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心系新农村主动有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心系新农村、主动有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
兴安盟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永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2006年以来,兴安盟工商局因应新形势,谋划新发展,实施“五个一”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工商系统率先开展了“心系新农村、主动有作为”主题实践活动,为促进全盟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切准一个要害:理性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4万,其中农民110万。有耕地1000多万亩、林地3000多万亩、可利用草场4000多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围绕如何将农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全盟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要害问题,我们实施“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品牌促强”战略,围绕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市场扶农、价格稳农、商标富农6大板块,扎实推进了“心系新农村、主动有作为”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服务“三农”的水平。
二、建立一套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一套长效工作机制来保障。我们在完善共性化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推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个性化差异考核目标,只要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有所作为,努力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激发出来,把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营造出来。一是红盾护农,与安全消费“相伴”。制定了“市场巡查效能图”,构建了12315、12358综合执法平台,建立起“‘村——所’维权互联网”,坚决铲除“坑农、损农、害农”行为。二是经纪活农,和市场需求“对接”。重点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农业科技和物流信息经纪人,不断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目前全盟共有各类中介机构162家、行业协会40多个,经纪人发展到9100多人。三是合同帮农,为订单预售“助跑”。针对“订单农牧业”履约难的问题,我们帮助企业、农牧户建立利益和风险共担的机制,对龙头企业、基地、大户的合同签订、订单履约、争议调解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使订单的履约率达到了90%以上。四是市场扶农,为“执照农民”搭台。我们坚持“提前介入、参与论证、政策指导、跟踪服务”,实施“登记畅通工程”,只要登记要件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全部实行现场登记,鼓励和扶持农牧民以新型经济组织形式进入市场,一批“执照农民”应运而生、走红乡里。全盟农牧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发展到27997户、1968户。五是价格稳农,为农民负担“瘦身”。加强农资价格管理,严格控制农资产品的批零差率,各旗县市工商局、基层工商所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办理农资价格网上报批520多个批次,防止国家赋予“三农”的优惠政策被农资价格上涨因素而抵消。加强“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在76个苏木(乡)镇、2317个村屯公示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利用价格杠杆为经济发展服务,积极向自治区发改委争取政策,在全盟新增了农村牧区大工业电价、农业排灌电价,在城镇大工业销售电价中增列了电炉合金、电石销售电价,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电价环境。其中仅农业排灌电价一项就可节省用电成本支出230多万元。六是商标富农,与知名品牌“牵手”。我们实施了“一所一品”工程,各工商所每年至少扶持一种特色农牧副产品申请注册商标,促进全盟涉农(牧)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大幅度增长。制定了《兴安盟商标战略实施方案》和《知名商标认定管理办法和执行标准》并经盟行署批转执行,积极协助地方政府设立注册商标示范乡、示范村。全盟注册商标发展到260件,其中集体商标10件、绿色特色农牧副产品商标81件、一般商品商标169件,15件商标列入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商标战略发展规划。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大民”商标、内蒙古蒙佳粮油有限公司“蒙佳”商标跨入中国驰名商标行列;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
有限公司“二龙屯”(小米、谷类制品)等5件商标被内蒙古著名商标认定评审
委员会审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
三、破解一个难题:为新农村建设搭建“三增”平台
由于受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以前全盟广大农牧民的商标意识十分薄弱,“好女不愁嫁”的观念,造成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经营中“打游击”,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经常是“货到地头死”,“有产品、没牌子”成为“瓶颈”问题。我们引导农民用发展工业的思维考虑农业,用实施商标战略的思路经营农业,采取了“普遍指导、重点扶持、营造声誉、注册保护”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兴安盟农副产品商标发展规划》,努力破解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难题,一批绿色、特色农副产品由原来的“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全面提
升了市场竞争力。
(一)夯实基础,正确引领,在营造商标注册氛围上做文章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商标意识。一是调研先行。对全盟的农副产品商标注册、使用和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了注册商标底数和存在问题。二是宣传发动。针对商标意识淡薄、使用注册商标不当、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问题,我们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田间现场咨询、农家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副产品商标“上山下乡”,逐步唤醒了社会各界的商标意识。引导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以商标为主要视觉要素进行广告宣传,积极进行品牌化经营。三是合力协调。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情况,并与农业、技监等有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在农副产品商标注册与保护上形成了合力,有
力地推进了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
(二)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在促进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
一是选择优势项目,打造传统品牌。我们对各旗县市优势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把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一定规模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作为指导申请注册集体商标的重点。由于受气候、积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突泉县六户镇及周边地区的大豆品质上乘,深层地下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加上独特的工艺技术,使六户干豆腐品色兼优。2004年,在工商部门帮助下,六户镇党委政府申请注册了“六户”集体商标,干豆腐远销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等地。水泉镇年产优质
