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计划教研活动
根据国培计划(2013)——湖南省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网络校本研修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安排,以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组开展了教研活动,现将这次的工作总结如下:
1、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以往,教师们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精心地备课、上课、反复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又往往把事先排练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顾展示自己的风采,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以至于在课堂上,教师只顾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困惑还没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教师就为了赶时间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创新性。成功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要真正的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把关注学生的学情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无止境,学无界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很广泛的涉及到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底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旁征博引、解决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轻松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自己语文课的基本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主动听其它学科的公开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第二篇:国培教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
二、组织管理情况
为了切实做好本次国培工作,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曹子建、院长刘存绪亲自挂帅,担纲主抓,承办该项目的外语系也倾全系之力,深度投入,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为本次培训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工作,系上按要求成立了国培工作组,系主要负责人黄亚宁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管理和协调这次培训工作,并全程参与,实行过程管理、全覆盖服务。项目首席专家王国艳副教授负责课程设置、培训专家的联络、培训文化建设、培训专业教育等。工作组接到任务后,即在全系全员发动,认真组织全系教职工,特别是参与国培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认真学习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国培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并以此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突出宗旨。深刻领会“两部”主推国培工作的战略思想和目的要求,并据此进行广泛深刻的调研,在把握“两部”要求,征集学员需求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特定对象精心制定了2010年“国培计划”---农村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具体实施方案,提出了“把握国培三高特性,促进骨干教师全面成长”的培训思路,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高效得力的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各施其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配备了教学班主任和行政班主任各1名,教学勤务两人。教学班主任负责日常教学和培训学员学习的管理,包括组建班委会、日常考勤、建立学习档案、收集教学意见等,行政班主任和教学勤务负责协调部门与教学实施单位、后勤等各方面关系,提前通知报到事宜、组织学员课余活动,全程负责培训学员生活管理服务,及时解决学员的各项问题。本次研修充分体现了国培的“三高”(即高端、高效和高新)特点。
从本次培训全程实践情况来观察,整个培训工作组织运行效率高,工作强度大,发挥了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培训过程彰显了国培项目优质高效的特点,使广大学员受到一次终身难忘的教育。他们说,在这次培训中获得并践行的“国培精神”将在他们职业生涯中发扬广大,并受益终生。
三、培训特色和创新
1.培训目标凸显其高端性。本次培训目标起点高、立意高、层次高和要求高。一方面,本次各地选派的参培学员都是当地德、能、勤、绩的拔尖者;另一方面,本次培训属国家级培训项目之一,省教育厅和师范处的领导一直关注培训进程。我院党委书记曹子建教授、院长刘存绪教授亲自担纲主抓,凸显了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再从方案设计、内容安排看,外语系在模式建构、专家选择和内容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苦费心力。因而培训过程
不是对中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简单再现和适应,而是着力于推向一定高度,增加一定难度以期达到教育部对骨干教师向上引领和提高的刚性要求。全体参培学员普遍感觉本次培训过程中有一种强烈向上的拉力,一种被拽着前行的提升力和高度的紧张感,这一切正是“高端性”的集中体现。
2.培训内容与方式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内容的取舍、调整都充分体现从实际出发,建立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贴近农村初中一线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参培骨干教师实际的特点,培训内容突出了以学科为重点,立足农村,将国家教育部对新时期教师的高要求、高标准与参培教师的需求相结合。内容板块结构系统而又相互关联,一改以往理论引领,专题理论讲座先行的课程安排顺序,而是把通过深入调研所获取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问题需求放在首位,进行科学设计。在培训之初,就带领学员走进农村中学校园,随机深入初中英语课堂,观摩两堂完整的英语课,让大家参与诊断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又通过四个环节不同的微格教学片段,完整演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听说、阅读、写作和综合训练各个环节,并由一线教师进行实战剖析,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在培训中期,授课专家以问题解决为重点、案例分析为载体,辅之以理论点拨,与学员互动交流,开展听、看、说、做、思等多项活动,帮助学员充分消化吸收,系统总结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在培训后期,安排学员到具有代表性的省重点中学再一次开展教学实地观摩,学员与中学一线教师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该校出色的教学水准向广大参培教师昭示了未来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引导作用。同时,在这所学校,我们不仅让学员观摩了优质课堂教学,而且还把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真实的、全景式展现,从而达到教学、教研、管理多维度地呈现,让学员多方面受益。整个培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理论引领为主导、任务活动为载体,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员自觉更新观念,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及教学科研,最终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需求调研结果及分析见附件。
3.用新课程理念推动新课程研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做中学,学以致用,关注过程评价等科学理念。本次培训完全实践了新课程理念,培训全程始终践行学员自主研修、自主管理、学员经验分享的理念,关注培训效果的形成过程。
