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工业园区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
报告
市政协第二调研组
根据统一安排,4月27日,市政协第二调研组在副主席陶承德、赵宽的带领下,对铜城、汊涧、杨村三个工业园区及永丰等5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视察了铜城、汊涧、杨村工业园,并在铜城和汊涧镇分别召开了由三个工业园及永丰、大通、金集农民工创业园负责人及园区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铜城镇工业园。铜城镇工业园于2003年设立,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近亿元,初步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现有入园企业33家,其中建成投产的28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9亿元,税收3900万元。仪器仪表、电线电缆成为该园主导产业,为该镇成功申办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奠定了基础。
2、汊涧镇工业园。汊涧镇工业园于2003年成立,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2.1平方公里,主要以天汊连接线和宁淮高速公路连接线十里工业长廊为发展轴线,形成两区五园的总体发展格局(亦A区、B区;食品工业园、益民物流园、天帝塑机园、郜山创业园、生态旅游园),累计投入5700多万元。现有入园企业48家,其中建
成投产的34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1000多万元。以华龙集团和谷丰粮油公司为该园的主导产品。
3、杨村镇工业园。杨村镇工业园于2004年成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1.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现有入园企业25家,其中建成投产的20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4.2亿元,税收800多万元。医药和医疗器械为该园主导产业。
4、永丰农民工创业园。永丰农民工创业园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框架。现有入园企业55家,其中建成投产的33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8亿元,税收900多万元,招收农民工2000多人。
5、金集农民工创业园。金集农民工创业园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建成1.1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2家,其中建成投产5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亿元,税收500多万元,招收农民工500多人。
6、大通农民工创业园。大通农民工创业园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2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5家,其中建成投产的5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亿元,税收400多万元,招收农民工300多人。
二、存在问题
1、用地的制约。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少数农民的大局意识不强,过分计较个人利益,园区征地难度较大。企业征地难问题较普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园区的扩张。
2、产业层次不高。目前园区的主导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还有许多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市场问题需要统筹解决。入园企业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的比例不大,入园企业对财政的贡献有限,园区的集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壮大,园区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较大,由于财政有限,投入不足,也制约了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
4、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园区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普遍存在融资难,仅靠有限的自有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良性循环。银行为了信用安全和利益最大化,往往偏爱高利润的规模企业,而对中小企业重视、关心不够。
5、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之招商引资方法不多,措施不新,外来项目引进不明显,园区入驻企业,以本土企业为主,缺少大的外地企业入驻和外地资金的投入,导致入园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使园区建设的速度不快。
三、意见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抓紧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对未来产业发展要有合理定位。不断完善加快工业园建设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工业园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以确保园区建设在数量、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并使其朝着产业特色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
2、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的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
园,及时开工建设。为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要通过土地资产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产功能和资源效益;二是要通过加快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三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园区建设的融资能力;四是通过探索新型合作方式,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如激活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以缓解资金不足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3、进一步重视和解决园区征地难、拆迁难的问题。众所周知,征地难、拆迁难已严重阻碍了园区建设的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能否制定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定,最终能形成依法征地、依法拆迁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在确保群众合理、合法利益不被侵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解决少数群众征地、拆迁难的现象方面能有政策、法律法规的突破和尝试。
4、进一步提高入园企业的科技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合作并举,依托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推行行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优势,加快主导产品的发展,扶优扶强,培育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以现有规模企业为突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造就一批有活力的中心企业,加大产业园区建设,聚集企业,打造精品产业园区,形成在全国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5、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纳税人理念不动摇,切实为入园企业搞好服务,从而达到加快园区发展的目的。
6、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拓宽招商领域,改进招商方式,在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寻求新的突破,着力引进外地资金,激活本地资金。此外,要严把入园企业的项目选择关,对入园项目、入园企业的投资总额、投资强度、规划建设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提高入园项目的质量和附加值,使园区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形象园、私营业主的创业园、财政收入的增长园、城乡居民的就业园、统筹城乡发展的安乐园。