绿豆2万吨,以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口感香醇、天然绿色而享誉区内外。在成功注册“万泉”商标后,成立了水泉镇绿豆购销协会,400多人从事绿豆购销业,市场交易量达2万多吨。2006年水泉绿豆取得了直接出口权,远销到日本、韩
国、俄罗斯等国家。
二是选择特色项目,培育知名商标。俄体办事处位于科右前旗西南部,111国道和省际大通道横贯全境,北部农区土豆种植面积广,为粉业加工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在成功注册“俄体”商标后,办事处10个村都加工粉条,规模较大的粉房有100多家,年加工土豆6500万公斤,年产纯绿色粉产品800多万公斤,产品远销北京、深圳、长春、满洲里等地。突泉县溪柳乡紫皮蒜以瓣大皮薄、汁浓味正、辛辣爽口远近闻名,而大营子村又是溪柳紫皮蒜的主要种植基地。当地工商部门实地指导,并指派工作人员到商标局办理相关事宜。在成功注册“溪柳”商标后,紫皮蒜身价倍增,远销到北京、吉林、辽宁等地区,每亩纯收入达7000元,农民增收210万元。村民涂国华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没注册商标时,我自个儿到突泉县城去卖,人家挑三拣四,每百头最低只卖5毛钱!现在大蒜一上
市,几天时间就被抢购一空,每百头最高卖到30元!”。
三是选择有机项目,培育绿色品牌。兴安盟山青、水绿、天蓝,具有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生态环境优越,素有“小米之乡”的美誉,盛产的“二龙屯小米”在清朝时就是皇家贡品,非常适宜有机食品发展。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生产加工有机小米和杂粮为主,先后通过了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11万亩有机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和年出栏2.2万口草原黑毛猪养殖基地,成为自治区东部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商标+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通过绿色无公害谷子生产协会对生产基地进行科学监管,加入协会的农户达1823户。年产“二龙屯”牌有机小米120
多万斤,在北京、深圳、大连、长春等地设立了专卖店,价格也由每公斤3.2元攀升到35.6元。
四、选好一个龙头:带动产业化经营
我们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前景看好的农业大户重点帮扶,以品牌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商标+订单”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模式,实现了“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方百姓”和“龙头兴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富农户”的良性循环。目前全盟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9家,年销售收入26.3亿元,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源龙源科技集团等23家企业成为全区(盟)农牧业产业化重
点龙头企业,带动了110万农牧民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
从400元钱起家的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前身是乌兰浩特市北方瓜类蔬菜研究所。1994年,我们主动深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进行实地指导,成功注册了“大民”商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区唯一经农业部批准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种子科研、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本着“托起亿万农民希望”的精神,在北京市、吉林省、辽宁省、海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了5个科研基地。“大民”商标已经成为内蒙古著名商标,并列入了全区“十一五”驰名商标发展梯队。2006年10月,大民种业又迈进了“中国种业五十强”行列,填补了内蒙古种业的一项空白。2006年大民种业公司交易额达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大民牌粮油、瓜菜种子推广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面积6.5亿亩,受益农民510万人次,纯增经济效益80多亿元。
在我们的积极扶持下,源龙源集团立足于订单农业,以“源龙源”商标为主打品牌,以复合肥、香米、红小豆、绿豆为主导产业,成为集工、农、贸、技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总资产达1亿元。我们指导其建立协会14个、分会120个、协会小组600个,发展会员7000多人,对外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对内技术互助、信息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60万亩订单农业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年回收订单农产品1亿多公斤,带动了4万多农民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为了向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我们还指导和帮助科右前旗政府与恒利粮油集团签订了35万亩高油大豆订单,协调各
乡镇种植大豆,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基地实行品种、包衣、播种、田间管理、订单收购“五统一”,10万农民实现总增收7920万元。
我们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著名商标企业和绿色特色农产品实行重点保护,立案查处了侵害“三合大米”、“六户干豆腐”、“二龙屯小米”等农产品商标案件,有力地保护了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为实施农副
产品商标战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明确一个目标:使新农村建设有序梯次推进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立足于部门职能,尊重农民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心系新农村、主动有作为”主题实践活动,横向拓宽产业面,纵向延伸产业链,推动周边区域协作,特别是在蒙东经济一体化上做文章。坚持“工商部门主动、龙头企业带动、核心项目驱动、中心市场拉动、驰名商标牵动、经纪协会互动”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和企业“手拉手”,培育关店绒毛、阿尔山森工林业等4大市场,培育500个经纪人协会、10000名农村经纪人,把“大民”商标创建成全国驰名商标,畅通农村牧区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推动全盟农牧业产业化、把农牧业资源优势转化市场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
努力。
第二篇:主题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马槽沟村调研报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农业的发展是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各地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为期五年的“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全县所有领导干部必须下到农村,认真的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矛盾;满足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以达到构建和谐农村、平安农村、富裕农村的目的。
根据镇党委、政府安排,我被分配在相公镇马槽沟村进行驻村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每天深入到所包的村,积极地上户走访群众,并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拉家常,交朋友,经常帮农民群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经过两个月时间的走访,我对马槽沟村的村情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将我所了解的情况向组织做以汇报。
