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戚业国教授讲座交流心得
戚业国教授讲座交流心得
高二历史组韩秋香
11月11日至12日,我们九中请到了华东师大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戚业国教授来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他给我们做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经验》的专题讲座。
戚教授从“关于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学科特点与教学模式改革”三大方面,八个小方面
1、关于有效教学的基本问题
2、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3、教学的构成要素
4、有效教学的本质问题
5、教师作为施加看影响
6、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
7、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8、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剖析,深入而全面地阐述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和策略,实施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对互动课堂改革的条件、方法与思考进行了阐述,结合各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实际教学案例阐释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其实践策略。为我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施教学开阔了思路,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高二历史组在周四的集体备课时,针对戚业国教授的讲座交流了各自的心得。大家对于讲座发表了各自的理解:解老师特别肯定了戚业国教授对于文综、理综的分析:文综:属学术性学科。文综是高考题中得分最少的学科,为什么?我们要站在命题人的角度去分析。要去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要深下去,再挖一层就有分了。学术是“讲理”的,讲究依据是什么,道理是什么?如政治已经成为了“理论与学术”,地理成为了“经济
与人文地理”,历史要从“编年史转到专题史”上来研究,历史老师要通读《中国通史》。学生的困惑是学了、背了、做题了但就是分数不高,怎么解决呢?复习时注意将知识转化为问题,把握难度。孙老师特别赞成戚业国教授对于学生不爱学习的分析,今天的学校教育给了学生太多的不愉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从起点开始,给学生愉悦感。我们的教育要想让学生进步,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其他同事也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较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了呢或者说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这么强烈呢?
是啊任何实践的突破,往往都源于思想的“革命”。
任何资源都可能枯竭衰亡,唯有思想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不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改革的新突破,离不开全新思想的指导。教育思想新,则教育兴。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学习?戚业国教授分析到:
1.没有愉悦感,或者愉悦感越来越少
2.没有成就感,或者成就感越来越少
3.没有挑战性,或者挑战性越来越少
今天全球对教学都不满意,我们花费那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去做教育,可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本人也不满意,这到底是怎么了?是老师不会教了吗?还是学生笨了?为什么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我个人的体会是社会发生的变化太快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教育不能解决教育的个性化、个别化的问题。面对信息爆炸式的增长,班级授课的方式远不适应这样信息的爆炸式的发展更新。因为老师已经没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的知识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有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欧盟曾提出了一个命题,不快乐的鸡,下不出好蛋。”戚业国教授打了一个比方。“现在的教育已经变成体力活,更多地靠老师和学生的加班加点来提升成绩。其实教育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活动,我们应该用智慧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如果我们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学生的心理活动上入手,做工作,一定能事半功倍。”他加重语气说:“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如果学生学得开心、快乐,在他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而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学的不算特别多,但孩子是在一个痛苦的,不开心的环境里去学习,这怎么能学好呢。”
让孩子热爱生活,他才能热爱学习。“当老师和学生结成了一种荣誉和精神的共同体,师生关系非常和谐,一起去实现共同的理想和价值,你说那教学成绩能不好吗?我就不相信,高中三年就那么一点东西,何至于把我们全体师生累的闪腰岔气,还成不了霸!”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怕老师了?这是因为:
A.社会更功利了
B.家庭、家长;学校、老师更功利了
C.学生同伴也都更功利了、孩子自己的见识也更多了。或者说是:现在的孩子早熟了。
什么是有效的教育?
