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时间:2019-05-15 13:2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历史教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第一篇: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一、新教材的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 “学习探究课程”, “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 ,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 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 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 “从 ‘刀耕火种’到以 ‘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 “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 “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 “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 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 “课前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 “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 “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 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 “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 紧扣 “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 “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 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 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 “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 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 “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2):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第二篇: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1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学生将高一中国近现史当作是炒初中历史的“冷饭”,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已经学习过了,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历史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

真实的情况是,高中历史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残留的“冷饭”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背诵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历史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除了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历史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第三:从学校角度讲,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向来被认为是一门辅助课程,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各班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抱着一种轻视的态度应付了是,是极为不对的。我们学校高一历史每周每班只安排了二课时,不符合教学大钢要求,我们老师上课感到时间紧迫,很多想多讲一些的内容都被删掉了,实在是没有办法。

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地方史教学.

第三:把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同当前国际形势紧密联系起来,扩展学生的眼界,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历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过去与现今都是与世界同时进步的,是无法独立的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2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沧州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3

一、新教材的优势。

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学习探究课程”, “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 ,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刀耕火种’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课前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自我测评”. “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紧扣“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 “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仅为了了解过去,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和未来,为了减少在现实生活中走弯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而如火如荼进行的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也恰恰赋予了历史这门学科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1、充分利用教材,以党史为线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宏观掌握、理清线索,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划分历史分期,在每个阶段弄清重大历史事件,讲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我们常说,老师和学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学到一点知识,老师必须把与此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知其来龙去脉。

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于每章每节,讲清前后联系,每章一总结,一复习。

2、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尽可能地再现当年的历史画面。

3、表格式教学法。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等。

三、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男同学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女同学不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过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历史多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同学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时,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学习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熟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再慢慢认真体会、领悟。因为女生的心细,而历史又多要求记忆。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学生意见一次,了解学生的心声。

3、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消除“木桶效应”。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差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经过努力,差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四、加大管理力度,从严要求学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1、加强课堂管理。

2、按时收交作业。

3、月考结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寻找原因。

4、重视每次考试,考前认真地复习。

5、设立会考倒计时牌,警示学生。

6、各班建立历史学习互帮互助小组,由每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每次考试过后,重新总结一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5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6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7

高中是一个对于我们的基础知识体系进一步细化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深刻的意识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素质教育和高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老师,我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改变教育理念,学习教学创新

过去的教学大都是没有工具,也没有教学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每一节课都是完成教学的进度为主,照着课本进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问题不予理睬,坚持自己是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渐渐禁锢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也使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主动改变我们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比如讲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历史记录片,当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时,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时不再是将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的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去提点和进行补充,让课堂变得有趣。

二、向课堂要质量,备课有方法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教学变得更加有质量,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更加的快。课本使我们必须要熟知的,利用每一个素材制作好资料,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吸收进,而不是在课后就还给老师了。

写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怎么将刻板的文字讲的生动有趣,就要在准备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提问题,老师进行解答。这样使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他们自主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唯物史观”又被大众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唯物史观点明了真正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8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x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篇: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1

一、新教材的优势。

紧扣时代脉搏,增加经济文化比重,介绍了不同的学术观点,设置了“学习探究课程”,“课前提示”,“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图片资料增多;内容丰富多彩,引导方式多样。既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又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适当接触不同的史学观点,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没有体系,史实不清,学生很难把握。目前高一历史课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别讲授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但是由于分专题展开,且不少内容没有讲清基本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无从掌握。教师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时间不允许;如果不补充,学生疑问多,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难了。

2.课文中的标题企图体现文学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历史学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从‘刀耕火种’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为“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再如“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改为“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等等。这样既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无需教师再重新“翻译”,又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3.有些课容量太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仍以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为例,该课正文含5目,此外还有“课前

提示”1则,“学习思考”3题,“资料卡片”2则,“知识链接”1则。这样,一堂课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务;至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及“常规训练”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学生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必需讲解的知识和试题,不得不多用课时,而学校只能按教学大纲给我们分配课时,最终就实现不了教学计划。

三、相应对策

虽然新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可能开“历史倒车”。为此必须有相应对策,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紧扣“会考标准”。教师应熟悉会考标准中的.“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依据大纲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重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

3.动员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常规训练”“知识整理”栏中的填空题就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完成,教师正式上课前进行检查督促。这一过程可使学生了解课文梗概,有助于提升教学进度。