马槽沟地处相公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308户,1228人。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全村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两委会班子有定补干部5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建成村址及群众休闲文化广场一处,配备有村治安室、会议室、图书室、医务室以及体育锻炼器材等,这些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农业生产方面,该村共有耕地面积2010亩,其中果园
面积1200亩。经过农民群众科学种植,粮食产量连创新高,苹果种植规模达、产量高。在劳务输出方面,每年向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输送人员达二百多名,在繁荣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自“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马槽沟村党支部、村委会成立了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组织全体村干部在村会议室进行了六次集体学习,参加学习的村干部都能认真的做好笔记,每人也写出了心得体会。在平时利用广播、横幅、板报、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我对马槽沟村村级经济产业的优势以及不足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1.产业优势
近年来马槽沟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方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中去。经过几年的奋斗,使马槽沟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马槽沟村地处相公塬面,全村地势平坦,适宜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苹果种植近几年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今年,苹果成熟以来,全村共出售优质红富士六百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一千四百多万元。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以点带面、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工作方针的贯彻下。马槽沟村村支部书记曹栋民同志带领两名村干部前后共投资二百多万元成立了中天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生猪养殖为主,占地24亩,共有
员工20名,分为生活办公区、养猪生产区,具有办公用房5间;绿化苗木3000余株;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棚19座;猪舍150间;可养殖猪仔3500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现已出栏生猪1200头,实现产值180万元,并远销庆阳,平凉等地区。村党支部书记在抓好村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带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
2.存在问题
近年来通过劳务输出,一些群众户里确实也富了起来,好多家庭盖起了新楼房,添置了新家具,一些群众甚至购买了小轿车。但是劳务输出在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现阶段,外出务工者基本上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壮劳力,大部分家庭中的年轻人都以外出务工为主要谋生手段。留在家中的老人基本上承担了农业生产任务。如果在发展若干年,将会出现大部分土地无人耕种的局面。在苹果种植方面,虽然面积很大,产量很高,但是也存在着管理不科学,投入成本高、果树易生病等严重挫伤果农积极性的现实问题。在特色养殖方面,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中天养殖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已步入正轨,但是也存在养殖规模小、成本高、缺少专业技术支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在主题实践活动中与群众交流的心得体会,特总结出几条今后工作的奋斗方向。首先我们要以此次“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调查研究之风。
积极地会同县级包抓部门及时的进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困、暖民心。对群众所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的给予答复。针对群众果园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向县级果业部门反映。并经常邀请相关技术专家深入田间为农民群众传授果园管理技术。同时积极地联系县级包抓部门为生猪养殖厂争取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在争取资金的同时也可以向本村村民筹集资金,动员村民将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投入到生猪养殖厂,这样即可以解决资金困难,也可以让村民自觉地参与生猪养殖厂的管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相关养殖人员去外地参观标准化生猪养殖厂,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在生猪养殖的基础上鼓励村民进行其它家禽的养殖以丰富村级产业。在村级经济发展起来的情况下才能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员回乡创业。才能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因此我认为我们马槽沟村今后主题实践活动的中心应该放在发展村级经济产业上。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上述结论我经过进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并结合上户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得出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只要在平时积极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就可以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就可以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到位。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的去农村一线认真的实践才能够把一切工作做好。在今后的主题实践活动中,要继续积极上户勤调查、勤了解,带着问题去工作,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宗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推向高潮。
“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
主题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马
槽
沟
村
相 公 财 政 所
洪 琳
第三篇:关于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市、县党代会精神,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的实施方案》(***〔20 〕
号)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县委工作思路,发扬的精神,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基层基础夯实、乡镇科学化建设、效能建设强化、“庸、懒、散”治理五项工程,深化创先争优,以一流的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全办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主动作为、抢先作为、积极作为、大胆作为、努力实现精神状态一流、工作业绩一流、干群关系一流、发展环境一流。
二、活动内容
(一)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干部知识不够、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促进领导干部从行政型向专业型转变,扎实抓好两项工作。
1、开展真深入活动。在学习上真深入,组织全办党员干部重点学习《科学发展主题案例》丛书,尤其是与城市管理工作有关的,并适时组织开展读书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评比读书效果
— 1 — 等活动,把理论学精、学透;在调研上真深入,组织干部职工轮流到帮扶村开展不少于7天的蹲点调研活动;在思考上真深入,选择一些先进地方作为学习对象,组织专题学习考察,结合工作实际提炼出可借鉴的规律性经验。
