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综合实践课题教学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课题教学计划
我校“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经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审,经市教育局批准,于2007年1月被立项为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四年来,学校课题研究在市教科所、区社会事业处、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扎实有效开展教科研相关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此,我代表学校对一直以来关心扬子第四小学教科研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借此结题申报之际,就学校“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所开展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来宾做如下汇报。
一、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一支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队伍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早在“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酝酿阶段,我校就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由组织管理能力强、科研意识浓、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及一定研究理论水平的老师担当。研究小组由季红兵校长担任组长,钱淑云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骨干教师张远钧、胡玲、李哲南、赵海燕、李玉梅、徐久云、何光霞、林晓霞等为研究小组成员。这是一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队伍,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是一支乐于奉献的队伍,他们的努力确保了“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
动研究”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2、制定课题研究管理规定。
学校领导在教科研工作中达成的共识是以教科研兴校,因此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校领导教科研负责制。目前学校自上而下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师支持的教科研格局。我校“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立项之时,学校就出台课题研究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障课题研究的开展,规定对科研具体时间安排,研究小组成员的培训学习、奖励政策等职责与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进行教科研研讨等活动,学下在期初课务安排时充分考虑研究小组成员研究需要,在教科研活动期间不安排任何课
务,从而确保教科研质量。
3、确定课题研究重点。
基于国内外国学启蒙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于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结合起来,以“综合实践”作为出发点,注重国学启蒙教育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亲近国学,积累国学文化基础,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国学的魅力,深入理解国学真谛。我们将研究的目标定位于既要让国学启
智,又要让国学育人,让每一个儒香学子“启智、养正、博雅”。
4、研究小组成员培训。
学校重视研究小组成员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让研究小组的成员了解更前沿的研究资讯,掌握更先进的研究理念。
(1)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指导研究工作。
学校先后邀请马来西亚国际经典情商教育专家钟积成教授,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对研究方
向、研究策略等给予了卓有成效,富有建设性的指导。
(2)组织研究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取经。
我校先后联系“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基于学生需要的主体育德范例研究”等课题组,参与他们的子课题研究,参加他们的课题研究活动贴,丰富研究理论资料,提升实践研究水平。研究小组成员先后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青州论坛、成都论坛,“基于学生需要的主体育德范例研究”南京学习交流等多次活动,带回宝贵的研究经验、研究理念。
(3)组织国学普及教育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国学普及教育集体活动,每月一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国学,通过观看大师国学讲座录像、拜读国学经典作品、论坛学习国学体会等形式让更多的教职工理解国学教育,提高国学素养。如我们先后聆听了蔡礼旭、翟鸿燊等国学大师对于国学的理解,阅读了王蒙等大家关于国学的著作,采用论坛的方式互相交流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感受等活动促进了教职工对国学有了更全面
更深入的了解。
5、课题研究经费保证。
学校有独立的教科研经费预算,对外出学习培训等教科研各项开支,学校学
校课题研究经费全力保障。
二、具体工作
1、构建课程系统。
国学精神要在学生生命中扎根,国学课程化是必由之路,我校国学研究打造的正是鲜活的、灵动的,有着持久生命力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以环境、学科、活动为三大课程群,集成“专题课程、隐形课程、微型课程、实践课程、综
合课程”等多重课程形态,构建我校国学教育课程系统。
(1)环境课程。
不仅建设浓厚国学文化氛围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将“隐形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有效放大,使其显性化、课程化,让学生品味、感悟、内化。在国学环境创设上,体现主题性、系列性和儿童性,建立国学教育长廊,以“走进经典”为主题,以“名家、名言、名篇、名作”为内容,包括主题墙报(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梅兰竹菊系列、经典诗词系列、经典格言系列)、造型设计(体现传统文化主题大门、围墙等)、大型壁画(“少年自强”主题宣传画)、景观景点(国学浮雕小品等)、设施陈列(厅堂、走廊、教室的布置文化)、专用教室(建设国学教室,营造安定、祥和、富于浓郁文化的氛围)。学校还将“无声语言”绘形绘色,把教育长廊的内容编成教材,进入课堂。采用由国学小书院小院士担任国
学导游进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耳闻目睹,加深理解。
(2)学科课程。
①创造性地使用经典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典故》、《三十六计》、《古文观止》等。
②重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的学科渗透。数学学科中传统数学思想元素;音乐课堂上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
③着力开发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现在我校已成功开发《论语》、《经典古诗词》《德行教育》三本教材。如《经典古典诗词》以“四季、四节、四经、四君子”为主题,每一单元涵盖古典诗、词、文。四个单元:秋蕴絮语、冬日印象、春天的歌、灿若夏花,通过追本溯源、诗词欣赏、摇橹引渡、余音袅袅四个部分及单元综合练习将中华优秀诗歌作品及其相关知识呈现在好学、勤学的儒香
学子面前。追本溯源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经典轶事,激发学生对于经典的兴趣;诗词欣赏则直接将最美最醇的经典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摇橹引渡给了学生一枝拐杖,凭借所附的材料学生能够享受到跳后成功的欢愉;余音袅袅则让不朽的文
化盛典通过一扇窗让学生探寻更多……
(3)活动课程。
①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中传统文化美德资源进行德行教育。如在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蓝本,创编了一些以古典文化为内容游戏活动,将学习与生活与课间活
动联系起来。
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为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孝的要义。在学生唱、说、舞、奏的过程中自觉领会,达成教育。
③开展国学素养综合系列教育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儒香文化节”和“儒香文化论坛”,是国学教育活动的盛事,全体师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能够全方位感受到国学芬芳,提高综合素养。学校第三届儒香文化节在扬子体育馆举行,全校师生及数百名家长参与的大型互动活动,整场活动由求真、求善、求美三部分组成。求真篇中动人心弦的经典、脍炙人口的佳作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生动再现;求善篇中亲情、友情、爱国情通过演员生动演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求美篇中华服饰的故事让我们深入远古、走向未来,大红的绸子下美仑美奂,一千多师生齐声诵读《礼运大同篇》告诉我们关于美最好的解释。④社区家庭国学教育活动。在家庭开展“同读国学经典,建设儒香家庭”活动,学校每周发一条国学短信,推荐国学经典家庭读本,举办“亲子诵读经典”
和写同题“读经感悟”等活动。
2、落实子课题研究。
(1)参加重点课题研究。
