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星期一晚上学校组织了看红色电影《十月围城》,以往看过的任何关于革命或者激进运动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赞美革命的,而且电影的视角无非都是集中在革命的领导人身上,少数伟人的英明决策和叱咤风云。但是《十月围城》却重点突出底层的平民,正因为如此,许多革命的细节得以披露。
每一部影片中都有一些使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我最爱《十月围城》中的崇光父子。深深佩服他们的勇气与担当。
李玉堂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是他却是个爱国的商人。他在封了报馆之后。仍然坚持把孙中山回国的消息散播出去。他有一个儿子叫李崇光,老来得子。他不希望儿子卷进这场残酷的战争,希望他专心读书,光宗耀祖。然而当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安危面临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舍弃,舍弃自己的儿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崇光,年仅十七岁,瘦陈少白影响极深,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一心想拯救四万万的人民。当他成为孙中山的替身时,面对敌人是追捕,他对小四说:原来我活了十七年,就是等这一个小时。他还说: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多么的令人敬佩!
看这部电影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仁人为了革命而牺牲了自己。我们如今美好的中国是多少血泪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今天,同时也要为祖国而奋斗。
第二篇:浅析电影《十月围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浅析电影《十月围城》
有一些名字,似乎从未载入史册,而他们的言行却让我泪满衣襟;有一些人,虽然不懂何谓革命,却用生命最响亮的本真去诠释。为保护孙文,为“革命”和“民主”,他们用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搭建中国的明天。总有这样的人生,淳朴而厚重,总有这样的历史,历久而弥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折服震撼,肃然起敬。
面对离乱,他们经历着自己的忧患和苦难。九死一生的少白,而立之年才有独子的李玉堂,过了“明天”就可以成亲的阿四和回少林寺的“臭豆腐”,还有带爹回家的方红,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也因革命走到一起。十月围城,这座城真的仅仅是指中环吗?在我看来,这座城应该隐喻的是中国,而保护孙文,则是保护中国未来的一种希望。影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社会各层次的一种象征,预示着社会各界会团结起来保卫和迎接中国的明天。
无论历经多久,这部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商业大片还是能够燃起我们内心最原始最炽热的情愫。它同样在宣扬爱国,宣扬民主和革命带给我们光明与美好的生活,却没有以往影片的矫揉造作。影片通过李玉堂把所有人物联系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虽然同是电影中二十四小时八人对抗八百人的老格局,但意料之中的情节让我们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感动。文武兼具水准,观众因文戏而落泪,因武戏而振奋。
人物塑造最打动人心
如果问我影片里印象最深的演员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谢霆锋,也可以说,他是这部戏给我的最大惊喜。这惊喜,并不因他是天王歌手,也不源于《龙虎门》、《咏春》等一系列动作片带给他的光环,却是车夫阿四眼神里的那份坚定和最澄澈的傻笑。他善良,从给刘公子大洋的镜头里可以看出,如此熟练的动作肯定不是第一次。他为人单纯,懂得报恩,不问事情有多危险,只为“老板平安”。李玉堂答应他去的那句“好”,说得如此凝重和无奈,而阿四听了却满脸幸福,两人的面部表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执着,默默喜欢大友记的阿纯三年。车头的铃铛,因两人之间的爱情变得如风铃般清脆悦耳。“明天后我取嫁”,这带有错别字的喜帖打动了阿纯,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那一抹浅浅的笑,那目光里的爱意涌动,成为彼此最大的幸福。阿四左眼有刀疤,阿纯腿瘸,外表并不美的他们却有最美丽的内心。他赤诚,他坚毅,对阿四来说,“革命”就是保护自己的主人,哪怕用生命去交换。直到最后一刻,他一直履行自己对少爷的忠诚,倔强的眼神里写满不屈,那被拖着走的一声声,直戳每个人的内心,只是为了拖延一点儿时间,这份单纯的坚守,血淋淋而又温馨。
影片的另一亮点就是巴特尔饰演的卖臭豆腐的小贩。他的出场为整部戏沉重的基调带来了一丝幽默。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小众,却有颗爱憎分明的耿介之心。如果说阿四的“革命”是出于报恩和忠诚,那么“臭豆腐”便是为了百姓心中的那个“义”字,那份正义。当他咬着木棍强忍疼痛而来时,一组仰拍的镜头把他衬托得更加威武不屈,顶天立地。“走,走啊”,“我叫王复明,王复明”,一声声呐喊,是如此掷地有声,在热情感知匮乏的现在,这份从容和气节,还是能够掀起我们内心的滚滚热血。我不知道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他是否贴切,但面对这场有去无回的战斗,他爽朗的应允和坚挺的身躯让我不得不为之动容。
