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课题研究

时间:2019-05-15 13: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历史课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历史课题研究》。

第一篇:初一历史课题研究

《历史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以“明代”为例

孝义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知识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形成的知识零散,不系统,课堂容量少,学生对历史学科投入时间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收不到较好的效果。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其实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已,还需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当前的核心内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本课题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中注意研究“学生要什么,有什么?我能给什么,怎么给?”的基本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内化学习情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三维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辩证思维,驾驭知识技能。杜绝无效课,减少低效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性。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并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从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环节一:自主学习

知识的呈现采取集中的办法。也就是将与某一朝代相关的政治领域、经济与社会领域、文化思想与科技领域的基本史实相对集中在一个模块里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某一朝代的历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比如将与明朝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基本史实相对集中在一个模块里学习。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如:明朝

1、建立的概况:时间人物都城后迁都

2、北京的建筑结构故宫的布局结构

3、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经济:表现:手工业:商业:

结果:近代化因素萌发

5、文化:政策:、成就(小说):罗贯中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

6、民族:为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扰,修筑长城

7、对外关系: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

抗击外国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8、科技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环节二:合作探究

1、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明朝盛衰》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励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阅读、议论、模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适当灵活运用,使学生投入其中,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如:阅读有关明朝的相关史料,让学生扮演戚继光、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切实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明朝历史史实的认知和学习热情。

3、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经常是围绕、伴随着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讨。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议,很多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重大的历史问题,以及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探讨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在明朝就萌芽了,却没有发展下去呢?

环节三:单元重难点突破

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详略、缓急,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正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简单概括了如下几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常用方法。

(1)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如:重点:学生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教学中这样假设:假如你是明太祖或者是明成祖,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君权巩固统治呢?

(2)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重点: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①故宫的布局结构②明长城。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环节四:疯狂记忆

对照构建的知识体系疯狂记忆,快速准确,记忆重点内容。

环节五:达标检测

完成本课相应的练习题,查漏补缺。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一)研究步骤:

经教研组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步骤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2011.5.)

调查教师初步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研究解决策略,并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思路。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1.9)

教研组以“备课研究、课堂观察、议课交流、反思总结”为方式,组织实施,规范研究,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

1、2011.5.9——2011.5.13

在教研组成员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明帝国的繁盛》的教学设计,王小丽老师为主备人。

2、2011.5.14——2011.5.27

王小丽试行《明帝国的繁盛》的课堂教学活动,弓彩玲和赵静进行课堂观察、评课,全组成员总结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教研组内讨论修订总结经验。

3、2011.5.28——2011.6.3

在教研组成员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的教学设计,弓彩玲和赵静为主备人。

4、2011.6.4——2011.6.17

弓彩玲和赵静试行《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课堂观察、评课,全组成员总结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修订总结经验。

5、2011.6.18——2011.6.30

教研组内综合比较明清两代单元整体教学情况,分析成果与不足,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2011.9——2011.11)

回顾总结上学年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果,针对新的教学内容,修改完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收集、整理与课题成果有关的活动记录、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资料文献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探索出七年级历史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的操作措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其他教师及专家听课指导,学生反馈,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地解决方案。

3、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设计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

五、研究组成员

总负责人:王小丽

成员:弓彩玲、赵静

六、预期研究的成果

(一)预期研究成果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结构,形成一个知识网,从而让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课堂45分钟出效率。减少低效课、无效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4、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辩证思维,驾驭知识技能。

(二)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教案设计、活动记录、教学反思

2、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结题报告、小课题研究的总结性论文。

第二篇: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习行为、学习现象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习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DD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默认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同意开题。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习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 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20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近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20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20xx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近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习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习,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第三篇:历史组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启发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从而促进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与概括,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但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常常会走向一些误区。比如:

1、课堂提问内容上的误区:

(1)提问内容缺乏科学性,学生理解出现歧义;

(2)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3)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4)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梯度,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5)提问内容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

(6)提出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7)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偏离了主题。

2、课堂提问方式上的误区:

(1)提问时缺乏循序性,不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

(2)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3)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3、课堂提问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1)选择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2)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4、课堂提问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历史组决定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切实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将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校现阶段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2.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精心设计。

3、有没有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4、提问技巧、时机掌握如何,难度是否适宜。

5、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积累总结好的经验。

二、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

总的策略

1、案例分析:收集多个课堂提问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具体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及不足