结合“小学国学启蒙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的实际特点,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加入并承担了“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
研究,学校成立德行研究小组,加入了“基于学生需要的主体育德范例研究”课题研究并承担了子课题“基于学生需要的传统美德主体育德范例研究”的研究任务。通过这些研究,我们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研究资料,充实了“小学国学启蒙
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研究。
(2)分设子课题,全面铺开研究。
针对学校教职工的特点,结合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的实际需要,学校通过设立子课题或教师申请子课题两种方式,在国学教育大课题下增设近二十项子课题,从不同角度多渠道多手段开展研究工作,补充课题组研究,全面推进国学启蒙教
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3、开发校本教材。
研究初期,我们采用的是吉林摄影出版社“国学小书院”丛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走出了一条学、教结合的国学教育思路,也形成了自己国学教育学案并逐步整理出“古诗词”、“德行教育”、“论语”“金陵文化”等校本教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有校本教材的开发均经过了几个阶段的磨砺,均来自于课堂实践。比如我们的“论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课题组成员首先确定所选《论语》语录的分类,诸如诚信、治学等,接着将所选语录结合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元素整合备教案,然后课堂实践,再研讨修改第二次进入课堂实践,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得出《论语》学案,同时得出教案。因此,我们的校本教材是与教案
同时呈现的,是可以直接应用推广的。
4、课题推广应用。
(1)参加文化传播活动。
由于我校注重综合实践研究,注重活动研究,学生学习渠道之一就是活动,学生活动、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区域内形成一定影响,多次应邀参加各级演出活动。如我校国学经典诵读类节目曾参加了南京市经济广播电台、南京市少儿频道举办的“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音乐会”,参加了南京市图书馆组织的“国学的天空”等多次演出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有识之士了解了国学教育,推广了国学
教育。
(2)社区经典诵读班开办。
我校课题研究小组有一批志愿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开办了“社区经典诵读班”,面向社区学龄前儿童传授国学经典,得到社区及家庭的广泛好评。
(3)承办区语文年会,展示国学研究成果。
我校先后两次承办区语文教学年会,通过国学课堂、国学活动、国学研究汇报等形式将国学经典教育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既诠释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
念,又宣扬了传统国学经典启智、养正的效用。
三、研究反思
1、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师生对国学启蒙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撰写了不少关于国学启蒙教育的论文,在各级报刊及各类比赛中均有所斩获,此次结题也形成了教师论文集。学校建设积极、健康的少年君子文化,形成学生笃学善思的学风,厚德尚行的习性,博爱自强的品格,学生在国学教育的熏陶下,国学素养明显提升,逐步达成活泼文雅的目标。目前,多数孩子能够独立创作诗词,《乐游园》正是他们勤奋学习的成果体现。此外,我们还征集了很多由孩子独立设计或家长孩子共同设计的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等,有些已经被搬上舞台。这些成果的取得说明了国学教育研究深得人心,社会、家长的支持也是我们研究的原动力。
2、发现问题。
进步就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不足。如我们重视了过程的研究,老师和学生在国学经典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重视总结反思,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模式体系。对于研究效果,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但是如何用数据分析,如何让效果得以显性表现
还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思索。
尽管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武装我们传承国学经典教育,但是作为课程的提出,我们在理论上还准备不足,我们需要系统地严谨地审视我们的研究思路,需要更为科学也更为有效的研究模式。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国学经典教育采取一些仪式化的手段,不但能够让国学经典的阅读形成一种习惯,还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然而苦于我们对此的理解
还不够深刻,我们急待寻求一条科学之路。
第二篇:综合实践课题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课题教学计划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使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课程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增设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时间安排
每个月进行一次主题活动,各年级可自行选题。
六、活动模式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具体地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采用如下模式:
⑴知识背景的准备。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活动的性质、目标、实施步骤、意义等,使学生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向学生介绍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开设科普讲座或一门短期的综合课程,介绍一些有关当前人类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开拓学生视野,诱发探究动机。
⑵指导学生确立课题。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自由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对选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一般来说,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如:“河水污染情况调查”、“压岁钱使用情况的调查”、“校门口小摊小贩的调查”等。
⑶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每个 课题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采取自愿结合、适当调节的建组原则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课题小组确定后,要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研究的结果等。
⑷实施研究。学校和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通过查 阅资料、实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等方式去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⑸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课题小组将收集到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⑹成果交流、总结反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图表、科技制作、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究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得一定的“高峰体验”。同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 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第三篇: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施行本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立异精神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养成联合协作、活泼进取中培育杰出特性,全面前进学生的归纳实践本质;开发学生的归纳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调和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活泼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会和感受日子,进而学习科学研讨的办法,发展归纳使用常识的才能,增进学生与校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办法,学生真正得到归纳本质的前进,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归纳实践活动方针:
1、情感方针:
(1)通过展开归纳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对社会日子的活泼情绪和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知道,逐步形成重视社会,参加社会的思想认识和才能。主动活泼地参加社会和效劳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知道,增强社会实践才能,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