1.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2.能够提供适合学生的知识加工产品
3.能够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与情境
4.能够建立适合的学校文化氛围
目前授课的教学模式不打破,所有关于教材的变革,学习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方式探求等等都不会也不可能带来学习上的春天,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在教学的冬天里徘徊。
戚教授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跑了全国各地700多所学校,经过大量的取证、研究、思考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报告逻辑性强,案例丰富生动,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立足教育教学更坚实的土壤,为九中一线教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风采提供了现实的良方。我们九中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讲座内容,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将先进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努力实现我们下一阶段的共同理想。戚业国教授的讲座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大家表示
今后将用先进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莱阳九中新一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2、11、23
第二篇:学习有效教学--听戚业国教授报告有感
学习有效教学
听戚业国教授报告有感
对于专家讲座,有的精彩,有的实用,也有华而不实、含金量少的。而戚业国教授的报告是既精彩也实用含金量也高,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报告之一。
戚业国教授是山东莒县人,曾在莱阳农学院度过四年书,现在是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们山东老乡。教授加老乡来九中做报告勾起了我的兴致。因为我对成功的人士,尤其是我周边的成功人士是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很羡慕,但没有嫉妒也没有恨,有的只是赞赏和向往。
当然,吸引我整个报告认真听下来的主要是戚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真知灼见: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如何才能学会知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等等。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扣人心弦,每一个问题解答都是深入浅出,高屋建瓴。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我们老师在苦苦寻觅的“武功秘籍”,是我们老师希望掌握的“上乘武功”,而戚业国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正是我们需要的。
有效教学简单点说就是要老师提高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将教育最本质的规律抓住。教学的作用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变化。
老师要明确自身的作用,教学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光是交给学生知识,老师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促进者。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只有平等,老师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教学是使学生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收获能力,老师应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实施一切可以实施的手段,比如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比如认真备课、认真批改等,创造有利的教育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
作为老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交给学生知识本身重要,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不会学习是最突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也不一样。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
整个晚上的报告太精彩,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听戚业国教授的报告感悟很多,收获也很大。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最高深得教育理论,交给了我们最简单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将以戚业国教授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第三篇:教授讲座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学院
230900333 翁凡凡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理论也受到不少责难,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就是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实现了政府向服务本质的回归,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至今仍主导着世界行政管理改革运动。
关键字:新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一、老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概述
公共行政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地发展,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老公共行政理论)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是针对老公共行政而提出的,对于传统的官僚层级体制的弊端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它把市场中的企业精神引入新公共管理领域,认为政府应该只是从事那些不能民营化或不能对外承包的活动,市场机制应该尽可能的被利用,以便公民可以在服务供给方面获得更多的选择。不难看出,新公共管理和老公共行政是一脉相承的,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核心理念是相似的,二者都是依靠和信奉理性选择的模式,希望通过管理来追求效率。
另一方面,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而提出。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然而对于新公共服务的一些基本内涵,在传统公共行政时期就已经存在,例如德怀特·沃尔多、马歇尔·迪莫克等人的观点,但这些观点一直没有占据主流,也相对比较分散。而新公共服务的提出可以说是对这些观点的再次重申和归结,当然也不乏新颖的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公共管理是针对现实体制提出的具体理论,它对于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性,虽然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补和创新,没有做根本的改革,但它的意义和进步性是显然的。而新公共服务所倡导的民主参与、尊重公民权、平等、公正等政治价值虽然是根本性的,但缺乏可操作性。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乃至世界都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政府所面临的各公共问题以及政府运作的行政环境,较之以前都更加复杂,这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使得各国迫切地需要展开政府重塑运动,于是在西方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 运动,随后,新公共管理运动迅速成为整个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主导方向。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掌舵。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奥斯本和盖布勒指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便是政府是催化作用的,要掌舵而不是划桨,也就是说,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的政府职能更侧重于政府决策层面,而非执行层面。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者登哈特认为,当前许多行政官员都更加关注“掌舵”,即“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更倾向于日益私有化的新政府的企业家”,而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服务。
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不是公民单个个人利益的叠加或集合,而是管理者和公民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它是目标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政府应该致力于为公众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真诚的对话环境,使公民能够清楚地表达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观念,使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并鼓励公民为了公共利益采取一致行动。
3、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因此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顾客的需求有先后之分、利益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对于公民,政府必须关注其需要和利益,要以公平和公正为原则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没有先后之分,政府要关注的是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产生于关于共同价值观念的对话中,故政府必须要努力在其与公民的关系中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注重公民的呼声。
4、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新公共服务理论家强调通过人进行管理,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要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领导权来运作。如果要求公务员具有责任心、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那么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者首先要善待这些公务员。公务员既不是只需要保障和组织的一种官僚职业的雇员,也不只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希望自己与别人有所区别,要求得到承认和支持,希望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5、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企业家注重的是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企业利润,而公共行政官员绝对不能采取这样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他们不是公共机构的所有者,政府的所有者是公民。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因而,公共行政官员必须将其在解决和治理公共问题的角色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它在理论上有诸多创新之处,高度重视公民权和公共利益,提出了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理论,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对于指导公共服务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强调尊重公民权利。
