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商法的一点感想
商法心得
这学期我选修了商法学概论这门课程。学习经济法之前,经济法律给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较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哪些经济行为或事情可为或不可为,哪些行为或者事情符合规定,比较枯燥的,那些行为或者事情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这门课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无味。首先有一个幽默的老师为我们讲解,然后有搞笑的PPT,让课堂变得活跃,学习气氛很高涨。也就慢慢有点喜欢这门课程。
学习了这么长时间,也有一些感想,一些疑问,什么是商法?商法的包括那些内容?如何研习商法?这是商法学者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在广义上,商法又称商事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商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极大的促进和完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
商法的理念,从哲学上看是对于商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商法的现代化,关键的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商法理念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商法理念,就没有现代化的商法。商法的现代理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商法的价值理念,二是商法的形式理念,三是商法的实体理念。商法的价值理念(取向)---效益至上。商法的形式理念,包括地位独立、与时俱进两方面。商法的实体理念主要包括促进(交易)效率、保障(交易)安全、维护(交易)公平三方面。商
法理念的现代化对于构建现代化的商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商法的现代理念立足于商事实践基础上,它对商事立法、司法、守法及法律监督都具有统帅作用。
对商法内涵的看法不同,对商法外延的界定就不同。在我国,对商法体系的建构还要与民法与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作一定分析,事实上,他们之间是有一定交叉的,只不过,研究侧重点不一样。学术上对他们之间的划分也是大致的划分。现实实践总是相互关联的。商法的体系可以分为商法总论和商法分论。商法总论是对商法一般规则和规定的概括,商法分论则是对商法各领域的具体规则的分析。
商法总论涉及商法领域的一些共性的规定,应当对那些共通性的商事规则详细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和适用。总体可以分为商法概述、商主体、商行为三大部分,具体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商法的内涵、原则、意义、商主体、商事辅助人、商事登记与商事簿记、商行为的一般规定和特殊商行为等内容。
商法分论的体系结构,传统的一般包括公司、,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海商法等,还包括信托法、期货法、银行法等。分论基本是商事单行法的研究,商法客观的反映了在现实的商业活动中投资、融资、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商事单行法中,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是并存的,公法规范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但这样一种干预应该适度,而且目的应该是保障意思自治的更高效和更安全的运作。商事单行法要客观反映商事活动的法律需求,应此商事单行法研究应该密切的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商业活动永恒和鲜活的生命力决定
了商法研究也是最富生命力的法学研究领域。
老师讲了很多方面,像民法 公司、,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海商法、合伙企业法等等。商法与他们都有很大的联系。
(一)商法与民法
主张民商分立的学者认为,商法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调整对象——商事关系,且商事关系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是:发生在平等商事主体之间;基于营利动机而建立;发生在持续的营业之中。3然而,仔细分析“商事关系”的特点,就会发现其与“民事关系”的界限很难划清。首先,民事主体既包含法律直接规定的普通主体,又包括经过特别登记程序取得主体资格的特殊主体——“商事主体”,如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其次,民事关系同商事关系均以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基本特征,以平等互利、意思自治为基本原则;第三,民事活动的范围既包括营利性的活动,如发生在生产、流通领域,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活动,如发生在分配、消费领域,平等主体间的营利性活动是民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民事活动中的营利性活动既可以是持续性的营业活动,也可以是非持续性的营业活动。以上这些相同性取决于“民法商法化”的发展趋势,使民法与商法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因此,认为商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商法在我国不能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的总则、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实际上已经对商品经济
活动的重要方面作了一般规定。如果人为地将商法从民法分立出来,既会造成立法的相互矛盾和重复,也会使民法遭到严重损害。
关于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商法与经济法都以企业为核心对象,两者没有根本的区别;另一种看法认为商法与经济法的理念、机能是不同的,商法与经济法应为两个不同的法。持后一种观点的又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商法与经济法分立,但与民法合一;二是商法与经济法分立,与民法也分立,商法是独立法律部门。
商法与经济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学科。要说明这一点,必须清楚经济法的性质。经济法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垄断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因此最早出现的经济法是以反垄断为核心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视角也在不断调整。国家不仅是对经济生活进行总体管理、监督,同时肩负着组织、协调的职能,使个体经济利益与社会经济利益协调发展。因此,当代经济法是对经济的平衡协调法。
从企业来看,商法虽以企业为核心,但仅调整企业的经营关系和强调企业个体的权利,而经济法侧重于调整国家平衡协调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强调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效的一致性。因此,属于经济法范畴的企业往往是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而一些其活动完全由市场调节与国家平衡协调无关的企业并不属于经济法主体的范畴。
从两法的性质来看,商法与经济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商示属于私法,其理念是维护主体的私权,以个别经济主体的利益为基础,调整平等主体的利益关系;经济法原则上属于公法,并兼有一些私法的特点。经济法的公法性体现在它的以社会为本位,着眼于超越个别经济主体利益的整体利益,调整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和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经济法兼有的私法的特点表现在,经济法还调整体现一定国家意志的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关系。4
(三)商法与企业法
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是依法成立,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法是以确认企业法律地位为主旨的法律体系,因此,广义企业法应当是规范各种类型企业的法律规范的总体。包括按企业资产组织形式划分的公司、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也包括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以及包括按照有无涉外因素划分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
由于企业法体系的集合性,决定了企业法调整对象性质的复杂性,不能笼统地说企业法应当属于民法、商法,还是应当属于经济法。民法、商法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企业关系,以确认企业权利并保证实现。因此,作为民法、商法调整对象的企业通常是合伙企业、独资企业、集体企业、合作社等;由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涉及到国家利益、国家对经济的协调,以及社会利益的兼顾等因素,使这类企业法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因此,大多属于经济法。这不仅是我国,当代其他各国调整企业的法律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民法、商法,也可以是经济法,或是单行特别法。