从课堂教学看,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为学员提供成功经验分享的空间,一些学员提出的质疑,或由另一些学员响应作答,或由学员相互讨论解决,这样充分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人,他们热情高涨,课内没有能完成的讨论延伸到课外;从课后研修学习看,十天的培训,学员们满负荷运行,其中的思考、酝酿、发
散、发酵„„信息量大,心得、感悟汇成了差不多每天一期的简报,八期简报栏目多样,包括专家导读、深度研讨、交流争鸣,问题质疑,其内容饱含思想性,凸显学术性,这些都是过往的培训所罕见的,展示了骨干教师高层次的内在素养和精神风貌,不少学员和我们交流说,培训过程每天处处感受到培训的震撼和触动;从教室文化建设看,贴在教室墙上的“学员心声园地”、“学员训期行为评价”、“学员问题与解决”都是由学员中的班委、组长进行管理,逐日推进;从过程评价看,每一位学员都形成了自己的研修记录袋,袋中收录了学员在10天培训中的个人课堂行为表现、作业、感悟体会、质疑与解答、出勤等记录学员研修成长的原始资料,直接反映了学员的成长进步的心路历程。
4.立足四川,放眼全国,按照国培的高要求精心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严格按“两部”要求组建“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农村中小学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授课专家团队,团队由三位国家级专家、多位中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和省内知名中学英语教学专家组成,除三位国家级专家外,我们组织了两次集体备课,统一协调课程内容、统一授课要求,每位专家的课程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与整个培训课程组合成合理的学科体系。我们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多样性特点,既有参与型、思考型,又有体验型、体验型、实践型,因此在授课方式上,要求教师要方式多样,既有大信息量的输入、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又要有任务可做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员需求。
精心编制培训资料,制作精品培训课程光盘。资料由授课专家简介、专家讲稿、专家讲座PPT、教学案例、专家推荐教师阅读书目、专家推荐教学资源网站、培训协办单位简介等内容构成;光盘中除了观摩课的录像资料、学员班级活动视频,还收集有培训照片集锦、培训花絮等宝贵的培训资料,同时我们还配发每位学员一本具有实用借鉴意义的《中学英语骨干教师教研论文集》。训后建立了国培QQ群,以方便学员与辅导老师的后续研修交流。本次培训还形成了《树德中学教研组建设观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两节培训优质课程,并摄制了课程录像光盘。
四、培训效果
1、内容充实,成效显著。经过10天不懈的努力,参培学员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互动交流、教学实践观摩、自学讨论,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突破,在教艺上有了新提升,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虽然紧张辛苦,但组织有序、潜心研修氛围浓厚、内容丰富、大家受益匪浅。通过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对长期困扰他们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讨论,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切实提高了自身实施素质教育和驾驭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深化了对课程和教学的认识。学
员说:“我这次是‘洗了脑’了”; “能遇上这些好老师是我的幸运”;“培训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这些肺腑之言,真实地折射出这次培训的成效。其收获和体会摘录如下:
攀枝花市仁和民中何钰老师:“今天下午,听了赖老师的讲座,我感触颇多,但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的这一点,对我触动最大,新课标的中心点就是要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面临的农村学生,尤其是经济上已不太困难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反而更差了。我想,要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就需要我们更多的情感投入。特别是只当科任教师的,更要把握好这一块。”
达州长田初中刘卓林老师:“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得无怨、无悔、无愧。”
宜宾市高县文江中学曾成会老师:“如何加强写作训练的指导,从而达到让学生取得高分的目的,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关注并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听了王国艳老师关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讲座,真有种“听君一讲座,胜教十年书”的感觉。”无可厚非,王老师是站在一定高度上,从纵深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学英语写作之现状,并为参培教师有效实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指导。通过讲座,我找到了出现“写前教师担心不少”、“写中学生费力不少”、“写后师生收获很少”等“病症”的主要原因;我收获了理论支撑,为我的经验„写前要准备、写中要方式、写后要评价‟找到了支点;相信在以后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会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乐山沐川实验中学戴瞻老师:“这学期开学以来,我校拉开了课改的模式,向杜郎口学习,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们也开始根据教与学的情形而编写血案。我除了完成自己的学案任务,同时也对其他老师的学案进行审核。本认为自己已形成一定的学案设计套路,今天听了鲁子问教授精彩、生动、有趣的讲座后,我才明白了我们以往所编写的学案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金堂县淮口中学陈国会老师:“今天,通过树德中学初三年级备课组的现场备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集百家之长”、“教教相长”的含义。备课场上,教师们为教学争得面红耳赤,恰恰体现了教师们扎实的基本功。下午两位老师精彩的现场示范课,更是让我彻底见识了什么是素质教育课题。学生流利的口语,熟练的交际,更让我为自己的教学感到惶恐,是该在教学上彻底改变一下模式了,我相信我会做到的。”
华蓥市阳和初中何显志老师:“此次培训过程中,鲁子问教授、张连仲教授、夏谷鸣老师等国内英语教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先后飞抵成都,为培训班学员提供了高端学术讲座。专家们的讲座内容广泛,涉及到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可操作性极强,对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他们的讲座既让我从宏观上感知到了国际国内英语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走向,又让我微观上领悟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初中英语有效教育教学的全新理念。”
2、培训人文环境好、学风浓。本次培训中,课程安排非常紧张,但学员阅读培训方案后,从内容安排上体会到了本次培训与他们内心预期高度吻合,所以自觉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舍不得错过任何一节课。另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人格魅力,“一切为了学员,为了学员的一切”的工作态度,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综合素质。
资阳安岳实验中学覃中华老师:“别开生面的讲座,别具一格的培训,四川教育学院组织的这次“国培”让我少有的对短培有莫名的期待……”
资阳市乐至县石佛镇太平初中老师袁海:“从时间上我们有“当兵打仗”的感觉——紧张、快、忙。每天早晨我们七点起床,有时要到主办方安排的学校去听课,为了赶时间,我们六点半就起床了。晚上,我们要完成日志、心得等等,常常是十一点后才睡觉。当然,我们班主任是更晚,很多时候要忙到第二天早晨三点钟左右。”
峨眉乐都学校吴崇义老师:“每天要完成教学日志,心得体会,简报等作业,没有时间逛街,没有时间和朋友喝茶,实在是疲累极了。但辛苦的背后是巨大的收获和充实感。经历了一位位专家们一阵又一阵头脑“风暴”的洗礼,刷新了我的思维,荡涤了我教学理念中的种种沉埃,真是不虚此行啊!”
