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第37中学学习杨爱军事迹材料
大连第37中学学习杨爱军事迹材料
2008年8月16日。清晨6时许,獐子岛码头,准备到大连看病的长海四中教师杨爱军,正和送行的人们依依话别。一位女学生深情地说:“杨老师,能让我拥抱一下吗?”一句话,引得周围的人潸然泪下。而自从杨爱军被确诊为白血病住院至今,更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位普通的教师,何以引动这么多人的真情呢?日前,我们来到獐子岛,既了解了他事迹的平凡,更感受到他精神的崇高
“我舍不得这片海”
1992年盛夏时节,从瓦房店师范学校毕业的杨爱军,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獐子岛,成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艰难的选择。毕业时,已 经相处两年的女友曾苦苦挽留,希望共同留在城里。可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杨爱军心里明白,偏远的家乡更需要他。他怎能忘记百家,只图自己安逸?于是,他挥泪 告别女友,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
这一“回”,一晃就是16年。他已由涉世不深的青涩书生,成长为桃李飘香的睿智师长,成为主管教学且依然带班的副校长。16年里,他累计家访逾千次,家访最多的一户,他就去了46次,16年里,他的足迹遍布岛上的各个角落,不知磨破多少双鞋,骑坏多少辆车。
2001年冬,杨爱军被查出胃糜烂,需要多加休养。恰在此时,新任校长认为像他这样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不挑重担实在可惜,便安排他担任初三毕业班的 班主任。杨爱军瞒着自己的病情,爽快地接下了这副担子。半年里,他边治病边带班,依然家访300余次。第二年考试成绩出来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历年“稳居”中考排行倒数第一的长海四中,一跃成为全县的“榜眼”。
自此,杨爱军声名鹊起。就在那个暑假,市里的三位校长先后找来,用代办调转和高额薪酬的优越条件,准备挖走他。出人意料的是,杨爱军婉言谢绝了,他的理由非常简单:“我舍不得这一片海。”
“心有帆,海无界”
在杨爱军心里,如果说持之以恒是一种信念的表达,而升华这种信念则需要辛勤的耕耘。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终生学习,他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传授易学爱学的方法。
刚教初三不久,杨爱军在班上就遇到这样一个“调皮蛋儿”:不但上课不听讲,而且还屡搞“恶作剧”。一天,“调皮蛋儿”又炸起了“刺”。杨爱军把他叫到讲台前,死死地盯着他足有十几秒钟,所有人都认为“调皮蛋儿”要大祸临头了。然而,令同学们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一向儒雅的杨老师照着自己的脸上狠狠抽了几巴掌,同时还解气地说:“该打!该打!我没教好你,我该打!”“调皮蛋儿”一时蒙了,看到老师脸上清晰的掌印,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哽咽地说:“老师,该打的是我呀!”自此以后,“调皮蛋儿”像变了一个人,很快就成为班上的模范生。
杨爱军不仅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了如指掌,而且深知“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十六年来,他始终坚持做读书笔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优秀案例,以及著名教育家的小传、名言、警句,凡他能涉猎到的,无不诉诸笔端,摘抄在册。“质由量而生,才自积始得”,学习与实践的相互转化,让杨爱军如鱼得水,教育教学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爱是一片海
在杨爱军的心灵深处,执著的坚守与辛勤的耕耘是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生动实践,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则更能折射出“大爱无疆”的圣洁之光。
出身寒门,又历尽坎坷的杨爱军,结婚时连“白手起家”都 谈不上。1996年12月,当杨爱军与渔家姑娘刘红霞喜结良缘之时,所有的家当都是岳父一手置办的,手中仅有的2000块钱还是从同事手里借的。2001 年秋,为偿还6万元购房款,刘红霞撇下仅仅4岁的女儿牛妞,只身到国外打工,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这期间,杨爱军不仅丝毫没有怠慢工作,反而把对妻子的思 念,化为对学生、对社会的深切关爱。
同事彭海生,2000年因车祸导致全身瘫痪,杨爱军自此就成了他的“腿”、他的“眼睛”。仅仅三个月,杨爱军就专门为彭海生写下40多篇图文并茂的博客,用无声的语言,滋润着战友孤寂的心灵。
