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检测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检测策略
【微型问题】如何检测学生的练习效果?
【策略】:
1、独立思考,练习精批细改。
适量的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方法之一,教师认真选择部分习题精批细改,对学生读题是否仔细、组织答题语言是否规范、审题是否扣住中心字眼老师会了然于胸,针对课后的辅导教学就能对症下药,这样的练习足可以让优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让课堂学习更有效起来。
2、小组互评,练习查缺补漏。
为了夯实基础,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处理部分作业。例如:生词听写。学生在小组内结对帮扶、互评互改的记忆效果要远比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歇斯底里地重复讲解有效得多。又如:学生的作文初稿,教师可以采取邻近小组的同号同学之间互评互改的方式来修改,一个错字、一个标点、一个病句等都不会逃过学生的“法眼”,相反同学们的一些好的开头结尾、一些精彩的词句、一些巧妙的自然过渡都会让批改的同学获益匪浅。
3、小组展示,练习精益求精。
评讲练习及试卷成了部分老师照答案宣科的时间了,殊不知台上老师讲累了,台下学生也听乏了,这种师生不双赢的评讲方式早该摒弃了。例如:双基测试卷的评讲。首先让学生在自己订正错题的基础上询问小组成员,疑难问题做上标记组间询问,最后用抽签的方式指定小组上台评讲指定的题目,每个学生都有了订正练习的动力,这样学生人人动了起来,人人参与了进来,人人会将练习精益求精。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练习,学生都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不能对练习的批改全包全揽,老师不妨当一名倾听者,做一名学生的引路人吧﹗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平阴县玫瑰学校
吴兴华
“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 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势: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方法和思路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教学时效。
5、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二、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往往很艰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如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生和临时性,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水平差距较大,缺乏横向比较的公正性。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第一、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如请求发言,遵循指导,称赞他人,澄清观点,支持反馈,互相检查,表示疑义,提出建议,概括小结等。
第二、通过具体形象的内容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交流是说与听双方的事。眼神,表情是语言的说明,和生动的语言具有同样的感染力,面对面的交流是传递信息最好的办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放下手中的书,把目光都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学习的氛围立刻就不同了。
第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中没有进行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进行合作。他们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首先要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例如先请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发表见解,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然后再请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两人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导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作用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第四、培养小组长,提高合作学习时效。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如果学生自制力很差,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小组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动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知道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作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想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的人员进行合理调配,每组的组长可以实行轮换制。这样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但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充分挖掘资源中的娱乐元素,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有序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平阴县玫瑰学校
吴兴华
第三篇: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力对不同学生教授不同内容的动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组织的小型混合的团体来掌握学的内容,他们不仅自己要学好,更重要的是帮助组员同伴的学习,体育运动之一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合作,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不仅文化课程需要合作学习,体育也需要更加行知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也就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同时,我们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是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情感,意志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更加提高和加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互交流和社会参与能力,促进学生有爱,合作、竞争、进取的意志力。
目前,教师们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尝试,取得了较多宝贵的经验和教学成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模糊的现象,出现了部分教师课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现状分析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深,造成课课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唯有运用小组合作才是新理念、新课程的要求。
2、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教师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来分组,而缺乏对学生、班级、教材的综合分析及实际情况的了解。
3、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小组合作前必要的讲述要求,造成学生对合作目标、步骤不明确,使学生不能理解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4、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时机把握不到位,缺乏恰当时机的引导作用,造成学生无法安着教学目标的要求去认识教学技能和选择学习方法。
5、教师对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素养,造成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缺乏合作素养,造成相互之间不信任,使课堂教学混乱、无秩序,任至有个别学生发生矛盾冲突现象。
6、教师对小组合作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意学习问题的易难程度,缺乏小组合作的实质效果。造成学生根本无合作教育意义。
二、策略研究
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有科学性
在体育课中,教师用得最多、最熟悉的就是小组合作,它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方法的要求。那么,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进行科学分析。进行合理的、有目的科学分组。首先,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的人数控制在6—8人,然后,确定小组长。鸟无头不飞,没有组长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只是形式的凑合,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无合作可言。其次,是成员的优化组合,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然后加以优化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效果。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与步骤,如何讨论分析,如何在实践练习中体会合作过程的成败体验。同时,教师随时调节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出现的新问题。科学的分组方式有兴趣分组、同质分组、友情分组、互相帮助分组等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合作练习,使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组合作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的合理性分组。如能做到学生、教材、教师间的密切结合,那么,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取得很大效益,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就有收获和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明确
小组合作不是摆摆样子,小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解决学生的认知和技能的熟练。也就是说:通过小组合作要解决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一定要明确。例如:《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先布置:(1)想,完成前滚翻的动作难点是什么?;(2)议,如何完成动作;(3)品,自我尝试,体会动作;(4)练,反复练习,得出完整动作要领。要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围绕导学提示开展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从参加讨论,尝试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认真耐心地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交流时又充许不同意见的争论,所以,课堂气氛既融洽又热烈,不仅理清了层次,理解了教学内容的要求,还突破了重点与难点,掌握了团身像球一样的滚翻动作。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明确了教学目标与要求。在讨论开始时,组长围绕教师提出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把学练的任务落实到组内每一个人身上;学练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帮助成绩较差的,先学会的帮助后学会的互教互学;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内参与的机会,开拓思路,加深了对教学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自主学练使每一个学生尝到探索的艰难和快乐,以及合作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效益,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说,不是所有的练习和问题让小组讨论学习都有最好效果。