南充市营山县城关中学林丽芝老师:“十天的培训,太辛苦了。所有的学员从报到那天起,全然不顾车马劳顿就积极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报到当晚学员大会上,黄亚宁书记的讲话,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此次培训的高端性、重要性、专业性,从思想上一开始就有了高度的紧张感。王国艳老师的《学科教学问题调研及培训课程简介》,指明了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丰富的培训内容,让我的心中充满期待。接下来的学习,真累啊!面对每天六个多小时的讲座,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头昏脑胀,记得手指发麻,坐得腰酸背痛,都生怕错过了大师们高质量注入的信息,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哪一步都不能缺少。“心中有梦,累不言苦!”
岳池苟角中学老师宋春花:“在这十天的培训中,我们接受了“先洗手脚、再洗脑壳”的理念的彻底洗礼,在这洗礼过程中,让我明白了知识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授课方式是多彩 的,教育观念是要不断更新的,教学活动是有说法的。”
五、经验与思考
1、思想发动,转变观念,是确保培训成功的关键。
在方案已定的前提下,学员的精神状态,对培训的认知状况,责任感、使命感就成为能否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我系对此深有感触,在培训班报到当晚即召开学员大会,由项目负责人作深度动员并全面介绍本次国培的背景、意义,明确地提出目标要求和管理措施。把方案的精髓讲透、讲够,有效的思想动员让学员从一开始即对本次培训的关键之处有了全新的认识。思想支配行动,鼓足了的精神力量一直贯穿着培训的全程,成为参培学员刻苦研修的强大动力,这种良好的开局为本次培训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整合一流资源,彰显培训的高端性。
①一流专家领衔,师资阵容强大。本次培训邀请到的培训专家,既有参与新课标修定和教材编写的国家一流专家,又有专门研究初中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还有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本身即彰显了培训的高端性。
②授课内容理论引领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专家们的授课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员动起来。在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探讨和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中,专家们独到的见解和内涵阐释,给广大学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建议和经验,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各位专家通过大量的案例、图片、录像等鲜活资料和任务呈现,引领学员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任务,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英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等等,都随培训的推进而得到逐一解决。
③知名学者成长经历的激励作用。全国著名英语教学专家鲁子问教授在开课之初,就毫不隐晦地告诉学员,他是中师毕业,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而现在是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英语教师专业标准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兼职教授,国际评价组织合作主席兼中国首席学术顾问,伦敦三一学院中国首席学术代表。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考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承担考选制度、考选政策、语言测试、外语教学设计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地方项目和委托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0多部,教材10多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专栏文章数百篇。在国内外作学术讲座和教师培训1000多场,在国内外作示范教学课1000多节。当学员们问到鲁教授怎样兼顾工作与生活时,鲁教授说:“国家这样信任我,我不能、也不应该考虑享受,我只有努力的工作才对得起国家对我的信任,只有这样才会使我的人生更精彩!”鲁教授的讲话让来自条件艰苦的农村中学一线教师们精神振奋,深受鼓舞,博得
了学员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3、管理高效、保障有力。
①管理周到细致,工作勤奋扎实。为切实做好本次培训工作,管理团队细心周到,苦费心力,真诚为学员们服务。对学员学习和生活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作了周密的安排。学院继教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全面协调,系项目负责人、教学班主任、行政班主任每天深入培训现场,组织推进培训工作,查阅学员教学日志,适时召开班委和小组长会议,针对学员反馈提出的问题、困惑等,及时予以指导、处理和解决。
②班委会、各小组工作得力,与管理团队合作良好。开班伊始,我们组建了班委会和学习小组,实行学员自主管理,构建和谐班级。我们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促进共同发展。为增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在班主任和班委的带领下,在紧张学习之余我们还组织了舞会等文娱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增进了老师及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4、坚持合作学习,收获丰硕成果。
本次培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培训当天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经过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进一步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明确了自己将来努力的方向。在完成培训期间的作业时,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以促进各小组学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员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保证了提交作业的质量。在班委的带领下,学员们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学习积极,师生互动积极,讨论热烈,收获颇丰。
5、严明纪律,加强管理,引导学员刻苦研修。
强化培训纪律,加强班级管理,我们要求全体参训学员每天按时参加培训,主要采取课前签到、课中、课后点名的方式进行考勤,无特殊情况的一律不准请假。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做好笔记、深入研讨、认真填写培训日志、按时完成工作方案、作业。整个培训过程管理严格,秩序井然,虽然课程安排紧张,但全体参培学员自始至终坚持参加培训,全程无一人无故缺席,没有逛街游玩,走亲访友的,都是满怀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培训。学员们表示:从来没有哪次培训有这样严格、这样累,但也没有哪次培训有这样认真,这样有收获!
