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主义的真相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爱国主义的真相
作者:王小枪
来源:《视野》2009年第15期
有个帖子说:西班牙队很不爱国。
证据是,奏国歌时,西班牙队的浑小子,没一个开口的。连像春晚章子怡那样,装模作样假唱都懒得干。
以此推论,乔丹领军的梦一队,应该是最爱国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梦一队登上冠军领奖台时,大部分队员都身披美国国旗。
而真相是,西班牙国歌压根没歌词。现在的西班牙国歌,叫《皇家进行曲》。弗朗哥统治时期,曾经填入歌词。1975年,独裁者去世,歌词随即废止。从此,三十多年里,西班牙人再没有唱响国歌。
为了申办2016年奥运会,西班牙政府也征集过国歌歌词。一位下岗工人的作品,曾短暂入选,但最终未获议会通过。
乔丹们身披国旗,也不是爱国,而是爱耐克。在自传里,乔丹写到:美国国家队赞助商是锐步,而乔丹巴克利皮蓬们的私人赞助商,是耐克。因为发誓效忠耐克,乔丹们决定,用国旗遮住锐步的LOGO领奖。
这个伟大的主意,是天才乔丹在颁奖仪式前20分钟想出的。这些感人的国旗,是乔丹从观众席上要来的。
飞人甚至在自传里得意洋洋地说:总不会有人对我身披国旗有看法吧!
第二篇: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前世今生
前世
所谓的爱国主义,是一个舶来品。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形成现代类型的爱国主义(直到鸦片战争之时,很多沿海地区的百姓仍然把这场冲突视为满清与蛮夷的战争,而不是他们英国侵略我们中国的战争)。爱国主义最早出现在古希腊,马拉松的雅典人和温泉关的斯巴达人的表现,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爱国主义的力量。为什么爱国主义没有出现在同样历史悠久的古国波斯?当然并不是因为波斯是侵略者而希腊是正义的抵抗者。原因其实在于,古希腊的城邦政体是以公民为基础的。公民既对城邦负有义务,也在城邦享有权利,是城邦的主人。所以,公民热爱城邦就是热爱自己的家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波斯是帝国,作为帝国的组成者的臣民,只是被帝王剥削的对象,在国家里只有效忠的义务而无参政的权利,所以根本没有爱国的必要。也就是说,作为国家主人的公民会自发爱国,而作为国家奴仆的臣民不会有爱国的意识。
古罗马人称霸地中海世界的秘密之一,也是他们的爱国主义。但这种爱国主义,仍然建立在公民权利之上。在罗马的共和时代早期,平民承担义务与享受的权利不成比例,与贵族时常发生矛盾。平民与贵族作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撤离运动——当外敌入侵时,携带武器离开城邦,直到贵族让步,提高平民的权利。将内斗置于外争之上,当然很不爱国,所以撤离运动鲜明反映了爱国主义的实质: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对于自己家园的热爱。奴隶和臣民是没有爱国义务的。
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君主和贵族的国家,公民不复存在,爱国主义也偃旗息鼓。国与国的战争只是君主与君主的战争,与臣民无关。直到法国大革命,现代爱国主义重装上阵,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大革命时代,《人`权宣言》宣告了法国人的臣民身份的终结,选举国民公会标志着法国人的公民身份的确立。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政府塑造了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被欧洲列强围剿的险峻局面,激发了公民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高唱马赛曲冲向前线、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挽救处于危亡中的祖国。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是现代爱国主义诞生的标志。之后,随着法国军队征战于欧洲美洲各地,爱国主义也不胫而走,成为各民族,尤其是被压迫民族凝聚人心的终极武`器。意大利、德意志的人民为了统一国家而奋斗,东南欧的各民族为争取独立而抗争,爱国主义(某些情况下称为民族主义)引导人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各发达国家纷纷走上民`主化道路,越来越多的公民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利,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源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爱国主义的辉煌巅峰。当战争开始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祖国,欧洲各国的青年兴高采烈走上战场。各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握手言和一致对外,爱国的旗号召集起所有的同胞。但这场以喜剧开始的战争最终以悲剧收场,在牺牲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后,一战的结果是多败俱伤。为什么被18世纪以来人们所坚信的人类的理性,竟然如此脆弱,全世界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的人民同时失去了理性,为了抽象的利益而血战到底?简单归结为领导人的野心和愚蠢当然是不够的,弥漫于欧洲各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以一战为分水岭,爱国主义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在此之前,传统的爱国主义在多数情况下是公民自发产生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在此之后,爱国主义成为掌握权力者的一种手段——通过灌输爱国主义而使民众甘愿做出牺牲和奉献(为了国家,或者实际上是为了统`治者)。几乎所有国家都会灌输爱国主义,只不过,在民`主国家,由于统`治者权力有限以及开放自`由的舆论环境,爱国主义主要是一种内向的、温和的精神状态,没有太大的危害;而在非民`主国家,经过统`治者有意的操控,爱国主义变成外向的、极端的歇斯底里,与原本意义上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渐行渐远。苏联和纳粹德国,一左一右两个极`权国家,是这种爱国主义的两个代表。
