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哈村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望哈村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望哈村农业科技园区是由望哈村于2010年准备实施的农业园区,座落于道里区江南中环路20 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到目前为止,已经建设大棚100栋,年末全部完工,正式进入使用。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增加城乡一体化建设时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哈市南括北跃中兴强县的精神,建造应先全局发展的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增收到致富。以科技带动科技推进来促使农业的发展,实行产销一条龙产业化服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2、项目的选址:
望哈村农业科技园区位于榆树镇江南中环路20公里处,占地面积1050亩平方米。所用土地为农业用地来改变农业生产用途。
3、项目概况:
①项目总投资八千五百万元人民币
②现区建设大棚100栋,2011年建设200栋
③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心一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④建设产品处理房500平方米,原料包库600平方米,生产辅助车间300平方米
4、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示范作用,带动了农业生产向高新科技
发展,从而带动了农业增产和快速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力的进步,一家一座的小作坊生产将被取代,基地的建设将农动现代化管理,将劳动转移打工,一举多得。
新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将有利于新品种,技术的引进,推广和科技示范实验项目开展,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
新的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降低了能耗物耗。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了加快我望哈村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的步伐,提高农业集聚能力,快速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特申请城乡一体发展资金四千万人民币的后期建设。
道里区榆树镇望哈村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办公室
2011年5月21日
第二篇: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
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
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培育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产业优势明显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增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对社会主义新农业建设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申报条件
第二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优势农业区域布局建设,具有较高农业生产水平、人才和信息优势,围绕当地农业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示范、集成创新研究,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功能,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示范、辐射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生产基地(园区)。
第三条 申报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凡在我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种养殖业生产、引进示范农业科技成果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均可申请认定;
(二)基地有一定的规模和后续发展能力。种植业示范基地面积不少于300亩,其它农业经济实体已投资规模不少于70万元;
(三)具有鲜明的科技特色,科技含量高,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农业技术水平应明显高于当地水平;基地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相 1
对稳定的技术和科技人才依托(有一名以上大学本科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组织实施多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或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开发;
(四)具有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功能设计合理,且有较强的防灾、抗灾能力的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的特色农业基地及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基地;
(五)能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制订基地发展规划以及分期实施的方案,并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规划中。
申报与认定
第五条申报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申请表;
(二)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三)其它相关材料:
1、营业执照复印件、技术依托单位合作协议书;
2、近两年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情况、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相关材料。
第六条认定程序
(一)企业申报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由所在县区科技管理部门推荐;
(二)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报送的材料进行认证和评审后,选择实地考察,形成评审意见;
(三)通过评审的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经市科技局审核后,下达批复文件,授予“黄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称号,并颁发牌匾。
目标任务
第七条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的主要任务:
(一)新品种引进推广。围绕基地主导产业,进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实现品种的优化组合,建立自己的品牌,将基地建设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科技示范基地,展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窗口;
(二)新技术引进推广。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技术引进并加以试验示范,制定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将基地建设成为生产标准化的科技示范基地;
(三)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新机制,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将基地(园区)建设成为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科技示范基地(园区);
(四)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研究解决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我市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五)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应成为科技特派员创业的基地和开展技术培训的阵地,通过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养和吸引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
(六)基地(园区)应对周边地区发挥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1、技术推广,基地(园区)应每年向周边地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项以上;
2、技术服务,基地(园区)应每年向周边地区培训农户100人次以上,并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服务;
3、信息服务,基地(园区)应及时向周边农户提供产供销相关信息,满足周边农民对信息的需求;
4、组织发展,围绕基地(园区)主导产业或产品,建立和发展区域专业技术协会(或合作组织),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以上;
5、效益带动,基地(园区)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高出非示范区同产业的20%以上。
考核与管理
第八条 市科技局负责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进行组织申报,认定、检查、考核。
第九条对经认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优先承担市农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条 对建设成绩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推荐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
第十一条 为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的管理,实行年报制度。每年12月30日前各基地应将当年工作总结及下工作计划报市科技局。
第十二条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授予称号后每两年由市科技局进行一次复查和考核,对工作突出、绩效显著的基地(园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其资格,并收回牌匾。
第三篇:上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请单位:上饶县农业开发办公室 项目负责人:陈学云
联系电话:0793-8466426*** 地址:江西上饶县 邮编:334100 江西上饶县农业开发办公室 二00三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第二章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第五章劳动组织,管理与运行管护 第六章环境保护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八章效益分析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附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1.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农业是基础,种植业,养殖业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需求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农村经济改革为核心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农主品的供给由相对紧缺到相对平衡与富裕,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需求日渐显著。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县城农业发展第三次变革的起点,”其改变了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特征,而是以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其次,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农业发展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张宝文,2002),在面临国际农副产品的冲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为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竟争力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其三,十六大报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以一个阶段性的政策纲领,在其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加块农村小康建设,必须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天然禀赋资源作用的相对下降,和市场、信息、品牌、人才、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作用的与日俱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则以其示范性、高效性的特征成为新一轮农村经济启动的切入点。