5月13日,彭海生在杨爱军的博客中留言:“你跑到哪里偷懒去了?我盼你等你!”而就在当天,他翘首以盼的好友杨爱军,已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09年 1月10日,杨爱军当选为“2008辽宁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然而他已不能到省城领取属于他的那座奖杯。授予他的颁奖辞是:“像温暖的海浪,把渔家娃推向知识的沙滩。像深情的海风,把一片片帆拂向远方的彼岸。潮起潮落,其志不改;斗转星移,此情不渝。只为渔乡父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爱是一条涓涓的小溪
2008年5月12日晚上7点多,我接到杨爱军从 大连打来的电话,他平静地对我说:“校长,我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得请假了,这两个月不能上班了。在中考前的关键时候不能上课 了,真的不好意思!我的课,你就安排他们给代上吧。”听到“白血病”三个字时,我的心里很震惊,但是听着杨爱军平静的声音,我镇静下来继续与他的通话,他 接着说:“千万不要把病情告诉任何人!不要影响学校的工作,不能影响同事的情绪,不能影响学生的复习。”
多么好的老师呀!在他自己得了这么严重的疾病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想到的是学生!杨爱军的病情,其实早在2008年3月 份新学期开学初,就有了症状。当时他就感觉头疼,并且身体没有劲儿,只是先后两次到当地卫生院都没有检查出来。医生虽然没有检查出他的病情,但是也留着他 住院观察,可是他为了不影响上课,就没有住院。看着他拖着虚弱身体坚持上班,同事们都劝他早点儿到大医院去检查,可是他怕影响初三的语文教学,就一直坚持 着上课。
2008年4月初,我劝他尽早去大连的医院看看,他却笑笑对我说:“在咱家医院都做了CT和血流便检查了,都没发现什么问题,没事儿的。等坚持到中考结束后,我再去检查吧。”
直到2008年5月中旬,我见他上楼都气喘吁吁的,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一点劲儿都没有。”我看见他这样子,就逼着他:“你抓紧去大连检查一下!”但他还是舍不得学生,怕影响上课,硬是坚持到“五一”,才出岛去检查。
这次接到他报告病情的电话,我先是脑子里一片空白,稍微镇定之后,我就安慰他要安心治病,让他不要为学校的工作分心,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为了尊重他的意见,我在极度的矛盾中坚持了一周多才通知班子成员,之后才亲赴长海县教育局向局领导汇报。局领导知道他的病情后,非常重视,当即决定由局里领导和学校班子成员一起去大连看望他。第二天,当我们来到大连210医 院看望他时,他还说:“不想让大家知道我的病情。现在已经到了中考高考的关键阶段,您们都很忙,不要因为我而分心。”通过看望,了解到他的病情很严重,治 疗费用开支也很大,当时学校和教育局各带了一万元钱,局领导表示,你只管好好治病,不要考虑费用的问题,局里和学校会想办法帮助你的。他听了,还是说:“ 我不想麻烦大家了。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别人,您们知道就行了。”后来,在我几次到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以及打电话交流的过程中,我都提出想找有关部门汇报他的病情,以寻求帮助解决高额的医疗费问题,可是每次都被他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就是:“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大家,不要麻烦别人。”
看他这种只愿意付出,不图回报、不求索取的心态,我从内心里感动。后来,在没有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在师生中发出了为他捐款的倡议,短短一天就收到捐款4万多元。第二天,长海县教育局向全县教师发出了捐款的倡议,也是短短一天就收到了7万多元。之后,我在博客上发布他的事迹和他的病情,引来了无数素不相识的网友的关注,先后有200多名网友主动捐款,捐款总额达10万多元。
通过网络,很多媒体知道了杨爱军,开始关注杨爱军。记者们来到獐子岛,来到学校,了解到杨爱军的更多的事迹。他的事迹也深深地感动了记者朋友们。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了杨爱军。2009年1月,杨爱军当选“2008辽宁教育年度人物”。
杨爱军为什么能引来那么多人对他的关注、关心呢?应该说,在杨爱军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他身上发生的只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就像小溪一样涓涓地流淌着,时时刻刻地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杨爱军把这些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
我是2001年8月底,到长海县第四中学担任校长的。这时候,学校的教学分工已经排好了。杨爱军担任初一的语文教学。通过听课,我发现杨爱军的课备得认真,教得投入,很受学生欢迎。而教初三语文的教师中,有一位是当年才毕业的新教师。对比之下,我认为杨爱军担任初三的语文 更恰当。听了他近一个月的课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慢慢地,我就试探着想让他去教初三的语文,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在交流中,他常说:“当教师就要当班主任。虽然班主任很辛苦,但是做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可以对学生施以更多的影响和教育。”后来,我就安排他接手了一个初三班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就在2001年冬,他的爱人到日本打工,他就把孩子交付给岳父母,他则把整个人交给了学校和学生,每天晚上不是备课批改就是家访,都是深夜才回家。