今生
具体来看的话,传统的理性爱国主义(包括今天多数民`主国家的爱国主义),首先,是对所爱的对象,即国家,有着清醒的认识。国家可以是文化意义上的,比如歌德、康德、黑格尔、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国;或者地理意义上的,比如伏尔加河、高加索山、西伯利亚联结的俄国;或种族意义上的,比如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构成的英国。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指向的并不是文化、地理、种族意义的国家,而是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日本侵略者也可以热爱唐诗宋词,甚至可以为了满足对长江黄河、江南塞北的热爱而发动战争,那么,他们就具有对中国的爱国主义吗?)不论对于古代的希腊罗马人还是近代的法国革命群众,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一个由公民组成的、为实现公民集体利益而存在的共同体,是他们所热爱效忠的对象。这个共同体可能被某个国王或总统或政党来领导,但他们并不能天然地代表这个共同体,更不能将公民对祖国的热爱移花接木到自己身上。只有当他们是为了保卫公民利益而实施领导之时,他们才能分享到公民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民心中爱国主义的产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因为自己在这个共同体(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中拥有各种权利,因为这个共同体的目标就是保障包括自己在内的公民的利益,因为自己是这个共同体的主人,自己的利益已经与共同体的利益紧密结合,所以,选择爱这个共同体。而且,除了面临危机外,爱国主义的表达更多是内向的,(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提高人民福利)与温和的(平和的表达、建议、争论、抗议、谈判、妥协)。但是在纳粹德国和苏联,爱国主义面目全非。统`治者有意混淆了文化、地理、种族意义上的国家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比如:“你是德国人,身上流淌着日耳曼人的血液,你难道不爱这片神圣的土地吗?你不爱《尼伯龙根之歌》吗?你不爱瓦格纳的音乐吗?你不爱德国还有脸当德国人吗?但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爱德国就是要爱第三帝国,爱民族社`会主义,爱伟大领`袖希特勒和他的光荣正确的纳粹党。因为在第三帝国之外是没有德国的,而领袖和政党正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如果一些犹太人胡思乱想:“为什么我要爱一个自己在其中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国?为什么这个国剥削我迫害我,我还要爱他?”立刻就会被媒体批判:“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你竟然不想爱自己的祖国,真是连狗都不如啊!”狗确实不应该嫌家贫,但问题在于,公民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谁才是狗?很明显,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也就是以统治`者和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是被公民养着的,所以是国家而非公民,可以比作狗。统`治者的偷换概念,就这样蒙蔽了很多人——人民对祖国的自然而生的感情针对的是文化、地理、种族意义上的国家,而非政治意义上的由统治`者和政`府代表的国家。前一种爱,是出自心灵的,后一种爱,是出自思考的。前一种爱可以是无条件的,后一种爱应该是理性选择的。但是在长期的洗`脑教育后,德国、苏联的人民傻傻地爱着这个奴`役自己的国家,而不知道作为缺乏权利的臣民,自己是没有义务去爱这个(政治意义上的)国的。
既然这种爱是统`治者创造出来的,它的表达方式也必然受到了统`治者的强烈影响。苏`联式的爱国主义不是对内的而是对外的,不是平和的而是激烈的(甚至暴`力的)。尽管统`治阶层及其帮`凶日复一日摧`残着这国的人民、文化、历史、环境,但人民却浑然不觉或假装浑然不觉,而把对本国的爱转化为对外国的恨。民`主国家的人民批`判本国社会、政`府来表达爱国情绪(希望本国人民过得更好),苏`联人民咒骂美国日本西`方国家来表达爱国情绪(相信或者希望别国人民过得更差)。民`主国家的人民爱国,但允许某些人出于某些理由不爱国(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捍卫你表达意见的权`利)。苏`联人民自己爱国,并且不能容忍别人不爱国或者不按照自己的方式爱国(非黑即白、非友即敌:谁敢批`判本国的丑`恶他就一定是汉`奸,谁敢表扬别国的体`制就一定是卖`国贼)。民`主国家的人民通过辩论和妥协解决问题,苏联人民通过辱骂、撕咬、殴`打、伤`害来进行无情打`击、残`酷斗`争。爱国主义所有理性的内容消失不见,只留下粗野的谩`骂与口号(“帝`国主义走`狗滚出德国!”“血`洗巴黎!”),以及廉价的感动与赞美(“我就是祖国的脑`残粉,每当看到飘扬的万`字旗就忍不住泪流满面”)。但并是说,这个过程中爱国的人民处于完全的盲目状态。其实他们清楚地知道,爱国主义大棒可以在什么时候砸向哪些人,而且要随时注意领`导的眼色。公开揭露美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是可以的,走上街`头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也是可以的。然而当美国总`统、日本首`相来莫斯`科访问的时候,没有什么群众会傻到走向街头游`行示`威——他们清楚知道自己的臣`民身份。爱国的臣`民类似于领`导的夜壶,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你敢滚出来就是找打了。