在国家科学技术部2001年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其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其发展重点是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
上饶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对园区功能的拓展与农业经济的嫁接方面作相应的考虑,较好地实现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流通服务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嫁接。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除考虑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还应通过新型农业设施,高新技术的展示,园林化的整体设计以及常年进行的名特优蔬菜、瓜果、花卉、园林苗木、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观赏鱼养殖等的生产与示范等项目的设置,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风貌,为观光农业提供良好的观光点。同时,园区还可通过农事参与、农业休闲、垂钓娱乐等项目内容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园区的建设还可为中小学生学农和青少年培训,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农业知识的学习基地。园区的发展应通过各种方式与都市农业和新经济进行有效的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经济新模式。
1.2项目由来和简述 当前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危机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从发达地区到发展中地区,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NGO),人们都在反思上个世纪以来石油农业发展下的种种弊端,并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替代农业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着实践。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称谓,例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以及持久农业等等,其目的是共同的,即以现代科技的手段,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各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大致包含:其一,发展极理论,即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学者有法国、美国经济学者佩鲁,保德威勒、汉森等人,指在地域内建立或嵌入高起点推进型产业之后,以产生“乘数效应”而带动整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机理;其技术关键是在园区中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系列的成长点。其二,系统产业理论,以系统产业构成打破传统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促使产业链的延长与完整,从而形成由农业衍生的二、三产业,形成以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的区域比较优势为立足点的相对完整系统的产业结构,上下产业链之间能够更好的协调沟通,减少交易成本。其三,技术诱导变革理论,由美国学者费农拉坦、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提出,其理论认为农业技术结构的形成及其变革完全具有诱导性和非自发性,资源供给结构,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农业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因此技术诱导与资源供给地域化的结合成为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的关键。其四,循环经济的理论。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假日农物(H01idayFarm),是都市农业的一部分,如日本七十年代开发的爱知县“空中菜园”,美国、新加坡的“观光农物”等;另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农场(DemonstrateFarm)这一类型以以色列为代表。
中国从九十年代开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探索,尽管在此之前也有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活动涌现,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所占的主导地位,从运行机制到组织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憾。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因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各地萌生,例如90年代初珠海农科所的梅溪科研基地、1993年创立的云南生态园区、1994年成立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国内第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1995年开始筹建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1996年开始筹建1997正式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杨凌农科城等。它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设施装备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学者许越先将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1年为初级阶段;2001∽2005年为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为成熟阶段。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江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土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在中国名列第二。江西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农业的开放成为江西全面提升经济水平、提高经济外向度的重要契机。新一届的领导人对于江西省的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绿色农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深度加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并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产业,创出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孟建柱,2001)。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饶作为江西西部重要的农业经济地区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就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从上饶县自身的发展来看,作为一个农业县,上饶县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新的突破。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得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生产组织形式上亦有所突破,从而推动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产品绿色品牌的确立,全面提升园区辐射区土地的经济产出,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的竞争。在园区筹备的过程中,已经可以切实的感受到皂头镇乃至整个上饶地区人民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期盼与希望,因为园区建设,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与市场应变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真正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并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1.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上饶县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发展的宏观思想是: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旺县;发展战略是中部崛起、南北跟进的生产力布局;发展的主线与方向是以企业和农民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大力发展食品、化工、建材能源型三大支柱产业,加快生态农业、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的发展。对于县域农业的发展,还提出蔬菜、茶叶、毛竹、畜禽、水产、果业六大主导产业,目标是2005年培育出1-2个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在生产力布局上以320国道、浙赣铁路、横南铁路及梨温高速公路为发展的轴线,以围绕上饶市的城郊型城镇为发展的重点。即皂头、茶亭、枫岭头、罗桥、石狮、董团、大地等乡镇;同时推进皂头、茶亭、枫岭头等的集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及服务业,率先实现城镇化。
基于上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构想,可以看到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皂头镇以上饶市城郊型城镇的优越区位,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较为合理的选址。
依据是:《上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02)。《上饶市域国土规划》。《皂头镇总体规划》(2001-2015)。《上饶县志》、《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上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上饶市及上饶县国民统计年鉴》(1999-2001年)。《上饶县旅游发展规划》、《上饶县土地资源》等。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2.1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建设地点选择 2.1.1项目概况和建设地点选择