2、常识方针:
(1)研讨性学习、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加、协作、研讨、才能。
3、才能方针: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日子自理才能、交往协作才能、调查剖析才能、着手实践才能以及对常识的归纳运用才能和立异才能。
(2)发挥主动获得常识和信息的才能,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气和主动探求的情绪发展信息素质、探求才能和创造精神。
4、进程方针:
开始掌握参加社会实践与调查的办法、信息材料的收集、剖析与收拾的办法和研讨的办法。
5、人格方针:
获得亲自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活泼体会和丰厚的经验,刻画完善人格。开始养成联合调和、协作立异、活泼进取的杰出品质,使学生形成激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寻求的完成。
三、学生基本情况剖析:
初中生通过一年的实践学习,在常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根底与前进,他们关于课上的要求都能仔细的完成,小组研讨、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着手动脑活泼活泼,活动时协作认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九年级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为继续学习供给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依据归纳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方针特色及我校实际情况,归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首要环绕卫生新校园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情况。 通过让学生从校园的事、物调查记录,了解校园所发生的变化,培育学生的调查、研讨、效劳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活动研讨的热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求,从而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常识更新、思想活泼、归纳实践才能的前进,更好地为中考效劳。
活动主题
1、了解校园基本情况班内报告
2、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
3、观赏果园硕果实地观赏
4、观赏厕所的沼气系统
5、卫生新厕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6、沼气是什么
7、节约用水小组讲座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9、绿色小卫士——垃圾分类处理。找材料
10、只要一个地球找材料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 辅导思想
归纳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归纳运用常识的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去体验和感受日子,培育自己的实践才能,增强立异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为辅导,以实践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取得亲自参加研究探究的体验,形生长于质疑,乐于探求,尽力求知的积极情绪。
2、培育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求才能。
3、培育学生的乐于协作的情感和长于协作的技术。
4、养成劳作观念,形成一般劳作技术。
5、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参加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力。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日子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常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日子的才能。
三 课程内容
归纳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作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归纳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求的学习办法,这一办法浸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合作的形状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校园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时节等,一起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归纳实践活动。
四 教育办法
1 注重开展性教育点评办法的运用。着重点评进程化,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注重儿童活动中支付的尽力的程度,以及进程中的探究、思考、创意等;着重点评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着重质性点评,着重日常调查进程,强化专题性探求进程,建立生长记载袋,实施阶段性点评。
2 开发教育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日子空间,把教育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育走向家庭、社会,真实走进学生的实际日子,表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育空间,不局限于校园和讲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日子,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得到全面调和的开展。
4 注重教育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生长。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中培养良好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学校、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知识目标: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与、合作、研究、能力。
3、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团结和谐、合作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的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一年的`实践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研究、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活跃,活动时合作意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九年级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继续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卫生新校园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通过让学生从校园的事、物观察记录,了解校园所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服务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活动研究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为中考服务。
活动主题
1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班内汇报
2、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
3、参观果园硕果实地参观
4、参观厕所的沼气系统
5、卫生新厕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6、沼气是什么
7、节约用水小组讲座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9、绿色小卫士——垃圾分类处理。找资料
10、只有一个地球找资料
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四篇: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 辅导思想
归纳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归纳运用常识的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去体验和感受日子,培育自己的实践才能,增强立异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为辅导,以实践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取得亲自参加研究探究的体验,形生长于质疑,乐于探求,尽力求知的积极情绪。
2、培育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求才能。
3、培育学生的乐于协作的情感和长于协作的技术。
4、养成劳作观念,形成一般劳作技术。
5、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参加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力。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日子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常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日子的才能。
