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5月工作总结(何喜云)
2010年5月工作总结
进入5月是我转正的第一月,我已经是我们团队中比较老的成员了,这中间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可是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了
取得的进步:
1、团队中制度更加完善,现在的问题措施表装订成本管理查找方便了,加入了教案的编写,让我们上讲台心里更加有底,讲课条理性大有增强
2、团队成员的成长,经历过一定时间的备课、听课、评课,大家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都开始走上讲台,慢慢成为一名家长信任的老师
3、工作责任感有所提升,现在每月都至少会和家长保持一次的沟通,回家有事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回来投入备课
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有时会出现备课速度过慢,做题速度一般,思维方式不够灵活
2、工作执行力不够到位,有个孩子学习情绪有点厌学,我和贾老师商量,时常给孩子发短信鼓励她,结果只做了几次
3、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有待进步,学生成绩未能取得十分明显的进步,会有学生反映上课不够生动
4、团队协作不够密切
针对取得的进步不应该沾沾自喜,对于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去回避,必须直面困难,与团队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学校的建议:
1、给成员更加专业的培训,更加明确的分工
2014年5月何喜云
第二篇:何云凤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我叫何云凤,是一名即将于2014年06月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学四年中,我吸取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并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通过三年的苦读,我掌握了C语言、汇编语言。对专业知识如固态电子学、光学工程、微波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光电器件等有深刻了解.。作为一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能够熟练掌握了各种电路的应用软件,像quartusⅡ、matlab、altium designer等。
自入校以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参赛奖的成绩。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希望贵公司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与贵公司同甘共苦、共创未来!
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自荐人:何云凤
第三篇: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七年级何云耀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 历史 何云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年级4——6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对中学的历史课程不了解,而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学生一时也会不适应。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经常听其它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施教,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面对学生,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教学中,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断修改、完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增多,学生适应困难,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 1 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
三、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学生刚进入初中,七门学科作业繁多,学生还需适应。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记、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四、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扎实的基本功是学习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五、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问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必须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人而异、把握时 2 机。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同他们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后考出优异成绩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2018年1月25日
第四篇:何永云 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阚疃中心校 何永云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展现出了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感人至深的真情。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前一部分讲的是老人风雨无阻坚持每天给海鸥喂食,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知己;后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海鸥也同样的视老人为至亲的亲人。在老人遗像前,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凝结在翠湖旁,结成珍珠珍藏在所有看到此画面、读过此情景的人的心底。让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本文“人文性”的一大重点。另外,课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动作,以及海鸥为老人送行的画面,用语优美、传神,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简单的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2.比一比,组成词。
饼()驻()遗()涡()啄()祥()瞻()
拼()拄()遣()蜗()逐()详()檐()
板书:
喂
老人 爱 海鸥
送
【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展现出了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感人至深的真情。
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认真研读了教材,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后习题“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让“意想不到的事”成为全篇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并且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重点词语的同时,体会“海鸥对老人”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时,我既想面面俱到,竭力追求完美,又想突出亮点,所以导致时间不足,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第五篇:曹喜云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结构变异教学设计
子洲中学 曹喜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因素。
2、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3、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并能够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
二、能力目标
1、以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中的基因突变,引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以猫叫综合症产生原因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3、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影响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第 2 课 时
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染色体结构变异、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过程的教学课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小组讨论。参考课时
本小节参考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第二课时学习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初通过与本节课有关的图片、实例、实物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成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内驱力。
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理解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制作果蝇减数分裂过程的课件,通过动态的过程优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学生对本节内容相对陌生,教师应多举一些实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科学的计算推理来得出结论,例如为什么说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杂交、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引入新课:
学生: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的改变。
教师: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发生在分子水平上,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但是如果生物体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增减或者在结构上发生某些变化,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直接观察到,我们把染色体的这些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既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变化必然在遗传性状上会有所反映,所以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
二、染色体变异
教师利用大屏幕提供如下资料:
(1)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患猫叫综合症。
(2)果蝇X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的重复,可使正常的卵圆形眼变为棒状眼。(3)近日由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专家对一位来自浙江的妇女检查发现,她的第9号染色体臂内倒位是导致她多年习惯性流产的病因。
(4)如果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会使人患惯性粒细胞白血病。
(5)在黑腹果蝇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多一个或少一个会影响生育力,第2染色体
第3染色体多一个或少一个都是致死的。对玉米和番茄来说细胞内少一条染色体就不能成活。
(6)人的第21号染色体如果多一条,就会患21-三体综合症(示照片)记作47,XX或XY,+21。第13号染色体多一条,患 综合症,记作47,XX或XY,+13,患者兔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智力迟钝,常在出生后3个月内死亡,也有少数活到5岁,发生率为1/5000。如果人的第18号染色体多一条,患 Edwards综合症,记作47,XX或 XY,+18,患者头面长、大脑门、鼻梁窄而长、小嘴、腭狭窄、耳位低、短颈,几乎所有器官系统畸形,平均寿命6个月,发病率为1/10000。如果男性多一条Y染色体,记作47,XYY,有人称这样的个体为超雄性,据说这种人有反社会行为,智能稍差,但也有智能高于一般人的。
(7)如果女性少一条X染色体,记作45,X,患 综合症,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蹼颈和肘外翻。
(8)如果使萝卜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主根粗大产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所含的维生素C大约多了一倍。
请学生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染色体的变异包括哪些类型?染色体变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大多数是有害的,因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板书: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教师:在某些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断裂端具有愈合和重接的能力。当染色体在不同区段发生断裂后,在同一条染色体内或不同染色体之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接时就会导致各种结构变异的出现。
计算机演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由学生用语言来描述。
1.缺失
教师: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请思考,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在什么时期容易看到?为什么?在显微镜下有什么特殊的形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因为发生缺失的染色体不能和它的正常同源染色体完全相应地配对,所以此时可以看到正常的一条染色体多出了一段或者形成一个拱形结构,还要看缺失的区段发生在染色体的一端还是两臂的内部。
在屏幕上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中间缺失所形成的拱形结构示意图。
教师:缺失影响个体的生活力,所引起的遗传效应随着缺失片段大小和细胞所处发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在个体发育中,缺失发生得越早,影响越大;缺失的片段越大,对个体的影响也越严重,重则引起个体死亡,轻则引起个体生活能力下降,如猫叫综合症患者。那么缺失纯合体和缺失杂合体相比,哪个的生活力更低呢?为什么?