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至于首位,强调对公民的服务,并将权力授予公民。新公共服务理论家们相信公共组织如果能在尊重公民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所以提出政府必须要真正了解公民在关心什么,必须对他们的需要和利益作出回应。
2、呼吁维护公共利益。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一种共同的事业,源于公共对共同价值准则的对话协商,关键是所有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只有当公民参与其中,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程度就会超过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当他们能够根据公共利益去行动时,社会的广泛利益才能统一起来,最终惠及每个人的利益。
3、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新公共服务理论批判新公共管理将政府的职责放在“划桨”或“掌舵”上,它看到当今政府不再仅仅是处于控制地位的掌舵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它认为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即主张努力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和回应性的公共机构。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如何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成果?罗伯特·达尔在 《行政学的三个问题》 一书中曾指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1、新公共服务的话语局限
新公共服务毕竟是产生于西方特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话语体系,“当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制度和行政行为时,不能从行政本身作孤立的描述和比较,而必须进一步了解它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生态是西方发达国家发达的理性官僚制,充分发展的公民社会,较完善的宪政体制,较高的公民意识构成了新公共服务建构的生态框架。然而在面对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发展问题,产生西方发达国家现实背景与话语体系下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其深刻的话语局限性。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存量的问题而是增量的问题。由此如果说西方行政理论的话语体系发展建立在丰富存量的基础,那么发展中国家的行政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上。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盖伊·彼得斯的提醒值得我们深思:“对于体制转换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在追求政府部门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建立一个可被预测的、属于全民的、正直的韦伯式的官僚政府”。
2、新公共服务可操作性——理念还是方案
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服务而非掌舵,但究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行政事物中保证公共政策产出的时效与正确导向。从责任的定位来看,政府责任与公民责任的界定如何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定位,新公共服务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如何建立权力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的运行机制。
新公共服务寄希望于公民参与以及在参与和接洽中形成的共识。而如何协商如何形成公共利益,新公共服务也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只是强调了公民参与和公共利益的导向。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鼓励和倡导由公民来参与决策的制定,并且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力,培养公民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公民被期许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参与管理政府。但是面对现实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冷漠,如何提升公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民,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的效能感,新公共服务也没有提供良方。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看来,有成效的公民参与应该不以牺牲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为代价。新公共服务的解答依然是理念是上的倡导。新公共服务提倡所谓的行政民主与公民的民主权,无可非议。但在关注行政民主与民主公民权的同时如何解决效率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效率与民主的两难如何保持适当的张力。从这方面来说新公共服务在民主与效率的面前仍然无计可施,没有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只是对于公共行政领域的民主价值理念的强调。正如许多新公共管理对官僚制的批判拿不出取代官僚制的结构形式一样,他们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也没有提供一种替代性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只是提醒人们要注意民主、公正、回应性等社会公共价值的诉求的理念,没有太大操作可行的具体方案。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五、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公共行政实践的启示
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行政生态,以开放的思想对待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创新理念,在把握明确定位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是我国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发展的现实选择。这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完善理性官僚制的框架基础上,充分吸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优秀因子,树立一种负责的、服务的、民主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
1、强调公民权利,正确定位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我国原有的政府体制是定位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官僚制的一般特点,且政企不分。政府本位现象严重,成为居于社会之上、控制社会的主导力量。政府凭借强大而严密的行政网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调控,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包大揽,极大地限制了公民权利的发挥,同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政府机构膨胀等弊端。“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非试图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驾驭社会。因此,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把公民权利放在首位,制订相应的制度加以保护;其次,为公民实现各种权利提供广阔的平台,包括创造参与国家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机会;第三,建立公民监督机制,将政府的一切活动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实现“阳光行政”。
2、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保证公共利益。
政府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这就需要依靠公民及其代表提出利益要求,而我国在利益表达机制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内部的权力精英在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倡议,公民及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较少,从而导致政府权力过大,“主 — 仆”关系倒置,存在政府侵害公 共利益的可能性。新公共服务认为公共利益是就共同价值观进行对话的结果。因此,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必要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与公众进行广泛的对话与沟通,了解公民的所需所求。通过扩大公民参与范围、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深化公民参与程度、加大公民参与力度,使公民及其代表有机会与政府就共同价值进行对话,保证决策的回应性与公共性,达成公共利益。
3、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服务型政府建设。
当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相对滞后,政府行为不规范,存在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执行不透明,行政程序不公开,监督不到位,反馈不真实等现象。服务型政府强调保障公民利益、防止权力滥用、保障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与完善相关立法;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司法审查力度,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通过健全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党内
论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
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制约机制,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以保护和实现公民的权利为基本价值。
参考文献:
[1 ] [美]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0).[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顾丽梅.美国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反思[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4]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 罗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性探析[J].新乡学院报,2008,8.
