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时间:2019-05-15 13:3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历史的有效性教学

初中历史作为小学科,学生不可能有过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预习,所以预习只能通过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进行完成。本人的操作是在课前的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熟知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以下用七上的《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为例。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第八课《铁器和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的预习题用投影打出共有以下几条:

1、什么是“千耦其耘“?什么是个体农耕?

2、从个体农耕到“千耦其耘”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各国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变法最成功的是哪国变法?

4、在变法后的秦国,如果你想授予爵位,你该怎么做?如果你想摆脱劳役你该怎么做?

5、变法的内容哪些条文是有利于国富的?哪些内容是有利于“兵强”?

6、商鞅变法的影响是?

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在15分钟之内迅速找出答案。然后课堂提问进行反馈,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在书上能找到,主要是让学生进入课堂的自习的角色中。第二个问题需要在书中提炼,自学能力较高的学生能说出来,这就提示老师在讲课时要重点给学生分析铁器和牛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第三问题只要仔细看书就能找到答案的。第四个问题是看书的举一反三的题型。第四和第五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第六个问题也是书上能找到的答案。以上的预习难易适中,涵盖了本课的基本内容。

在学生自习的时候,要求让学生在书中用笔画出答案,在学生自学时,我开始巡视全班学生自学情况,从中能看出有些同学自学能力较强,表现在速度较快,答案在书上划的答案正确。也表现在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是否准确,一语中的。

对于学生在反馈回答错误和找不到回答要点的问题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分析。学生通过自学节省了上课老师讲的时间,也能让学生熟悉课本,了解课本的知识点。老师只做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讲解也就是铁器和牛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对社会阶级关系产生的影响,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学生自习时鼓励学生就书上不懂的字词、句子和老师在提的自学的问题中有不明白的和讲课中有不明白的提出问题。比如学生在这课中会对一个字词产生疑问,就是“什么是车裂”,这个小问题可以牵出一个大问题“商鞅变法到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可以引发学生的大讨论,从中让学生明白改革的曲折性,以及评判历史改革的标准暨以生产力和社会进步为标准。

在学生自学时,我一般会让学生参考作业本“新课程指导与练习“中每课后面都有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故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如本课中的课本故事是“商鞅的南门立木”,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新的解读,加深学习印象。

以上就是本人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预习的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理论的指导。

第二篇:初中历史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怎样提高课堂

张金平2016.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回应社会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也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重建学校课程。这次改革将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因此,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社会变革和新的课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教学优化的策略,即打造新课堂,赋予课堂教学与学习新的文化内涵,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时代功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对中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科教学,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先从教师如何去做这方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1.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

2.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 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3.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 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4.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老师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要毫无私心杂念的投入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应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铸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绘学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5.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 老师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老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我们老师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做一名充满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二、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生看成了接受器,课堂中的问答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靠教师灌输的学习的被动局面。上课时在沉郁激越的《满江红》背景下,学生的情绪异常激昂,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飞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有的学生还拿来了在将军山拍摄的岳飞“还我河山”的图片。教学中师生互动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有的提出:“老师,不是说落后就要挨打吗?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为什么竞能灭宋呢?”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这样的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挑战,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提高课堂效率成败的关键。

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我们千万不能象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讲到“红军飞渡泸定桥”时书本中没有提到指挥这一战役的是谁,教师就应当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才懂得是福建闽西长汀籍的杨成武上将,课堂中应当指出,而且还可穿插其它介绍。这样一来使学生更加注意,同时也觉得更趣味,使得干巴巴的几个字,拓展开来。