商法与企业法的区别还表现在,商法并不是完全的组织法,其中相当部分属于行为法。企业首要的法律特点是一个组织体,这就决定了企业法的最本质的特点是组织法。而且现代一系列的企业现象也早已超出了商组织法的范畴。尽管这些企业形态不同,只要适合经济生活的需要,都可以以法律表现出来,而不受商法的限制。我国目前进行试验的“国有控股公司”(既是生产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又是国家专门进行投资经营的投资型的公司)就是一典型例子。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立法体例的国情分析商法的法律地位,均不难看出:商法在我国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条件是不成熟的。商法应当属于民法的组成部分,是民法的特别法;商法与经济法是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商法、经济法均与企业法密切相连,但均不能分别涵盖企业法的全部内容,商法与经济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企业关系进行调整。
第二篇:学习国际商法感想
10国贸
1013100016 罗素云
学习国际商法感想
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我学习了国际商法这门课程。因为我们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以国际商法算是我们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实刚知道要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会预想到学习内容会比较枯燥,课堂上也会比较沉闷,因为法律给我的感觉就是纯理论,都是文字游戏。但真正开始学习却发现国际商法还是非常实用,而且还会有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些现实商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纠纷的分析,会让人感觉国际商法真的需要在平常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多加应用。
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在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因为他在课堂上会用比较幽默有趣的语言来讲述商法里面的一些概念,而且他讲课声音洪亮,很有个人特色。上课的时候,在老师讲解完一个概念或者一个案件之后,会请几个同学回答问题,或者会请同学们讲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老师再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老师和同学们有互动交流,便于老师了解同学是否真正明白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最后,老师还会在每节课下课前播放一个法律纠纷案件的视频来让我们观看学习。老师的讲学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商法现状以及当今商法的前沿问题提供了大量素材,其中的见解和观念也为我们解开了不少疑惑。这样,我们对所学的法律知识就理解得更透彻,也更具实用性了。
10国贸
1013100016 罗素云
国际商法是指调整国际商事主体在从事国际商事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般而言,调整国际上市交易关系的法律可分为三类:规范国际商事主体的法律、调整国际商事主体之间商事交易的法律、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法律。当然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海上、铁路、航空货物运输法、海上保险法的学习也是让我收获很多。国际商事仲裁的学习使我明白到解决商事争议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使我懂得了任何有关商事争议解决的问题都是很难做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和熟悉这些国际上的惯例和法律法规。
从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国际商法了解越来越多了,也有了很多新的与时俱进的观念,使我获益匪浅。在课下,当同学们遇到对时事案件分析的收获,我们也会更多的使用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探讨和研究,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国际商法的应用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对国际商法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每条法律法规的细化如何理解和运用、每种裁决的适用范围等等,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需要多加关注和慢慢加强。
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
班级:10国贸
学号:1013100016
姓名:罗素云
第三篇:2013年商法总论学习笔记
2013年商法总论学习笔记
一、简答题
1.简述商法的特征。
商法的特征是商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志,是商法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多数学者认为,商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1)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2)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3)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4)商法的公法性;(5)商法的国际性。2.简述商法的基本原则
商事交易的目标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资金与商品的流转频率与其所获得的效益成正比。由此,商品流转规律客观上要求法律应充分保证商品交易的简便、迅捷。这个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交易简便:各国商法在商行为方面一般采取要式行为方式、文义行为方式,并通过强行法和推定法对其内容预先予以确定。
(2)短期时效:商法对于各类商事请求权普遍采取不同于民法上时效期间的短期时效。短期时效制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迅速行使权利,以保证交易的迅捷。
(3)定型化交易规则:权利证券化和权利义务格式化是商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通过法律行为标准化、定型化,从而简化了权利转让和权利认定的程序。3.简述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是商法独立性的关键所在。一般说来,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法与商法是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在法律部门的相互关系上,民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民法是抽象化的法律表现,而商法是具体化的法律表现。(2)民法与商法都属于私法范畴,即都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为主构成的法律。但是,民法是纯私法,调整的是平权关系;商法则以私法为主体,兼具公法性内容,调整的是平权与不平权兼有的法律关系。因此,民法是私法规范体系;商法是以私法规范为主体,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相结合的法律规范体系。
(3)民法作为基本法或普通法,调整的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类民事主体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商法调整范围有限,仅适用于民事主体中从事商事经营活动的那部分,或仅仅适用于民事行为中与营利相关的那一部分行为。
4.简述商主体的法律特征。
商主体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主体的法律特征:
(1)从本质上说,商主体是一种法律拟制的主体,它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具有特殊性。(2)商主体是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的主体。
(3)商主体是商事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即在商法上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上述特征,构成了商主体与一般民事主体及不具备独立资格的商事组织内部机构或商事行为辅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5.简述商合伙的法律特征。
商合伙作为商主体的一种形态,其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合伙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组建。(2)商合伙设立的基础是合伙合同。(3)商合伙的财产为合伙人共有。
(4)商合伙所从事的商事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为之,也可以共同委托一位或数位合伙人代理为之;各合伙人对事务之执行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5)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在合伙企业资产不足以清偿合伙债务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任何一个合伙人予以清偿。6.简述经理权的特点。
是经理人所享有的一种权利,从性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代理权,其具有如下特点:
(1)经理人是被商人通过特殊方式授予经理权的人,是典型的直接代理人,他以被代理商的名义为法律行为。(2)经理人在行使权利时,最重要的形式是其必须将自己的签名附加在商号上,并且在这个签名上附有标明经理权权限的标记,以使经理人的代理行为与个人行为相区别。(3)经理人的主要权限在于为商主体管理事务,并为商号签名。(4)只有完全商人才可以授予被代理人经理权;小商人不可以授予他人经理权,即不可以任用经理人。(5)在商事登记部门履行登记并不是经理人被授予经理权这一法律行为生效的唯一前提条件,经理人必须由商人通过“明确意思表示”方式授予经理权。
(6)虽然立法上所规定的经理权的权限范围颇为广泛,但实际上经理人所享有的经理权受到权限范围的限制,这种限制的目的在于使商人可以始终保留企业核心部分的处分权。(7)经理人所享有的经理权不具有单一性和排他性,一位商人可以同时聘用几位经理人,因此,经理权还可以被分为共同经理权和分经理权等。
7.简述商行为的特征。
