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13: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第一篇: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

找问题改模式促有效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与思考

绩溪县金沙学校周起华(8410053)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文章在对有效性教学的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实现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具体有:积极创建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关注学习中差异性现象。

“有效教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首选。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本质上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通过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多年的感受,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一、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一些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照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的很多方面主要还是以陈述性知识的积累为主,没有让学生去真正体会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多数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其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化学知识的系统讲解,过份地强调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不注重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能真正去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缺乏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2、班级中学习差异较大时,部分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少。如在化学课堂上师生交流中,不难发现,学生获得与教师课堂交流的机会有多有少,大约只有20%左右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参与师生交流的全过程,60%左右的中等生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参与师生交流的机会,还有20%左右的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师生交流的机会。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差异造成的。

3、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需在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去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导,教师课讲得再好也是徒劳的。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课堂教学是我们化学课程实现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化学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有提高“教”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学”的有效 性,而有效性的教学实施就必须要改进现阶段的教学具体操作,即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经过多年来的化学教学特别新课改来的教学研究,我总结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在课堂教学策略作出改进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1、积极创建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

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是新的教学理念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是没有预知的,是随课堂情形不断生成的,因而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易为学生接受的课堂。创建生本教育的课堂,关键是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只有正真依赖学生自主的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六

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把教学地点改在实验室,给学生预备化学药品时,多准备了稀硫酸、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的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问:“碳酸钠和碳酸钙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不是它们组成里都含有碳酸根的缘故?”在肯定了他的回答后,其它小组的学生就提出:“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一样组成里都含有氢氧根,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那么它能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呢?”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碱的化学性质了,以学定教是生本教育的策略之一,我把它作为一个生成的教学资源纳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一下,很快他们得出结论:不反应。理由是澄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出现浑浊。我趁机疏导学生:“有没有反应我们可以做一个对照实验:分别向氢氧化钠溶液和通过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看现象是否相同。”通过实验对照,学生得出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结论。在他们实验的基础上,我继续引导:“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能敞口放置吗?”“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学生积极讨论,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逐渐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多年的教学我逐渐体会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巧妙的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尽量给学生一些思索和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善问,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化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多数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灵魂之一。但自主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牧羊式”的学生自习,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独立学习。我认为教师在自主学习上的指导其实应是某种程度上的引导,即教师给予适当的信息材料,设计好各问题的结构,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还要组织好学生对结

论的讨论和辩论。教师的引导必须有方向性的,即引导的方向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已有信息素材、资料去建构新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不能解决或一时解决不好的问题,可由学生以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很多,例如上网查阅、社会调查、讨论辩论等方式都是我们学生经常进行的探究方式。除此之外,化学学习中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探究方式——实验探究。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指导也应指导学生多采用以实验方式来探索和验证我们在化学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和亲历。在探究过程中还应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中不只是指点,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倾听他们对问题的意见,而不简单地将他们的意见和结论进行肯定或否定,要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使思维的发散性上得到更大的培养。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中都有交流、讨论、辩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应在合作的气氛中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合作中有分有合,在讨论中有合作的交流,在探究中有分工,进行的是一种分模块的各自探索的合作探究。

3、关注学习中差异性现象,特别是对中等生、学困生的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引起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应给予最大的关心为主。关注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地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中个体最优化学习得有效措施之一。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只强调面对全体学生,强调学习的共性,对个体的差异认识不够全面,使得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效果不大。关注差异性的教学过程即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同化和顺应,按学生的认知逻辑顺序组织学习内容和背景材料。不同水平的学生明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反馈和矫正环节注重对中等生、学困生的个别指导,对优秀生则注重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我在教学中实施了对优等生的“竞赛”教学和对学困生的双基辅导的个性化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练

习,实行分类评价的策略,让每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真正能体会到一种成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差异性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更是提高了整个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当前初中化学教师年纪偏大(农村初中四十五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很少),他们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面对现代的教学内容其方法手段已经不能胜任现在的教育,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达到发展性水平的较少。从教育人才年龄结构看,如果不及时补充理念新、思路广的青年人才到教育队伍中,教育的改革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在优秀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的同时,更需现有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特别是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因此,要加强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如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至于太过于距离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太远。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此外,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必须了解知识是怎么建构的,在教学之前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效。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学习层次。