学生:应该是缺失纯合体,因为在缺失纯合体中,缺失基因所担负的重要机能都不能进行了。
教师:在缺失杂合体中,例如一个杂合体Aa中,缺失带有显性基因A的一个染色体片段和缺失带有隐性基因a的一个染色体片段引起的表型效应有什么不同?对遗传工作者有什么启示?
学生: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会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而隐性基因的缺失就没有这种效应。
教师:对遗传工作者来说,出现了缺失是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最好机会,只要看一看缺失后出现了什么新的表型或不正常的病态,就可以知道缺失的染色体区段上存在着与新的表型或病态有关的基因了。
2.重复
教师: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叫做重复。在重复杂合体中,当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也会形成一个拱形结构或多出一段,这与缺失有什么不同?
学生:拱出来或长出来的一段是重复的片段。
教师:重复的遗传学效应比缺失来得缓和,并且具有累加作用,例如前述第二个实例中,果蝇的显性基因B是使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减少,所以使复眼呈棒状,而不是正常的卵圆形,当检查果蝇X染色体上至少有四个明显的横纹,显示该基因重复了四次时,其复眼极度细小,叫做重棒眼,表明该段染色体重复次数越多,复眼中的小眼数越减少。重复对生物进化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多余的基因可能向多个方向突变,而不至于损害细胞和个体的正常机能。突变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使“多余”的基因成为一个能执行新功能的新基因,从而为生物适应新环境提供了机会,因此在遗传学上往往把重复看做是新基因的一个重要来源。
3.倒位
教师:染色体在两个点发生断裂后,产生3个区段,中间的区段发生180°的倒转,与另外两个区段重新接合而引起的变异的现象称为倒位。请你推测一下倒位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推理:一个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为了完成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可能形成一个倒位环。
教师可出示此示意图:
教师提供资料:
(1)倒位杂合体形成的配子大多是异常的,从而影响个体的育性,如前述人类的不孕症。
(2)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按猩红眼一桃红眼一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
学生分析:倒位杂合体往往形成不平衡的配子,后代的生活力下降;倒位纯合体由于形成生殖隔离便形成了新的物种,为新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4.易位
教师:什么是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
学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并且相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这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形式。
教师:当初学习那部分内容时就有些同学问,这种交换会不会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现在大家应该知道,这种情形应该称为相互易位,是易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相互易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产生部分异常的配子,使配子的育性降低或产生有遗传病的后代,例如人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学生提问: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有没有可能在原处愈合?
教师解疑:完全有可能,这样染色体就回复到原来的结构,不会产生变异。
教师提供资料:
(l)用X射线、射线和其他射线,或某些化学药品处理,可以增加染色体断裂和结构改变的频率。
(4)有实验证明,染色体断裂与致癌作用和衰老有关。
教师:上述实验能说明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可能引起染色体断裂,而抗氧化剂有保护染色体不断裂的作用。服用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癌症的预防和衰老的延缓。
教师:上述染色体结构变异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因为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好材料,你觉得作为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好材料,应具备哪些特点呢?
教师:染色体除了可以发生结构上的变异以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也会发生改变,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前述实例中的(5)、(6)、(7),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那么,什么叫染色体组呢?
计算机课讲演示: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教师:果蝇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只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
教师:为什么染色体组又称为基因组呢?
学生分析讨论:因为染色体组是指某种生物的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由于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本物种的一套遗传基因,所以又叫做基因组。
反馈巩固练习:
(1)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何表示?
(2)水稻有24条染色体配成12对,它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多少条染色体?
(3)你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该完成多少条染色体的基因组作图和分析?为什么?(提示:因为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包括了23条非同源染色体,而人属于XY型性别决定,Y染色体的基因与X上的不尽相同,所以还应该加上Y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