商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自身的特征,表现在:(1)商行为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2)商行为是经营性行为;
(3)商行为是商主体所从事的活动;(4)商行为是体现商事交易特点的行为。8.简述商行为的重要类型。
多数学者认为,商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绝对商行为与相对商行为;(2)单方商行为与双方商行为;(3)基本商行为与辅助商行为;(4)固有商行为与推定商行为。
9.简述特殊商行为的概念及主要种类。
特殊商行为作为一个与一般商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指在商事交易中具有个性的,并受商法中的特别法或特别规则调整的商行为。
特殊商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1)商事买卖;(2)商事代理;(3)商事行纪;(4)商事居间;(5)商事信托;(6)商事信用;(7)商事期货交易;(8)融资租赁;(9)商事仓储;(10)商事货运。10.简述商事登记的种类。
一般说来,商事登记包括以下几种:
(1)开业登记。又称设立登记,是指商主体的创设人为设立商主体而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由登记机关办理登记的法律行为。(2)变更登记。商事登记机关对已成立之商主体,因其自身情况发生变化,变更已登记事项的法律行为。(3)注销登记。登记机关依法对被终止经营的商主体,收缴营业执照、公章,撤销其登记注册号,取消其商主体资格或经营权的法律行为。11.简述商事登记的程序。
商事登记的程序是指商主体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登记机关依法审查核准并办理登记注册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1)申请。申请是指由商主体创办人或商主体提出的创设、变更商主体或变更商主体已登记的有关事项的行为。(2)受理。受理是指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人提交的登记文件予以初步审查,确认文件已经齐备、符合申请条件后作出的接受商主体申请登记的法律行为。(3)审查。审查是指受理登记申请的机关,在接到申请者所提交的申请之后,于法定期限内,对申请者所提交的申请内容,依法进行审查的活动。(4)核准发照。核准是指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人提交的文件予以审查后,作出的登记和颁发证照之批准的行为。(5)公告。公告是指将登记的有关事项,通过报道或其他途径让公众周知。12.简述商事登记的效力。
商事登记的效力在法的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未履行商事登记之事项在法律上对第三人具有何种效力;其二,已履行商事登记之事项在法律上对第三人具有何种效力。各国法律关于商事登记效力的规定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形:
(1)商事登记是商法人获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及宣告,商法人不能成立,其行为不能被视为商行为。(2)商事登记不是商主体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程序,行为人实施了商行为,同样可以享有商人的权利并履行商人的义务。(3)商事登记是各类商主体成立的必要要件。13.简述商号的法律特征。
(1)商号仅仅是一个名称,这个名称本身不是法律上权利义务的承担者,不等于承担权利义务的行为人。因此,商号不等同于商主体。
(2)商号是商主体用于代表自己的名称,它依附于商主体,是商主体相互区别的重要外在标志。(3)商号是商主体的商事名称,只有商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才可以使用这一名称。14.简述商号与其他商事标记的区别。
(1)商号与商事经营者的姓名。一般情况下,商号与商事经营者的姓名不一致。但在特殊情况下,他们可以相互一致。(2)商号与商店招牌。商店招牌是指商主体挂在营业所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它是商主体住所地告示,起一个营业场所的广告作用。多数情况下,商店招牌与商号相一致,但有时商主体使用其他文字、图案、符号作招牌。(3)商号与行号。行号是指商事营业所的名称,行号与商号的最大区别在于,行号指明的仅仅是企业;商号指明的则是企业的承担者,即商主体。(4)商号与商号缩写。西方国家商法中规定,商号缩写由商号缩略而成,如果商人使用的商号缩写与流行的商号缩略规则相一致,那么,这种商号缩写在法律上享有与商号同等的效力。(5)商号与注册商标。注册商标适用于商标法,而不适用关于商号的法律规定,两者在形式构成、实际作用、法律调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者性质迥然不同。
15.简述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关于商号选定的基本要求(1)商号应依次由字号、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三个部分组成。
(2)商号应当冠以商主体所在地的省(或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州)或县(市辖区)行政区划名称。(3)某些商主体的名称可以不冠以所在地行政区域的名称。主要包括:法律规定可以在名称中冠以“中国”、“中华”、“国际”字词的商主体;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商主体;外商投资的商主体。(4)商号中的字号应当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商号的构成一般采用四段式结构: ① 主体所在地行政区域的名称;② 主体的具体字号;③ 主体行业或经营特点;④ 主体的组织结构或责任形式。
16.简述商事账簿的特征
(1)商事账簿是由商主体制作的账簿。它将商主体在商事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通过账簿语言直接转化为会计要素,并借助货币单位计量和表现。非从事商事经营的主体不设置商事账簿。
(2)商事账簿与政府账簿的设置内容和目的不一样。商事账簿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其目的是营利性的,相对于政府账簿,商事账簿更为复杂。
(3)商事账簿的设置具有法定性。商主体是否必须设置商事账簿以及如何设置商事账簿,主要取决于法律的明确规定。
17.简述商事账簿的分类
(1)会计凭证。即记录商主体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并作为依据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商事账簿的依据。
(2)会计账簿。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连续和分类记载和反映商主体经营业务活动的簿册。
(3)会计报告。即商主体依法向政府提供或向社会披露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18.简述商事账簿的法律效力
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制作的商事账簿,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效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于商事交易各方而言,尤其在商事交易计算中,商事账簿是其进行财物清点核算的重要依据。
(2)对于商事主管部门而言,商事账簿是进行稽核审计、计算税率、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
(3)在法律诉讼中,商事账簿具有重要的证据效力。
二、名词解释
1、商事账簿法律关系是指受商事账簿法律规范调整的,因商事账簿的设置、核算、监督、记账和保管等行为所形成的商事账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商人:就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商行为就是适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行为。
3、公示原则,在涉及公众或多数当事人的场合,商法实行公示原则,要求将有关事实公诸于世。
4、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自有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5、商主体类型法定:商主体类型法定指可以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体在组织形式上由法律予以明确设定,非经法律设定者不得享有商主体资格;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定类型之外的商事组织形式。
6、商辅助人:商辅助人又称商使用人,它是指在商事交易过程中,从属于商主体,受商主体委任或支配,辅助商主体开展商事经营活动的人。
7、商事组织就是人们为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而经成的经济实体。商事交易就是商事组织以及其他人在市场领域从事的各种经营活动。
8、形式的商法,最典型的就是独立于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这各立法体例称为民商分立制。
9、《美国统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是在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和美国法学会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部“标准法典”。它分为11章(Article),以总则(General Provisions)和各分则的形式,对现实中的商事规则和商事惯例进行了归纳和制度层面的架构。它基本消除了各州商法对州际交易因规定不同而造成的障碍,实现了美国商法在州际交易范围内,关于销售、票据、担保、信贷各领域规定的统一,并为各类商事交易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模式,被美国国内乃至国际商事社会广泛采用和吸收,实现了商法的国际性。
10、公司章程,记载公司重要事项和股东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
11、商业名称权,商事主体因为商业登记而对其名称享有的占有权和排他使用权。
12、商法: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商事关系大体上说就是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两部分: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13、商行为: 商行为指商事主体所从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