六、意见和建议
1、在培训资料以及授课教师准备的案例中,对四川省各地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的差异性关注不够,虽然凸显了‘新目标’教材,但却给使用‘新标准’以及‘牛津英语’教材的乐山、雅安两地的学员带来不便。
2、对培训资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出版社、英语报社等媒体资源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3、所编写的培训学习材料虽然栏目丰富,但是栏目下的内容还不尽完备,在以后的培训中,还应该加大力量,充实内容,使学习材料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
目前,“国培计划(2010)—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初中英语)”培训工作虽然已经告一段落,然而此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开始,后续研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我们将严格按后续研修规定的要求,组织辅导老师精心指导学员开展后续远程研修,注重实效,保证本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
10月23日上午,参加“国培计划(2012)” 示范性项目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及免费师范毕业生项目的200名教师学员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实践考察活动。首师大附中的两位教师分别带领初
一、初二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学员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英语听说和阅读示范课。期间,首都师范大学任真教授参与了本次实践考察活动,并对示范课进行了现场点评。
示范课现场
李老师的初一英语听说展示课以一段英文儿歌引入,主要带领学生进行了方位介词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相关的音频和视频引导学生们掌握与方位介词相关的词汇、句型,并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模仿音频和视频表演,“输出”所学内容,让学生们在语言实践中充分掌握所学知识。随后杨老师展示的初二英语阅读课则采用分角色朗读、故事复述、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展开,学生们生动的表演和熟练自如的语言运用博得阵阵掌声。
授课教师与学员在课间进行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任真教授对示范课进行现场点评
任真教授在点评中首先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表现,另外,针对两节示范课,她对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齐声朗读环节的安排等提出了建议。“教师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认真思考和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既使用教材,又要学会超越教材。” 任真教授说道。
对于此次安排“国培计划”的学员在学校进行实践考察,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科研主任李军华老师表示,学校非常重视这个活动并对示范课的授课内容及教学环节设计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组织高中和初中年级组的所有英语老师进行了示范课的集体备课,并通过多次试讲和集体讨论调整并确定了教学方
案。对于这次活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长刘莉老师认为,此次活动让全校英语教师的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另外,通过聆听专家对示范课的现场点评以及与来自全国各地英语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教师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对学校的英语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员与授课教师及点评专家互动
“两节展示课进行得都非常流畅,无论是导入还是互动环节,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上都有亮点,并且教师都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来自山东潍坊中学的于红华老师对示范课上教师的表现也频频称赞。
“第一节听说示范课高效务实,第二节阅读示范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很多教学技能,比如课件的设计,如何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真正为课堂服务等。”作为此次“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免费师范毕业生集中培训项
目的学员,西藏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教师高菊芳对此次实践考察项目深有感触,“我是一名只有一年教学经验的年轻英语教师,这样的实践考察项目对我们来说,真是„及时雨‟,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从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身上学到难得的教学技能。”
本次调研考察的所在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1978年由北京市确定为首批市级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学校办学理念是: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集体备课时,教师们会直言不讳、无私地分享创意和想法,在热烈的探讨中碰撞出灵感和智慧的火花。每次公开课,教师们都能做到全员参与,反复打磨直至呈现出一堂好课。教研组的成员本着“用教材教”的理念,逐渐在摸索适合本校学情的英语教学之路。
第三篇: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20xx)”示范远程学习,从20xx年9月15日起至20xx年11月10日结束,历时57天。我有幸参加本次国培计划语文学科培训,荣幸地成为初语17班的学员。本次培训,我始终如一坚持上线学习,认真学习各门课程:案例解读、新课程理念、专家讲座、互动交流等等。我在忙碌中快乐着,在学习中收获着,在交流中感动着。我庆幸自己加入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团队,欣喜着国培带给我的种种收获。这次培训是紧张、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近两个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现将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国培,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
本次培训学习,我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讲座,如同头脑风暴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教学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国培,启迪我去思考
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非常生动和丰富的价值。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新的教育意义,反思有助于理解“我的理论”,建构“实践知识”,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加关注自我专业成长的历程,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增强对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反思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感。一名教师具备了自觉反思的能力,就会经常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发展,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反思中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国培,开启了我的智慧
参加这次“国培”,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我在培训中渐渐成长。我有收获、有理念、有疑惑、也更有压力,我要把在国培学习的知识用到教学当中,把专家教授们的理念转化为自己今后的行动指南。力争做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让我们与“国培”研修同行,让“国培”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总之,感恩国培,让我有了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国培学习虽然短暂,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我将把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辐射到语文教学中。
2017国培计划研修日志范文二:
经过这些天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纹丝不动。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专家、乃至国内外的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解,能够观摩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技能,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教学的肤浅,知识的匮乏,学识的浅薄,能力的欠缺。专家们精辟的论述,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和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感染着我。使我明白我要转变思想,提高能力。转变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我们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因此,我们要尽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讲解,要学会放手,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自己去学、去探索,让它具有开放性。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这次培训主要是对新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技巧等逐一进行了解,通过讲座、研讨等这样的形式,我学的、听得都非常认真,而且感悟颇深,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而且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主要收获:我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主要时间是改作业,与学生交流,上课还是上课,说实在的教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懂,也认为没有必要。然而,我心里特别清醒,我的课存在很大的隐患,随意性太强,现在有效有益的授课过程在新课程中的表现我并不知晓,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课堂教学和课下指导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增强我继续把课讲好的信心。所以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一次再教育,一次生动的手把手的教练。教学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做工作要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不能忽视师生沟通,生生沟通,我们要走进学生之中,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与学生心心相通才能让我们的感受到教学相长,收获到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次培训既充实了生活,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还能在班级论坛里和同仁们自由无限制地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在这些真诚交流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功底还很差,以后会通过扩大阅读量,不断丰富提升语言素养,决不能再裹足不前。再者,课堂教学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整体教学手段技巧方法的运用,欠缺很多,所以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转化,以待新的进期步!
