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同学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地方课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定的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第二单元是心理健康;第三单元是安全自救;第四单元是生命历程。每课中又设计了四个基本栏目:七彩虹、辨辨说说、指南针和成长脚步。使学生在通过感受和体验,实现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和改善。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篇: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及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新工作,根据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开展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小学生面临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能力,保障小学生逐步扩大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网络生活等不同的生活领域,切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中主要涉及的安全生命问题分段整合,把教育内容寓于生活主题之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一、二年级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有了一定的朗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三年级第二学期的良机,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入、更为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的中国人。2.在安全教育方面,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仍需系统地深入学习。一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亟需加强。
3.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甚至有个别的学生,因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教科书三年级教材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内容涉及社会、自然和人类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具体特征如下:
(一)传统文化 1.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典范性、趣味性、启蒙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2.基本理念:
(1)感受文化传统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3.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120首(篇或段),并初步理解其意思,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2)初步了解歇后语、民歌、名人小故事、经典名著等传统文化。(3)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
(4)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等活动。
(5)通过传统文化学习,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教育 1.课程性质: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省必修地方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2)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3)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3.教学目标:
环境教育以培养环境素养为主旨。它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具体包括:(1)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欣赏自然美,关爱自然,保护自然。(2)获得环境基础知识,搜集有关环境信息,了解各种生命形态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方式。
(3)养成实践技能,观察并分析周围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运用实验、观察、网络等方式获取环境信息等。
(三)安全教育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一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地方课程,具有人文性、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2.基本理念:
(1)帮助小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是本课程的追求。(2)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3)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3.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实现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日常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以保障小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1)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是宝贵的,初步了解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知道社会安全突发事故的范围及危险、危害,了解突发自然灾害对生命安全可能造成的威胁,知道躲避自然灾害引发的危险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识和判断,学会恰当避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遵纪守法,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
四、教学中注意的几点问题
1.地方课程的实施必须凭借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应结合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过程性评价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2.自主探究和行动研究,是地方课程教育的重要方式、学生探究真实的问题或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地方课程的趣味性、综合性、研究性、科学性和量力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等原则。
4.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角色活动演练等教学方法。2.学法:
学生使用联系生活实际法、自主学习法、资料查阅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
七、教学安排
《传统文化》(共27课);
《安全教育》(共9课),《环境教育》(共18课); 每课1--2课时。
第三篇: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了自己,上课随便讲话,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传统节日、书法名家、绘画名作、齐鲁名人、名胜古迹、政治人物、宫殿园林。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看视频,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
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六、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共20课时
第四篇: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文章件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三年级进行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的教育。
一、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共有13个学生。他们整体素质较高,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活泼好动,但约束力较差。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方面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3、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及图片的感知,明白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需要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地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很重要的。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3、注重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5、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6、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五、教学内容安排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等环境保护教育:污染系列、怎样保护环境等探索活动:环境与生活、我们的家乡等文章件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人杰地灵诵江西)
执教教师:黎雪燕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8人,大多数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集体,学习认真,课外知识丰富,对活动课特别感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共计12课,教材安排了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特别介绍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教材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体验,拓展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学期的地对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掌握,会让同学们感到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增进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各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1课 养成学习好习惯 教学重点:好习惯六要点。教学难点:长期坚持做到六到。第2课 寻找身边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理解真善美的涵义。教学难点:制作手抄报。第3课 认识五大书体
教学重点:知道五大书体,学习毛笔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认识五大书体,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第4课 雨天防雷击
教学重点:了解雷电天气的危害。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在雷电天气要做好安全措施。第5课 预防中暑
教学重点: 学习预防中暑的小知识。难点:中暑后懂得正确处理。第6课 燃放烟花爆竹害处多 教学重点:了解烟花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认识到烟花爆竹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第7课 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教学重点:了解触电的预防知识。教学难点:知道触电后的正确急救。第8课 安全上学、放学
教学重点:了解交通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文明出行,安全乘车。第9课 给小树做名片
教学重点:认识学校的植被名称并制作名片。教学难点:懂得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的道理。第10课 动手制作贺卡
教学重点:会动手制作贺卡。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贺卡表达情感。第11课 龙舟竞渡
教学重点:了解龙舟竞渡这种传统体育项目。
教学难点:描述你印象最深刻的龙舟竞渡的场面。第12课 江西的美味佳肴
教学重点:知道江西美味佳肴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做一盘江西的美味佳肴。
五、教学方法和具体措施:
1.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
2.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3.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4.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题 课时 第1课 养成学习好习惯 1课时 第2课 寻找身边的真善美 1课时 第3课 认识五大书体 1课时 第4课 雨天防雷击 1课时 第5课 预防中暑 1课时 第6课 燃放烟花爆竹害处多 1课时 第7课 触电的预防与急救 1课时 第8课 安全上学、放学 1课时 第9课 给小树做名片 1课时 第10课 动手制作贺卡 1课时 第11课 龙舟的竞渡 1课时
第12课 江西的美味佳肴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