上饶县位于赣东北部,东经117°41′40″-118°14′20″,北纬27°58′5″-28°50′36″,东接玉山、上饶市、广丰,南邻福建崇安县,西毗铅山县、横峰县,北连德兴市。其地处信江上游,占据通闽入浙要冲,东距杭州394公里,上海595公里,南距福州585公里,西距南昌250公里,因此不仅仅具有与苏、浙、沪、闽等沿海开放地区的地绿相近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作为江西省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在21世纪国家实施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中,也扮演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沿海休闲观光的后花园和西部大开发的中转站”的重要角色。上饶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浙赣铁路复线穿境而过,横南铁路上饶始发;320国道、311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现代农业园核心区所在地——皂头镇是上饶县南部重镇,是上饶市城区和上饶县城与会上饶县南部14个乡镇联系的重要内陆桥梁河通道。该镇距上饶市中心5公里,上禹公路自北向南穿越镇区,沿上禹公路上饶市城区公交车已开通至皂头镇专线,交通便捷,通讯和电力供应条件好,水利设施完善。现已建有包括三鼎农庄、华翔公司、大信养殖场、桐圩山庄、天河畜药、象山家禽养殖、天康农庄、三联果业基地在内的种苗繁育中心、蔬菜生产基地和养殖业、加工业基地。而且该镇地势平坦,拥有万亩连片的耕地大坂,可方便地向周边辐射。经过前几年中低产农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实现农田渠系配套,具备了机械耕作条件,有着较好的生产基地。
按照上饶市总体规划(2000-2020)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依靠毗邻发达省份经济优势,加强横向合作,搞好跟进接替,使上饶经济逐渐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参与国际竞争。”“明确了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浙赣铁路是上饶市城内的大动脉,也是上饶市城内最重要的城镇发展轴。在上饶市总体规划中位于这一轴线上的上广玉城镇群是上饶市城镇体系发展的重点区域,上饶县即在其中;同时在规划中上饶市区和广丰、玉山的半小时经济圈中,除上饶县城(旭日镇)、枫岭头镇等乡镇划入上饶市建成区范围之外,上饶县其它的大部分农村地区是作为三个城镇经济点之间的一种发展腹地与介质而存在,因而对于上饶县的发展而言,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选址在距上饶市仅5公里的皂头镇区附近,在上饶市现状城镇体系中,皂头镇目前仅为农村型的城镇,城镇等级规模也仅仅是人口规模在1万人之下的最后一个等级。但是在上饶市城镇体系的远期规划中皂头镇则成为仅次于县(市)域中心城镇的中心镇等级,是上饶县的中心镇(除已划入上饶市区范围内的枫岭头)。
因此基于以上上饶市总体规划中对于上饶县以及皂头镇的发展定位,可以看到,上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龙头带动方式的手段发展农业,并融合位于皂头盆地端的丰溪河畔的七峰岩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皂头镇小城镇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2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
地形地质:上饶县地势由南北两端向中部倾斜,南有武夷山东伸,主峰五府岗,海拨1891米;北有怀玉山支脉盘踞,其大灵山主峰海拨1490多米;中为主江断线盆地,明显地构成南北高、中部低的马鞍状地形,属赣东北低山丘陵区,山地占54%,丘陵占45%(高丘占12%,低丘岗地33%),平原占1%。
盆地地表平坦,倾向河床,属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区,多低丘岗地,位于信江及其支流两侧的一、二级阶地上,包括沙溪、灵溪、皂头、旭日、董团、大地、茶亭等地,海拨70-100米。地面构成物质以白垩系的红砂岩为主,局部有灰岩,有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贮量较丰富。区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水、肥条件较好,是上饶县集中的粮、油、棉产地。本规划核心区即位于这个区域。
气候状况:上饶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县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8℃,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39.5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10.64千卡/cm2,多年平均蒸发量1084.9mm,多年平均降水量1775.1mm,无霜期300天左右,既适宜于喜温作物(如水稻、棉花)的栽培,也有利于油菜、小麦等作物的安全越冬,同时也适宜养殖业的发展,是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但灾害性天气也较多,上半年久雨低温,会有台风、暴雨和寒潮频繁,局部地区有洪涝和冰雹,下半年高温干旱,时有寒露风。
水文状况:上饶县地处信江河上游,信江河穿越县境长达44.2km,主要主流有饶北河、丰溪河、泸溪河、花厅河、罗桥河、马眼河等,全县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育旺盛,有大小河流15条,总长454.1公里,流域面积2496.95Km2,由于雨量充沛,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多年年均径流量28.62亿m3,加上可供开发的4.76亿立方米地下水,人均占有水量4740立方米。
规划核心区用水主要来自位于上饶县西南部的上潭水库,水利条件一般。且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加之流域内植被较差,水利工程很难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土壤状况:上饶县土地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6.4万亩,其中水田32.5万亩,旱地3.9万余亩;山地240.45万亩,水域9.28万亩。境内土壤较复杂,土壤或土母质类型较多,大概有九种。低丘和河谷地区主要有: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风化物、红砂岩类风化物、紫色砂岩类风化物、河积物等。主要土壤类别为红壤、水稻土、黄壤、红黄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六类土壤、16个亚类,42个属,82个种。土壤分布在南北山区的垂直分布规律,丘陵上的主要土壤是红壤,并以它作为山地垂直带谱中的基带土壤。由于成土母质不同,丘陵区也常见发育年幼的紫色土、石灰土及炭质土。在所有的丘陵各地和缓坡地上,几乎都是水稻土,这是丘陵地区的土壤分布规律。在平原区,由于地形平坦,加之长期垦植种稻,几乎都是水稻土,而且以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为主,成为粮食生产的集中产区,例如丰溪河、信江河、饶北河、泸溪河等主要河流沿岸形成了10万亩冲积砂质壤土耕地,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条件好,适宜水稻、蔬菜等农作物栽培。
植被状况:上饶县主要植被类型有5种,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与落叶混交阔叶林、灌木林。山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但破坏较为严重,是用材林和油茶林的主要基地。丘陵区多属疏林草被,以稀疏马尾松茶叶为主。由于植被稀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河谷平原区的植被特点是林木少,农业生产用地较多,是本县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盛产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在村庄附近可见人工栽种的樟、乌柏、枫、杨、河柳以及板粟、柿、枣等果树,没有成片森林。
2.1.3社会经济和环境分析
上饶县古以“山郁珍奇、上等富饶”而得名。上饶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240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5个乡。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尤其在国家开发中西部地区这一历史性的发展背景与契机下,上饶县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5年-2000年期间,上饶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比1995年下调数,下同)10.3%;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3%,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94%。
人口:解放以来,上饶县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953年7月9零时,第一次全面人口普查,全县仅有84442户,人口为329965人,至2000年末,全县年末户籍人口已达717469万人,是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2.17倍。2000年,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0人,其中城镇人口50628人。2001年全县总人口72万,其中农业人口为65.2万人,占总人口的91%,与2000年相比,总人口增加了0.68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增加了3.6个百分点。劳力资源十分富足,非常适合规模发展种、养殖业。
核心区所位于的皂头镇镇域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人,占总人口的91%,与2000年相比,总人口增加0.9万,增加了39%,其中非农业人口增加了14.6%。
农业经济:2001年,上饶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1.7亿元,财政收入1.15亿元。上饶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农业经济一直稳步发展。200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5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6万亩,粮食总产17.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81元。目前上饶县主导产业是:蔬菜、茶叶、毛竹、油茶、畜禽、水产、果业。2000年的开发现状是:油茶62.9万亩,油茶总产量为3279吨;茶叶57000亩,总产量为339吨,其中名特优产品为28吨;水产:4.2156万亩,年产量1.0264万吨;畜禽年出栏生猪14.84万头,禽类年出笼11143.8万只,年产肉类总产量为13.1127吨;果业97000亩,总产量为2312吨,其中柑桔1445吨,上饶早梨114吨,桃181吨,柿子298吨;蔬菜89084亩,总产量为137181吨;毛竹28.2万亩,年产出120万根。2001年农作物油料科产量2335吨;茶叶产量336吨;水产品产量0.92万吨;肉类总产1.15万吨;蔬菜产量15.4万吨。
依托丰富的粮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成长势头良好,目前主要有五类产量:全良液酒、上饶白眉茶叶、上饶早梨、田生泥鳅、红薯食品,其中已经申请到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三清牌”金丝果脯——红薯干,凉茶泉矿泉水,远泉茶叶,花厅早梨以及恩泉茶油。由于我国颁发的“绿标”产品在亚洲地区已可互补,进出口可以免检,在欧盟及美国的互认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因此,获得“绿标”,为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潜力。2001年以来,上饶县委、县政府逐步明确了“壮大龙头抓农业”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农业项目37个,主要涉及农业综合开发、种养殖业、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品等方面。