第二篇:关于工业园区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第二调研组
根据统一安排,4月27日,市政协第二调研组在副主席陶承德、赵宽的带领下,对铜城、汊涧、杨村三个工业园区及永丰等5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视察了铜城、汊涧、杨村工业园,并在铜城和汊涧镇分别召开了由三个工业园及永丰、大通、金集农民工创业园负责人及园区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铜城镇工业园。铜城镇工业园于2003年设立,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近亿元,初步形成两纵两横的框架。现有入园企业33家,其中建成投产的28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9亿元,税收3900万元。仪器仪表、电线电缆成为该园主导产业,为该镇成功申办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奠定了基础。
2、汊涧镇工业园。汊涧镇工业园于2003年成立,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2.1平方公里,主要以天汊连接线和宁淮高速公路连接线十里工业长廊为发展轴线,形成两区五园的总体发展格局(亦A区、B区;食品工业园、益民物流园、天帝塑机园、郜山创业园、生态旅游园),累计投入5700多万元。现有入园企业48家,其中建成投产的34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1000多万元。以华龙集团和谷丰粮油公司为该园的主导产品。
3、杨村镇工业园。杨村镇工业园于2004年成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1.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现有入园企业25家,其中建成投产的20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4.2亿元,税收800多万元。医药和医疗器械为该园主导产业。
4、永丰农民工创业园。永丰农民工创业园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框架。现有入园企业55家,其中建成投产的33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8亿元,税收900多万元,招收农民工2000多人。
5、金集农民工创业园。金集农民工创业园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建成1.1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2家,其中建成投产5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亿元,税收500多万元,招收农民工500多人。
6、大通农民工创业园。大通农民工创业园于2008年设立,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2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5家,其中建成投产的5家。2009年园区企业共实现产值1亿元,税收400多万元,招收农民工300多人。
二、存在问题
1、用地的制约。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少数农民的大局意识不强,过分计较个人利益,园区征地难度较大。企业征地难问题较普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园区的扩张。
2、产业层次不高。目前园区的主导产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还有许多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市场问题需要统筹解决。入园企业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的比例不大,入园企业对财政的贡献有限,园区的集聚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壮大,园区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较大,由于财政有限,投入不足,也制约了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
4、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园区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普遍存在融资难,仅靠有限的自有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形成良性循环。银行为了信用安全和利益最大化,往往偏爱高利润的规模企业,而对中小企业重视、关心不够。
5、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之招商引资方法不多,措施不新,外来项目引进不明显,园区入驻企业,以本土企业为主,缺少大的外地企业入驻和外地资金的投入,导致入园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使园区建设的速度不快。
三、意见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抓紧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对未来产业发展要有合理定位。不断完善加快工业园建设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工业园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以确保园区建设在数量、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并使其朝着产业特色化、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
2、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的超前安排,保证签约项目及时入园,及时开工建设。为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要通过土地资产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产功能和资源效益;二是要通过加快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三
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园区建设的融资能力;四是通过探索新型合作方式,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如激活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以缓解资金不足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3、进一步重视和解决园区征地难、拆迁难的问题。众所周知,征地难、拆迁难已严重阻碍了园区建设的发展,为此我们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能否制定出台一些地方性的规定,最终能形成依法征地、依法拆迁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在确保群众合理、合法利益不被侵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解决少数群众征地、拆迁难的现象方面能有政策、法律法规的突破和尝试。
4、进一步提高入园企业的科技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合作并举,依托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推行行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优势,加快主导产品的发展,扶优扶强,培育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以现有规模企业为突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造就一批有活力的中心企业,加大产业园区建设,聚集企业,打造精品产业园区,形成在全国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5、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纳税人理念不动摇,切实为入园企业搞好服务,从而达到加快园区发展的目的。
6、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拓宽招商领域,改进招商方式,在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寻求新的突破,着力引进外地资金,激活本地资金。此外,要严把入园企业的项目选择关,对入园项目、入园企业的投资总额、投资强度、规划建设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提高入园项目的质量和附加值,使园区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形象园、私营业主的创业园、财政收入的增长园、城乡居民的就业园、统筹城乡发展的安乐园。