4.在预习基础上,一些简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下放权力”,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养成不依赖老师的良好习惯。

虽然采取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2

高中是一个对于我们的基础知识体系进一步细化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深刻的意识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素质教育和高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老师,我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大家分享:

一、改变教育理念,学习教学创新

过去的教学大都是没有工具,也没有教学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每一节课都是完成教学的'进度为主,照着课本进行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问题不予理睬,坚持自己是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渐渐禁锢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也使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主动改变我们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比如讲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历史记录片,当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时,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时不再是将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的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去提点和进行补充,让课堂变得有趣。

二、向课堂要质量,备课有方法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教学变得更加有质量,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更加的快。课本使我们必须要熟知的,利用每一个素材制作好资料,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吸收进,而不是在课后就还给老师了。

写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怎么将刻板的文字讲的生动有趣,就要在准备工作上多下功夫。

三、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提问题,老师进行解答。这样使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他们自主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唯物史观”又被大众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唯物史观点明了真正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3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沧州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仅为了了解过去,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和未来,为了减少在现实生活中走弯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而如火如荼进展的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也恰恰赋予了历史这门学科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1、充分利用教材,以党史为线索,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2、宏观掌握、理清线索,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划分历史分期,在每个阶段弄清重大历史事件,讲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对教材进展适度的拓展。我们常说,老师和学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学到一点知识,老师必须把与此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进展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知其来龙去脉。

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于每章每节,讲清前后联系,每章一总结,一复习。

2、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尽可能地再现当年的历史画面。

3、表格式教学法。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等。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男同学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女同学不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过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历史屡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同学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时,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学习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熟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再慢慢认真体会、领悟。因为女生的心细,而历史又多要求记忆。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学生意见一次,了解学生的心声。

3、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消除“木桶效应”。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差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经过努力,差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1、加强课堂管理。

2、按时收交作业。

3、月考完毕后,催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寻找原因。

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搞好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激趣指导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致命环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中兴趣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合作学习既有师生间的合作学习又有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那么,要想使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更有价值,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科学搭配,合理分组科学划分异质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又能使他们认识到积极互赖、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它对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品质的开展,培养学生合作、社交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教师参与,适时调控在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研讨,是实施“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更为重要,要使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重心下移,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学习的引导者,在详细分析问题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进展讨论、分析、交流。

(3)、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少数学习被动的学生只能当“观众”,致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小,耐挫折能力差,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合作,有的同学感觉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于是产生思想,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更有甚者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断地滋事生非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这些现象是学校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方案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举行演讲、讨论等,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时机,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并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中去。

2、讲究听课技巧,注意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举疑解难的过程。听课方法得当,习惯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课堂的每分钟有效地得到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听课的方法与习惯养成上,由于每个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各异,历史教师在刚开始承受新班级授课时,都有一个了解、融通、适应到默契的过程。了解与融通。关键是感情上要沟通。学生了解老师讲课的个性,老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古人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其实,这句话再也没有比历史教学中表现得更充分更直接了。适应与默契。首先老师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根底,适应学生的特点,关键要适应学生以往历史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其次老师要放开架子让学生适应自己。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个学生不同的神情,老师能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老师的每一种神情、动作,学生都能体会出所传递的知识信息。

当然,良好默契的历史学习气氛的养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难点,也是闪光点,它要求教师: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娴熟自如,调控得心应手。特别表现在学生质疑问难题上教师要坚信:态度上只有沉下来,学生的问题才能提上去。同时,师生都应明白这样几句话:举疑不在大小,不会那么难;解疑重在点拨,喻那么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才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

在课堂教学后的迁移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适宜的消化土壤,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过去的教学大都是没有工具,也没有教学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每一节课都是完成教学的进度为主,照着课本进展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问题不予理睬,坚持自己是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渐渐禁锢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也使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不符合时代的开展需求。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主动改变我们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比方讲多媒体的教学应用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历史记录片,当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时,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快速,同时不再是将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的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去提点和进展补充,让课堂变得有趣。

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教学变得更加有质量,学生承受知识的效率更加的快。课本使我们必须要熟知的,利用每一个素材制作好资料,使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吸收进,而不是在课后就还给老师了。

写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记录下来,怎么将刻板的文字讲的生动有趣,就要在准备工作上多下功夫。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提问题,老师进展解答。这样使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他们自主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5