在种养大户的发展上,全县已拥有各类大户(专业户)124户,其中种植业(含加工)大户66户,养殖业大户58户,上报市级农业产业化的大户14家。成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分布是花厅早熟梨基地、盛水种养开发有限公司家鱼养殖基地、田生珍稀动物养殖场泥鳅养殖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为推进上饶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经济:上饶县近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1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61亿元,同比增长14.6%。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00余家,现已初步形成了建材、煤炭、有色金属、食品、化工、电力、医药、工艺制品等地方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七大类80余种,其中名特优产品40余种,部优和省、市优产品17个,全良液酒、精铋、混凝土外加剂、莹石精粉、檀香等产品脱颖而出,在市场中享有盛名。随着以旭日工业园、工业走廊为招商栽体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工业化规模大、经济实业雄厚的企业、公司落户,为上饶县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2.2有利条件 一是借鉴各大中城市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成功经验;二是有上饶扶贫办、上饶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根据上海同济大学现代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多次实地考察和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商洽,一致认为建设“上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能把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机制应用到园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顺应现代农业市场的发展变化,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2.3主要阻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一是高起点科学化大农业生产问题;二是科学种植问题;三是资金问题。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我们逐一拟出以下解决方案:
关于高起点科学化大农业生产问题,我们已具备了一些企业生产基地,另外还可以借鉴外地成功的生产模式,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我们请了上海同济大学专家论证设计,使种植、养殖基地分布科学化,大致分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区、花卉生产示范区、水产养殖示范区、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区、畜禽饲养示范区和农业休闲娱乐观光区。
关于科学种植,目前我县已派多名技术人员到外地实地学习,把成功的经验带回来发展自己的产业或招商引进大户。
关于资金问题,我县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5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整个园区的规划设计。另外可以招商引资,帮助其银行专项贷款,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
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3.1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
产业选择其唯一的检验即为其所产生的市场经济效益,农产品市场是由农产品供求双方在价格均衡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对于主导产品市场进行供求分析与预测。
农产品需求分析:一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受到该产品价格、可替代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消费者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过程我们不作讨论,在此我们要给出的是对上饶主导农产品供求状况有指导作用的一些结论。
首先,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从总人数来说是比较小的。这是由农产品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即它们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平稳的,也就是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如果是非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如特种农畜产品、特种水产,其价格弹性相对大一些。
其次,就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即收入弹性看,差异较大。对我国目前阶段来讲,粮食、大众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很小,甚至是负弹性,比如城镇居民的口粮消费已出现负的收入弹性;而肉、蛋、奶类农产品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特种农牧渔产品的收入弹性很大。随着经济的增长,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较小时,农产品中食品的收入弹性将趋于减小,甚至出现负值。
其三,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化决定着今后我国农产品结构的调整。由于我国人民的食物需求结构尚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需求结构,与合理的标准结构有差距。根据国务院《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主要差距体现在肉禽蛋奶和水产品等的消费方面,因此这些产品的生产潜力较大。
其四,某些农产品其市场需求取决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需求的总水平。例如粮油产品近几年在我国是纯进口的产品,粮油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使成为国内市场价格的参照。农产品的外向度是我们分析其供求状况的依据。
农产品供给分析:一种农产品的供给受到该种产品的市场价格、相关农产品市场价格、生产该种产品的成本和成本结构、生产周期、作物或畜禽类型、以有相关农业政策等要素的影响。在此,我们也给出了一些对我们分析有用的结论。
首先,不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即供给价格弹性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作物或畜禽的生产周期较短,所用固定成本越少,他们的短期供给价格弹性就越大,价格的变化在本次生产周期结束后,生产者就会作出反应,对下次生产周期的供给量会产生影响。因此预测农产品供求变化趋势从供给上讲要正确掌握供给变化的周期性及规律性;对生产者来讲,错开生产高峰期才是明智的举动。
其次,由于农产品成本变化而引起供给量的变化即供给成本弹性来讲,在不同产品之间是有差异的。生产资料价格、饲料价格优惠,基础设施的国家投资、流通服务的建设等旨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措施往往对相应农产品供给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分析农产品供给时必须注意的重要方面。
其三,农产品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在具有替代或互补关系的农产品中是比较大的。如同季节的两种蔬菜的种植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如果其中一种蔬菜价格上涨了,就会增加该种蔬菜的种植和供给量,减少甚至放弃另一种蔬菜的种植,从而减少了另一种蔬菜的供给量。在具有互补关系的农产品中,供给的价格交叉弹性
为正,如鸡蛋价格的上涨会增加蛋鸡的饲养量,一段时间后淘汰的蛋鸡鸡肉供应的也会增加。因此,一种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可能会引起别种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化。
综上所述,农产品供给和成本的变化对该种货币中农产品的供给会产生影响,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农产品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这种弹性是比较大的。同时这种影响一般是滞后的,即要在下一阶段的生产周期才能反映出来,这一点与需求弹性有明显的区别。已有的研究表明,供给的价格弹性最大的为蔬菜、鲜蛋等生产周期较短的农产品,其次为生产周期中等水平的粮食、畜产品,而水果等农产品属多年生植物,他们在生产周期内是缺乏供给弹性的。
蔬菜市场分析:(1)蔬菜种植业的市场分析
目前蔬菜经济高速增长。据统计,1980年蔬菜播种面积为310多万hm2,总产量8062.6万吨,人均占有量不足80公斤;2000年扩大到1515.98hm2,总产量为41971.2万吨,人均占有量为325.4公斤,较1980年分别增长3.79倍、3.08倍,大大高于世界蔬菜人均占有量;1980-2000年,蔬菜播种面积平均年增长18.95%。蔬菜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亩产值却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以上。同年,蔬菜的出口创汇额为20.3亿美元,进出口顺差19.6亿多美元,两项指标均居出口农产品之首。可见,蔬菜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迎接入世挑战和机遇,扩大农产品出口,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设施蔬菜迅猛发展。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81-1982,蔬菜设施栽培面积720hm2,总产量2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0.2公斤;1999-2000,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约为160万hm2,总产量为810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为60多公斤,比1981-1982分别增长220多倍、400余倍和310倍。此外,还有1亿多m2的塑料遮阳网和300多万m2防虫网应用于蔬菜生产,覆盖栽培面积近7万hm2。
全面提升蔬菜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和单产,增加品种类型,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积极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增值,稳定提高蔬菜产业效益,适应内销和出口对蔬菜品种不断增加、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变化,实现由数量扩张型质量效益型的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有机蔬菜的生长强调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也不使用基因过程生物及产物,是一种富营养、高品质、环保型的健康食品。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在全球上市的主要农产品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产品是用有机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有机农业也将成为21世纪的农业发展方向。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蔬菜的生产与消费代表了当今国际蔬菜生产、消费的新趋势。
花卉市场分析:近几年,随着国际花卉市场日益活跃和我国不断掀起的全面性城市绿化、美化热潮,花卉产业在全国已形成遍地开花之势,全国已有20个以上的省份把花卉作为“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目前花卉生产结构中,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大多数。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达540多亿元,其中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创造的销售额占八成以上,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对于许多具有优势的自然花卉诸如食用、药用花卉资料尚未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去开发,无论质量还是效率,与一些花卉业发达的国家相比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建设1万亩绿化苗木基地五年可培育5575.02万株绿化苗木、花卉,销售收入49723万元,可创税2982万元,税前利润14928万元,效益十分可观,具体概算如下表:
绿化苗木经济效益测算表 序号树种数量成活率销售单价(元/株)销售收入(万元)创税(万元)利润