2、文献法: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

1、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设计案例收集量化表。

第二阶段:收集案例、研究分析阶段(2011年10月——12月)

1、听课收集案例,做好量化记录

2、进行案例分析

3、文献收集分析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2月——1月)

1、对前期研究进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

三、成果展望

1、主件:《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1)、撰写相关论文;

(2)、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我校历史课堂中提问案例的量化统计数据。

2、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在科组内进行试验推广,并加以改进与完善。在全校进行交流推广,以期对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第四篇:历史课题研究计划

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有很多的学生厌学,没有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就是学习大多数也是被迫的。这当中还有许多优等生。这种情况在乡镇中学的历史尤为突出。学生厌学或被迫学习,并不是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我们老师把 “ 活 ” 的历史教 “ 死 ” 了。古人云 “ 不兴其义,不能乐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 ,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教师思索和探究。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学生就可以能直观的感悟当时的历史情景,兴趣倍浓。我们老师如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2.《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

三、研究的目标

“ 活 ” 起来。

四、研究的内容 ㈠ 导入法。

1.设置悬念导入法。比如“ 林肯是一个什么人呢,他为什么被刺? ” 这样便自然地导入新课。

2.成语故事导入法。反映历史史实的成语故事非常多,可任意选用,比如选用 “ 卧薪尝胆 ” 可导入《春秋战国的纷争》。用 “ 草船借箭 ” 可导入《三国鼎立》 “ 风声鹤吠,草木皆兵 ” 则可导出淝水之战等。

3.文艺作品导入法。讲甲午战争时的历史时,可从讲述电影《甲午风云》导入;讲《西安事变》时,可从讲述电影《西安事变》导入;讲人民解放军转战西北的历史时,可从讲述历史小说《保卫延安》等。

4.启发讨论导入法。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可先提出启发性讨论题,让学生充分讨论,争论后在讲解课文,在讲《西安事变》时提出: “ 蒋介石被捉是杀还是放?怎样做才有利于大局 ” 等。5. 读唱导入法。诗歌的朗诵可以把学生的思绪随之转入当时的年代、情景之中。教师朗诵《霸王别姬》中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诗导入《楚汉之争》,播放《长征组歌》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讲述等。

6.释题导入法。讲述《 “ 蒸汽时代 ” 的到来》、《动荡的中东地区》等课,学生对 “ 工业革命 ”、“ 中东 ” 这些概念是未知的,教师能从解释概念入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二)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将所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听后 “ 余味悠长 ”、“ 兴致勃勃 ”。

历史教师的语言,一般要求生动具体、准确无误、通俗易懂,也应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在教学 “ 开国大典 ” 时,可以绕有兴趣地用湘潭口音学着毛泽东的腔调说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介绍 “ 戊戌六君子 ” 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介绍:戊戌变法后,慈禧下令逮捕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人被捕入狱,史称 “ 戊戌六君子 ”。六君子坐牢神态各异:谭嗣同从容不迫,面壁题诗,引吭高歌;林旭无怨无悔,死而无憾;刘光第熟知法律,对清廷不按法律程序的审讯破口大骂;康广仁大哭不止,只因代哥受罪,深感冤屈„„六君子一歌一笑,一骂一哭,各有千秋。尤其是谭嗣同行刑前的 “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 更是千古绝唱,真是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大义凛然随歌去!这样的语言描述,不仅增加学生的兴趣,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起了很好的效果。

五、具体做法

1.运用历史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故事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样也许可以趣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习作主要采取激励式方式。

5.培养学生对习作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课题组成员

(一)研究的对象

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初三一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学期)1.前期准备阶段: 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 实验阶段:请专家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3.总结阶段: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专家鉴定和课题验收。

(三)课题组成员

王再艳 张迷纷 张媛媛

第五篇:历史课题

项编号:

预期完成日期:

2013 年 8 月

吴江市第四批微型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整合吴江乡土史资源,优化历史教学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陆灵灵

工作单位

吴江市盛泽中学

申报日期

2011年10月15日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 题 主 持 人(课 题 组 组 长)姓

名 陆灵灵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85.10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中教二级 研究专长 历史教学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大学本科 电

话 *** 工作单位 吴江市盛泽中学 E-mail 3427262@163.com 通讯地址 吴江市盛泽中学历史组 邮政编码 215228

各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与吴江市2009-2011学年课题完成情况 主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子课题《巧用博客填补学生历史教学中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该课题考核等级为良好)主持省十一五教育学会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94)》子课题《利用博客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校德育建设(94-001)》(已结题)

