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时间:2019-05-15 14: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第一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吴俊芳

我们七年级语文课改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理念是:真正确立

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变教案剧为教育诗,变传话为对话,过程方法与结论并重,人文性工具性并举,致力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良好自身素质

在教学中,我努力和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尊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做到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厚此薄彼,对学生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坚决摒弃师生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在自身素质方面我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以最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教学工作。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努力提高课堂艺术

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7)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在语文教学中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从备课到授课都查阅大量资料,力求每一堂课都能上得精彩,能吸引学生,让学生爱学语文,爱上我的课,同时努力改进自身的教态亲和力,把它作为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业务素养来提高,以此给学生以安全感、亲切感。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

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例如:为了让学生能熟记优美的古

诗文,我采用竞赛背诵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喜

欢作文,我采用课前演讲和品读美文,写美文,摘抄美的段落,写

感悟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培优补差 时间讲各种文

体的阅读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我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时而穿插一些神化故事,写作背景,让

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更喜欢上语文课,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语文素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我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安全、愉悦、轻松、和

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实现对话,交流,互动,发展。

三、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我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遵循接受新理念与继承优秀传统相

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启发、点拨、引导、适当讲解、多媒体等

手段、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教

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是热心的支持者,是积极的旁观者,是高超的引导者,是理想的服务者。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激发、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对话。

不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读教师,不设计圈套让学生钻,不拿学生的答案验证老师的标准答案。我的言论也只是一家之言,不拿自

己的言论限制学生。我以读者身份参与对话,与学生交流碰撞,不发布标准答案,不横加指责与批评。把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阅读中鼓励学

生的发现。尊重多元文化,多元解读,不追求唯一答案。如《盲

孩子和他的影子》《羚羊木雕》等课文主题都是多角度的,我让

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只要能挖掘处文章的深度,我都

给予认可。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不求讲深讲透,只求有所突破,不求尽善尽美,只求有所创新。

目前,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是,学生尽量课前预习,课堂上老师通过听写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的难易

程度和类别,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

与文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对话。我们始终记住:大雁从

空中飞过,什么也没留下,但它确实从空中飞过;学生自得一,胜过师讲十。

作文教学,我遵循多作、全收、全改、精讲的原则,或读优

秀佳作。两周一次作文。全收,目的是人人练、天天练。教师改,也要求学生自己多改,下大力气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能针对

学生“病文”讲解写作的方法。在一学期的努力下,学生的作文

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研活动。

课程改革给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课堂教

学面貌焕然一新。扎实的培训、考察学习,帮助我们进一

步理解了新课程;优秀观摩课展示、论文评比、专题研讨,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们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这学期我共听课27节,有语文、数

学、音乐、汉语,各种类型的课,及了解我的学生学习状

况,有学习别的老师吸引学生的地方,也学习其他学科老

师的优点好的授课方法。我们到三中听了三中老师和农大

附中老师的同课异构的课,听了三中高中老师的作文教学

课,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多媒体优美的音

频视频效果把我们带入何其芳笔下美丽的秋天,多角度的授课方法让我更新了陈旧的教法。尤其三中高中老师、八

中、英才学校高中老师的作文课为我指明了作文教学之路,从生活中取材,抓好细节描写,作文不就是这样从现实中

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吗?课改实验,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

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

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我经常上网找

一些课件或优秀的课堂实录选出最精彩的课堂设计来充实

我的语文课堂。

五、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课本是工具,课文是例子。教师学生

都可以就文本言说自己的看法。充分利用多 媒体,图书增大课

外阅读量。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

五、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的矛盾。

如果说语文课上能做到尊重学生的话,班务工作中就不大

可能全方位尊重所有学生。否则,班务绝对处理不好。因此,语

文老师当班主任,难做。

(二)当下认知水平低与新学习方式的矛盾。

我们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认知水平低,他们在预习、课

堂讨论、对话、探究、口语交际、阅读、作文、综合性学习等诸

多方面,无良好习惯,欠缺方法,往往没有效率,表现得困难重

重,无效劳动多。学生学识上的欠缺,不具备参与对话、进行综

合性学习的基本条件。

(三)过程与结论的矛盾。课堂操作对二者度的把握。

(四)学生全天超时超负荷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的矛盾。没有

时间预习、课外学习、探究。

(五)如何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如何避免对话的无

序和混乱,如何避免以对话为目的的对话,如何避免“问答化”、“汇报化”、“游戏化”等违背对话理念的对话,如何避免对话教

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泛化、绝对化倾向。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只有不断钻

