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牌小】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1]
2003年 9月日,某城区小学正在晨读。初一年二班的班主任齐某上让本班学生于某到校外为自己买早点,于在过公路时,不幸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肇事司机下落不明。
【审判结果】认为教师役使学生买早餐的行为是教师的个人意志和个人行为,同时教师重违背职业道德,利用职责之便,置学生安全于不顾,私自差遣学生为其个人买早点,虽纯属于个人私事,也所属职务行为,因而判决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编者评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由致害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劳动、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工作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其他有关规定的,学校承担相应责任。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买早点属过错行为,对买早点潜在的安全隐患估计不足。
[案例2]
近日,广东省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一宗由学生上体育课受伤致残引发的人身损害索赔案,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11岁小学生黄某获得该县附城镇某小学赔偿款13263元。
黄某是河源市龙川县附城镇某小学五年级男生。2002年10月15日下午,该校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体育老师黄某组织上体育课。课前,黄老师宣布参加乒乓球等项目比赛的同学进行训练,其余学生自由活动,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去玩单双杠,不要影响其他学生训练。由于黄某不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便与几位同学擅自去玩单杠。黄某因身高不够,几次跳起没能抓住单杠,便爬上单杠旁边的砖墙,跳过去抓单杠,但因没抓着而跌落在地上,摔伤右手,造成严重骨折致7级伤残,并花去医疗费等相关费用66316元。事后,黄某认为自己受伤虽自己有过错,但
是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受伤,学校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于是黄某将该学校告上龙
川县法院,要求依法赔付其受伤致残造成的经济损失。
【审判结果】原告黄某在上体育课时违反学校管理制度,不听从老师的要求,在没有体育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擅自并且不按规定要求去抓单杠,以致受
伤,黄某应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校方(体育老师)虽在上体育课时对学生
提出不要去玩单双杠的要求,但校方并未在可预见的单杠区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以致学生受伤,校方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依照《民法通则》和《学生伤害事
故处理办法》等法律规定,黄某造成损失的66316元由学校负责赔偿20%,即
13263元,其余由原告黄某自负。
【编者评述】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
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
全措施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案例3]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
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
(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
住院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
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审判结果】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维持课堂纪律的职
务行为承担侵权责任。郭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按教师的指示维持课堂纪律的,对此造成的后果应由学校承担,受害人陈某虽有违纪行为,但并不成为他人
实施侵权的理由,陈某本人没有责任。
【编者评述】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未成年的班干
部,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要求的。
[案例4]
2008年11月,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某没完成作业。其数学老师张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数学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学校对这名老师记大过处分,同时向学生郑重道歉,赔偿医药费及精神赔偿费39000元。
案例分析:
这起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老师,是老师的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爱心。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
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网络资料中,那么多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联系最近媒体报道的接连不断地发生的校园伤害事件,整天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深深的感觉到安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
育的一个重大问题。使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重大。我认为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充分了解,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防校园暴力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使学生对安全事故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只要我们教师都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我们的学生,联系社会治安机关和家长的齐抓共管,留心每一处安全隐患,真正做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下一代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就能正常进行,我们的每一个家庭就会多一份幸福和温馨,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
第二篇: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三湖二小
卢爱生
2008年10月,某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在一次早读课时吵闹不休,老师一怒之下,罚全班同学用胶纸贴住嘴巴。此事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部分被罚学生的家长纷纷到教育局投诉。小孩子上课吵闹是不应该,但也不是什么滔天大罪,老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肉体上受到伤害,心灵上也从此蒙上一层阴影。
2010年11月,某小学六年级(2)班进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有五位同学成绩不及格,其数学老师王某罚这五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并把试卷挂在胸口,让全校师生观看,结果造成这五位同学中有两位不肯去上学,一位学生要求转学。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体罚,还是变相体罚,都是一种侮辱人格的行为,它会对未成年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恶化师生关系,造成家校不合,不利于双方共同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当然,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历史因素。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玉不琢,不成器”、“教不成,师之惰”,历来崇尚“师道尊严”、“师徒如父子”,老师于是拥有了惩罚学生的权力。近代资产阶级虽然鼓吹“自由、平等、博爱”,但也允许体罚。第二,社会因素。中国社会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新中国成立后,教师被称为“人民教师”,还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也对教师在人品和学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为此不少中小学教师心浮气燥,心理失衡,导致悲剧发生。
第三,教师因素。(1)教育观念落后。(2)法制观念淡薄,我国虽已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不少中小学教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并不了解。(3)心理状况不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学一线的教师有50%以上存在心理问题。(4)缺乏良好的师德。他们工作不甚热爱,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问题学生,民主意识很差,不能平等地对待,而是凌骂于学生之上,任意处罚学生。(5)自身素质低下。
第四,学生因素。(1)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①品行性问题行为②违纪性问题行为③违法性问题行为(2)中小学生中不少具有叛逆性格,导致体罚和变相体罚。
第五,家长因素。有的家长对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采取授意、赞同态度,也有的家长对此显得无奈、或予以默认。
第六,学校因素。在“应试教育”的机制影响之下,考试分数与升学率成了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也成了评价一位教师水平优劣的主要标杆,学校也只能将重担压在教师身上,与教师的名利捆绑在一起,从而迫使教师采取各种非正常的、非科学的、急功近利的手段来对付学生。