小情致,大情怀
在这部影片中,贯穿着父子情、父女情,也饱含着忠和义,以及略带隐涩的爱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沈重阳血肉模糊地将女儿的布娃娃交给李玉堂,两个父亲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种交付,其实是对女儿成长的托付。尽管他是一个赌徒,尽管他过着慵懒颓废的生活,但他和其他的父亲一样,有着巍峨持重的爱,是爱让他突破重围坚持到最后,是爱让他面对疾驰的奔马拼死一搏。当鼓声渐隐,他骑车带着妻子和女儿幸福微笑的画面是如此恬静唯美。钱再多有什么用,一家人哪怕穿着粗布麻衣又有什么?一组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沈重阳悔恨而又憧憬幸福的眼泪,虽然今生没能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却在生命的最岳,竭尽全力为女儿留住了一个好
父亲。
阎孝国是片中出现的唯一一个反革命的主要人物。同陈少白对革命的忠诚一样,阎孝国心向大清,他唯一的使命就是诛杀孙贼,报效朝廷。同是忠义,只不过一个为民主,一个被奴役,一个为人人平等的新中国,一个为封建专制的腐朽王朝。影片中对慈禧进行侧逆光处理,既突出她的神秘感也表现出她的阴险残忍。大清宫廷,关押陈少白的大牢,无不被阴霾的光线所笼罩,乌烟瘴气,更显现出封建王朝的阴森险恶、专横狡诈。试问阎孝国是恶人吗?我觉得不完全是。他尊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他身上还是有良知、有礼数的,只不过道不同,错了信仰。他心中也有“义”,只不过他把义用做效忠自己的主子,他认为义就是保大清政局稳定、社会安宁。这种心安理得的错解使他早已沦为丧心病狂的杀人魔,当郁白削断他几十年的大清辫子时,也道出了大清必将颠覆、新的革命思潮必将到来之趋势。阎孝国盲目且不经深省的忠诚终会步入歧途,酿成罪恶。
李玉堂在陈少白失踪之后毅然挑起保护孙文的重任,史密夫在千钧一发之际助李玉堂等人一臂之力,郁白为报恩誓守最危险之地,方红壮烈地同归于尽,重光用自己十七岁的年华作为人生最辉煌的收尾……有人会问这份“义”有多重要,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片革命的发源地,却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每一个人倒下时屏幕上都会注明其个人情况,然而为这场革命牺牲的,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我们无从知晓他们的名字,也无法去祭奠他们为中国的未来所尽的推波助澜之力。他们没有武器,也不会多少拳脚,只用自己的身躯进行着这场力量极为悬殊的战斗。这份义,恰恰为四万万同胞能看到中国的明天。这革命,便是“为千千万万个百姓不再水深火热,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背井离乡”。
这部影片和戏中的人物一样,给我一种很真诚的观影感觉。虽然它是一部商业大片,却是不可否认的好看。没有以往影片空洞突兀的大主题,却有循序渐进的高潮;没有刻意修饰的煽情大戏,却有小人物细致入微的温情;没有咬文嚼字的装模作样,却有斐然成章的台词功力。它没有单方面地歌颂革命,而在历史洪流中选择了最平凡最率真的广大人民来共抒一首前所未有的壮烈史诗,这其中有小人物带给我们的难以名状的感动。我们看过许多成功之作,却很久没有在电影中体味到这种情怀,它可以让我们的爱国热血再度沸腾,可以使我们对革命的幸福感同身受,可以为心中的爱恨振臂高呼,可以在不经意间让眼泪盈满眼眶。
主题渗透恰如其分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是革命”。连孙中山都承认,革命是痛苦的,这痛苦,源于革命本身就是通过暴力手段来达到,这痛苦,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个过程要流血,要用一代人的牺牲换取下一代人的幸福,而明日的希望,让他们忘记了今日的痛苦。影片开头杨衢云被暗杀,整幅画面的影调都是阴暗的,只有些微的日光在仰拍楼梯的遮挡下时隐耐现,这一方面隐喻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虽然光线渺茫,但也表征着终有一天,人民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由浅及深再到爆发,这部影片的情绪和主题紧紧地契合在一起。它所要渗透给我们的价值观,简简单单也饱含人间情理。没有一味地宣扬党疼国爱,也没有过分拔高人物的言行和作用,它以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向我们表现了以不同方式投入革命的人们是多么的坚强、乐观,无怨无悔。记得郁白和李玉堂喝酒的那个夜晚,有两句发人深省的对白——“为一个女人,值吗?”“为明天的事儿,值吗?”是啊,值与不值,谁又能说得清呢?国难当头,合生取义值吗?值不值又怎样,明知会死还不是要前行!就算革命会失败还不是要抱着希望去努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容忍丧权辱国的政府继续被蹂躏践踏?有些人可以当其无关痛痒,而真正的有识之士、义愤填膺者绝不会坐视不理。革命是一种传递,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而革命的星火,却常常以自己的生命为薪柴。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是有限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用自己的生命向更多的人证明,唤醒更多的同胞参与到斗争中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古往今来,我们骄傲的是,这种精神仍存于心间。面对历史,我们勤于记录,善于重温,乐于修正,昔日的革命给予我们更多自强自立的理由。《十月围城》唤起我们久违的心声,尽管它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确是2009年当之无愧的华语佳片,无论第几遍去赏析这部电影,都会被其中某个真实的细节打动。而它向世人宣告的精神意义,也是希望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可以自信奋发,得到世界的敬重和尊崇。