(万元)备注 合计5575.02 万株49723298214928 1香樟100万株85%***5 200万株95%2038002281900 2桂花25万株97%***091 3杜英50万株85%8034002041020 100万株95%*** 4玉兰、紫薇、棕榈竹类、雪 松等50万株90%502250135675 5含笑类500万株90%52250135675小苗
6罗汉松、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树种50万株95%2095057285中小苗 7罗汉松、银杏2000 万株95%59500701900大苗
8红花继木、杜鹃、小叶黄杨金叶女贞2000 万株95%595005701900小苗 9重点林业工程造林苗木2500 万株0.250030200 3.2产品竞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前景 随着各地农业园区的兴起,上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面临来自其它省市农业产品在上海及国内其它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周边县城相同产业产品在上饶市市场上的竞争。但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与国际市场交流的深入,中国农产品普遍面临的国际行业标准的变化,农产品进口国的保护性措施及国际市场其它影响因素。
如蔬菜产业项目的实施是上饶县东西部产业转移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实现“经济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前沿产业。国内市场:蔬菜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据统计,全国2001年人均蔬菜消费量为262.8公斤,随着蔬菜加工业的发展,蔬菜消费量在急剧上升,近年来全国平均蔬菜批发价呈上升趋势,展现了良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本次提出的无公害产品、高山反季节蔬菜、蔬菜汁等深加工产品更有着巨大的商机;上海等一些大中城市就对我县的蔬菜产品表现出热切的购销意向。国际市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专家们普遍认为蔬菜是我国农业产业中受益最大的产业,市场调查证明,相同品种、质量的蔬菜产品,其价格日本是我国的8倍,欧美国家是我国的12倍,特别对一些野生或半野生蔬菜、高山蔬菜更是倍受欢迎。所以随着蔬菜产业的实施和科技含量的增加,上饶县蔬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已为时不远。本地
市场:上饶县紧邻上饶市,近25万人口是一个较大的市场依托。据调查,上饶市蔬菜年消费量为6.5万吨,其中80%为外地调入,这就说明本地市场的潜力巨大,6.5万吨的蔬菜约需7万亩蔬菜基地的支持,如何独享这份市场份额只是时间问题。
3.3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对一些食用产品: 第一,研究开发多种以上烹调食用方法,随销售一起介绍;
第二,制作有关食品烹调食用方法及有关其它天然绿色保健食疗的VCD光盘,做电视广告(包括INTER网、报纸、宣传栏、定点宣传点等);
第三,对特殊农产品开始只供应大宾馆食用,针对中老年人,较高层人群,大力倡导食品保健作用,有利于消化、降血压、肝硬化、心脏病、防癌抗癌等作用。
3.4销售队伍、网络等
我们要求所有的销售人员对某些农产品如食用产品都要掌握好几种烹调的技术,并建立市场营销网络。
目前我们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生产的品种和成品对本乡、本县农民种植、养殖和食用,基本上供不应求。随着种植、养殖经验和水平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销售渠道、销售网点终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报纸、电视、INTER网及销售人员将全面出击,占领更大的市场。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4.1建设标准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现代科学大农业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包括深加工)。4.2建设规模
一核心(皂头镇)多基地(三鼎农庄、田生泥鳅、金标果业、凤凰园林、盛水养殖、远泉公司、花厅早梨)。核心区面积:7平方公里(约1万亩)示范区面积:33平方公里(约5万亩)辐射区面积:220平方公里(约30万亩)4.3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
(1)近期目标:2002年-2080年,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1万亩建设规模,初步形成以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种子种苗为重点,集生产、加工、科研、培训、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有竞争力的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2)中、长期目标:到2012年逐步建成带动5万亩、辐射30万亩的国家级示范园区,引导和带动全市把农业发展真正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之路。4.5项目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
1、建议工作机构。县政府成立“上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上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筹建办公室”,从农办、农业局、科委、扶贫办和皂头镇等单位抽调若干工作人员开展规划准备和园区筹建工作。
2、启动总体规划。筹建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位后,立即着手进行规划前的基础资料准备工作,积极主动配合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开展一系列的规划工作,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整个园区的规划任务,尽快拿出规划成果。
3、对外宣传招商。(1)组织开展针对农业示范园区市场经营,运作管理方面的考察,完成市场调查课题;(2)开展对外招商宣传,依据县政府已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订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对外宣传发布信息,组织编印图文并茂的招商宣传册。
第二阶段:规划大纲 完成遥感解释初步成果;
向上级领导汇报规划工作初步进展; 其它各专项形成初步成果;
总体规划第一次论证会(确定规划大纲); 第三阶段:
总体规划第二次论证会(确定规划方案); 总体规划第三次论证会(成果评审鉴定); 第四阶段:
总体规划最后调整与最后成果制作; 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第五章劳动组织、管理与运行管护 5.1劳动定员、人员素质、人员培训
园区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形式出现,下设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内有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分设招商部、发展部、财务部、行政部、科研部、销售部。
5.2组织管理机构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环境现状分析
园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态环境纯净天然,发展无公害蔬菜或农产品条件优越。
通过项目的实施,排灌渠系配套衬砌后,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也使原有土地产出率提高了,增加了农民收入。
6.2对策和措施
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中,逐步树立起示范带动作用,使农民看有实例,学有榜样,使农户大胆和客商租赁大片有规模地经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道路,使农民跳出传统经营模式。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
预计总投资5400万元。7.2资金来源及筹措
园区内分产业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而后以招商引资筹措资金,享受园区投资优惠政策,其具体如下:
(一)新办企业自纳税之日起,从受益地财政地方实际所得中拿出部分资金扶持5年。
1、每年地方所得超过5万元的生产型企业和非生产型企业,前两年每年拿出50%,后三年每年拿出30%用于该企业技术创新及企业发展。
2、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注:应为省级评审以上)创办的企业,前两年每年拿出60%,后三年每年拿出40%用于该企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
3、高新技术企业,前两年每年拿出70%,后三年每年拿出50%用于该企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
4、科技人员(企业法人代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以上)创办企业(公司),自纳税之日起,从地方所得部分前两年每年拿出60%,后三年每年拿出40%用于该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公司),注册资本金不能一次到位的可在两年内分期缴付,但前期资本金到位率(含技术成果作价部分)不得低于50%;科技人员个人所得税财政所得部分,5年内全部返还用于支持其本人进行科技创新。
5、新开发面积100亩或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种植、养殖项目,在国家税法规定免征3年农业特产税到期后,继续给予其第4年至第6年每年实缴农业特产税受益地财政可得部门50%的奖励。
(二)经园区有关部门认定的规模化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可代为向有关部门申请列入专项资金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扶持。
(三)经财政部门批准,企业用于高新科技开发的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比国家规定缩短3-5年计提。
(四)参照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赣办发[2002]12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精神,凡在农业园区落户县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可以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1、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计入管理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果研究开发费用逐年增长,且增长比例在10%以上的盈利企业,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再按实际技术开发费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40%的所得税。
2、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产品(含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并进行加工销售的,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扫13%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3、企业投资开发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林畜牧场用地和其中少量用于农产品加工项目的用地,简化用地手续,实行同农民签订租赁合同的准用制度,不办征用手续,各项规费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缴后返。
4、企业属国外、境外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办的,允许其在本园区内投资企业所获利润以人民币认缴注册资本,按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一时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先核发预备期的营业执照,企业筹建完毕后再按规定核发正式营业执照。
5、企业在本园区内以生猪饲养为主,具有万头以上生产规模,符合设备和检疫条件的,给予定点屠宰经营权,以粮食生产、加工为主,符合技术和设备条件的给予其与农民签订粮食生产加工合同,跨地区收购、加工、批发、零粮食的经营权。
6、企业开办农业信息网站,享受与政府网站同等待遇。
(五)对引进项目和资金的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和个人,按照《上饶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据实际贡献给予奖励。
