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书

时间:2019-05-13 09:3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南京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南京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书》。

第一篇:关于南京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书

南京市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项目的工作计划

一、区域概况

溧水县隶属江苏省南京市,下辖8个镇、8个农林场圃。县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地处东经118度51分--119度14分,北纬31度23分--31度48分之间。溧水建县于隋开皇11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40.39万人,人均国土面积位居苏南第一。

溧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度,年平均日照2146小时,年平均降水1037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2004年,溧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68元,比2000年增加34.9%,比1981年增加21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242元,比2000年增加1.6倍,比1981年增加25.7倍;城乡人均储蓄6265元,比2000年增加81%,比1981年增加231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比2001年前移了15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分别比2002年增长70%和21%。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服务业的兴起。

傅家边现代农业园位于溧水县城南部,百里秦淮的发源地,北与县城接壤,东与晶桥镇接壤,距溧水4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5公里。规划区主要分布在溧水县洪蓝镇范围内,涉及县林场、晶桥镇、永阳镇部分用地。该区域全年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年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区域境内山清水秀,有无想寺水库、王家甸水库、象山水库、汤家水库、盛村水库等大面积水域;有无想寺历史文化古迹,无想山、无想湖等市级旅游景区与傅家边省级农业科技观光园、南京梅花节分会场,千亩大棚草莓,万亩梅海基地的自然景区融为一体,凸现出天然氧吧的旅游胜地。规划区范围东至王家甸水库及金家山,南至蒲塘桥,北至无想山、秋湖山脚,西至宁高高速路围合范围,规划面积29.17平方公里。

二、对本项目的认识

国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全国各地建起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农业园区数千个,成为了国内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仅对36个国家级园区,就投入人民币56.92亿元,完成建设面积 53.87 万亩。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依照不同层次和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园区的发展方向,更好的发挥园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本次规划的目的所在。

当前国际资本正加速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积聚,沿江开发已成为全省新一轮发展的主题。根据南京都市圈建设规划,溧水作为南京都市圈南翼,更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和功能扩展空间区,其功能定位是制造业基地、南京后花园。而傅家边是溧水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4年它就成为江苏省低山丘陵综合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基地,1996年被列为首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两年后又定位全省6个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其间,在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支持下,实施了经济林果开发、小流域治理、滴灌新技术应用等30多项重点开发工程,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由于受体制约束,专家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苦口婆心地传授,科技园无力承担风险,不敢大胆尝试,科技示范的桥梁作用没有充分显现,带动农民走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步子迈得不快。

为能调出这个圈子,溧水县政府提出了“立足傅家边,建设傅家边;跳出傅家边,经营傅家边”,傅家边要绕大农业概念做文章。利用傅家边的区位优势与政策优势,明确办农业园的目的: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

三、工作思路

傅家边现代农业园的建设不仅是为南京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而且对溧水居民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技成果。因此本次傅家边现代农业园规划的工作思路为:

1、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猎取他们之精华。为园区的规划提供最科学的依据;

2、注重对外交通网络多元化及高效率,形成多层次,高效率,安全便捷的交通系统,为园区的发展做好铺垫;

3、突出现代农业特色,依靠科技进步,建设新一代农业园区,绿色园区,旅游园区,提升农业园区的品牌效应;

4、通过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

5、园区不但要做好自身建设,还要带动面上生产。要把园区建成科技兴农的密集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6、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民主性、和法定性促进农业园区的发展;

7、作为二十一世纪苏南地区规模宏大的现代农业园区;

8、依托溧水交通、区位、生态资源优势,主动吸纳城市资本和产业要素转移,加快产业开发,迅速提高总量,形成后发效应,实现率先发展;

9、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园区;

10、建立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园区的发展;

11、注意把园区特色与地方产业挂起勾来,要有科技含量,有技术后盾,要有高起点、长远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要解决好机制问题;

12、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真正建成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现代园区。

四、内容重点

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与对园区的认识,傅家边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建设的内容重点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规划设计先行。园区规划工作的内容重点具体为:

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把农业园区建成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率和商品率高,技术先进、设施一流,品种优良,产品高档,机制创新,生产、科普、示范相结合的具有21世纪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并且,在明确农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时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示范带动功能,通过区域内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设施和科学管理模式,经过重新改进提高、推广带动,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先行一步,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样板;二是创收功能,开发建设农业园区的主要目的是高效益、高收入,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园区是地方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再上新台阶的增长点,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长点;三是科教服务功能,利用农业园区的科技、信息、经济、和区位等综合优势,一方面为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进行培训、科研、中试及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另一方

面为广大农民在农业科普培训上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制定发展规划和科学的立项审批、中期监测、后期评价与管理等综合性规划。使园区建设一开始就站在高起点上,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并对园区的林业、水利、电力、农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评估论证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做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

农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好园区的经营机制、资金筹措、土地集约经营三个关键的环节。在提高科技含量上,紧紧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三大任务,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集中力量建设农业园区的良种、良苗工程、工厂化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五、成果形式

成果内容及表达方式:

成果内容以反映方案构思为主要目的,包括说明书、图纸、成果光盘等。根据规划方案特点增加其它相关内容。

说明书

说明书将详细阐述本方案的规划构思、理念、方法等主要原则,阐释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总体布局的了解,流程规划设计,规划原则,规划内容等。

图纸

1、规划用地区位图

2、规划用地现状图

3、土地利用规划图

4、道路交通规划图

5、公共与服务设施规划图

6、环境景观规划图

7、工程管线规划图

8、总平面图

9、总鸟瞰图

10、局部透视图

图纸以概念性示意图为主,以反映方案构思为主要目的,根据自身方案的特点,增加图纸内容和数量。

成果电子文件

两套完整的JPG格式文件、一套完整的power point演示文档。

六、时间进度安排

1、(2—3天)完成组织机构的安排,落实人员的合理调配等工作,做好下一步进行规划实施阶段所需人、财、物力等方面的准备。

2、(5—7天)着重到现场实际进行实地及相关环境的考察,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制定初步规划。

3、(18—21天)分析和综合研究,形成初步规划方案。

4、(25—30天)先形成中间成果,与甲方有关机构及人员进行充分、及时的沟通,最后形成最终成果。

5、提交最终成果。

七、技术人员计划

组建结构合理的规划设计队伍。规划组由组长、副组长和规划人员组成。规划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指定一位联络员与甲方保持联系。

八、经费计划

本项目规划设计经费报价计划以《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计费的计费标准为准。

九、对组织者的要求

对甲方组织者的建议:

1.在规划前期,甲方必须明确项目规划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评标办法、押金金额及返还时间、进度款、预付款支付比例及时间、结算方式、工期奖罚规定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2.在规划过程中,甲方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就我们书面提交并要求做出答复的事宜做出书面答复。

3.甲方应当授权一名熟悉本项目情况的代表保持与我们联系,代表甲方负责及时处理各种投标人提出的合理的问题,为我们尽可能的提供便利条件。

4.甲方应按时、合理支付投标人的规划设计经费。

对我方规划组的要求:

1、做好规划的整体设计。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规划设计方案和规划任务分解方案。

2、采取科学的研究方式。要客观分析和合理充分利用已有的规划成果,提高规划的起点;要认真、周密地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占有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力求

科学性;要采用科学、先进的理论和规划方法,确保规划结果的可靠性;重大项目和战略任务的提出,要从该项目发展重大瓶颈问题入手分析,找准切入点,逐步提炼。

3、满足规划项目的基本内容要求。

4、按时完成规划项目任务,提交规划设计报告。提交材料主要包括(同时提供电子版):城市设计成果总报告;关于重点规划项目或重大任务的建议说明;相关规划成果和资料。

具体内容参照有关的政策法规规范确定。

第二篇:南京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推荐)

南京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

(2006-09-18 13:12:19)

