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5 13: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第一篇: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

古冶区吕家坨第一小学 李宝文 赵 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广告词”.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筛选,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激情导入:

大家好,知道我是谁吗(你是赵老师)

NO,本人现任广东新会小鸟天堂有限公司社会推广部总经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小鸟天堂因巴金先生一篇《鸟的天堂》而闻名遐迩,如今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更多游人,我公司现向社会征集导游词,广告语,诗歌,对联,宣传歌曲等等等等.此项事宜由本经理全权负责.听说,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小鸟天堂已经成为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乐园,那大家可就千万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了,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本公司特别规定,在本次活动中表现最优秀,最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将即刻被聘为公司新一届的社会推广部经理!到时候同学们就可以随时到那里去游览了!

二,设疑激趣,指导活动

看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不过,让我这个老经理退位让贤可不那么容易,首先,你要通过严格的“面试”关.请听题:你最喜欢我们小鸟天堂的什么 或者说小鸟天堂的什么最吸引你

好好考虑,积极做答啊,要知道一个不了解,不热爱小鸟天堂的人是没资格应聘我们公司经理的!

啊,六一班的同学真是名不虚传,人才聚集呀,这枚小鸟勋章送给你,祝贺你成功通过第一关!太好了,那就把这些亮点融入到你的创造中去吧,记住,我们的宗旨是:简洁,明快,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三,上网查询,合作探究

好,现在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请同学们按照手中“招聘表”的格式,积极准备,大胆创作,十五分钟后展示交流.大家请注意,欲知活动详细要求,请参看“实践活动”中的“活动任务”,它为我们列举了一些创作题材,同学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独辟蹊径更好.关于小鸟天堂历史,景观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也可到网上相关栏目自由查询.哎呀,网站内容这么多,时间紧迫,怎么办啊

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看哪个小组配合最默契.……

四,全班交流,自由评议,视各自表现和配合情况以“小鸟勋章”为奖励.我宣布,征稿暨招聘大会现在开始,请大家各展才华!

五,活动小结,宣布结果

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真是让老师自叹不如啊,有了大家的加盟,小鸟天堂一定会享誉世界的!有这么优秀的继任人,我这个老经理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好,我宣布×××小组以绝对优势获得优胜,请上台来,接受社会推广部经理的聘书和同学们

热烈的掌声!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同学的作品我们还没来得及欣赏,没关系,请你们把大作张贴在教室的展板上,让大家评论欣赏.同时,我荣幸的告诉大家,今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同学都将成为小鸟天堂的荣誉居民,欢迎大家的到来!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网络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课下欢迎同学们继续访问本网站,或在百度上搜索更多的资料.蓝天,绿树,百鸟欢歌,多么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可我们望望窗外,那灰暗的天空留给我们的却只有无奈,因此,我请同学们完成一个“非常任务”:制作一个宣传环保为主题的幻灯片,用我们的行动实现“家乡处处鸟语花香赛天堂” 的理想,好吗 一周以后在多媒体教室开个展示会,老师拭目以待!

教师推荐网址:

鸟的天堂景区欣赏http:///index.htm

鸟的天堂教学网站http:///bird/index2.htm

教师课前搜集:

大榕拨地,小鸟谈天――党禺;神鸟千双鸣宝地,绿云一朵堕香江――林明琛

天生天养天马行空天从人愿天高任鸟飞――曾宪就

自然奇观,人间天堂――袁木;榕树焕发江山,群鸟振兴新会――玄鹤子

小鸟平安是天堂出入巢穴免旁徨,多谢人类同情愍从天飞来入贵乡――释圣一

小岛青春树,天堂百家归.黄鹂歌远客,百鹤比高飞.――李永发

附:综合实践活动创作表

“小鸟天堂”导游,广告应聘表

应聘小组特色名称

我们的创作:

教后反思:

网络已悄然走近我们的课堂.在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作出一些尝试的时候,我一直不断地在思考:网络究竟能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什么 在教学中该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而尽可能地避其弊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建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模型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别该怎样定位……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实践中,我也同样反复地做着这样的思考.本节课,以招聘会的形式展开,分组浏览教学网页,合作探究,创作交流, 全班展示,自由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活跃,面带笑容,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快乐,关注的学习态度,哪怕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创作依然具有可圈可点之处,究其原因,大抵基于以下几点:

1,教材自身的魅力.《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鸟的天堂这一人间奇景的产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给“小鸟天堂”网站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这次活动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2,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想让学生有自由的发挥,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度的空间.网络