历史课程的专题式教学确实是我们感觉到新课改小新教材的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体会如下:

第一,每一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原有的历史教学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新课程则打破了原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虽然其体系上表现比较贯通,立体感比较强,但接受能力可能要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合、构建某历史阶段的框架体系。

第二,新教材内容更简练,材料更丰富,能力培养更明显、更具体,如何通过高中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等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较深的理论素质。首先,打铁先需自身硬。我们也要首先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模式。我们教师只有练好了自己的`内功,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凸出一个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以增强专题教学的有效性。其三,不能割裂各专题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打通中外历史的关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同时,教师还要把历史知识和现实中的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引发现实的思考,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其四,引领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规律性的总结,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他们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6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仅为了了解过去,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和未来,为了减少在现实生活中走弯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而如火如荼进行的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也恰恰赋予了历史这门学科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1、充分利用教材,以党史为线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宏观掌握、理清线索,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划分历史分期,在每个阶段弄清重大历史事件,讲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我们常说,老师和学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学到一点知识,老师必须把与此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知其来龙去脉。

二、研究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于每章每节,讲清前后联系,每章一总结,一复习。

2、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尽可能地再现当年的历史画面。

3、表格式教学法。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等。

三、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男同学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女同学不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过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历史多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同学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时,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学习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熟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再慢慢认真体会、领悟。因为女生的心细,而历史又多要求记忆。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学生意见一次,了解学生的心声。

3、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消除“木桶效应”。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差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经过努力,差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四、加大管理力度,从严要求学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1、加强课堂管理。

2、按时收交作业。

3、月考结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寻找原因。

4、重视每次考试,考前认真地复习。

5、设立会考倒计时牌,警示学生。

6、各班建立历史学习互帮互助小组,由每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每次考试过后,重新总结一次。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7

新课程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

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设计《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把这课出现的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减灶记”,成语“管鲍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围魏救赵”等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上课时学生把自己创作或制作的的动画、漫画、剧本等拿出来交流,形式非常活泼,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实究竟有多少呢?难道只要知道这些故事就可以了吗?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本应在师生的活动中解决的知识却不了了之。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历史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

另一类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8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高一历史教学心得9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09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x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篇: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心得

鞠燕琳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人民版教科书必修1专题九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在学习人民版教科书必修2专题二第1节《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是难点,应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以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而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可由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则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

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在学习《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通过“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发挥想象力,设想‘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厦门的纺织手工业者,你会发现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什么变化?’”和“如果你是当年的荣家兄弟,请进行讨论,展开市场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换位思考,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通过“有人说‘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些观点吗?”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通过“从材料一人物挂冠从商中,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问题思考,达到读史明智,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应辨证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教学中除保留使用传统评价方式外,还尝试以 “课堂有价值提问”和“课后小论文撰写”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多元智能。

在“课堂有价值的提问”实验尝试开始之初,学生还没养成这种习惯,显得被动和不自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自主努力,虽然学生提的问题还是较低层次、较零散、不成熟,但学生已初步尝到了一些收获和喜悦,对历史课也感兴趣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课后小论文撰写评价方式中,比如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我在寒假布置了一个作业: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有的学生写道:“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务之急是举国之力改革教育制度,大力提高下一代国民的素质。”“伟大的祖国,我相信您,你一定会成功!”我想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下,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领导不重视,教师无压力,学生无所谓。一些学校不开或少开历史课,把时间留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即使开了历史课,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农村历史专任教师少,教师不留作业。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学生的课本在使用两个月之后如同新书一样,上面居然没写一个字,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

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还固守着学习历史也就是上课听一听,考前背一背的老观念。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但只靠单抢匹马孤军奋战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如我在上《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时,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反复推敲,就是难以找到突破“曲折”这一难点的有关材料,最后只好用教师可以讲解法来解决这一难点,后来听了专家的课后,顿时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且由此获得了教学新方法。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第五篇:高一教学心得

高一教学心得

高一教学心得1

通过上一学年的数学教学工作,高一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内容即将结束,“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的思想不断在我和学生中深入,给我带来了自由教法和学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难题,下面我们教学上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搞好初高中数学教材分析和教学的衔接

特别是我们私立的高中,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搞好这一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一新教材中,有许多的内容都是以初中的教材为基础的。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初中的教材,进行升华和提高。逐步向抽象性较高较难的问题过渡。同时,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二、注意关爱学生,重视情感