第三篇:十月围城观后感(模版)
十月围城观后感
林学院地理信息一班朱媛
学号:20112825 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未曾经历过我国那个风雨飘摇的属于近代的历史。对于其沉重性或许未曾有深入感受。近代史老师给我们安排了一次课程实践。观看了电影《十月围城》。看了之后,感触颇多。也让我对于我国的近代所经历的那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清末民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捐躯赴国难的能人志士不可枚举。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在清政府的末年,由于封建集团的日益腐朽,加之外国帝国主义的铁蹄长驱直入,导致人民饱受战乱,苛捐杂税也不断加重,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这时候,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大仁人志士团结起来,兴建各种革命团体,在中国广大的民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当时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对他们进行镇压,这使得孙中山不得不想办法把中国众多的革命组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日益腐朽的政府。于是,孙中山与全国的爱国同盟相约在香港举行会议,以来明确方针,二来统一战线。《十月围城》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在孙中山前赴香港的这几天里,香港光大的革命者组织起来,与清廷派下的暗杀队伍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保证了联合会议的正常进行和孙中山的安全,这也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条件。
《十月围城》中的人们身处历史转折点,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饰演重光少爷的王柏杰戏中所说:全中国都被(革命)卷了进去,难道我还能避开吗?!但为了保护素未谋面、与自己整个命运都没有关系的孙中山先生,再说是历史需求,戏中的普通人也是感觉不到的,他们能感觉得到的,是自己亲人的爱与痛,是为了至亲的选择,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以最普通的血肉之躯去完成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步步维艰的任务。赌徒、乞丐、车夫、小贩、孤女,三教九流各层阶级都有。身世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目的不同,但却在同一条道路上先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心中,并没有强烈的革命思想,或许只是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碗米饭、一个铜板,便慷慷慨慨地把自己的性命交了出去!这一份慷慨,让我想起了刺客列传里的故事——专诸、聂政、荆轲图的什么?不就为了报那份知遇之恩。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死士的舍命保护,也许辛亥革命就要夭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在革命的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无私,那么忘我,为了一个目的——保护孙先生,而拼上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十月围城》之感触,收获颇多,受益颇多。“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的确,革命是轰轰烈烈的,战争是十分惨烈的,我现在每一天的安宁都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除了敬佩,有时我们也应该做一些当做之事,才不枉哪些流血牺牲的先人。
第四篇: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之观后感
清朝末年,朝廷腐庸,外强入侵,民心散乱,一代伟人孙中山带领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该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为走向共和蹈死不顾,引领中华民族向民主共和迈进的英雄革命积极分子。