第四篇: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听国培教授讲座有感
国培一班三组
云梦杨海燕
7月5日,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姜勇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启示良多。
在偌大的汇报厅里,来自湖北省一百多名幼儿教师及慕名而来的广州市内几所幼儿园的园长们汇聚一堂,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姜勇教授的题为“精神的教育学与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的专题讲座。姜勇教授围绕主题“什么是好的教育”,首先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回答“什么是教育”。接着,详细阐述了“沉醉参与的幼儿教师”、“耐心倾听的幼儿教师”、“民主开放的幼儿教师”、“‘非对象性’的幼儿教师”这“四个层面的幼儿教师”。他的讲座让我深深感悟到:要努力成为践行“好的幼儿教育”的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活力与智慧的教师。
在今天的讲座中,姜勇教授还多次播放了相关的电影片段,如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们所有人更直观地了解“教育是为了什么?”,主人公蓝丘的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深深震撼了我;又介绍了动画“爱心树”,其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爱是什么?爱就是给与。后又播放了动画“安的种子”,明白了教育要注重时机。
一、爱与宽容
孩子会犯错,这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孩子喜欢玩闹,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孩子会说谎,这是他们成长的经历。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宽容就是对孩子的爱护、信任,是一种生命的尊重,它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同时也是教师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外显。爱是教育的别名,宽容的本质就是爱。让我们铭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唱歌。”
二、陪伴与成长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转向”,教育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好的幼儿教育?姜教授认为:教育就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长,关乎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教育就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主要路径是唤醒、交流、尊重。震人发聩的文字,引人深思的语句,这需要我们在专业成长中,不断认识和判断好的幼儿教育的价值,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与觉醒。形成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观。不但要给孩子基本的知识技能,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生活,教孩子“明天怎么去生活”。不断丰富孩子的心里世界和情感世界。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条件基础上,抓住教育的核心要素,深入思考,让孩子快乐成长。
第五篇: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听余国良教授讲座有感
周六,我有幸参加了余国良教授的“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报告会。讲座从八点半开始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在这8个小时中,会场没有人走动,大家都聚精会神的投入到余老师的故事中。生动鲜明的德育事例、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激情洋溢的表达赢得了全体教师的高度共鸣和阵阵掌声,对此深受启迪,也感触颇多。就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思考。
1.余书记的一句“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恋人”对我触动极大,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自主去挖掘对方的闪光点,拿学生当恋人,总会让自己的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拿学生当恋人,总会发现在赏识的目光中,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潜移默化中师生的关系真真切切转变为朋友,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2.“红衣女孩”案例。余书记的红衣女孩案例也为做学生工作的我们开启一扇窗,作为德育工作人员,在校园里营造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拥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更应具备睿智的头脑,在学生中形成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另外在学生生管理中,我们都清楚的知道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责任到人,包
干到户”将是班主任治理班级的最佳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有碰壁情境出现,深入学生内部、了解每个孩子特性也是最基础的原则。
3、多制造故事,少制造事故。
一个好例子等于一帖好药方,一个好故事等于一剂好药。例子和故事是教育者的双桨,双桨同时划动,教育生活才能幸福。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教育故事,坚持记录对于年轻人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反思问题处理中的得失。
这次的培训会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实用性的帮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工作必须有一颗热爱孩子的责任心和和使命感,并且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教师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