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转折》读后感1
《大转折》读后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近日看完《大转折》这本书后,我不禁的发此感慨,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洗礼后,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揭开了新中国的历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几次面临生死考验,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开始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为此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历史不会因此而改变,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之后,并且及时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由此中国共产党逐渐开始步入正轨,尤其在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成为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国外尤其是美国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暗中资助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党政府,企图将中国一分为二;因此在国民党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迎来了最艰难的两年,但是也正是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顶住压力,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下,不但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粉碎了美国企图分裂中国的美梦,而且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惊天逆转的神话。
面对这段光辉岁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可思议的成功就如同国民党不可思议的失败一样,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又如此理所当然,在国共内战开始之初,国民党拥有四百三十万人的正规军,另有一千三百架飞机,千余艘作战舰船,并拥有坦克等重型武器,而且国民党也不乏人才,所有军队指挥人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或者国外留学归来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胡宗南、邱清泉等人都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文胆”陈布雷更是兢兢业业,忠心耿耿。
不过,是什么让这支被称为“世界最大规模军队”之一的国民党在短短700天里土崩瓦解?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内部斗争,各自为战”,国民党看似强大,但是内部派系众多,相互推诿,以邻为壑,国共内战的时候矛盾突显,军队之间经常在战场上相互掣肘,例如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精锐七十四师被围,其指挥官张灵甫
死守孟良崮,为国民党实施的“中心开花,四面包围”的决战创造条件,但是其两翼的李天霞和黄百韬却不愿意看到张灵甫的成功,故意见死不救,把党国的利益放在了个人得失之后,最终导致七十四师全军覆灭,张灵甫被消灭的结局。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军队之间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比如孟良崮战役中,共产党华野第一师担任天马山阵地的防守任务,在国民党飞机坦克的狂轰乱炸下,形势一度很危急,但是一支路过的兄弟连顾全大局立即参与增援,战斗结束了,阵地安然无恙,但是这支兄弟连却阵亡过半,而且这位可敬的营长也牺牲了;由此可见,国民党内部实际已经是千疮百孔,即使有张灵甫,邱清泉这些能征善战,直言不讳的优秀人才,国民党也已经是“大厦将倒,独木难支”,因此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军事上的必然失败。
另外,国民党失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得民心”,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一度失去了美国的支持,加上战争花费巨大,国库空虚,国民党不断印钞票,导致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但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却在酝酿一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变革——土地改革,这场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土地改革如同一场熊熊烈火,迅速传遍了所有解放区,而这场改革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让毛泽东同志也不禁感叹:“战争的伟力蕴藏在人民群众的深厚土壤之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因为土地改革,人民群众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因为土地改革,历史性的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因为土地改革,人民群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因此历史再一次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土地改革之后,分得土地的青年农民踊跃参军,后方群众踊跃支前,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空前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共产党虽然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也遭受重创,但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在短短一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人数迅速增加,战斗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强,形成了全民皆兵的统一战线,在这样的力量面前,任何军队都是不堪一击的,国民党军队也是一样,最终不得不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第二篇:《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观后感
传承西柏坡精神锤炼党性修养 ——《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党员教育电视片《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让我重温了这段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再次聆听这些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思想上又一次受到了洗礼,感悟颇丰。
西柏坡,坐落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山区的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所在地,在这里“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得以阐述,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指引着新中国的前行。她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共称为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她的名字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之国,震彻寰宇。
毋庸置疑,西柏坡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更是一种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的是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两个
“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观看这部党员教育电视片,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倔强不屈的精神,感受到了他们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更加地敬重革命前辈们的坚持和付出,也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来不断锤炼党性。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在提升素质中锤炼党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一个人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用学习的成果升华自我,用学习的成果指导实践。因此,我会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通过学习成果的转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党性的认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二是善于接受批评,在改造自我中锤炼党性。党性强不强,群众说了算。一个人有缺点、有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思想上消除对他人批评的顾虑,把别人的批评想成一种思想负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剖析自我、改正错误的最有力武器。我会把别人的批评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把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当作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和展示自己宽广胸怀的体现,虚心的接受批评,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党性的提高。