1906年,革命领袖孙中山冒险赶赴香港,本着探望母亲之机,实则与革命代表见面,意在规划中华民国的美好蓝图。为保护孙中山的安全,民间高手与朝廷鹰犬,港英政府之间展示了一场殊死较量。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在良知与正义的呼唤下,放弃了家庭、爱情、事业、友情,义无反顾走向保护孙中山的血腥十里长街。那一幕幕血腥般镜头,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的真实写照。感动于他们的壮举,感动于他们的那份信念。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铭记。
该片以保护孙中山的生命安全为主要线索,用一群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作为主题群像,讲述他们如何卷入其中,又如何为孙中山、为中国的未来事业浴血拼搏、视死如归的感人场景。这部影片虽然人物众多,但在该片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了一个个侠骨柔情的英雄形象。“小贩”王复明,外表粗糙,但内心细腻;“打女”方红,性格倔强,但内心向往平静安逸;“乞丐”刘郁白,因为恋上父亲的女人而堕落于街头,为了救赎也为了解脱而加入此次行动;“少爷”李重光,稚嫩与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车夫”阿四天性纯朴、忠诚;“革命党”陈少白,坚定不移的革命党积极分子;“商人”李玉堂,守旧但爱国,‘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言犹在耳;“赌徒”沈重阳,嗜赌如命,但心本向善;“刺客”阎孝国的愚忠、顽固和病态,入木三分。
本片不仅在人物塑造方面大有成就,在情节方面更是独具一格,那一个个细微的情节足以让你落泪。一介赌徒沈重阳,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知道他是她的父亲,绝然答应其妈妈保护她的继父李玉堂。是他女儿离开时留下的布娃娃支撑着他,他甚至用自己微弱的身躯阻止阎孝国前行的奔马,而救了李玉堂一命,直到最后找到李玉堂而留下最后的遗言“把这个(布娃娃)交给念慈”。“卑贱”车夫阿四,他拼命地抱住坏人的腿,任由他们奸狠踩踏,却誓死不让他追赶重光(孙中山),那时他想的是“明天后,我娶你”的阿纯。没有明天了,阿四!你没有明天了,明天过后,只有一个崭新的中华民国!看到此画面,真是叫人深感万分。
还有臭豆腐——王复明,临死前大喊:我叫‘王复明’!我叫‘王复明’!是的,我们记住了,历史也将铭记你!一介书生李重光少爷,他还是死了,当其父亲李玉堂抱着已逝的17岁的年轻儿子时,他多么希望死的不是他的儿子,这是作为父母的私心,可是重光太年轻了,才只有17岁。
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即便细微,但它们饱含感动。
他们,虽然身份卑贱,但却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他们的心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中华民国。为了中华民国,为了明天,他们在同一天献出热血……
在此,我谨以最真诚的态度向你们致敬!谢谢你们,为中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谢谢你们,让我们拥有如此美好的今天!历史的进步必然有人流血牺牲,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了解历史、谨记历史,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第五篇: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描述的是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十三省代表策划起义的前后4天多时间里所发生的事,里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为了革命而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无论何人,不计后果,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乃至牺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何为革命“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觉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护,牺牲了性命换来了起义的成功,换来了革命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钦佩,他本可以不参与其中,可他为了朋友,为了救国,他从最初的捐款到最后的亲身犯险,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连他的儿子最终也在这场营救行动中牺牲了,虽然他幸运的存活了,可丧子之痛对于他来说或许更加令他痛苦吧。不仅他一个,许多小人物也使我动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个好赌成性的废人,可以为了女儿毅然决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犹豫,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或许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这样做可以换来女儿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实,想想为什么要革命,就是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到战争的痛苦,使后代可以不用被封建主义束缚,使后代可以不用受列强侵略。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队伍,为了后代,为了明天的中国而奋斗而牺牲!