从长期来说,爱国主义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统`治者的地位。一方面,通过将爱国与爱统`治者挂钩,取得人民的效忠——“没有纳粹党就没有新德国。几千万德国人活蹦乱跳没有被饿死,还不应该感谢纳粹的英明领`导?”或者即使不是直接的支持,至少也是对政`权合法性的默许——“我知道纳粹确实黑暗腐败,但是没有了他们,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就会被西方列强瓜分凌辱。想想旧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惨状吧。所以我尽管不爱纳粹,但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我乐意见他们继续统治国家。”另一方面,将统`治者的反对者、挑战者都描述为国家的敌人——“爱德国就是要仇恨德国的敌人,恨犹太人、恨天主教、恨苏俄、恨英法美”。任何人(上至中央官`员下至演艺明星),要是敢反对伟人、要求民`主权`利,只要媒体给他加个反对国家的标签,不论他做过什么为了什么,都会立刻成为爱国人民的讨伐对象,不待盖世太保行动,就会被愤怒的人群的口水淹没。从短期来说,爱国主义用来解释和说服,尤其是用于危机公关和转移矛盾。为什么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实现民族复兴?因为帝国主义及国内的反`动派在阻挠我们国家实现富强。为什么纳粹杀害俄国人就是罪恶,而大清`洗和大饥`荒造成的千百万同胞死亡就不了了之?因为我们都是俄罗斯人,祖**亲教训孩子时下手重了点不是什么大问题,多难兴邦。为什么有些记者学者知识分子总是批判这个国家的阴暗面?因为他们被帝国主义收买利用,怀揣颠`覆国家的罪恶目的。为什么国内这么多严峻问题我们却不能讨论?因为日本右`翼势力正在阴谋窃取我们的北方四岛,我们需要一致对外。
结论
在这样的国家,爱国主义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它恶化了国际关系(外交领域本来是利益问题,现在成了对错问题。凡是与外国有矛盾的问题,一定是外国的错,本国绝不能让步)、损害了本国人民的国际形象(不宽容、非理性的愚民和暴民)、降低了人民的思考能力、造成人民的矛盾与分裂,最终成为利益集团维护自身统治的有力工具。所有人都爱国,但结果是重重地伤害了这个国。
爱国本没有错。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悠久灿烂的文明、热爱与自己有着相同语言、相同祖先的的同胞,都是自然而然的爱国感情。但是当爱国成为一种主义,一种意识形态,就必须注意保持理性的判断和抉择。一百多年来,人类经历的重大灾难绝大部分都不是因为人们不爱国,而是因为人们不理性的爱国。爱国主义,及作为爱国主义对象的国,都不能加以神圣化。回到原本意义的爱国主义,享有权利的公民对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有条件、有限度的爱,内向的、理智的、平和的爱,才是人类之福。
第三篇: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个性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爱国主义有利于加强各个民族间的友谊,有利于团结大多数有国家根性的和群。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国家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过度意识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就我个人而言,爱国主义即为以热爱自己祖国为中心,维护国家的利益为行动宗旨的一种情怀,这种思想是每一个高素质国人该拥有的美好品质,也是国家发展所必须的条件,这种思想也是我国发展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应该拥有爱国主义情怀。
如何才算有爱国情怀呢?怎么做才能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首先,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只有好好的塑造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有一颗赤子之心与伟大的抱负,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成为祖国强大的中流砥柱,这才是对国家的培养最好的报答。所以身为祖国的一名大学学子,现在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其次,遵纪守法,做一个正直守法的中国人,才是对祖国最大的爱护。国有国法,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度,尊重一个国家的制度,才是对一个国家真正的尊重。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发展中,怎么能不壮大呢。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严于律己,时时刻刻不可以触碰国家的底线,同时,我们同时要督促别人,及时阻止他人的不法行为,即使自己无能为力,也要想办法让国家机关来参与,因为国家的利益即为自身的利益,为完成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然后,提高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国人在其他国家表现出低下的素养,常常让外国友人侧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培养品质,国人的素养也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国际视野中展现自己的利益与礼貌,展现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该有的礼仪,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心底的尊重。