14、外观法则,对于商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各国商法大都采用客观主义的认定方法,即有关行为的内容及含义的解释,以表示行为的客观表象为准,即使这种解释不利于表意人。
1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16、商主体:商主体又称商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商事法律关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和组织。
五、论述题
1.试论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商法对中国商法的历史影响。
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向中国传播可以说是从商法的传播开始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大陆商法国家,尤其是德国商法对中国商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体例上的影响。中国古代奉行诸法合体,在立法体例上没有法律部门的划分,更不存在商法部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以德国商法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商法的影响,中国制定了自成体系的商法典。这种商法的法典化和商事法律的专门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立法格局,使中国商法在立法体例上更接近于德国等大陆国家的商法。
(2)立法技术上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商法的不发达,现代商法中的许多概念在中国古代几乎是空白。伴随着现代西方商法向中国的传播,大陆法系国家商法中许多概念逐渐被引进到中国,对中国商法的立法技术产生重大影响。
(3)立法理念上的影响。中国传统法由于奉行诸法合体,商业法不成体系。但现代大陆法国家的商法,尤其是德国商法注重法的内在逻辑性、体系的完整性、规范结构的严密性、概念的抽象概括性。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商事立法的内在风格。20世纪初中国商法典的制定以及20世纪以来大量商事单行法规的制定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4)商法制度、规则上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商法的不发达,现代商法中的许多商事制度和规则在中国古代均不存在。伴随着现代西方商法向中国的传播,大陆法国家商法中许多重要的商事制度和规则被引进中国,以全新的姿态为中国商法所继受。2.试述商主体的分类。
在当代各国商法中,商主体表现为多种形式,不同国家的商事立法和不同的商法理论,常常依照不同的标准对商主体予以分类。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多种分类:
(1)依照商主体的组织结构形态或特征,即是自然人还是组织体以及组织形态等形式状况,商主体可分为商个人、商法人、商合伙。(2)依照法律授权或法律设定的要件、程序和方式,商主体可分为法定商人、注册商人、任意商人;或称必然商人、应登记商人、自由登记商人。(3)依照经营者的法律状态和事实状态,商主体可分为形式商人或固定商人、拟制商人、表见商人。(4)依照经营者的经营规模,商主体又可分为大商人或完全商人和小商人。(5)依照经营种类,商主体可以分为制造商、加工承揽商、销售商、供应商、租赁商、运输仓储商、餐旅服务商、金融证券商、保险商、代理商、行纪商、居间商、信托商等等。
依照商主体资产的权利状态,还有学者将商主体分为个体经营者、企业、商业使用人等等。3.试论述商行为是体现商事交易特点的行为。
商行为是相对于民事行为而言的一个概念,同时也是与商主体密切联系的概念。它是导致商法从一般民事法律中独立出来,形成商法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商行为是指商法主体所从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这个概念接近于以商法主体为中心的大陆法系国家商法中所使用的商行为概念。
商行为的特征之一是商行为是体现商事交易特点的行为。商行为作为以商事交易为内容的行为,必然具有商事交易的一些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商行为是和风险以及风险防范紧密联系的行为。商事活动是一种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活动,获利越高,风险越大。商行为作为一种受法律调整的行为,从行为的自发性而言,具有高风险的特征;从法律对商行为的规范性而言,行为的有序性和受法律调整性,又充分体现了其对风险的自觉防范。
(2)商行为是保密性和公开性并存的行为。商行为作为一种具有经营性和竞争性特点的行为,它与经营手段、方法、经验等密切相关,这些要素是导致竞争失败的重要因素,构成了商主体所特有的商业秘密,因此,商行为是一种具有一定保密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商事交易行为是一种以交易相对人之存在为前提的行为,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都直接影响交易相对人,甚至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了保证交易安全,交易相对人或社会公众对交易对方的情况、交易的内容有所了解则成为促成交易的先决条件,因此商行为又是一种具有公开性的行为。商行为的公开性,常常通过强制性法律规范予以实现。
(3)商行为是注重商事效率的行为。商事交易的特点之一是商事效率和商事效益紧密相连,只有高效率才能实现高效益。商行为的高效率主要体现在交易形态定型化。4.试论述我国商法上商行为的特征。
我国商法体系下,不必重复传统商法体系下商行为所固有的特征,而只须就其区别于传统商法体系之特征,或者更确切地说就区别于传统商法体系下商行为特征一般涵义之特殊涵义加以阐述。
(1)以营利为目的以营利为目的对于区分商行为与非商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将营利目的理解为商行为的实施主体的终极目的,而应将其理解为某一具体行为的具体目的。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将营利目的理解为商行为的实施主体的终极目的。因此,公益机构、宗教机构、政治组织等非商主体所从事经济活动均被排除于商行为范畴之外。由于这些主体不以营利为目的,因而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被认为不具有营利目的。事实上,不管在哪个国家,即使是公益法人与非营利组织也不排除“以营利为手段”。也就是说,不管法律主体是否为商主体均可实施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行为,只不过非商主体仅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从而使营利成为实现其公益目的的手段而非终极目的,而商主体则既以其为直接目的又以其为终极目的。
(2)商行为主要表现为营业行为但又不限于营业行为商主体实施的商行为都具有明显的营业性特征。由于设立商主体就是要通过持续的产生经营行为获取盈利并将其最终分配于投资者,因而商主体所实施的一切商行为都具有反复性、不间断性与计划性,也就是说具备营业性要素。非商主体实施的商行为也一般具有营业性特征。以证券、期货投资行为而论,除机构投资者(一般属于商主体,也有不属于商主体者,如社会保险基金)外,个人投资者并不属于商主体,但其投资行为无疑具有反复性、不间断性与计划性,因而可归入营业性行为范畴。不过,并非所有的非商主体实施的商行为均属于营业性行为。譬如,尚未成立的企业以及最终设立失败的企业设立中行为即不具有营业性行为特征,而这种投资企业无疑应纳入商行为范畴。
(3)商行为主要是商主体实施的行为,但一般民事主体也可成为商行为的实施主体多数制定有商法典的大陆法系国家均规定,商主体所实施的行为即可推定为商行为。但这种推定也不能绝对化,并不能将商主体与商行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正如非商主体也可以成为商行为的实施主体一样,商主体也可以实施不属于商行为的行为,也就是说,商主体明显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实施的行为则不应纳入商行为范畴。不过,对于不宜从事商行为的非商主体,应当在商法上予以明确规定。5.试论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
商事登记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事登记是导致商主体设立、变更或终止的法律行为,其目的在于获得商主体的资格和能力发生变化的结果。
(2)商事登记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它必须按照法定要求将法定事项在法定主管机构办理。
(3)商事登记从本质上说,是国家利用公权干预商事活动的行为,是一种公法上的行为,它是作为私法的商法的公法性最为集中的体现。
(4)由于商事登记的结果在于导致商主体资格的变化,登记行为本身是创设和确立商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因此它又是商法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6.试论商事登记对于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具有的重要意义。商事登记对于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使商主体得以成立和存续,获得合法资格,使交易相对人的交易和国家对商事活动的管理有明确的对象。(2)它有利于商主体公示自己的经营身份、经营状况、经营能力,确立经营信誉。
(3)它有利于交易相对人或社会公众通过合法途径在登记机关查阅到商主体的实际状况,进而保护交易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4)有利于国家及时了解商主体的设立和经营状态,从而更好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实现对商主体的经济引导和法律调整。7.论大陆法系国家商事登记对第三人的效力。
大陆法系国家商事登记对第三人的效力奉行如下几个重要原则:(1)必须登记的事项在未履行登记或已履行登记但尚未公告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对这一问题,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只要必须登记的事项还未履行登记或还未予以公告,任何该必须登记事项的参与人都不可以用该事项来对抗第三人,除非第三人已经了解了该事项的真实情况。这一原则将直接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未经登记事项在法律上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不能有利于负有登记义务的未登记事项参与人;第二,未登记事项在法律适用上必须有利于第三人。