三是乐于解决问题,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党性。善于解决问题的党员,才是党性强的党员。我会牢记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党性
这一理念,时刻用为民解决问题的成效这一重要标尺衡量自身党性,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选择,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争取群众的信任,使党性在实践中升华。
《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这部教育片对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呈现教育,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历史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如今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而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为了早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做的是把西柏坡精神的宝贵结晶付诸于实际工作中去,坚持党的立场与信任,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脚踏实地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
为了战略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电影开篇播放刘邓大军通过一望无际的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忽然队伍中传来吵嚷的声音,经过了解,原来是部队为了轻装前进,将所有重型辎重全部炸掉,包括以牺牲三名战士血的代价才换来的一门大炮。写写帮文库精心整理了“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范文五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
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今天我们要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可天气很糟糕,呼呼的大北风吹得你直打颤。可又不能不去,我本来是要坐车去的,天气很冷,路上连一个影子都没有,更谈得上车?我冻得坚持不住了,回头望了望,妈妈还没有出来,我只得自己先往前走了,走了约有五六分钟,后面才骑着车过来了,走到了我跟前,我才认出了这是我的妈妈。她那前额和眼角,过早地刻下了几道极细的皱纹,留下了艰辛和忧患的痕迹。妈妈把车子让给了我,我当时真是冷极了,再加上电影快要开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骑上了就走了,终于赶到了电影院。
我们看得电影是《大转折》,当我看到那解放军士兵在大雪纷飞的冬季踏着冰前进的那一幕感人情景时,我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滋味。许多革命志士为了我们这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得太多了,而我们这一代却娇生惯养,身在福中不知福,把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花在没用的地方,我们这样做能对得起谁呢?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好好学习为祖国出一份力呢?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在今天早上做得那件事,后来得知妈妈是走着来的,我心里仿佛呆了,跳动慢了,同样一个环境,而电影里的战士们能够坚持下去,而我呢?的确,现在年代不同了,可虽是年代不同,但我们不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忘了,我们应该牢记它,为中华民族去创设、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去开拓。
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空前规模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与敌人鏖战,先后取得郓城、定陶、六营集战役的胜利。接着,又攻克敌重兵把守的羊山集。此时,颇感不妙的国民党当局紧急调集35万大军日夜兼程扑向羊山集,并企图利用当地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之机,袭击我军。面对严重的敌情、水情和党中央发来的“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刘邓彻夜未眠,毅然决定立即南下。部队在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未及休整的情况下,冒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并胜利到达目的地。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坚持战斗,经历了极其艰苦和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最后以伤亡近半的代价,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了战略进攻。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几个情节镜头令我记忆尤其深刻。
镜头一:战士们在寒冷的冬天,赤着双脚踏着结冰的河面过河。很难想象,在那么冷的冬天,他们就那样赤着双脚踩着结有冰块的河面行走,双脚都冻紫了。换做是我们,在那么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袜子鞋子都觉得冷,跟别说赤脚踩冰块了。可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吭声,而是那样坦然地在结有冰块的水中趟过。
镜头二:战士们边打仗边洗澡。影片中战士们因为水土不服身上长满了疥疮,在泡澡治疥疮的时候他们还要防止敌人的进攻。洗澡的时候一队人洗,另一对的人就拿枪在旁边打敌人,然后换班。当看到战士们在水中嬉戏,玩闹,脸上露出的那种开心的笑容的时候,我为之动容了。那需要多么乐观的心态啊,才能在那样的环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乐。
镜头三:刘伯承和邓小平互相争着南下,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让给对方。在那种战争形势下,要南下就必须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就意味着一路上会接连不断的遇到危险。明知是危险的,但刘伯承和邓小平互相争着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真诚而深厚的战友情谊,更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无私而伟大的心。
我被他们这种不畏险阻、不怕吃苦、无私精神以及乐观开朗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反映战争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育影片。看完这部影片,我忍不住开始反省我自己。
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最近,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挺进大别山》等影片,重温前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直截了当地突出《挺进大别山》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渡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邓小平刘伯承。
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解放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解放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敌人的历史事实。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
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邓在大别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强烈激昂的演讲,他们不约而同由衷地发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的大无畏呐喊。
刘邓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敌人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与人民为敌的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
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
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
那段革命战争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到今天,社会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
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顾客服务”。
公司为了增强全体员工爱国主义意识,开展的主题教育,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当前,国内外经营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新情况下,我们青年员工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看问题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同时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部分员工的服务意识薄弱及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等。