参考文献:孙夕礼《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化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大致分为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这三种课型都要落实“三维目标”、坚持“五个贯穿始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五环节”,即实施“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一、落实“三维目标”

1.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

2.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

3.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

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五环节”

新授课

1.自主学习。

目的意义:明确本课题的学习目标,基本掌握本课题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形式:本环节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二是开设专门的预习课,三是在每节课的开始出示导学提纲,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在自主学习前向学生交待学习目标和需解决的问题,也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成学习目标和问题。在效果上不仅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还要找出疑难和困惑。其中的“收获”既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还包括学科 一般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感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实验探究性内容只要求学生准备前期实验素材、预备性的知识和资料等,不需要对实验的内容、过程、方法进行预习。

2.小组合议

目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交流与讨论自主学习情况,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部分问题,生成小组内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相

互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友情,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形成团结友爱,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活动形式:组内同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互动,回顾预习情况,通过组内表达交流、质疑答疑,生成知识技能,生成本组内的疑难困惑。具体程序为:先由部分同学讲述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然后组内相互质疑、答疑,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留在“展示交流”环节提交到全班研讨。

注意事项: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做到组内异质,这里的“异质”既指学习成绩的异质、也指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异质,学习小组划分后要选拔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内合议应注意照顾弱势群体,多让他们表达交流,对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通过组内互助的形式解决;小组合誃时教师应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典型问题,想好下一步解决的方法,完成第二次备课。

3.展示交流。

目的意义:强化(或深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炼与提升学生的各种感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相互欣赏、激励,体验成功。

活动形式:各组学生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成果(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体会、感悟等);提出本组疑问、困惑。其他组的同学针对展示情况进行补充、矫正、评价,并就提出的疑问、困惑进行争辩、答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或给予适当提示,或参与争辩讨论,或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还要针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及时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再学习,然后再展示交流新的收获。

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现机会;展现过程中有许多不预测的因素,课堂中教师要捕捉好课堂随机出现的各种因素,随机调整教学过程;展现交流要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以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与答案。

4.梳理整合。

目的意义:将上述环节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活动形式:以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总结学习内容,生成知识网络;展示交流知识网络,其它同学或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善。

注意事项:梳理整合的内容既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包括学科学习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还包括学生通过经历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感悟与情感。

5.诊断评价。

目的意义: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与方法等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整合、再运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活动形式:教师以试卷或口头提问或演示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学生自救、生生互助或教师点拨等方式给予补偿。

注意事项:诊断测试内容要注意对学习目标的覆盖面;要重点检测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 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

实验探究课

1.提出问题。

目的意义: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活动形式: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事项:教师可通过讲述化学故事、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最新成果、实验演示等方式设置问题情景;学生产生了猜想 与假设后,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要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想 与假设。

2.设计方案。

目的意义:针对 猜想 与假设,确定探究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活动形式: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提示等方式完成与设计方案有关的知识、方法准备和资料的搜集,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或班内展示确定本实验组的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此环节中交流与展示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列出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还要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

3.实验探究。

目的意义: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

活动形式:自主实验、分工合作、如实记录。

注意事项:实验探究时,既注意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又要做到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排查不安全的操作。

4.交流提升。

目的意义:生成最佳探究方案与结论,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活动形式: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学生对展示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提炼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方法与情感因素。

注意事项:评价既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现象与结论的评价,还包括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从科学性、安全性、经济实用性、是否简便易行、是否产生污染等方面考虑。教学中除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外,还要注意对知识点、科学方法的挖掘,要完成有关知识的整理与网络建构。

5.迁移应用

目的意义:完成有关知识与方法的训练,掌握有关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活动形式:针对本课题所体现的科学研究方法、从学生知识迁移的角度设计题目,进行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

对本模式的说明:

1.对于复杂的实验可依据问题、假设、方案设计、实验、结论、交流、反思评价的程序组织教学,其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压缩部分环节或过程,重点在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