2017国培计划研修日志范文三:
参加这次国培计划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应该是我参加过的所有学习、培训活动安排日程最满,单天学习时间最长的一次了,让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做“白加黑,五加二”。因为考虑到大家的安全起见(听说之前的某学科国培计划培训班在某大学出了严重的事故,因此,教育部对后来的培训活动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我们业余时间不准外出,平日学习期间不准请假,没有双休日,没有活动日,所有的晚上7:00-9:00要参加学习、交流、研讨活动,每天完成两份听课问卷,晚上再完成一份调查问卷,然后还要在远程研修平台上发帖评论、提交作业,因此,几乎天天晚上要等到11:00以后才能睡觉。
为了防止我们私自外出,本次大会的组织者还特意把我们安排在离北京外国语大学几十公里之外的一个偏僻荒凉,交通极为不发达的大兴区(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反正我们学员都是这样猜测的)。许多学员都戏称这是一次真正的“魔鬼训练”。
我也有同感,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这次的收获是巨大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可能就是一次洗脑的过程。这次给我们上课的都是在某领域内的全国顶尖级的教授,虽然他们给我们讲授的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适用或者暂时实行不了,但是那毕竟是代表了一种理念,一种趋势;学员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级的骨干,虽然都是南腔北调的,但是不影响我们交流。课前饭后,我们彼此坦诚相对,互相沟通,既谈经验与收获,也谈困难与烦恼;每天晚上的交流与研讨,让我们在激烈的争论中互通有无,思维碰撞;晚上的网上研修,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这一天的学习所获所思。
虽说很忙活很累,但是我觉得又和平日的工作有所不同。平日忙里忙外,除了抓管理,还要教好学;除了忙校内的工作,还要不断的迎接着上级的各项检查,因此,很忙,也很累,尤其是心总不能静下来去好好的思考某些问题。难得有这样的一次机会,我也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除了完成规定的培训学习任务外,每天至少写一篇研修日志,一方面算是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的一些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吧。
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很紧,所写稿件匆匆而就,来不及精打细敲,因此语言不一定优美,用词不一定恰当,个别语句可能也不一定通顺,还请阅者能够多多包涵并多提宝贵意见。
2017国培计划研修日志范文四:
20xx年12月20日星期一
今天的学习任务相对比较宽松——开展小组“工作坊”集体备课。我们组的任务是实用类教学,确定的课题是《别了,大不列颠尼亚》。由于我们组的老师大都是江苏、浙江、广东的老师,所以,由谁主讲大家都表现出“谦让”的风格,最后我提议,还是由年龄最小的老师来上课——我们组的组长高冰峰老师。评课专家就由我这个全组最老的老师和毛剑飞老师充当——去评论别的组的课。
整整一天,我们都在争议,首先是对文本的解读,争了一个上午,有人认为新闻的特点不能不讲,因为这是人教版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和初中要有一个衔接,我觉得倒未必要认真讲,带过即可,结果后来大家确定为通过文本的解读“温习”新闻,这个方式我认为是妥当的。
其次争的是要教给学生什么。大家虽然知道从解读文本的角度看,就是抓住文本、解读文本,但具体是什么,却争议了很久,组长请我谈谈看法,我就提议,重点是不是放在对“最别致”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最别致”的地方。大家觉得这是可行的,既符合新闻的特点,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接下来就是探讨怎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了。有人认为,可以先让学生概括新闻事件,也可以列表概括,再让学生根据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则新闻,组长还说,他也将根据本文动笔写一篇新闻(目的是用这篇文章和原文作对比),随后再进入到探究“最别致”这一环节——对此我也提出我的担忧,要在一节课里做到读写结合,恐怕会既花时间,又无法展开充分探究活动。
探究“最别致”这一环节又引发发家的讨论,有人认为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展开讨论为好,有人认为最好还是教师先确定一个讨论的范围,比如标题、选材、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以免学生走着。我认为,不确定探究范围,这是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需要教师做各方面的预测和准备,并具备应对学生各种提问,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要是我是学生,我就会提这样一些问题:英国人为什么要选择乘船离开而不是更快捷的飞机?为什么要选择使用《日落余音》这首曲子作降旗音乐?如果规定探究范围,那么教师就不会显得很辛苦,只要在规定的四个方面准备充分即可应对学生的问题,但这样势必限制学生的个性思考——这也是我们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争议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只好留给组长去思考了,但是,临散会之前,我和其他两位老师还是提醒组长,在探究环节,最好还是不要使用原材料来做比较,因为这样做的后果是:可能会花时过多,关键是将无法做比较——至少在选材方面无法比较。
一天下来,我觉得收获挺大,因为这种备课方式很值得推广,我觉得可以叫做“探课”,就是探究面对文本时每个人在“教什么”“怎么教”上的不同观点,通过思考、讨论、形成适合自己、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这样做是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想想我校的老师,往往也是这样做的——只是做得还不够到位和彻底,我想可以推进这项工作,比如做不到每一篇文章都这样,至少可以考虑每个月就一篇文章开展这样的活动,以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得更快一些、更成熟一些。
20xx年12月21日星期二
上午听完两节文言文课,我们都感慨多多。
高中语文教学千万不要急着针对高考来开展教学。还是扎扎实实去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为佳。比如学生的阅读是最应当培养的一种能力和习惯,如何通过速读、默读、精读来积累知识、内化为个体知识,都应当积极训练,使学生养成习惯;比如,演说能力,看似简单,但学生的演说能不能达到作为高中生应当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再比如,学生主动提问和主动发言的习惯,这和学生的自信态度有关,那么语文教学又该怎样培养这种态度?这些看似和高考无关的东西,却为高考奠定了最为基本的功底,更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八一中学就是如此做的,但他们的高考成绩并没有因此下降。不仅如此,他们还在高一就开设了校内选修课,围绕教给学生什么、为什么要教给学生这些东西以及教师们的专长(特长)设置了四个模块,教师们根据这四个模块自行设计校本课程和教材,结果不仅充分挖掘、展示了教师的智慧,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利用和北大是近邻的关系,为了赶课,甚至即使赶不上吃饭也去听教授讲课,为自己上好选修课作充分准备——申左军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教师,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听课,结果不仅今天的课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认可,而且他开设的“孔子告诉你”这门选修课深得学生欢迎。
其次,一个教师的课要得到学生的欢迎,我想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本人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一个教师深知自己的天职至关重要时,他就会有强劲的动力支撑自己不由自主地、自觉地不断进取,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感悟来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和教学技能——尽管这些东西当前看是需要有名师来引导的。
第三,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尽量让自己“学富五车”。李卫东教授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老师不应该被学生难倒。当时我颇不以为然,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感慨,交流会上我曾问副校长,文言文教师必须背出来是不是学校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她说不是,但他们学校鼓励教师这样做,这是传统,他们的理念是这是一种带动,更是一种示范——显然这已经成为学校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看看我们学校,年轻教师占了大多数,但我觉得许多人学习的时间仍然太少,除了学校的事务性工作过多的压在了他们的肩上,使他们不能静下心来自己给自己去学习、思考、感悟外,就是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比如开展课题研究,甚至还有些老教师不仅自己不研究、不肯指导他们还挖苦他们,面对这个局面,我觉得学校有责任营造良好氛围,给年轻教师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离开八一中学回北大的路上,我就在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因为他是名校的老师,名校的老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能让学习和研究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基本习惯。
下午听取了北大教授程郁缀的讲座。以前曾听过他的“百家讲坛”,不觉得怎么样,因此之前也没有看好他,没想到今天听感觉完全不一样。分析起古典诗歌真是独到、入微,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名言警语。