并且,热爱祖国,做一个不崇洋媚外的人,现在有很多人羡慕外国资本国家的生活,觉得祖国一无是处,国外确实有他们的优点,可是其实祖国有很多是别人不能取代,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学习它,使他发扬光大,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也有其自身的道德规范,国主义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相比其他国家的人,你对同胞的道德责任更大。爱国主义中的利他主义是有选择性的。对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的批评大多集中在它的道德偏向上,保罗·刚伯格曾拿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比较。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每个人对所有人类的道德责任都一样。这被称为世界大同主义。(事实上,很多爱国主义者情愿把持这种观点的人称为通敌者)。爱国主义表达了对某一特殊公民或者政党的价值偏好。泛世者并不认同这种特殊的偏好。他们选择一种更加宽阔的价值体系作为替代。在欧盟,像荷伯马斯这样的思考者倡导一种以欧洲为整体的爱国主义,但是不幸的是欧洲的爱国主义大多局限在一国内,并常常带有怀疑整体欧洲的特点。
一些把宗教的位置放在母国之上的信教者经常招致爱国主义者的怀疑和敌意。举个例子,在美国境内经常遭受这种怀疑的是天主教会和穆斯林教会。在美英两国,天主教会对教皇忠诚甚于对国家的忠诚。因此,作为教会得力助手的哥伦布骑士会把爱国主义当作其四项美德之一。而穆斯林则把高于国家的忠诚献给伊斯兰教会。其他团体发现很难在宗教信仰和爱国行为之间找平衡点。耶和华见证人(基督教的一派)和门诺会则选择坚决抵制任何显示爱国主义象征的活动。
爱国主义的拥护者则把它所代表的道德规范当作一种美德。在哲学家阿拉斯戴尔的著作《爱国主义是美德吗?》中,他指出一个时代对道德概念的原则建立在对来源地等偶然特性的盲目崇拜上,因此也就拒绝爱国主义可以选择这一观点。他认为应该建立一种可以替代的道德概念,这种概念可以和爱国主义同时相存。查尔斯在《从多元主义政治到爱国主义政治》中也阐述了类似的爱国主义观念。
要把爱国主义当作一种美德就得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爱国主义者之间经常冲突交战双方的士兵都觉得自己很爱国,于是就制造出一个道德两难的境地。
在某些国家里,政客们会利用爱国情绪来反驳他们的政敌,隐约或者明显地指责政敌背叛国家。小众可能会拒绝大众觉得理所当然的爱国主义忠诚。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排除在政党之外所以也没有理由为它自豪。澳大利亚关于“对历史的黑臂章回顾”就是这种冲突的例子。保守派首相约翰·豪沃德——他当然把自己当成百分百的澳大利亚爱国者,在1996年说:“对我国从1788年以来的历史回顾中发现我们的历史不过是一个令人羞耻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帝国主义,资源滥采,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歧视”。
因此,个人的爱国主义也要有自己的道德尺度或者底线,譬如不久前吵的沸沸扬扬的钓鱼岛问题,曾经制造了很多混乱,类似打砸日系车,日资商店,公司等事件屡见不鲜,这便是对爱国主义底线的认知不清的问题。事实上,爱国有很多方面,不能仅仅在这一方面停留,而且将个人情绪加入其中也是走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的。理性爱国,是一种胸襟,是一种对民族负责的态度。而不是口头上的豪言壮语,一时的冲动。它需要强烈持久的行为,即自觉的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做为报国之行,理性爱国,要防止和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要防止和克服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倾向。理性爱国,就是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要务,维护国家稳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国家基本战略上来。
爱国,首先要认同自己的国家,意大利著名作家,《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曾说过:“为什么我爱意大利?因为我母亲是意大利人,因为我血管里所流的血是意大利的血,因为我祖先的坟墓在意大利,因为我自己的诞生地是意大利,因为我所说的话、所读的书都是意大利语,因为我的兄弟、姐妹,友人,在我周围的伟大的人们,在我周围的美丽的自热,以及其他我所见、所爱,所研究,所崇拜的一切,都是意大利的东西,所以我爱意大利。”是啊,爱自己的国家需要很多理由吗?我爱我的国家,因为我爱的一切都在这片土地上。网络上时常会看到这类帖子,贴出一些图片,然后配以文字,内容全都是抨击社会上各种不好的现象,但事实上大多截然不同,仅仅是抓拍的或者人为的图片,配上完全与事实不符的文字来赚取关注度,有些标题甚至让人愤怒,我曾见到一篇标题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国家总给我丢人。”的帖子,内容便是这种虚假信息,看后让我心里很不舒服,一个人的爱国之心竟然会被区区点击率蒙蔽,能说出国家丢自己的人这种话,这是否值得每个人反思,爱国之心本该人皆有之,是什么蒙蔽了它呢?
时代的号角把我们呼唤,和平的目光把我们期待,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满腔热血,唱出了我们大学生的共同心声,也唱出了为祖国献青春,为祖国竭忠诚的赤子情怀。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迎着世界大变革的料峭东风,置身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之中,我们要勇于创新,勇于拼搏,我们要向祖**亲深情的说一句:我们是您最优秀的儿女,我们爱你!
第四篇:爱国主义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闻一多之子说:“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七子之歌·诗序》
“中华七子”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这块曾被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土地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惨痛的悲剧。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蒸蒸日上。强盛的社会主义中国跃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实现祖国统一的呼声响遏行云。