资源的利用,突破了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封闭状态,把学习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在这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了解关于“小鸟天堂”的一切知识,如“小鸟天堂”的历史,名称的由来,现在的状况及以后的发展等.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主动的,是出于学生自己的需求,它比灌输式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3,突出了学科间的融合.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群鸟齐舞,百鸟归巢的动人景象(视频欣赏),还可以听到各种鸟的动人歌声(音乐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又要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创作交流时,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口语交际.所以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与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融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及互助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过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学生对于课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了.这一过程,真正达到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4,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儿童的天性,诱发儿童的灵性,鼓励儿童的创造性.学生自编导游词或广告词,歌词,诗歌,对联等,给了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既是一种尊重,又是一次创造潜能释放的机会.小学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本体的核心,从学生的成果看,学生的语言实践既充分,又富有个性化,一则一则广告词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更是锤炼语言,领悟语言规律的展示.这样综合性强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也有利于超越语文,超越自我.5,活动形式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设置了“征稿招聘会”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竞争和游戏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鸟勋章”和聘书的颁发更加激发了学生乐于表现,乐于竞争的心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味盎然,意犹未尽.6,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上述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1,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创作.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对学生上网操作水平,浏览速度,写作速度等情况了解不足,预留浏览,创作时间较短;二是环节设置上,检复问题表达太过含蓄,造成学生理解有误,拖延了时间;三是对学生创作目的性,浏览的针对性以及网上信息的筛选指导不足,造成学生频频点击网页,却迟迟没有动笔.2,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展示作品表现力不足.由于浏览网页占用了较多时间,展示时间已到,好多小组才刚刚完成,至于如何表演,如何设置情景,角色如何分配才能使自己的展示声情并茂已无瑕顾及;一些提早完成的同学,也因教师指导不足,而没有很好地熟悉和交流,上得台来才仓促商量,故而本来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作品,却因一次次的中断而失去了活力,这是教师深感遗憾和自责的地方.3,教师对学习网站的讲解演示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对网上内容知之甚少,不能有的放矢,从而延

长了学生网页浏览时间,影响了展示交流的效果.4,教师指导表面化.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网页的使用操作,学生创作内容指导较多,而对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动作表情的添加及内容表现力却涉及很少.可见,教师任务性太重,并未全身心融入学生之中,潜心欣赏,感受其作品中特有的童真童趣,由衷地为之兴奋,为之骄傲,这也是影响学生情绪和表现力的一大因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虽然这也许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尝试,但毕竟让我们领略了网络资源的巨大空间和神奇魅力,今后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探索,尝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评析:

这是一节学生利用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它也是一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理论指导,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这节课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下,试图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进行充分的听,看,读,想,说,写,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创新能力,同时,依托网络学习的平台,试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实战操作,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也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信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践的一个新的尝试.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让人充分领略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焕发出的主动精神,探究热情和合作意识,是语文教学应有的无限空间,无限色彩和无限生机.我认为,本课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综合性.活动中,同学们学课文,课外阅读,习作训练,口语交际,观察感悟,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综合,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综合,学会在各个领域学语文,用语文,在运用中又进一步学好语文.2,突出了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次活动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乐于,善于与他人合作.3,突出了自主性.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活动由学生自主组织,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探索,体验,发现和创作.教师在活动中通过点拨或共同参与来指导学生组织好活动.4,通过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写成实用的广告词,导游词,景区说明以及歌词,诗等文的全过程 ,再加上小组集体组合朗诵,表演等展示,使学生对某一事物具有更完整的,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 ,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增长了某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能力 ,形成良好习惯 ,给他们一个终生受益的“授之以渔”的教育.5,营造轻松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的松弛变为上课的紧张,学习很难进入状态,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发.因此,营造轻松优美的学习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设计了以招聘会的形式,让学生浏览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并进行创作,能让学生放松神情,活跃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正常发挥.6,挖掘促进学生创新潜能释放的“增长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生命体内积蓄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潜能,教师要善于利用创造才能的“增长点”,给学生发挥创新潜能搭建“平台”,帮助他们从“平台”这一跳板上跳起来.如:教师让学生设计“小鸟天堂”景区的广告词,宣传语,导游词,并创作性的进行小组组合演出来展示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这些都可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才干的“增长点”.虽然这节课有着许多值得赞赏和学习推广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有些学生只停留于资料收集层面,不善分析,提炼,创作.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是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本节课中大多数在收集信息时表现的积极性较高,收获也较大;但进入分析,处理,创作阶段时学生显得相对低沉,因为,这一阶段比较困难,属于高层次的思维创新能力.2,学生真正的参与面不广,还有不少旁观者.一方面受到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或者对语文兴趣不浓,因而对学习内容研究的参与度不大,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旁观者,故出现了“一些人忙而劳累,一些人闲而无聊”的局面.3,较少交流,限制思维

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不多,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比平时更需要和老师进行交流.有时,他们碰到问题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下手,思路堵塞,这时和老师的交流就可以帮助开拓思路,加大思维深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4,学生访问是经过教师提炼而提前做好的固定网站,限制了学生浏览范围和搜集资料的广度,也不利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在上课时,教师应提供一些参考网址,让学生到互联网上自由搜集,筛选,处理资料.总之,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丰富的作文情境,设计合理的作文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作文能力创新.