本文现已有 33 次点击

李百健孙洪武

(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园是农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突出地方特色,有效的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各种渠道建立的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或基地就达600余个,地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400个。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和顺利运行,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探索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带动了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对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与生态环境发展均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类型、科技水平等差异,利用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有不同的运行模式。从实践经验的总结角度出发,对傅家边农业科技园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做出归纳和总结,为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为解决 “三农”问题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园区基本情况

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位于溧水县洪蓝镇,始建于1994年,是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园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分为中心展示区、果林观光区、高效农业区、科技产业区和休闲度假区等五个功能小区,实行立体综合配套开发,现有果树、茶叶等经济林果8000余亩,钢架大棚1100亩。低山丘陵是园区的特征,青梅、富硒茶、梅香茶、富硒水果、鲜榨果汁、芦荟果汁、开心脆梅、青壳鸡蛋、园艺种苗是园区的特色产品,果品、茶叶、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种苗引繁、无公害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是其主导产业。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原先的村级集体经营管理方式,1999年6月,由科技人员牵头,在科技园内发起创办了市内第一家农业民营股份制科研企业——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租赁承包了原傅家边村集体林场,并负责组织实施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中心区的生产示范、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开发推广、咨询培训和经营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领办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实行园区的企业化管理,从而实现了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是由科技人员领衔,聘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的32位专家教授当顾问或以资金、技术、专利入股,依托省市县农林、科技部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立的集科研示范和推广于一体的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创办四年来,已累计筹资3800多万元,租赁、承包园区内的6800亩丘陵岗地,建成了果、茶引种试验园500亩,生产示范园5600亩,良繁苗圃350亩,钢架大棚设施150亩,大棚芦荟园25亩,连栋大棚5000平方米,引进了16个树种的400多个品种(系),并与日本、荷兰、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品种资源交换关系。建立了青梅研究中心、葡萄工程中心、果树良繁中心、科技展览培训中心、中日友好香取梨园、新世纪-星火芦荟园、农用大棚工程部、园林绿化工程部,投资创办了南京傅家边果业有限公司、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南京景田园林园艺有限公司。承担着十多项国家“星火计划”、省“三项工程”和省市科技攻关、开发、推广项目,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江苏省农科院科研与中试基地、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特色景观树木示范基地、南京国际梅花艺术协会创研活动基地、南京富硒茶(果)生产基地,并被省农林厅确定为“江苏省模范果园”、“丘陵地区特色果树育苗中心”。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有效推动了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南京星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甜甜农产科技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南京梅王食品有限公司、南京大红甜石榴技术开发中心等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又

相继在园区成立和改制成功,并于2002年10月成功组建了“南京傅家边科技园集团”,实现了科技园区“民营化投资、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的大格局。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带动了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使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03年12月集团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园的企业化管理水平。

二、具体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体制创新,创建市场运作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要求高、难度大,必须具有超前性、探索性和高科技性,机遇与风险共存。过去,仅靠政府部门项目经费扶持往往是项目一结束,论文一发表,成果一提交,就算完成任务,研究、示范、推广相脱节,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新品种、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结构调整调不到实处,农民得不到实惠。通过采取科技人员牵头创办科技型企业,领办农业科技园,由企事业单位和技术管理人员入股参与,按照“四自”(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原则和“三民”(民办、民营、民管)为主的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引进“三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进园开发建设,实现了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园区管理的企业化。政府投资抓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资扶持科学研究,企业投资立足产业化开发,“外资”进入促进基地建设和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做到了主体明确,产权明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科技人员研究开发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技投入发挥出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围绕机制创新,突出经营规范管理,实现知识资本化

园区通过采取牵头领办的科技人员以技术管理入股,专家教授以科技发明专利、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或有效信息折价入股,取得效益后按股分红,从而实现了知识、技术、信息的资本化,体现了科技人员的价值,使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和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而科技园通过引进智力,“借脑发展”,解决了人才短缺的最大实际困难。“富硒茶”、“梅香茶”、“富硒果”、“水晶梨”、“大棚草莓”、“良种果苗”、“彩色景观树木”、“美国芦荟”、“开心脆梅”、“鲜榨果汁”、“青壳鸡蛋”等一批傅家边科技园特色产品的成功开发,皆采取了技术入股的形式。