(2)应登记事项在正确登记和公告后,对行为人和第三人的保护。关于这一问题,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如果登记事项已经登记并公布,该事项则对第三人生效。但是,如果在登记事项公布后一定时间以内,第三人既不知道,也无责任知道该登记事项,那么,该登记事项对其法律行为不生效力。
(3)已登记事项在公布发生差错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关于这个问题,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如果登记事项公布有误,第三人可以针对负有登记义务的登记人,根据已公布之事实为法律行为。除非第三人已经知道公布事实有误。这一规则的目的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它加大了登记义务人的责任。8.试论商号权的法律性质及其主要特征。
商号权是指商主体依法享有的对商号的专有使用权,它主要包括专有权和使用权两个方面。从法律理论上考察,商号权是一种名称权,属于法律上的绝对权,而非相对权。但是,商号权是与其所附属的主体密切联系的人身权,还是能表现出财产价值的财产权,在理论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商号权是兼人身权与财产权于一体的混合权利。商号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商号权具有区域性限制。商号登记的效力受一定区域范围内使用之限制。除全国驰名的大企业商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享有专有使用权外,其他商主体的商号只能在其登记的某一地区享有专有使用权。(2)商号权具有公开性。商号必须通过登记予以公开,商号之创设、变更、废止、转让、继承等都必须通过登记程序而公开,未经此程序者,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不对外发生效力。
(3)商号权具有可转让性。由于商号权本身具有财产权的性质,各国商法理论和商事立法普遍肯定商号权的可转让性。在我国,根据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商号权可以转让,但一般应与商主体的经营同时转让,至于商号权是否可以单独转让,理论上依然存在着较大争议。9.试论述商号出借的法律责任。
多数国家法律承认商号出借的合法性,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商号出借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对商号出借没有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
商号出借的结果容易导致第三人对出借人与借用人的混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各国立法和我国现行《民法通则》有关规定的精神,一般认为,商号出借所导致的法律责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果商主体将自己的商号借与他人使用,而第三人在与借用人进行交易行为时误认为该商号的使用人仍然是原商主体,于此情形,出借人与借用人对借用人在使用该商号期间所产生的债务负连带清偿责任。
(2)商号被出借之后,即便借用人在使用该商号时增加了附加语,但这不能解除作为商号权持有人的出借人对该商号的责任,因此,如果第三人产生了与前款所述之误解,商号出借人同样要对借用人的经营行为负连带责任。
(3)商号借用通常以明示为之。如果商号权利人非明示出借商号,但对他人使用自己的商号不提出否认,根据民事法律规定可推定为“同意”,即默示为之。
(4)构成出借人责任的前提是第三人对其误解必须无过错和过失。10.试论商事账簿的设置原则。
商事账簿设置原则是指在规范和指导商事账簿设置中体现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原理和准则。它是商事账簿立法、司法和实际活动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在传统上,大致有三种原则:
(1)强制原则,也称干预原则。指法律既规定商主体必须制作商事账簿,又规定商事账簿记载的内容和方法,还规定商主体制作商事账簿的情况由国家主管部门予以监督。我国《会计法》、《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奉行这一原则。该原则是当代社会商事账簿立法的发展趋势,强化对商事账簿的干预,是维护交易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2)放任原则,又称自由原则。指法律不直接规定商主体必须设置商事账簿,商主体是否设置以及如何设置商事账簿完全由其自行选择。英美法系国家奉行放任原则。但是,由于该原则不便于国家对商主体财务和税收的管理,当今世界极少有国家完全遵循这一原则。在诉讼过程中,如果商主体不能提供商事账簿,将在法律上导致对其极大的不利。
(3)折衷原则。法律只规定商主体必须设置商事账簿,但不规定其内容和记载方法,也不规定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监督。其优点是,它克服了强制原则和放任原则的不足。其缺点是,商法典对商事账簿的记账内容和方法未作出明确规定,而是留给会计惯例去弥补,而会计惯例本身因不同行业各异,一些新兴行业没有自己的会计惯例,这就给现代社会会计管理增加了困难。
11.试论商事账簿的重要意义
商事账簿的制作,对于加强商主体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对于保障第三人的利益和维护社会交易安全都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1)对商主体内部管理而言,制作商事账簿便于商主体及时和准确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此作为计算盈余、分配利润依据,同时通过对商事账簿的分析,及时作出或调整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
(2)对交易相对人而言,通过商主体制作的商事账簿可以及时了解商主体的经营状况、资信能力,并据此对该商主体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作出判断,进而可以对是否与其交易、向其投资及时作出决策,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3)对于社会管理而言,通过商主体制作的商事账簿,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商主体的经营状况,并实现对其经营的检验,以确保其他交易主体或社会公众的安全。同时,国家税务部门也可以此作为征税的依据。
(4)对于商主体的债权人而言,商事账薄是商主体进入破产程序后,债权人清算商主体破产债权的主要依据。
(5)对于股份公司而言,商事账簿是股东及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决定如何分取股息、配取红得、取回剩余财产、计算股票帐面价格,从而使股东正确、及时行使权利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它对于股份公司简化信息程序,强化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对于法律诉讼而言,商事账簿是重要的证据材料之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商事账簿只要内容属实,是具备证据效力的一种书证,而且比其他证据具有更强的证明力。
商事账簿,尤其大型企业的商事账簿,已经不再是商主体的私事,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关系到社会交易的安全和经济秩序的维护,正因为此,不少国家法律强制规定商主体对商事账簿的保管义务,并规定有较长的保管期限。
第四篇:商法试题答案
商法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807年法国制定的 《法国商法典》 开创了大陆法系民商分立体例的先河。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 民商分立 体例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制定的以“商法”命名的法典。
3、商业帐簿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4、商合伙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5、公司资本三原则是指 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和资本不变原则。
6、根据公司的信用表现的不同,可将公司分为资合公司和人合公司。
7、按照股权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股东权利分为自益权和公益权。
8、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方式有 出票取得和善意取得。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商事营业中,应登记而未登记的事项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对)
2、民商合一立法体例只是表明了民法和商法作为私法的制度结合形式,并不能否认商法的独立性。(对)
3、依法、德等国的商法规定,商业账簿均具有诉讼证据的效力。(对)
4、国有独资公司属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错)
5、美国公司法实践奉行的是法定资本制。(错)
6、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错)
7、有限责任公司减资的决议须由出席股东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错)
8、股票是一种设权证券。(错)
9、背书属于基本的票据行为。(错)
10、票据原因关系无效时,只能在直接的前后手之间产生抗辩。(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商业登记表述不正确的是(B)B.商业登记只是创设商主体资格的法律行为
2.商法具有国内法兼国际法的色彩,这体现了商法的(A)A.较强的兼容性特征
3.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法律效力表述正确的是(C)
C.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不能免除投资人的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4.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情形表述不正确的是(C)C.被行政机关罚款
5.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具体而言,下列主体中可以具有普 新市场营销法则 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营销食品餐饮营销建筑房产营销消费品营销通合伙人资格的是(D)D.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6.我国《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人出资的要求是(C)
