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青团上海市委关于印发《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共 青 团 上 海 市 委
关于印发《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沪团委发(96)141号
团各区、县委,各局(公司)、大专院校团委,各市属单位团组织: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团市委制订了《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工作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望根据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协管程序,增强协管力度,切实提高团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干部管理通知
附
1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工作实施细则
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和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沪委组(94)字第12号)的文件精神,提高团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第二种类型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共青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是团的工作的中坚力量,团的领导班子是团干部队伍的核心。共青团组织协助党委管理好团的干部,加强团的领导班子建设,体现了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职责。
第三条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以下简称“协管”),应坚持“重在培养考核、贵在积极主动”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考核,进一步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掌握团干部的德能勤绩,并及时地将考核情况和考核意见反馈党委;通过积极主动地工作,与党委有关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沟通情况,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取得一致意见,使团干部协管工作富有成效。
协管范围和主要职责
第四条共青团干部的管理,应以同级党委管理为主,上级团组织协助管理。协管范围一般应与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的范围相一致。按此精神团市委应协助区、县、局(公司)、大专院校及以下各级团委应分级协助管理本系统的团干部。
第五条协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1.加强团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提高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
2.协助党委选拔配备团的领导班子,建立团的后备干部队伍;
3.按照复合型培养方向,加强团干部培训工作;
4.研究制订团的干部制度,并向党委提出有关政策和建议;
5.帮助团干部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6.做好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工作。
三、协管工作程序
第六条团干部协管工作应围绕团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输送等环节,建立起一套按照“协商一致”的原则,党团组织共同确认、遵循的协管工作程序。
第七条按照1:1的比例建立起一支团委正副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在后备干部上岗前,应通过培训、挂职、轮岗等途径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每年应对后备进行一次考核分析,对经考核不合适的要做适当调整,优秀的要及时补充进来。
第八条协助党委做好团干部的选拔工作,配齐配强团的领导班子。对于新上岗团干部,特别是团委主要负责人,上级团委应建立起谈话制度,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党对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干部的要求,对其所在单位团的工作和其本人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同时,每年要对新上岗团委正、副书记进行职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九条对于上岗一年以上的团干部,特别是团委正副书记、上级团委应协助同级党委做好考核工作。在考核内容上,应突出德、能、勤、绩四方面,重在工作实绩和思想作风表现;在考核形式上,应把本人的述职考评结果与考核等级向党委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
第十条对于在现职岗位工作二年以上的团干部,应对其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按照复合型团干部的培养要求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培养原则,通过党校进修、学历培训、专题研修、挂职锻炼、轮岗见习等途径,实施综合培养,逐步实现团干部综合素质的优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十一条要协助党委做好团干部的轮岗输送工作。各级团的委员会书记任期一般为一至二届为宜。团区、县委书记、副书记任职的最高年龄,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共青团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
1方案》执行,局(公司)、大专院校团委书记任职最高年龄一般不超过三十五周岁,副书记不超过三十二周岁。上级团委要从团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和专长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把那些工作成绩显著、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团干部推荐给党组织,妥善地做好他们的转岗输送工作。
团委会审批和团干部任免、调动手续
第十二条按照团章和《关于转发共青团中央有关团内选举规则文件的通知》(沪团委(92)8号)的有关规定,召开团的代表大会或团员大会,应事先分别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请示。区、县、局(公司)、大专院校团的委员会、常委会的组成以及正副书记候选人,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应以同级党委审查为主,同时征求团市委的意见。经团市委和同级党委协商一致后,提交代表大会选举,选举结果由团委向团市委报告,并办理审批手续,然后由同级党委行文公布。团委正副书记应由同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两届团代会之间,如需增补委员会的成员,应召集团的代表会议进行选举产生。增选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数额,不应超过该级代表大会选出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两届团代会之间,确因工作需要而需增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或常委时,增补人选已是委员会委员的,应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补选。区、县、局(公司)、大专院校团委增补委员、常委或书记、副书记的结果应及时向团市委报告,经团市委批准后,由同级党委行文公布。
第十四条两届团代会之间,各级党委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免、调动团的正、副书记,但应事先征求上级团委的意见,履行协商程序。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由同级党委行文公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免、调动手续。