“十 一五” 期 间 教 育 科 研 情 况 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 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巧用历史博客填补学生思想道德不足 《苏州教育研究》2011.1 开发历史地图 优化课堂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1.6 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吴江教育》2011.6

学习指导——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报》2011.8

基于“乡土文化”的历史社团活动管理策略刍议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1.10

课题组

副组长 姓名 周丽芳 行政职务 教研组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教一级 研究专长 历史教学

电话 *** E-mail 532453182@qq.com(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8人)

课 题 组 成 员 姓

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内分工

吴伟钢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一级 历史教学 负责撰写实践心得体会

由凤丹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一级 历史教学 协助处理成果论文

王华良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一级 历史教学 搜集,整理资料

谭广兵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一级 历史教学 整理资料

庾秋英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二级 历史教学 搜集资料

卢娟娟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二级 历史教学 参与实践反思

黄雯婷 吴江市盛泽中学 中教二级 历史教学 参与实践反思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总字数约4000字为宜)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乡土史资源

乡土历史是乡土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素材,因此,切实搞好乡土历史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是可大可小的。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小而言之,可指本村(屯)、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本课题研究的乡土史课程资源,主要围绕的是本市本乡本土的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物质资源,以及历史见证人和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人力资源。

2、优化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指以历史学科为主要内容的,旨在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历史常识,并且通过这些历史知识,使学生初步体察历史研究法,塑造学生历史观、世界观的师生双边活动。优化历史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各种手段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诉说着本地的历史,折射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轨迹。它们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人文素养的长足提高。随着近年来乡土历史在高考中容量的扩大,越来越成为优化历史教学的亮点。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乡土史进入中学历史课堂西方早已有过实践,中国近代也已有之。对乡土史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有不少。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乡土史进入中学历史课堂往往是两张皮,即乡土史归乡土史,教材归教材,乡土史往往只作为乡情教育的资料,或者只作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材料,乡土史的价值并没有充分地体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台的新课标中学历史实验教材不同于以往大纲版教材,弹性比较大,这就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整合教材,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和执教者个人专长营造了空间。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就是充分利用本地区乡土史资源,精心选摘,将其整合到新课标实验教材之中,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将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乡土史这一介质,顺利地完成。在此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同时得以落实。

新课程推行以来,随着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师角色逐渐从“经验型”走向“探究型”,但对学生而言,因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制约,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学习的自主性还有一定欠缺。历史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鉴古知今、以史为镜,把乡土历史搬入课堂,实行“本土化教学”(《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当历史融入生活,历史就变得“可望而可及”;当历史融入生活,学习就变得生动和亲切。2.研究的价值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养成教师善于搜集和积累地方历史资料的能力,把乡土历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②将乡土资源引入教师在职教育领域,有利于促进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变革,增强教师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③以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形式,将新课程理念下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组织起来,共同探讨课程实施和专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程度上都得到发展,进而带动本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④乡土历史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史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课程资源,增强历史学科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学史能力,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⑤通过乡土史与教材的整合,培养其实践和创新精神,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总是陈腐的,也是可以发掘、发现出很多新的东西和新的认识的,从而改变对历史学科的看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通过乡土史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来拓展历史的教学内容,落实课标要求,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体内容:1.本地区有价值的乡土史料收集与整理 2.如何利用乡土史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3.利用乡土史料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4.对乡土史在教材二次开发中的价值的再认识 研究重点:如何消化吸收“整合吴江乡土史资源”的核心思想,把它引入教师日常教学领域,以此优化历史教学,提升教师的素养,这是研究的重点。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首先,要精选内容,合理安排。乡土历史的内容纷繁芜杂,教师要精选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最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精选一部分,合理安排,适时而教。

其次,处理好新课标教材与乡土历史整合的尺度,有效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乡土历史有时在课标教材中会出现,但限于篇幅,写得很略,甚至只是一笔带过,有些内容干脆没有提到,那么,教师就要作适当的补充,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其教育目的。但如何把握这个度,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反复探索。

第三,集中时间进行专题讲座。乡土历史的有些内容,不易于课标教材穿插进行,对于这些内容的处理,可采用专题讲座的办法进行。专题讲座可以概括地讲历史沿革,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以及著名人物等。

第四,组织学生参观文物、古迹、遗址。组织学生实地地参观,这是进行历史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历史知识传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阅读地方书籍,发动学生搜集小件文物,然后进行评比,或组织一次演讲赛,同样也能对学生进行家乡史的教育,收效甚好。