高一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中,进入一个新环境,遇到的全是新事物,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或困扰,而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转折点是高一,并且高中数学学习课时紧、容量大、进度快,他们在学习基本上变成了被动的听课、练习、记忆、考试等单调的过程,数学学习也不在是有意义的事情。从而导致他们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不安情绪,遇到问题也不敢问,以至于考试成绩下降,对抽象难懂的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需要我们注意关爱学生,重视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让学生从数学教学活动中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错误应当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三、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把“学生比作卫星,老师的教学要把每个学生送到恰当的轨道上去”。

高一教学心得2

一、教学内容概要:WTO的性质、基本原则和加入WTO对中国的意义;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WTO的作用、基本原则;理解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了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基本国策、基本原则

(二)能力目标:能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就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培养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1.WTO的作用及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二)难点

1.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利条件

2.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引进外资与壮大内资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反思

本堂课环节完整,师生互动充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氛围良好。

这一堂课的内容看似不多,但涉及到的现实内容很丰富,案例分析也有一定的深度。因而,在时间比较紧迫的情况下,我将难点做了简要的处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利条件”这一难点结合教学重点“走出去”策略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探讨“走出去”的积极意义时,向他们介绍我国企业“走出去”所具备的条件(入世后开放的国际市场、我国经济的雄厚实力、拥有一批优势企业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难点只做了简要的分析,而对“引进外资与壮大内资的关系”也是结合基本国策讲解的,没有专门展开。

此课亮点在于重点讲得比较细,结合中国加入WTO十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用了一些数据和说明了一些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重要问题。根据教学逻辑,紧接着探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举措”,主要讲解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以及二者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由于时间关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只做了简要的介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让学生结合课文自主把握。

本堂课仍然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问题。前面关于世界经济组织、WTO的作用、非歧视原则的介绍花了过多的时间,并且关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容也没有补充,第二节课做题才添加讲解。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课外知识的取舍能力有待提高。以后尽量精讲,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材料,将课堂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教学成果。

高一教学心得3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对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中遇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要想真正做到双领、四清、高效课堂,必须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怎么增强英语课堂效果,笔者有如下建议:

1、关注学困生

教师在授课时,要及时复习上节课或上个单元的知识,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次复习的机会。复习过程中,巧设课堂提问,让好学生更自信;让中等学生感到能学会;让学困生感到努力学习,还有希望。这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部分,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标准可以不同。但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能跟上课堂节奏。每当课堂讨论或练习时,应特别关注学困生,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每节课都有点收获。

2、利用课堂口语,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英语,要始终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利用课堂口语,既营造出英语氛围,也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上,尽量用英语去锻炼学生的思维,甚至不惜辅助以手势及英汉结合。虽然有的学生还免不了中式英语,还是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激励的语言,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轻松的、愉快的感知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3、加强师生互动,进行课上操练

在新教材的指导下,英语课堂不能满堂灌,要多用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例如,教授单词时,重点单词和句型应多操练,举出各种典型例句,和生活性强的例句,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反复操练中,兼顾那些学困生,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凝聚力。

4、增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

课前预习,对于上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打造英语高校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布置可课下作业时,最好分成学习小组,利用早、晚阅读时间,小组长可以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当然,课上导入和复习也是检查的重要一环。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留点自尊,也就给他们留下了学习的勇气。

总之,只有全班学生融入到英语学习大课堂中,才算是真正的英语高校课堂。让所有的英语老师为英语高校课堂而努力吧!

高一教学心得4

今年我担任了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的英语教学,非常努力地在教学。在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我还不断地学习别人的成功的方法,为自己所用。在不懈地努力当中,我也体会到了辛苦,要把基础不好的学生和讨厌英语的学生抓上去,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真的好累啊。可是我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辛苦的职业,就要把它干好。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1.今年的学生早上特别不爱读书,早读声音很小,虽然反复强调大声读书的好处,仍然效果不好。原因有很多,除了原来就没养成大声诵读的习惯外,就是不会读。学生的音标很差,没有几个人是完全掌握音标的。不会音标就不会读单词和课文,他们就靠写和看来学英语,那自然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认为必须把音标抓上去。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自信的把新单词拼读出来。这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这学期我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我准备下学期利用早读,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过,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拼读单词。