讨论的问题和合作练习的内容过于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难度过大,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时机与难易程度。要将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性分析,要对学生的学习要有深究性的延续,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有新颖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小团体的力量。如《穿越障碍物》的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创设“小勇士穿越大森林“的情景,小组通过”大森林“不同路径的尝试练习,引出穿越障碍存在的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思索,再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经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出“跨、跳、钻、爬”等练习过障碍的方法。又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对内容理解后,教师出示思考题“如何才能跳得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的同学认为跑得快就能跳得高;有的人认为正确的起跳动作是跳得高的关键;还有的人认为正确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完整连贯的动作技术,是跳得高的最完整的动作技术要求,只有完整地掌握了正确技术动作,才能正确地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这时,教师就应抓住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去尝试后,体会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及合作学习后的成功乐趣。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和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学生要及时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以及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后,及时地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针对性指出各小组的优点和问题的所在。必要时,教师要协助弱队组织练习,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学生个体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如《跨下滚球》游戏教学中,游戏要求各小组成员排成一路纵队,将腿分开,从排头开始,将球滚出,且经过每个人的跨下,直到排尾,排尾抱球迅速跑到前面将球滚出。各小组在练习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的小组队伍不整齐;有的小组队伍松散;有的小组队员不配合;有的小组很团结,人与人叠在一起又直又齐等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作出评价,指出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讨论分析选择那种方法有利于自己小组能取得最好成绩。各小组通过尝试后,体会到队伍不整齐是由于球滚不下去;队伍松散是由于球滚动的距离加长了,增加了滚动的时间;小组队员的不配合,造成球滚动时间加长;人与人叠得既直又齐是最佳方法,是因为它滚动的时间最少,球滚动时失误最少。于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同时,又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和效益,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力量与合作成功后的快乐。
总之,我们每个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时,要把握好分寸,抓住时机,善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运动能力在大集体的环境中得到发挥和锻炼,使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真正在新课程改革中了挥出作用。
第四篇: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摘 要:初中化学的应用性、精微性、化合动态生成性,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等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的难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有效整合了学生的知识优势、思维能力优势与团队智慧优势,为他们难点突破、重点强化与试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与经验条件。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由于初中阶段学科多、学习压力大,且初中化学都是新知识,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展开对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教师选择和运用学生喜欢且满意的方式开展学习,是最自然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
1.学习小组合作
在通用班级管理的模式下,教师运用班内学习小组组织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班主任组建或组织班级学习小组时,在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的学习和管理绩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基础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整合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在小组内,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发挥知识的矫正或传播能力,帮助其他同学开展知识性的学习;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开展更多的实验性探索活动,去探究知识和验证知识。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在学习小组之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其中的知识和变化原理,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等。
运用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充分激活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各自的优势,引导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最为默契的学习分工,培养其注意发现其他同学的特长和优势,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2.兴趣一致合作
教师按照初中生兴趣进行分类,在课堂教学或课外化学学习中,引导他们按照兴趣进行组合并开展学习,是迎合性的高效课堂组织形式。根据了解,对初中生化学兴趣的培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教材实验类。通过直观的化学实验,在各种过程中观察实验的颜色、浓度与结果等方面的动态生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第二类,生活现象探究类。针对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教师利用课堂的时间或教学环节,有效结合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粘上污渍的衣物清洗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从而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原理及其过程。
为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安全性,教师务必加强过程的指导和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教育,指导学生有秩序地开展实验和研究,确保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过程的控制性。
二、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组织
教师选择和预留适当的内容让学生发挥学习自主能动性,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1.难点内容小组突破组织
把教材中的难点知识下放给学生自主处理,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推动他们高质量学习的方法之一。在对各个小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从教材中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让他们开展相对自由的突破性学习,最后在全班展示其学习的成果,既分解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难度,也尊重了每个小组的努力和学习成果。当然,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小组,教师可以选择难度大的内容或某个细节内容,反之,则选择难度较小的知识或细节等。如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小组可以让他们多开展配平方程式的小组学习活动,反之,则可以开展较为简单的方程式书写或仿写等,从而逐步地引导学生了解书写方程式的原则和配平方法,再通过课外的强化训练则可以实现学习效果的同步。
教学组织中,为了确保各小组最终的学习进度一致,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内容梳理和整合,或者让学生自己以小组代表的方式去展示学习结果,并说明过程、原理与操作步骤等,使大家都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2.生活内容小组探究组织
教师运用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有序地去发现、探究与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学习有关服务和提升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与教学进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切入,减少学生胡乱联系影响正常的教学。如在教学“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生活现象切入,去研究水及其所含的氢元素与氧元素,进而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学生学有余力和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开展不同类型污水处理的实验活动,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并驱动他们开展创新活动。
为了保护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开展专门的化学现象搜集或发现活动,在化学课适当设计展示和研究环节,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初中化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之间的互补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去发现知识、梳理知识与归纳总结知识。另外,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学生适当的指点或技术上的帮助,使学习活动能顺利和安全地进行。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周田中学)
第五篇: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武鸣县罗波镇罗波小学陆文洪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灵动了,课堂活跃了。然而当今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个大组便于学生间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灵活安排小组,明确分工。
1、分组要灵活。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差异组合式。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一种小组学习方式,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2、男女搭配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
3、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小组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灵活的分组,使学生获得了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学会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2、分工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