四、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第6课中《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讲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要从当时复杂的形势来透析,说明清楚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的企图,如何想夺取统治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最后如何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情绪表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学中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特别是个人的兴趣常常是影响各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课前提示”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圣抗战的开始》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六、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在讲到《红色政权的建立》一文中,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图表”这课中的一幅《怎能忍受那许多人的吸吮》的漫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农民受到地主贪官、污吏、劣绅、军阀、土豪、帝国主义者等人的剥削和压迫,被榨取了血汗、变成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文中的《当时架在农民身上的三把刀》的歌谣: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像牛毛”,反映了农民所受的剥削重,生活困苦。以及文中提到当时农民很少土地,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土地的情况,这些图表和文字部分,进行形象而又具体的分析讲述,既可加深学生印象,也由此揭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可见不少“图表”既生动又深刻;若能充分运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2.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3.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4.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5.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放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八、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接触人生、接触社会、吸收信息、增长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事、学会创造。除课堂外,在课余时间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促进第一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举行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除了教师方面,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1.“亲其师,而信其道”。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教育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注入情感,与学生能融洽相处,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能使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这位教师给予的教育产生接纳感,才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幽默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它能带给人们轻松和笑声;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是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它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所谓教学幽默艺术,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渗透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为目的的教学艺术形式。对于每位教师而言,加强教学幽默艺术修养,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必要技法,无疑是有益于增进自己教学艺术的情趣和魅力、乃至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运用的幽默艺术方式术。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可引用或设计幽默诙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讲到南朝士族的腐朽时,可用建康令王复的孱弱无知、“马”“虎”不分的故事:“真是马虎到家了,敢情‘马虎’这词就源于此”。

3.以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个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老师,怎么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呢?我一直有个原则,不能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绪带进课堂,不能影响我的学生。不管有什么烦心事,不管多么疲劳,甚至生病了,只要走进课堂,我就要让我的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热情的,充满活力的老师。只要老师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乐观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即使老师口才再好,如果每节课都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也会厌烦的。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呢?我进行了历史专题讨论课的尝试。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就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举行一个辩论会。那节活动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令我惊叹。他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昂,立场鲜明,论述充分,并不乏个性色彩,高潮迭起,情绪热烈。原来,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了他们伸展心灵的空间。除了这样的辩论会,还可以组织历史剧表演,历史歌曲比赛,历史典故故事会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正可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5.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在的中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了。记得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制作了一个电脑课件。搜集了很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还配了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最令学生震撼的是我剪辑了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片断,血淋淋的场面让学生无比悲愤,很多学生甚至义愤填膺,握紧了他们的小拳头。此时,不用我过多讲述,学生自然明白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思想教育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6.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题,积极激发学生思维。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更何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恰当的给学生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外在的信息刺激,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质。在《鸦片战争》这一节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思考题: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其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进行禁烟运动?(英国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其表现„„)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入超,英国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英国为什么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主要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再加上中英出口对方的商品在对方国家的需要不同)。这样就把鸦片战争爆发跟中国的经济特征和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鸦片战争是由于中国的禁烟运动引起的吗?”或者“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贸易纠纷所导致的吗?”在给予否定的回答后,我就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又培养了学生全面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7.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 心理研究表明:中学生自尊心强,但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学习中可能因一时的困难或挫折而失去信心,连续的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难度的把握。除了规定总的教学目标以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定不同的近期目标,当这个目标达到后,则马上再提出一个新的、已提高了的近期目标。当然,这些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只要学生认真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追求之中,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用语言来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这一点非常对”;内容有出入的,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如“虽然在某方面还有点问题,但你能说到这些,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学生既增强了信心,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一定能够搞好历史教学。

第三篇:有效预习提课堂学习效率

有效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熊利琴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先预习,再进行学习。预习与不预习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差别的。在我校的希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进行课前预习,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使得预习能行之有效,进而促进课堂的高效率,已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有效预习的重要性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但不少学生往往不重视预习,他们认为上课时老师反正会讲的,到时认真听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十分重要。做好了预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有效预习

预习的质量影响学习的质量,那么学生怎样预习,才会有效果呢?