2.学生的句子基础也很不好,容易忽视谓语动词的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容易写出没有任何限制的名词原型。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容易出现汉味儿很重的句子。还容易缺少谓语动词。出现这些错误是很正常的,因为中国学生的英文环境很不够,加上学科众多,学习任务繁重,阅读英文的时间几乎没有。地道流畅的英文语感就很难培养起来。初中英语主要是死记硬背,学生并不理解句子中的细节。

所以我加大了句子的教授。平时我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背范文。并加强了句子的翻译和造句。尤其是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不仅多次进行翻译练习,还要学生自己想一个句子。我对学生的造句练习做的还很不够,总觉得浪费时间,其实学习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就是要学会,如果光图快,学生就学不扎实,就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是我在教学中领悟的,主要是对下一步的提醒。希望下学期的我能够做的更细,做的更好。

高一教学心得5

高一语文备课组已连续多次被评为“示范性集体备课组”,这在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离不开校领导及年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其次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这是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位老师集思广益、集体智慧的结晶。各位老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带着为学校负责、为家长负责、更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备课,组织教学,所以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大学里我们虽然学习了专业知识,具备了应有的专业素养,但关于教学设计、教师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都了解的不够。在面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时,我们更多的是缺乏经验,有时候忽略了学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还有就是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也不是很强,所以教起课来很吃力。通过这几次备课活动,我们听了有经验老师的讲解与讨论,并向他们请教了一些教学上的难题,从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了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争取再接再励,把教学效果提高上去。

备课活动确实让我们长了很多见识,在下面备课时,我们是尽量把要讲的知识点教给学生们。但是在各位老师集体备课一块讨论时,却发觉自己做的还不够。比如(氓)中“体无咎言”的“言”字在文中到底作何解释,是做实词还是虚词讲。如果不是老师提出来,可真要把它忽略了。或许有人认为这太简单了,没必要拿出来讨论,这是不对的。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在授课时,正因为有这种严谨、细致、咬文嚼字的态度与精神,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教学。集体备课就是让各位老师就教材理解和如何组织教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大家就都有收获,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思想碰撞交流的过程。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要懂得交流看法与心得,这样才能共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在讨论(采薇)时,李杰明老师就边塞诗的主题内容做了七个方面的总结,可谓是鞭辟入里;刘国东老师就(采薇)最后一段是不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让老师们展开讨论,老师们也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非常独到。(离骚)老师们都觉得不好讲,听了张继华老师对离骚的讲解思路和策略,我们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思路就打开了。再如第一单元都是写景状物散文,老师们把以前的教材和现在的做了一下比较,一致认为新课改下我们的教材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体味,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让学生们体味文章的审美特征,让学生自己参考名家手法进行创作。

备课时,就作文和单元测试题问题,老师们也作了一致的规范性要求。单元测试题的模式要向高考试题模式靠拢,作文的评分细则也仿照高考评分细则,从而让学生们能进行规范练习。这段时间确是学了很多东西,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备课活动也让我们收获很多。以前不明白的,现在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的更透彻了。自己备课时忽略的知识点,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点拨下更加明确了,这样在给学生讲解时就不会遗漏知识点,做到了有的放矢。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不仅要做到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境界,拓宽思路及眼界。备课时不管是对字词的深挖掘,还是对文本的反复赏析与品味,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都体现了语文的性质。弄懂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们掌握好终身学习的工具,以便在以后学习中更好的进行阅读;而对文本的解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审美意境的把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则侧重于对学生们人文内涵的培养。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集体备课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促进作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集思广益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安排的更合理,让课堂更充实,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

在这里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的点拨与帮助,我们将终生受益。

高一教学心得6

1、课前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程标准,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除了课程标准外,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也非常重要。教材不仅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大量翻阅各类教辅材料,上网查询与教学有用的各种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尤其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新课中的这些环节,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试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改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始终在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材料不配套,尤其是我们用的第二教材,难度过大,不适合高一的学生,还有诸多实践活动缺乏设备(如地球仪)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对于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心中没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

应对措施:

1、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只有这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等。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出发。布置作业时,要求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地图的分析,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3、课堂教学中可适当采取多种方式,根据教学所需,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课本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可以将书中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来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以上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新课程教学中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一教学心得7

当前高一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没有摆脱初中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真实的情况是,高中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知识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数学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背,记数学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数学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知识模块教学。