园区在人员使用上采取全员聘用制。总经理配给一定份额的管理干股,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实行全员聘用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按岗定酬,三年一聘,一年一考核,制定任期和目标,明确工作责任,优胜劣汰,重奖有突出贡献人员。管理人员全部实行年薪制,采取基础工资+考核工资+突出贡献奖三重分配方式。对现有的12个生产作业分场则采取能人牵头全员承包,“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由总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场经济独立核算,多劳多得),以及“四定三统一”(定农资投入、定用工指标、定销售产值、定利润,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工分分配,超产提取风险基金,非自然因素减产实行风险补助),做到全成本核算,报酬与效益挂钩,职工由长期工、季节工和临工三种组成,分别采用记工、包工、点工三种方式,长期工年终根据各分场工作实绩和经济效益,计算工分单价,进年终分配。

(三)坚持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创业平台,实现产业科技化

园区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林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十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

目前,有近百名专家教授参与园区建设、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研发。园区先后与南农大、省农科院联合建立了“国外果树新品种试验园”,引进了日本的丰水、喜水、秋月、新高梨,丰后青梅,宫粉花梅,丰香草莓,美人指葡萄,早红李,乌克兰甜樱桃,金山早红油桃,美国红提,意大利黄提,还有石榴、板栗、甜柿、枇杷、银杏、猕猴桃等16个树种的420个品种(系),成为国内果树种类最全的试验研发基地;与南京星火总公司组建了“南京新世纪-星火芦荟园”,引进了美国的库拉索芦荟,建成全市最大的芦荟大棚种植园;与市桑茶果站、县林技站合作组建了“南京市果树良种引进繁育中心”,年繁育良种果苗数十万株,成为苏南最大的果树良繁基地 ;与市桑茶果站、南京思源有机食品公司、县茶叶实

验场强强联合组建了“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建设千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另外,还与南农大园艺学院合作组建了“南京景田园林园艺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市农科所合作组建了“植物组培中心”;与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组建了“特色景观树木示范基地”;与南京大学生物系合作建成了“美国滨梅示范园”,等等。通过突破所有制经济成份的界限,突破地区利益的局限性,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结构的协作联合,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实现了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融合,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又能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并使民营科技企业依靠大院大所,融入大市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同时为广大农科人员构建了一个创业平台。

(四)立足理念创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旅一体化

园区采取“‘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租赁、承包、入股等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建立起企业化运作的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将优良品种、实用技术传递给专业户和广大农户,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周边地区数万亩果茶园的开发管理,实现了生产规模的有效扩大。从而以百亩品种园带动了千亩示范、万亩生产基地的发展,为搞好科技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园区利用山丘岗地起伏多变、山清水秀舒心悦目、民俗风情古朴真切、田园风光优美壮观和背靠都市交通方便的独特条件,以生态为背景,以农业为载体,大大提高了农业的附加值。先后延伸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民间演艺、梅文化创研,举办南京溧水国际梅花节活动,使旅游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功能,而且提高了园区的文化品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了梅香园、精品果园、千亩菜园、千亩茶园、千亩大棚草莓园、千亩竹海和十里梅花带、十里丘陵风光带的壮丽景观,园区绿化覆盖率达68.2%。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观光旅游人员十多万人次,推广良种苗木数十万株。自2001年举办首届梅花节以来,年入园观光旅游、参观考察、休闲度假十多万人次,最高日人流量超2万人次,已累计接待观光旅游人员42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达5660万元,每年以60%的平均速度递增。2003年园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1元,果树、茶叶、种苗等园艺业产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园区内多数农民已转变成农业工人,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白天在公司上班,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早晚及农忙季节照料好自家的一份责任田,并把从公司学到的技术用于生产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三、主要经验与启示

通过近10年的实践和探索,园区建设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不仅在经营管理上取得突破,率先建立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而且在设施建设、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人员培训、旅游开发、产学研结合、增效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培育优势产业