2002年7月,中考结果出来了。令人惊喜的是,我们长海四中达到长海高中公费录取线54人,而杨爱军担任班主任的班里,36名同学全部进线!我们学校的中考进线比例也破天荒地获得了全县第二名。要知道,在此之前,长海四中的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全县尾部,也就在仅仅一年前,全校中考达到长海高中公费线的只有36人。而这次杨爱军一个班的36名 学生全部进线,这是多大的成绩啊!这里凝聚了杨爱军的多少心血啊!看着自己辛勤的付出结出了硕果,他对我说:“校长,从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中考成绩看,说明 我们的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从此,他常常到我的办公室里找我借书(因为我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买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充 分利用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
2002年 下半年,大连市要举办语文教师教学比赛。市里分配给每个县市区一个参寒名额,县里为了选拔最高水平的教师参赛,在县内进行了初选。经过学校和县内的层层做 课选拔,杨爱军获得了代表长海县参加市里比赛的机会。当时的比赛是在瓦房店市二中进行的,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杨爱军不但课前做好了课件,还从獐 子岛带来一只腰鼓。
比 赛那天是我陪他去的。上课班级是随机抽取的,他那堂课讲的是《安塞腰鼓》。这节课,杨爱军上得有声有色,课堂效果很好,评课的教研员和听课的同行们都给予 了很高的评价,当之无愧地获得了一等奖。对于市内教师来说,能参加市级比赛并获奖,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是对于一个海岛教师来说,能参加市级比赛并获 得一等奖,那是莫大的荣誉啊!因为在此之前,长海四中从未有教师获得过市级比赛一等奖。
面对这个一等奖,杨爱军没有沾沾自喜,他很谦虚很清醒。事后与大家的交流时,他说,我是抱着学习与交流的想法来参加这次比赛的,我这节课上得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还有很多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希望得到同行和教研员的更多指导。
从那以后,杨爱军更加钻研教学业务,他把除了睡觉和吃饭的以外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工作和学习上了。
杨爱军不但自己钻研业务,还带领徒弟们一起研究。杨爱军先后带过赵燕、宗金辉、滕秀玲等几位徒弟。他在带徒过程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她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地传承给她们。这些徒弟个个进步神速,赵燕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到位于县城的长海一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滕秀玲老师代表学校参加长海县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宗金辉老师也经过学校、县内层层选拔,代表长海县参加大连市语文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师徒先后参加市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创造了我校历史上的奇迹。
杨爱军并没有满足师徒已经取得的成绩,他持续的学习钻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推陈出新。2004年4月,杨爱军再次代表长海县参加全市语文教学比赛,这次又摘得一等奖。这次比赛是在大连开发区某中学进行的,事后开发区某中学领导亲自找到
杨爱军,要“挖”他到该校,被杨爱军婉言谢绝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知道这件事后对他说:“这么好的条件和待遇,你真的应该去呀!”他却说:“我不想离开獐子岛。獐子岛养育了我,这里有太多的人帮助过我,我付出一生也回报不了。”他这话说得很平淡,但是从他身上洋溢出的感恩情怀,我能真切地感受到。
2001年9月,长海四中在长海县教育局和獐子岛镇政府的共同领导下,进行了教育改革。新班子成立后,推出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零距离与家长接触,拉近与家长的距离,鼓励、提倡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家访。后来,学校又推行了全员家访制度。