(六)对投资额较大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予以支持。7.3资金使用和管理 专款专用,园区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征用土地(或租用土地),招商引资资金主要用于种植、养殖的发展。专业财会人员运筹资金,使资金利用率达到最高,接受各级监督检查。
第八章效益分析 8.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蔬菜375万公斤,油料2.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00万元,年销售收入4200万元,年利润120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平均纯收入可增加289万元,达到2003元。
8.2社会效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促进我县蔬菜产业化经营和节约水资源,推动我县和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县项目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业增长。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3生态效益
通过农业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抑制,土壤保肥能力增强,田间病虫害减少。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9.1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组织专家进行规划论证,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经研究分析,园区提出的依据充分,规划合理,开发治理措施切合实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颇佳。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增长,加快项目
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9.2问题与建议
园区内的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按时按质完成园区项目建设,须投入大量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县委、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搞好服务,抓好项目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全程管理。总之,市、县、乡、村要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严抓项目实施,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要落实好工程管护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章附录
附:上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图。二00三年五月
第四篇:黑五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示范项目可行性报告
黑五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项目背景
1.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农业是基础,种植业,养殖业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需求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农村经济改革为核心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农产品的供给由相对紧缺到相对平衡与富裕,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需求日渐显著。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县城农业发展第三次变革的起点,”其改变了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特征,而是以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其次,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发展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面临国际农副产品的冲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 设成为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竟争力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其三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必须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天然禀赋资源作用的相对下降,和市场、信息、品牌、人才、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作用的与日俱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则以其示范性、高效性的特征成为新一轮农村经济启动的切入点。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其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其发展重点是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
黑五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对园区功能的拓展与农业经济的嫁接方面作相应的考虑,较好地实现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流通服务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嫁接。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除考虑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还应通过新型农业设施,高新技术的展示,园林化的整体设计以及常年进行的名特优蔬菜、瓜果、花卉、园林苗木、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黑色杂粮等的生产与示范等项目的设置,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风貌,为观光农业提供良好的观光点。同时,园区还可通过农事参与、农业休闲、垂钓娱乐等项目内容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园区的建设还可为中小学生学农和青少年培训,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农业知识的学习基地。园区的发展应通过各种方式与都市农业和新经济进行有效的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经济新模式。1.2 项目由来和简述 当前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危机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从发达地区到发展中地区,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NGO),人们都在反思上个世纪以来石油农业发展下的种种弊端,并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替代农业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着实践。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称谓,例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以及持久农业等等,其目的是共同的,即以现代科技的手段,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各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大致包含:其一,发展极理论,即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学者有法国、美国经济学者佩鲁,保德威勒、汉森等人,指在地域内建立或嵌入高起点推进型产业之后,以产生“乘数效应”而带动整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机理;其技术关键是在园区中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系列的成长点。其二,系统产业理论,以系统产业构成打破传统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促使产业链的延长与完整,从而形成由农业衍生的二、三产业,形成以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的区域比较优势为立足点的相对完整系统的产业结构,上下产业链之间能够更好的协调沟通,减少交易成本。其三,技术诱导变革理论,由美国学者费农拉坦、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提出,其理论认为农业技术结构的形成及其变革完全具有诱导性和非自发性,资源供给结构,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农业投入 要素的相对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因此技术诱导与资源供给地域化的结合成为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的关键。其四,循环经济的理论。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假日农物(H01iday Farm),是都市农业的一部分,如日本七十年代开发的爱知县“空中菜园”,美国、新加坡的“观光农物”等;另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这一类型以以色列为代表。
中国从九十年代开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探索,尽管在此之前也有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活动涌现,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所占的主导地位,从运行机制到组织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憾。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因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各地萌生,例如90年代初珠海农科所的梅溪科研基地、1993年创立的云南生态园区、1994年成立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国内第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1995年开始筹建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1996年开始筹建1997正式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杨凌农科城等。它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设施装备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学者许越先将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1年为初级阶段;2001∽2005年为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为成熟阶段。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博山区池上镇店子村,位于淄河上游。鲁山森林公园、志公坪风景区坐落其中。是淄河水发源地,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水质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为省、市特级水源保护地。淄河流入太河水库,山形地貌复杂多样,四季分明,小气候明显,水、地、热条件较好,境内山清水秀,农产品无公害,森林覆盖率68%。2009年被评为淄博市环境优美地区。