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集中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增强了我的大局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模范意识和爱国意识,树立了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成为具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合格员工,成为执行总部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模范。
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时期,由中共领导红军在鄂豫皖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块伟大的革命根据地,也是红4方面军的诞生地。
这一根据地的成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迄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已建立80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鄂豫皖苏区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在这片热土上出生、成长的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为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80周年,革命老区的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而我们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党组织也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党组织生活会,此次党组织生活会的形式不是采取以前的小组讨论发言形式,而是以观看《大转折——挺进大别山》这一战争影片的形式开展。
坐在主教楼220教室里,我认真的看完了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空前规模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在鲁西南与敌人鏖战,先后取得郓城、定陶、六营集战役的胜利。
接着,又攻克敌重兵把守的羊山集。
此时,颇感不妙的国民党当局紧急调集35万大军日夜兼程扑向羊山集,并企图利用当地连降暴雨洪水猛涨之机,袭击我军。
面对严重的敌情、水情和党中央发来的“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刘邓彻夜未眠,毅然决定立即南下。
部队在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未及休整的情况下,冒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过黄泛区,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英勇挺进,并胜利到达目的地。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坚持战斗,经历了极其艰苦和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最后以伤亡近半的代价,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了战略进攻。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几个情节镜头令我记忆尤其深刻。
镜头一:战士们在寒冷的冬天,赤着双脚踏着结冰的河面过河。
很难想象,在那么冷的冬天,他们就那样赤着双脚踩着结有冰块的河面行走,双脚都冻紫了。
换做是我们,在那么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袜子鞋子都觉得冷,跟别说赤脚踩冰块了。
可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吭声,而是那样坦然地在结有冰块的水中趟过。
镜头二:战士们边打仗边洗澡。
影片中战士们因为水土不服身上长满了疥疮,在泡澡治疥疮的时候他们还要防止敌人的进攻。
洗澡的时候一队人洗,另一对的人就拿枪在旁边打敌人,然后换班。
当看到战士们在水中嬉戏,玩闹,脸上露出的那种开心的笑容的时候,我为之动容了。
那需要多么乐观的心态啊,才能在那样的环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乐。
镜头三:刘伯承和邓小平互相争着南下,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让给对方。
在那种战争形势下,要南下就必须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就意味着一路上会接连不断的遇到危险。
明知是危险的,但刘伯承和邓小平互相争着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着真诚而深厚的战友情谊,更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无私而伟大的心。
我被他们这种不畏险阻、不怕吃苦、无私精神以及乐观开朗的态度深深打动了。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反映战争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教育影片。
看完这部影片,我忍不住开始反省我自己。
最近寝室后边在施工建新宿舍楼,这座新宿舍必须在9月份开学的时候建成,好让09级的学弟学妹能住进去,因此工地一直在赶工,每天从早上六点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噪音打扰到在寝室自习休息的同学。
因为现在快到期末,课几乎都停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习,而我又习惯在寝室自习,所以经常跟同学抱怨寝室外面太吵,影响我学习。
想到影片中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大众的和平,不顾自己的生死投入到危险的战争前线。
我为自己的这种自私的想法深深感到惭愧,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的舒适而不顾学校的利益呢,更何况我也是黄师的一员
观《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最近,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挺进大别山》等影片,重温前辈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主义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直截了当地突出《挺进大别山》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渡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邓小平刘伯承。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解放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解放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敌人的历史事实。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邓在大别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强烈激昂的演讲,他们不约而同由衷地发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的大无畏呐喊。刘邓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敌人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与人民为敌的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革命战争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到今天,社会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
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伟大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顾客服务”。公司为了增强全体员工爱国主义意识,开展的主题教育,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当前,国内外经营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新情况下,我们青年员工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看问题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同时也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部分员工的服务意识薄弱及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等。此次教育活动的开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集中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增强了我的大局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模范意识和爱国意识,树立了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成为具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合格员工,成为执行总部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勤奋工作、刻苦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的模范。