应该说,在此之前杨爱军就有家访的工作习惯,并进行了大量的家访。在此之后,杨爱军感觉他的深入学生家走访的理念与学校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和,理念上的相通使他的家访的劲头更足了。特别是在2001年以后,他家访的次数更多了。初步计算,他教的班里每位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平均每家家访都在三次以上,獐子岛(包括獐子岛管辖的三个小岛)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留下了他家访的足迹。无论学生的家住得多么偏僻,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优是差,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没家访到的。
关于杨爱军家访的故事能写出一本书,在前面的文章中,记者们已有不少记述。这里,讲几次我与他一起经历的家访。他的徒弟滕秀玲班上有一位学生SY,已经几天没来上学了。那天,我、杨爱军和滕老 师一起到这个学生家走访。这位学生的父亲长年在国外渔场作业,母亲在海产品加工厂上班,父母感情不和,婚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家里的条件很差,又缺少父爱 母爱,他患上了自闭症。在此之前,班主任教师已经家访过几次了,但是此生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有上学。这次我们去家访,一是动员他上学,二是怕他在家里 出现意外。我们与SY进行了艰难的沟通。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学生,无论你怎么和风细雨,无论你怎么循循善诱,我们与他说话,他有的时候低头不语,有的时候只点点头,或是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当了解到他和上小学的弟弟中午煮方便面对付着吃的时候,杨爱军开始生火,帮他做饭......这 次家访终于取得成功,最后这名学生坚持上学,顺利完成学业。后来总结这次家访,我们都认为取得成功是因为杨爱军蹲下身子为学生做饭而感动了学生。家访中,为学生生火做饭,对于杨爱军来说再平常不过了,经常听到家访中他帮助劈柴、烧火、修理台灯等事情,这些平凡的举动里面包含了他对学生深深的爱。
2006年8月,杨爱军担任了副校长,主管德育、体育、卫生等工作。2007年5月,初三年级有一个学生得了恐惧症(家长领孩子到大连的医院检查后,交到学校的诊断书上写的这一病症),光天化日之下总感觉有人要砍他,所以他在书包里带着菜 刀。杨爱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上网查找资料,还到医院借了一本精神病学的医学书,经过认真学习,了解了这一病症产生的原因、心理和药物治疗的方法等知 识,并把相关内容打印出来,准备去家访时交给家长,并帮助家长一起研究。可是当杨爱军、我和班主任去家访时,家长极不配合,称医院检查错误,并赶我们离 开。杨爱军并没有放弃,他苦口婆心地开导,劝家长要正确面对,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及时治疗。后来又经过杨爱军与这位家长的积极沟通与交流,终于使这位学生治 愈了病症,并考取了高一级学校。总结这次教育过程,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杨爱军在工作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认真地研究了这种病症。这位家长非常感谢杨爱军和学校。后来在一次面对记者的采访中,这位家长说着说着掉下了眼泪。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杨爱军深知这个道理。无论他当班主任,还是做教务处副主任以及做副校长,他都能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共享。他做 班主任,很少占用自习课的时间辅导语文,而是把时间都安排给了其他学科教师,他还经常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给学生讲解数学化学等知识。
杨爱军在长期的初三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条规律。他通过大量的图表计算发现,我校从2002年以来,中考达到高中公费录取线的最末一位学生的分数除以我校最高分数,得数总在
0.78~0.82之间。他把发现的这个规律告诉大家,全体初三各班的教师都用这个比例来分析研究中考。大家在每年五月份的摸拟考试时,就用0.75(因为学生最后还有近两个月的复习,所以采用0.75)这个系数去乘以我校最高的分数,得到的分数就作为我校中考时可能进入高中公费线的最后一名学生的成绩。这样,中考的目标非常明确,几年来的中考结果也验证了其比较准确。
杨爱军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大爱无疆。在教学中,他发现既使每天留有很少的作业,可第二天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查找原因,是缺 少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的能力差。经过与学生沟通,他与学生之间形成约定,每天晚上学生都要积极认真完成作业,不论什么时间完成,学生都要用家里的电话 给杨老师的手机打电话。杨爱军不用接听,他把学生家的电话号码全部存在手机里了,只要看到来电的号码,就知道学生完成作业了。这种方法很有效。
