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论文:重庆市荣昌县逢高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全国通用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唐首财
本学期根据所教的班级情况,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学生分析: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四个班,有学生两百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实施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用心爱心专心
第二篇:陆阳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陆阳中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 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学期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
(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实验进度
实验内容
时间 实验6-1 比较金属硬度
2.13 实验6-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14 实验6-3 金属与酸的反应
2.14 实验6-4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2.14 实验6-5
CO还原氧化铁
2.16
实验6-6 钢铁锈蚀的因素
2.17 实验7-1 硫酸铜、蔗糖、细沙石在水中的溶解 探究活动
2.21 实验7-2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2.21 实验7-3 乳化现象
2.21 实验7-4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
2.21 实验7-5 制备饱和溶液
2.23 实 验7-6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化
2.23 实验7-7 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的浓稀相关
2.24 实验7-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24 实验7-9.10晶体形成 制作活动----混合物分离 过滤操作实验
2.28 实验8-1区分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3.7 实验8-2区分不同物质的酸碱性
3.7 实验8-3学习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3.7 实验8-4练习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3.7
实验8-5浓硫酸的脱水性
3.13
实验8-6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
3.13 实验8-7 酸跟较活泼的金属反应
3.14 实验8-8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14 实验8-9酸跟盐反应
3.14 实验8-10氢氧化钠的潮解和腐蚀性
3.15 实验8-11碱跟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8-12碱和盐的反应
实验8-13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8-14酸跟碱的中华反应
实验8-15盐跟盐的反应
实验8-16.17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8-18 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
实验9-1.2了解有机物的特点
实验9-3 了解纤维的简单鉴别方法
实验9-4鉴别加碘食盐的方法
实验9-5鉴别淀粉的方法
3.15
3.15
3.16
3.16
3.22
3.22
3.27
4.6
4.7
4.10
4.10
陆阳中学
2017年春期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化学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化学教学模式。由于化学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多媒体条件下的化学教学具有广泛性、实效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化学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化学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化学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化学课堂传递着化学知识,化学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化学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化学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化学教学认识的升华。化学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化学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化学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化学。例如:学生练地记住了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但在生活中看到快餐饭盒摇动就能放热却不知原因。学生把化学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化学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改革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用word、PPT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化学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 1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
2、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生唯一言语是“老师等一下了,还有几行没有抄完”。
3、教师讲课不使用多媒体,作业、考试时疯狂的使用,屏幕上投影着满满题目,学生不停地抬头低头,哪有时间思考,最后还是相互抄袭占多数。
二、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化学学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各阶段化学是有不同的特点。九年级是趣味性化学,高中是推理性化学,大学是深究性化学。教育的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筛选,学生终究会适应化学的特点。化学的起始阶段是九年级,针对学生喜欢观察社会现象的特点,在知识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创设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演示实验,通过教师的现场动手操作,学生的观察,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教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而有效地推出实验结果。讲述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是最好的例证。教师携带实验器材,在教室进行现场试验。教师利用红磷的燃烧使之产生气压差,根据水进入的多少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在教室进行多次的实验,以此来验证氧气的多少。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教师的进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终有效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提高。演示性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学生只是教学中活动的帮手,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实验的原理,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1、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化学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化学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好假呀,好假呀。
三、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式。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迅速有效地发展起来。教师充当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追求者。教师提出主题,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操作者、决定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一个化学人,能遵循社会的规律,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从生活中总结出化学规律,这就是化学素养锻炼人思维能力的明证。例如九年级水的净化学习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净化装置,在家里进行净化水实验,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学以致用。
实验探究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化学教学思维的改变,引起了化学教学的进步。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教
师都有一定的知识底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九年级阶段化学教学压力增大,教师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容易造成教学实践中教学进度的仓促,全国同科类的交流平台缺乏,优秀的资源和成功的方案短缺,实验探究型教学是大范围内推广,在小范围内交流,阻碍了化学教学方式的真正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难题,有效地促进了化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应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制作或借鉴相关的实验课件,通过实验步骤的逐步推进,注重知识的汇总,提高实验探究课的效果。学生顺着实验步骤,纠正偏差,理顺过程,总结化学规律。