研,摸索,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期待下学期能有更好的成绩。

吴俊芳

2011年12月18日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古陂中学 曾剑锋

在半年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现对本期的课改小结如下:

一、教书育人的观念开始转变。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起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二、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改总结

竹市中学廖志华

教改之春风吹绿了蓝山大地,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通过了对课改内涵的把握,转变了教书育人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确立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每位教师对课程计划、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过去单一的教学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立人”教学。在半年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现对本期的课改小结如下:

一、教书育人的观念开始转变。

我们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具体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陈腐的教学模式,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高耗低效教学现象,改变了原来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甚少,课堂缺乏情感交流,课程设计与教法“三中心”的被动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教育是以“立人”为本,语言不单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语文教学是“人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个性全面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取,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起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注重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收效甚大。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行教改以来,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充分利用了学校教学资源,而且还重视和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起和激情。在感知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第二堂自主探究课,学生发言异常积极,一双双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在激烈争论中产生共识,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别开生面而富于乐趣的大作业,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大作业,反映了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教改实验中的累累硕果,艺术精品、知识结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审美意识,增长了知识能力,陶冶了情操,也是最有实效的“人文”教育的成果。

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改实验中,也存在不少主观和客观上的问题,有不少困难和疑惑。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段的起点不能适应现阶段七年级新生水平。以识字量为例,绝大多数初一新生并没有达到2500汉字的认、读、写程度,一 1

般只有1500个字左右。

二、综合性活动安排较多,一单元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有的与本单元内容没多大联系,特别是大型综合性活动,要完成有很大困难,同时,活动的具体操作同样让处于探索阶段的教师耗费大量精力。

三、教学改革中,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始终放不开手脚。当然,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应再解放一点外,客观因素也受一定限制。

四、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定不能单独以一次考试而论,应从平时作业,课改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实验、学生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评。这样也会更合理、更科学。2011年12月15日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七年级语文课改计划

新桥中学谢志宏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们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在新学期里,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其次,我们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本期内我们将安排学生参加“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和“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等综合实践活动,大胆探索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尝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将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学习过程,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联系学校和家庭生活,沟通平行学科;我们将注意留足空间,增加弹性,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

第五篇:语文课改总结

语文课改总结

海滨第六学校

许广会

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要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重点通过树立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开放语文课程、改变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评价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一段实践,我觉得语文课一定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应是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当然,这种读书活动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应作为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有层次地安排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对话式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很明显,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不同。

首先,传统教学老师传授的“双基”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学生主要是接受、储存这种知识。这种“双基”知识的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尽管十几年来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新课程则不然。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新的语文课程不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其次,“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学习以书本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尽管这种学习保证了人类文明高效率的继承和发展,功不可没,但是这种学习却是以牺牲个体的直接生长体验为代价的。学生在获得“浓缩果汁式”知识的同时,失去了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直接经历和体会,失去了人类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失去的是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这种传统的学习已丧失了学习的基本内涵——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回归“学习”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定向、激励、调控作用。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有教师预设的文本,而且有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生成的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课程不再是“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固定不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语文,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识字写字,自己学习读书,自己去进行口语交际,自己学习写作文。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有层次地读书,由“读通”到“读懂”再到“品读”。正如课程标准提倡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以前在学法指导上有两个偏向:一是具体情境下的学法指导多,一般情况下的学法指导少;二是教师教给学生统一的学法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方法少。现在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学习活动。学习任务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还应有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探求是人类的本能,求知欲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探究学习正是适应人类的探求本能、发展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次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的接受学习之外学会探究学习。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天底下没有一个不爱求知的孩子。青少年为探究提出的任何问题和答案都是有他们的逻辑和道理的,有价值的,哪怕是“鸡毛蒜皮”的问题。

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能力的途径。这种“新知”可以是对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只是对自己是新的,对别人并不新。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因此学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可能是错误的。探索的经历和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是“我经历了,我努力了”。

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会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下载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经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过去的一学期,我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改总结

    内外兼修 创新发展 ——白银区第九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前言:学习新理念、携手新教材,我们在课改之路上快乐行走。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语文课......

    2014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语文课程改革总结 临近放假,一个学期有声有色的语文课程改革工作即将结束,这个学期我们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些收获,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行了很多年了,给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比原来活跃了,学生的......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阶段性小结 北元小学张晓红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 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改,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老城小学庞述霞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 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程,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

    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课程改教学总结 任课教师:张宗利 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学观念有了......