杨爱军对学生的爱,以及他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也深受学生们信任。一位已初中毕业两年的学生YXL,现在就读高二了,在杨老师住院前,还经常把高中的作文捎回来请杨老师给批改。
杨爱军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他利用工作之余,把自己的经验、心得体会撰写出来。几年来,他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中国 教育创新》、《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教学案例》等国家级、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为此,他和省市级的教研专家成了好朋友,得到他们的帮助 和指导。就在他住院期间,他与徒弟合写的一篇案例《利用文本以读促写》发表在《教学创新》杂志2008年第11期上。正是他这种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使他成为长海县语文学科的带头人,大连市骨干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2007年,他被评为大连市十大优秀农村青年教师。
杨爱军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但遇有荣誉却总是主动推让。2004年教师节前,由于我校工作成绩突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给我校一个参评大连市优秀教师的名额。经民主测评,杨爱军名列前茅,但是他却找到我说:“这个名额还是给孙老师吧。孙老师工作也很突出,他年龄大。我年轻,还有机会,再说我干工作也不是为了得荣誉的。”以杨爱军的工作业绩,每年教师节的县优秀教师评选,他都应该是榜上有名的,可是他却说:“工作是大家做的,荣誉也应该大家分享。”
由于我是从大陆到海岛工作的,我吃住都在学校,晚上在办公室看书学习写材料等,已形成了习惯,几乎每天都在10点以后我才回宿舍,夜里11点 以后回到五楼的宿舍也是常事。与我相邻的就是杨爱军副校长的办公室,可是经常看到杨爱军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后来,每次晚上我从办公室离开的时候,总要去提醒他:“不早了,快回去休息吧!”他总是说,“没事儿,还有点儿作业快批改完了”、“不困,在备备课,越备越清醒了”、“看看书,写点儿东西,快 写完了”。长期以来,我也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洗漱完毕临睡前,我总要拉开窗帘,从五楼向三楼望一下他办公室的灯是否关闭,经常看见都晚上11点多了,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光,我就打电话催促他赶快回家。他总是答应得很好,但还是拖一会儿才能离开。记得有一次,我凌晨3点起夜,习惯性地拉开窗帘,发现他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我只得给他下命令了,让他马上回家。
我从来没见过工作中这样拼命的人。我在网上发的第一篇讲述杨爱军事迹的文章,用的题目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工作中,我们从来不提倡燃烧自己,可是杨爱
军的拼命工作真的就是在燃烧自己。
杨爱军乐于读书,善于写作,积极接受新事物。2007年,他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把自己的文章和心得与更多的人分享,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博客里,他以亲身的实践经历和饱满热情,书写着一篇又一篇《孩子 王之梦》的故事。他的故事真实、感人,现在读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我高兴着自己是一位老师,我幸福的与学生一起生活,永远拥有年轻的心态;我梦想着,希望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有出息……”、“要想踏踏实实当好一名老师不容易,但也容易,那就是轻易地就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交给学生,而且是心甘情愿 的。”“我梦想着每位老师都不放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使他们学有所得,不放弃学生也是不放弃自己,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样。”
2008年4月的一天晚上,杨爱军兴奋地告诉我,上海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看到《孩子王之梦》系列故事后,让他写完,准备整理出专辑。杨爱军的每一篇“孩子王”的故事,我几乎都是第一个读者,我鼓励他:“写得真的不错!关键是你做得更好!坚持写下去,定会有收获的。”可是他的《孩子王之梦》系列文章最后的更新,定格在2008年4月15日。我多么希望他能够早日战胜病魔,重新续写他的“孩子王”呀!