比如讲到屈原的故土情怀时,说禽兽尚且“胡鸟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何况是人,如果你身处美国,当你得意时,不要忘了你脚下踩的是别人的土地;当你失意时,不要忘了你背后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讲到屈原的成就时,他说,要对你的学生说,要成功,一要持之以恒,二要目标如一。再如讲到曹操时,他说,大气才能成大器,一个胸怀开阔的人才能成大才,比如北大,燕南园里,每一粒泥土里都蕴藏着智慧,这些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正因如此,北大才人才辈出。再比如讲到陶渊明时,他很佩服诗人的率真和不屈——“我醉欲眠,卿可去”,这是真朋友啊,也正因诗人伟大,他的诗才是好诗——看谁都伟大是因为你跪在地上!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真理。再比如他谈到杜甫时,我觉得他提到的李杜朋友情谊“在和人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忘我,那他永远不会被别人忘记”是非常有道理的,而当前我们中许多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意无意地忽略他人。
这些道理和故事其实就是教学财富,真的,我觉得很幸运,能来北大研修,和北大的顶尖教授对话——每一场讲座我都会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分享各自的思想、探讨各自的困惑,这些行动,让我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也很有感触和体会。想想当初报名时差点与之擦肩而过,幸好认识了许多朋友,终于将这个机会抓到手。幸甚至哉,幸甚至哉!
20xx年12月22日星期三
中午我们在谈到昨天程教授的课时,我忽然感到,其实他给我们的最为深刻启示是:即使是古代诗词,也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人的诗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感知他们的情怀和内心世界,学习到基本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居然没有离开过古人曾经的沧桑世事,他们所经历的我们也正在经历着和将要经历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古典诗词,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写作技巧,而是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认知他们在诗词中所透露的情感,感悟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从而为我所用,处理好我们和这个世界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所要追求最高目标。事实上,我们教育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学习就是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一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代诗文教学中应当好好矫正和贯彻的。
今天听了五节我们教师自己通过“工作坊”集体备课的说课或教学课。真是深有体会:完美的课是不存在的!我们国家级骨干教师集体的智慧都让大家议论纷纷,仁者见仁的,更不用说平时我们在学校里的公开课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开设公开课,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当有一份平和的心态,不必怀着“被批斗”的心情接受大家的意见或建议,在教学上,没有哪一个人的意见就是绝对的真理,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也一样,你的方法可行、有效,他的方法未必就不可行、无效的,在我看来,只要适合自己所面对的学生、适合施展的专长的教学就是好的,至少是对的,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施教者是你自己,这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虽然我们还要考虑教学是否有效地处理了教材、准确理解了编者的意图。
其次,我觉得,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基于文本来解读文本,如何解读文本呢?我认为课前必须努力寻找文本的裂缝(学生可能的困惑点、难点、盲点等),寻找和设计好教学的切入点;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感到,读,尤其是默读、速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有的还必须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比如文学作品,今天的《再别康桥》,我觉得就设计得比较好,这位老师凸显了朗读(她自己也很善于朗读,我看,但是,他却在不断调动学生来朗读),通过朗读领悟文本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而议或评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议还是基于文本的讨论,那么,评则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鉴赏、探究的能力的训练,这是非常高的要求的。阅读教学还应当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以外的东西。这也是孙绍振教授的观点,今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咬文嚼字》两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前者引入文本中几个情景描写对象真假的探究,后者对课题的理解上则不仅引经据典,而且引入教师自己的解读,不仅体现了教师阔大的教学视野,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关于这两点,我在我写的《散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艺术》一文里也作了充分的阐述,在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的教学还是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第三,我们普遍认为,一节课还是应当追求“一得”的,现在我们中的许多老师往往什么都想一下子就塞给学生,结果造成满堂灌,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你的教学感到厌倦,所以,就产生了温教授说的,到了高校的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评价往往不是很高甚至不太看好。
但是,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比如作文讲评课“让思维有序深刻起来”,我和几位同学都认为首先是课题就不太好,因为它包括了两个知识点,而要在一节课里解决两个问题,恐怕难以做到甚至一个也无法充分解决,更何况授课者还要求学生开展写作训练——虽然是200多字,可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是不现实的。其次这节课在谈到高考优秀作文的要素时,列举了许多条件,这让我们有点眼花缭乱,要是真给学生讲,我想他们也不会很明白、清晰的。我本人也上过关于提高议论文思辨性的公开课,当初我也是采用对比法、归纳法等,调动了最临近策略、知识分享策略、同材互评策略等多种策略组织教学,但我只重点解决如何围绕事例展开议论、如何安排议论结构,我觉得只要学生掌握了分析事例、把握结构的方法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要进行写作训练,只能移到课外,或再用一节课进行专门训练,因此我觉得,我的课还是注重“一得”的。
相比较之下,我觉得《囚绿记》就上得成功多了,他对学生的问题做了种种预设,对文本展开由浅入深的探究,很好地达到了对文学类文本可以多元解读的目的。《再别康桥》也体现了一课一得的理念,对教学目的的设计都比较到位。对此,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要在这个方面多努力,提醒自己,教学上,是不可能一口让学生吃成一个胖子的——更何况,如果真“胖”了,也不太好,不仅形象不好,也会消化不良,变为病态之人的。
第四,手术刀式的分析教学痕迹仍然存在,尤其是文本分析时,老师们很容易就这样做了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语文美感。温教授提出,每当有了这样的痕迹时,就应当积极回归到让学生个体去体验和想象,尤其是文学作品,即使是冥想五分钟,引导学生想象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意象、情景、态度等等,都可以说是成功的。对此,前面我说过,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存在浮躁心理,即使平常的语文课也很难给学生有冥想的时间——大家总放心不下,总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体悟不如自己讲来得干净利索,更别说是开设公开课或研讨课了(当然当前我们教师的评课导向也很成问题,动不动就是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态是否端正,板书是否清晰有条理等等这些无关多少痛痒的东西,大家很少甚至不会去考虑本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该不该教给学生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应该运用什么方式方法才最有效等等)。所以,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改变存在的问题,也有义务和责任引领身边的教师明白什么叫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的概念。
第四篇: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赢在课堂”远程培训线下研讨(交流)活动记录单
时间:2011.1.12
地点:杨庙中学数学组办公室
组别:“国培”数学组
召集人: 陈升云
记录人:陈升云
参与人:(签到)
陈升云 王甫
唐吉
桑四成桑二清张敬赛
蔡华品 孟春玲
孟爱君
丰月华
徐敏
过程记录:
一、学习研讨温总理重要讲话精神
1、学习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2、以“怎样让孩子上好学”为主题展开研讨:
陈升云:总理的讲话让我深受鼓舞,受益匪浅。农村教育很重要,作为一名教了多年书的普通教师,要热爱农村教育事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就是为了祖国的未来。相信,今后的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国的国力更加蓬勃向上。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