第三篇: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4月29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朱承平带领下,视察了永丰、金集两镇的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委员们深入园区,视察了赢润服饰有限公司、天久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华辰电缆有限公司、天之源型媒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并在两镇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镇负责同志关于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情况介绍,就如何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1、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永丰、金集两镇的省级农民工创业园于去年7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后成立,在园区建设中,永丰、金集两地十分注意利用自身优势,推进园区建设。两地党委、政府倾全镇之财力,精心规划,迅速启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创业园就初具规模,并产生效益。他们分别利用城郊、邻近江苏地域优势和本地现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园区品牌。永丰镇农民工创业园已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32家企业入驻,16家企业建成投产,3家企业即将投产,13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入驻企业涉及线缆仪表、拉丝模具、泵阀、新型建材、化工、塑料制品等产品。建园不到半年,到2008年年底,创业园企业就实现工业产值2.9亿元,税收752万元,占全镇工业产值和税收的64.4%和74.8%。园区吸纳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3100人。
金集镇农民工创业园规划面积2200亩,一期工程700亩,已投入1800多万元,架设1公里长的高压专线,新辟一条长520米、宽24米的工业大道。已有7家企业入驻园区。安徽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去年9月与金集镇签订了1.6亿元的投资协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预计7月投产,可安置农民工400多人,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金集镇谕兴社区农民周仁科先后在深圳、广州、杭州等地打工,并在南京市六合区投资开办了一家玩具厂,在得知家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
创业平台信息后,于2008年8月入驻园区,投资1000多万元创办旭洲工艺品工贸有限公司,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目前该企业共吸纳农民工200名,其中返乡农民工占一半以上。公司管理层人员大部分是在外打工春节返乡的农民。该企业今年可创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瑞鑫塑业有限公司刘翠华返乡创业前在浙江一家企业任生产厂长。2008年9月回镇投资1000万元入园创业,目前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建成。添彩照明灯具有限公司,是由金集镇金集社区农民吴玉田于去年12月投资1000多万元入园创办的,返乡创业前他一直在外地做LED节能灯销售。这两家企业将于今年7月和8月投产。据介绍,这两家企业投产后可吸纳农民工600多人,年创利税400多万元。
2、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永丰镇在加强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农民工创业园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中心”的建设。为了尽早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无场地的困难,永丰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原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就地进行改造建成创业中心。让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先进入创业中心“小打小闹”,待形成气候后再到园区内实现规模扩张。绿洲消毒制品有限公司、安徽机电设备成套厂、天长海通仪表线缆厂、兴龙金属制品厂等4家企业运用创业中心改造的企业闲置厂房5200平方米,进行生产。现在还有4家企业即将进入农民工创业中心。企业负责人说:“有了创业中心,我们插上筷子就吃饭,划算。”通过创业中心的孵化,现在永丰镇已有841位农民在那里创业或就业。创业中心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永丰镇对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通过市职教中心帮助企业免费进行员工培训,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对入驻创业中心的企业,招收返乡失业农民工的给予1000元/年的一次性补助。对入驻创业中心企业的水、电费和房租给予一定的补贴。金集镇对创业园内的各类经济实体,均减半收取场地费用,水电费等也给予适当优惠。镇政府还承
诺:三年内免费为创业者提供事务代理、信息咨询、创业辅导、员工技能培训和协调融资担保等服务。永丰、金集两镇党政领导对入园企业,都实行一对一的帮办制。金集镇在为安徽天之源型煤公司办理煤炭经营许可证时,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跑市、跑省,仅用了7天时间就办成了。企业老板韩光磊原打算要花20万元办证,没想到只花了700元,十分感激。
二、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有限地方财力制约硬件建设。由于这两个镇工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方可用财力有限,很难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据了解永丰镇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达1500万元,金集镇缺口资金超过2800万元。
2、道路不畅,严重制约园区发展。金集到仁和、金集到秦栏的道路等级低且路况不佳。园区内有些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都是靠重载车辆。由于路况不好,企业大型载重运输车辆只能绕道而行,增加了企业成本。安徽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的老板韩光磊曾带一位外商来金集考察,希望能在金集投资办企业,但对方看到金集的道路这样差,只好作罢。
3、部分职能部门服务不够便捷。金集镇没有农行网点,仅有农合行一家分理处,法庭、工商所设在市南郊,这对入园企业而言,办事是不够方便的。另外,入园企业对用电增容、电力工程建设等审批慢、手续繁颇有微辞。
三、关于加快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搞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对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的大背景下,搞好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吸引大批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意义则更大。因此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搞好硬件建设。建议市政府对这两个镇园区建设的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对地方财力无力承担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2、合理谋划布局,发挥集聚效益。建议永丰、金集两镇从实际出发,对已入园和即将入园企业根据其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让同类企业相对集中,形成园中园,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3、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便捷服务。建议两地政府打造好信息平台,把政策、科技、法律、项目、人才引进等信息,进行汇编,及时提供给入园企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通过信息平台,使入园企业及时了解和享受各种优惠政策。金集到仁和、金集到秦栏的道路,目前等级较低,建议市交通部门尽快立项向上争取资金,按照二级公路的标准及早开工建设,以彻底解决入园企业重载车运输难的问题。建议农行、工商局能否从有利于金集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出发,尽快在金集设立分支机构,暂时没有条件的可安排专人联系园区,以方便企业办事。
4、兑现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两地要坚决兑现对入园企业的承诺。金集镇天之源型煤有限公司在入园时镇政府在请示了市领导后,承诺三年内将为企业办好70亩的征地手续,建议市政府给予考虑和支持。
5、引导自主创新,提升科技水平。要引导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企业转变。建议两地政府可在园区内建立科研中心,并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办科研所。要重视“创业中心”建设,建议市政府对“创业中心”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税收贡献大,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第四篇:农民工创业园材料