高一教学心得8

本学期,我带高一年级,开始新课程的教学,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我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首先走进新课程。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为“模块教学”,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但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年的教学体会,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了每章前面的章前语,插图等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各方面的铺垫。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我都努力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我还特别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我认为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三、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根据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及时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力求使这些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高一教学心得9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高一教学心得10

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作为一位地理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以下是我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及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意识的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对于知识,他们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知识的理解,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于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发掘学生潜能、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以材料为依托,以背景(如市情、乡情、校情等)为衬托,努力增强问题的生活性、实用性、探索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主动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把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例如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方式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教学时,我们让学生选用身边的工具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引导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因特网广泛地收集材料,进行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从活动中提出兴趣、获取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地理知识。课外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整个过程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给地理课堂提建议”的活动。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甚至教师的仪表都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很多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参于评价的机会,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五、反思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反思1: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在部分学科课堂上,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要难易恰到好处,份量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里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反思2:尽管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意义,它也是新课程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但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是不够的。如在一堂课里设计的活动及其形式过多,活动晃动的频率过快,让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简称“三过”),提出问题后又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就失去了内容活动化的意义,而且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零乱。其实,教师应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关系。切实做好既要内容活动化,又要活动内容化,避免出现“三过”现象。在设计活动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践行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高一教学心得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的高中思想政治也已经进入课改,通过新课改培训,深切觉得对我们政治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学习新理念”不断探索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政治课的乐趣,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正统一,是我们所有政治教师的理想追求。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在引导下能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由表达。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的处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设疑提问,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这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上,在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质疑思维,明辨是非,提高能力,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统一。

二、要树立新型的教材观,尽量丰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教材观,那么教科书就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我们不能被“教材”所困。应该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和使用教材,进而开发和丰富课程资源。在教授“政府的职能”这一内容时,及时引进《_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我市的政协人大会议信息,并让学生从身边经历的人和事、家乡的变化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三、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课堂更开放活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在教学的方式方法选择上要灵活适用。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就要大胆选用。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达到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提高的目的。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求“教师采用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可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一定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这就必然改变以往的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合作精神。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

高一教学心得12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下面我想就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反思。一、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谁在读书?是我们的学生;是谁在学习?也是我们的学生。这是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问题,故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影响着其将来的发展方式,学生的发展方式又转过来影响着其今后的生存方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势必影响学生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突出语文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下进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大多数学生所适应,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查阅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精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作学习是积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体现创造性、开放性地学习及知识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总之,新课程语文学习中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

高一教学心得13

心得体会:

1.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标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学习的功利价值取向、学科惯性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对地理进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学习,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两类要素之间应当做到相辅相成。高中地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性知识基础上的。随着地理方法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和机会,无知绝对谈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的要求,又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知识仍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的同时,应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要求应当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上打基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怀疑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无论正文、阅读或选学材料都要自始自终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还可专门开辟“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以知情者、参与者身份对现实地理问题作出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志趣及研究社会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和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一向注意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地理视野,扩展地理思路,培养地理应用意识,提高应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一是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天气预报、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联系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地理科学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功用。例如,资源评价、对外交易、经济发展规划等。三是可以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深化学生对联系实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例如,调查市场经济状况、研究乡土发展规划、开展乡土建设咨询等。四是可以联系地理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学家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取得重大发现及贡献的事例,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热爱地理科学、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可以联系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能源、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加强地理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六是可以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扩展联系实际的内涵。

课文、图象与练习的关系

课文、图象和练习三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新教材除应保留以往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等优点外,应提高可读性、生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力求突出重点、要点,设置难点、疑点,探求关键、特征,从多方面强化这一系统的功能作用。例如,课文系统可以设正文、提示注释、阅读材料、选学内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预习提示、自学预习和课后提示等,注重启发,培养学习能力。图象系统侧重以图示形成传递知识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国外优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处,在图象比重、图象内容选择、图象类型、图象组合、图文配合、图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以图释文,以图引文,以图析文,以图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设组合图,增强其表现力,插图内容的难度也应逐步加大。练习系统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设计上一要容量适当,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二要题型多样化,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题目,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四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五要编排位置灵活,各种练习可穿插于教材结构的各个环节中。

高一教学心得14

自使用新教材以来,我们感触颇多,有喜有忧。由于本届学生在初中使用的并不是这一系列的牛津教材,因此教材体系的不衔接,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多挑战。

首先:词汇方面

一、牛津版教材里词汇相当丰富,因此给学生在学习时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些生词他们学过了,有些他们没有学过;同时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很多词汇表上没有列出的单词。