2、强化干部培训。坚持每周开展1次“干部小讲堂”,增强干部语言表发和办事能力。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确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竹编产业发展等10个专题,开展专题培训,力求让全办干部职工成为城管方面的内行、专家。
(二)效能建设强化工程
着力解决工作人员存在办事效率低下、“吃卡要”等突出问题,实施效能建设提升工程,重点整治“中梗阻”,扎实抓好三项工作。
1、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五星体系、三级代办”政务服务体系,完善行政审批“一费制”、“一门制”、“一章制”、并联审批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投资项目代办制,建立群众办事“挂账销号”制度,确保件件落实。
2、推行局长挂牌驻班制。将单位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并授权到位,并推行主要负责人每月在政务中心服务大厅挂牌驻班1-3天。
— — 2
(三)“庸懒散”治理工程
1、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选出单位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广泛掀起比、学、赶、超热潮。
2、开展“三亮三比”活动。围绕县委工作思路,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比作风、比技能、比业绩”活动。
3、开展落后典型查处活动。对介于干部违纪和忠诚履职之间的“第三状态”实施问责。对上班时间打牌、喝茶、上网打游戏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方法步骤
(一)抓好思想发动(2012年1月)
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动员部署,认真学习讨论,扎实抓好舆论宣传,确保活动对象知晓率、参与率达100%。
(二)深入对照检查(2012年1月-2月)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群众对本单位干部履职作为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三对照八检查”和“群众评议、党员评议、领导点评”活动,评议结果通过公开栏等及时公开。建立“三对照八检查”量化考核排位制度,每半年对干部职工进行1次考核、评比、排位,对末位人员落实帮扶和整改措施。
(三)切实整改落实(2012年3月—4月)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事
— 3 — 项、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面向群众公示。按照整改方案,切实整改问题,特别是要针对群众不满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整改,扎扎实实办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向群众展示、公开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
(四)搞好建章立制(2012年5月—6月)
建立岗位责任制,有效解决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多头管理等问题;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实用、管用的规章制度,兑现奖勤罚懒;完善干部能力提升机制,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科学发展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完善目标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建立干部考德办法,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办主任为组长,各队股负责人为成员的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的统筹协调,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二)搞好舆论宣传。设置活动专栏,借助网络、宣传栏、简报、座谈会等,大力宣传开展“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的重要意义、经验做法,及时报道创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 — 4
第四篇:明光法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走访调研报告
明光市人民法院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走访调研报告
按照明光市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为进一步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按照当前开展的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的活动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本着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组织我院干警走出机关,深入农村、学校、企业和各自联系点进行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一、开展走访调研的方式方法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鲜活调研资料,特别注重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注重邀请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代表参加;二是深入农户进行走访,我院干警深入到明光市各村组农户家中,及时了解情况,深入了解农牧民群众在民生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注重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走访调研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研活动中,我院干警广泛征求群众建议意见,现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汇总如下:
(一)需要法院多和基层联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普法宣传,多举办涉农普法讲座;
(二)希望法院多给法律指导,多开展巡回审判特别是针对赡养案件的调解和宣传;
(三)建议法庭发挥法官工作室职能,做到矛盾就地解决,提高办案效率。
(四)建议法庭多上门进行服务,及时解决群众纠纷,高效便民。
(五)希望法院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工作职能,多措并举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同做好群众的息诉释法工作。
三、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案多人少现象尤为突出。基层法庭人均办案近几年均超过了200件,这样的工作量使干警脑力劳动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干警的身体健康。基层法庭达不到规定的人数,只能聘用一些辅助人员,对执法不利。法院自身要加强人员调配,补齐基层应有人数。
(二)法院审判力量不足,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我院应当充实法官数量,加强对干警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的为群众解决纠纷,提高办案效率。
四、今后开展工作采取的措施 在这次开展的走访调研中,所涉及的还有乡村规划,农村养老、医保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百姓,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今后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办事,邀请人大代表、群众等监督,公正司法。
(二)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考核标准。
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政策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增强对农民的感情,并把这定为考核必要条件。
在考核、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中,一切要让服务对象说了算,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定为一个重要标准,要让广大干警心中装有群众,脑中想着群众,做事为了群众,实现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群众的满意是大事。
(三)围绕“民”字,抓住“实”字,解决群众“难”事,真心为群众办事。