第四篇: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范文)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之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是第一次在建党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是第一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刑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之一是,坚持综合治理。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3.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是第一次在建国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4.建国后第一次大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8.现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之一是,坚持系统治理。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0.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正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法治实施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法治保障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以()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正确√
A.经济建设
B.阶级斗争
C.制度建设
D.社会建设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作用。正确√
A.制约
B.规范
C.关键
D.重要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的法律规范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法治监督体系。正确√
A.高效
B.严密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
A.依法治国
B.依宪治国
C.依宪执政
D.依法执政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我们党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的笼子里。正确√
A.制度
B.法治
C.文化
D.纪律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总书记指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正确√
A.发展
B.建设
C.稳定
D.开放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形成()的党内法规体系。正确√
A.高效
B.完善
C.完备
D.有力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正确√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2.杨小军教授认为,法治对于反腐的三个作用是()正确√
A.惩治
B.治理
C.调整
D.教化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有机统一。正确√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制度文明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要推进()正确√
A.严格执法
B.公正司法
C.社会畏法
D.全民守法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做到()正确√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和责任追究制度。正确√
A.审查
B.记录
C.通报
D.查实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做到坚持以下哪几个治理?正确√
A.坚持系统治理
B.坚持依法治理
C.坚持综合治理
D.坚持源头治理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使制度和法律具有()和极大的权威。正确√
A.稳定性
B.连续性
C.功能性
D.制度性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共同推进。正确√
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宪执政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正确√
A.社会化
B.社会化
C.制度化
D.法律化
您的答案:CD
正确答案:CD
答案分析:
第五篇: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和新起点
杨小军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各位大家好!,我们这一讲的内容是,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主要精神。我们的题目叫做中国法治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大转折与新的起点。
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呢是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四中全会它的这个和以前的这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它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上。第二个呢,想讲一讲四中全会标明我党对依法治国的重视的程度,重视的状态。第三个想讲一讲,四中全会所显现出来的关于依法治国的那些转折。第四个问题呢,想讲一讲,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采取了一些新的起点。下面我们就来讲介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于依法治国,我们国家搞法治建设,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其实从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在推行法治,包括建国初的大量的这个形势政策和形势方面的法律等等,包括婚姻法啊,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和继承关系的婚姻法,还有宪法共同纲领等等。
但是我们要提的第一个脉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项就是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另外一项就是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讨论和决定。在关于民主和法治建设这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这个方面的这个内容,它是怎么写的,它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可以注意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个对法治建设高度重视的一次会议,因为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第一次。那么文化大革命这个的它的这种的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除了是我们对这个党和国家的这个中心工作,它偏离了这个经济建设,因此它需要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另外一个,一个形成十年浩劫的一个原因呢,就是民主法治的建设受到了削弱,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们建设法治依法治国的一个新的大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它对法治的强调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当中,讲到了一个十六字的法治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设方针,就是现在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四句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且讲到了这个法律要它这个制定要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什么样的权威呢,要有极大的权威。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注意到,这个时候讲法制是讲的制度的制,就是我们所说的刀制,主要还是强调这种制度性,就是这种法律制度的这种建章立制的性质,那么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法制的这个表述。
到了中共十五大的时候,对法治建设的表述就有一些的变化,在这个十五大报告当中,提出了这么一句话,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法治国家,要依法治国,这是一个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注意到这个时候的治,法治啊,已经不是制度的制了,而是三点水的这个,我们叫水治,那么前面那个呢,制度的制,我们叫刀制,就是从刀制到水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以前一直讲的都是刀制,那么到了十五大以后就讲水治,所以而且不但是水治,还讲的是,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个提法也是全新的,这意味着我们对于执政党对于法治的这个规律性的认识,它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升华,这是第二。