2.实验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载体,侧重过程和思考。

3.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复习课

1.自我诊断。

目的意义:学生通过回顾教材内容或参照复习纲要,测评自己对复习目标的达成度,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活动形式:由教师给学生提供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知识点间的联系和链接),设计有一定思维含量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学生带着提纲与问题完成知识扫描与问题排查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注意事项:本 阶段教师要设计全新的问题情景和新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背景或新视角去审视和学习有关知识,要对旧知识给出新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本环节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避免教师再泛泛的讲;在教学要求上要注意相对于新授阶段或前一轮复习的适当提高。

2.合作交流。

目的意义:交流前一环节学习成果,小组内解决自我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基本问题,生成小组的疑难困惑与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形式:学生在组内交流自我诊断情况,通过生教生、生帮生的方式初步解决存在的问题,生成本组的疑问和知识网络。

3.定位提升。

目的意义: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生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展示交流与思辨能力。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说一说自己的复习收获与体会,或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出疑问和困惑;其他学生答疑、补充、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注意事项:初中化学中有些内容需给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有些内容不能形成知识网络,就要注意总结出规律与方法。

4.知能应用。

目的意义:应用本单元知识或形成的知识网络解决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交流和评价,使所学知识得以强化,特别是解决生活、社会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做到“从化学走向社会”。重点突破难点、疑点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活动形式: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生活实际设计训练题,学生自主解答,小组合作或班内展示,检验做题效果,解决学生疑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涉及的知识点,进一步明确解题方法和思路。

注意事项: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针对性、典型性等,要精选习题,合理设置课堂容量。

5.达标测试。

目的意义:通过达标测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反馈复习效果,及时进行矫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活动形式:达标测试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开放性、层次性,实施达标测试,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讨论、解决。

学生根据各自的课堂表现,对自己从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复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以改进以后的复习思路与方法。

注意问题:达标应从三维目标考虑,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达标主要以测试的形式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主要通过自评或他评完成。具体评价要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合作交流、展示表现等方面考虑。

第三篇:初中化学“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大致分为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这三种课型都要落实“三维目标”、坚持“五个贯穿始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五环节”,即实施“三五五”课堂教学策略。

一、落实“三维目标” 1.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2.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3.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坚持“五个贯穿始终”

1.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相互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2.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这是每一节课、每一名教师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五环节”

新授课

1.自主学习。

目的意义:明确本课题的学习目标,基本掌握本课题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形式:本环节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二是开设专门的预习课,三是在每节课的开始出示导学提纲,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在自主学习前向学生交待学习目标和需解决的问题,也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成学习目标和问题。在效果上不仅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还要找出疑难和困惑。期中的“收获”既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还包括学科 一般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感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实验探究性内容只要求学生准备前期实验素材、预备性的知识和资料等,不需要对实验的内容、过程、方法进行预习。

2.小组合议 目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交流与讨论自主学习情况,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部分问题,生成小组内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相互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友情,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形成团结友爱,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活动形式:组内同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互动,回顾预习情况,通过组内表达交流、质疑答疑,生成知识技能,生成本组内的疑难困惑。具体程序为:先由部分同学讲述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然后组内相互质疑、答疑,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记录下来,留在“展示交流”环节提交到全班研讨。

注意事项: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做到组内异质,这里的“异质”既指学习成绩的异质、也指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异质,学习小组划分后要选拔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内合议应注意照顾弱势群体,多让他们表达交流,对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通过组内互助的形式解决;小组合誃时教师应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典型问题,想好下一步解决的方法,完成第二次备课。

3.展示交流。目的意义:强化(或深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提炼与提升学生的各种感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相互欣赏、激励,体验成功。活动形式:各组学生展示交流小组学习成果(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体会、感悟等);提出本组疑问、困惑。其他组的同学针对展示情况进行补充、矫正、评价,并就提出的疑问、困惑进行争辩、答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或给予适当提示,或参与争辩讨论,或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还要针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及时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再学习,然后再展示交流新的收获。

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各个层次学生的展现机会;展现过程中有许多不预测的因素,课堂中教师要捕捉好课堂随机出现的各种因素,随机调整教学过程;展现交流要充分发挥其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以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注重一个问题的多种思路与答案。