确立“创新、产业化”这个大目标,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搞好科技攻关、开发、推广、培训、服务。为了带领农民调整结构,园区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做好产前服务,时刻走在市场的前沿。以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产业体系的培育,显著提高示范园区农业与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效益。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典型,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还通过产后服务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使结构调整走上规模化。通过找准目标,瞄准市场,实行了科学决策。良种园的建设,苗圃基地的建立,无公害茶果生产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的示范等等,都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目标而上的。

(二)机制创新,注入发展活力

切实改革不适应示范园区建设与跨越式发展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与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的运行机制。如多元化投资以及技术信息参股的股份制;一业为主、多元开发、面向市场的多种经营机制;借脑发展、优胜劣汰的人才机制;突出重点、创立品牌的营销机制;一级管理、二级核算、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等等。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园区就敢于试,敢于闯,大胆探索,不断提

高完善。

(三)因地制宜,突出园区特色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紧密依靠人才优势。溧水丘陵岗地资源丰富,仅靠栽种山芋、麦子是绝对没有出路的,调整种植结构是广大农民多年的宿愿,但就是不知如何去调。一个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若被群众所认识,将会迅速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示范引导和龙头带动作用。科技园紧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灵活的机制,吸引到众多专家教授,这是园区的最大财富。如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是园区的希望所在。

(四)理念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园区的经营理念是:立足“傅家边”,建设傅家边,跳出傅家边,经营“傅家边”。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从表面看是一个盆景,是一个样板,是一个示范园,而从内在看她是一个辐射源,一个个新的优良品种,一项项先进实用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她是一个孵化器,是成果转化、展示技术、吸纳投资、创新机制、孵化企业、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训农民的基地;同时她又是一个龙头企业,品种、技术的优势,标准化生产的实施,知名品牌的创立,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将有效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平台,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下一步的发展应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科技园区,立足一产,主攻二产,开拓三产,加快引资、引知、引技的步伐,提升园区发展的科技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强化生态环境、改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参与、体验、采摘型旅游农业发展模式为主体,以培育优势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技创新与科学管理为保障,做到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品丰富、设施齐全、效益显著,成为具有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观光休闲、名特优新精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和龙头带动的功能,集园艺业产业化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示范园区。使园区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天水市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计划书文广新局修改版3

《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

项目计划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04.28

一、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理解

以核心文化区保护建设为龙头、以文化复兴与创新为新型动力、以经济持续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为目标、古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区域。

创新区建设为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地方注入政治、政策与投资能量;创新区必须做好创新示范,包括制度与体制创新-释放文化活力、文化保护与保存机制创新、文化利用方式创新、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模式创新、文化旅游企业培育模式创新等。

甘肃作为国家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在地域上分一带三区: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兰州现代文化产业区、以天水为中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区。天水的重点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创意、创新相结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以社会需求与市场为导向,多元文化共生发展;深化调查研究,吃透天水文化与特质,看透市场;

3突出重点项目,打造不同特色的文化生产与旅游综合体;明确重点区的关键项目、核心产品、景观特色与旅游服务设施等;

4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

三、指导思想

1本次规划不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也不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而是研究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内在机制、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分类分层研究各类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多种途径、多种模式,深入研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划对策以及政策建议,策划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大重点项目,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2从单一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走向适应时代需求的多元文化旅游产品,从单中心发展走向多中心发展,特别是城市工业遗产创意产业的发展,城市历史街区民俗文化的发展;悠久的农耕文明史与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公园建设与遗址文化旅游发展;悠久宗教文化与心灵产业发展,适宜的气候条件与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等。

3突出重点,发挥品牌优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旅游空间体系与品牌组合,集中保护建设若干核心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多种模式打造,以真实为本,以居民生活与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具有可持续能力,实现永续发展。

4关注区域整体发展,整合陇东南文化旅游区资源,针对未来大交通的改善,充分考虑天水旅游与周边省市的旅游联动发展的机遇与接口,特别是与西安国际旅游城市的接轨。

四、规划内容 规划纲要总则

1.1 规划任务 1.2 规划目标

1.3 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 资源调查与评价

2.1 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 2.1 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市场分析