丰月华: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我们农村教师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你。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力,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孩子。我也有孩子,我特别能体会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差而去放弃,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便又一便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王甫:自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起,我就树立了“捧着一颗心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上”的坚定信念,立志扎根于农村学校。近日我学习了温总理的《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讲话,感受颇深,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又有了强烈的信念:身处农村学校,献身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小学老师。不可否认农村教育在很多地方落后于城市,有观念上的也有客观条件上的。农村对于教育的观念更多是“自然状态”,认为孩子好,在哪里都一样,“大部分”对教育的认识还不够科学和全面。他们常常把孩子的成功归功于孩子本身的天赋,也把孩子的“落后”归罪于孩子“笨”,所以在农村可以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老师,我的孩子不好你就打吧!我们绝对不怪你;老师,我的孩子是自己笨,让他读书就是为了认几个字……听着如此无奈却又“真诚”的声音,我们可能感觉很好笑,但我们真的笑不出来,农村教育面对的现状可能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令人堪忧的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的流失生等等。现在,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保证了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国家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我们看到了农村的希望。
唐吉: 温总理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很受鼓舞。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都将做好本职工作,相信农村教育在国家的关注下会越办越好!作为农村教师要热爱农村教育,要立志在农村干一番事业,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在我们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新博的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所以我们不能辜负广大农民希望。
桑四成:看了温总理的讲话,倍感激动!国家为乡村孩子上好学、读好书,多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尽了国家最大的力,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应该为农村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教育是什么样的?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教学生成才、上高中、考大学。说实话,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思想。但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觉得教育更是一种好的习惯的养成,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只是成绩的教育,忽略了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个人素养方面,有些学生他就不喜欢数理化,他就是喜欢修修补补,而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中,这类人被贴上了差生的标志,一棍子打死。还有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学生,他们大部分有爷爷奶奶带着或借住在亲戚朋友家中甚至有的一个人独自生活在家中。而家长则认为对不起孩子,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在学习上、生活上则要求甚少。这一类学生的教育更为重要,据对我校近四百名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三分之二的留守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老师眼里甚至成了差生的代名词。
蔡华品:农村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学生家长的思想意识,只有思想有了进步,老师教学也轻松了,学生
也不会变得太差。
徐敏:教育孩子是谁的事?家长不配合怎么办?当班主任也家访过,大体上家长还好。但还是有不少家长怕见老师,认为老师来了就是找麻烦,打电话过去,讲不到两句就能挂掉,好不容易等到过年后,又匆匆地外出经营去了,基本上是见不到面。到家中看到的尽是七十几岁的爷爷、奶奶或者是亲戚。更有甚者认为“不是交了钱了吗?还来干什么?小孩是最听老师话的。”有个家长我打了十几次电话才把事情讲清楚。还有个家长,我向他反映,小孩放学的路上经常到河里洗澡,谁知他却说:“我家小孩水性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二、“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陈升云: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8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20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国培行动,为农村教师搭建了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实现了与大都市同仁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教育专家的讲座高屋建瓴地指引了学科教学的新方向,为提升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为突破多年来数学教学的障碍扫清了道路。为我今后的工作、学习指明了方向。
唐吉: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文学家鲁迅、教育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国培行动让我们第一次系统的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特级教师从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师德以及教学等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农村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知识方面,我们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这次培训让我感到以前的教学中的一点想法、做法是正确的,以后要
坚持学习,力争活到老,学到老。教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王甫:国培行动,以开放自由的特点,为我们教师打开一扇接纳外来新鲜空气的窗户,为广大教师开辟了自我反思的驿站。美国学者波斯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续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此看来若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当与反思同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取得长足进步。
桑二清: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
张敬赛: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国培行动,给我们教师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以往的教师交流方式局限于集中校本研训听评课活动范围内,而国培行动,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它能使我们每个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网络平台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自由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交流方式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
孟爱君:在理论培训阶段,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让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农村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孟春玲:这次国培最关键的就是自主学习,通过专家的讲解,查资料,做作业,都强调自主合作交流,这也是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也希望QQ群永远不要解散。通过这次培训,在知识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很深。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技能,并运用自如。
三、陈升云总结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
第一,认真备课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
第二,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第三,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第四,交流。他人直言不讳的意见与建议可能是发现不足、认识“庐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径。要听真言,要想听真言,更要会听真言,久而久之对我大有裨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必须是着眼于未来,采取科学的方法应对随时出现 的新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必须走“学习——反思——研究——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今天的研讨就到这,我相信我镇的数学教学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谢谢大家的参加和发言。数学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一封 下一封
标记为...移动到...