第三,到十八大,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法治建设的新的十六字方针,叫什么十六字方针呢?叫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我们刚才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讲的十六字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这个呢它主要是围绕着执法来的,主要是强调制度,所以先要有立,要把法立出来,有法可依,我要执法你得有东西啊,那什么东西呢?那前提就是法。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呢,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建章立制。那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建了很多章,立了很多制,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再去讲立法,讲这个建章立制啊,仍然局限在这个点,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就必须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内容是什么呢?法律就成了这四句话里面的其中一句,而不是全部了,什么意思呢?首先要讲立法就是讲它的科学性,但是除了立法还有别的,还有什么呢?还有执法,除了执法也还有别的,还有什么?还有司法,那么有了立法、有了执法,有了司法,这个整个环节有了,但是这个社会这个老板性这个所有的社会上的大众,他如何呢?他还得有个全民守法的问题,这是十八大提出来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这个规定,新的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当中,对于法治这一部分,他用了一个新的概念来表达,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当然还有很多具体内容,包括这个它的推进布局,推进路径是这个推进法治中国是怎么推进的。包括司法体制改革是怎么改的对吧,包括行政执法建设法治政府是怎么,应该怎么来强化,来改善。那么以及这个包括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如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确保人权等等,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
那么到了刚刚结束的这个十八届四中全会,它做了一个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这个重大问题的若干决定,在这个决定当中,他对于法治在前面的,我们讲在历来的,在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他仍然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什么内容呢?它是要建立法治体系。所以推进法治中国,我们它用了两句话来表述,就是前半句讲,要建立法治体系,后半句讲,要建设法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我们一直在讲建设法治,推行法治,推这个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从十五大以来,我们就在讲,就在讲这个依法治国,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是法治国家是什么?这是个目标,那么这个法治国家有没有更具体的内容呢?其实从十五大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法治国家,它在这个,这个目标上它有什么更为具体的内容。那么四中全会就把这个更为具体的内容讲了出来,他写的是什么呢?叫做法治体系,就是说法治国家到底是含什么?那么就现阶段来讲,它主要要包含的就是法治体系,所以它是由两句话来构成的,就是建设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所以法治国家法治体系,那么我认为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应该说我们大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的。就是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今天,我们党在依法治国的这条道路上,一直在进行探索,一直在推进,它这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国家,法治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梳理了这个发展过来的这个过程是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保证它法治和,民主和法治的关系。那么到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十八大的所谓新十六字方针,到三中全会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直到今天的四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体系建设。我认为它这个脉络可以告诉我们,共产党推进法治建设,它是一个传承,它也是一个发展,它不是从势头缝里蹦出来的,它首先它得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第二个呢,它又不是固定在那儿不动,所以它有一个发展和这个升华。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法治建设,我们的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二、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我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一)“法治”议题的设置
第二个问题,从四中全会与法治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确实对于法治的重视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角度重视依法治国,法治建设。那么怎么来讲这个问题呢?第一,议题,就是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会议的议题,从议题来看,我认为它就是重视,就是我们形象的说,从这个举措从这个动作看,它就是重视。先不说内容,我们用四句话来概括,它重视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程度,它这个议题重视。第一次,第一个是什么啊,就是在党,在我们党建党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家可以去翻一翻,从1921年,共产党建党开始,召开第一次一大开始,一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历次的党代会上,包括代表大会和全会上,都从来没有把法治作为一个主题,作为一个议题来讨论过,那么这是第一次。
第二个第一次,在建国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在建国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这也是第一次。那么从1949年建国到今天,我们党也开了,从七届这个三中全会开始,三中全会以后,那么我们党就已经,我们就已经建国了。那么从那个,从那个时候1949年到今天,我们开了很多次党员,这个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这个中央全会。大多数都讨论这个经济建设问题,这个改革开放问题,这个路线斗争问题,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党建问题,但是没有专题讨论过法治问题。那么这一次也是第一次。
第三个第一次,是第一次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把法治作为了中央全会的主题。我刚才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法治已经是比较重视了,已经是重视的程度已经是前所未有了,因为用了很,讨论了一个是解决基本路线问题,一个就是解决民主法治问题,从议题来看,占的比重也是很,在历史上也是很高的。它即便是这样,那么它也没有把法治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作为一个主题来进入中央全会。所以我们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于法治,也一直是作为一个自然段,它的表述作为一个自然段,作为一段文字,或者说作为一个二级标题等等来讨论的。那么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议题,这是第一次。
第四个第一次,就是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决定的形式来对法治问题做出重大安排。光开会不行,你最后还得形成文件,形成决定,所以中央全会它要讨论问题,讨论完问题对于重大问题,它会作出一个中央全会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党的文件,就是党内的最高法规。那么这一个东西,它专门,我们知道中共中央已经作出了关于依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上,在建国史上,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从来没有过就是把它作为一个,不但作为议题而且作为一个决定,它就成为了党的重大,党内的重大法规是吧。那么它会对于治党,对于治国它就具有了纲领性的这个文件的地位。所以我们说,从这四个第一次,能够做出,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执政党,对于法制建设的程度,已经是前所未有。
(二)为什么如此重视法治建设
那么既然如此重视,什么原因,我们就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视?我认为,一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是有它的客观规律,形势和任务所决定的,我们经常讲这句话,形势和任务,形势和任务,这句话都讲老了,但是这个话是有道理的,任务就是这个党要干什么,它打算要做什么,形势呢,形势就是客观情况,它只能,它必须,它应该干这些事情。所以形势和任务是决定这个党重视这个依法治国,搞法治建设的,我认为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那我们来看,哪些形势和任务决定了为什么要把法治放到今天这个位置,为什么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视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第一,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我们的,我们刚才讲了,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小平同志讲这个基本路线是一百年不动摇。那么习近平同志在最近的一次讲话当中也提到了。说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从宏观从长远,从历史来看,如果没有发展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什么问题都不会解决,都解决不了。所以发展是最终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以发展是第一要义,是没有动摇的。那么但是这个发展我们过去的发展和虽然我们一直仍然要坚持发展,就是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的,这个发展,可是这个发展我们面临着新的情况。