二、课本中出现的某些词或词组在教参上的讲解应该说相当全面但是有一些高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做法:

1、在预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先找出不认识的单词。

2、我们根据词的使用频率把生词分成两种:识记和运用。不同的单词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学会去猜测单词的意思。

3、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了解构词法,提高记单词的效率。

4、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避免面面俱到而忽略了突出基础和重点。注重词的基本含义和惯用法,通过词组、句型、句子来理解、记忆和运用句子。

5、经常、反复默写。一个单元的跨度时间长,给我们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相应的单词、词组和课文中出现的好的句子掌握。

一个阶段下来,我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词汇,并能够运用到句子里去。

其次:教学内容和板块设计方面

这套教材内容相当丰富,并且在不同的板块之中贯穿始终。由于教学容量大,我们觉得有时很难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觉得有些板块对学生的帮助相当大。比如wordpower部分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运用并扩充了相当多的词汇;Grammar部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枯燥的语法;task和project部分让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技巧并进行实际操练。因此在把握教材上,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好内容的起点和设计好课堂容量,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

做法:

1、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案、学案和练习。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

2、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参与活动。如在课前布置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课后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复习与巩固并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如同步听力、同步阅读等

3、在一单元结束后,进行一单元的测试,从词、词组、句型等方面和在听说读写方面系统地让学生复习。

在这个阶段教学下来,虽然我们觉得备课量比以前大,课堂容量也没以前多,但是相对地学生的活动比以前多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有一定的积极性。

最后: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

高中英语教学中做好学法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预习、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总结的方法。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有大的差距。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教师说什么才做什么;进入高中后,有些学生还是在用初中时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性,因而我们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法:

1、培养朗读和交际的习惯。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他们的语音、语调有待提高。每天的早读课以及课堂上都要坚持进行朗读训练。把大声朗读和默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熟读向交际过渡,形成良好的读与说的习惯,为说好英语奠定基础。

2、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学会听课和记笔记。上课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很被动地坐在那听,不积极思考。既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于重要的知识点也不会及时记录,或者不经选择地把课上老师提到的所有知识点都记录下来,导致上课效率不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选择地记笔记。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整理笔记,再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3、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上课的效果是否能得到巩固,关键就是课后能否及时去复习。每天得花一定的时间把当天所讲内容结合笔记进行复习,并做一定相关的习题来巩固。在一定的周期要进行整体复习,比如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等等。帮助学生进行阶段练习与巩固,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不足。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容易错的单词、题目摘抄下来,经常去看,以免再犯

4、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工整书写的习惯。以往在批阅学生的书面表达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批阅起来很费劲。所以一开始我们觉得强调规范的书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平时的作业中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下来,我们觉得大部分学生已经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学习上有了一定进步。

总之,抓好高一英语起始教学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觉得在体现新教材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对他们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就一定能面对新教材给我们的挑战。

高一教学心得15

时间匆匆,一晃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本期的教学,心中自有许多感慨。这是我第一次教高一数学。它充满挑战,也是提高自己的一次机会。面对学生的素质的参差不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本学期的教学。

一、注重集体备课。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认真做好记录。遇到没有把握好的课时就立即提出,请大家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案,力求最好。

二、多听课,学习有经验老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写好心得。

三、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尽量多的参考其它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上课之前尽量与其他教师多进行交流,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

四、多与学生沟通。

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更能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高效率的去学习。

五、注重组织教学。

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了事。有些学生甚至抄袭作业,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教师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

六、注重打基础。

由于学生基础差上课时多以初中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度自然。作业布置也以基础题加以少量的探索题,满足尖子生的需求和提高。

七、运用多种技巧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我尽量多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及时帮助他们总结好所学知识,尽量快地形成能力。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

总之,通过本期的教学,加深了我对教学的理解,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工作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下载高一历史教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历史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教学心得

    高一教学心得 高一教学心得1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对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中遇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光阴似流水,转眼间,就临近期末了。这期间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方面:能够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深入学习......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教高一年历史,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

    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们高一历史组组员们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半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宋贵群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

    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 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我承担我校高一年级的75、76两个教学班,高二年级的72班教学任务。在本学期工作和生活中我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 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组 邢凯 本学期,我担任我校高一八班,十一班和十二班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 一、政治思想方面: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本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特点出发,注重从高中学生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