C.普通合伙人可以以劳务出资,有限合伙人不可以以劳务出资
7.2007年1月,甲、乙、丙三人共同设立一普通合伙企业。2008年2月,甲与丁结婚,2008年7月,甲因车祸去世。甲除丁外没有其他亲人,合伙协议对合伙人资格取得或丧失未作约定。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C.经乙、丙一致同意,丁取得合伙人资格
8.下列关于合伙协议表述不正确的是(D)
D.合伙协议在履行中适用抗辩权和不可抗力制度的规定
9.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法定最低限额为人民币(B)B.10
万元
10.我国《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但允许股东或发起人分期缴纳股款。这体现了我国《公司法》在公司设立时采用的资本制度是(A)A.法定资本制,但放宽了对公司资本的要求
11.我国《公司法》采用的公司设立的原则是(D)D.准则主义为主,行政许可主义为辅
12.下列关于破产债务人财产表述正确的是(D)D.破产债务人财产是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
13.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不能产生有效法律后果的行为是(C)C.债务人继续清偿对个别债权人的债务
14.我国《合同法》采用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D)
D.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为辅
15.下列关于格式合同表述正确的是(B)
B.对格式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应当作出不利于格式合同条款提供者一方的解释
16.下列关于抵押的说法正确的是(A)A.正在建造的建筑物可以作为抵押物
17.下列机构属于证券服务机构的是(A)A.资产评估机构
18.证券的代销、包销期依法最长不超过(C)C.90日
19.申请设立经营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等多种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其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依法不得低于人民币(D)D.5亿元
20.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转让背书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B)B.背书人签章21.下列事项依法属于汇票出票时可以记载事项的是(D)D.不得转让
22.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保证人在已承兑汇票上做保证时,如果未记载被保证人的名称,则(C)C.该汇票的被保证人是承兑人
23.支票的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在法定期限内提示付款,该法定期限为(B)B.10日
24.下列原则属于海上保险合同基本原则的是(A)A.绝对诚信原则
25.海上保险合同独有的法律制度是(C)C.委付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26.下列关于商行为表述正确的有(DE)
D.商行为是商主体以营利为目的所进行的法律行为E.商行为属于营业性的行为,不是一种偶尔的交易行为
27.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个人独资企业表述正确的有(AB)A.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地位是自然人B.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对外承担无限责任
28.下列关于入伙的法律效力表述正确的有(ABC)A.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B.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不承担同等义务
C.新入伙的普通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9.甲与乙签订了一货物买卖合同,合同中具体约定了货物的标的、质量、数量、履行地等内容,但对价款只约定了一个大约数。下列对该合同处理的原则和方法表述正确的有(BD)B.合同已生效,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达不成协议的,可按交易习惯确定D.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30.我国《海商法》调整的船舶关系包括(BCDE)B.船舶所有关系C.船舶抵押关系D.船舶优先权关系E.船舶租用关系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国家中采用民商合一立法体例的国家或地区有()B、瑞士C、台湾
2、商业名称的选定原则有()B、自由主义C、真实主义
3、我国公司法明定的公司类型有()A、股份有限责任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
4、公司法的特点有()A、组织法B、国内法C、实体法
5、我国《公司法》认可的出资形式包括()A、实物C、土地使用权
6、有关股东会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最高权力机关D、全员性机关
7、票据行为的成立要件有()A、票据记载B、票据签章C、票据交付
8、票据的主要功能包括()A、支付作用D、融资作用
9、票据提示包括()A、提示承兑C、提示付款
10、票据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为()而直接发生的票据上的债权债务关系。D、票据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民法与商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就法域而言,二者同属私法。因此,就适用对象而言,主体都具有平等性;行为方面都追求保护自由与意思自治;原则及立法理念上看,都倡导权利至上;法律救济的融合性,同为权利义务平衡法。
(2)从法律适用来看,商法为特别法,应优先适用,民法为普通法,补充适用。区别:(1)民法是一般性私法,而商法则属特别性私法;(2)适用对象不同,民法是民事关系,商法是商事关系;(3)特征不同,商法与民法不同的是追求营利性、国际性、易变性以及规则的相对强制性等。
2、简述我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能力。
我国目前的破产程序仅适用于企业法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破产适用《破产法》,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破产适用《民事诉讼法》中的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同时,在《破产法》第3条第2、3款中,还规定了法定可不予宣告破产和中止破产程序的情况,即“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宣告破产:
(一)公用企业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助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帮助清偿债务的;
(二)取得担保,自破产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清偿债务的。企业由债权人申请破产,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整顿并且经企业与债权人会议达成和解协议的,中止破产程序。”据此规定,我国对企业法人破产能力的限制主要是公用企业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通常是指银行、保险、邮政、电信、铁路、航空、城市交通、水、电、煤气等企业。同时,我国企业法人之外的非企业法人,如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以及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一概没有破产能力;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这样的商主体也无破产能力。
3、简述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的有关规定?(1)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2)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 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3)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4、简述票据行为的特点?
要式性、无因性、独立性和文义性。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高某与何某因结婚后一直未育,1998年8月,他们听说某派出所拣到到一名女弃婴,便前往该所表示愿意抚养这个孩子,并办理了领养手续;但因高某和何某不符合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未能办理收养手续。他们为孩子取名高某某,并于同年9月8日办理了蓝印户口(一种地方性、政策优惠性的户口,在入托、入园,义务教育等方面享受当地常住城镇居民户口人员同等待遇。如无违法犯罪被劳动教养或判处刑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满一定时限后,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市公安机关批准,可以转为常住城镇居民户口),户口上注明高某
某生于1998年12月8日;高某、何某与高某某是父女、母女关系。1999年10月9日高某凭该蓝印户口为高某某在A保险公司投保独生子女两全保险,被保险人为高某某,投保人和受益人为高某;约定意外伤害保险金额为5万元;保险期间为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被保险人年满18周岁的生效对应日。合同签定后,高某向A保险公司当面交纳当月保险费200元。同年11月27日,何某带高某某出去玩耍时,高某某不慎落水身亡。高某遂向A保险公司请求支付意外伤害保险金5万元。A保险公司在审查后,认为高某与何某未办理法定收养手续,与高某某之间不存在保险利益,因而所签定的保险合同应属于无效。故拒绝赔偿保险金,只愿退回高某所交200元的保险费。
请回答:高某与高某某之间不存在合法收养关系,那么他们之间有保险利益吗?