就需要调整,就要从粗放的发展,转向科学的发展。过去是外延式的粗放发展,也就是往里面砸钱,投,所以投资拉动嘛。那么经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再这么做下去,它已经难以为继,对吧。那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要转向一个内生的发展,由内生动力,由这个,要释放,我们讲让生产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要释放对它的束缚,让它变成一个自我的,这个有造血功能的一种良性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要通过法治来克服短期化和功利化的趋势,这就是形势决定。就是我仍然是发展,发展仍然是第一要义,但是过去那个发展不行了,那种粗放式的,那种外延式的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了,你比如说你投入,你这个我们讲投资拉动对吧,然后呢大型项目开始上,把生态环境给搞坏了是吧。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看出来了,北京的雾霾很严重了,已经不是,不是什么今天有没有的问题,好不容易才来一次雾霾,现在是好不容易才来一次蓝天。那么这个问题不仅是北京,其实很多地方都已经严重到了这个程度。那么你再去搞这种什么粗放式的发展,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那就会祸及老百姓,祸及全民,祸及这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所以这个路肯定是不能再这么走下去了。那么以投资,以粗放式,以这个外延式的增长式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了,那怎么办呢?那就得改为这个内生式的发展,这就要有什么?要有我们讲的通过法治来克服它的短期化和功力化倾向。就是你想哪儿发展你都去发展那不行,那有些地方能发展,有些地方是另外一种发展方式,这个就得通过法治来,就是这个是我们讲,我们用法治的方法来固定这个趋势。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二,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要高度重视发展,我们第一个是发展,第二个就是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在讲,我们就在推行改革开放,所以35年来是一个改革开放的35年。那么十八大以来,我们对于改革的重视程度,也是在得到了极大的这个强化。你看,二中全会讲什么?二中全会,十八届二中全会就是它的主题就是讨论国务院的改革,就是行政改革,这是改革吧。然后三中全会呢,三中全会就是直接上升到了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说,改革是我们的一个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式,是我党的一个任务,但是改革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过去在潜水区,摸着石头过去就过去了,实际上深水区就不行,深水区是什么?深水区就必须通过法治,来形成更加规范和有序来推进改革的方式,你不能随便改了,也许我们过程中,哪个地方走不通了,我们找一条能走通的路,我们把这个路打开,我们就改了,我们就走过去了。
但是今天这个形势已经不允许了,所以在新的改革的时候,你比如说,它这很多利益已经被固化了,那你怎么样把这个固化的利益给它打掉了,调成新的利益格局没有法治能行吗?也推不动了。所以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这是四中全会决定的。
第三,社会转型的形势和任务也决定了它,社会转型,社会怎么转型呢?我们认为社会已经进入了所谓的转型期,所谓三期叠加里面,其中有一个就是社会转型期,那么转型意味着什么?转型意味着社会纠纷,社会矛盾,因此必须通过法治来化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应对方式简单化之间的矛盾。刚刚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处理掉就完了,他有意见,他要上访,我们给他点钱,我们给他做做工作是吧,再不行,我们把它关起来。这种处理方法如果单对某一个具体的事和案件来讲可能是有效的,但是你处理完了以后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出现了,所以我们称之为简单化的处理,这种东西是不可为继的,因为这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个镇痛。那就必须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我们不是有一个经常有一个说法吗,人民内部的矛盾要用人民币去解决,但是实践证明,人民币并不能全部解决社会矛盾。那谁能解决呢?法治。得回到法治的规则和法治的轨道上来对吧。我们讲第一你得进轨道,你不能在体外循环,我动不动就爬电线杆子,我动不动就堵人家高速。那这种方式也不行的,对吧,所以你得进到轨道来,不能在体外循环。第二处理这个问题,我们得按法治规则,法治的公平正义,有没有法律标准啊,有没有政策文件啊,有没有合理之道啊,你不能说谁闹的厉害我就给谁,谁不理我就,谁不闹我们就不用理他。那这个现在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着大量的,由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纠纷,必须用法治的这个原则和轨道去处理。
第四反腐倡廉,把权力关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决定了我们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必须要重视法治,立制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我们现在讲,立制腐败,立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所以我们党才提出反腐倡廉啊,所以我们才搞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啊,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啊,对吧,就是这个党的干部,我们讲领导者啊,是需要去约束和监督的。那怎么来约束他呢,那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制度是谁?关键就是法治,就是法律制度是最大的笼子,是最基础的笼子,也是最牢固的笼子。那我们面对的这些腐败的现象,我们该开展了一个打击腐败,对吧,有一个我抓一个,我发现一个我逮一个,我们讲的该查的查,该关的关,该判的判,该杀的杀,这叫治标,它形成了一个,我们要在反腐上,我们有三个目标嘛,一个就是不敢腐,那么惩治腐败,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不敢腐的问题,是吧。就是我形成威慑力,我高压态势,我发现一个我逮一个,那么就让更多的人呢,他就不敢了,是吧,至少他现在不敢了。那这个态势就被压住了,但是第二个呢,他还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不能腐,就是他腐不成,他这个门被关了,他想弄那个事他弄不成,这个要靠什么?这个要靠打击不行,这个要靠治理,这个治理是什么呢?治理就是法治,治理的规则就是法治。
所以理论上我们认为,四中全会实际上是从什么呢?是从权力反腐,这个党,这个叫纪律反腐转向法治反复的一个转折点,这里要高度重视,这就叫为什么,我们这个时候会强调法治,就是它是一个治本,它是一个治本,治本的之举。那么我们要反腐倡廉,不能仅仅靠治标,它最终还是要转向治本,这就是一个,这个形势任务决定的,我们要把法治放在如此高的地位上。所以以上这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法治,这是第二个问题。三、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转折
(一)建国后第一次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
第三个问题,我们认为,四中全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大的转折点。说到转折我们就要来谈谈几个问题,第一我党在历史上,我们讲建国以后啊,我们的第一次转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个被称之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什么转折呢?主要是经济,就是党的中心工作的这个转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的中心主要在什么呢?在阶级斗争,对吧。所以搞政治运动啊,以阶级斗争为纲啊,阶级斗争是纲啊,这个(钢锯木桩),它一抓就灵啊,它是这么一个核心。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召开的这次重要的历史会议,它就决定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这个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
自从那个转折以后,我们就确立了后来所谓党的基本路线,叫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两个基本点,一个叫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叫坚持改革开放。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是这个党的基本路线,在统领,在指引,在引领全党和全国。这是一次第一次大转折。
(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又一次大转折