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先进事迹材料
陈集乡位于怀远县北部,东临包集乡,西接双桥集乡,南连淝河乡,北靠宿州市墉桥区,素有怀远县的“北大门”之称。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7425户,3.6万人口,8万亩耕地,总面积96平方公里。
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坐落于206国道沿线,2010年征地、土地平整,2010年3月开工建设。建园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县人社局的精心指导下,陈集乡政府积极和县直相关部门联系,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齐抓共管,加强服务和管理,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努力将创业园打造成“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主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孵化器和农民工就业的平台,有力的促进了本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乡域经济的发展。
一、农民工创业园基本情况
(一)、基本建设情况
自该项目在我乡启动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组。通过人力资源调查,掌握了全乡的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为引进更多的人才提供了信息。对陈集乡工业园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修篇和更新,从工业聚集区供出XXX亩的土地设立农民工创业园基地。对创业园进行了道路、管道、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对创业园和206国道的接口处进行了开通和连接,组织人员对该项目做了一套可行性论证,报给上级主管机关给予审核审批。并于在入口处建设农民工创业园钢柱悬挂式名称标牌。目前,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已初步形成规模,我乡财政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费用XX万元左右,同时利用上级拨付的XX万元专项资金,已建成标准化厂房共2000平方米,其中一座厂房已投入生产并发挥了效益,另一座厂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即将竣工。另外一座厂房基础部分已完成,2个月后全部交付使用。
(二)、农民工创业园入驻项目情况
目前,创业园已吸纳入驻企业8家,解决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入驻企业中有兴办铜材规格丝加工项目的安徽垄鑫铜材有限公司、从事电线电缆、漆包线、不锈铜线等行业设备制造的安徽九子山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从事电火桶生产和销售的青阳县明兴电器有限公司等,业主都是当地农民。
二、建设意义
陈集乡属平原地区,其他农业资源相对较少,因而群众农产品收入单一,收入主渠道是靠进厂务工或外出打工,这也促进了“工业富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乡工业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前期发展的乡镇企业为我乡工业持续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信息、项目、资金、管理等资源;在外出务工人员中,不乏成功人士,他们通过多年的辛苦拼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及项目,回乡创业的意愿非常强烈。
建设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对推动我乡工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一方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创业平台;一方面为大量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目前,我乡创业园的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乡内农民工创业及就业需求,其中小五金制造、塑料编织、包装材料生产等项目已与乡政府签订意向协议,但标准化厂房严重不足,导致有的项目还无法安置;同时农民要求就近务工的愿望十分迫切,因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的就业机会,谁也不愿外出奔波劳累。通过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了解,如果有好的创业就业机会,至少有三成以上的人员愿意回乡创业就业。
创业园一、二期工程完成后,虽能就地安置XX余人入园务工,仍有近XXX人无法满足他们的就业机会。为此,必须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规模,有效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难的问题。
三、取得的成效
1、解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通过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根据创业园的用工需求,有效促进了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也着实解决了部份人员就业难问题。
2、加快了企业发展。由于农民工创业园的建立,为许多农民工企业的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了发展空间,提供了创业平台,加快了企业发展,极大地保护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投资热情和创业激情,也为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创业工作、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安排
1、加快创业园二期工程建设速度,确保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办事;及时启动创业园XXX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入园企业达X家以上,安置回乡创业人员XX名,带动就业XXX人。
2、积极规划筹建创业园拓展区。力争到2011年底,创业园占地面积达到300亩,标准化厂房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安置回乡创业人员24名,带动就业5000人。年总产值达2亿元,利税突破2000万元,初步形成以皮具生产、羊毛织造、建筑建材、彩印包装、家俱生产、设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多元经济发展格局,真正把创业园建设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示范园”。
第五篇: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各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地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目前,全市10个工业园开发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33.2亿元,入园企业898户,其中投产企业569户。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形成了以济民可信、仁和、海尔思、博士达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兰丰、华厦、红狮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以清华泰豪、英田汽车、龙工齿轮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宝成鞋业、匹克鞋业为龙头的鞋革业;以××纺织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旺旺食品、青龙高科、金源农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今年1-8月份,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8亿元,实现税金6.33亿元,安置就业人数13.9万人,已初步显现出工业园区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