4.梳理整合。

目的意义:将上述环节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活动形式:以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总结学习内容,生成知识网络;展示交流知识网络,其它同学或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善。注意事项:梳理整合的内容既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包括学科学习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还包括学生通过经历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感悟与情感。5.诊断评价。

目的意义: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与方法等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整合、再运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活动形式:教师以试卷或口头提问或演示操作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学生自救、生生互助或教师点拨等方式给予补偿。注意事项:诊断测试内容要注意对学习目标的覆盖面;要重点检测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 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

实验课

1.提出问题。目的意义: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活动形式: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 事项:教师可通过讲述化学故事、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最新成果、实验演示等方式设置问题情景;学生产生了猜想 与假设后,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要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想 与假设。

2.设计方案。目的意义:针对 猜想 与假设,确定探究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活动形式: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提示等方式完成与设计方案有关的知识、方法准备和资料的搜集,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或班内展示确定本实验组的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此环节中交流与展示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列出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还要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

3.实验探究。目的意义: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活动形式:自主实验、分工合作、如实记录。

注意事项:实验探究时,既注意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又要做到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排查不安全的操作。

4.交流提升。目的意义:生成最佳探究方案与结论,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活动形式: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学生对展示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提炼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方法与情感因素。

注意事项:评价既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现象与结论的评价,还包括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从科学性、安全性、经济实用性、是否简便易行、是否产生污染等方面考虑。教学中除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外,还要注意对知识点、科学方法的挖掘,要完成有关知识的整理与网络建构。

5.迁移应用

目的意义:完成有关知识与方法的训练,掌握有关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活动形式:针对本课题所体现的科学研究方法、从学生知识迁移的角度设计题目,进行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对本模式的说明:

1.对于复杂的实验可依据问题、假设、方案设计、实验、结论、交流、反思评价的程序组织教学,其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压缩部分环节或过程,重点在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2.实验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载体,侧重过程和思考。3.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复习课

1.自我诊断。

目的意义:学生通过回顾教材内容或参照复习纲要,测评自己对复习目标的达成度,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搞好自我排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活动形式:由教师给学生提供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知识点间的联系和链接),设计有一定思维含量的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学生带着提纲与问题完成知识扫描与问题排查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注意事项:本 阶段教师要设计全新的问题情景和新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背景或新视角去审视和学习有关知识,要对旧知识给出新意,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本环节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避免教师再泛泛的讲;在教学要求上要注意相对于新授阶段或前一轮复习的适当提高。

2.合作交流。

目的意义:交流前一环节学习成果,小组内解决自我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基本问题,生成小组的疑难困惑与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活动形式:学生在组内交流自我诊断情况,通过生教生、生帮生的方式初步解决存在的问题,生成本组的疑问和知识网络。3.定位提升。

目的意义: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生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展示交流与思辨能力。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说一说自己的复习收获与体会,或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知识网络,提出疑问和困惑;其他学生答疑、补充、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注意事项:初中化学中有些内容需给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有些内容不能形成知识网络,就要注意总结出规律与方法。4.达标测试。目的意义:通过训练与测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反馈复习效果,及时进行矫正。

活动形式:发放训练题,学生自主解答,小组合作或班内展示,检验做题效果,解决学生疑难;教师发放达标测试题,实施达标测试,教师组织反馈矫正。注意事项:本环节包括训练和达标测试两个环节,训练题与测试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要精选习题,合理设置课堂容量。5.自我评价。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活动形式:学生根据各自的课堂表现,对自己从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复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有利于改进今后的复习。

第四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这里就怎样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谈几点浅潜的认识。

(1)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2)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培养学生显然不是很有效。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3)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并不是不可捉摸、无法控制的。尽管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生成性并非意味着不需要预设,而是教师需要不断在预设与生成中寻求一种平衡。

数理教研组

夏方军

第五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万宁海之南实验小学 占阿娜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效的措施则是:课堂要有效地互动,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有真切地体验,学生要大胆地创新。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预设、课堂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引领、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有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的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实施小组合作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科学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掌握知识,活跃课堂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作适时引导,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效课堂的人本性