2.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在不同的研究阶段根据需要选用包括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第一阶段——研究准备(2012.1---2012.4):

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等形成对研究现状的了解与分析。包括: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讨论研究方案,理清有关概念,通过文献检索,了解研究现状,形成统一认识。各层级课程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课程管理认识、做法等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访谈等,并进行相关分析,了解有关的现状,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负责人:陆灵灵、尤凤丹、谭广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5---2012.8):

按照预定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内容,课题具体实施如下: ①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报告(负责人:卢娟娟)

组织学生围绕乡土资源展开一系列相关活动(负责人:陆灵灵)③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负责人:周丽芳)④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二)(负责人:吴伟钢)在此期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课题组研讨会,探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积累好有关调查数据及文字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陆灵灵)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2.9-2013.6)

对照实验方案,对研究中积累的有关调查资料、数据、体会、阶段小结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形成一系列围绕《整合吴江乡土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中心的专题研究报告和论文、有关教学案例的成果,并组织结题。(负责人:陆灵灵、周丽芳、吴伟钢)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 段 成 果(不超过 5 项)吴江有价值的乡土史资料整理汇编 汇编资料 2012.1 尤凤丹、王华良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案例 教学案例 2012.3 谭广斌、庾秋英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2.5 卢娟娟、黄雯婷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论文 2012.6 陆灵灵、周丽芳

整合乡土史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二)论文 2012.7 陆灵灵、吴伟钢

(不超过3项)

最 终 成 果 《整合吴江乡土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2.10 陆灵灵、尤凤丹

《整合吴江乡土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论文 论文 2013.1 陆灵灵、周丽芳

《整合吴江乡土史资源,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教学案例选编 案例 2013.3 陆灵灵、吴伟钢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课题组长:陆灵灵:吴江市历史学科中心《问史》杂志编委,校教科中心组成员。研究专长:历史教学,乡土史教学研究。近年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以及苏州大市级中发表和获奖。近期大市级以上教研成果:

1、主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子课题《巧用博客填补学生历史教学中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该课题考核等级为良好)(已结题)

2、主持省十一五教育学会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94)》子课题《利用博客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校德育建设(94-001)》(已结题)

3、参与吴江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结题)

4、参与国家级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子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GHB093184-001)》、苏州市级“十一五”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结题)

5、近年积极参与各级论文和竞赛等评比活动,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以及苏州大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如《教学月刊。中学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省级)、《考试报》(省级)、《苏州教育研究》、《吴江教育》等等。

副组长:周丽芳,历史组教研组长,学校兼职教科员。近年来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

1、主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微型课题《指导高三学生按需有效自学的实践研究(自学1013093)》子课题《高三学生自主有效复习的实践研究》(已结题)

2、主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微型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研究》(已结题)

3、参与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061365707)子课题《巧用博客填补学生历史教学中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该课题考核等级为良好)(已结题)

4、参与吴江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结题)

5、参与国家级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的研究(GHB093184)》子课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研究(GHB093184-001)》、苏州市级“十一五”主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和《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结题)

组员:吴伟钢,苏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吴江市教育局兼职教科员,江苏省历史教育学会会员,吴江市历史学科中心《问史》杂志编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近年来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获奖或发表。

黄雯婷,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近年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研究和论文评比活动,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及苏州大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如2009年江苏省蓝天杯一等奖,2010年苏州教科院论文评比一等奖等等。

研究基础和条件:

1、借助本校本地区相关乡土资源以及图书馆的资料,2、在本校乡土校本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基础上进行

3、课题组核心成员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精力充沛,有热情与干劲投入研究,所在学校也很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在研究的经费和时间上会给予一定的保障。

三、各级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有关微型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

(三)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室意见

下载初一历史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历史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历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5篇)

    提高学生记忆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现状 在我从事历史教学的这几年中,发现我校学生总因记不住历史知识而发愁,记忆成为他们学习历史的......

    历史备课组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历史备课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目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当堂预习和构建知识体系书写量大,占用的时间较多。 2、学生的能力提升不够,学生当堂落实困难。 解决措施分为4个阶段: 第一......

    历史学科小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设计与编写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该小课题的提出基于生命化理念下高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这一大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活......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校于2009年3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

    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

    课题研究

    新高考环境下如何借助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勤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是自治区专项科研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

    课题研究

    云镇小学“说写结合”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说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提出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