附则
第十五条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行。由团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附2两届团代会期间,党委任免、调动团委正副书记、党委工作审批流程图
附3团市委协助区、县、局(公司)、大专院校党委管理团干部工作程序图
附4团代会换届改选审批手续流程图2
第二篇:共青团中央关于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的意见及中组部的批复(1980年9月8日)
共青团中央关于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的意见及中组部的批复
(1980年9月8日)
中央组织部批复:
同意你们八月二日报来的《关于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的意见》,个别地方做了一些文字修改。
根据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关于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现提出各级团委协助党委做好团干部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关于各级团委干部管理范围
共青团的干部管理,属于中央规定的第二种类型干部管理办法,即以党委管理为主,团组织协助管理。各级团委应按此精神,认真协助同级党委管理本系统属于同级党委管理的干部。各级团委对协助党委管理的干部,负有考察、了解、培养、教育的责任,对这些干部的任免、调动,应积极向党委提出建议。
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范围的划分是:团中央应协助中央管理团省、市、自治区委书记,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全国铁道团委书记,团中央常委、各部部长和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并对团省、市、自治区委副书记,团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进行考察、了解;团省、市、自治区委应协助省、市、自治区党委管理团地、市委书记(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团委书记),团省、市、自治区委副书记、常-1-
委、部长、副部长和相当于这一级的干部,并对团地、市委副书记、团省委委员进行考察、了解;团地、市委应协助地、市党委管理团县、市委书记(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团委书记),团地、市委副书记、常委、部长、副部长,并对团县、市委副书记,团地、市委委员进行考察、了解;团县、市委应协助县、市党委管理团区委书记、公社团委书记(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团委书记),团县、团市副书记、党委、部长,并对团县、市委委员进行考察、了解。
各级团委协助党委管理团干部的范围,一般都应与同级党委管理干部的范围相一致。对同级党委管理以外的一定范围的团干部,应进行一些考察、了解工作,并对这些干部的任免、调动,尽可能地向主管这些干部的党委提出建议。
二、关于干部管理的经常工作
各级团委管理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培养考察、业务培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团的系统领导;努力建设一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青年群众,勤奋学习,熟悉业务,朝气蓬勃,团结一致搞四化的团干部队伍。
(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团干部端正思想路线,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首创精神,做解放思想的促进派,做安定团结的促进派,做四个现代化的促进
派。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团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各级团组织要教育干部大力发扬“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党性,根绝派性,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对犯错误的干部要热情帮助教育,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要严肃慎重地进行处理。
团干部肩负着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的光荣任务。要增强光荣感、责任感,提倡识大体、顾大局,热爱团的工作,钻研团的业务,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青年工作的专门家,并在学习、工作和思想修养上为青年做出表率,做到又红又专。各级团委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团干部,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协助党委物色、选拔干部,键全各级团的领导班子 各级团委要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积极协助党委物色干部,发现人材,做到知人善任。要选拔配备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党性强,作风正,有朝气,有干劲,有文化,热爱青年工作,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年轻优秀的同志担任团的领导工作。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逐步提高对团干部文化程度的要求,争取在五年后做到:新配备的团县委书记必须具有相当高中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团省委书记、副书记必须具有相当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
中央曾明确规定:“各级团委负责人应由相当于同级党委委员与下一级党委书记的干部充任。”中央还规定:“各级党给各部部长阅读之文件指示,得同样发给团委书记(或副书记)阅读。”中央的这些规定应当继续贯彻执行。
团的干部队伍,应该象一池活水,不断向党输送干部,不断吸收新的成份,有出有进,保持年轻化。为了便于积累经验,还应保持相对稳定,保留骨干,以资熟手。干部如有调整,要做到随调随补,经常保持健全。
(三)加强团干部培训工作
提高团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做好团的工作、增强团的战斗力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现在,各级团干部绝大多数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做团的工作的。他们朝气蓬勃,积极热情,但缺乏经验,缺少工作方法。特别是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需加强培训工作。
中央团校应分批轮训团县委正、副书记以上的干部;省、市、自治区团校应分批轮训县、社两级团干部;地、县、社团委,应采取各种形式,每年培训一次团干部。同时,我们建议各级党委把培训团干部列入党、政干部培训计划,妥善解决经费、人员、校舍等问题。
(四)关心团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各级团组织要十分关心团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向党委反映,尽可能予以解决。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还要给团干部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创造有
利条件。
农村团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要切实加强县、社两级团委的领导。县、社两级团的干部要专职专用,保证大部分时间做团的工作,使团的工作层层有人抓,上下不断线。
三、关于建立干部管理的几项制度
(一)建立干部登记册制度
团县委以上各级团委,均应建立干部登记册制度。各级团委列入干部登记册的干部包括:同级团委正、副书记,部门负责人,下一级团委书记。干部登记册制定后,经同级党委审查,报上级团委备案。