经中国农业大学监测、检验确认,非常适合有机食品的大面积种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深度加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并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产业,创出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淄博博山益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淄博市第一批市级示范合作社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就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从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来看,作为一个示范社,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得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生产组织形式上亦有所突破,从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的确立,全面提升园区辐射区土地的经济产出,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的竞争。在园区筹备的过程中,已经可以切实的感受到池上镇乃至整个上博山区人民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期盼与希望,因为园区建设,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与市场应变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真正促进 5 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并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1.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围绕国家“十二五” 博山区特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有机农业方面的专家,编写了《博山区整建制有机农产品生产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称博山区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有机生产的“345”工程,即有机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整建制有机产品乡镇达到4个,五大有机产品支柱产业全面发展;提出建立有机产业支撑能力的“1+6”工程,即建立1个中国(博山)有机农业发展中心,配套建立与完善组织管理、产业政策、人才培养、技术集成、信息交流、产品营销六大体系,形成9个中心和1个工作站。
博山区地处鲁中腹地,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陶瓷名城、中国泵业名城、中国琉璃之乡、中国鲁菜名城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博山泵类产业基地、山东省微电机产业园、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同时,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被国务院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区是山东省24处纯山区县之一,农作物和林果种植面积25万亩,平均海拔较高,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植被完整,土壤富含有机质,且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博山特色农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果品、中药材、黑色杂粮为主的产业体系,建成了一批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了一批特色 专业镇、专业村,为大面积发展有机农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基于以上条件,博山区立足自身的自然优势和土地条件,“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2008年以来,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举办了3场有机农产品推介会。目前,该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山东最大的有机中药材、有机黑色杂粮基地、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基于博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构想,可以看到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池上镇以博山区城郊型城镇的优越区位,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较为合理的选址。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1 项目概况和建设地点选择
现代农业园核心区所在地——博山区池上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7°43′—118°12′,北纬36°16′—37°36′。位于博山区东南部,淄河上游,与淄川区、沂源县、临朐县交界,山东省第四高峰鲁山坐落镇内,全镇总面积156.51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头有13座,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其中。耕地面积1.7万亩。省道仲临公路横贯全境,镇内村村通油路,通车路程60公里;通讯便捷,中国通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池上镇是淄河水发源地,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水质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为省市特级水源保护地。池上镇山形地貌复杂多样,小气候明显,水、地、热条件较好,为生物发育、生长、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鸟鱼花香,农 7 产品皆无公害、无污染,森林覆盖率达78%。
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认真实施以企兴镇、以农富民、依法治镇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生产形成建筑安装、地毯加工、农产品加工、灯具制造、玻璃器皿、机械制造等多门类工业体系。拥有企业20家,合资企业10家,产品拥有上百个品种。工艺地毯、玻璃器皿和以桔梗为主的农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全区独具特色的外向型加工工业镇。全镇高效特色创汇农业发展迅速,形成桔梗、林果、蔬菜、畜牧、杂粮五大主导产业,桔梗面积2万亩,林果面积6万亩,粮经比例达到1:9,素有“池梨之乡”、“桔梗之乡”、“林果之乡”、“杂粮之乡”的美誉。池上桔梗享誉海外,出口日、美、韩等国,被市政府命名为桔梗生产专业镇。池上梨、蜜桃、板栗闻名四方。旅游业发展迅速,大力开发本镇丰富的山、水、林、泉、石资源,全镇形成了以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龙头,以“二区三廊”(二区即志公坪景区、拦住湾景区;三廊即三郝峪10里特色餐饮长廊、三小峰10里生态观光长廊、七峪花林10里水面旅游长廊)为特色,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旅游格局。辖区还有名胜故迹。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遗址,观音寺、齐长城遗址、志公坪,博(山)莱(芜)蒙(阴)三县边区八路军联防办事处旧址等人文自然景观,全镇年接待游客20余万元(次)。该镇区域是旅游、度假、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2.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主要核心为有机农产品产业种植示范推广,种植产、中、后的良好技术服务和有机黑色杂粮的收购加工、销售。下属淄博博山益康农产品专业合社和淄博博山恒河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涉及9个自然村,合作社农户132人,种植面积5000余亩,秉持“为农村建设出谋、出力、出彩;与农民兄弟共进、共创、共富”的办社宗旨,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体制模式,做好种植产、中、后的良好技术服务和小杂粮的收购。走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路子,立足于当地的常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现为淄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淄博市市级示范合作社、淄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淄博市有机食品协会会员单位、博山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博山区有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单位。并常年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学院、西安华西大学教授现场指导。
公司有机种植基地,以黑色新品种为主(黑小米、黑花生、黑小麦、黑豆、黑玉米、黑地瓜、黑土豆、黑西红柿等),通过北京东方嘉禾认证有限公司有机转换证,有机小米获得食品安全QS认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主要销往当地及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城市。
2.1.3 项目建设区自然资源
气候、水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大陆度为61.3%。区内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受鲁山山脉的影响,气候呈典型的“逆向型气候”,即北高南低,北早南晚,南北收获期相差半个月,为发展 高糖晚熟作物尤为有利。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2.8℃,平均日照时数2607小时,大于10℃的作物生长期185天,大于100C的有效积温4350℃,无霜期207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0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地域差异大。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和建设设施农业的需要,适于发展多种经济作物。
地形、地貌及土壤:地处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部,属淄博倾斜盆地。南部、东部以鲁山为界,北部以北坪山为界,海拔高度在400-900米之间,岩石类型为寒武系石灰岩和页岩、奥陶系石灰岩,地形分布主要有山前倾斜平地、近山台田阶地、低山丘陵梯田等三种类型。土壤类型为褐土,表土质地为中壤和轻壤,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保肥、保水能力强,钾元素含量较高,酸碱度为中性,适种植物比较广泛。小有名气的“博山蜜桃”,市级名牌蔬菜“池上桔梗”就在这里生产。立地条件为台式梯田,小平大不平,土壤成土母质为寒武系石灰岩,耕层较浅,土壤团粒结构中等,透水透气中性,适宜玉米、花生、茶叶、地瓜、小米及桃、桔梗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淄河流源头,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石灰岩,构造侵蚀和溶蚀作用强烈。土壤质地为火成岩砂石山,地势坡度较大,土壤通透性能好,团粒结构较差,但该区海拔高度多在400米以上,地表水丰富,空气干净、湿润,适于发展花生、小米、茶叶等农杂品,还盛产板粟。土壤平均容重1.31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平均达49.9%,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全氮平均0.079%,全磷0.12%,碱解氮61ppm,速效磷6ppm,速效钾90PPM。
水资源:水资源主要地表水为主,地表水的来源是由区内降水所 形成的地表经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868立方米,地表水可拦蓄量43万立方米,最大可利用量37万立方米。现状水资源可开发量37万立方米,现状利用量为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4万立方米。规划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经开发后,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用水需要。项目区内现有中型塘坝4座,常年有水。并有一眼山泉水从山上常年往上下流淌。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体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光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随着现代农业和园区建设的发展,园区的功能已经向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如经济、社会、生态、休闲等功能。不仅要体现高科技、新机制。示范辐射、服务全民、形象展示等功能,还要因地制宜,因势制宜,超前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形象和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突出建设一下功能: 3.1蔬菜观光园
