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皮革园区简介
大庆市肇源皮革工业园区简介
大庆市肇源皮革工业园区位于肇源县义顺蒙古族乡境内,地处原革志矿山机械厂(黑龙江省第一监狱),距县城75公里,距大庆市中心125公里。2004年,肇源县委县政府为承接国内皮革产业转移,贯彻实施“农转牧”战略,盘活闲置资产,收购了矿山机械厂所属408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地上构筑物,举全县之力倾心打造了皮革工业园区。
园区于2003年12月由大庆市发改委批准立项,2004年5月开始规划建设,2006年9月竣工并投入运行。园区规划面积408万平方米,目前建成区面积72万平方米,政府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规划建设了制革、皮革制品加工、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仓储交易、生活服务和污水处理七个功能区,园区内现建有14万平方米的厂房及附属用房、35千伏供变电设施、日供水6000吨的给水站、日供气6000立方米的天然气供暖系统、1万平方米的皮毛交易市场,并投资330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5000吨、具备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完善配套。
园区现有皮革企业23户,其中,制革企业10户、制裘企业2户、皮革及毛皮制品企业9户、皮革贸易企业1户、皮革化工企业1户。同时完善了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企 1
业6户,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制革、皮件、毛皮及制品加工为主导,以皮革化工、皮革科技、皮革信息等相配套的皮革工业体系。截止目前,园区已累计实现产值51亿元,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利税4亿元,销售收入48.8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实现劳务收入8,0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畜牧养殖、屠宰加工、皮毛贸易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2011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增加值50.7万元,利税7507万元,销售收入16.8万元,企业上缴税收1657.8万元。
园区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园区现被列为全国五家制革基地之
一、全省《调整和振兴轻纺工业三年规划》六大特色产业和六大特色园区之
一、全省《“十二五”轻工产业发展规划》七大工业园区和十大产业基地之一,并被列为省级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全省财源建设项目、市级工业园区。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继续按照“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百亿产值、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坚持“园区承载、环保先行、科技支撑、区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低碳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环保优势,大力发展皮革制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园区产能和效益。计划投资2亿元,启动实施园区二期工程,扩建
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完善道路、管网、集中供热、企业公寓等20项重点工程,使产业更加配套,功能更加齐全,为园区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引进皮革企业50户,创产值117亿元,利税12.3亿元,安置劳动力就业5,000人,带动相关产业收入5.4亿元,把园区建设成中国北方皮革产业基地、全国环境友好型皮革产业示范基地、全国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
第二篇:海宁皮革产业简介
海宁皮革产业简介
皮革业是海宁的传统产业,也是海宁重要的特色区域产业。多年来,海宁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和发展皮革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不断提升海宁皮革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皮革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海宁地处杭嘉湖平原,陆地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64万,素来以“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享誉海内外。海宁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湖羊繁育基地,优质的羊皮为海宁的制革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家家户户羊满圈,张张羊皮晒铺面”,是对海宁数百年传统皮革手工业兴旺发达的生动描绘。1926年创办的海宁制革厂,是海宁皮革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企业,迄今已有80年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海宁皮革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依托海宁中国皮革城和海宁皮都科技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海宁皮革业加快了集群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步伐,企业的个体规模逐步壮大,卡森、蒙努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全市、全国皮革行业的领头雁、佼佼者。在市场与产业的互动下,在骨干企业的带动下,海宁皮革行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张,2005年,全市皮革工业实现总产值1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产值106.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25.59%;利税9.3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的29.34%。2005年皮革产品出口额达到7.19亿美元,占全市商品出口额的49%。2005年易地扩建的海宁中国皮革城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市场年成交额达到68亿元。
二、主要做法
在引导和扶持皮革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产业优先发展战略。海宁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皮革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和产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来加以定位,切实强化计划指导和政策扶持。早在1996年,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提出海宁经济发展的“135”发展战略,将皮革业列为海宁的特色支柱产业,其后十几年来始终坚持把皮革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优先加以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制定了《海宁市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海宁市“十五”规划纲要》。二是加大扶持,出台政策,对皮革产业进行扶持,在技改贴息、信贷支持、土地安排、加快折旧等方面给予倾斜。三是改善环境,创建海宁中国皮革城、中国皮革科技工业园,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海宁皮革产业的集聚和产业提升。
