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说明: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理解性较强的讲读课文。主要通过几个事例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从而在心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以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并涌起无限爱戴之情。
本课的教学较适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
本课教学准备分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学习课文第一段,初步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
第二课时:合作学习课文中的前两个事例,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课时:继续合作学习文中后两个事例,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概括中心思想;体会文章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例,内容是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二个故事,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教育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从整体入手,在复习旧知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先让学生轻声读故事内容,找出疑难,师生合作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呈现出来。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其间,教师在各组内巡视,了解学情,适时点拨,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接着,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及收获,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请教,并适时开展竞赛活动。待这一环节充分讨论后,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合作进行小结,以利于下一步合作的开展。
另外,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自悟读书,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有个人独特的见解、体会和看法,克服满堂课串问串讲的弊端。
课例片断评析: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复习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正因为有着“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博爱之心,所以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爱戴。作者通过哪四件事回忆她的伯父的呢?生答师板:(略)
2、你最想学哪个故事?教师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意见确定学习内容。[文中列举的四个事例,尽管思想内容一致,但内容上互为独立,前后没有衔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目的想调动学习的兴趣。]
3、(以“谈碰壁”为例)学生轻读课文,寻找问题,做上标记。
4、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标上序号,呈现于黑板:
①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作者听了伯父的话,真的恍然大悟了吗? ②“那怎么 ”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③伯父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
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疑起于思,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在合作学习前先让学生独立通过读书找疑,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大大增加了合作时的信息交流量。教师进行归类整理又加以呈现,更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二)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1.确定合作形式。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合作学习前,确定合作小组的形式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率。学生面对所呈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有能力解决,也不是都感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自由组合式”较为合适。]
2.组内开始合作。(以第一组活动为例)
组长:请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理解“恍然大悟”这个词的意思。
生1:可查字典。
生2: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生3:可通过理解重点词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组长:这几种方法我们可以都试试,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方法去理解这个
词的意思。(每个同学都认真地在寻找答案。一会儿有同学发言了。)
生1: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恍然大悟”的意思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生2:我们几个同学是联系课文中作者前后说话的语气,感觉到作者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因此,我们认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终于明白了。
另有学生: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开始读),同学们纷纷表示读得不错,把作者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感觉读出来了。
组长:我们理解了“恍然大悟”的意思,再一起来讨论作者是不是真的“恍然大悟”了?
组内马上有两种意见。教师在旁发现同学只顾争执,就及时进行点拔,鼓励学生细细地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小组成员再次认真读书,部分同学开始议论了。大多数学生认为作者并不是真的明白了,还说出了理由:从最后一句“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可体会到作者并没有真正明白过来。当时作者还小,对伯父的话并没理解,反而信以为真,因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刚才持不同看法的同学也表示这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表示赞成。
[热烈的讨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活跃了起来,对问题做了深入切磋,提高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分组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充分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真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教师充分相信孩子,参与到小组之中进行指导,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教师在组间进行巡视,不时地参与到各个小组中来。其它小组讨论也非常热烈。有的小组已将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了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三)、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组员可随时补充。(以第四组为例)生1:我们组讨论的问题是:“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通过朗读,我们觉得这是个反问句,表面意思是“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的。”经过讨论,我们又觉得鲁迅先生说这句话是另有所指的。所以我们认为“黑洞洞”可能是指旧社会黑暗的一面。
生2:这里的“碰壁”可能指鲁迅先生当时受到迫害。
(这时又有几个组表示对这个问题较难理解。)
2.教师指导。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投影片出示:“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表面意思。)
生:表面意思是说,四周围很黑,没有灯光,所以就碰壁了。
师:鲁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不小心被墙壁碰扁的吗?