三 课程内容
归纳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作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归纳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求的学习办法,这一办法浸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合作的形状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校园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时节等,一起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归纳实践活动。
四 教育办法注重开展性教育点评办法的运用。着重点评进程化,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注重儿童活动中支付的尽力的程度,以及进程中的探究、思考、创意等;着重点评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着重质性点评,着重日常调查进程,强化专题性探求进程,建立生长记载袋,实施阶段性点评。开发教育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日子空间,把教育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关注社会新的开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育走向家庭、社会,真实走进学生的实际日子,表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拓展教育空间,不局限于校园和讲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日子,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得到全面调和的开展。注重教育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一起生长。
20xx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_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施行本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立异精神和实践才能,让学生养成联合协作、活泼进取中培育杰出特性,全面前进学生的归纳实践本质;开发学生的归纳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调和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活泼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会和感受日子,进而学习科学研讨的办法,发展归纳使用常识的才能,增进学生与校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育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办法,学生真正得到归纳本质的前进,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归纳实践活动方针:
1、情感方针:
(1)通过展开归纳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对社会日子的活泼情绪和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知道,逐步形成重视社会,参加社会的思想认识和才能。主动活泼地参加社会和效劳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知道,增强社会实践才能,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
2、常识方针:
(1)研讨性学习、社区效劳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加、协作、研讨、才能。
3、才能方针: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日子自理才能、交往协作才能、调查剖析才能、着手实践才能以及对常识的归纳运用才能和立异才能。
(2)发挥主动获得常识和信息的才能,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气和主动探求的情绪发展信息素质、探求才能和创造精神。
4、进程方针:
开始掌握参加社会实践与调查的办法、信息材料的收集、剖析与收拾的办法和研讨的办法。
5、人格方针:
获得亲自参加归纳实践活动的活泼体会和丰厚的经验,刻画完善人格。开始养成联合调和、协作立异、活泼进取的杰出品质,使学生形成激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寻求的完成。
三、学生基本情况剖析:
初中生通过一年的实践学习,在常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根底与前进,他们关于课上的要求都能仔细的完成,小组研讨、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着手动脑活泼活泼,活动时协作认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九年级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根底,为继续学习供给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依据归纳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方针特色及我校实际情况,归纳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首要环绕卫生新校园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进程中出现的情况。通过让学生从校园的事、物调查记录,了解校园所发生的变化,培育学生的调查、研讨、效劳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活动研讨的热心。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求,从而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常识更新、思想活泼、归纳实践才能的前进,更好地为中考效劳。
活动主题
1、了解校园基本情况班内报告
2、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
3、观赏果园硕果实地观赏
4、观赏厕所的沼气系统
5、卫生新厕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6、沼气是什么
7、节约用水小组讲座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9、绿色小卫士——垃圾分类处理。找材料
10、只要一个地球找材料
第五篇:2017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17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17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2017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中培养良好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学校、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知识目标: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与、合作、研究、能力。
3、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5、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团结和谐、合作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的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一年的实践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研究、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活跃,活动时合作意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九年级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继续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卫生新校园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通过让学生从校园的事、物观察记录,了解校园所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服务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活动研究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为中考服务。
活动主题
1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班内汇报
2、校园是我家我要爱护它
3、参观果园硕果实地参观
4、参观厕所的沼气系统
5、卫生新厕所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6、沼气是什么
7、节约用水小组讲座
8、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9、绿色小卫士——垃圾分类处理。找资料
10、只有一个地球找资料
2017学校综合实践教学计划(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男生32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动机强,动手动口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但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的视野狭窄,见识少,认识事物的能力差,有待于加强培养。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5个案例,分为:新学期开始了、风、光的游戏、节日、粮食、环保设计。每个案例分为二小块,每个小块又包括“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