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
葛石镇中心小学张德提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树立新意,打破常规,提高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为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挂图等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效果。使体育课教学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实效性,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1、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
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
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 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
生的兴趣。
1、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从 体 育 课 中 寻 找 乐 趣
乌伊岭第一小学 孙敬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感,完成课的任务,是每位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教材激发
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 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 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 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 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 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 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 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 ×8往返跑等。
3、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躲闪比赛”、“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法激发
1.阶段激发。教师应根据整节课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的教法,唤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休息的各种活动和操场环境中有趣的对象上。教师除运 用常规训练外,可采用“看谁记得牢”、“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等有趣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与 兴趣移到体育课上来。
课的准备部分,必须改变那种跑几圈,做一套徒手操的单调、枯燥的做法。提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准 备活动。除采用常用的口令法外,还可以采用击掌法、音伴法、模仿法、持物法、游戏法等。这些方法可因课 而定,有机结合。
课的基本部分,最关键的是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进行生动、有趣的启发性讲解。还可 根据不同课时目标,在教学中实施灵活的组合,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采用友伴分组、能力分组、兴趣 分组以及目标分组等多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的结束部分,学生较为疲劳,精神也较为涣散,教师应选择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 轻松愉快的游戏和舞蹈动作等。课的小结与结束不要千篇一律,有时可以采用表扬式,即对学生在课堂上良好 及突出的表现予以肯定;有时可以采用游戏式,即让学生在欢快兴奋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有时可用悬念式,即揭示新矛盾,为今后教学埋下伏笔,诱发学生下一次 课的学习欲望。
2.语言激发
(1)采用引导性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长跑项 目时,不但要先讲清长跑对人体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价值,还要讲解它对培养人的顽强意志和艰苦 奋斗优良品质的意义,这样引导性的理性教育,能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2)采用表扬性语言。表扬为主,正面教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如“这一组集合最迅速!” “这一组排得最整齐!”“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这位同学真勇敢!”等等。这些简短的表扬性语言,肯定和鼓励了受表扬的同学,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3)采用幽默性的语言。体育教师的幽默语言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习错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消除疲劳以及提高学生对课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行为激发
激励行为。课堂上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把良好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对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譬如当教师见到学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相互帮助等良好表现时,向学生微笑点头,以示赞同;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技术有进步,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时,教师竖起大 拇指或带头鼓掌,以示表扬等。
4.意境激发
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境界,在这样的意境中做起游戏来,学生的积极性甚高,课堂气氛极 其热烈,同学们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下课,听课者与师生的余兴仍然未消。
总之,努力探索“激发兴趣”的途径,使之“寓体育于兴趣之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无限快 乐,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美 的情操。
第三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让学生成为意志坚强有毅力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在校的学生独生子女也多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体育课中发现学生怕苦、怕累、怕苦难的现象较突出,对一些“较累”的内容(如中长跑)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体育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1、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如结合当前实际,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的坚强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和毅力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2、开展评比,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例如在体育课上,分小组评比,对于那些主动、努力完成“较累的”、“较难的”的内容的学生进行奖励,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有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学生的行动也不外乎于此。因此,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例如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难的学生,并抚摸他们的头以示表扬。尽管这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通过榜样,教会学生意志和顽强毅力的自我培养
通过讲故事,介绍体坛明星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特别留意收集和他们同龄的小运动员刻苦锻炼的动人事迹,及时讲给他们听,如:李小双、李宁等体操名将小时候刻苦锻炼的事迹,并经常表扬他们身边的为校争光的小队员,使他们有看得见、够得着的榜样,激励他们刻苦锻炼。坚持榜样教育,使学生做到自我暗示、自我要求,培养了意志和毅力。
3、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和毅力。
教师把学生认为难的、累的一些内容都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例如:把400米跑起名为“抢占无名高地”,分两组进行比赛,并声明胜利者将得到英雄的光荣称号。这样使游戏更情境化、游戏化,学生虽然在游戏中训练、流汗,但是兴趣浓,气氛十分活跃,积极性高,唯恐抢不到无名高地,苦点累点也就顾不得了。这时教师及时表扬速度快的同学,更要表扬那些平时怕苦怕累而今天却因高兴坚持跑下来也没叫一声累的学生,提醒他们:“你看,这不是跑下来了吗?你也很棒,希望今后更棒!”学生听了也美滋滋的。因此经常变换训练手段,更新内容和游戏的名称,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法,变“让我练”为“我要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意志和毅力的重要途径。
4、身教重于言教
体育课上身教非常的重要。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一定做到。试想,当教师在学生之前跑完一个1000米之后,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综上所述,教师坚持采用上述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起到良好作用。祖国的未来是孩子们的,相信我们的未来是有坚强意志的和有顽强毅力的群体。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
金碧小学易伟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单位:史各庄镇河西中心小学 教师:李宝军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在山东省教委公布的1985年至1995年全省学生体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省中小学生在耐力、柔韧和力量素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
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