人本性是有效课堂属性。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地发展,促进人性价值的提升。有效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交往互动充满了民主平等理解关爱的氛围,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探究找结果。

有效课堂的人本性还包括对教师个性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尊重。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尊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鼓励教师异构课堂,发展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2、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有效课堂的本质特征。学生有发展,教学方可算有效。有效课堂是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有提升;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情感等方面有发展。教师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知少到知多,技能从不熟练到熟练,情感由不喜欢到喜欢。师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都有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有效。对于差生而言,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教师要致力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这是有效课堂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少数人发展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发展特征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有效课堂的层次性

课堂的有效性是个相对的标准,不同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有效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注重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更强调人本属性,强调人的自我需要,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学生不是掌握知识的工具,而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因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担负起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职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 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挥。

一.提出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开放性的问题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是猜测的多样化,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学生的回答就产生了“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的”的结果,学生在试图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下,产生了却越来越多问题,思维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活跃,进一步产生对问题探究到底、弄清真相的冲动。这时教师的适时引领至关重要。

在《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一课时,学生提出了有关绿豆芽的生长许多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生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生2: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泥土吗?

生3: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通风吗?

生4:天气冷热和绿豆芽的生长有关系吗?

生5: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生6: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生7:绿豆芽的生长需要肥料吗?

生8: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喷洒些农药吗?

……

学生提出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科学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

问题一: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问题二: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问题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探究。因此要求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二.激发兴趣,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空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四年级上册《热传导》一课中

首先出示杯子相同、水位相同的两杯水,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的温度高。

板书:杯子相同、水位相同,冒出水蒸气多的温度高。其次出示水位相同,温度不同的两杯水,温度是如何传导的? 板书:水位相同,杯子里的水是从高温传向低温物体。

又如,在教学《叶里的“加工厂”》一课时,教师用几片很普通的叶,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学生看到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叶子后,跃跃欲试,都想自己能够用手摸一摸,亲自拿在手里看一看,这样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就更加强烈。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生活动安排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作为探究学习活动主体的小学生,对纷繁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安排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给他们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探究性课堂的有效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和时间,不断激发学习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体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通过自主习得,自主研究,自主创新,以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铝棒、细铜棒、细铁棒等材料,学生观察材料后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材料都能传热?金属材料传导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一实验完后,学生从这一实验结论中引发了联想: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呢?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自主学习的欲望越强,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越能得到培养。

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发声时能看到振动的物体。我们为学生准备了皮筋、锣、金属薄板三种物体,使学生研究时要用拨、敲、抖不同方法使三种物体发出声音,从中找到物体发出声音的共同特征。当学生提出有些物体发声时并没有看到物体振动时,老师在仪器台上准备了鼓、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豆子、泡沫塑料小球等材料。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继续实验。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本质的规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四.交流质疑,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核实

由于探究性学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后,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在交流过程中,常会因意见不同产生争执,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如:你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再来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好吗?探究性习首先在西方发起,而我国对此并无系统介绍,人们从零散的资料中很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来学科学,是只重视过程不重结果。这种提法无疑对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具有补偏作用,但却又走入了另一极端。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识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作指导。加捏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探究学习不轻视也不能轻视结果。探究过程与结果是不可分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之中,是知识的内核与脉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探究的构成又要重视探究的结果。

五.关注细节,发展科学素养

在一次科学课实践的课堂上,有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他说的有明显错误但是当时并没有同学指出或更正。课后我调查了好几个同学,原因是刚才发言的同学成绩非常好使得他们不敢质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要从真正意义上让他们再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课堂管理的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

林萍

3、《课堂学习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卢敏玲

庞永欣

植佩敏

下载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冯金香 祁县王村中学 -1-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祁县王村中学 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例如,在讲授“乘方运算”内容时,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又对折,反复几次,然后问学......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定稿)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大丰市刘庄中学 蔡慧梅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课题名称上即可看出,那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高级研修报告 我特别荣幸能参加“磴口县中小学教师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高级研修班”。在本次研修中,刘永胜、程红兵、刘京海、关景双、钱......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5分) 1、在教学研究中,能够让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应该是( D ) A提出问题 B方案设计 C落实方案 D自我反思 2、教给学生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