我院开展的工作一切都要结合农村实际,从实从快解决群众所需,尽最大能力帮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在走访调研活动中,我院干警积极深入村组农户家中,了解基层民间纠纷调解工作情况的反映、建议,准确掌握辖区群众对司法的需求和期待,从而更好地提升了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司法能力。通过走访调研让法官和群众形成了积极互动关系,让人民法院和广大群众都实现了双赢的社会效果。我院收到建议后,认真整理和分析,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和为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赢得辖区群众的高度赞誉。
明光市人民法院 2015年5月27日
第五篇:于都县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实践报告
实践调查暑假社会调研报告
摘要:于都县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旨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总目标,以村镇规划建设为龙头,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为重点,以培植新产业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加强班子建设为保障措施,把新农村建设活动作为破解难题的新途径。其主要内容是:以村镇规划建设为重点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关键词:建设活动 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平台 于都县 科学发展观 规划建设 农民素质 农民增收 的新产业
一:新农村建设活动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重要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本村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的新农村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比例不平衡,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村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村级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2、有计划地对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3、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4、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5、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三:于都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于都的历史地位:七十二年前,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人民为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于都出征的八万多红军将士中每五个就有一个是于都人,于都捐献了占全苏区一半以上的粮款物资,承担了长征初期大部分设备、物资的运输任务,妥善安置了一万多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于都河成为数万红军将士及其家属和近百万于都人民魂牵梦萦的地方 2于都近几年的发展:(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2%,财
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3%。农民人均纯收入24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8元。(2)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形成有色冶金、机械电子、新型建材、现代轻纺、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8%,初步建立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迅速崛起一个初具规模的省十佳工业园,工业园区已成为城市新区、工业新城和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3)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县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重点打造以长征品牌为标志的长征广场、长征公园和长征第一渡等系列城市文化景观,塑造集防洪、休闲、商贸为一体的十里沿江景区,拉开以红军大道、雩山大道、渡江大道为骨架的城市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格局,被省政府评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四:近年于都县新农村的变化
农村交通条件大为改观,赣龙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为主架,县乡道为支架交通网络。完成新农村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4200名移民搬出偏远深山区。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改水8665户,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4.3万余人。全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五:现阶段于都发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观念落后,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欠佳。在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群众都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词,但问其涵义,知道者聊聊无几,更不用说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什么。由于农民知识较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
(二)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有待加强。一是环境卫生的整治都是临时性的、任务性的,在遇到上级检查时,进行突击打扫,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科学管理;二是由于基层管理漏洞和群众自身原因,宅基地常常出现超高及规划不合理现象。
(三)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近几年,群众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而忽略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导致赌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六 :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二是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群众认识,使广大村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使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角色、主体作用。通过这些方式,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村庄规划方案,落实道路红线和庄基高程红线,实现村庄建设科学管理;二是成立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卫生管理办法,落实清扫人员及其工资待遇,使此项工作有章可依,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三是经常性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活动,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四是把好报建关,对有问题的不予报建;五是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些建设项目的设计图纸,保证乡村建设的设计规范;六是把村建设管理同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高职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实务朱艳萍二0一一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