答:无保险利益,因为收养关系不合法。保险利益(Insurable interest),又称可保利益,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一种利害关系,表现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受损,或因保险事故的不发生而受益的损益关系。保险利益是保险合同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投保人之所以就某种风险投保、保险人之所以对其承保都是因为投保人或被被保险人对该风险存在保险利益:若风险发生,就会带来利益损失;若风险不发生,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则是一种受益。投保人如果对风险不具有这种利益关系,则保险合同无效。我国
第53条规定:“(人身保险)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第五篇:商法案例
一、票据法
1、李燕在工商银行某支行开立了支票账户。2005年因其受到刺激导致精神失常。2005年5月1日李燕签了一张40万元的转帐支票给旺荣房地产公司购买房屋,并由李燕的朋友王利做保证。旺荣房地产公司收受支票后,5月15日以背书的方式将该支票转让给了某租赁公司以支付所欠的建筑接下租金。5月19日某租赁公司持该支票向某现代商城购置办公用品。5月26日某现代商城通过其开户银行提示付款时,开户银行以超越提示付款期为由作了退票处理。某现代商城只好通知其前手进行追索。在追索的过程中,租赁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均以有保证人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保证人王利以李燕系精神病人,其签发支票无效为由,拒不承担责任。经鉴定,李燕确系精神不正常,属无行为能力人。
1、怎样认定李燕签发的票据的效力?
2、怎样认定保证人王利的保证责任?
2、李华伪造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以新世纪公司为收款人,以工商银行为付款人,汇票的“交易合同号码”栏未填。李华将这张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向新世纪公司换取了74万元,新世纪公司将这张伪造的汇票到交通银行申请贴现,交通银行未审查出汇票的真假,予以贴现90万元,新世纪公司由此获得收入16万元。交通银行通过联行往来向工商银行提示承兑。工商银行未办理过银行承兑业务。在收到汇票后,工商银行立即向公安局报案。后查明该汇票系伪造。因此工商银行将汇票退给交通银行,拒绝承兑。
1、工商银行是否有权拒绝承兑?
2、有关银行如何挽回因票据伪造而产生的损失?
3、利德有限责任公司从光华钢铁厂购进200吨钢材,总价款40万元。钢材到货后,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光华钢铁厂签发一张以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出票人和付款人、以光华钢铁厂为收款人,三个月后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一个月后,光华钢铁厂从释文有限责任公司购进办公设备一批,总价款45万元。光华钢铁厂就把利德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开的汇票背书转让给宏达公司,余下的5万元用支票方式支付完毕。利德有限责任公司发现200吨钢材中质量不合格,双方发生纠纷。汇票到期时,宏达公司把汇票提交利德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付款,利德有限责任公司拒绝付款,理由是光华钢铁厂供给的钢材不合格,不同意付款。
1、利德公司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符合《票据法》?
4、南京农行诉熊猫电视机厂案。2003年1月23日,一个自称为李莉(下落不明)的人持合肥市农行东城区支行签发的IV100162661号银行汇票,到南京的熊猫电视机厂处购买电视机,汇票载明的收款人是熊猫电视机厂,汇票金额为7万元。熊猫电视机厂的经办人经审查该汇票无误后,将李莉所购价值7万元的电视机叫李莉提走。同月25日,熊猫电视机厂在该汇票上加盖印章后,到南京农行处办理解付手续。南京农行的经办人员经审核汇票无误后,按票面金额将7万元款项转入熊猫电视机厂帐号。同月26日,南京农行在解讫通知书上加盖转讫章,随联附代付单寄给汇票签发行。同月30日,汇票签发行来电话告知南京农行:你行解付的汇票金额7万元与原签发的汇票金额不符,原签发的汇票金额为700元。南京农行遂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因李莉下落不明,未能追回差额款。南京农行责成当时的经办人员如数退赔了损失款69300元以后,又向熊猫电视机厂拒绝后,南京农行以熊猫电视机厂对汇票审查不严,造成其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熊猫电视机厂对汇票审查不严,造成其经济损失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熊猫电视机厂返还其损失款69300元。被告熊猫电视机厂在答辩中称:审查汇票真伪是银行部门的职责,原告因其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未审查出汇票是假的,且已将贷款转入我厂账户,损失应由原告自负。
1、如果你是法官,你支持原告还是被告的主张,为什么?
破产法 1、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鹤壁市分行营业部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签订借款合同,该合同约定借款用于建筑陶瓷厂的釉面砖生产线技改项目。1996年鹤壁建行营业部与鹤壁投资公司签订了一份报纸合同,约定鹤壁投资公司为建筑陶瓷厂借款合同的履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1999年合同到期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未按约偿还借款。同年,鹤壁建行营业部将债权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并通知了鹤壁投资公司。后,鹤壁市建筑陶瓷厂进入破产程序,债权人信达郑州办在向人民法院申报了债权,参加破产程序。同时,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保证人鹤壁市投资公司承担责任。
1、本案应如何处理?(提示:可依照新《企业破产法》处理。此外《担保法》、《担保法解释》)2、2007年12月3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低32389号民事裁定书手里债务人北京电力电容器厂(以下简称北容厂)提出的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为破产管理人。
2007年10月12日,北容厂与华北铝业签订还款协议,约定:
一、华北铝业仍认可北容厂只需支付华北铝业本金及违约金合计120万元,其余部分华北铝业放弃。
二、华北铝业同意北容厂用部分摩力圣汇公司的会员卡及部分现金偿还120万元债务。
三、本协议生效后10日内,北容厂给付华北铝业70万元(60万元会员卡、10万元现金),余款50万元于2007年12月31日前付清。2007年10月13日,北容厂与摩力圣汇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
1、摩力圣汇公司同意按照北容厂与华北铝业签订的还款协议,替北容厂偿还华北铝业120万元的债务。
2、摩力圣汇公司替北容厂偿还的债务从摩力圣汇公司付给北容厂的房租中扣除。2007年11月20日,摩力圣汇公司给付华北铝业100万元的消费卡及20万元款项。
1、北容厂2007年10月对债权债务的处理有何问题?