(二)实施专业市场带动战略。为进一步推动皮革特色产业的发展,我市于1994创建了海宁中国皮革城,依托市场的网络功能为产业经济服务。市委市政府每年举办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积极打造海宁皮革区域品牌。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宁中国皮革城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皮革服装中心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浙江省重点市场、“百城万店无假货”省级示范市场和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主办的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是国内皮革界最富盛名的专业展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并于2005年被中国主流权威媒体推选为十大“中国最具影响力纺织服装展会”之一。皮革专业市场的创建和发展,皮革博览会的举办,为皮革特色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产业与市场的互动发展,加快推进了皮革特色产业的提升和发展。
(三)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的集群优势,推进产业不断升级换代,1999年12月我市着手建设海宁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规划面积4.72平方公里。2002年底,我市又在皮都科技工业园内着手建设皮革城出口加工区,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1.2万平方米,27家企业入驻投产,年销售产值2.5亿元。去年设立了箱包皮具加工区,竣工的一期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可吸纳20多家企业。今年以来,又规划建设了占地600亩的海宁品牌皮革服装区,为海宁皮革服装企业再次飞跃搭建更高的发展平台,现一期工程已正式启动。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大批规模企业是海宁推动皮革特色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综合素质、树立区域经济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加快了区域品牌的培育扶持步伐,出台了《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的,奖励10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或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在品牌战略的带动下,目前,海宁已成为全国皮革行业名牌最集中的县(市),以“雪豹”、“蒙努”、“三星”真皮衣王为龙头,涌现出“白领氏”、“圣尼”、“雷豹”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皮革服装知名品牌。2004年,雪豹皮衣、蒙努皮衣获“中国名牌”称号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五)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近年来,海宁皮革企业技术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企业的制革设备、成衣设备和整体装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市有24家企业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具有相当的科技开发、设计制造和工艺创新能力。如蒙努公司引进德国制版系统,建立了全省首家皮革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卡森集团引进意大利先进设备,采用法国的技术,生产的牛皮沙发套、汽车座垫革,通过了英国B.L.C测试中心认证,成为美商免检产品;另外我市的猪绒服装革、仿绵羊皮、超薄型丝绸山羊革、优质绵羊皮、沙发革等产品的质量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皮革企业技术力量的增强,皮革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海宁皮革业不仅已形成了从制革到成衣的一条龙生产体系,而且发展了许多新的产品门类。企业从单一生产猪皮、皮衣产品调整为生产牛皮、沙发套、成品皮沙发,以及皮包皮具、手套、皮鞋等,大部分规模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海宁皮革产品多元化发展取得良好的开端。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革企业属重污染企业,为了搞好制革企业的环境治理,我们积极鼓励上有条件治理的大企业,压缩无能力治理的小企业。几年来,通过整治,全市制革企业从原来的17家,压缩到目前的9家,并严格遵守《皮革工业环境保护行业政策、技术政策和污染防治对策》,做到环保设施齐全,责任落实,污水治理达标排放。其中富邦公司污水治理项目列为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样板项目。市环保部门能对皮革产业的环境污染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新上项目严格做到“三同时”,并有相应的环保规划、措施。
三、发展方向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调整和优化皮革产业结构,拓展产品领域,延伸产业链,通过加快改造提升,使海宁皮革业产业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品种、出口、效益主导型发展,将海宁建设成为中国的皮革强市,着力打造世界先进皮革业制造基地。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大基地、大市场、大发展”的要求,从产业规模、企业群体、人才聚集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使海宁皮革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扩大规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先进的皮革制造基地。一是通过皮革工业园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国内外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入园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程度;二是加大对规模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扶大扶强扶优,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规模、管理水
平、技术层次和品牌档次,培育产业巨头;三是加大自主创新,变革传统的生产、发展理念。支持企业成立信息技术中心,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皮革产品整体水平,推广信息化管理,加速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管理高效化,资源配置最优化。通过多方努力,逐步打造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支持、高度国际化的先进皮革业制造基地。
