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3:听钟志农教授的以心为本感想
钟志农教授《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的观后感
佛山市南海区桂华中学罗丽芳
我在心理B证课程学习中观看了钟志农教授的视频《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钟教授的讲座和视频给我很深刻的印象。首先,他的授课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能很好地调动听报告的老师积极地思考,参与讨论。最重要的还是他再次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观点。
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钟志农老师凭借其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先进的心育理念,幽默风趣、睿智亲切的语言,鲜活的辅导个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钟老师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个体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主题。这场生动精彩的讲座,让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教师们普遍反映这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贴近中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大家广泛共鸣,引发大家深入思考,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家报告。而且,钟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抹阳光,让沐浴其中的心灵,感受到一种纯净和高贵!
“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心为本”,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本”的教育。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内心需要,才能与学生心心沟通。任何与“心”有关的教育,其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双方之间是否建立了信任和安全的人际关系。所以,班主任工作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与第一要务是“建立信任关系”。而对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克服过去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尊重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
看过钟志农教授的视频,我回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我发现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教训,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理念,很多时候我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当早晨踏进教室,看到学生闹哄哄的,作业没有交齐,卫生没有打扫到位,心情就不太好了,这时如果再有学生犯错,我就会忘了那些有益的方法,而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这样的言语,哪怕是一句也足以把我以前的一切努力彻底毁掉,有时一句伤人自尊的话会毁掉学生对我的信任和尊重,造成学生对老师有不好的看法,阻碍了以后的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
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钟志农教授在讲座的过程中播放的前苏联影片的片段,影片题目没有听清楚,大致内容描述的是班级的同学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最终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而这一切的发生,老师和家长却毫无察觉。影片中,我一直对两个主人公遭到的凌辱感到气愤,对凌辱他们的同学感到憎恶。这种感觉直到看到海边的那一幕变得愈加强烈,压抑得十分难受,而愤怒的释放来自于主人公开枪的那一幕,那一刻,作为一个观众,我完全被影片抓住了,居然没有过多想过后果,我想这也是两位主人公头脑中未曾想过的。导演只是勾画了一个故事,然而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同学之间,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惨剧。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班级,也想到了班级的一些弱者。
真诚的爱是走进弱势心灵的前提,对“弱势群体”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它是我们为人师者真诚的教育情感的流露。影片中的主人公就是缺少了来自各方面的爱,同学的欺凌、女友的误解、老师的批评、父母的不理解促成悲剧的发生。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
二.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期望太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现代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多了解一点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学会捕捉教育的契机,讲究教育的艺术,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把学生引向正确的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的工作开展才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观看了视频,我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心理知识还很欠缺。今后应多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从关注学生的心灵入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成就学生健康的心灵。
第二篇:教好书.育好人.为好师心得体会3
学习薛书记《教好书 育好人 为好师》的心得体会
听了薛书记的“三好”专题讲座,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我觉得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们“提高全民的素质”的伟大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刻苦钻研业务。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不误人子弟。在平常的工作中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
通过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我们作为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教好书,常怀教育真谛育好人,做淡泊名利的良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尊严;用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启迪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教育的深入学习,让我明白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时时刻刻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总之,通过这次薛书记“三好”专题演讲地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应该恪尽职守把应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贯彻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常怀敬畏之心教好书;常怀教育真谛育好人;常怀淡泊之志做良师。
桂南学校:刘春香
2013年10月6日
第三篇:班主任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征文《用“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班主任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征文《用“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班主任论文关爱留守儿童征文《用“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用“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近几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便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在我们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乡村留守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为了提升“留守生”教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性,我对“留守学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学习过问过少。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 1
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二、教育的措施与对策
我和相关科任老师在深入了解分析这些留守学生的表现和原因后,决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四心”——留心、爱心、诚心、耐心,帮助并引导留守学生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1.留心,掌握思想。
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学生是一个特殊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是孤独的、寂寞的,更是十分脆弱的。只要我们留心,我们会发现:远离父母的他们,当看到同学享受着父母的关心和帮助时,他们常会心理失衡,言行显得燥动不安;有时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教诲,父母青睐,甚至于父母偶尔的责骂,在他们内心里产生了一种被人遗弃的感觉,这时,如果我们留意了,及时给予他们一点关怀、一点照顾,他们就会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老师的爱。2.爱心,感化一切。
爱是催化剂,爱能感化一切。对于留守儿童,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师爱。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要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而疏远他、放弃他,更不能用歧视的目光看待他们。其次,教师要尊重孩子,与留守的孩子平等地交流,真诚地对话,听一听学生心中的疑惑,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用爱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用爱为他们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2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