总之,关爱生命人人有责,生命诚可贵,凡事三思而后行。
第三篇: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2008年11月,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某没完成作业。其数学老师张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数学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学校对这名老师记大过处分,同时向学生郑重道歉,赔偿医药费及精神赔偿费39000元。
案例分析:
这起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老师,是老师的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爱心。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
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网络资料中,那么多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事故,联系最近媒体报道的接连不断地发生的校园伤害事件,整天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深深的感觉到安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使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重大。我认为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充分了解,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防校园暴力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使学生对安全事故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只要我们教师都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我们的学生,联系社会治安机关和家长的齐抓共管,留心每一处安全隐患,真正做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下一代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就能正常进行,我们的每一个家庭就会多一份幸福和温馨,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安定。
第四篇: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小学校园安全事例案例分析
资中县龙江中学 罗春
叙事:2008年11月,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某没完成作业。其数学老师张某罚这位学生站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其数学老师气急败坏,一耳光狠狠打过去。学生回家后称耳鸣、头疼、恶心,经医院诊断为耳膜破裂。学校对这名老师记大过处分,同时向学生郑重道歉,赔偿医药费及精神赔偿费39000元。
反思:这起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是老师,是老师的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爱心。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理所当然了。
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
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第五篇:小小男子汉课文案例分析
《小小男子汉》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小小男子汉》这篇文章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要既恰如其分,又妙语生花,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在上《小小男子汉》这一课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案例描述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在《小小男子汉》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欣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欣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欣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你读出了鼓励的语气,我要和你比一比。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师: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把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中自己认为最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感受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我认为“他们幸运地抓住了一道栅栏,虽然栅栏的断头将海伦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下来,可她死也不松手。”这句话最令我感动!师:为什么呢?
生 :我从“一片肉戳了下来”可以感受到海伦受伤的情景,而且知道当时手特别地疼,从“可她死也不松手”可以感受到海伦宁死也要保护儿子的伟大母爱,所以我很感动!
生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海伦在紧急的情况下表现出很坚强,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你们都说得有理,妈妈坚强,但我们的洛迪也表现不错哦!“洛迪游进漩涡,将手伸向妈妈的脖子,喘着气说:‘妈妈,不要紧,有我在呢。’”这句话将洛迪小小男子汉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师:孩子们,你们学得可认真啦,能从句子中体会到了母爱和小小男子汉的形象。那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小小男子汉的形象呢?(一学生朗读)
生: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洛迪的坚强和勇敢!
生:老师,他们读出了鼓励的语气,我仿佛看到了洛迪和妈妈在洪水中挣扎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生: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好几次,他哭着想:游不动了,再也游不动了„„可他咬着牙没让自己沉下去,他保护着妈妈,在水凉湍急的洪水中坚持了整整三个钟头!”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我认为“再也”“咬着牙”这两个词用得好。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它们用得好。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再也”“咬着牙”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再也”一词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再也”一词可以感受到洛迪当时没有力气了,但他仍然坚持着,保护着妈妈,他不愧是小小男子汉。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句子呢?
三、案例反思
(一)在课堂上欣赏学生。
课堂是师生接触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评价不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在课堂这个教学的主要舞台上欣赏学生。有一次,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我请黎雪兵同学到黑板上听写生字,每个字他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着,有的同学看到他只写对了几个字,就笑话他,为了鼓励他,他写完后,我对同学们说:“我欣赏黎雪兵,你们欣赏他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他的认真、字写得整齐„„黎雪兵听着一句句出乎意料的话语,竟激动得满脸通红。那节课他表现得非常积极、认真。课后,我曾想:如果当时我没有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以“欣赏者”的心态来评价,未必能取得那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批改作业中欣赏学生。
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沟通师生之间感情的一座桥梁。班上有一位学生,学习一般,字迹马虎潦草,错别字较多,但每次做作业她都很认真地完成。我并不是按正确率给她评个“不合格”了事,而是在作业本上写道:老师很欣赏你认真的精神,你人长得很漂亮,只要你加强练习写字,老师相信你写的字也会跟你的人一样漂亮!当这位学生看到评语时,从她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信心和客服困难的勇气。
(三)在学生评语中欣赏学生。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一个学期表现的总结。不仅学生可以看到,他们的家长也以此来了解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日常活动中欣赏学生。无论何时,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加以欣赏和赞美,对学生都将是莫大的鼓励,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是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谢某经常拖欠作业,可她劳动特别积极,特别是大扫除时,她总是哪里最脏最累就上哪儿,平时还经常主动倒垃圾。我多次在班上表扬他——老师是很欣赏你的勤劳能干和乐于助人,同时私下里还多次鼓励她学习上向劳动“看齐”。渐渐地,她不再拖欠作业了。
(五)言传身教,教学生学会互相欣赏。教师会欣赏学生,就成为最好的“活教材”。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时,注意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寻找别人的长处,这样学生就能慢慢地养成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别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