一、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是在发展经济定位上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农业经济的烙印深刻,对发展工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认识不足;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畏难情绪产生。二是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发展工业园重视和抓落实不够。比如,有的地方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谋划统筹等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经过严格论证的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认识不足,还有局部利益影响大局的情况。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维持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权利等,给招商引资设置人为的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当前,我市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旧是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园区的党委及管委会负责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得园区党委及管委会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因此,在协调园区文秘杂烩网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县领导层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好工业园区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实到位,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的不是很多。有些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园区起步较早的县市,规范工作相对做得比较早,相对也比较成熟,但还有一部分县市可能是园区企业不多,既上不了规模也上不了档次,骨干企业支撑不够,功能区域不明显,规划编制工作也仅仅才摆上日程;有的地方虽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规划,但前瞻性不够,科学性欠佳,档次偏低。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间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及其与支撑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大部分园区内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少,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县市一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仅仅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再搞工业园区建设,搞基础设施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电价贵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高,上高旺旺集团在全国11个省区有105年家企业,电价最低的只有0.22元/度,而上高电价达到0.72元/度,在集团内位居第二。其二,电价调整幅度过大过密。据上高工业园反映,06年5月至7月接连电价“三级跳”。其三,有的工业园区电网设计滞后,时常出现电网超负荷大面积断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用地紧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手段繁杂,不仅报批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二是土地开发运营成本过高。成本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不配套,部分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造成运价偏高,加上许多路段限速限载,对超速超载实行重罚,人为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主要体现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招商引资新入园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困难,这些企业到宜春后银行要重新授信,导致难以从银行贷款。招工难,主要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文秘杂烩网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轻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服务弱,主要是在服务环境上,客商反映,块块管的部门比条条管的部门要好,非权力部门比权力部门要好,有些部门对企业有“两多一少”现象,即罚款多、检查多、服务少。
二、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瓶颈的对策
1、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良策。
近年来,我市虽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但在领导机构设置,职、责、权、利的划分方面还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次,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高效务实的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及时调解存在的问题。第三,建议在党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向园区进一步放权,给园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园区软硬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园区财政。暂时不具备建立园区财政的,可由县市区财政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使他们真正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认真搞好规划,而且要经过科学论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规模较小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土地节约、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3、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工业园规划,降低工业园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关部门或小组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4、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群。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以密集的、庞大的生产需求市场吸引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和国际物流企业、采购商的入驻,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充实产业链。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拓展,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合工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5、坚持园区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成立工业园区发展公司,架构银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企业能够贷到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要建立一套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服务至上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
二是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三是破解招工的难题,一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专门从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力的资源储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劳动用工招聘服务;二要设立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拓展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三要健全用工服务网络,完善市县级劳动力力市场,健全乡镇劳动事务所,设立村级劳动力转移联系点,发展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用工服务网络。四要供电部门要加大园区的网络建设,增加用电负荷量,保证企业的用电需求,实行电价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保护企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