干部登记册每年年底修订、上报一次。
(二)建立干部考核制度
各级团委对协助同级党委管理的团干部,负有了解、考察的责任。要根据中央关于干部考核的具体要求,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平时考察和一年一度的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把干部考核制度完善起来。考核的标准,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干部现任职务所应具备的条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提职、提级、表扬、奖励的主要依据。县以上团委都要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干部考核档案。
各级团委对同级党委管理以外的一定范围的团干部,也应进行一些考察了解工作,建立干部后备名单,有计划地做好培养和选拨干部的工作。
(三)健全团的各级委员会的审批手续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由团员代表大会选举。选举以后,要报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批准,批准以后,由同级党委发文公布。
团地委是团省委的派出机构,其委员会名单,可由同级党委提出、征得上级团委同意后,由同级党委发文公布。
厂矿、学校、机关、商店、街道、人民公社等团的基层委员会选举以后,应报上级团委审批并发文公布。
(四)健全干部任免、调动手续制度
团干部的任免、调动,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手续。各级党委任免、调动同级团委书记时,应征求上一级团委的意见;任免、调动同级团委副书记、常委、部门负责人时,应征求同级团委意见并由该级团委报上一级团委备案。
(五)加强各级团委组织部管理干部的责任制
各级团委组织部,是同级党委组织部和团委管理干部的助手。团委组织部门的干部,要选配党性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同志担任。有些地方团委组织部干部配得太少,应适当作一些调整。各级团委组织部门要定期向党委和上级团委汇报干部工作。
第三篇:关于转发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的通知
沪团委组[2011]8号
团各区、县委,相关大专院校团委:
现将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青办发[2011]7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共青团上海市委组织部
2011年2月21日
关于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
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中青办发[2011]7号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
为切实做好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参照驻点工作做法,现将各级团委的具体职责和对挂职干部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团中央的工作职责
1.做好统筹安排。加强对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的指导、沟通和协调,统筹安排挂职工作,明确工作任务。
2.加强督导检查。督促各省级团委落实挂职工作职责,通过召开片区会、实地督查、电话抽查等多种方式,督促挂职干部工作并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团中央机关干部到外地出差,要注意了解挂职干部工作情况。
3.研究总结经验。深入挖掘挂职工作中发现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在全团范围内进行推广。总结选派团干部到基层挂职工作经验,研究建立团的领导机关联系基层和普通青年、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省、市级团委的工作职责
1.履行挂职的组织程序。在确定挂职岗位和挂职干部的基础上,做好岗位和人员对接工作;由省级团委负责,地市级团委协助,协调县级党委组织部门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组织程序。
2.认真开展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对本地区的挂职干部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基本情况、全团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挂职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挂职工作、调查研究的方法等。
3.指导检查工作。加大对挂职干部的工作指导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与挂职干部保持经常联系,听取他们对挂职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有效指导挂职干部工作。建立挂职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对挂职干部所在县级团委进行不少于4次的集中督导检查,并做好半年中期考核和年终考核。省级团委要每季度将本省(区、市)挂职工作情况报团中央组织部。
4.研究总结经验。深入挖掘挂职工作中发现的基层工作典型,认真研究总结挂职工作中取得的关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炼出能够有效指导和推动基层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总结基层团组织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并在本地进行推广。
5.加强管理服务。关心挂职干部工作、生活,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省级团委要严格检查督导,地市级团委要充分行使干部协管职能,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保证挂职干部的工作时间。建立挂职干部出勤情况月报制度,省、市级团委每月检查本地挂职干部出勤情况,并由省级团委于次月初报团中央组织部。地市级以上团委组织战线要担负起主要职责,学校战线协助,做好日常指导检查和管理服务工作。
三、县级团委的工作职责
1.主动向党政领导报告情况。向本地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挂职工作相关情况,介绍挂职干部,争取支持。
2.帮助挂职干部安排食宿。挂职干部住宿一般采取寝办合一方式,用餐统一安排在机关食堂。如不具备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
3.为挂职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主动为挂职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与挂职干部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和协作机制,积极支持挂职干部完成好挂职工作。
4.充分发挥挂职干部作用。安排挂职干部协助县级团委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全面参与当地团的工作,在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非公企业团建、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分类引导青年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挂职干部的作用。针对基层团建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挂职干部共同研究、推动工作,争取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
四、高校团委的工作职责
1.加强日常联系。保持与挂职干部的经常联系,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
2.支持挂职干部工作。积极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支持挂职干部,给予实际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工作。