杨爱军常说:“要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好。”他不但把平凡的小事做好了,而且把这些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铸就了杨爱军热爱家乡大爱无言的高尚情怀、热爱学生大爱无疆的崇高风范和热爱事业大爱无怨的时代精神。
2008.4
第二篇:学习杨金军事迹有感
学习杨金军事迹有感
贾汪区夏桥小学 刘雪勇
近日学习了杨金军的事迹,学习后心潮起伏,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不长的十几页学习材料分了几次看完,眼中闪现出泪花。
杨金军是徐州三十七中的生物老师,今年41岁。她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比热爱,平凡而又伟大,却因为疾病早早离开了我们。
一、工作平凡,饱含深情,于平凡处折射出伟大。
看了杨金军的事迹介绍,说实话,她的事迹,她的所作所为,毫不轰轰烈烈,都是一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作为教师的我,对她的工作很熟悉。上课、看班、辅导学生、找学生谈心,这些都是老师最普通的工作,但这些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工作,处处折射出杨老师深深地爱。一人带三个人的课,无怨无悔。因为学生的学习、备考,有病却不去就医。对有错误的学生和颜悦色,从不发火,处处关心学生,在学生的心田洒下爱的心雨。
杨老师的工作有爱,把工作当成生命的一部分,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比自己的工作,我感到很羞愧。我身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师兼班主任,担子比其他老师稍微重一些,任务稍微多一些。即便如此,对学生仍然关爱不够。遇到有学生上课说话,总喜欢大声批评。遇到不做作业的学生,总喜欢用校讯通联系家长。训话成了常态,对学生冷漠,不关心,甚至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吝啬表扬。这样是不对的,要向杨金军老师学习,学习她的满腔热情,学习她的爱生之心。
二、生活中处处播洒爱。
杨老师不仅在工作中播洒爱心,在生活中也处处有爱。向乞丐施舍,不问价买青菜,给对象的朋友帮助,给困难的学生帮助,孝敬公婆等等,处处可见她的爱。这些事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很多人做不好。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普通人,大人物能有几个。很多人都生活在平凡之中,做好了这些点滴小事,社会将会多么和谐。
学习了杨老师的事迹后,我感觉应该以杨老师为榜样,接过她手中的旗帜,继续前进,完成她未竟的事业,看我们的行动吧!
第三篇:学习优秀教师杨爱军的心得体会
学习优秀教师杨爱军的心得体会
王丽霞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优秀教师杨爱军的感人事迹。他的典型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使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一步的认识。爱事业如爱生命,他的事迹鼓舞着大家,也激励大家,我们要像他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杨老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下面谈谈学习优秀教师杨爱军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杨老师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杨老师十六年如一日,扎根海岛,艰苦创业,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从自己微薄的***中拿出钱来资助贫困学生;为照顾帮助贫困学生,节衣缩食,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我们要学习杨老师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勇于奉献,教书育人的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带病工作,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和为了学生不惧困难的高尚品格;甘于清贫,乐于助人,爱生如子,尽职尽责,为了学生倾尽心力的高尚师德。
杨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做出了表率,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以杨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站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2、以杨老师为榜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面对的学生特殊,这就更需要我们拿出一颗“慈母之心”,循循善诱,对学生要耐心细致的去做,去为这些学生服务。
总之,我要以优秀教师杨爱军为榜样,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更新观念,努力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得工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杨绍军的事迹
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
——记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杨绍军的事迹 何建文