(二)调整结构,延长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在提升产业特色化过程中,进一步重视制革业的提升和发展,推进“科技兴皮”,拉长产业链。加快制革产品向超薄型、系列型和混合型,皮衣产品向时装化、休闲化、多样化的皮革服装新领域发展。引导皮衣生产企业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扩大生产能力,推广自动制版系统,提高设计水平,提高皮衣附加值。大力发展皮革制品生产,鼓励发展皮鞋、箱包、手套、皮具、沙发等皮革制品系列产品。在发展真皮制品的同时,开拓非真皮皮革制品。鼓励发展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等皮革相关产业,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增加皮革产业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比例。
(三)顺应时尚,拓展市场,建立现代模式的营销网络。继续加强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培育,推进市场商品结构调整和功能创新,拓展皮革系列产品和相关产品交易,完善市场的展示、信息、集散等功能,使皮革城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办好海宁皮革博览会,加大国际国内招商力度,探索市场化办展会的路子,不断提高博览会的影响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主动抢占国内市场,扩大海宁皮革产品、特别是精品皮装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走外向型发展道路,促进皮革业量的扩张。
(四)做好品牌,注重知识产权,全面提升产业层次。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增强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使更多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企业到国外注册商标,鼓励外贸企事业使用自主商标和知识产权。以ISO9000质量认证为手段,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层次。
(五)加强培训,造就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行业中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熟悉市场规则、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行业带头人和企业家,一批复合型的新一代技术骨干和专业管理人才。大力开展高级技工培训,通过协会每年组织数期皮革业技工培训班。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幅度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六)大力发展环保型产品,推行绿色认证制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制革业环保体系,认真执行ISO14001认证、环境标志认证,将绿色环保融入到产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中去,争取尽早通过行业绿色认证。加强对出口国环保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反馈国外的“绿色壁垒”,认真总结和推广国内外企业成功突破“绿色壁垒”的经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创新园区简介
创新园区项目简介
一、项目概况
随着简政放权的改革推动,全民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以“互联网+”为引领的科技产业创业浪潮扬帆起航。为推动济宁高新区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区域文化产业集群,拓展科技企业孵化面积,规划建设以文化创意、软件动漫、电子商务为主的济宁高新区创新科技园区。园区位于济宁市高新区金宇路52号,占地46.1亩,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园区建成后将解决初创企业、创业团队起步阶段面对的办公空间难寻、选址单一的问题,推动区内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具有“众创、众包、众扶、众筹”集创客空间、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文化创意办公基地。
二、园区定位
园区建成后将致力于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进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借助科技创新、“互联网+”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构建区域特色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科技园区。通过提供场地、共享设施、培训和咨询、融资和市场推广、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及一系列创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成功率和成活率,并积极推进区域及园区文化氛围的建设,—1—
使园区企业不仅可以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而且利用文化创意创造财富带动再就业。
园区建成后每年举行大量文化、艺术、创意类主题活动,如各类画展、动漫创意展示、摄影展示、科技创新项目路演等,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的同时带动本地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项目利润点
1.办公空间租赁: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4万㎡,位置优越,以办公、商业模式对外租赁,收益可观。
2.科技服务收入:对入驻企业的增值服务,作为孵化器物理空间,每年承办各类大型会议、项目路演、培训等活动,场地服务收入可观。
3.园区建设紧跟国家政策,符合“双创”新型产业发展要求,作为“双创”企业众创空间场地,中央和各级政府对项目支持力度很大,每年都有政策奖励资金、发展基金,政府专项资金补贴收入可观。
四、园区发展
园区将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主方向,加大互联网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完善各项服务管理制度、优惠政策,面向高校、社会、企业,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方吸引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与本地高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济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借助创客空间平台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功脱颖,为大学生提供沟通、交
—2—
流、分享的智创平台,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拉动效果等情况
园区建成后将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延伸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主体的孵化链条,每年新孵化50家文化创意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类企业,累计聚集创业型人才0.3万人,累计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累计培育100个规模以上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可达1000余项。重点营造出济宁市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氛围。园区建成后将充分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可为济宁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3—