3、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14日受理债权人袁建华申请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并同时指定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清算组为管理人。经审查,法院于2007年9月26日裁定宣告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2007年10月24日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审查通过并经法院裁定,确认债权人为15家且均为普通债权人,债权总金额542480523.44元。公司管理人和债权人会议同时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公司各债权人均为普通债权人,故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仅设普通债权组进行表决。经过表决,同意重整计划草案的债权人所代表的债权额占债权总额的87.17%。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决议通过了重整计划。2007年10月25日,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向法院书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
1、法院应否批准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计划?
4、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称:2001年9月13日至2006年6月28日,湖南湘泉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行贷款18笔,共计欠款2.48亿元。2005年7月,长城公司从湘西工商银行受让了上述债权,经催告,湘泉集团至今未予偿还。2002年9月,湘泉集团将自己持有的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8800万股,以3.528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成功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湘泉集团又与成功控股集团、酒鬼酒公司签订三方协议,约定上述股权转让金由成功控股集团直接付给酒鬼酒公司,湘泉集团怠于行使权利,侵犯原审原告利益,故原告提起代位权诉讼。但是,湖南省高院查明:2005年9月,因资不抵债,湘泉集团已经向湘西中院申请破产,湘西中院受理了此案。原审原告提起诉讼时,湘泉集团已进入破产程序。
1、湘西中院受理了破产申请后,长城公司是否有权提起代位权诉讼?
2、如果长城公司在2005年4月提起代位权诉讼,其结果会是怎样?
公司法 1、2004年2月24日欧伟坚以陆美萍的名义个人出资12万元与他人拟设立诚正公司,占公司30%的股份。诚正公司成立后,欧伟坚多次以陆美萍的名义参加该公司股东会,并在股东会决议上签上陆美萍的名字。其中2005年6月8日的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在工商登记中陆美萍持有的诚正公司30%的股份转给何志敏。同日,欧伟坚以陆美萍的名义与何志敏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并签上陆美萍的名字。其后诚正公司向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相应的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工商登记机关经核准将该30%的股份变更由何志敏持有。(陆美萍与欧伟坚原为夫妻关系,2004年10月在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诚正公司成立时欧伟坚在房管所工作。)
2005年11月9日,陆美萍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
1、确认欧伟坚、何志敏于2005年6月8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2、何志敏向陆美萍返还诚正公司30%的股份;
3、欧伟坚、何志敏赔偿陆美萍从2005年6月8日起至实际返还股份之日止的股份红利;
4、责令诚正公司向工商登记机关办理相关手续,恢复登记陆美萍的股东资格及30%的股份;
5、由诚正公司、何志敏、欧伟坚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1、请依照法理和公司法规定分析上述案件,尤其是谁是公司的合法股东?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
2、河南海普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普赛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发起人为河南环宇电源股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宇股权”)及王安保。2003年,海普赛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梁金、丁茗、邹卫平三人加入公司,并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750万元。此时公司股权结构为:环宇股权46.3636%、王安保37.2727%、梁金9.8183%、丁茗3.2727%、邹卫平3.2727%。
公司成立后,2002年实现净利润200多万元,2003年实现净利润1800万元。在企业经营业绩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公司股东有意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而王安保则准备将自己所持股权向其他股东转让。由于公司业绩良好,四位股东都希望更多地认购王安保拟转让的股权,提高自己持股比例。环宇股权因此与梁金、丁茗、邹卫平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2004年5月,环宇股权与王安保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王安保的股权转让给环宇股权,其后,环宇股权与王安保提议召开股东会,讨论公司增资及修改公司章程事宜,环宇股权提出将公司注册资本再增加2150万元,新增资本全部由环宇股权认购,梁金、丁茗、邹卫平同意增加公司资本,反对新增资本有环宇股权认购,同时提出王安保与环宇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全体股东对王安保拟转让股权和公司拟增资本应当具有等额的认购权。表决中,全体股东均同意公司增资并对章程中的对应条款予以修改,但就变更公司股东、新增资本全部由环宇股权认购及修改公司章程中对应条款,环宇股权、王安保赞成,梁金、丁茗、邹卫平反对。2004年7月,环宇股权在未经其他股东表决的情况下,依照《股权转让协议》内容修改了海普赛公司章程,并在工商局变更该公司股东、增加公司资本的登记手续。梁金的股权被稀释到5.5102%,丁茗、邹卫平的股权被稀释到1.8367%。梁金、丁茗、邹卫平不服,诉致法院,要求确认王安保与环宇股权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变更公司股东、注册资本、修改章程无效,并要求确认三原告对王安保转让股权和公司新增股权有等额的认购权。
1、王安保与环宇公司之间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2、对于公司增资,你支持哪一方的主张?为什么? 3、2006年5月,自然人刘子玉(本案被告)、张军、王晓娟签署《上海×××有限公司章程》。章程规定公司(本案原告)注册资本为50万元,刘子玉出资17万元,张军出资165000元,王晓娟出资165000元,股东应于公司登记前一次足额缴纳出资。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存档的原告股东出资材料《验资报告》表明:三股东用货币出资,截止2006年5月1日已经收到三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50万元。《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载明刘子玉实际出资17万元,占注册资本总额34%,张军实际出资165000元,占注册资本总额为33%,王晓娟实际出资165000元,占注册资本总额为3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于2006年5月30日核发了原告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刘子玉、张军、王晓娟在2006年5月3日签署了《上海×××有限公司第一次全体股东会议决议》,该决议第三项内容有:“同意出资建立公司启动准备金,共 20万元人民币,各股东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比例出资:刘子玉出资比例34%共6.8万元,张军出资比例33%共6.6万元,王晓娟出资比例33%共 6.6万元。”
2007 年9月26日,刘子玉、张军、王晓娟签署《上海×××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决议》,该决议的主要内容为,刘子玉因个人原因需要转让其所持股份,由于张军、王晓娟不愿购买,并自动放弃优先购买权;根据章程规定,经全体股会东决议通过,允许刘子玉将其股份转让给现有股东以外的其他人。此后,刘子玉与刘子文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刘子玉将其17万元出资,占原告注册资本34%的股权转让给刘子文;转让价格为51万元,刘子文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3日内向刘子玉付清转让款;刘子玉承诺所转让股权系合法持有且有权转让,并配合刘子文办理工商登记事宜;刘子文对于转让后的权利义务已经了解清楚。
但是法院查明刘子玉主张其已经按照章程规定出资的依据《验资报告》附件系伪造,故《验资报告》的内容不真实,法院认为刘子玉未按照章程规定出资。原告确认刘子玉实际向公司出资68000元,刘子玉确实为原告支付了该款,据此法院认定刘子玉实际额为68000元。
1、《股权转让协议》是否有效?
2、刘子玉出资的瑕疵应该由谁承担责任?如果是刘子玉个人承担责任,刘子文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