1982年开始,杨绍军就靠酿酒、养猪挣的一点钱,收养了7名孤寡老人。为老人送终之后,一次,他偶遇几个孤儿。他想,要是能帮上这些孩子一把,或许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于是杨绍军卖掉小酒厂,还借了16万元,于1996年3月筹建起了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首批收养了26名孤儿。杨绍军说,孤儿院之所以取名为“阳光”,就是要让孤儿像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享受党的温暖阳光,茁壮成长。
孤儿李侠12岁开始流浪。进院时他经常尿床,杨绍军听说吃狗肉能治尿床,就买来炖给他补身子。李侠慢慢养好了身体,还像哥哥一样照顾孤儿院的弟弟妹妹。后来,品学兼优的李侠考上了澳门科技大学。2005年,李侠突发肾功能衰竭。心急如焚的杨绍军连夜赶到澳门,与学校协商把李侠接到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五医院进行抢救,挽救了李侠的生命。
一次,杨绍军得知部分夫妻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家生活艰难,很多都辍学在家,严重影响到服刑人员的改造,成为监狱系统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杨绍军找到省监狱管理局的领导,主动提出收养一批这样的孩子。监狱局的领导十分感激地说:老杨,你这真是给我们帮了一个大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呀。2008年8月25日,“阳光温暖行动”正式启动,来自全省各个监狱服刑人员的首批25名特困未成年子女入院学习。这个暑假,老杨计划再收养75名这样的孩子,使这批孩子总数达到100名。2005年的一天,孤儿院的大院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动人场景:一个农村小伙子和他的父母亲一家三口在众目睽睽之下含泪在老杨前面,千恩万谢,长跪不起。老杨和身边的人急忙把他们扶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两个月前,老杨到医院去看望住院的一名员工,见到同病房的一个约十七、八岁的农村小伙子骨瘦如柴,口里直喘粗气,他的父母亲流着泪在清理衣物。据说医院已通知他们,孩子已经没救了,加上交的钱已花完,要他们出院。老杨见这一家三口十分可怜,便主动上前询问。
这一家是桃源县水溪乡的农民,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今年才18岁,叫唐伟峰。今年俩口子带孩子到广东打工,不料孩子突然得了脑瘤,在广东花了五、六万,打工积攒的钱花完不说,还借了两万块钱的外债。转回老家看病,又花去了三万多块钱,家里的房子、耕牛、家俱能卖的都卖了,孩子的病却越看越差,医院催孩子出院。“我们这样回去,这孩子只有等死了。”俩口子说着已是泪流满面。同房病友说,他们一家三口5角钱的榨菜能吃几天,实在可怜。老杨听了心里十分难受,当即劝孩子的父母说:“不要出院,我来想办法。”转头又叮嘱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每天送饭时,也给孩子送一份营养餐。接着他亲自开车到长沙,请湘雅医院的刘教授来给孩子诊病。确诊后他先为孩子交了一万元的医疗费,请求医院无论如何治好孩子的病,并承诺所有费用由他负责。临走他又掏出1000元给孩子的父母做生活费。由于诊断正确,仅一个多月孩子就康复出院。出院后一家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孤儿院表示感谢,这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2006年10月的一天,老杨从当地的报纸上得知本地远在海南打工的女子胡萍,身患癌病晚期,在海口市医院治疗,拖欠了巨额治疗费。她的亲人因为家贫无力承担医疗费用,都不敢前往看望。奄奄一息的胡萍最大愿望是在临死前能见上亲人一面。看了报导,老杨心里难受极了,当即打电话请报社找到胡萍的母亲,老杨说服了他们,马上买好四张机票带着胡萍的亲人赶到海南。看到骨瘦如柴、昏迷不醒的胡萍,老杨做好当地医院的工作,决定将胡萍接到常德治疗。病人不能坐着乘机,老杨又与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公司同意拆掉三把椅子好让胡萍平躺着乘机。又请常德市中医院派救护车接机。这样胡萍不仅见到了亲人,做梦也想不到还被好心的杨院长接到家乡来治疗,她和她的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资助小帅颖的妈妈换肾;帮助四个四川民工回乡过年;救助垂死的益阳老人还乡;帮助汉寿老工人救治患尿毒症的儿子……每一件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孤儿院自1996年建成以来,收养来自全省老少边穷地区、灾区孤儿以及服刑人员特困未成年子女共计360余名。孤儿们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他们中有的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有的参军入伍,有的成为人民教师,如今在院的235名孤儿入学率达100%。13年的时间里,杨绍军直接用于孤儿的费用超过1000万元,用于其他社会救助、捐款的费用达120余万元。
杨绍军先后获得联合国爱心工程奖、首届中华慈善奖、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当选为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模范不一定是要求每一个去做的.他的特殊力量是要每一个人向善, “真”可能是性格等内在因素固定的,但“善”是可以培养的.模范可以感动你,激励你.我们之所以宣传他们不是因为社会有多么的邪恶或黑暗,也不是因为要人人都成为模范,只是对于社会而言,爱和善是不能少的,也是不嫌多的.我们的社会不能做到“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但我们可以传播更多的善让社会更加美好.模范能引导,我们被感动,模范被宣传.