1、明确预习要求,知晓预习的内容

预习时学生应该知道预习的要求和步骤,首先是字词关,然后是主要内容关,再后来是质疑解疑关。比如高年段的语文课文预习,以《丰碑》为例,首先学生应该通读全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读得不流畅的句子读流畅,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对文中的生字进行学习,有些生字是课后生字中的生字,而有些是课后生字中没有出现的生字,因此还需借助字典来学习生字词。学习生字词不仅要从读音、字形来学习,还要了解一下字义。过了生字关后,还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特点有一个准确地把握或事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可以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细读课文,对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尝试解疑,在书上做批注,还可借助

网络来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2、激发预习兴趣,提高预习的主动性

开创多样性预习作业。一成不变的预习作业模式尝尝使学生产生腻烦和无趣感,进而使得预习作业完不成或达不到要求。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直接提高预习的实效。教师把学生的预习作业与课内外活动联系在一起,丰富预习作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参与。例如在学习《天然动物园》一颗之前,让学生查阅关于狮子、长颈鹿等动物的书籍或有关文章,在学习《月球之旅》一课之前,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的资料,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搜集的资料。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针对具体的预习要求,有选择、有判断地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

3、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和探究能力,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个单元的训练要求和重点,进行分层次的预习要求。

(1)、分层次的预习要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班级的学情,把预习要求进行分层,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例如在预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1)、必做题:①读课文,画出生词。联系课文,再查字典对照,把新词的意思写在书本上。②生字中,哪个最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你能给生字组词吗?③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做到不添字减字,把字音读准确。(2)、挑战题:①画出课文中人物行为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写自己的感受。②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七件事。③遇到不懂之处打上问号,上课向老师同学提出。上述的预习题中,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前面的几个小题,学习能力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学生,就需要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课文的深层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作业中,发现课文的深层含义或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新课之前,除了基本的字词,预习之外,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内提示,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抄写文中的重点语句,可以是一个填空题,有时是一两个小问题,穿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也可以出示几个关键词,便于学生概括。

(2)学会摘记。面对长篇课文,学生不知道改摘录些怎么样的句子和段落,或者摘录的不是重点语句和词语,老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摘记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摘录一些描写生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好的,蕴含深刻,给人启发、令人感动的的句子。

(2)、善于提问。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课题中发现问题。②从课文整体入手发现问题。③从重点句中发现问题。在学生画出重点句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④从课文多表达的矛盾之处着手质疑。⑤从令人深思、给人启发的句子着手质疑。

三、检查预习效果,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检查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二是对预习态度认真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三是可以督促部分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不要偷懒。要坚持预习。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

1、定期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指定组长检查汇报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省时提效。另外,还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请家长协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2、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在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对预习进行有效地评价,既重视学生的思考结果,也要重视答案的获得过程。比如在理解词语时,要求学生不但要说出词语的意思,还要说说学生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何在联系上下文中体会到的等等。

教师必须随时督促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一旦发现学生在预习上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在班级评价,让学生看到老师对预习的重视,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外认真预习。当然班级中会存在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在指导预习上花更多的时间,为了增强其自信心还要在其对于预习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和积极的表扬和激励,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预习获得的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对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及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第四篇: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要课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它们是构成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强调给学生营造包含问题的真实或拟真的情境。因此创设问题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一发不可收拾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带入探究知识的海洋中。

二、学生经历数学探究与展示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数学素养是公民基础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习者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不断地投入到数学探究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经历才能得到不断地丰富,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数学素养。数学探究就是学生的主动探究,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猜想、讨论、说理、归纳和应用”等手段,主动探究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等。现代教学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过程与结果并重。重过程就是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更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探究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展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好办法。课堂因展示而生动精彩,当然展示又分为大展示与小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叫小展示,集体集中展示为大展示,小展示是展示成果、暴露问题,大展示是围绕问题予以反馈,因而说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大展示是基于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有效组织的,一旦小展示无错,则大展示没必要进行。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

三、要重视点拨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华和灵魂。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和继续学习的本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有路可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从事广泛的数学活动,拓宽学生数学活动的空间。

四、要利用好即时评价。

向每一名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话语即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及时做出的回应性评价,使学生在教师激励、肯定、鼓舞性评价话语中,得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