2、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将有效的探究方案投在屏幕上,邀请学生来评价和修正,并促使探究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快乐感,教师感受传递知识的轻松感。这是我们渴求的“互补”性教学方式,促使整个化学教学的改革。
纵观整个化学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化学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化学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素材,顺畅的教学程序,知识的地区无差异性,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进步。多媒体灵活应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方式弥补了单纯教学方式的缺陷,开拓了实验探究新方式,节省了探究时间,提高了探究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知新,《化学教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云芳,《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第5期。
第四篇:安徽省阜南县三塔中学初中化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
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
【摘要】我校使用“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常态,使用“导学案”教学能很好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校内听课中发现这样的情形:导学案试卷化、与课本内容‘两张皮’、学生盲目参与、教师不知所措、课堂秩序混乱、热热闹闹开场、吵吵嚷嚷争论、昏昏沉沉结束”。那么怎样在化学课堂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主体地位 主导作用 有效性
课改工作,就是要做好学生思维的引领工作。我校使用“导学案”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导学案”教学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校内多次听课中发现这样的情形:导学案试卷化、与课本内容‘两张皮’、学生盲目参与、教师不知所措、课堂秩序混乱、热热闹闹开场、吵吵嚷嚷争论、昏昏沉沉结束”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导学案”教学的形式,但没有“导学案”教学实质。个人认为:课改就是要做好学生思维引领工作,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线路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要有“启”和“发”的作用,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这应该是每一位任课老师要积极关注的首要问题。那么怎样运用“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导学案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的活动离不开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活动和主体自身发展都是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教师指导作用必须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师指导过程必须根植于学生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们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导学案”教学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教与学的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学、如何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二、导学案的编写
使用化学导学案进行教学,要求设计统一格式的课堂学习材料,学生人手一份。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为提高化学导学案的质量,有效发挥化学导学案的作用,编写化学导学案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备教材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是呈线性上升的,知识构建“环环相扣”。孤立来看,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但从整体上看,却有主干和枝叶之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学环节的引导者教师来说,应当通观化学教材,提炼和整合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备学生
“导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通过所学的知识内容,备哪些化学知识是学生懂的,哪些化学知识是学生可能懂的,哪些化学知识是学生不会的,然后对化学知识点要大胆整合和进行处理,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发挥最好的化学学习状态。设计导学案
(1)重视化学“学习目标”。学习化学目标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导航、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学什么内容,掌握什么内容。
(2)重视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化学教学目标和化学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重视局部的训练。加强化学新知识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填空题中所填的内容必须抓住关键性的化学方程式和学习的主干进行循环练习。
(4)适当搭建脚手架,让学生重视化学解题过程的思路、方法。脚手架搭建得不好,不但达不到解题思路、方法的训练,还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化学教师要在这方面要注意。
(5)重视学练结合,分层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在层次、深度、广度方面提供不同的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6)导学案中文字性的描述尽量精练、少。“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复习、引入、探究、新学知识、讨论、例题讲解、巩固练习、小结、自我评价等环节)组成。导学案排版要考虑老师便于批改原则。提高课堂上教师批改速度,有更多时间面向更多的学生。
三、化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案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化学导学案教学的精髓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化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主干知识、抓住学生在新授课中学得不好的部分、抓住练习中学生问题突出的部分进行讲解,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行动起来。正所谓“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1.语言尽量简练,当讲则讲,且必须讲得让学生清楚、明白。
2.对导学案上的例题处理。如化学方程式例题,虽然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就完成了,但是必要的化学解题格式教师应该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给学生一个标准的范例过程,不能口头讲解或投影带过。
3.化学教学并不是准备好一张导学案就行了,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当准备实验、制作课件,为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铺路。
4.在课堂展示时,教师要会用启发性、鼓励性甚至是煽动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点评、鼓励、肯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成就感,进而烘托课堂气氛。得体的运用引领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和保鲜膜。
6.“抓两头,带中间,扬典型,促全面”。真诚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激励性的批语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抚慰学生的心情,点燃学习化学热情,激发探究化学激情。
四、作好导学案的反馈工作
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和理解有差异,教师课后要及时跟踪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训练题的同学,督促其完成。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做好记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反思: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导学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
2.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为何有的学生没有掌握?
3.哪些知识点没讲到位,下次应该如何组织化学教学?
4.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不好?
5.本节课成功地方是什么,如何借鉴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6.下节课如何处理这节课遗留的化学问题?
总之,合理有效使用化学“导学案”教学,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优生进一步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已是课堂的主人,教室成为学室,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亚芍.物理化学导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漆永红;李永红;化学教学中的“理解”[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徐田芹,孙洁.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实践[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05期
[4]《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