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9:5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篇: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

姓名:学号: 单位:时间: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建设 发展战略 意义

 内容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

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七大报告同样明确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3500美元这个发展目标,实际上是分阶段落实邓小平所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的发展战略。即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际上,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不能再继续依靠牺牲资源、环境、劳动这三个要素,因为它违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起飞初始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粗放的增长方式,依靠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由于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已经出现,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根本不可能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节中,谈及“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总起来说就是一句话,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一些创新型国家成功经验的榜样作用,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民族国家追求的最高发展目标,现在全世界在发展理念上已形成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只有创新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走的路,实际上是资源型和依附型国家的路,客观地讲我们走这个路已经取得很大经济成就。资源型、依附型的路,不是太大的国家、没有天然垄断资源的国家,或许可以长期走下去。但是特定的国情决定我们不可能长期走资源型、依附型国家的路,中国要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只剩下一条路,就是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走科学发展的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二个重要意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以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明、使用为主要标志。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可以说,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同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比例和自给率低。我们总是创新不了新技术,总是在学习,我们相当多的产业都是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劳动,辛辛苦苦做完后赚一个辛苦钱,因为创新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我们引进技术后也不去消化,也不去创造。如此一代一代引下去,永远没有创新

三、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三个重要意义,是为了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和提高我国竞争力。这个“挑战”和“竞争力”的意思通俗一点讲就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避免落后挨打和受人欺负。现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甚至文化、体育的竞争,都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要让国内生产总值翻几番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统一的需要。

中央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应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1956年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号召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进入本世纪之初,中国政府做了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时“创新型国家”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了政府的文件中。

在对创新型国家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被认为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科技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会议部署实施国务院于2007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会议正式发出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温总理在题为《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新局面》的讲话中说:“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可见,在政府的认识上把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从50年的过程看,关于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有一个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遭受曲折的过程。我们有许多理念、政策和制度创新,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但从来没有真正完整地落实过。原因还是那个依赖性问题,有现成的资源、环境、劳动,就先牺牲再说,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现在的国际形势很严峻,机遇难得,这个曲折的过程应该终结了,不能再犹豫了。为什么中央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会倾注如此大的热情?要重视到如此高的高度?强调自主创新是“灵魂”、“动力”、“筋骨”,是“国家尊严”、“重大战略决策”、“重大战略任务”、“中心环节”、“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必须抢抓战略机遇期“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调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就是因为时不我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科技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除了依靠创新已经别无选择,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最后,“十一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然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 参考文献

第二篇: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论建设创新型国家

----毛概课堂实践作

LEWIS

自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创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综合实力体现等的核心因素。在这个新兴科技不断突破,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想不落后于发展先进的国家,我们就必须注重高智能人才的培养,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确保我们不只是停留在跟上脚步的水平,更大的竞争与挑战是技术的超越与独到领先。

我们知道,在不少资源或技术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垄断性的科技掌握,我们对于相应方面只能依赖别国的产品供给,难以自给自足,然而这样也成为了他国掌握的弱点之一,一旦与之经济或政治军事发生纠纷,很大程度上受其制约而陷入窘境。

因此,以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强化创新性就尤为重要。我国在近几年来多项科研获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军事方面的科技战略不断的完善与强大,对于整个国防系统,国家安全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能底气十足地立于世界之林中。同时经济发展迅速稳定,甚至总值超越发达国家,经济市场有条不紊。市场活跃性能长期保持,为我们科技研发与创新提供了物质经济的条件基础。而现在着重要抓的就是贯彻创新建设的有效形式。怎样培养出高质高量的中国创新人才仍是创新的问题所在。

大家一定都有印象,“山寨”一词围绕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得不说,中国人的模仿技术与能力十分强大。涉及领域之广不止电子行业,还有日用品及其他领域,相信你也听说过出口于其他国家的中国产品上如出一辙印着‘made inChina”而非“中国创造’的字眼。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如果分散到医疗,教育,生活当中对比发达国家就相对薄弱许多。也就是说,大头我们抓得紧,跟的快,但小部分分散体系呢?这是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实,对于人数全球第一的我国而言,并不存在预备人才资源紧缺的问题,假如一部分人即使只重点研究一个小领域,汇聚起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与新技术的掌控区域就十分可观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与教育资源的非均衡优化配置和我国教育形式息息相关。多种客观原因限制了我们思想和关注点的全面发散。

对于创新而言,在知识储备丰富的基础上每一个细小或短暂新思维的灵感来源都值得我们去重视,去尝试与摸索。在这片新的领域中开拓创新的视角,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并付诸于实践,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多方面积累逐渐向创新型国家转型。