3.严格考核管理。挂职干部实行派出地和挂职地双重管理,高校团委要协助党组织做好挂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对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挂职干部,主动向党组织推荐评优,并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挂职干部的任务和要求
挂职干部要按照《关于从全国高等院校中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10〕36号)要求,认真了解情况、系统介绍经验、扎实推动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努力锻炼提高,做到全身心投入工作、正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做好吃苦准备、严格要求自己、敢于碰难题,切实完成好挂职工作任务。
1.保证工作时间。挂职干部非节假日离开挂职地,单次时间在2天以内的,须向地市级团委请假;时间在3至4天的,须向省级团委组织部请假;时间在5天以上的,须通过省级团委组织部向团中央组织部请假。挂职干部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挂职任务的,须由派出单位另行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接替,并由省级团委报团中央备案。
2.深入了解情况。全面了解挂职所在地团组织的基本情况。深入不同乡镇(街道)的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两新”组织、青年自组织,开展不少于20次的实地调查研究,总时间不少于50天,一对一访谈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数量分别不少于30、50名。针对当地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至少撰写1篇实证性的调研报告。
3.系统介绍经验,指导工作。结合全团已有的典型经验以及本校的有关经验,向基层团组织进行介绍。加强与县级团委的沟通交流,注重利用本校的人才、资源等优势,切实推动当地团的工作全面发展。
4.推动全团重点工作项目的落实。按照团中央书记处要求,配合县级团委班子成员,全面推广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和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大力推动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广泛开展,着力增强中小学团队组织的活力,努力推动农村团建载体创新,力争在落实全团重点工作上取得成效。
5.挖掘基层典型。挖掘3到5个不同领域的在当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层工作典型,特别是全团重点工作领域的典型,分别形成1000字左右的书面材料,及时报团中央组织部。
6.书面报告挂职工作情况。要及时对挂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将情况报上级团组织。挂职期满时,与所在县级团委书记共同向团中央、教育部递交1篇书面总结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一年来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推动县级团委和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如何协调资源支持基层团组织工作、探索出了哪些好的经验、有何心得体会以及对县级团委工作的客观评价等。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2011年2月12日
第四篇:关于印发《建立辖区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5
金天工委发„2009‟44号
中共金牛区天回镇街道工作委员会 金牛区人民政府天回镇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建立辖区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社区、机关各科室、驻辖区各企事业单位:
按照市、区加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要求,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同意,现将《建立辖区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日 金牛区人民政府天回镇街道办事处 关于建立辖区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健全完善服务管理网络落实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的管理,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社区和协管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责任,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常态管理机构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在街道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各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在小区院落、大型用工单位(市场)设立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点,实行“办、站、点”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
1、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
街道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第一副组长,办事处副主任、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下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吕世贵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派出所副所长吴光甦同志担任,设工作人员4名。负责辖区流动人口常态管理。
工作职责:负责贯彻落实市、区政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对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辖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落实辖区用工单位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对社区用工单位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及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负责辖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业务培训、日常管理和检查考核。街道流管办工作对街道办事处负责,并接受区流管办工作指导。
2、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
社区服务站依托社区警务室,由社区民警任站长,社区主任任副站长,成员由社区治保主任、计生专干和流动人口协管员组成。
工作职责: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是街道对流动人口实行综合管理和提供服务的基层组织。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街道流管办工作指导。按照相关法规和职能部门委托,依法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进行登记和管理;办理、查(验)暂住证;录入维护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对社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专兼职协管员、用工单位的责任;做好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实现社区内流动人口的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协助开展普法、劳动保障、计生、教育、卫生等相关流动人口服务工作。通过加强流动人口日常服务管理,适时整合公安、劳动、计生等力量,逐步形成“一站式”服务管理格局。