四中全会我们认为它是又一次的大转折,它转了什么呢?第一认识的转折,对谁的认识?对法的认识,对法治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认识的一个转折。过去我们是没有这样的问题的。那么现在对于党、国家、人民是什么关系?因为搞法治建设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最近外媒在这个,国外的媒体也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共这个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开会以前和开会期间,开会结束以后,发了一些文章,发了一些评论,有一些观点,也提出,他们其中有提出一个,提出一个问题,说那意思在中国这个搞法治建设,那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过去一直认为是比较敏感的,其实也不敏感,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认识到了,已经回答了。我们叫什么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怎么统一?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你不回答,你要是没有认识到位,你是无法回答的,我认为四中全会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认识上的一个一次升华,就规律性认识的一次升华,它怎么回答的呢?法治,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奇怪的命题,党是一个主体,法治一套规则,你把主体和规则搁到一起来比较,这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我就觉得它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问题。就像我们讲,一个家里面,你给我讲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那这个户主是,他是,是老大,但是老大你得按照什么规则来呢?你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你就有一些规则,是吧。比如说过去讲,这个有这个家族,有祖宗的什么家法,有这个家训,他就要管你呀。那么党大还是法大的这个问题,我们就这样来回答,党仍然是执政党,党肯定是领导者,从主体来讲,它就是大的,但是党按照什么来领导呢?按照法治,所以党也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活动,你也必须依法执政,必须治国按照法治,这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认为这样,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提法,就是认识上的转折,我们不要回避这些问题,也不要羞羞答答的,这要有理论自信,才能作出这样的认识和转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法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对国家而言,依法执政是讲执政党,就是讲我们对于认识上,我们认为无论是对党还是对国而言,宪法都是根本,我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没问题,但是把宪法讲到依宪执政上去,是认识的转折,就是党的运行也得首先得依据宪法,这就把党和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关系拉的更近,它的认识,它这个规律性认识,这种关系的认识,比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我认为这也是个转折。
第二,我叫战略的转折,什么叫战略的转折呢?就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四中全会专门以中央全会的形式来讨论法治就意味着,我们这两句话,第一,它成为了基本方略,第二,它成为了基本方式,就是法治作为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作为治国力争的一个基本方式,这两个基本,我认为就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一个战略的转移,方略是什么?方略就是,我们叫方向和策略,就是讲全盘的战略布局,全盘的战略布局,法治是布局的这个全局的安排,就战略布局,就是个战略,不是个小的问题。第二,它方式,那就是手段、工具和措施,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治国力争这些大事大非的问题上,法律不是,法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基本的战略,在这个战略当中,你还得用这个基本的方式,你不能想用就用,不想就不用,对不起,它这个基本方式,你要经常用,主要要用,而且还要重要的用,这就是战略的转折。
第三,我们叫路径或者叫布局的转折,就是我们推进法治,要有什么样的路径,通过什么布局来,四中全会做了一个明确的回答,他讲什么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就是四中全会确定的,推进依法治国的布局路径,这是它的一个总布局,我们怎么来干这个事情,我们就把系统的来推进,你看,依法治国讲的是国家,依法执政讲的是党,依法行政讲的是政府。然后还有这个什么?法治社会讲的是谁?法治社会就讲的是芸芸众生,普通老百姓,企事业单位,所有这个社会的主体,天下之人,既讲了党,又讲了国家,还讲了政府,还讲了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是这么,中国的法治是全方位的,所以它这个整个,我们讲它这个布局、途径,它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孤兵,孤军深入,它是相互联系的,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各位在工作当中,都应该有,有切身的体会。你比如说我们经常讲,政府在这做决定,政府去落实,那么这个县委,这个县政府在落实,他是谁呢?县委在后面做决定。那你告诉我,这个事情谁说了算,你说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那个县委,那个党委他要不依法呢?那政府还得去落实,所以他也得讲依法,这就叫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然后好了,第二个,我们讲了很多党政,党政机关都要讲法治,都要依法,那老百姓要不按这个来呢?(闹而优则仕)呢?所以讲法治不是讲某一个方面,而是讲全方位。
第四,体系的转折,这个大转折当中,我们讲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折,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的,这么一段精彩的表述,我们要完备的这个法律规范体系,要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要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利的法治保障体系,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规体系,五大体系,我想说两点,第一,这个转折是讲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折,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问题,法律体系就是我们立,我们建章立制,核心问题是我们制定多少规定,把制度给搞起来,法治体系就没这么简单了,它当然包括建章立制,既包括章,也包括制,但是它可不仅仅是章和制,它还有第二,什么内容呢?法律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和党内反馈体系,实施、监督、保障三大内容,而不仅仅是第一个什么法律规范体系的问题。所以这个转折我认为四中全会里面这个转折当中最大的,这个成为了法治国家的一个主要内容。那么党内法规体系,把它放在法治体系当中,这是四中全会的,这次的新亮点,就是法治不能光讲,因为我们是知道,不能光讲国家的法律,还得讲党内,党规党法,为什么?因为它是执政党。所以今天这个法治的概念里面,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党内法规的元素在里面,你作为这是一次新的提法,所以我们讲大转折,是讲这四个方面的,认识的转折,执政治国力争战略的转折,然后布局路径的转折,以及法治体系的转折,来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四大转折。四、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依法治国的新起点
第四个问题,开启了新的起点,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起点。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实我们一直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讲法治的时候,一直都讲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后来这个提法就被固化下来,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这叫什么?这叫道路,这个道路是没有动摇过,也没有变过,到四中全会仍然坚持,叫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以这个,这个是,这是一个政治原则,它是一个政治属性的,道路不变,但是在道路上,四中全会派了,我们叫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或者叫新的局面,因为它形势任务不同,那哪几个新起点呢?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起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这个决定,那么三中全会讲的这个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第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是不动的,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来这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吧,那么这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是什么内含呢?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就主要的内容就是法治体系,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它的主要的内容就是法治,依法治理的能力,所以你注意,我们在讲治理,社会治理的时候讲,讲了四个治理,对吧,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等等,它里面也有一个叫依法治理。那么在四中全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决定,一个重大安排,一个重大部署的时候,他就给这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注入了法治的元素,所以下来这个治理,什么叫治理体系?治理体系里面大部分内容就是法治体系,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你怎么治理,那你就搞一些法治体系出来,你就建成这个法治体系。对吧。