随着观光农业发展,蔬菜品种已由传统的餐桌蔬菜发展为现在的观光蔬菜,它的色彩果型植株特异,而具较高的观赏价值,颇受人们的喜爱,作为观光园蔬菜品种的搭配应以观赏为重点,观赏瓜类中以观赏南瓜品种最多,如金童南瓜、五女南瓜、东升南瓜、大吉南瓜、仙菇南瓜、佛手南瓜等。其它观赏瓜类还有观赏蛇瓜、观赏佛手瓜,观赏老鼠瓜、观赏小葫芦、观赏长柄葫芦、小米辣椒、五彩椒、灯笼 椒、象牙椒、指天椒等。其它品种有非洲红茄、人参果、黑色西红柿、黑色蔬菜等。3.2果树观光园
观光园果树品种的选择以观花与赏果相结合,并且达到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发展奇珍异果欣心悦目的新品种为重点,拼杂千篇一律的大众水果,藤本、木本,草本,高冠低丛相结合,栽培技术独特而有创新,不同沿袭传统栽培方式,让游人看后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草地果园模式、大棚反季模式、乔灌木的棚架牵引整枝模式、错落生态组合模式等等。草地果园品种以早熟油桃、苹果、蓝莓、富硒梨、黑色猕猴桃、多彩猕猴桃等品种为主。大棚反季栽培以草莓、大棚油桃、樱桃为主。3.3生态餐厅
生态餐厅是针对现代温室效益低下而推出的温室与餐饮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新概念,它具有以下特点:“流水绕幽木、小径通亭台”——匠心独具的内部造型,外加全体通透的外观设计,霎时间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至最近;您可以在浅斟小酌之余,坐看云卷云舒,日落星起;全心体会健康、休闲、用餐的田园情调,另外利用园区生产的各种无公害产品,让游客品尝到最新鲜的瓜果蔬菜。3.4高新示范区
高新示范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对于展示我国当前农业的高新技术成果及让游客了解认识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具用很好的引导教育作用。该区主要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农业的运用为重点、再结合遥感 农业与信息农业,充分表现了计算机技术及各项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前景。如植物非试管快繁、植物水生诱变、智能化养殖、植物工厂、温室环境的计算机管理等等。通过这个区的参观增强游客对我国农业的信心,认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进民族自尊心与民族精神。3.5狩猎垂钓区
栽培各种牧草营造草原风光,放养各种野兔、野鸡等,供游人驱逐捕猎,从中获取乐趣与野外健身。营造人工湖泊,放养各种名贵的淡水鱼,供游人享受垂钓之乐,体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人生意境。3.6农活体验区
该区主要对当地市民开放,对园区进行土地的规范化的田园区划,一般以半分地为一区,市民在园区统一规划与技术人员统一指导下进行农事活动,让市场体验到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及亲自收获产品的喜悦心情,即可利用节假日进行农活健身,又可掌握各种农业知识与收获成果。3.7科教培训区
园区建设以高科技为核心,以高效益为支撑点,必定会引来全国各地前来学习观摩的各界人士,开展技术培训,推广高新技术,对于提高园区管理人员素质及进行技术交流意义重大,另外对于园区的品牌宣传也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3.8中小学科普教育区 园区以植物的不同科属为区划,让中小学生对植物分类有充分的了解,对植物的生态演变有了真实性认识。并展示农业生产的各种传统与现代的农具,让中小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让他们为科技发展的迅猛而惊叹,更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3.9特色杂粮种植加工区
主要种植黑小米、白小米、黑花生、黑小麦、黑土豆、黑玉米、黑地瓜、黑芝麻等特色农产品,并对园区部分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可把小米加工成小米饮料,黑地瓜加工成地瓜饮料等,进一步增加园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园区的效益。3.10特色养殖区
养殖山鸡、黑天鹅、沂蒙黑山羊、莱芜黑猪、蚂蚱、蜜蜂、大棚无土泥鳅等动物保健农产品,充分利用林木资源发展特色食用菌。
第四章项目投资预算
项目区内建设核心300亩的观光园建设前期投入估计需资金2800万元,具体的资金计划分为:
土地征用投资(30年):300亩×2万元=600万元
园区建设投资:
果蔬采集区(包括果树观光园、珍奇特蔬菜瓜果园、特色杂粮):150亩× 3万元/亩=450万元
狩猎垂钓区:20亩× 4万元/亩 = 80万元
生态餐厅:10亩(667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 高新示范区:20亩× 15万/亩=300万元 科教培训中心:10亩 投资200万元 农活体验区:30亩× 1万/亩=30万元 中小学科普教育区:10亩× 8万元/亩=80万 特色饮料加工厂:主要生产地瓜饮料投资650万元 特色养殖区:30亩×3万/亩=90万元
蔬菜配送中心:供应1000户市民常年蔬菜及杂粮投资20万元。合计:2800万元
第五章预期效益
观光园区建设具有功能多,综合效益高而且稳定的特点,收入来源多样化,如门票收入、娱乐住宿会务及餐饮收入、农产品出售、技术培训、大型活动的场所出租等。据分析,年门票收入可达60万元,农产品100万元,餐饮住宿50万元,技术培训50万元,地瓜饮料及附加其他收入600万元,年收入可达860万元,约3-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是项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另外园区的建设可安置解决就业人员500人次,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更是无可估量。
第六章 结论
黑五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将是我区农业在模式与发展方向上的一大探索,是我区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出的一大步,是 15 我区农业转型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录属各县园区建设的有力借鉴,所以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与旅游方式,所以规划所涉领域极广,它是农学、林学、牧学、水产学、农业经济学、生态学、民俗学、旅游学以及风景园林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在功能上建立蔬菜区、水果区、高新区、服务区等区域兼具的综合农业公园。在利用方式上,是在园内将某一农作物的观赏、采摘、制品及其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和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提高公园的经营效率,丰富游览乐趣,增加园区收入。因此,就规划而言,它不是哪一个单项学科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与配合方能最终实现。上述规划与投资预算只是框架式的提纲,在具体实施时将会设计些更为详尽与具体操作方案。
第五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龙江绿网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
资金申请报告是指项目投资者为获得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出具的一种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适用于审批制。政府对于企业或地方政府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审批制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和事权划分,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项目审批权限。资金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相应级别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制。
第一章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一节 XX技术国内外现状 第二节 XX技术当前发展趋势
第三节 项目技术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节 产业关联度分析
第五节 XX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关联 第七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结论 第二章项目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XX技术来源及知识产权 第二节 XX技术研究现状
一、开发进度
二、中试情况
三、鉴定年限 第三节 技术工艺
一、技术工艺特点
二、与现有技术工艺的比较优势
第四节 XX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建设方案
第一节 项目产能规模与建设内容 第二节 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 第三节 设备选型
龙江绿网
第四节 建设地点 第五节 建设组织实施
一、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二、建设期管理措施
第六节 厂房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章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 第一节 环境保护
一、设计依据
二、环保及污染防治措施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
一、设计依据
二、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节 节能措施
一、设计依据
二、环境保护措施 第四节 消防措施
一、设计依据
二、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节 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第五章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第一节 项目法人企业概况
一、所有制性质
二、主营业务
第二节 项目法人企业经营情况概况
一、近三年财务指标(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等)
二、银行信用等级
第三节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第四节 项目法人企业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六章投资方案 第一节 项目总投资规模
龙江绿网
一、固定资产投资
二、流动资产投资 第二节 投资使用方案 第三节 资金筹措方案 第四节 贷款偿还计划
第七章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第一节 内部收益率与投资回收期 第二节投资利润率
第三节 项目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盈亏平衡表 第五节 项目风险分析
第六节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
第八章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第一节 银行承贷证明(省分行以上)文件; 第二节 项目法人近三年的经营状况(财务三表)和自筹资金保证落实文件; 第三节 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第四节 前期科研成果证明材料(权威机构认证、专利证书等);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要求,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评编制单位资质应具有相应行业资质。依据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重新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权限的通知》(黑环办〔2013〕187号)、黑龙江省下属市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要求,来判定审批归属单位。如需咨询,请致电黑龙江绿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