生:不是。
师:显然,这句话另有所指,有着深刻的含义。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随手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小资料(有关时代背景介绍)。
3.小组再次合作讨论。
现在,请同学们以A型组合(异质组),重新开始小组讨论,大家互相帮助看能否结合资料上的内容,对这句话的意思“恍然大悟”。
[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甚远,理解这句话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老师没有空洞的讲解,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读-思-议-再读-再思-再议”的办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从句子表面意思的理解引入深层次的理解。又适时地提供材料,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新讨论,很有必要。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差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优生的帮助。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各小组又展开讨论,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知道“黑洞洞”的意思,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黑洞洞”指的就是黑暗的社会现实。
生2:“碰壁”指鲁迅先生遇到了困难,他的文章被国民党反动派禁止发表,反动派对他本人也进行迫害。
生3:鲁迅先生虽然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进行工作。师:我也来补充一点。鲁迅先生面对斗争中的挫折毫不畏惧,冒着生命危险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与敌人展开巧妙的斗争,他要为广大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呐喊。现在你能否从“谈碰壁”这件事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引进竞争、巩固合作。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品质。故事主
要通过对话来描写人物的,同时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地描述。我们能否发挥想象,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2、仍以刚才的A型组合形式,人人参与,开展朗读竞赛。(各组同学情绪高涨,声情并茂地分角色练读,气氛热烈。)
3、学生互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作小结。对合作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并指出合作中的不不足之处。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谈《水浒传》”、“救助车夫”这两个故事也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自读自悟,应该是可以完成的。教师则对难点给予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具体过程略。)
实践反思: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引进竞争、巩固合作”这一学习模式在整个教学教过程中是以循环、滚动的方式进行的。小组活动的形式也随着呈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变化,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象又随着小组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信息获得量、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读书,参与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教师也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参与小组学习,及时掌握学情,善于调控,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第二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用小标题概括段意。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第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
和硕县第一小学 马桂芬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通过一定的语境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懂得鲁迅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感受“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对“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黄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还记得《少年闰土》那篇课文的作者吗?对于鲁迅先生,你知道多少?
2、简介鲁迅先生。
3、揭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第一关:读准字词、理解词义关
A、出示字词: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水浒传 淌 镊子 绷带 女佣 爱戴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B、通过一定的语境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的意思。
2、第二关:理 清 思 路 关
A、思考: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B、交流后出示:(1)谈论《水浒传》(2)谈“碰壁”的故事(3)救护车夫(4)关心女佣阿三
3、第三关:独立思考找到中心句 A、思考: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B、交流后,出示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感受“救护车夫”小故事,抓住鲁迅的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的品质。
1、自由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划下对自己有启发的文句,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反馈(随机)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者,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2)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3)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黄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3、填空练习:“救护车夫”这个小故事主要抓住了鲁迅先生的()和()描写,写出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和对他们遭受苦难生活的(),以及对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黑暗社会的()
(四)感受“关心女佣”小故事,抓住阿三的语言反复揣摩,体会鲁迅的品质。
1、引读后,出示句子: 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读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总结
(六)作业
1、自学第二、第三段,在感受深的地方写批注。
2、收集鲁迅先生的名言。
(七)板书设计
为自己想得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得多
2014年10月
第四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
和平中心小学 辛淑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通过一定的语境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懂得鲁迅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感受“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的品质。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鲁迅先生的品质。教学难点
对“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黄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还记得《少年闰土》那篇课文的作者吗?对于鲁迅先生,你知道多少?
2、简介鲁迅先生。
3、揭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第一关:读准字词、理解词义关
A、出示字词:殡仪馆
追悼
吊唁
水浒传
淌
镊子
绷带
女佣
爱戴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B、通过一定的语境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的意思。
2、第二关:理清思路关
A、思考: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B、交流后出示:(1)谈论《水浒传》(2)谈“碰壁”的故事
(3)救护车夫(4)关心女佣阿三
3、第三关:独立思考找到中心句
A、思考: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B、交流后,出示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感受“救护车夫”小故事,抓住鲁迅的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的品质。
1、自由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划下对自己有启发的文句,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反馈(随机)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者,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2)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3)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黄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3、填空练习:“救护车夫”这个小故事主要抓住了鲁迅先生的()和()描写,写出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和对他们遭受苦难生活的(),以及对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黑暗社会的()
四、感受“关心女佣”小故事,抓住阿三的语言反复揣摩,体会鲁迅的品质。
1、引读后,出示句子:
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读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为自己想得少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得多
第五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碰壁、饱经风霜等词语,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运用。
3、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学习作者这种从生活细节入手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碰壁、饱经风霜等词语,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2、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学习作者这种从生活细节入手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有关鲁迅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幅图上的人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鲁迅画像。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学生汇报。
4、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么,在他的亲人眼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一下。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学生汇报。
3、指导读生字词。
4、在作者眼中,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
1、课文通过那几件事来介绍鲁迅的?
2、学生汇报:读《水浒传》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3、从每件事里,作者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你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4、学生根据内容汇报
5、默读课文,把你画下来的句子读一读,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有什么感受?
6、“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
7、当伯父见“我”答不上来时,是怎样表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8、“碰壁”原意是指什么?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9、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10、出示自学提示,思考,后两件事中,你又从哪体会到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1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汇报。
12、作者在这几件事中都是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描写的,这种突出细节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
(四)课外延伸
鲁迅先生的作品很多,不仅反映了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疾苦,更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这是用文字当做武器的做法,唤醒了许多中国的年轻人。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看一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孔乙己》等广为流传的佳作,相信你会更深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