你比如说我们把这个问题讲的更具体一点,说这个老百姓他有诉求,他怎么反映?写个信,告个状,起个诉,打个官司,还是怎么着了?那他去找你,你要不理他呢?你不接受他怎么办呢?你有没有一套制度体系来接受所有人提出的诉求,你别小看这个问题,当你办事办不成的时候,你要投诉他的体系是什么?当有人(看卡)拿吃药的时候你怎么去投诉,你有这套体系吗?有一个完备的体系,有效的体系,监督的体系吗?那怎么办?所以我们也有人跑去堵高速公路,坐到政府门口去。那现在你从法治建设上来,你就把这套体系给健全,就诉求反映的体系,我们拿这个来讲,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政权,它都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在你这个地方是那样的,那个地方是那样,不能够依靠个人的,说他这个人清明一点,他搞的好一点,这是难以为继的,那因此整个我们必须通过法治体系来解决这个。比如说我刚才举个例子,叫诉求反映体系的问题,用法治的方式来,所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四中全会以后,它主要变成了一个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这就叫新的起点。
第二,建设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刚才讲了,我们仍然是建设发展,这个路是没有变的,任务是没有变的,对吧,但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展,我们靠外延式的,还是靠内生动力?当然是走内生动力,当然是走市场经济,那这个市场经济它就是一个法治,就是一个法治经济。过去讲,过去做,我们讲做生意,大家都有体会,它是熟人经济,一帮子老乡,几个认识的朋友,我们连着,我跟你认识,你的货卖给我,我卖给他,对吧,我们都是熟人,那我们遇到一个生人怎么办呢?遇到一个生人我们要跟他做生意,我们先把他变成朋友,然后我们再跟他做生意,所以先喝酒,先吃饭,先认识,聊天,认识到差不多了,觉得这个人可交,我再跟你做生意,这叫什么?这叫熟人经济,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初的心态,但是现在你看那些,阿里巴巴成为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吧,他是一个陌生人的经济,他谁都不认识,他不需要请谁吃饭,不需要认识什么亲戚老表,谁都不认识,就通过网上就完成了,这就是新的经济劣态,经济形态,经济发展的模式,那么它更多的是这个东西,那你说你到银行去存钱,你跟银行的人认识吗?你不认识,那你为什么愿意把钱交给他,所以现代经济,现代的发展,应该是一个这么一种状态,那么陌生的经济,它是非人格化的,非人格化的,它就,那就谁来推动它呢?法治,就是你跟它不认识,你交给它,你觉得可怕吗?那我总得有保障,谁来保障,法治,就你敢把,人家把钱给你放在这,然后你直接揣兜里,你就给人家,就给人家吞掉了,那就,他就会收拾你,那谁收拾你呢?刑法,警察就会来抓你,对吧,法院就会判你,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法治。所以我们讲,建设发展进入到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用法治来树立新的发展起点,它这个叫透明化,可预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应该说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就是新的起点。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起点,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改革我们认为在今天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也就是说改革遇到了来自于方方面面利益固化的这个阻碍,那要打破这个阻碍,你靠什么?靠人,难以为继,靠人你也力不从心,那就靠什么?靠法治,靠法治的权威,所以深化改革是要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和保障作用的,我首先给你引导上哪走,然后我把它固,我打破以后,我处理新的改革格局以后,我用法治把它保障起来,所以我们讲,四中全会实际上开启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的路径,新的起点,就是用法治去发挥,去促进改革,用法治去引领改革,在法治轨道内改革,用法治来保障改革的成功,这就是一个新的起点。
第四,反腐倡廉的新的起点,刚才我们讲了,有人总结过,说我们的反腐经历过几个阶段吧,第一个是运动反腐,是吧,我们过去也这么干,就包括文化大革命等等,它也是这个,里面也有些反腐的这个做法,是吧,什么贪污犯,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受贿的,有的大概就是一些经济上,就主要是贪污了,那么贪污的被抓起来,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该杀的杀,他也有这个,也有这种案例,个案。第二个是什么呢?运动式反腐,运动式反腐,它的弊端在哪呢?它把这个社会搞乱了,没有了秩序,那后来呢?我们又进入第二个这个阶段,我们叫权力反腐,就是某个领导他要干这个事情,然后现在就进入到党内纪律制度反腐,但是到今天我们认为开了一个四中全会以后,他要开始从治标转向治本的,治标和治本同时推进的这个四中全会,它确定了一个法治反腐,那因此这个对于治标就具有,对于反腐当中的治标,具有关键性作用,法治对于反腐也不仅仅是治标治本的问题。
我认为法治对于反腐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惩治,就是打击,法治不是仅仅讲什么规则的公平,法治也有一个以法律为权威来打击违法犯罪的问题,所以它第一个功能就是打击、惩治,第二个功能是治理,就是从制度本身去解决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来解决治本的问题,第三个是调整,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它需要平衡利益,需要调整利益,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对制度进行重新设计,进行调整,所以我讲惩、治、调,对于反腐都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在今天四中全会开启了这个易于法治反腐的新起点,它应该继续发挥这三个方面的功能。
第五,法治实践的新起点。四中全会公报里面讲,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实施,这个话最早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颁行三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里面讲,他讲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吧。那么后来前一段时间在这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庆祝它的六十周年的这个大会上,习近平同样讲了这句话,就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那么今天四中全会也讲,也把这句话写进了中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央全会的决定,写进了党的文件当中。叫什么?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法律的生命也在于实施。那就是说关键的问题是实施,中国法治建设,法治实践的新起点,是要把墙上的法律,变成地上的实践,把纸上的法律变成生活当中的事实。我认为这就是推进法治的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才会讲到这个体系的建设,讲规范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等等,那我们来说说这个,你这个法律实施需不需要,需不需要,需不需要一定条件。
比如说执法人员,对吧,这个执法人员他不够,执法人员他不懂,这法律怎么实施,说这个食品药品这个监督,我们制定了新的这个食品安全法,对吧,但是安全法它得有专业的人员去执行,我们再具体讲一点,说检测这个瘦肉精,它是要靠试纸,靠设备,那需要钱的,但这个设备试纸,这是不是法律,这个法律实施的条件,条件和保障呢?所以你离不开,我们讲保障体系,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组织保障,领导保障等等都是,还有体制机制的保障。
你看我们再举个例子,这个四中全会里面讲到了一个关于司法的这个,司法体制的问题,就是所谓法律监督,法律实施体系。他说这个,我们一直在讲,说这个领导干部,有些地方司法机关办案的时候,受到外来的这个干预,打个招呼,这个插手一下别人的案件,过问,干预等等,这个事情层出不穷,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那我们一直在说不要干预,不要干预,但是他不听,我们讲了多少年,效果很有限,那么这一次他就规定了一个制度,你注意,很有意思,他讲什么,那你就所有过问案件和插手案件的人都要记录下来,然后要通报,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词记录下来,谁过问过这个案件,谁对这个案件发表过指示,都给我记录,那你,我们现在来说,这就叫新的实施方案,过去有规则,但是没有落实,那现在他就落实了,说我还是要实现这个规定,不要去干预,但是怎么呢?那就是谁来过问,就把谁全部记录下来,然后记录下来以后,通报给上级党委,上级机关,如果认为你有问题,那就追究你责任,我觉得前两个规定就足以吓倒一大批人。第一,你过问了,你为什么要,你这个领导为什么要原告的这个,原告给你写了个什么紧急会议书,你为什么要在上面签这几个字,叫请依法酌办,我记录下来,哪个书记写的,哪个司长写的,哪个人大主任写的,他怎么写的,他何年何月写的,写在谁的这个报告书上,是横着写还是竖着写的,拿过去,记录下来,然后给上级党委,他的上级机关送过去,通报给他,说有人,你这个地方有人干预我们这个事情,那你去给他做解释,会吗?他肯定不去,他就不会去干预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制度,就是一个法治,法律规定的实施体系,就是这个东西一点都不虚,当墙上的法律要变成地上的实践的时候,要落地的时候,它需要扎扎实实的制度和推进策略的。
我认为这五个方面,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的起点,这个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的起点,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改革的新起点,和法治反腐的新起点,以及法律实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新的起点,好了,我们要讲的这个第四个内容,关于新的起点就这些。
各位关于这一堂课,我们讲了四个问题,第一个从历史的脉络来看,第二个,这个四中全会是如此的重视法治,第三个,这是一次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方式的一个基本转折,一个大转折,第四个,这是一个推进法治建设的新的起点,来概括四中全会的这个它的新亮点,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