第五篇: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2012)”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暨农村边远小规模学
校教学支持者培训汇报材料 荔堡镇袁口小学教师 罗福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有幸,受学校领导之垂青,在12月1号至11号,赴兰州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2)”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教学支持者培训学习。让我重新又沐浴教育春风,重新又走进美丽的大学校园。虽然才短短十天,然而,亦受益匪浅,感慨万千。十天的培训,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十天的培训,着实难忘:难忘专家们的谆谆教诲,难忘兰大培训项目组的悉心安排,难忘同仁们的促膝诚恳,难忘2012——我们的国培。下面就我十天学习培训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此期间,我们的课程学习安排的紧锣密布,第一天是报到,第二天是开班典礼下午便是培训的开始一直到12月11日下午结束才进行的结业汇报。总之,每节课的内容都很新鲜,很精彩,每节课都由不同的老师和学员们共同互动,共同参与来完成。在这为期10天的培训中我通过和其他市州的老师积极配合,共同学习,一起聆听,一起反思,一起研讨交流与反思,共同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新论,学习的日子,虽然艰辛与辛劳,但我们倍感喜悦和欣慰,从开始的羞涩、不知所措,到最后的大胆猜想、随意交流;从开始对复式教学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对复试教学的豁然开朗;从开始培训的被动听讲到后来迫不及待的领略专家、教授及各位老师的风采、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诙谐精彩的语言等等,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思绪万千、茅塞顿开,让我们的困惑和不解得到释然,让我们收获多多、回味无穷,更开阔了我们视野,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洗礼了我们的心灵。
12月3日上午8:30,由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孙冬梅教授主持的“国培计划(2012年)”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教学支持者培训班在兰州大学专家楼会议室举行。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硕豪教授,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蓝建研究员,甘肃省教育厅师范处路平副处长,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曾涛教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马金玲教研员,香港“乐施会”培训项目总监以及我校教师李子荣等专家领导和来自兰州市、定西市、平凉市、临夏回族自治州22个县的100位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开班典礼。李硕豪院长致词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并介绍了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状况。路处长对兰州大学第一次承担“国培计划(2012)”表示祝贺,并对本次培训给予了厚望。孙教授以农村边远小规模学校教学支持为题向大家作了项目背景的相关介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蓝建研究员以翔实的资料立足国际视角介绍了终身学习背景下的复式教学发展情况。3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瑾瑜博士 做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理念提升的讲座,以大量教育漫画罗列时下教育现象,生动形象地分析了教师概念并解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相关问题。
12月5日上午,省教育厅王萍副厅长和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张兆勤处长专程前往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详细了解教师培训情况并看望参加培训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王厅长在培训现场的讲话中高度关注教师培训的意义。她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现阶段面临着教育均衡发展和接受教育公平性的问题,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儿童都能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质量。而兰州大学作为立足西部的重点高校,近年来一直关注边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和复式教学。通过深入的实验和研究,孙冬梅教授积累了边远地区小规模学校有效开展复式教学的丰富经验,在行动研究中总结了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的“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以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支持者为选择对象,以复式教学为切入角度,基于研究历史传承和对弱势地区持续关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
“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是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研究领域以农村复式教学和小规模学校为研究对象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是对新形势下复式教学模式的再挖掘和新开拓,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项目组在传承原有复式课堂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动静搭配”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复式教学调研、在职教师培训、教学支持活动、教师自主探索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行动研究,逐渐总结探 索出了复式课堂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模式既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学习的合力发挥出来,又体现了“以大(高年级的儿童)帮小(低年级的儿童)”、“以小(低年级的儿童)仿大(高年级的儿童)”的学习互动状态,模式坚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理念,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确立为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改变传统的“动静搭配”为“同动同静”的课堂组织形式,成功克服了年级间的声浪干扰,便于教师对复式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调动复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我们一线的复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新模式,在复式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他们课题组成员结合项目地的实验经验与研究成果,开发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复式教学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即《复式教学新论》、《复式教学支持策略》、《小学语文复式教学指南》、《小学教学复式教学指南》。该系列丛书设想独特,构思精巧,从复式教学教师的视角出发,紧扣国家课程标准,抓住“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特点,精心策划,热情指引成功的为我们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解疑答惑,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得到更好的转变。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又充实了我的知识层面,同时也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感谢国培,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 再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使我再一次增长了才智,鼓舞了精神,我好好要把握“国培”这股春风,同时,也把这股春风送给大家,去把我们的学校建设的更加辉煌。最后祝各位领导、老师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