第五篇:掘进二区赵爱军事迹
掘进二区赵爱军同志事迹材料:
不一般的平凡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掘进二区有一位身材瘦小,名不见经传的“出勤大王、工作狂”,他 1992年参加工作,2007年7月光荣入党,20年来一直从事煤矿一线工作,十年来他累计出勤3650天以上(因为有节日加班),他就是众所周知的掘进二区赵爱军,他先后获得田陈矿优秀共产党员、连年的先进工作者、优秀群监员等称号,他不仅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好党员、好员工、他还是个好丈夫、好儿子、好爸爸。
矿工的艰辛我们更能理解,他暑来寒往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奉献着、坚守着,为田陈煤矿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响亮的口号,他是一名普通轨道敷设工,多年的工作磨练,使他练就了精湛的钉道工艺和坚实的臂膀,别看他瘦小,他简直就是一颗“金刚钻”,无论多么急难险重的任务在他手里结果都是圆满完成,因此倍受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爱戴。他还是一名群监员,工作中他严格按照群监员全过程履职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同志、伙伴,坚决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模范执行集团公司“二十条禁令”、“文明生产十不准”、“岗位工种N不准”,并且最先达到熟练背诵的水平,他学以致用,曾多次制止“三违”和处理隐患,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发挥着“煤海哨兵”的积极作用。
坚强果敢、助人为乐是他高尚的品德。记得今年三月份去北七-760车场执行翻道卧底任务,工作中我发现他行动一瘸一拐很不自然,我便问他,爱军你怎么了?他说靴子不合脚,我说,要不咱们换换,他便开始脱靴子.....我一下子惊呆了,他的脚踝处已血肉模糊,我问他怎么搞的,他说:“靴子不合适磨的”,我立即将毛巾撕成两条给他包扎上,然后扶他上井,他坚决拒绝,说:“没事!不疼!干完再走”,说着又抄起风镐干起来。当时我心里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我还在劝他,瞬间我的劝阻声淹没在嘟嘟的风镐轰鸣里。多么敬业的同志啊,他真是个铁人。收工后,他依然坚强的扛起30多斤重的风镐吃力的坐上了缆车......(当时我们都带了沉重的工具)。工作中,他不仅能又快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还能不记得失、不记时间的帮助他人。有一次老工人放炮员程衍秋由于拉肚子上井吃力,他便上前抢过老程的药包和爆破作业工具,搀扶着老程一道上井,帮老程洗完澡,又骑自行车把老程带到医院就诊,滴完吊瓶后才悄悄离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在赵爱军的家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赵爱军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力于父母的支持、妻子的关爱、家庭的动力,他和爱人尤玲结婚20年了,一直和二老一起生活,从未“红过脸”,祖孙三代相处的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尤玲同志每天早上给爱军同志做好早点打好包,再装上两个苹果(苹果代表平安的意思),临出门总少不了一句叮咛,注意安全,赵爱军总是说:知道了!(每天如此)老爷子经常关心的说他,累了就歇歇,挣不了公家的钱,爱军总是笑笑说:“家里的事都让尤玲和妈妈干完了不让我干,我闲不住”。
记得去年8月份,矿工会因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安排赵爱军同志赴海南旅游,亲戚们得知后前来贺喜,老爷子在“醉美田陈”酒店安排了一桌宴席款待客人,开席的时候却不见爱军的踪影,老爷子打电话到工区才知道他又下井了。
枣矿集团有个政策,男方从事井下工作,独生女超过八岁的可申请要二胎,老爸、老妈年年给他申请二胎准生证,他两口子就是不要,尤玲还振振有词: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是党家庭要带头执行,老人家拿他(她)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们。如今女儿都上初中了,他们还是依然坚持守着自己的承诺。从未放弃过对女儿的精心培养,下班后经常关注女儿的学习。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在赵爱军同志身上除了过于实在还真的没有发现什么缺点,无论从工作、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他做的都是那么的真诚、厚道,平而不庸、凡而不俗。
赵爱军是个平凡的人,可在他的平凡中处处蕴含着“不平凡”,是他给平凡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赵爱军的人生点滴中让我们感悟了丝丝阳光、缕缕温暖、正义博爱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
田陈煤矿掘进二区
2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