第四篇:煤化工园区简介
煤化工园区简介
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入驻项目16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其中,褐煤提质项目6家,规划总规模为年产提质煤1240万吨,规划总投资7.6亿元,现已形成275万吨/年提质煤产品规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约2.85亿元。褐煤干馏项目2家,规划总规模年处理褐煤2500万吨,规划总投资25亿元,现已形成规模50万吨,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粉煤灰制品和煤粉压型试验项目各1家。腐植酸企业7家,规划总规模为10万吨。
截止到2012年9月末,煤化工园区全部工业实现产品产量408.3万吨;销售产成品387.8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4.6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7.1%;实现工业增加值11.6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5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3.5%;实现利税2.6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0.6%。
企业简介
1、大福通煤炭加工有限公司100万吨提质煤项目。该项目由辽宁东港远兴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煤化工园区B区,占地面积300亩,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其中,一期50万吨生产线于2005年5
月份开工建设,2006年投产。目前,形成50万吨生产能力,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
2、冀东发展集团5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
该项目由冀东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河北盾石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计划投资5亿元筹建5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拟投资3亿元,建设3条生产线,年产提质煤300万吨;二期拟投资2亿元,建设2条生产线,年产提质煤200万吨。
该公司已完成对大福通褐煤提质有限公司的整合重组,并开始对原有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目前,新建项目拟选址于煤化工园区C区。项目可研、设计已开始编制,公司注册已开始,试验项目已在唐山开工建设。具体事宜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3、广源热能科技有限公司100万吨提质煤项目。该项目由辽宁雪山力饮料公司投资兴建,位于煤化工园区B区,总占地面积232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建设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其中,一期15万吨生产线于2008年5月份开工建设,当年投产。第二条15万吨生产线于2011年8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11月底建成投产。目前,已形成生产能力30万吨,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
4、兆兴煤炭加工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该项目由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云峰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煤化工园区C区,总占地面积120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生产线于2008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目前,形成10
万吨生产能力,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
5、宏胜煤炭加工有限公司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该项目由十堰琛博工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煤化工园区C区,占地面积120亩,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其中,一期10万吨试验生产线于2008年9月份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运行正常后,于2009年5月份一条35万吨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运行。2011年8月份,第二条35万吨生产线开工建设,计划2011年底前投产。目前,已形成80万吨的生产能力,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
6、嘉华能源1000万吨褐煤干馏项目
霍林郭勒市嘉华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000万吨褐煤干馏项目由北京德天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1000万吨褐煤干馏生产线。其中,一期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年处理120万吨褐煤干馏生产线。一期项目达产后,开工建设二期项目。
目前,一期120万吨项目地勘于9月30日完成,已开工砌筑围墙,近期完成设计,如果天气允许,设备基础地槽工程准备施工。
7、霍林郭勒效高褐煤提质有限公司54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该项目由温州客商投资兴建,位于园区B区,占地面积285亩,规划总规模540万吨,计划投资3亿元。其中,一期14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于2010年9月开工建设,当年全部投产,形成140万吨生产能力,累计完成投资8000万元。
8、霍林郭勒中加褐煤提质有限公司3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该项目由加拿大籍华人投资建设,位于园区B区,占地面积219亩,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3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其中,一期12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于2012年9月末设备安装已完成。目前,已点火温炉,进行调试。预计2012年11月中旬可正式投产。
9、内蒙古国原矿业技术有限公司1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该项目规划总规模为年处理1500万吨褐煤,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一期在源源工业园建设一条年处理100万吨的褐煤提质生产线,该项目于2011年7月份开工,2011年 11月份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已完成投资1.5亿元。
10、霍林郭勒市兆鑫岩砂晶建材有限公司胶结材项目。该项目由沈阳市岩砂晶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煤化工园区B区,总占地面积20亩。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20万吨岩砂晶(代替水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一期投资2000万元,安装年产2万吨的的实验设备进行试生产。于2008年10月份开工建设,目前,一期2万吨生产线已投产。
2013年园区重点工作