第二篇:《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此教学环节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首先,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榕树的大。教师没有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孩子们的阅读感悟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说话自己的理解。例如:当老师提问:“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红字部分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

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生:“生命力”这个词说明了榕树长得生机勃勃。从“正在茂盛时期”就能知道。孩子们理解的多到位啊,孩子们就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中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其次,教师让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学生通过品词对句子获得一定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明亮、照耀,颤动”对生命力有了初步的感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并提问:“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生:提出“明亮”“照耀”和“颤动”写得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写得好呢?(学生沉默)

师:“明亮”和“照耀”在这里是描写什么的?

生齐答:是写叶子的颜色。

师: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

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

生:我觉得是因为“翠绿”。那颜色很鲜艳,有阳光照射,就显得明亮,所以说“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太晃眼睛了,所以“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大榕树四周都是水,当时是傍晚,水里的光反射到大榕树上,映得“明亮”,有风吹过,树枝摇动就会像人一样“颤动”。

生:树叶长得茂盛,上面有油,所以阳光照上去反光。

生:还有一种可能,傍晚,会出现露珠。露珠也会晶莹透亮,显得明亮。

师:现在,我们眼前只有大榕树吗?学生们纷纷说;“不,还有夕阳、小河、微风、露珠……”“翠绿的颜色,明亮的霞光……”

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啊,正是因为教师引导的到位,才让孩子有了这么深的感悟。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不止一次让孩子联系前后文思考,让学生获得了整体的认知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咋爱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感,获得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语文教学案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学校: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学 姓名: 周小

【内容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次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功尝试。它加强了“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会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走进端午节

策 划 者: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 周小花 项目创意:加强“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项目名称:走进端午节 时间范围:2006年5月——6月 参加人员:八(8)班全体学生、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主要活动: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完成作品,演示作品,总结交流 活动时间:用两周时间,学生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课内小组交流并全班展示。

[过程描述]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可是这个时候却是同学们学业最繁忙之际。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学习之余的快乐,同时也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端午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端午节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我选择这个主题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端午节马上就到了,同学们可以亲身直接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其次同学们虽有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但并没有好好的落实。这一次的主题难度不太大,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再次可以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前两周的语文课上我对我班的学生说:“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粽子、挂鸭蛋、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那些方式庆祝呢?你们已经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很多的知识,现在我们就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再把了解到的情况以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方式向同学和老师汇报,好不好?”具体要求是: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最少搜集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中华民族为什么重视端午节这一天?

3.调查人们用那些方式庆祝端午节;(国家庆祝中秋节举行了什么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有那些?)

4.搜集关于描写端午佳节的文章或优美诗句; 5.写出自己的活动总结报告;

6.设计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汇报方式;(歌舞、文章、书画等形式不限)

7.在全班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

顿时,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同学们虽然过了很多个端午节,但是还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那些庆祝方式,最令同学们高兴的是有了自己的实践机会,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 去调查、研究,还可以把自己最拿手的绝活在新同学面前露一手,岂不快哉?为了使活动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告诉大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想千方百计完成好,但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不能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

2、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或居住位置自己成立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小组合作就应该既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要合理又要注意整体协作,既要尽可能独立调查研究,但也要注意合作、交流,某些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形成资源共享;

3、不会完成的事情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但不能出现家长包办代替的情况;

4、调查、汇报的准备时间是节假日、以及在家时的语文晚自习;

5、需要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可以与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出入网吧;

6、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和设计汇报形式。

接受任务后的同学们开始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为了让同学们做到有的放矢,在明确各同学(组)的调查要求,尊重学生己的调查意见的基础上,我不失时机的帮助其修改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让学生知道综合性学习制订计划或调查方案的重要性。我对学生第一次的调查实践主要是进行有重点地指导,随机进行检查,适时地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为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调查搜集关于端午的知识,除了语文学科有意识少布置或者不布置课外作业外,我还与班主任张士平老师商量其他学科星期日尽量也少布置课外作业,各学科教师都能积极配合,为学生留出了很多调查和研究的时间。

学生调查研究三周后我开始准备成果汇报活动的相关事项,由个人(或活动小组)提交自己的活动汇报形式,然后由班级文娱委员根据汇报形式编排成一个活动汇报节目单。

一个月后的星期一下午是学生活动的成果进行汇报的时间,这天下午,我特意邀请了学校的领导,本班的所有科任教师参加学生汇报活动。

同学们这次的综合学习活动,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他们既兴奋又自豪,参加汇报活动积极踊跃,丝毫看不出平时的害羞和扭捏,的确让我对他们的表现刮目相看: 第一汇报单元:端午节的传说