不仅如此,谢霆锋饰演的阿四,李宇春饰演的戏班遗孤,还有那个大个子,都为了拖延时间,最终被害,阿四可能根本不知道救孙中山先生的意义有多重大,可他为了报答老板的恩,救少爷的命,他奄奄一息时仍不放手,直到被胡军饰演的清朝走狗扭断脖子,他第二天就可以和心爱的照相馆馆主的女儿结婚了,可他去等不到那天了。而周韵饰演的馆主的女儿,恰似阴霾天空中的一丝阳光,她甜甜地微笑象征了希望,她是识字有文化的,可能她已经了解了行动的危险性,可她并没有为了一己私欲而阻止阿四,而是对他微微一笑,给他鼓励。曾志伟饰演的警司也在暗中帮助他们。队伍也由一开始的庞大逐渐缩小,很多人都被害。(心得体会 www.xiexiebang.com)但陈少白说了一句:“革命就是需要牺牲的。”看着一个个的伙伴倒地,没人心中好受得,但为了完成使命,幸存的人们必须咬紧牙关的抵抗下去。革命的过程是残酷的,欲求文明的过程是痛苦的,这影片的深刻意义不在于打斗有多精彩,演员有多大牌,其本意是为了向那些默默无名为了革命奉献的革命者致敬,也让我们这种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了解当时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努力和牺牲,也了解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有着这些人的无私的努力和牺牲才换来了中国的未来,他们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一大壮举,我们不管之后的袁世凯窃国,不管革命没有反帝的不彻底,起码他们现在的努力是个好的开头,暂时挽救了中国,他们的努力和牺牲是没有白费的,想想若我处于当时动荡局势,会不会挺身救国呢,会不会有他们的勇气呢,他们可能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摊贩,戏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的卑微和伟大相同!
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给了我们感动和敬佩,感动之余开始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太过安逸,不用为生存奋斗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这部片子在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震撼时也同时留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一个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图个长命百岁。答案绝对不是,那人生的真谛或许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们也应思考如何去守护前人拼死创造的这个和谐社会!
十月围城观后感
昨晚百度了一部电影看《十月围城》。
影片讲述的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等在香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影片的人物不多,对白也不是很多,但影片借助了各个阶层的人物代表,用了大量的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政府孱弱,外强入侵,民不聊生。一些爱国人士不顾个人安危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民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营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老板、为了哥们儿、为了爱情、为了救赎,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么做事为了谁。这些小人物各自怀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儿女情加入到这次保护救援行动中,当尘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静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铭记。
平时这样题材电影很少看,尤其是和抗日有关的,不是不爱国,主要是看过之后会很生气,是真生气,会连饭都吃不下,憎恨外强的侵略,痛恨政府的无能,可怜那些被涂炭欺辱的生灵。
这部电影每个小人物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商贩老板李玉堂,一个守旧但爱国的商人,最初只是出钱不出力,反对独子参与革命,最后危难关头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使他义不容辞的参与这场生死革命。
赌徒沈重阳,嗜赌如命,为了赌资,无所不作,妻子离他而去。李玉堂的车夫阿四,一个淳朴可爱的小伙子,忠诚主人,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那就是等这次保护救援任务完成后,和心爱的姑娘结婚。外表粗糙,内心细腻的小贩大个子王复明;乞丐刘郁,因爱上父亲的女人,气死父亲,恋人自杀,整天浑浑噩噩,堕落成乞儿。外表文弱,内心无比坚定的革命党人陈少白等等。
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玉堂的独生子李重生。一个十七岁的孩子,稚嫩天真,血气方刚,对革命有着坚定的信念,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参加革命,这次活动中他的任务是假扮孙中山,转移清政府的视线,孙先生是这次清政府刺杀的目标,也就意味着这次任务是死亡之旅,影片没有给这个人物多少豪言壮语,更多地运用了人物的内心语言,面目表情和眼神:有一些恐惧,有一些紧张,有一些担心,但更多的是对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一个十七
岁的孩子,让我留下了眼泪。
与以上人物形成巨大反差的人物刺客阎孝国,印象也很深。这是一个愚忠、顽固又有些病态的人物,师从陈少白,受过西方文化教育,但思想偏激,效忠于朝廷,认为任何有悖于朝廷的事都是忤逆不道的,必诛之。这次血腥的刺杀活动就是他策划的,最后被恩师陈少白枪杀。死前对老师陈少白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堵:“学生..以报国恩……”恩师的教诲他没忘,可恩师参加的革命活动和授知与他的教育相矛盾,他不能理解。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句话,写到这心里依然很堵:我真希望我们现在的公仆们,也热爱一下我们的国家吧,别再挖自己母亲的根基,少一些贪污腐败吧,毕竟这个政府是英明的,健康的,强大的,如果都像阎孝国这样的忠于祖国,效力于政府,服务与人民,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强大!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每一个后来者都在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热血浇灌出的希望和繁荣,珍惜现在的生活吧,尽管还不完美,但会让你衣食无忧~
写得不够好也不全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下,也许我们会有相同的感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