挽救的。
第五篇: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赔偿计算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赔偿计算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赔偿计算方法
赔偿项目赔偿标准赔偿依据
1、医疗费用
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含康复费、整容费及今后治疗的费用。《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该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票据、交通费住宿费的正规票据、护理证明、工资证明、加强营养证明、法医鉴定书、被抚养人身份证明及与当事人的关系证明、财产损失的价 格鉴定等
根据交通部门的责任认定中所划分的责任比例确定赔偿比例。
2、误工费用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或法医鉴定予以确定,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可以计算到定残前一日。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无法提供最近三年收入的,按照受诉法院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用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规定计算;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同等报酬计算,护理人员 原则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参照执行。护理期限至受害人恢复自理能力止,最长不超过20年。
4、交通费用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就医等费用。以正式票据为凭。
5、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20年计算。但60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岁以上,按5年计算。受害人因伤致但是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影响就业的可以响应减少或者增加。需要残疾用具的还应当支付残疾用具费用。
8、丧葬费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6个月总额
9、被抚养人生活费根据抚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抚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18岁;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计算20年;60岁以上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岁以上的按照5年计算。
10、死亡赔偿金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 准,计算20年。60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岁以上的,按照5年计算。
11、精神损害
抚慰金 没有具体的数字化标准
12、其他费用 参加事故处理的3位亲属的交通、误工、住宿等。
6、营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