“不能将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华民族喊出了洗雪耻辱的最强音!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6月30日23点59分,英国蓝底米字国旗和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英治港旗缓缓降落,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零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盛开着紫荆花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交接仪式后,查尔斯王子和刚刚去职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驶离香港。轮船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香港的地点。
两年之后,中华民族以又一个洗雪耻辱的时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1999年12月19日夜,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通明。23时58分,绿色的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像帆一样滑落,20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绿色带有莲花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准时升起。中葡两国政府在这一刻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闻一多之子闻立雕说:“父亲期盼骨肉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新世纪梦想: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一句话》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 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熟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选取材料和确定记叙重点的?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闻一多<<红烛>>赏析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诗人接着问红烛,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这样的身躯、这样的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问题。矛盾!冲突!在曾有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诗人坚定地说:“不误!不误”。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在这样的歌颂中,诗人和红烛在交流。诗人在红烛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诗人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极力注意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以和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等等。诗人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可以说,闻一多融汇古今、化和中外的诗歌形式,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和追求精神开辟了中国一代诗风,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诗人去耕耘和探索。
第五篇:爱国主义
当今形势下,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民族宗教和台湾地区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依旧不会忘记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延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奇观。这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其中无可置疑的是,千百年来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正如胡锦涛指出:“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景象,已牢牢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之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绝不会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主义在推动祖国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侨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4.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做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从身边做起呢?
现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就应该好好的学习,不做违法的事,不给社会带来多余的负担就是很爱国了。然后尽自己的所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志愿者。其实爱国无大小,一些小事看起来与爱国无关,但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你我都做起的话,这个国家就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