新课程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师首先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评价。给学生一个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促使学生自我修正,提高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即时评价。教师要毫不吝啬向每一位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话语,这一个小小的鼓励就可能激励学生终生去探究。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五篇: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我以低年级为例,和大家交流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的。

一、要确立预习任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⑶标好小节。我觉得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主要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在一二年级还要注意看看自己还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要求也略有不同,但大体指导思想不变。要求学生按照预习学案的提示一步一步预习,为了帮助孩子们理清预习的步骤和达到的要求,我在开始预习时上预习指导课。比如:预习要求中的“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首先,就要带领同学们整理我们学过了哪些记忆字形的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换部件、比一比、组词法、猜谜语等,再来观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识记,有的孩子在预习时就记下了好几种识字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就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预习学案进行预习了。

特别要强调的是,预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会读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从二年级开始,我在预习时就注意语

文书上每一课中的人物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对字义的理解,有的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思考问题,有的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等。从二年级下册的第8课开始,加入了4课“读读想想”5课“读读说说”的栏目,就是要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来读书。在预习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课后习题和文中泡泡提出的问题来思考,就将成为孩子们的预习习惯。所以当学生的年级越高,预习中的思考程度就会越加深,学习效果也就会越好。测评学生预习效果。检测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班干部们检查预习时在书上做的笔记,一方面是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检测。检测形式有学生自主汇报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的朗读,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等;还有老师根据课文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出一些检测练习。通过检测,教师心中对学生的两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种是学情,就是学生对课文已经知道了哪些,哪些还需要进一步理解;一种是学生,就是哪些学生的预习情况好,学习跑在了前面,哪些学生没有预习或效果不好,需要课堂上多注意。做到心中有数了,1、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使预习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因此,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预习要求。学生一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读课文、划出生字这些最基本的预习要求。但这样做,他们的思维是不活跃的。因此,我觉得在预习前给学生一点目标、一点探索空间,会激起他们认真读的欲望。我一般会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迁移,对新课文感兴趣。如:预习识字韵文,就让学生想想这篇要学习的韵文和以前学过的韵文有没有联系,告诉学生,仔细读读会有新的发现。有些都是写景物,只是季节不同,脑中有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不觉得枯燥了。这次的转盘识字和以前的形声字识字相似,学生会感到原来汉字这么有趣,这样就会比较专心地预习。而在预习课文时,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如《小动物过冬》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则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指导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提醒学生,新课中的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有相似之处吗?看看偏旁再想想它的意思,这个字就更容易记住了。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对于人物故事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课文,则引导学生从《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去查阅资料,拓展深化对预习内容的了解。这样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学生预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他们会逐渐喜欢上预习这一学习活动,渐渐地,也就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2、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

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

1、这类字虽然是生字,但以前出现的频率就较高,学生对它很熟悉,字形较好记,只要熟字换个偏旁就行,这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

2、这类字也是熟字换偏旁,但是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

3、这类字笔画较多或容易写错,是要多花时间学习的。这种学字方法学生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我也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自行掌握。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就会提高。不断给学生新的任务、新的刺激,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俗话说“磨刀不误坎柴功”,只有学生对课文预习透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同样,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预习。而有效的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理想选择。经过一个学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

下载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课堂预习与学习效率的提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 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讲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新课内容学习前先让学生对照课件完成表格填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异同......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漳县武阳东街小学英语教研组鲍雨竹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什么是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既定的时间内从事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教师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在以前讲到课堂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漳县武阳东街小学 英语教研组 鲍雨竹 当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在当代社会中,追求高质量、高效率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课堂教......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黄文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一、在课堂上吸......

    小升初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升初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专家建议) 有些学生贪玩,学习成绩却很好。他们课间休息和朋友嬉笑打闹,也没有接受什么课外辅导,成绩却非常好。其实我也经常见到那种学生,在和他们......

    激发学习潜能 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习潜能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光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将会是事倍功半。本文从探究潜能开发的方法入手,介绍了一些激发......

    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生物学课堂学习效率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