(一)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2013年,提质煤产品预计实现600万吨,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
(二)重点项目情况
1、嘉华能源1000万吨褐煤干馏项目。完善项目各项前
期手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一期120万吨褐煤干馏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
2、中海油气电集团6亿立方米煤制天燃气及配套LNG项目。加快可研编制进度,盯跑项目备案、能评、环评、安评及水保方案等前期手续,尽快完成设计,力争项目早日开工。
3、冀东发展集团5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继续盯跑该项目,力争项目落地。
4、陕西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褐煤干馏项目。继续盯跑该项目,力争项目落地。
(三)园区建设情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完成B区主干路后续工程,园区通讯工程、供水工程争取开工。
未来五年园区发展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到2017年底,预计褐煤提质规模达到年处理2000万吨原煤,提质煤产品达到1000万吨;褐煤干馏规模达到年处理1000万吨原煤,半焦产品达到500万吨,煤焦油产品达到50万吨,焦炉煤气产品达到20亿立方米,并实现煤焦油、焦炉煤气的综合利用;煤制天燃气规模达到6亿立方米,预计实现产值1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
(二)重点项目情况
1、嘉华能源1000万吨褐煤干馏项目。该项目1000万吨干馏规模全部建成投产,实现500万吨半焦、50万吨煤焦
油、20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等产品,煤焦油及焦炉煤气实现综合利用。计划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
2、中海油气电集团6亿立方米煤制天燃气及配套LNG项目。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实现6亿立方米煤制天燃气及配套LNG规模,完成4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3、冀东发展集团500万吨褐煤提质项目。继续盯跑该项目,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开工,实现500万吨提质煤产品规模,完成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4、陕西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褐煤干馏项目。继续盯跑该项目,力争项目落地。
(三)园区建设情况
未来5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力争完成园区道路、供水、通讯、供电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预计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亿元。
霍林郭勒市煤化工园区管委会
二○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第五篇:产业园区简介
赫章县产业园区简介
赫章县产业园区经毕节市政府于2010年批准成立,核心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根据赫章地理条件、资源储备和工业发展基础,采取“一园三区”模式分组团建设,即“野马川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珠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妈姑有色冶金工业园区”三个产业集聚区,分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产业。
一、基本情况
野马川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位于赫章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326国道、774县道穿境而过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规划建设面积为3平方公里,重点开发核桃、苦荞、中药材、腊肉、樱桃、马铃薯、茶叶等农特产品及畜禽养殖精深加工产业,延长赫章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链。
珠市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位于赫章县西南部,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距县城40公里,2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主要依托丰富的铁矿资源重点开发铁矿及精深加工产业,集铁矿开采、冶炼、铸造、铸件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走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之路,建成为贵州西部最大的铸造基地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之一。
妈姑有色冶金工业园区位于赫章县西部,规划建设面积为5平方公里,距县城30公里,326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重
—
点开发铅锌、煤、铁等矿产资源及精深加工产业,着力打造铅锌加工基地、建材基地和焦煤基。
二、园区开发建设
截至2012年7月底,园区累计建设面积5424亩(约合3.61平方公里)。园区累计入驻产业项目29个,其中建成投产11个, 在建企业18个,计划总投资583420万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874355万元,年创税收112461.3万元,解决就业18280人。
园区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5824.6万元。在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285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1049万元。
园区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26.49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6.49万平方(其中园区建成2万平方米,企业自建4.49万平方米);园区在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
2012年1—7月,园区规模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522万元。同比增长51.86%。
三、园区发展目标
力争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
到2015年,在原“一园三区”规划基础上,野马川园区暂以现行规模进行建设,重点整合妈姑、珠市两个园区,并将雉街、兴发两乡纳入园区规划范围,总规模按35平方公里以上进行规划,打造以冶金和铸造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业经济总量
显著增大,工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以上。
到2020年,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0亿以上,占全县GDP的80%。工业园成为科技含量高、能耗较低、产业链较长、产品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高、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较大,且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新型工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