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犯罪嫌疑和收集的相关工作信息及时掌握情况,并向相关部门传递工作信息。
3、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点 街道根据实际,在社区的居民院落、物管小区、门卫、大型用工单位(市场)等处设立出租房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各采集点使用统一的标识。采集点由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负责日常指导、管理、工作检查和考核。
工作职责:负责收集住宅小区、居民院落、用工单位、商业店铺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异动信息并及时报送。
(二)建立专兼职协管员队伍
1、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
按社区实有出租房屋、流动人口配备专职协管员,按每个社区流管站不低于1名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进行配备。
2、兼职流动人口信息员
在辖区住宅小区、居民小组院落、用工单位(市场),每个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聘请1名兼职信息员,负责提供出租房屋、流动人口信息的及时报送工作。
二、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工作机制
(一)组织建设机制
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区政府的要求对街道流管办、社区服务站、社区采集点的设置进行统一规范,统一工作职责、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工作保障。街道流管办、社区服务站、信息采集点实行三级责任制,通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实现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制定《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出租房屋公示制度》、《流动人口出租房屋采集点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机制
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三级巡查制度》、《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职责》、《专(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促进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定期对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协管员队伍。
(三)网格化管理机制
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以辖区为单位实行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网格化管理,建立以下三个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管理网络。一是强化专职协管员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责任区域,通过严格管理,落实保障,强化检查,充分发挥专职协管员队伍的作用。二是在住宅小区、物管、门卫居(家)委会中组建兼职协管员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做好本区域流动人和口出租房屋的信息采集报送工作。三是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管责任,全面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业主责任制,确定兼职协管员负责其使用人员及员工租住情况信息收集报送工作,条件成熟的可通过授权由用工单位通过网络定期报送相关信息。
街道要依托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强化日常信息采集、维护和传递工作。通过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工作互助,为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详实的依据。
(四)定期巡查走访机制
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巡查制度,落实街道流管办对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对专职协管员和信息采集点,专职协管员日常上门入户的三级巡查责任,各级开展定期工作走访,特别是强化专职协管员的服务意识,以走访服务带动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信息登记工作。
适时推行《流动人口服务需求登记卡》制度,通过社区服务站采集流动人口在职业介绍、房屋租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完善需求回应制度。将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下沉到社区服务站,以此为工作平台,向流动人口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援助、计划生育、法制教育、就业培训、房屋租赁等方面服务。
(五)强化管控机制
天回派出所要将流动人口管理作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重点,社区民警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强化日常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强化对协管员队伍的业务培训,指导社区专职协管员队伍建设,并对专职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嫌疑人员和出租房屋要及时纳入重点管控,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逢疑必查”,跟踪督办。
(六)台帐管理机制
规范台帐管理,根据工作需要组建台帐。街道流管办分组织领导、工作实施、信息采集、机制建设、工作保障、信息报送等各类台帐。社区流管站分机制建设、信息报送、工作开展等台帐。
(七)考核奖惩机制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对社区工作目标考核。流动人口协管员工作状态、业绩与绩效工资挂钩,提高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协管员、信息员在入户信息采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上报违法犯罪信息或犯罪嫌疑人的,按照公安机关相关标准予以奖励。
三、加强长期持续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巩固前期宣传成果,在进行流动人口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教育、劳动保障等各方面,以居民院落、企业等为重点,利用专职协管员入户走访巡查,登记服务需求,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居民议事园会议,进行流动人口相关宣传;采取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展板等方式进行宣传,使此项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良好氛围。
四、落实经费保障
加强街道流管办、社区流管站硬件建设,配备必须办公设备;购置必需的办公用品,落实各项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主题词: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 长效机制
抄送:区流管办、街道党工委成员、天回派出所 金牛区人民政府天回镇街道办事处 2009年8月10日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