创新,不只是单方面,更体现在方方面面,全面的根本的原始的自主能力。鼓励国家需求结合个人兴趣深入创新研究,让国家的创新队伍,人才高地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提供足够的研发条件与信心,造就出更多的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物,使社会全员加入到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潮流中来,为我国的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做足贡献。真正实现国家民族的完全独立与自强。

第三篇:党课思想汇报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

党课思想汇报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刻分析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首先,从定义来说。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据专家分析,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推广……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05万人,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也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对于我国而言,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

又好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由此观之,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我国而言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超过7%。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那么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其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再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来向国外支付专利费。更何况,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需求的核心技术,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来的。比如,“神舟六号”的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对此,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锁,俄罗斯开价2500万美元,而且只卖产品,不给技术。要避免依赖于人、受制于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而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事业中去。

第四篇: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专题

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

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00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GDP年增长率要超过7%。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1],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目前,中国已是主要资源消耗量的世界第一大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从2002—2030年,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21%来自中国[3]。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15世纪前是中国,在世界重大发明300项中,中国占了170项。1661—1796年间康乾盛世时,产值占世界1/3;18世纪是英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19—20世纪是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美国还生产出了原子弹,月球上打上了美国人的足迹,电脑在1982年即已担起4 000亿人脑工作,家庭也进入了鼠标器时代。一切国家后来居上的秘密是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杠杆作历史的跳跃。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近年来,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销往全球,但实际上,这样的“制造”赚取的利润很低。目前,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中国的江苏。但1台电脑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原因是利润的大头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拿走了。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4]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基础和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具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1.我国拥有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等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研发投入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六位,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13亿人口既是压力,也是优势。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具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我国现有科技工作者2 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5];教育系统还在不断为科技队伍培养强大后备力量。这些都是我国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人力资源优势。

3.我国已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 000美元—3 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为活跃,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明显上升。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而且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3 000美元—5 000美元国家的水平。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4.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文化积累,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宝贵财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还具有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近些年来,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已经融入了我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传统文化之中,并正在形成一个有利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文化氛围。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面临的挑战

1.投入不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的投入实在太少了。2004年,我国在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23%,低于有关法规规定的1.5%。关键是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增长滞后于发展需要;同时,投入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称雄全球的核心是技术、产品的创新,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低成本制造。它们的大型企业研发费用通常占销售收入的5%—10%,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不到1%[6],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研发经费。

2.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近年来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中国每年要花费6 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全国生产的3万多种药品,95%以上为仿制品;中国市场所需芯片与电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进口,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以上依靠进口。我国发明专利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约2%,只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30,韩国的1/40。我国大约90%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利[6]。

3.对自主创新认识不深。最近,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的资料令人吃惊: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中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千分之七![7]也就是说,每引进1元的技术,日本、韩国会花费近10元去消化、吸收、再创新; 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中国却仅仅为此付出7分钱。科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许多企业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入比例,我国为1:0.07,韩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1:8。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涉及到体制、机制、文化、国民素质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复杂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和实现自主创新,需要国家、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1.要确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一个都不能少”。

2.要重视市场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先进的技术不等于市场需求,所以创新成功与否,要最终在市场上体现其价值和效益。如果不是市场肯定了微软,谁也无法塑造出成功的盖茨。

3.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多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已经积蓄了深厚的科技力量,不仅是科技人才的集散地,也是科技力量的“中心地带”。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法规体系,以保护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近年来,从创新政策的角度,确实有不少的进展,有些方面还可以称得上是突破。

2.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科技与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科技与经济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协调。

3.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对涉及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进行筛选、整合与投资。

(三)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关键。应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力戒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改革人事制度和教育、科研体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创新不仅是一种行动和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思想和文化。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引导产业向优秀的方向进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如果对创新过程的每一步过分苛求,就容易压抑甚至扼杀创新精神。

创新,说到底就是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者一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否定或突破。它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对自己进行否定,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因此,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硬件设施都是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员素质很优秀,待遇也相当高,但科研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要引导人们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定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鼓励冒尖、宽容失败,提倡竞争、倡导合作,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冲

破成规。同时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文化是“软”的,体制是“硬”的。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本措施之一就是要着力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保证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和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关键是要政府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建立和完善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群众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第五篇: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五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八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原因:

1.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核心+关键)

①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新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的突显。

②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的紧迫要求。

举措:

创新:(科创支持政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突破)

①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③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④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创新型国家:

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教育:

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②优化教育结构;

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人才:

①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②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③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关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下载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社创新型国家 摘要:本文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几点措施及当代大学生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作法 关键词:创新性国家 创新是二......

    浅析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盐城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查(论文)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104 姓名陈建敏 学号10243307等第浅析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加强自主创新贯彻落实......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

    专题: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建设创新型国家1、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党和政府加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

    专题三:建设创新型国家

    专题三:建设创新型国家规范表述中央精神及规范表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