班长祁俊首先说:我所了解的端午节传说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故事情节略)

平时不爱说话的张宽接着说:我知道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与 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有关。(故事情节略)第二个汇报单元:我了解端午节知识

佘成雅同学关于端午节别称的调查汇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李康同学关于“吃粽子”的调查汇报: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 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徐青青同学关于“粽子”的调查汇报:由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第三汇报单元:关于端午节的风俗

邓庆同学:旧日的端午节有两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满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驱温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署毒便不能为害了。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陈亮同学:端午节各地的习俗其实不尽相同。

山东省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陕西省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舟,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时文强同学: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第四汇报单元:关于端午的诗词

教室里响起了撒克司名曲《回家》。

在乐曲声中,刘文畅同学朗诵起诗人张耒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接着李康同学声情并茂地背诵诗人贝琼的《己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最后张承建同学也朗诵了一首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第五汇报单元:关于端午的歌谣

肖红等同学搜集了关于端午的歌谣: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陕西)

温州民间流行着一首《重五谣》:

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

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麦麦,字眼学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个生员卵。

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第六汇报单元:关于端午节的愿望

张姝等同学分别就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祖国、祝愿每个家平平安安等主题进行了汇报。

第七汇报单元:展示自己关于端午的书画、手抄小报和摄影作品

汇报活动结束后,校领导、班主任和听课教师代表分别对同学们的调查汇报作了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今后要多自主参加这样的活动。

最后我作了总结:同学们,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的节日,虽然人们所处的地域不同,欢度节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吉祥平安的祈求。在我们这次活动的过程当中,同学们能够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向家长请教,向图书馆请教„„总之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有的制成了卡片,有的装订成了小“书”,还有的自办了很有特 色的“手抄报”„„大家的汇报很有创意,特别显现了你们的合作精神,老师非常高兴要向你们学习。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家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都汇报出来,就请同学把自己最得意的内容仔细整理以后再展示。

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感触很多,方佳丽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自主的学习,以往我胆小,成绩也不好,我很自卑。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我并不笨,我能找出其他同学不知道的东西,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肯定,我找回了自信,我一定能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上去!

可以说这次活动的效果的确是不错的,出乎我的想象。教后评价与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创新的一重要个方面,也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次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功尝试。其原因如下:

一是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开发学习课题。端午是一个大家既熟悉而有不太了解的节日,这个选题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可以亲身经历、感受、观察和描述,由此派生出的问题可大可小,学生易于操作,便于学生自己思索,自己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是语文,处处是学习语文的课题。

二是鼓励学生运用尝试——发现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研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欣赏者,主要让学生自己根据选题去尝试、发现和搜集有关中秋的知识,没有指定某一专门内容,给学生尝试、发现学习提供了较大空间,自始至终学生都是自己去尝试,去亲身体验,合作学习,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问 题。

三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活动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有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诗歌朗诵、书画作品、手抄小报等多种学生自己喜欢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以自信。丰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使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个别化处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思想。由于学生以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比如走进端午这一主题,学生们选择的关注点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关注“端午的来历”,有的关注“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庆祝端午的方式”,“端午的诗词”等等。即便是同一个关注点,是侧重知识的学习,还是侧重态度、情感的养成,也都需因人因境而定。整个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复杂而细微,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独特个性的体现,主动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自主的选择,并运用其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教学的主旨所在。

当然,本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也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整个活动虽然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较为充分,但学生的选题过于分散,不利于同学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不利于对学生“相对比较”的评价。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放 风 筝 》

南京市铁心桥小学吴书芬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

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组名: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

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00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④考察贵阳近几年风筝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风筝的类型、消费人群等)。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

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四、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校内活动转变成校外开放性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

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姆在其《教育评价》中说过:“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

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放 风 筝 》

南京市铁心桥小学 吴书芬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 组名: 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

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00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④考察贵阳近几年风筝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风筝的类型、消费人群等)。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四、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校内活动转变成校外开放性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

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姆在其《教育评价》中说过:“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鸟的天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乳山市崖子初中 王黎辉 一、案例背景及课题的确立: 记得看到过一篇文章:国外有的厕所里面的墙上贴着条幅:“有完......

    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案例 活动主题:一草一木都在我们心中 活动目的:为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使社区的关系更加和谐,让老人们得到更多的关心,孩子们更加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题课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峰峰矿区第一小学王肖一、 主体的产生 本课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即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能力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 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内容确定主题这种确定主题的方法适合低年级学生和初做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在其中穿插了一些活动,比如社会调查、口语交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环境污染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课题名称】关于环境问题的社会调查 【课题的提出】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16、趣说歇后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歇后语仓库,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歇后语。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与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

    《鸟的天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部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作了全面的规划。规划的核心之一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