3.1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3.2潜在客源地市场调查分析 3.3旅游供需现状与问题 3.4旅游市场潜力评价 SWOT分析

4.1融合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优势、机遇 4.2 融合发展的不利因素与劣势、挑战

5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5.1 天水文旅深度融合的前提保障——体制改革创新(1)文化旅游资源管理部门条块分割与整合

(2)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分割与地方城镇乡村关系的理顺(3)文化旅游景区联动整合与区域协调机制(4)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部门协调机制(5)建立文化旅游融资服务平台

5.2 天水文旅深度融合的核心内容——重点项目与产业链建构(1)旅游第一产业开发工程(2)旅游第二产业开发工程(3)旅游第四产业开发工程

(4)旅游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工程(5)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策划与项目库

5.3 天水文旅深度融合的空间格局——多中心多元文化策略(1)不同性质的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方式与途径(2)始祖文化的旅游深度融合途径与产业链(3)麦积山文化的旅游深度融合途径与产业链

(4)大地湾遗址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旅游深度融合途径与产业链(5)三国文化的旅游深度融合途径与产业链(6)秦早期文化的旅游深度融合途径与产业链

(7)城市工业遗产、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街区等的旅游深度融合途径与产业链

(8)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延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策略与产业链 5.4 天水文旅深度融合的直接突破口——旅游商品产业链打造(1)旅游商品研发人力资源与研发基地建构

(2)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系列设计(3)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培育 5.5天水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对接点(1)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接(2)与文化观光的对接(2)与生态旅游的对接(3)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4)与文化公共事业的对接(5)与影视传媒的对接(6)与节庆会展的对接(7)与演艺娱乐的对接

(8)与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发展战略的对接 5.6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标准化评价模型(1)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理想模型(2)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相关要素分析(3)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4)城市、景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度等级评价的标准化模型(5)文化与旅游融合度等级评价的管理机构与评价机制 文旅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6.1 机制体制创新先行策略

6.2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与形象提升策略 6.3 重点项目先行突破策略

6.4 历史文化系统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6.5 外部资源能量整合借力与区域一体化策略 6.6 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化打造策略 6.7 市民休闲与旅游开发相融策略 6.8 创新区政策设计与企业整合提升策略

7文旅深度融合的重点工程

7.1旅游高效运营管理体制建设工程 7.2城市旅游形象与核心产品打造工程 7.3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引领工程

7.4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与旅游利用工程7.5演艺市场培育及专用剧场建设工程 7.6旅游景区文化品牌提升工程 7.7旅游第一产业开发工程 7.8旅游第二产业开发工程 7.9旅游第四产业开发工程

7.10旅游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工程 7.11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市场化培育工程 7.12 文物保护工程

7.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程 7.14大景区建设工程

7.15文化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保护协调规划

8主要文旅融合景区概念规划

8.1麦积山旅游景区概念规划 8.2始祖文化旅游景区概念规划 8.3大地湾文化遗址旅游景区概念规划 8.4城市历史街区及工业遗产区旅游概念规划 8.6旅游第一产业园区概念规划 8.7旅游第二产业园区概念规划 8.8旅游第四产业园区概念规划

9专题研究

专题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内涵、特色与政策研究 专题二:天水古文化特色、历史演变与古地理人居环境研究 专题三:陇东南地区文化资源整合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策略研究专题四:天水文化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与市场潜力研究 专题五:天水文化旅游形象与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品牌塑造研究专题六:天水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体制与机制研究 专题七:天水文化资源旅游商品开发潜力与途径研究

图纸计划

1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区位图 2天水旅游区位图 3天水旅游资源评价图 4天水文化旅游市场分析图 5天水文旅融合空间布局图

6天水文旅融合重点项目与产业布局图 7天水文旅融合服务体系布局图 8天水区域旅游融合发展布局图

9天水文旅融合景区概念规划图(始祖景区、麦积山景区、大地湾景区、农耕文化区、工业遗址区、产业园区、休闲度假区等)

下载关于南京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南京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